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三年級下語文第二單元教學策略

三年級下語文第二單元教學策略

發布時間:2021-01-25 01:24:15

❶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運用什麼策略教學

小學科學課與自然課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區別之一是課程目標的重大調整,由特別關注自然知識轉向關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而科學的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是科學素養的重要內涵。例如執教《紙的觀察》(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個活動的目的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而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習慣和能力,而有的講課教師就明確告訴學生要研究紙的特點,其教學的落腳點就是總結紙的特點;第二個活動的重要價值是學慣用測量和計算的辦法讓學生去經歷觀察活動,拓展觀察的途徑,而有的教師就非要學生計算出准確數據不可。由此可見教師的教學目標追求是有很大偏頗的。
就科學探究目標來說,雖然科學探究不僅涉及到提出問題、做出假想、制定計劃、觀察、實驗、製作、搜集數據、進行解釋、表達和交流;雖然一個完整的探究活動一般要經過提出問題→做出假說或猜想→收集證據→解釋→評估→交流和推廣。但是小學科學教學各學期各年級的側重點是不同的。以小學科學教材(教科版)為例:三年級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上,包括體驗知道什麼是科學觀察、不斷擴展觀察內容、不斷學習和擴展觀察的方法。四年級在此基礎上重點是提高觀察的准確性和精確性,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級重點是調查研究,調查和研究有關的科學的問題,在調查研究有關科學問題中理解科學概念、培養探究能力。重視了對數據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討論,發展運用數據解釋和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概括、邏輯推理能力。即使是同一學段,教學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

