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說 屏 初二下冊語文伴你學答案
一點通教學網初中語文」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期中復習提綱
B. 初二上冊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字詞及翻譯
11.《中國石拱橋》茅以升【雄跨xióngkuà】大幅度跨越。【雄姿xióngzī】勇武雄壯的姿態。【殘損ánsǔn】不完整,部分殘缺。【古樸gǔpǔ】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推崇tuīchóng】推重崇敬。【惟妙惟肖wéimiào-wéixiào】肖,相似。這里形容雕刻的十分精妙逼真。【巧妙絕倫qiǎomiàojuélún】巧妙,(方法或技術)靈巧高明,超乎尋常。絕倫,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精巧奇妙到了極點,在同類物體中沒有能與之相比的。12.《橋之美》吳冠中【美感měigǎn】對於美的感受或體會。【史詩shǐshī】敘述英雄傳說或重大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駐足zhùzú】停止腳步。 13.《蘇州園林》葉聖陶【軒榭xuānxiè】軒,有窗戶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築在台上的房屋。【敗筆bàibǐ】書法或繪畫中不好的一筆,詩文中寫得不好的詞句。【嶙峋línxún】形容山石峻峭、重疊。【鏤空lòukōng】雕刻出穿透物體的花紋或文字。【薔薇qiángwēi】薔薇科。落葉灌木。【明艷míngyàn】鮮艷,明麗。【因地制宜yīndì-zhìyí】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條件,定相應的妥善措施。【重巒疊嶂chóngluándiézhàng】形容山嶺重重疊疊,連綿不斷。14.《故宮博物院》黃傳惕【磬qìng】古代樂器。【攢zǎn】積聚,積蓄。【鰲頭áotóu】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後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琉璃liúlí】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製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粘土的外層,燒製成缸、盆、磚瓦等。亦指琉璃燈座。【藻井zǎojǐng】宮殿或廳堂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一般成圓形、方形或多邊形,上有各種花紋、雕刻或彩畫。【蟠龍pánlóng】中國春秋戰國青銅器上紋飾之一,以盤曲的龍蛇組成。【金鑾殿jīnluándiàn】一座殿宇名稱。15.《說屏》陳從周【屏風píngfēng】室內陳設。用以擋風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畫。 【納涼nàliáng】乘涼。【帷幕wéimù】懸掛起來用於遮擋的大塊布、綢、絲絨等裹以帷幕。【緩沖huǎnchōng】緩和…的沖擊;使沖突緩和。 【造型zàoxíng】塑造物體特有形象;也指創造出的物體形象。【倉促cāngcù】匆促地。也作「倉卒」、「倉猝」。【雅俗之別】高雅和低俗的區別。
C. 語文作業本說屏答案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陳從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古園林專家,並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崑曲。在同濟大學建築系任教近50年,畢生致力於保護和弘揚中國古建築尤其是園林建築文化,成果矚目。著有《說園》等學術專著,其中《說園》最為精闢,「談景言情、論虛說實、文筆清麗」,影響力之大,其遠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編輯本段]字詞注音 納(na)涼 帷(wei)幕 忒(tui) 閨(gui)中 書齋(zhai) 傖(cang)俗 緣(yuan)故 休憩(qi) 韶(shao)光 銷(xiao)魂 [編輯本段]屏風歷史 早在商周時候就有屏風的記載,它起到分割空間,美化環境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其製作何裝飾都已經相當精美。 [編輯本段]室內屏的作用 ●與帷幕相同的作用 ●可以緩解一下視線 [編輯本段]屏的分類 按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 金屏 銀屏 錦屏 畫屏 石屏 木屏 竹屏 [編輯本段]屏風的設施的要求 1、屏風的大小需因地制宜,造型、色彩,以及上面的繪畫都不能馬虎。 2、設置要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 [編輯本段]《說「屏」》原文 說「屏」 陳從周 「屏」,我們一般都稱「屏風」,這是很富有詩意的名詞。記得童年與家人在庭院納涼,母親總要背誦唐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②」的詩句,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了。後來每次讀到詩詞中詠屏的佳句,見到古畫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嚮往之情。因為研究古代建築,接觸到這種似隔非隔、在空間中起著神秘作用的東西,更覺得它實在微妙。我們的先人,擅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文章,關鍵是在一個「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國人還都齊聲稱道。 屏可以分隔室內室外。過去的院子或天井①中,為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小時候廳上來了客人,就躲在屏後望一下。舊社會男女有別,雙方不能見面,只得藉助屏風了。古代的畫中常見室內置屏,它與帷幕起著同一作用。在古時皇家的宮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從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牡丹亭》②「游園」一出中有「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用錦屏人來代指閨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同時也顯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 屏也有大小之分。從宮殿、廳堂、院子、天井,直到書齋、閨房,皆可置之,因為場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來我也注意到,屏在許多餐廳、賓館中用得很普遍,可是總勾不起我的詩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夠輕巧,色彩又覺傖俗①,繪畫尚少詩意。這是因為製作者和使用者沒有認識到屏在建築美中應起的作用,僅僅把它當作活動門板來用的緣故。其實,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②才是。 屏是真夠吸引人的,「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閑滋味,未始不能起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聰明的建築師、傢具師們,以你們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創作,誠如是,則我寫這篇小文章,也就不為徒勞了。這是一篇文藝性的說明文。作者懷著對傳統文化濃厚的感情,憑借古建築專家深厚的學養向讀者介紹了「屏風」的有關知識。文章從情感經歷的角度贊賞屏風的功能與獨特的美學價值,並具體講述屏風的作用、類別,還有設置屏風的技巧等等。娓娓道來,如數家珍。讓我們在驚嘆「我們的先人擅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文章」的同時,心底油然而生對於傳統文化的敬意與將其發揚光大的決心。 [編輯本段]劃分文章結構層次,理清文章思路 1節,引出說明對象,點出屏風特點 2-4節 第二節,介紹屏風的作用 第三節,屏風的種類 第四節,屏風在設置上應該注意的問題 5節,總結全文,再次強調屏風的作用點明寫作意圖 [編輯本段]問題探討 ★課文引用「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詩句有什麼作用? 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作者幼時對屏風的熱愛和嚮往之情。放在開篇,容易引起讀者興趣。 ★課文引用《牡丹亭》「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句子,有什麼作用?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著主人公的無限哀怨。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游園」 一出。杜麗娘因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牡丹亭》中的句子,既說明了屏風的使用范圍,也使語言生動有趣。 ★課文引用「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的句子,起什麼作用? 「抱膝看屏山」出自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點出了「屏」這種古代器具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編輯本段]品味賞析 1、本文是科學小品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2、本文在語言方面有哪些特點?試舉例說明。 [編輯本段]秋夕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注釋: 秋夕:秋天的夜晚。 銀燭:白色而精美的蠟燭。 輕羅小扇:輕巧的絲質團扇。 天街:天庭,即天上。一作「天階」。 [今譯] 秋夜,白色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我手執綾羅小扇,輕輕地撲打螢火蟲。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涼;卧榻仰望星空,牽牛星正對織女星。 [解說] 這是寫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寫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氣氛,又襯出主人公內心的孤凄。二句寫借撲螢以打發時光,排遣愁緒。三句寫夜深仍不能眠,以待臨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羨慕牽牛織女,抒發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評曰:「層層布景,是一幅著色人物畫。只『卧看』兩字,逗出情思,便通身靈動。」 [編輯本段]教案設計1 ●教學目標 查字典,看注釋,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弄明白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學生審美情趣, 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准備 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導人新課。 學生拿著自己找的圖片或小屏風,向同學作介紹,語言可能不生動,教師可以就此導人,看做者是怎樣介紹的。也可以用古詩詞中有描寫屏風的詩句導人。 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教師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學生聽讀並思考: a.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b.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後,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研讀與賞析。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a.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嚮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後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D. 八年級語文上冊《節節高》的15課說屏的全部答案,注意是《節節高》15課的練習題的答案!!!
E. 初二語文一課一練《說屏》答案
1.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哪些知識?
2.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熟悉課文,獲得一些傳統文化知識,受到感情上的熏染。
1.作者介紹了屏風的這些知識:在室外和室內安置屏風的作用,其中有實用性的,也有藝術性的;從建築材料和裝飾的華麗程度角度劃分出的屏風種類;屏風在設置上應該注意的問題。
2.由於古詩詞及古畫的感染和影響,作者從小時候起就對屏風產生了喜愛和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認識更深,也就「更覺得它實在微妙」,作者對屏風的感情加深了。全文不少地方都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贊賞之情。
二、課文里多處引用古詩詞,你覺得這樣有什麼好處?查找資料,大致了解這些詩句的意思。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注意本文在行文上的特點,並喚起他們對古詩詞的興趣。
課文里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而這和本文的介紹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1)「屏」,我們一般都稱「屏風」,這是很富有詩意的名詞。記得童年與家人在庭院nà涼,母親總要背誦唐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句,其情境真夠令人xiāo魂的了。後來每次讀到詩詞中詠屏的佳句,見到古畫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嚮往之情。因為研究古代建築,接觸到這種似隔非隔、在空間起著神秘作用的東西,更覺得它實在微妙。我們的先人,擅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結合的文章,關鍵是在一個「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國人還都齊聲稱道。
(2)屏可以分隔室內室外。過去的院子或天井中,為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小時候廳上來了客人,就躲在屏後望一下。舊社會男女有別,雙方不能見面,只得藉助屏風了。古代的畫中常見室內置屏,它與帷幕起著同一作用。在古時皇家的宮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3)從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牡丹亭》「游園」一出中有「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用錦屏人來代指閨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同時也顯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
