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怎樣滲透環保教育的論文
這個年齡段的環保,就是身邊的.從身邊的生活用品開始,首先是電池的處理,比如手機上的電池.
還有就是干電池的污染.這些生活用品的危害比較大,說這些就行了.專精一個方面,才能有深度,不要泛泛而談!
㈡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
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空洞的說教是蒼白的.應該找准教材與環境教育結合的切入點,將有關環境知識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入情入理的講授分析,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環境知識,強化學生的環境意識.
根據各年級各學科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分門別類地把環境教育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去.如自然課,可以結合水土保持、自然保護、珍稀動植物保護等內容,通過養花、植草、馴養小動物、製作動植物標本,培養他們熱愛自然、關心環境的興趣.語文課,可以結合課文《只有一個地球》、《鳥的天堂》,讓學生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強化環境知識的儲備,自覺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開展環保作文競賽,讓學生分析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抒發保護環境的理想.數學活動課,可以進行「節約資源」、「綠化校園」的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環境意識.
一、創設情景,樹立理念
要樹立綠色理念,首先就要注意創設情景、營造氣氛.如在班級宣傳欄里設置「綠色報告欄」,如,以植樹節、愛鳥周、世界無煙日等紀念性節日為契機,讓學生展開調查,參與環境保護的實踐活動,做到環保從我做起.同時,師生之間可以自主設置與研發環境保護方面的課題.
二、感知插圖,潛移默化
小學語文教材插圖多,教材插圖就是「物」,要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比如,第九冊《迷人的張家界》,介紹張家界的奇山秀水及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說明美麗張家界為什麼會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在這里就可以引導學生邊欣賞課文,邊把收集到的張家界的風景圖片用多媒體投影到屏幕上,讓學生觀察:張家界「奇、野、峻、幽、秀」的景色.使學生初步形成印象然後旁敲側擊教育學生,努力環保留住美景.
三、一字一詞,見縫插針可以從一些基本字詞去引申闡發與環境聯系著的知識.比如,與「竹」有關的成語:胸有成竹、勢如破竹、罄竹難書、雨後春筍等,說明之所以有這么多有關竹的成語,是因為中國盛產竹.秦漢以前,黃河以北的地區也是盛產竹類的.古人的衣食住行便同「竹」發生了密切的關系,就有了「寧可食無肉,不可住無竹」的說法.但是現在的北方已然不復歷史上的那樣溫暖.
四、尋章摘句,歸類遷移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環境教育的課程資源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語文教師可以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多途徑搜集環境知識,多渠道地展示,用更形象優美的語言,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閱讀理解,畫龍點睛
語文學科具有形象性和貼近生活的特點,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結合課文內容滲透環境教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很多語文課都是滲透環境教育的好教材,如《只有一個地球》第四自然段提到:「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做貢獻的.但是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不能使他們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害,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威脅.」教師應該借機啟發學生牢記歷史上破壞生態環境的慘痛教訓,自覺地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告戒同學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破壞了生態平衡,人類自身也將受到自然界的懲罰與報復.
在講授《兩只鳥蛋》中,讓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講授課文《大瀑布的葬禮》時,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人們在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時的沉重氣氛,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體會到作者和授課老師所要表達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保護環境的想法.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啟發學生,讓學生感受文人筆下優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環境與作者抒發感情之間的關系,以及環境對健康人格養成的積極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樹立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㈢ 6年級寒假小學生的日記 200字 20篇 急
今天早上醒來,我的心情特別不安,因為我的作業還有好多沒寫,特別是那20篇日記!
我每天的生活就是睡覺、吃飯、上網,難道要我寫20篇「睡覺、吃飯、上網」然後重復到200字嗎?日記本攤開在我面前,「2009年2月8日」顫巍巍的寫在第一行,然後,一片空白。同樣一片空白的是我的腦袋。想到老師的責罵,同學的訕笑,我簡直恨極了,為什麼我必須得寫這些無聊的東西,那些沒有書讀的農村孩子是多麼的幸福啊!