❷ 小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面積

三年級第六冊第四單元《面積》集體備課
一 、單元教學目標
(一)總目標:
1、通過對熟悉實例的感知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的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換算。
3、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的過程,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發展空間觀念,激發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5、通過「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等活動建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確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二)課時子目標
第一課時《什麼是面積》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實例與畫圖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活動中學會動手操作、分析,與人合作交流和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第二課時《面積單位的認識》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確表象。
3、能根據物體表面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並能運用面積單位估計物體表面的面積。
4、通過觀察、比較和實際操作,初步學會分析、概括的方法,發展空間觀念,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第三課時《擺一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
2、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能力。
4、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身邊的數學,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第四課時《鋪地板》(面積單位的換算)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體會面積單位換算必要性。
2、認識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
3、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系,能利用面積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初步學會分析、比較的方法。
二、單元知識結構圖:
三、 單元學習內容的前後聯系:
(三)教學重點剖析
1、第一課時《什麼是面積》
(1) 教學重點:能結合具體的實例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本重點包含的要素分析:物體的表面、表面的大小、封閉圖形的大小。
(3)與其他教學重點的聯系: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平面圖形,了解平面圖形的特徵,並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並為計算面積做准備。
(4)突出重點的策略:面積的概念分成兩部分,教學時刻將這句話拆成兩句,再用「或」兩城依據。教第一句時可多讓學生摸摸物體的表面,感受面與線的區別,在觀察物體的表面有大小的區別。第二句話時畫出既有封閉又有不封閉的幾個圖形讓學生選擇,在塗色可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只有封閉圖形才能有面積,不封閉的圖形可塗出去,面積無法測量。
2、第二課時《量一量》(面積單位的認識)
(1) 教學重點:認識厘米2、分米2、米2等面積單位,並感知他們的實際大小。
(2) 本重點包含的要素分析:厘米2、分米2、米2的實際大小。
(3) 與其他教學重點的聯系:「面積單位」是在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能夠初步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的「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是本節課學習面積單位的知識基礎,並為面積的計算做准備。
(4) 突出重點的策略:通過估、摸、量、比、做等活動,建立1cm2、1dm2、1m2的正確表象。用身邊的事物,讓學生感受1cm2、1dm2、1m2的大小,進一步體會他們的實際大小。
3、第三課時《擺一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1) 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 本重點包含的要素分析:長、寬、邊長、面積。
(3) 與其他教學重點的聯系:通過學習面積公式,為將來學習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面積及其他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立體圖形表面積計算打好基礎。
(4) 突出重點的策略:多讓學生說面積的計算為什麼用「長*寬」計算。即「先沿著長鋪幾個小方塊,要鋪滿整個長方形要鋪幾個幾,所以用乘法算。」
4、第四課時《鋪地面》(面積單位的換算)
(1) 教學重點: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系,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 本重點包含的要素分析: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 與其他教學重點的聯系:在學習「鋪地面」這一節內容之前學生已了解面積的含義,也掌握了正方形、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通過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系,鞏固前面的知識。同時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4) 突出重點的策略:
①重視單位換算與實際背景的結合。如:一個教室的長是8米,寬是6米,在地面上鋪邊長2分米的方磚,一共需要多少塊?讓學生體會到單位換算是實際的需要。
②體會單位換算的實際需要。用正方形面積公式去推導1dm2=100 cm2、1m2=100 dm2。也要讓學生多說「因為1米等於10分米,先沿著一平方米的正方形的邊長鋪10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要鋪滿1平方米的正方形要鋪10個10,即100個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③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如「一個花園長15米,寬10米,如果把這個花園用籬笆圍起來,所圍的面積有多大?需要多長的籬笆?」解決這一問題時,首先要考慮「所圍的面積」與「需要多長的籬笆」是指什麼(求什麼?),其次再考慮運用什麼方法去解決(怎樣求?)。
四、教學難點剖析
1、第一課時:《什麼是面積》(面積單位的認識)
(1)教學難點具體表現為: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策略多樣化。
(2)原因分析: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實際物體表面的大小的認識不了解,缺乏對平面圖形大小認識的空間觀念。而且學生對面積概念的理解是有難度的,他們會跟周長的概念互相混淆。
(3)解決策略:復習時先復習什麼是周長,再來學習面積。要讓學生區分周長是指邊的總長,面積是指表面的大小。學生在舉例的時候不但要算出這個圖形的面積還要說出面積就是鋪方格,再算這個圖形的周長並說出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四條線段長度的總和。
2、第二課時:《量一量》(面積單位的認識)
(1)教學難點具體表現為:建立1厘米²、1分米²、1米²的表象,選擇正確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一些物體的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
(2)原因分析:受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空間知覺限制的,對物體的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認識較少,沒有建立起單位面積的概念, 學生還沒有正確區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學生還沒有掌握一些解題的策略。在應用時會錯用了長度單位或誤用錯誤的面積單位。
(3)解決策略:先結合具體的測量、動手「做一做」的活動,去感知厘米²、分米²、米²等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再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測量物體的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① 如在教學中不斷滲透長度與面積的對比,幫助學生強化測量物體的長度以及求周長需要選擇長度單位,測量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需要選擇面積單位。
② 如在教學中要滲透對比的解題策略,例如小手帕的面積是4( ),可以選擇身邊熟悉的物體面積來作參照物,如選擇平方厘米可以拿指甲蓋對比,選擇平方米拿黑板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來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抽象的面積單位、長度單位的空間知覺。
③ 通過看、摸、說、想等方式感知1cm2、1dm2、1m2的大小,把三個大小不同的面積單位重疊在一起,清楚地看到每個面積單位大小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3、第三課時:《擺一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1)教學難點具體表現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2)原因分析:學生會對面積公式的推導的理解不夠透徹,在應用時正方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會互相混淆,也會與周長的計算互相混淆。
