㈠ 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日積月累和詞語盤點
詞語盤點
讀讀寫寫
侮辱 威風 矮小 冷笑 為難 規矩 招待 囚犯 出息 大臣 柑橘 盜賊 取笑 笑嘻嘻版 賠不是 實話實權說 面不改色 安居樂業
讀讀記記
解釋 負責 完好無損 不惜代價 了如指掌
日積月累
地滿紅花紅滿地
天連碧水碧連天(迴文聯)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數字聯)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疊字聯)
樓外青山,山外白雲,雲飛天外
池邊綠樹,樹邊紅雨,雨落溪邊(頂針聯)
㈡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三單元課文
第三單元課文:
10、楊氏之子 11、晏子使楚 12、半截蠟燭 13、打電話
口語交際·習作三
回顧·拓展三
㈢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三單元日積月累的意思
詞語盤點
讀讀寫寫
侮辱 威風 矮小 冷笑 為難 規矩 招待 囚犯 出息 大臣 柑橘 盜賊 取笑 笑嘻嘻內 賠不是 實話實容說 面不改色 安居樂業
讀讀記記
解釋 負責 完好無損 不惜代價 了如指掌
日積月累
地滿紅花紅滿地
天連碧水碧連天(迴文聯)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數字聯)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疊字聯)
樓外青山,山外白雲,雲飛天外
池邊綠樹,樹邊紅雨,雨落溪邊(頂針聯)
㈣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的日積月累
日積月累
地滿紅花紅滿地
天連碧水碧連天(迴文聯)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內半
三秋九月容,中秋八月之中(數字聯)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疊字聯)
樓外青山,山外白雲,雲飛天外
池邊綠樹,樹邊紅雨,雨落溪邊(頂針聯)
迴文聯::寫紅花遍地、天水相連的壯觀景象
數字聯:總會有處於中段的時間
疊字聯:時事變遷,而天地仍然
頂針連:遠遠近近處於不同層次的美景呈現出不同的狀態來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㈤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試卷(人教版)
一、 看拼音寫漢字。(6分)
Wǔ rǔ sā huǎng dào zéi guī ju zào yì cōng huì
( ) ( ) ( ) ( ) ( ) ( )
二、 請將詞語補充完整。(6分)
( )居( )業 完( )無( ) ( )( )指掌 ( )話( )說
( )( )不絕 口若( )( ) 繪( )繪( ) 言過( )( )
三、 比一比,再組詞。(6分)
撒( ) 侮( ) 瞅( ) 聊( ) 賠( )
散( ) 悔( ) 揪( ) 柳( ) 倍( )
撤( ) 海( ) 鍬( ) 迎( ) 剖( )
四、 寫出下列詞的近義詞。(6分)
侮辱( ) 招待( ) 取笑( )
吩咐( ) 解釋( ) 笑嘻嘻( )
五、 把下列詞語分為三類寫下來。(6分)
充滿稚氣的臉 快活的藍眼睛 撫摸 心怦怦地跳 細高個兒 淚眼朦朧
兩條長長的辮子 譜寫 心潮澎湃 偵察 支撐 興致勃勃 沉住了氣
1、 描寫人物的心情:
2、 描寫人物的外貌:
3、 描寫人物的動作:
六、把下列的對聯補充完整。(6分)
1、地滿紅花紅滿地, 。
2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
3·翠翠紅紅,處處螢螢燕燕, 。
七、 排列句子順序,將序號填在括弧里。(6分)
( )即便是針形雪花,也是6根針伸向6個方向。
( )即使從科學眼光來看,那構成雪景的一片片雪花也是萬姿
千態、各放異彩!
( )但是,雪花有個基本形狀是不變的,那就是所有雪花都帶
有六角形的特徵。
( )雪花是六角,這是我國人民最早發現的。
( )據統計,現在觀測到的形形色色的雪花有1萬多種呢!