(4)屏也有大小之分。從宮殿、廳堂、院子、天井,直到書齋、閨房,皆可置之,因為場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來我也注意到,屏在許多餐廳、賓館中用得很普遍,可是總勾不起我的詩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夠輕巧,色彩又覺傖俗,繪畫尚少詩意。這是因為製作者和使用者沒有認識到屏在建築美中應起到的作用,僅僅是把它當作活動門板來用的緣故。其實,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5)屏是真夠吸引人的,「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閑滋味,未始不能起點文化休憩的作用。聰明的建築師、傢具師們,以你們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創作,誠如是,則我寫這篇小文章,也就不徒勞了。
F. 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堂
一、上好第一節語文課,讓學生喜歡你這位語文老師。
很多學生喜歡上某一門學科,除了這門學科的吸引力外,很重要的因素是因為喜歡教這個學科的老師。所以要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先設法讓學生喜歡上你這位語文老師。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初中第一節語文課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雖然語文課對於學生來說不是第一次接觸,但如果上第一節課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學習語文慾望,使他們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那麼對他們以後的學習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情況,第一節語文課,不要馬上進入新知識的講授,而是著力營造一種輕松愉快、融洽深沉的情感氛圍,和學生迅速建立一種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給學生留下好印象。
二、做一隻聰明的變色龍 :採用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五彩繽紛的課堂,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
《初中語文課程標准》中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所有的課程中,語文課應該是最靈活,最活潑的。為此我們要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語文教學,為學生營造五彩繽紛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
(1)多運用多媒體教學
電化教學具有色彩鮮明、生動形象、聲像同步等優勢。初二的說明文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故宮博物院》這篇說明文時,主要要求學生掌握故宮的格局及其作用,對於去過故宮的學生來說,學習這篇課文很簡單,但對於沒去過故宮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通過文字想像是很困難的,為此我在課文導入環節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導游的形式讓學生觀看故宮的視頻,了解故宮各個組成部分及功用,這樣就避免了學生空洞的想像,對所學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還有《安塞腰鼓》、《蘇州園林》、《說屏》、《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等等都可以上多媒體課。
(2)用上朗讀磁帶
人民教育出版社發行的朗讀磁帶,每一冊的重點課文都有朗讀示範,這些要比網上下載的更標准,有一些朗讀磁帶還非常有意思。比如《醉翁亭記》,背景音樂輕快活潑,與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情感非常切合,讓學生很快就能進入文章的意境。再如《范進中舉》,朗讀者把胡屠夫嫌貧愛富,前居後恭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人捧腹大笑,學生聽完錄音後,對人物形象印象深刻,再分析講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3)把語文課變成美術課
如九年級上冊的《詞五首》,其中三首詞有插圖,我先讓學生根據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詞的內容,然後在給學生補充沒有描述的內容,剩下的兩首詞我先讓學生反復誦讀,再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創意的畫,畫出詞展示的畫面。每個學生熱情高漲,都動筆進行有創意的畫,最後我用多媒體將學生所畫的畫投影出來,共同分享學生所畫的成果。通過創意的畫,學生加深了對詞的理解,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把語文課變成音樂課、
在上《水調歌頭》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學唱王菲的《但願人長久》,一聽是學歌,學生非常高興,對於十三、四歲的孩子來說,流行音樂的魅力要遠遠超過課文的吸引力。學會了這首歌,學生也能背誦這首詞了,再學課文時也更輕鬆了。學《蒹葭》時也學唱《在水一方》,纏綿憂傷的曲調與詩歌的意境非常吻合,學生也更容易體會詩的情感。
(5)把語文課變成活動課
初中三年的語文書上,每個單元都有綜合性學習活動,我們可以結合綜合性學習把語文課變成豐富多彩的活動課。比如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走上辯論台》,我組織學生舉行以我看克隆為主題的辯論賽,活動前先帶領學生觀看辯論賽錄像,學習辯論技巧和辯論程序;然後分組抽簽,確定主題,搜集資料;最後進行辯論。學生積極准備,辯論會上踴躍發言,這樣的課非常受學生歡迎。在上《愚公移山》時,也舉行愚公是否應該搬家為主題的辯論賽,學生在辯論中理解了愚公遇到困難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精神,這樣要比老師煩瑣的分析更有趣、更深刻。又如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話說風流人物》, 可以在班上舉行一個古今中外風流人物故事會;學完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後可以舉行經典詩文朗誦會。
三、用成績說話
一切形式都是為內容服務的,如果我們只注重課堂的活潑而忽視語文知識的學習,考試成績不理想,再多彩的課也得不到學生、家長以及領導的認可,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中成績依然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因此平時還應注意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鞏固,考試技巧的傳授和講解,讓我們的學生嘗到學習過程的快樂和學習成功的喜悅。用成績說話,他們會因為自信而更加喜歡語文課,更加喜歡你這樣的語文老師。
四、熱愛學生, 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
有考試就會有差距,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更加註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留心學困生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學習,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如果教師對他們冷淡、責怪、批評,往往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我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鼓勵學生共同進步,我對學困生的不拋棄不放棄,讓每一個學生都特別喜歡上語文課。
語文學科的教學看似復雜,但只要我們從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興趣入手,不斷改進課堂教法,讓課堂充滿情趣,關愛每一位學生,努力提高學生成績,就一定會使學生愛上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