(3)解決策略:引導學生通過操作、比較、推理等活動,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之間的關系。一是讓學生直接估算長方形面積;二是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填一填」的活動,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三是在「試一試」中得到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這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難於理解的問題:為什麼可以利用長或寬的長度來代替擺方格數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事實上這里存在一個數學上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的思想,例如一個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如果用單位面積的小正方形(1平方厘米)去擺剛好每行擺4個,擺了2行。在這里長和寬指的是長度,而擺的小方格是以單位面積來計算的,它們之間是怎樣轉化的呢?在教學時會停留在表層的公式推導:長和寬的乘積剛好等於擺方格的總數,從而得出長方形面積等於長乘以寬,這是利用了不完全歸納法。在教學中可以進一步引導讓學生去觀察發現「量邊長計面積」和「擺方格計面積」兩種方法之間的「數字對應」關系,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總數」相等。只需要從數字對應來理解就可以了。從而也讓學生感知到公式的必要性,因為「量邊長計面積」比「擺方格計面積」方便,不用「背」著單位面積去測量,只需要尺子測量出圖形邊長就可以求面積了。
4、第四課時:《鋪地面》(面積單位的換算)
(1)教學難點具體表現為:結合具體情境去體會面積換算的必要性,掌握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2)原因分析:學生現實生活的經驗不足,不進行面積單位的換算就直接計算;尤其是用字母表示的時候,學生很容易漏寫「平方」或「2」,學生容易受長度單位進率的影響在面積單位換算時出現錯誤。
(3)解決策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可以通過直觀地做圖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為什麼需要進行單位換算,從而體會到單位換算是實際的需要。
(特別是土地面積單位)首先讓學生感受面積單位換算的必要性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會安排以下內容:畫一個長3分米,寬1分米的長方形,然後平均分成4塊,將其中的一塊塗上顏色,同學們,你們知道塗色部分的面積嗎?學生動手去操作--遇到困難(不夠1平方分米,怎麼表示?3/4不會計算,沒有學過)--怎麼辦?
用一張畫了很多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透明投影片放在所畫的長方形上,引導學生把這個面積為3平方分米換成300平方厘米,然後來計算300/4,來求出塗色部分的面積是75平方厘米。這樣學生就會充分感受到面積單位的換算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例如「鋪地板」時求能鋪幾塊,除了讓學生動手操作,運用單位的換算外,還需要結合除法的意義,理解求方磚塊數就是求地板面積里包含幾個方磚面積;計算總面積時需結合乘法的意義,理解求總面積就是求幾個方磚面積的和。
5、第五課時:練習課
(1)教學難點具體表現為:正確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原因分析:學生對周長公式和面積公式容易混淆,導致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不符。
(2) 解決策略:①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靈活地掌握並運用知識。② 靈活地處理教材,首先用課件安排了一個游戲「數人數」,利用幾個不同的方陣隊伍,讓學生快速說出總人數是多少?(學生根據以前所學的乘法意義和生活中的經驗很快就知道最快的方法是:總人數=每行人數*行數)這個安排是為了接下來的教學做鋪墊的。接著直接利用課本p46練一練第4題(1)小題:用12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擺長方形,你能擺出幾種?它們的長、寬分別是多少?它們的面積又是多少呢?然後讓學生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從反饋的信息來看,90%的學生都很快的發現了規律:長方形面積=長×寬。為了驗證學生的這個發現,再讓他們去完成p45的內容。發現兩種做法:一、直接用尺子去量長、寬,然後長×寬計算出面積來。二、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擺,但只是沿著長擺了一排,再沿著寬擺了一排就可以了,這樣一來,找到求長方形面積的方法了,以後再也不需要拿著面積單位去測量了,只要知道長、寬就可以了。
6、第六課時:《數學游戲》
(1)教學難點具體表現為: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的周長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的數學事實。
(2)原因分析:學生的空間直觀感知能力較差。
(3)解決策略: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像力,通過動手操作畫出多種不同形狀的圖形,然後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和發現。
7、第七課時:《實踐活動》
(1)教學難點具體表現為:靈活運用面積計算的知識,合理解決鋪地磚的實際問題。
(2)原因分析:要從實際問題出發,考驗學生的掌握能力。
(3)解決策略: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再進行小組交流,分享數學活動的經驗和良好的情感體驗。
五、基於課型的教學策略:
策略1:用觀察、比較、測量、操作等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就必須以學生的空間知覺和體驗為基礎,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給學生充分的知覺和體驗的機會。教材中的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擺一擺、畫一畫等數學活動都是學生親身經歷的最好過程。同時,教師也要創設充實、更多的實踐活動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策略2:注重估測活動。通過探索、交流、比較和評價,使學生從中學會估測的方法,鼓勵估測方法的多樣化。事實上估測活動不僅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也是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
策略3:聯系實際,探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要創設具體情景讓學生經歷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再發現過程,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面積計算公式,並聯系實際,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解釋的習慣。
策略4:加強新知識的應用,讓學生感覺到是在學習生活中的數學。且所有知識的掌握都應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取得的。
六、練習題分析
1. 教材中的練習中,重點講解的題目.
第1課時:《什麼是面積》
1、 書第40頁:畫一畫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面積的認識,並讓學生直觀地感知,面積相同的圖形其形狀可以不同。
2、 書第41頁:第2題要提醒學生在數格子時,要注意不滿1格的情況。
第2課時:《量一量》
1、 書第44頁第1題:選擇適當的面積單位填空,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多了解一些常見物體面積大小的數據。
第3課時:《擺一擺》
1、書第46頁第1、2題:(要注意學生容易疏忽的面積單位)
2、書第46頁第4題:引導全班進行交流,並讓學生認識:所擺出的三個長方形盡管形狀各不相同,但面積都相等,都等於12平方厘米。
第4課時:《鋪地面》
1、書第49頁第1題:先讓學生明確題中是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再作出具體的判斷。
2、 書第49頁第3題:先指名說一說長方形的周長公式和面積公式,然後再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反饋時,提醒注意計算面積時,所得的結果要用面積單位,計算周長時,所得的結果要用長度單位。
3、 書第49頁第4題: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反饋時:教師可提出:如果把問題改為「可剪成邊長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個?」該如何算,讓學生再次練習。
4、 書第50頁第8題:本題關鍵是怎麼樣計算客廳地面有多少塊地磚。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把幾種不同的演算法展示出來,讓學生比較、選擇。
5、 書第50頁第9題:展示不同的演算法,並匯報解題思路。
6、 書第50頁第10題: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長方形的長和寬是怎樣變化的,然後再進一步理解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的關系。
2.練習卷中常出現的錯誤.
判斷題:
(1) 邊長是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 )
(2) 面積相同的圖形的周長相等.( )
(3) 一個正方形鐵片,它的面積是4平方厘米,它的周長是8厘米. ( )
(4) 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紙片一定是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 )
應用題:
用邊長是13厘米的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求長方形的周長以及它的面積.

