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材分析
2020部編人教版語文上冊單元教材分析(全冊)
第二單元教材分析
一、單元內容總述
1.本單元的主題: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達》《呼風喚雨的世紀》和《蝴蝶的家》四篇課文組成。《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本文通過講述成熟了的豆莢裂開了,裡面的五個豆粒飛到廣大的世界裡去,各奔前程,對各自的經歷都很滿意。告訴我們:生活中不能沒有愛,愛是最偉大的,也是最幸福的。《蝙蝠和雷達》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呼風喚雨的世紀》講了科技發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激發了我們熱愛科學的興趣。《蝴蝶的家》這是一篇言辭優美的散文,作者構思獨特,以問題和思索為線,以雨天為蝴蝶躲藏在哪裡而著急的情感貫穿,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幼小生靈的關愛之情。教學時,要培養學生善於思考、有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和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2.本單元的教學重點:
(1)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旨在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例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邊讀邊提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這樣有助於我們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果我們能在閱讀中,依據文章的順序,提出相應的問題,我們就可以按問題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了。比如我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第五粒豌豆為什麼像「一個囚犯」?為什麼它長得卻很好?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把這些問題解答出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蝙蝠與雷達》一文教學中鼓勵學生,思考從蝙蝠身上得到了什麼啟示,了解蝙蝠和雷達的關系,激發學生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和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2)寫一個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寫出來。本單元安排了習作《小小「動物園」》,本次習作的重點是找相似,抓住人物與動物的外貌、性格和愛好等主要特點來寫作。讓孩子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點進行人物描寫。抓住人物與動物最突出的特點,找相似,要突出人物的外貌、性格或愛好等特徵。比喻一定要恰當,注意用詞要生動形象。
四年級語文上冊1-8單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1-8單元分析(附整體教材分析)
B. 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
我的事冀教版
C.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作文評改課教學設計
我愛家鄉的小溪,但是,我最愛家鄉門前的小溪。
我的家鄉在河南,家鄉的小溪一年四季都在唱著歌,是那麼快活,那麼開心。春天,溪邊的楊柳蘇醒了,原本光禿禿的樹枝,幾天就變得嫩綠,長的柳枝垂到小溪里,畫著一圈圈的漣漪。夏天,小溪里的小魚小蝦變得多了起來,在溪里歡樂的游戲。秋天,溪邊的柳樹葉漫漫悠悠的飄了下來,落在小溪里,溪水歡快的把她們送到遠方。冬天,這條小溪也不會結冰,一邊歡快的流著,一邊冒著白茫茫的霧氣,有時我們手涼了,伸到小溪里。覺得暖意瞬間布滿全身。
有一年夏天,我們回到了家鄉,一下車,我第一眼就看到家門口的小溪,太陽把溪面照的波光粼粼,像穿了閃閃發光的華服。我跑到溪旁,蹲下一看,小魚在泥沙里捉迷藏,蝦米在小溪里你追我趕,快活極了。偶爾還會飛來幾只水鳥,在這里吃些小魚小蝦,我拿了一個瓶子,又拿上小魚網,想捉些小魚回家,我把瓶子裝上小溪里的泥沙,又灌了一些水,我就拿著小魚網,捉起小魚,我慢慢蹲下,怕驚跑小魚,我猛然看見一條較大的魚,我快速的把那條魚捉了起來,放到瓶子里,我按照這個方法,一會兒就捉了好幾條。我看了看我的戰果,那幾條魚在瓶子里無憂無慮的游著,好像在小溪里一樣。玩的開心極了,直到媽媽叫我回去,我才依依不捨地拿著瓶子回去,我又回頭看了一眼那條小溪,她還是嘩啦嘩啦地唱著歌,像催促我快點回去。
我喜歡我的家鄉,但我更喜歡家鄉門前的那條會唱歌,會給我歡樂的小溪。
D.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全冊
基本過程:一、導抄入活動:教師:「今天我們班新來了一位小朋友,現在我們每個人做一個自我介紹,讓新朋友認識一下大家,好嗎?」 二、關鍵步驟: 1、自我介紹 a、教師示範自我介紹的方法自我介紹時站姿應端正,聲音應洪亮自我介紹時方法:「大家好!我叫xxx,我是男(女)孩,今年四歲。」 邊說邊拍手打節奏當有幼兒在作自我介紹時,其他幼兒要保持安靜,眼睛看著作自我介紹的小朋友,耳朵要認真地傾聽。當這個幼兒介紹完畢時,其他幼兒應及時給予回應:「xxx,你好!xx,你好!」
E.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習作講評課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版.(2)分析每課教材內權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F. 四年級上冊蘇教版2013配套試卷語文第二單元
車子爆胎前有這3大兆閱讀
G. 四年級語文上冊蘇教版教案
您現在的位置: 蓮山課件 >> 教案設計 >> 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教案 >> 正文
16*《母雞》 ★★★
16*《母雞》
作者:佚名 資料來源:網路 點擊數:16 更新時間:2009-9-27 13:33:34
16*《母雞》
學習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 鄰居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3 比較本文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一、交流見聞,導入新課
1 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母雞的見聞。
2 導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是在熱愛社會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麼,老舍眼裡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二、自讀自悟
1 師生共同制定閱讀目標。
(1)圈出生字詞,讀准字音。
(2)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流利、讀正確。
(3)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個有哪些特點?
2 自主閱讀,邊讀邊批註。
三、匯報交流
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1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別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
(3)聯繫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麼?
2 全班交流。
3 同組合作,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分辨褒貶,積累詞語
1 思考討論:
作者在表達自己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感情變化的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感情色彩也發生了變化,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2 分類摘抄詞語。
把自己欣賞的詞句按褒與貶兩類,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復回味,走近老舍
1 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後,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後互相交流閱讀體會。
課後小節:
當我讀這一課時,被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並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抓住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為主線,進行交流、體會,最後我還推薦了課外閱讀《麻雀》《柱子上的母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