( )有的是晶瑩的薄片,有的像自亮的銀針,有的像張開的小
扇子¨·
八、 給下列句子加上標點。(4分)
晏子對接待的人說 這是個狗洞 不是城門 只有訪問 狗國
才從狗洞進去 我在這兒等一會兒 你們先去問個明自 楚國到底是
個什麼樣的國家
九 想想看,遇到下面幾種情況,你打算怎樣向對方道謝呢?(9分)
1·你放學回家,發現忘記帶自家的鑰匙,就敲開鄰居王爺爺家的
1門,在他家等爸爸、媽媽下班。臨走時,你對王爺爺說
:
2·你的數學成績不太好,小巍犧牲了自己的許多時間幫助你,期
末考試時你的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你找到小巍,對她說:
3·爸爸、媽媽有急事回老家了,你暫時住在班主任李老師家。
老師不僅照顧你的生活,還輔導你的功課。一周以後,爸爸、媽媽回來
了。離開李老師家時,你對她說
十、閱讀短文。(15分)
人們喜愛蜜蜂,贊美蜜蜂的辛勤勞動。畫家畫了不少採蜜圖,詩人寫了不少贊蜂詩,甚至剛會說話的孩子也唱著「我們的生活比蜜甜」。
螞蟻忌妒蜜蜂,心裡一直擱著個疑團:蜜蜂一早出工,我們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窩,我們也天黑回窩。我們乾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們只誇獎蜜蜂,不稱贊我們。這不是太偏心了嗎?
有一天,螞蟻爬到花枝上去找食物。見到一隻小蜜蜂 嗡嗡 地飛來采蜜,就抬頭氣呼呼地說 喂 蜂兒 我問你一個問題
「啥問題?你說吧!」小蜜蜂回答說。
「你說我們螞蟻勤勞不勤勞?」
「你們跟我們一樣,整天忙個不停,當然勤勞啰!」
「那人們為什麼只誇獎你們,從來不稱贊我們呢?」
蜜蜂想了一會兒,笑著說:「這個問題嘛,我覺得不難回答。因為你們的勤勞是為了自己,我們的勤勞卻是了人們……」
。
1、 在文中缺標點的地方填上適當的標點符號。(3分)
2、 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3分)
稱贊( ) 勤勞( ) 喜愛( )
3、請用「 」劃出描寫螞蟻心理活動的句子。(3分)
4、結合短文,寫出你對下面這句話的理解。(2分)
「因為你們的勤勞是為了自己,我們的勤勞卻是為了人們……」
5、 讀讀短文,展開想像,給文章加一個結尾段,寫在文末的橫線上。(3分)
6、 請為短文加個題目。(1分)
十一、作文:寫一個以熱愛祖國為主題的國旗下的演講發言稿,題目自定,不得少於400字。
(30分)
㈥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
甲:這回相聲是對口說呀?
乙:咱們倆人唱一回。
甲:唱一段兒怕你不行吧?
乙:說相聲講究說,學,逗,唱。
甲:怎麼唱?拉絲弦是不是?
乙:拿什麼隨便。
甲:得像機關槍似地緊跟著。
乙:那玩兒完啦!
甲:我唱上句,你唱下句。
乙:對啦。
甲:唱一段什麼呀。
乙:唱段什麼?
甲:<<排王贊>>。
乙:什麼叫<<排王贊>>?
甲:又叫<<古人名>>。
乙:噢,歷代帝王圖。
甲:打唐,宋,元,明,清直唱到中華民國。
乙: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
甲:對著諸君得唱明白了。
乙:那是啊。
甲:出了我們嘴得入您的貴耳。
乙:一定。
甲:我上句你下句。
乙:對。
甲:可別串轍走板。
乙:那哪兒能夠呢!
甲:這諸位聽玩意兒都久聽。
乙:那是啊!
甲:哪一位古人出在哪一朝不能唱顛倒了。
乙:那是啊,得唱清嘍。
甲:來,張嘴。
乙:張嘴。
甲乙:喂!
甲:別一塊兒張嘴。
乙:你不是讓張嘴嗎?
甲:我上句兒你下句兒。
乙:哦,是啦。
甲:(唱)天地元白宇宙昏。
乙:鬧了半天你唱,明白了,天地元白宇宙昏啦!