❸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什麼是面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什麼是面積》。

【教材簡析】
「什麼是面積」是北師大版第六冊第四單元面積的第一課時。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知識,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以及它們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好這部分內容,能為他們後續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整個數學幾何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對物體表面大小的認識,學生在生活中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體會,為了直觀認識面積的含義,教材在安排上分三個層次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和體會。第一層次通過比較數學課本與語文課本、硬幣、手掌、樹葉四個實物面積比大小的活動,讓學生獲得對面積的感性認識。第二層次讓學生用不同方法比較一個正方形與一個長方形的面積,通過比較,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概念,又使學生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特別是感知正方形進行測量、比較的優點,更為後面學習面積單位作好鋪墊。第三個層次是通過在方格紙上畫圖的活動,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並體驗一個數學事實,即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特徵,知道了圖形的周長,並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而且已經具備了初步觀察、評估、驗證的能力,具有摸一摸、比一比等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目標】
1. 參與認知過程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 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 在活動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設想】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面積的含義,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線過渡到面,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過渡,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學習好本節內容,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為後續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加強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
1.課上我採取與學生合作互動的方式完成導入,這樣既拉近了師生的距離、營造了和諧
的課堂氛圍,又自然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體會物體表面有大有小,對於封閉圖形的理解,我通過在課件演示封閉圖形並讓孩子指出面積,感知封閉圖形的面積,並利用種草種不完來解釋不封閉圖形沒有面積等活動,讓學生親歷了面積形成的過程。
2.在探索比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大小時,是先讓學生體會觀察法和重疊法之後,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索不同的方法,優化畫格子法。這一環節既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本節課練習的設計,力求緊扣重點,面向全班學生,因材施教。最後的創意大比拼,詣在讓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基礎上了解面積相同,形狀可以不同。
【教具】
多媒體課件、兩片樹葉。
【學具】
硬幣(一角和一元)、一平方厘米的塑料片、10×10透明膠片、直徑為2厘米的塑料圓片、彩筆、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附頁2中6)。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師:(出示數學書和信息書)同學們熟悉這兩本書嗎?它們什麼是一樣的?學生會說到是大小一樣,追問:什麼大小?指的是哪裡?學生會嘗試說出是面一樣大,或是會用手摸書的封面來解釋。然後,師對全體生:我們大家都來摸一摸,再來說一說,數學書和信息書的封面一樣大。
生:主動去摸一摸,然後其他學生也來摸。
【設計意圖: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面」上來】
師:那這兩枚硬幣呢?有什麼不一樣嗎?誰的面大,誰的面小呢?
師:這是老師的手掌面,你們的手掌面在哪?誰想和老師比比手掌面的大小?哈哈,我的手掌面大。這兩片樹葉有面嗎?(在展台展示一名學生摸的過程)誰的面大,誰的面小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對面的初步認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探究新知做鋪墊】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積概念
(1)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剛才摸到的都是物體什麼?(表面) 比的又是什麼?(物體表面的大小)
【設計意圖:雖然本課沒有要求對物體表面的概念進行探究,但仍然在引導學生認識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中,從物體的一個面開始,讓學生認識到物體一個面的大小就是這個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意識到物體的表面有時是由多個面組成的。為學生的後繼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小結:通過觀察、操作與比較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大有小。
師:我們就說物體表面 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地摸物體的表面,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滲透了面積大小相對性的數學思想,為學生學習「面積」建立了感性認識,同時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2)結合具體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師慢說: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積),誰能把這句話完整地說說。
師:課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幾個人說)
誰能像老師這樣說說其它面的面積?並用學生舉出的例子比面的大小
(3)看一看、說一說。
屏幕展示書上四幅圖抽象成平面圖形的過程。
師:這些圖形能通過摸來感受它們的大小嗎?這些圖形有大小之分嗎?那也就是說這些封閉平面形也有面積,誰能說說它們的面積是指哪裡呢?有什麼辦法能夠把面積呈現出來?
生:指出面積,課件演示(用單一顏色塗色)
師:為什麼是封閉圖形呢?(課件演示將一幅圖擦拭一些。)若這里種草,能種完嗎?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封閉」一詞】
師:誰能說一說什麼是面積?(指出幾名學生描述)
完成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師板書課題)
(4)聯系生活拓展。
誰還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學習中還見過哪些物體表面、封閉的平面圖形面積嗎?
先小組說,再集體交流。(幫助學生完整表述)
小結:看來面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觀察,就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看老師——自己嘗試——創新舉例」一系列實踐,認識面積的概念,從直觀形象到抽象,幫助學生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積的表象】

