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青島南京路小學網站
學校全稱: 青島南京路小學
詳細地址: 青島市市南區洪澤湖路2號
郵編:內 266071 網址: http://www.nj.qde.net/
聯系電話: 0532—容85733105 監督電話: 0532—85733105
上級主管部門: 市南區教育體育局教育體育局
單位性質: 省規范化學校 公辦
② 如何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全國小學語文特級教師高端論壇在青島舉行。論壇以課(青島南京路小學劉默晗老師執教《猴子種果樹》、福州市教育學院附屬第四小學林莘執教《蟋蟀的住宅》、江蘇淮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劉廣祥執教《船長》)為例,分組研討如何把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學段目標、著力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達成一些共識。「共識」部分由全國小語會理事長陳先雲同志傳達。陳先雲理事長還就「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談了「自己的認識與體會」。此文分三個部分敘述,即(一)如何把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學段目標的小組研討成果;(二)陳先雲理事長對「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認識與體會;(三)筆者在小組研討中對把握學段目標與第三學段「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側重點的認識與體會。僅供參考。
一、把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學段目標,到位而不盲目越位——各小組就如何「把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學段目標」的研討成果
(一)第一學段
1.重在激發興趣,培養習慣,保護兒童天性;
2.重點做到「四好」:認好字,寫好字,學好詞,讀好文;
3.識字寫字學詞學句重在方法的學習與指導;
4.字詞句訓練要抓住關鍵點,即對閱讀理解有幫助、有啟發、可以遷移運用的點;
5.字詞句式的理解與運用要聯系學生生活經驗,打開學生的思路;
6.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突出「四要素」:讀(多種形式的朗讀),說(敢說想說),背(背誦積累的內容要有價值、終身受用),演(在游戲、活動中學習運用)。
(二)第二學段
1.重視圍繞聽(傾聽與提問)、說(說具體連貫)、讀(表達感情的朗讀方式)、寫(圍繞一個意思寫完整、寫具體)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2.確立教學目標以段為主,逐步向篇章過渡,滲透學法指導與運用;
3.逐步樹立訓練意識,重視從文本中發現、挖掘語言文字訓練點。訓練點宜小不宜大、宜具體不宜空泛;
4.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要提供一定的時空主動學,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既要保證學習的趣,又不斷提升學習的質;
5.了解學生的已知(經驗、能力、水平),取捨學生的未知,激發學生的想知,引導學生的需知;
6.加強語言的積累,逐步將文本語言內化為學生的語言;
7.教師要提升自身的課堂語言質量,為學生提供示範。
(三)第三學段
1.挖掘文本蘊含的核心價值,找到、找准語言文字運用的切入點,要學會取捨,力爭一課一得;
2.加強體會、揣摩文章表達方法的學習,重視讀寫結合;
3.增強文體的意識,注重整體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
4.語文學習要言意兼得,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得意得言;
5.注重語言學習的開放性,在生活中、大自然中學語文、用語文,不斷擴大學習運用的領域;
6.注意綜合運用小學階段掌握的閱讀和習作的方法,形成綜合運用能力。
二、從「理解·表達·交流·分享」四個維度理解「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內涵——陳先雲理事長對「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認識與體會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以下簡稱2011年版課標)提出「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意義。2011年版課標提出一個核心理念:「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在理論界和一線教師那都予以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此理念跳出了過去某一辭家之說以及「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爭論,是對「語文課程本質特性是什麼」的正面回答、是中國本土化的核心理念。
2. 2011年版課標提出「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背景。課標修訂是一個艱難的過程(2004年修訂基本完稿)。修訂教材到現在還沒有。「2011年版」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某年版」——說明課標還要有變化——這種變化可能非本身的變化,可能是小、中、高乃至大學的語文課程的整體設計所帶來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理論性強於實踐性,教學中往往「人文性」強於「工具性」。「工具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出現「去知識」、「去訓練」、「去能力」的現象。語文課堂離「語文」本位越去越遠。課標提出「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是對語文課程本質的回歸、是對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的調控。