甲:乾者為天,坤者為地,你唱下句兒。
乙:可以。
甲:(唱)天地元白宇宙昏,
乙:(唱)八月十五就打春。
甲:哎,不對。
乙:怎麼不對?
甲: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怎麼會打春呢?
乙:你準是不懂詩書,不曉得歷史故事。
甲:我呀?
乙:這是武大郎做皇上元年。
甲:武大郎還做過皇上?
乙:嗯,那一年盡是稀奇古怪的事。
甲:是啊?
乙:嗯。
甲:(唱)天地元白宇宙昏,
乙:(唱)八月十五就打春。
甲:我老聽著別扭。
乙:你聽著別扭成嗎!
甲:(唱)煤山弔死闖王英明主,
乙:啊?闖王是弔死在煤山上嗎?
甲:你查<<鋼鑒>>去。
乙:(唱)坐下這楊廣有道明君。
甲:(唱)楊八姐騎著一輛火車她推著一匹馬,
乙:這句話你明白了嗎?騎著火車推著馬。
甲:玩意兒么。
乙:(唱)眼望著南唐大營淚紛紛。
甲:(唱)眼望著南唐右眼哭來左眼樂,
乙:(唱)哭聲丈夫叫程咬金。
甲:(唱)大破涿州你死得好苦,
乙:(唱)那本是劉伯溫害你的命歸陰。
甲:(唱)我心中惱恨黃天霸,
乙:(唱)不該拿刀殺了潘巧雲。
甲:石秀這會兒去哪兒了?
乙:拉洋車去啦。
㈦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作文300字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能站在這里參加這次班長選舉,既高興又自豪。
我叫XXX。我以前的性格內向,做事缺乏信心,膽子也比較小。特別在課上,老師提問時,生怕答錯,回答的聲音很小。
現在的我已經不想像以前那樣,想通過這次競選班長的鍛煉,將自己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活潑開朗、積極樂觀的孩子,希望同學們相信我,讓我擁有這個鍛煉的機會。
這次競選班長,讓我悠然想起香港特別行政區剛剛結束的特首選舉。曾蔭權先生的競選口號是「我會做好這份工作」,在這里,我也這樣跟大家許下諾言「我也會做好這份工作」。
假如我真的當選班長,我會團結其他班幹部,同心協力搞好班級的紀律、衛生、學習成績,維護班級的榮譽,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同時,我會動員、組織成績好的同學,主動去幫助成績稍欠理想的同學,讓大家的成績共同提高,因為學習才是我們學生的主要任務。
假如我當選了班長,我會成為老師和同學們溝通的橋梁。有時候,同學對老師或學校有一些想法,但他們不敢跟老師說,誤會積壓在心底,慢慢地造成了對老師的反感,從而影響了師生關系,大大降低了學習的效率,此時,我會及時把同學們的意見反饋給老師,也會及時把老師的設想跟同學們溝通,這樣,我們班級就會變成一個優秀的班級。
假如我落選了,說明我還有許多缺點,我將不斷自我糾正,爭取進步,決不氣餒,下屆再選。
最後,我再次真誠地希望同學們選我當班長,讓我做同學們的忠實「僕人」。
謝謝大家!