2.動手操作、比較大小,正確理解面積的意義
(1)直接觀察比較
出示兩個大小懸殊的三角形比較面積大小(觀察法和重疊法)
再出示41頁練一練第一題。
【設計意圖:學生及時鞏固新知,並培養了直觀估測的能力,發展了空間觀念。】
(2)藉助工具比較
師:有些圖形我們直接觀察就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現在請同學們看這兩個圖形(附頁2中圖6)誰的面積大?
①提問:猜一猜,哪個圖形面積大些?
②找驗證策略:
A.到底哪個結論是正確的?能不能結合學具袋裡的學具想辦法來驗證?
B.個人嘗試
C.小組同學交流,相互說一說。歸納小組的辦法。
D.小組代表展示驗證,並說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現這樣四種方法:折疊、用圓形圖片擺、用小方塊擺、用透明膠片的格子比較 。 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反思和評價。(在匯報多樣比較方法時,按由繁到簡的順序,如:先是剪後重疊比的;然後是用圓片擺的;最後是數格子的;……這個在學生活動時由教師巡視發現確定匯報順序。)
(3)師小結: 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但驗證過程必須科學、認真。大家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些呢?
【設計意圖:通過親自操作,學生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多種比較方法(「觀察法」「剪拼法」「擺圖形」「數格子」 「統一標准」),讓學生參與了合作與交流的活動,在交流中學生認識到比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要「統一標准」,從而順利驗證猜一猜的答案,體驗了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學生上台交流展示自己的辦法,不僅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教師和同學的肯定,使自身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實踐應用
1.直觀感受圖形面積的大小
練習41頁的2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並滲透數格子比大小是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2.創意大比拼
練習40頁畫一畫。
讓學生先說一說要求中要注意什麼,什麼一樣?什麼不一樣?學生自己嘗試畫,先完成的同學的可以相互看一看,分享不同的畫法。然後再全班展示交流中,體會形狀不同的圖形,面積可能相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面積的認識,讓學生自由想像,畫出各種圖形,然後組織交流,並讓學生直觀感知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四)總結收獲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使學生再次鞏固所學的知識,達到充分吸收掌握的目的。】

❹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

一、本次習作指導的教學目標

1.培養自己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對自己喜愛的景物進行仔細觀察,弄明白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並展開想像。

3.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一個內容寫好了再寫另一個內容,做到條理清楚。

4.要做到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

二、教學之前,我們可以做好的准備有以下幾點:

1.關於習作知識點的了解:

(1)了解景物的靜態與動態特點的不同寫法。

(2) 如何按一定的順序來描述景物的特點。

(3)寫景的過程中如何展開聯想和想像。

2.關於口語交際課:

(一) 口語交際教學可從本組幾篇課文導入,由課文中的荷花、珍珠泉、燕子等,想想家鄉的植物、動物、風景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把自己觀察和發現家鄉的美和可愛之處表達出來。

(二) 小組介紹,每個人輪流敘說,講自己家鄉的美景。(介紹一處即可。)互相啟發感染,聽的同學,以補充或提出問題,發言的同學作解答。

(三)小組評議,互相評價。說說誰觀察得細致、講得清楚;誰講得動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誰說得有特點。評出大家認為講得最好的推薦到全班發言。

(四) 全班交流、評改。評出進步大的同學。

(五) 教師就同學發言做總結。

3.關於習作素材的搜集:

(1)搜集家鄉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些描寫大自然美麗景色的文章。

(3)作前准備:指導學生到你認為家鄉最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地方去游覽,仔細觀察,做好下面記錄,並將記錄的材料與同學交流,相互啟發,豐富素材,為習作做好充分准備。(景物名稱、景物所在位置、景物的主要特點,這一點很重要。)