我的寒假總共也才多少天,居然就要我寫20篇日記!而且每篇還要200字!老師總是說,這樣是為了你好,讓你能夠考上好初中,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
但老師!就算我考不上,我爸媽也能花錢讓我上啊!就算不寫日記,我照樣能考上好初中,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
這些,我當然不敢跟老師說,日記本依舊空白,腦袋也依舊空白,回想一下,寒假好像也是一片空白……我,不禁悵然了……
有300多近400字
㈣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主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在字詞基礎知識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小學課文中出現一些環境基礎知識的名詞,要講清其詞義,滲透教育是顯而易見的事。有些名詞如「龍」,看來與環境教育無關,其實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花三兩句話就能使學生受到一次環境教育。「龍」除了傳說中是能呼風喚雨的動物及帝王的象徵外,還有一種解釋是「近代古生物學上指一些巨大的有腳有尾的爬蟲」如恐龍、翼手龍。它們生活在廣闊的濕地,吃大量的藻類植物,地球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早就滅絕了。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被毀,珍禽異獸就會滅絕,保護環境是我們人類義不容辭的責任。
此外,有目的地要求學生在課內外收集一些詞語,既可使學生積累詞彙、提高語文能力,教師又能見鋒插針地滲透環境教育。比如,收集同竹有關的成語:胸有成竹、勢如破竹、罄竹難書、雨後春筍、立竿見影、節外生枝、濫竽充數、夢筆生花、箭在弦上、寄人籬下……之所以有這么多有關竹的成語,是因為中國盛產竹,秦漢以前北方林木密布,草地豐澤,氣候比現在溫暖,黃河以北的地區盛產竹。而且古人衣食住行同竹有著密切的關系,「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篾……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耶。」(蘇軾語)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如果古代氣候也像現在這樣,黃河南北很難植竹,就不可能產生這么多有關竹的成語了。可見,生態環境同語言文字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在閱讀理解課文內容中滲透環保教育。
課堂教學時,有些科普說明文容易滲透環境教育,因為它們本身富有環保方面的知識,例如:《動物過冬》講的是動物有關的科學類知識。學習這課時,教師要一方面布置了搜集資料的任務,讓學生找除了書上面介紹幾種動物過冬之外還有哪些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另一方面結合課件讓學生了解一些人對動物的不當做法,如日本海邊漁民捕鯨的報道,我國東北虎被無情地捕殺等等,喚起學生心裡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懂得人與動物在自然界里和諧和處,生態才會平衡,世界才會更美。又如《找春天》一課,教師就可讓學生置身於大自然,呼吸大自然的空氣,觸摸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去尋找春天大自然的特點,去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麗,去互相暢談自己的感覺。
寫人敘事的文章似乎和環境教育無關,然而教師如果心中有「環保」,就一定能滲透教育。如閱讀課文《雪猴》,為了讓學生體會邊防戰士熱愛大自然和野生動物的情感,教師可採用手抄報交流的方式教育學生保護野生動物,認識人和動物友好相處,就是保護生態平平衡。
三、在指導學生寫作中滲透環保教育。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而寫作能力又與學生的社會實踐、思想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有機地將環保教育滲透於作文教學中,以增強環保意識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比如,在教學了《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後,我引導學生運用文中學到的方法,觀察並描寫一處景物。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看到了美麗的大自然,產生了保護大自然的強烈願望並且在作文中表達出了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師讓學生寫想像作文,也不失為培養和增強學生環保意識的一種方式。比如寫《假如我是一棵大樹》,讓學生從當前山林毀壞嚴重,森林火災繁多,人們為謀私利濫砍濫伐等現象入手,道出大樹希望受到人們的正確對待。再比如寫《未來的家鄉》,讓學生暢想家鄉在十年、二十年後的變化,使學生對家鄉美好的未來有一種強烈的嚮往,激發了學生保護家鄉環境,建設家鄉的熱情。