㈧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有哪些人物
本單元屬於勵志類文章,都是寫人的,每位人物形象都給讀者以精神上的啟迪,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寫法上也是不同的。
《海倫.凱勒》
題解: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直接一人物的名字做標題,既揭示了本文的寫作對象,又是讀著對這位人物有哪些感人的事跡產生追索情緒,激發閱讀興趣。
海倫.凱勒一生的事跡不勝枚舉,本文講述了海倫凱勒幼年生病、在沙利文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文、在薩勒老師的幫助下練習說話、最終獲得成功的幾個片段,集中體現了海倫凱勒的頑強意志、不懈努力和甘作奉獻的可貴精神。
結構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她憑著驚人的毅力,在沙利文和薩勒兩位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刻苦學習,終於戰勝了自我,找回了自信,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取得了巨大成功,並且決心為殘疾人服務,奉獻自己全部的愛,充分表現了她熱愛生活、甘於奉獻的可貴精神。
全文八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一場重病使只有一歲的小海倫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紹海倫在莎利文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刻苦學習,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第六至第七自然段寫海倫在薩勒老師的指導下,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終於學會了說話。最後一個自然段講海倫考上了大學,畢業後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身上。
字詞推敲:
「海倫猛然醒悟,原來『水』就是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呀!」
句中的「猛然醒悟」一詞含義豐富,對於失聰失明的海倫來說,她原先對「水」這種事物聽不到、看不見,更不能將其與「水」的單詞聯系起來,現在一下子解開了,自然會猛然一驚,醒悟過來。欣喜之情是不言而喻的。「猛然醒悟」這個詞,准確地表達了這種奇妙、欣喜之情。同時這一詞語,有表現了沙利文老師循循善誘、摯熱的愛給了海倫巨大的力量和無比的信心,令她猛然醒悟,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
「海倫回到家裡,大聲喊道:『爸爸、媽媽,我回來了!」句中的「大聲喊道」這一詞語,如果發生在常人身上普普通通,不足為奇,但是,用在海倫身上就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海倫為什麼要「大聲喊道」?一是聾啞人的生理特點決定她說話會大聲,二是因為她經過努力終於學會說話了,很想自豪地顯示一下,要給爸爸媽媽一個驚喜。
另外,文中的「前所未有」、「如飢似渴」、「夜以繼日」、「不屈不撓」等成語,可以體現海倫凱勒戰勝不幸,學會說話、學會學習的艱辛過程,以及她刻苦的精神、頑強的意志,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仔細揣摩。
句子含義:
「天哪,誰能想到,當時她才是一個一歲半的娃娃呀!」
這一句話,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痛惜之情和悲哀之感。同時,也與下面寫海倫以堅忍不拔的頑強毅力戰勝災難形成鮮明對照,突出海倫戰勝自我,獲得勝利的可貴精神。
「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
什麼是海倫心中前所未有的喜悅?在沙利文的幫助下,海倫第一次接觸到水,有了新的感受,並第一次將盲文單詞「水」與實際生活中的「水」掛起鉤來,怎不使她產生前所未有的喜悅?真正懂得「水」,是新的開始,只要持之以恆,以後會更多地了解周圍的人和事,她的面前不是充滿希望?她自然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
「知識打開了海倫的眼見,增強了海倫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海倫通過頑強刻苦的努力,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學會了用手指』說話」,自然打開了他的眼界,知道了世界上還有這么多奇妙的新鮮事物,而不像以前那樣閉目塞聽、一無所知了。同時,他可以運用自己學得的知識和技能,去感受世界,去與朋友交流思想,去描繪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毫無疑問地增強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教材分析:
《海倫·凱勒》是本冊書中第三單元里的一篇課文。本課主人公海倫凱勒之所以聞名於世,就是她那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本文也是以此為對象,著力表現。文章中從她出生寫起,一直到她大學畢業以後多投身的事業,時間跨度很長,但作者並沒有面面俱到,鋪陳敘述,而是採用擇取人生歷程的片段具體寫,把重點放在對海倫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的表現上,所選用的主要是她早年頑強學習的兩個事例,來反映她一生的主要精神和特點,而對她一歲半得病、大學畢業後的經歷僅作簡潔的交代,有詳有略,既全面介紹又重點突出,使讀者對文章中的人物有一整體的認識,同時又對他的某些方面有具體的了解。
寫作特點:
以情感人是本文最大的特點。作者的敘寫滿懷深情,能引導讀者「披文入情」,緣情悟神。
選材有詳有略,重點突出,是本文的又一特色。課文詳寫了海倫摸盲文、拼寫單詞,完全靠觸覺學習說話的艱難歷程,略寫了海倫一歲半時遭受的不幸和大學畢業後將她全部的愛傾注在殘疾人身上的事跡,突出了重點,更好地表現了海倫對生活的熱愛和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理清文章層次。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二泉映月》
類似於「文包詩」的類型,演繹出一篇文章。文本重點記敘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創作形成過程,以及描述了《二泉映月》的主要內容和意境。文本第一自然段描寫惠山腳下優美的山水環境,暗示了地靈人傑以及阿炳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一個自然環境。第二自然段寫師父帶小阿炳欣賞夜晚的二泉,也為他後來形成《二泉映月》打下一個良好的生活基礎。第三自然段簡要敘述了阿炳歷經生活的磨難,這也是為他創作《二泉》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創作素材。第四自然段寫阿炳再次來到二泉邊,他觸景生情,從淙淙的泉聲中,他回憶起師父曾經的諄諄教誨,回想起自己坎坷的經歷,心潮澎湃。第五自然段,阿炳的激情需要傾訴,他只有訴至琴聲。這一段也是全文的重點段落。「琴聲」和「心聲」交替呈現,用語言文字再現了《二泉映月》所蘊含的意象和情懷。優美的文字透射出優美的意境,動人心弦。
綜合以上所述,確定本課教材的核心教學價值:1、通過品讀1-4小節及相關資料的拓展閱讀,理解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成因(即這首名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2、通過品讀第五自然段和欣賞《二泉映月》相關樂曲片斷,感受樂曲表達的內涵,學習「琴聲」和「心聲」交替呈現的表達方式。3、欣賞表達:欣賞一段《二泉映月》或其他的樂曲片斷,根據自己的經驗寫出「樂聲」和「心聲」。 總體來講,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以人文感悟為主,兼顧語言運用。語言的運用可以根據班情進行補白訓練:引導學生想像阿炳艱難的人生以及不屈的抗爭,具體表現在哪裡?
《二泉映月》的賞析
樂曲流暢婉轉,意境深邃,流露出傷感愴涼的情緒和昂揚憤慨之情。表達了阿炳對辛酸現實生活的沉思,寄託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在這首樂曲中,阿炳借無錫惠山勝景「天下第二泉」,抒發了自已飽經辛酸的一生,流露出對坎坷命運運的憤懣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此曲純粹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旋律優美婉轉,質朴動人,平靜深沉而不乏昂揚之志,纏綿哀怨而飽含憤慨之情,充滿濃郁的江南風格。 這是一首用變奏、衍展手法寫作的作品。開始是一個感懷,嘆息般的引子,接下來是第一主題,旋律在二胡的低音區進行,低沉壓抑,表現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悶心情。第二主題和第一主題對比鮮明,利用不斷向上沖擊的旋律和多變的節奏表現了作者對舊社會的激烈控訴,展現了他不甘屈服的個性。 這兩個主題共做了五次變奏,第一變奏中將每一主題進行了壓縮,第二主題卻大大擴充,激動有力。第二變奏中第一主題擴充為兩個樂句,第二主題則用離調手法加以發展,將情緒推向新的高度。第三變奏迂迴平緩,為高潮出現做了准確,第四變奏中第二主題猶如層浪疊涌,表現了阿炳內心積憤的盡情迸發。旋律在高音區煞住後突兀下沉,第五變奏是以全曲最低音開始做為尾聲,給人以意猶未盡之感。 主題的變奏隨著旋律的發展,時而深沉,時而激揚,時而悲惻,時而傲然,深刻的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與怨憤。
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上也有,但無從知曉文章的作者,經過查閱,我發現課文內容與其他版本教材的內容略有不同。二胡曲《二泉映月》是阿炳用全部身心譜寫的最婉轉的旋律,是最深沉的生命樂章。編者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學生通過他的經歷,感受他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嚮往,從他身上看到面對苦難的人生態度。《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文中有許多可供積累的詞語,可供揣摩理解的語句,一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方法也非常適於小學生學習。