三、備課策略思考

本次習作教學,策略預設如下:

(一)
這次習作安排的是寫家鄉景物,教學時可以結合口語交際進行。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開拓學生思路,寫出家鄉的景物及感受。如果學生想寫其他地方的景物也可以。

(二)
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從家鄉的一草一木到名勝古跡,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來寫。引導學生把自己觀察和發現家鄉的美和可愛之處表達出來。

(三)
學生寫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展開想像,注意學習本組課文的表達方法。在學生初步完成習作後,進行交流和講評。

(四) 教師先提出習作標准:能寫出景物的特點;按一定順序寫清楚;表達了熱愛家鄉的感情;有豐富的想像。

(五)
然後讓學生在小組交流,選出寫得好的習作,並說出習作好在哪裡。最後在全班交流。選取好的以及有特點的習作做講評。在全班講評後,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小組交流提出修改意見,最後謄寫清楚。

(六) 在全班講評後,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同座交流提出修改意見,最後謄寫清楚,

(這一步千萬不要忙,如果寫到了作文本上,再讓學生修改,那可就難啦。一般情況,學生對於批改過的作文,除了看一下評語,根本不改,老師是費力不討好)。

(七) 學生完成習作後,可以辦一期以「家鄉的景物」為主題的習作展覽。



師:小朋友,我們祖國歷來以風景優美著稱,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騰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著無數的中外遊客。我們的家鄉在祖國版圖上,雖然只佔一點點地方,但是也有許多迷人的地方。讓我們互相交流,共同贊美自己的家鄉吧:

2.明確要求,小組交流。

①講清你介紹的這處風景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特點,要表達出對家鄉的熱愛。如有小朋友提問,應耐心解答他們的提問。

②認真聽別人講,可以補充,可以提問題。

③小組同學互相介紹,並評出介紹得最清楚最動人的同學

④全班交流,其他人點評或提問。

⑤激發興趣,導入主題。

師:小朋友,通過你們的介紹,我發現,你們的家鄉是個非常可愛的地方!你們的介紹,讓更多的人了解了你們的家鄉。要知道,我國多少風景區在最初是名不見經傳的,說不定因為你們的介紹,會使你們的家鄉成為著名的風景區呢!這次習作就請小朋友們介紹自己家鄉的景物。介紹的時候,要注意把景物特點寫清楚,如能寫上自己的想像或關於家鄉景物美妙的傳說,就更吸引人了!

(二)激發情趣,游戲引路:

(三)
1.猜謎語是大家喜歡的游戲。下面我們就做一個「誇家鄉,猜景物」的小游戲。(讓一個小朋友說家鄉的某一景物的特點,其他同學猜是什麼地方)

2.評議誰說得好,為什麼說得好。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情趣,引導學生進入寫作的氛圍,積累習作的語言,實際上也是抓住景物特點的訓練,為下面的習作指導做好了鋪墊。]

❺ 小學三年級英語的教學策略是什麼

1、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本冊書難度較大,學生可能會產生倦怠心理。因此,要注重在課堂中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加強聽說的前提下,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的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書面練習。努力做到以聽說助讀寫,以讀寫促聽說。

2、在我的指導下,每個學生利用課本的空白頁繪制了家庭作業表。用於抄寫作業和家長簽字。使用統一的表格形式,利於統計和管理。作業每天檢查,每兩周就作業完成情況不好的學生與家長聯系。

3、以將三年級整本書的知識秘笈整理出來,馬上發放到每個學生手中。幫助他們明確每單元的重難點,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和掌握。4、在開學第二周給家長一張「溫馨提示」,明確提出本學期學生英語學習的要求,並具體指導家長在家如何輔導學生。家校聯手,共同進步。

5、在教學故事課文的時候,運用閱讀式教學,讓學生藉助教師的肢體語言和生動的卡通畫,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故事課文。從中得到樂趣,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6、凡帶有活動和游戲性質的項目及歌謠、歌曲,要讓學生有機會猜一猜、說一說、演一演,畫一畫,玩一玩或唱一唱。

7、在復習課中,也應該堅持利用情景,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學習活動,在生動的活潑的氣氛中,完成復習和鞏固的任務。

8、 針對本期出現的使用區上統一的英語試卷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應試的技能培訓和心理建設。讓他們能減少非知識性錯誤,以輕松的心態考出好的成績。

❻ 看三年級下冊作文

一、本次習作指導的教學目標

1.培養自己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對自己喜愛的景物進行仔細觀察,弄明白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並展開想像。