3.語文課程的根本特點是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這是區別於其他學科的根本特點。「運用」不僅是口語和書面語的表達。對語言文字運用的狹隘處理表現為——僅只每節課動動筆寫一寫就算「運用」了,或多在閱讀教學中討論、在口語和書面語運用中討論——這是誤解、窄化。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還要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學習、運用。
4.釐清概念,少走彎路。語文課程基本的、核心的概念,如,「語文素養」,大家爭論不休。概念不清,就容易走彎路,讓老師們感到「忙碌」、「茫然」,最後是「盲動」,甚至出現方向性問題。因此,有必要釐清基本概念。如,什麼是「語言文字運用」?從目標角度這樣定義行不行?「我個人認為,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就是利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規律,滿足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其要素有哪些?「我個人認為包括字詞句段篇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的綜合運用或其他方面的運用」。「語言文字運用」與「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區別與聯系是什麼?「我個人認為,運用是目標,學習是過程。」由於「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要在開設的課程中探討、要區分語文課堂運用與生活運用。關鍵要弄清學校開設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我個人認為,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與「語言文字的訓練」聯系在一起,是不是又回到「以訓練為主」的道路上去?這種擔心是有必要的,忌矯枉過正。定位在學生已經會用的情況下討論怎麼運用的問題——思考、討論,不要忽視「過程」——只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是不完整的。「學習」與「學會」有本質區別,「學習」要有科學方法的引導,方法貴在實踐中運用。「學習」體現由不懂到懂、由知少到知多、由不會到會、由不得法到得法、由不能到能。要體現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綜合的、多元的、具體的、實踐的。即便如此,訓練也不應該成為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唯一方式。單就「訓練」而言,我認為要把握四個方面的核心因素:(1)訓練什麼?即選擇什麼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基於教科書層面,鼓勵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大部分教師要達到「用好教材」。「教科書內容」與「教學內容」有區別有重合——學生的因素(學生已知)、教師因素(教師水平、經驗)都影響著取捨「教科書內容」為「教學內容」;課程資源、環境因素也可能影響其取捨。從文本中挖掘訓練點是總體方向。(2)怎麼訓練?有了內容怎麼練,涉及方法、步驟、環節等。(3)用什麼訓練?事關教學手段,資源運用的問題。(4)為什麼訓練?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能回答「為什麼」的老師不多,但這是核心問題,是關鍵所在。弄清楚了「為什麼訓練」,語文教學才會走困境。
5.「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內涵,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我用『理解·表達·交流·分享』四個維度來認識」。
(1)理解。建國以來,課標和大綱都強調語文課程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2011年版課標雖未提「理解」,並非意味「理解」不重要。理解與運用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缺一不可。理解是前提和基礎,運用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語文教學的核心是閱讀教學。閱讀教學的重點是了解、體會內容和主旨;品味和積累語言;學習表達的方法和實踐。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須運用自己的經驗和已有能力去思考和推測。聯系生活經驗、知識結構和閱讀經驗以及具體語境理解、推斷字詞的意思、中心句或關鍵句的意義、文本的主旨和表達方法。思考、推斷、揣摩,既是理解的過程,也是學習運用的過程。
理解的重要途徑是什麼?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以讀為本,書聲朗朗。朗讀有三重境界,一是在初讀時,讀懂詞句意義、疏通文意,讀得正確、流利,整體上把握文章大意;二是在精讀時,讀出詞句段的意義結構,讀出感情;三是誦讀,讀出文本情趣、主旨,讀得聲情並茂。讀的目的不同,方式就不同,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等,要訓練,才能獲得技能和策略。讀是語言文字運用的重要形式。
(2)表達。形式主要是寫。表現為書面語言文字表達,實現由口語向書面語轉換。口頭語言體現在教學中、生活中,書面語言發展主要通過學校語文課程實現。傳統閱讀教學的做法——讀寫結合——值得提倡。理解是手段,運用是目的。
(3)交流。表現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交流。教學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陶行知先生在談啟發式教學時說,「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後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反饋評價環節是交流的集中反映。在評價環節,教師的課堂語言一定要規范,評價要到位,不要太隨意。