依據課標中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做出思考: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泉映月》這篇文章雖然不到800字,但是句式雜陳,形式豐富,有許多詞語的讀音需要引起關注,學生要達到讀正確、流利,要要藉助字典正音,需要反復練習,這就需要布置學生在預習時讀熟課文,將難讀的句子記錄下來。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例如,讀好第二段中的師徒對話,讀好第三自然段作者發出的議論,讀出第五自然段樂曲表達的情感變化。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學生初讀課文後,可以靜下心來默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本文有許多可供積累理解的詞語:蔥蘢、搖曳、涓涓、淙淙、飽經滄桑、似懂非懂、操、泯滅、靜影沉璧、縈繞、坎坷、倔強、吶喊、積淀、委婉連綿、蜿蜒、跌宕、高潮、勢不可擋、動人心弦、熬、不朽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本文中需要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句子:
(1)小阿炳望著師傅飽經滄桑的臉,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2)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嚮往。
(3)他想起了師傅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
(4)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需要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積累和想像理解的句子:
(5)他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靠賣藝度日。
通過理解詞語,「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兩對反義詞理解樂曲的特點:
(6)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
體會排比句的意思和表達效果:
(7)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熬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本文以故事的形式記敘阿炳創作二胡名曲的艱辛歷程,時間線索明顯,閱讀時,學生可以通過「有一年中秋之夜、十多年過去了、又是一個中秋夜、從此」這些描寫時間的詞語,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我們可以藉助本文選擇的材料、作者選擇的用故事表達的方式,以時間為線索敘述故事,體會文章傳達的阿炳創作的艱辛,以及他熱愛音樂、敢於同命運抗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在本文的學習中有許多引發學生交流討論發表自己看法的地方。如第四自然段「……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這是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可以此為突破,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誰在嘆息?為什麼嘆息?誰在哭泣?為什麼哭泣?誰在傾訴?為什麼傾訴?誰在吶喊?為什麼吶喊?領悟阿炳積淀已久的豐富的情懷,明白阿炳創作的動機和靈感。
再如,教師可以拓展介紹日本指揮家小征澤爾在中央音樂學院第一次聽《二泉映月》時淚流滿面地感嘆說:「這種音樂只應該跪下去聽。」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本文所敘故事學生容易概括。本文第五自然段濃墨重彩地寫了《二泉映月》的創作過程和這支琴曲的意境,是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是學生積累背誦的材料,教學中可依據此段讓學生描述自己的理解,談談自己的感受並積累背誦。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可以藉助本文,引導學生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如開篇第一句「無錫的惠山,樹木蔥蘢,藤蘿搖曳,碧草如茵,野花遍地。」句中「樹木蔥蘢,藤蘿搖曳,碧草如茵,野花遍地」之間用的是逗號,而「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四個詞語之間用的是頓號。