3.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一個內容寫好了再寫另一個內容,做到條理清楚。

4.要做到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

二、教學之前,我們可以做好的准備有以下幾點:

1.關於習作知識點的了解:

(1)了解景物的靜態與動態特點的不同寫法。

(2) 如何按一定的順序來描述景物的特點。

(3)寫景的過程中如何展開聯想和想像。

2.關於口語交際課:

(一) 口語交際教學可從本組幾篇課文導入,由課文中的荷花、珍珠泉、燕子等,想想家鄉的植物、動物、風景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把自己觀察和發現家鄉的美和可愛之處表達出來。

(二) 小組介紹,每個人輪流敘說,講自己家鄉的美景。(介紹一處即可。)互相啟發感染,聽的同學,以補充或提出問題,發言的同學作解答。

(三)小組評議,互相評價。說說誰觀察得細致、講得清楚;誰講得動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誰說得有特點。評出大家認為講得最好的推薦到全班發言。

(四) 全班交流、評改。評出進步大的同學。

(五) 教師就同學發言做總結。

3.關於習作素材的搜集:

(1)搜集家鄉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些描寫大自然美麗景色的文章。

(3)作前准備:指導學生到你認為家鄉最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地方去游覽,仔細觀察,做好下面記錄,並將記錄的材料與同學交流,相互啟發,豐富素材,為習作做好充分准備。(景物名稱、景物所在位置、景物的主要特點,這一點很重要。)

三、備課策略思考

本次習作教學,策略預設如下:

(一)
這次習作安排的是寫家鄉景物,教學時可以結合口語交際進行。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開拓學生思路,寫出家鄉的景物及感受。如果學生想寫其他地方的景物也可以。

(二)
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從家鄉的一草一木到名勝古跡,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來寫。引導學生把自己觀察和發現家鄉的美和可愛之處表達出來。

(三)
學生寫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展開想像,注意學習本組課文的表達方法。在學生初步完成習作後,進行交流和講評。

(四) 教師先提出習作標准:能寫出景物的特點;按一定順序寫清楚;表達了熱愛家鄉的感情;有豐富的想像。

(五)
然後讓學生在小組交流,選出寫得好的習作,並說出習作好在哪裡。最後在全班交流。選取好的以及有特點的習作做講評。在全班講評後,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小組交流提出修改意見,最後謄寫清楚。

(六) 在全班講評後,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同座交流提出修改意見,最後謄寫清楚,

(這一步千萬不要忙,如果寫到了作文本上,再讓學生修改,那可就難啦。一般情況,學生對於批改過的作文,除了看一下評語,根本不改,老師是費力不討好)。

(七) 學生完成習作後,可以辦一期以「家鄉的景物」為主題的習作展覽。



師:小朋友,我們祖國歷來以風景優美著稱,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騰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著無數的中外遊客。我們的家鄉在祖國版圖上,雖然只佔一點點地方,但是也有許多迷人的地方。讓我們互相交流,共同贊美自己的家鄉吧:

2.明確要求,小組交流。

①講清你介紹的這處風景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特點,要表達出對家鄉的熱愛。如有小朋友提問,應耐心解答他們的提問。

②認真聽別人講,可以補充,可以提問題。

③小組同學互相介紹,並評出介紹得最清楚最動人的同學

④全班交流,其他人點評或提問。

⑤激發興趣,導入主題。

師:小朋友,通過你們的介紹,我發現,你們的家鄉是個非常可愛的地方!你們的介紹,讓更多的人了解了你們的家鄉。要知道,我國多少風景區在最初是名不見經傳的,說不定因為你們的介紹,會使你們的家鄉成為著名的風景區呢!這次習作就請小朋友們介紹自己家鄉的景物。介紹的時候,要注意把景物特點寫清楚,如能寫上自己的想像或關於家鄉景物美妙的傳說,就更吸引人了!

(二)激發情趣,游戲引路:

(三)
1.猜謎語是大家喜歡的游戲。下面我們就做一個「誇家鄉,猜景物」的小游戲。(讓一個小朋友說家鄉的某一景物的特點,其他同學猜是什麼地方)

2.評議誰說得好,為什麼說得好。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情趣,引導學生進入寫作的氛圍,積累習作的語言,實際上也是抓住景物特點的訓練,為下面的習作指導做好了鋪墊。]

❼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

一、本次習作指導的教學目標

1.培養自己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對自己喜愛的景物進行仔細觀察,弄明白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並展開想像。

3.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一個內容寫好了再寫另一個內容,做到條理清楚。

4.要做到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

二、教學之前,我們可以做好的准備有以下幾點:

1.關於習作知識點的了解:

(1)了解景物的靜態與動態特點的不同寫法。

(2) 如何按一定的順序來描述景物的特點。

(3)寫景的過程中如何展開聯想和想像。

2.關於口語交際課:

(一) 口語交際教學可從本組幾篇課文導入,由課文中的荷花、珍珠泉、燕子等,想想家鄉的植物、動物、風景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把自己觀察和發現家鄉的美和可愛之處表達出來。

(二) 小組介紹,每個人輪流敘說,講自己家鄉的美景。(介紹一處即可。)互相啟發感染,聽的同學,以補充或提出問題,發言的同學作解答。

(三)小組評議,互相評價。說說誰觀察得細致、講得清楚;誰講得動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誰說得有特點。評出大家認為講得最好的推薦到全班發言。

(四) 全班交流、評改。評出進步大的同學。

(五) 教師就同學發言做總結。

3.關於習作素材的搜集:

(1)搜集家鄉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些描寫大自然美麗景色的文章。

(3)作前准備:指導學生到你認為家鄉最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地方去游覽,仔細觀察,做好下面記錄,並將記錄的材料與同學交流,相互啟發,豐富素材,為習作做好充分准備。(景物名稱、景物所在位置、景物的主要特點,這一點很重要。)

三、備課策略思考

本次習作教學,策略預設如下:

(一) 這次習作安排的是寫家鄉景物,教學時可以結合口語交際進行。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開拓學生思路,寫出家鄉的景物及感受。如果學生想寫其他地方的景物也可以。

(二) 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從家鄉的一草一木到名勝古跡,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來寫。引導學生把自己觀察和發現家鄉的美和可愛之處表達出來。

(三) 學生寫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展開想像,注意學習本組課文的表達方法。在學生初步完成習作後,進行交流和講評。

(四) 教師先提出習作標准:能寫出景物的特點;按一定順序寫清楚;表達了熱愛家鄉的感情;有豐富的想像。

(五) 然後讓學生在小組交流,選出寫得好的習作,並說出習作好在哪裡。最後在全班交流。選取好的以及有特點的習作做講評。在全班講評後,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小組交流提出修改意見,最後謄寫清楚。

(六) 在全班講評後,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同座交流提出修改意見,最後謄寫清楚,

(這一步千萬不要忙,如果寫到了作文本上,再讓學生修改,那可就難啦。一般情況,學生對於批改過的作文,除了看一下評語,根本不改,老師是費力不討好)。

(七) 學生完成習作後,可以辦一期以「家鄉的景物」為主題的習作展覽。


師:小朋友,我們祖國歷來以風景優美著稱,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騰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著無數的中外遊客。我們的家鄉在祖國版圖上,雖然只佔一點點地方,但是也有許多迷人的地方。讓我們互相交流,共同贊美自己的家鄉吧:

2.明確要求,小組交流。

①講清你介紹的這處風景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特點,要表達出對家鄉的熱愛。如有小朋友提問,應耐心解答他們的提問。

②認真聽別人講,可以補充,可以提問題。

③小組同學互相介紹,並評出介紹得最清楚最動人的同學

④全班交流,其他人點評或提問。

⑤激發興趣,導入主題。

師:小朋友,通過你們的介紹,我發現,你們的家鄉是個非常可愛的地方!你們的介紹,讓更多的人了解了你們的家鄉。要知道,我國多少風景區在最初是名不見經傳的,說不定因為你們的介紹,會使你們的家鄉成為著名的風景區呢!這次習作就請小朋友們介紹自己家鄉的景物。介紹的時候,要注意把景物特點寫清楚,如能寫上自己的想像或關於家鄉景物美妙的傳說,就更吸引人了!

(二)激發情趣,游戲引路:

(三) 1.猜謎語是大家喜歡的游戲。下面我們就做一個「誇家鄉,猜景物」的小游戲。(讓一個小朋友說家鄉的某一景物的特點,其他同學猜是什麼地方)

2.評議誰說得好,為什麼說得好。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情趣,引導學生進入寫作的氛圍,積累習作的語言,實際上也是抓住景物特點的訓練,為下面的習作指導做好了鋪墊。]

❽ 淺談如何如何打造小學三年級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對於兒童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其學習水平內與質量的高低直接影容響到兒童之後的學習,因而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習對於兒童而言非常重要,因而如何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對於每一位語文教師而言也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尤其是農村小學語文課堂當中仍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而本文將從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出發,在此基礎上有效的分析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以期能夠有效的促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三年級下語文第二單元教學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