(4)分享。有對象才有分享。分享還有個人情感因素,離不開參與者的傾聽——傾聽的習慣與能力要培養,還要編碼和加工以做出及時反饋。交流分享的過程既是運用聽說能力的過程,也是培養聽說能力的過程,同時還是培養情感價值觀的過程——涵蓋聽說讀寫,體現三維目標。
這四者的關系:理解是前提,表達是目標;有了理解和表達,才有交流和分享。四者都不忽略、不割裂。我們不是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語文課堂不僅是引導學生親歷語言文字運用的課堂,也是師生、生生之間交流分享學習成果的課堂,還是情感激盪、思維碰撞的過程。總之,沒有理解與表達是空泛的,沒有交流與分享是無趣的。(註:以上根據筆者現場聽講的筆記整理,未經陳先雲理事長審核。)
三、用「四種視角」察視學段目標以及第三學段「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側重點——筆者在小組研討中的發言
(一)用「四種視角」察視學段目標
由於語文學科目標(學段目標)是清晰與模糊的「混合物」——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所以,需要課程實施者——教師運用四種視角來審視目標,在「清晰」與「模糊」之間「游刃」而至「有餘」。
1.四種視角。第一種視角——平視,察視學段乃至年級、單元、課時目標,找准此時此在「教(學)什麼」;第二種視角——俯視,察視「此時此在」之前,它從哪裡來、是什麼樣;第三種視角——仰視,察視「此時此在」之後,它去哪裡了、又是什麼樣;第四種視角——環視,將平、俯、仰視所得匯聚成一個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精進語言文字運用並汲取語言智慧。
2.四重境界。與「四種視角」對應的是四重境界——如同「庖丁」察「牛」。第一重境界——不見全牛,只顧眼前而不知前後左右深淺高下;第二重境界——見全牛,把此時此在放在全局中,明白之間的聯系;第三重境界——見筋胳機關,明白所教所學之精髓、精華,瞄準舉一反三的「一」;第四重境界——不見全牛——眼中無牛心中有牛,達到為我所用,游刃有餘之境,達成「不教」之教。
比如閱讀之「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之一)目標。其來龍去脈——第二學段是「能初步」;之前的第一學段沒有明確要求,但對「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提出「嚮往美好情境」、「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之後的第三學段發展為「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基本表達方法」進而又分文體提出閱讀要求:「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詩歌,大體把握詩意」、「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以及第四學段的再發展(略)。
那麼,有這樣的目標,對應到具體的年級、課文的教學如何找到對應的訓練點、訓練方式和訓練度?比如,《船長》(六年級)是小說,劉廣祥老師開宗明義「雨果的小說」,要求學生「簡潔」概述「主要寫了件什麼事」進而精簡為「三句話」,最後精煉為「三個詞」——「遇險」「自救」「殉職」,不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然後重點學習「小說」中「人物」的語言描寫——本文的一個突出特點,以人物語言是怎樣表達准確的意思和人物內心及品質——是第三學段的目標要求。而《猴子種果樹》(二年級)是童話故事,劉默晗老師則分兩步滲透性引導二年級孩子「初『初步』」把握主要內容:第一步「猴子種過了哪些樹?」並連起來說(體現故事性或語言性);第二步「猴子為什麼『什麼樹也沒種成』?」(體現思想性)——突出文體、學段和學情特點,接著重點引導學生讀好故事(演一演)——讀出人物語言、行為、心情等;第三步,拓展續編故事——「猴子重新種果樹」——實現將被動語言(文本語言)轉為主動語言(學生創作)。
(二)第三學段「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應在連續中有所側重
第三學段「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應在前兩個學段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側重在以下三個方面特點。
1.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在參與討論的基礎上,培養初步的辯論能力;在簡單發言的基礎上,培養初步的演講能力。由此,口語交際課由「泛」交際向主題明確的「實」交際過渡,如,主題演講、問題討論(辯論)。
2.加強瀏覽報刊雜志和「讀整本書」的訓練,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提升閱讀速度、尤其在快速瀏覽中捕捉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在精讀中重點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及精妙、汲取語言表達智慧並即時遷移實踐;在讀整本書的基礎上,培養做讀書筆記的能力,提升閱讀品味。
③ 從四方小學站青島南京路小學要坐幾路車才能去
322二中分校下抄
四方小學 - 四方 - 四方火車站 - 長途站(沈陽路) - 曹縣路 - 和興路 - 長春路東站 - 延吉路 - 敦化路小學 - 山東路 - 圖書館 - 江西路 - 徐州路 - 二中分校
④ 青島南京路小學的老師凶不凶
英語老師很兇
⑤ 請問了解的朋友們,青島南京路小學教學怎麼樣啊
這個是的嘛,有名氣自然就有人多嘍,這是很自然的啊。
⑥ 青島南京路小學好嗎不是說原來的江蘇路校長現在在南京小學嗎
小學的好壞復,不只是要看制老師,更要看升初中是分到哪~
一個校長對學校的影響是有限的~
江蘇路升學,分的最差的也是7中,好一點的都是26中、39中,這可是老牌好學校~
要知道江蘇路、太平路、大學路的學區初中非常好,這也是這仨小學好的重要基礎!
但如果你去了南京路,你會被分到哪些初中呢?是不是和26、39差了很大的檔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