再如兩個「漸漸地」兩個「聽著」中間都用了逗號,表示兩個詞語之間較長的停頓。「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動著,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弦上流瀉出來「流水、月光」之間用了頓號,表示兩個詞語之間稍作停頓。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教學中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去反復朗讀,反復涵詠,揣摩意蘊,配上音樂,把學生自己的理解與情感體驗化入琅琅的書聲中,走入阿炳內心,深入感悟語言的文字美和樂曲的意境美,達到如歷其事,如臨其境的境界。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會誘發學生深入了解阿炳的強烈願望,我們可拓展學習語文的途徑,引導學生從課內向課外延伸:通過上網,訪友,上圖書館查閱資料,聽阿炳的音樂,開展「走近阿炳」活動,進一步了解阿炳,感受中國音樂史上罕見的民間音樂家不平凡的一生。
《鄭和遠航》
這是一篇向我們描述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且具有深遠意義遠航的文章,向我們展示了明朝國力的強盛,向世人宣告中國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這是一篇描寫鄭和這個歷史上不可或缺的偉大人物的文章,向我們展現了一位偉大航海家的七次遠航,把鎮定自若、指揮有方的鄭和帶到我們面前。沒有多麼優美的文筆,沒有刻意的情境渲染,有的只是對事實的描述,有的只是娓娓道來。
《鄭和遠航》是一篇紀事的課文。題目已經在告訴我們課文記敘了什麼事情,無須多言。作為紀事的文章,它的層次非常清楚:一是詳寫第一次遠航的過程,二是概括寫鄭和七次遠航,以及鄭和遠航的意義。這是明線。但深入研讀課文,我們可以發現它中間蘊含了五個字:國家與個人。國家指中國,個人指鄭和。這是暗線。於是乎,作者在一明一暗中展開敘述。
課文第一部分,詳寫第一次遠航的過程。編者已經在課文後問題中,以「揚帆遠航」、「友好交往」、「戰勝凶險」三個小標題,為它劃分出層次。
第一個層次,友好交往。這一層次,除了遠航的時間、地點、第幾次出使外,主要寫了三點:一為參見遠航的人員,兩萬七千八百多人。二為參加遠航的裝備,重點寫了寶船。寶船不但多,且特別雄偉壯觀。為了表現寶船的雄偉壯觀,作者有了很多數字加以說明:長148米,寬60米,有十幾層樓那麼高,九根桅桿、十二面風帆,乘坐一千多人,二三百人駕駛。再寫雄偉壯觀的同時,作者特別交代它的設備為最先進的儀器。明朝之所以能夠造出如此寶船,且船上設備如此先進,可見當時中國的科技在世界上處於領先。船多,參與遠航的人員多,每天要進行大量的消耗,需要大批的給養,這又在說明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為這次遠航成功提供強有力的物力與人力支持。三為遠航的指揮官——鄭和。作者只寫了他的外部表現——身材魁梧、健步。這後文戰勝凶險部分寫人,埋了伏筆,做了鋪墊。第一個層次,作者為我們展示的是一個強大中國,一個威風凜凜的遠航使者,一個英姿勃發的艦隊指揮官。
第二個層次,友好交往。作者寫了二點,一是與其他國家的政治交往。政治交往中,突出中國船隊的友好:遞交國書,贈送禮品、態度友好、不炫耀武力、威脅別人。由於中國船隊的友好表現,才有了各國君臣的熱烈歡迎,老百姓的爭相觀看。中國船隊所受的禮遇,是以中國的繁榮昌盛做基礎的。俗話說,弱國無外交。清朝末年,中國使團在國外所受的屈辱不就是最好的說明嗎?老百姓面對寶船時的驚嘆不已,也許是最好的說明。二是寫於其他國家的經濟交往。各地的商人為什麼願意和我們做生意,向中國客人贈送禮物,首先是中國發達的經濟對他們有吸引力,比如絲綢、瓷器的名揚海外;其次是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友好。
第三個層次,戰勝凶險。這一部分,是為了表現船隊的指揮官鄭和。作者把鄭和在遠航中的種種表現,濃縮成兩個典型的場景:戰勝風浪、智敗海盜。戰勝風浪中,突出描寫風浪的呼嘯、奔騰、咆哮,並用兩個比喻句把這種風浪形象化。這一切都是為襯托鄭和的鎮定自若。智敗海盜,突出寫鄭和的智慧、鄭和的指揮若定。比如將海盜包圍,從大船上往下丟火把,然後海盜無處可逃,當了俘虜。這一層與第三節呼應,使鄭和的形象由外而內的豐滿起來,生動起來。課文第一部分,國家與個人的敘述隱含其中相互穿插,絲毫不亂,極有順序。
課文第二部分比較淺顯,不再贅述。課文作為寫事的文章,有詳有略,層次清晰,寫人的前後呼應,比喻的恰當運用,明線與引線的巧妙穿插,都是學生在寫作時需要學習的。
任何一篇課文都存在著作者意圖與編者意圖,編者意圖也就是教學意圖。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發奮」與「發憤」之間的區別
二者意義有別。發奮指振作起來,如發奮努力、發奮有為等。發憤指決心努力,如發憤忘食、發憤圖強等。發奮強調精神振作;發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產生向上的內動力。
二者范圍有別。「發奮」使用的范圍要比「發憤」大。「發奮」可以指個人,也可以指群體或國家,而「發憤」一般指個人。
二者功能有別。「發奮」可以說「奮發」。如「發奮努力」可以說「奮發努力」,「發奮圖強」可以說「奮發圖強」。而「發憤」則不能說「憤發」。
需要區分兩個成語的意義。發奮圖強和發憤圖強,兩個都有「謀求自強」之義。前一個指振作精神,奮力自強;後一個指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強盛。一個側重於「振作精神」,一個側重於「下定決心」,側重點有所不同。
司馬遷雲: 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
教材分析: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是一篇立志的歷史人物故事。文章講述了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受酷刑以後牢記父親的臨終囑托,忍辱負重,歷時13年,寫成輝煌巨著——《史記》的故事。文章語言簡潔明了,脈絡清晰分明,是一篇能夠讓學生充分感情朗讀,深情感悟,激情想像,動情練筆的好文章。
學情分析:
文章的敘述比較平實,語言比較朴實。司馬遷的故事很容易出動我們的心靈。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學生很難理解酷刑對司馬遷身心所造成的傷害,這就需要教師及時補充必要的歷史資料,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教師適當的語言熏陶感染,設身處地的想像司馬遷所收到的酷刑之殘酷,體驗到司馬遷內心的情感。進而感悟到他忍辱負重,發憤寫《史記》的精神。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體驗,從而讓他們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依據這一理念,我嘗試圍繞課題中「發憤」一詞,通過抓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感受「飛來橫禍」對司馬遷造成的殘酷的身心傷害,繼而感受他「悲憤交加」的內心情感,以及他「盡力剋制自己」,忍辱負重,發憤寫《史記》的超人意志力。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前進道路中的挫折。
設計思路:
創設情境,知道司馬遷——整體感知,認識司馬遷——細讀品味,了解司馬遷——總結升華,牢記司馬遷。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在品味文本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3.訓練學生的語言文字,培養他們的想像力。指導他們有目的的進行說話訓練。
4.通過課文學習,讓學生能夠自覺地關注《史記》。
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依託文本,在理解文本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理解感悟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寫《史記》的精神。
難點:利用課文插圖,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描寫出司馬遷寫《史記》的場面,感受他的忍辱負重。
《精讀和略讀》
教材解讀
1、精讀
精讀的特點:「纖屑不遺」。也就是說,對閱讀材料做全面、精細、深入的理解。精讀的對象主要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和內涵較深經得起推敲的文章。精讀訓練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主要包括:理解字、詞、句、篇的能力;分析和評價的能力;朗讀和筆記的能力。精讀訓練的重點是:教師提示精讀的步驟和方法,學生逐步練習,直到完全掌握精讀的技能,形成熟練的技巧與習慣。
精讀的技巧與習慣主要憑借語文課堂教學來完成。訓練的方法按閱讀內容劃分,可分為文字的訓練、詞語的訓練、句子的訓練、段落的訓練、概括中心思想的訓練、分析寫作特點的訓練。根據閱讀的不同目的,可採用不同的訓練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目標可採用「導讀法」;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採用「設疑法」;為激發學生情感,提高閱讀效率,進行審美教育可採用「情感法」。
2、略讀
略讀的特點是:「提綱挈領」,就是提綱挈領地把握閱讀材料的基本內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為了幫助學生提高略讀的效果,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教導,對不同類型的材料,指示不同的閱讀方法,並組織學生通過寫讀後感,開討論會等形式掌握閱讀要領。
略讀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要默讀,就是無聲地讀。不用口發音和耳朵聽,只用眼睛看、用大腦想,速度比出聲讀快得多。其次是在讀時要去掉多餘的動作。如閱讀時用手指,用鉛筆、尺子在頁面上指指點點,頭隨視線的移動而移動等。這些都是多餘的動作,略讀時要去掉。另外是要擴大「視野」,即增大眼睛的掃視范圍,由原來的一字一詞地看書,變為一句一行地看書。最後,略讀時抓住關鍵字、詞聯想。如看到「恨鐵」就聯想到下面可能是「不成鋼」,這樣做可節約一半的時間。
閱讀訓練是一項長期、復雜、艱辛的過程,但我們只要認定素質教育的方向,明確閱讀訓練的目的,科學運用閱讀訓練的方法,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定能不斷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