四、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生活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是生活的工具,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源頭活水。口語交際教學要求教師要善於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而現實生活中有關環保的話題相當多,如「做賀卡」,可先按課文內容讓學生們掌握做賀卡的知識。然後,講傳統的賀卡不僅給人們帶來了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而且大量的賀卡浪費了寶貴的木材資源,也給地球帶來了生態負擔。我們提倡一種新的時尚,不在新年期間大量發送賀卡,而是用電子郵件或電話來表達自己的親情和友情。還可介紹我國大學生組織的「減卡救樹」活動,提倡把買賀卡的錢省下來種樹,保護大自然。
㈤ 小學生獎狀的最高榮譽稱號是什麼
小學生獎狀的最高榮譽稱號是:五好少年。
「五小」即:
在家庭做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
在社會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
在學校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的「小夥伴」。
在社區和公共場所做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衛士」。
在獨處時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 勇於創新的「小主人」。
小幫手
做好「小幫手」:即在家庭中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含辛茹苦地養育了我們,當我們長大後,就應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關心照顧他們。同時在生活上朴實勤儉,經濟上不給父母增加負擔,體貼懂事,使自己在被愛的同時學會播撒愛,收獲愛。多多體諒父母,不向父母提無理的要求。
小標兵
做好「小標兵」:即在社會中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
「愛國愛民,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把國家利益放首位,想國家所想、急國家所急,處處把社會規章制度記心上,用這把道德行為的標尺衡量自己的道德思想。從而及時糾正不良行為,並督促他人。
小夥伴
做好「小夥伴」:即在學校里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
俗話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與信賴是建立在互幫互助的基礎上的。只有大家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才能凝聚成一股力量,才能攜手共創「示範型班集體」,讓這個多彩的集體其樂融融,溫馨快樂。
小衛士
做好「小衛士」:即在社區和公共場所里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
環保是現在迫在眉睫的大事。人人節約資源,就是還自然一片綠色。我們青年人應挑起這個重擔,積極加入環保志願者的隊伍,給城市添綠,給心靈添彩。把綠色的希望播撒到城市的角角落落,讓祖國的天更藍,水更清,樹更綠。
小主人
做好「小主人」:即在獨立面對生活時胸懷寬廣、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於創新。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心高氣傲,沒有獨立面對生活的經驗與勇氣。然而社會是殘酷的,競爭的,富有挑戰的,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我們能做的只有振作信心,自強自立、迎接挑戰,做好自己的主人。
拓展資料:
其它榮譽稱號:
三好學生稱號:思想品德品質好,在校期間未受過任何處分,無任何必考的科目,在班上作為班幹部,被擬評過「優秀班幹部」稱號的同學。
在學校尊敬老師愛護同學,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成績優異綜合排名名列前茅的同學,學習態度端正,目的明確,熱愛學習,無曠課現象。
優秀少先隊員稱號:已加入少先隊員的青少年,尊老愛幼,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無違紀行為,有良好的文明形象;積極參加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表現突出;德、智、體綜合考試名次在班上排名靠前。
學習標兵稱號:熱愛學習,具有創新精神,積極開展和參加學習交流活動,在班級及其以上級別的知識競賽中,其作品或成果獲獎。
優秀學生幹部稱號:擔任學生幹部,在學習工作中表現突出;成績優良,無不合格課程,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成績優良,熱心承擔社會工作和為同學服務,有較好的示範表率作用。工作成績突出;德、智、體綜合考評名次在班上排名靠前。
㈥ 中國存在哪些教育問題
中國教育我認為不好\
.
第一條 不好在 中國教育 把老師當成一個講師 (當然老師確實就是講師) 但是一個關鍵性問題 就是學生都要跟著老師的思維去走
這里就出現一個關鍵性問題 老師要是沒有引導好學生 那麼很多學生是無法進入老師的思維領域.
在國外 一般都是老師應到學生學習 但是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跟著學生思維走 給不同學生 用不同方式解答問題 教育不同的學生
第二條 在中國好學生優秀學生評定在於兩個方面 一是課本知識(切記這個知識不是吸收知識而是哪怕你死記硬背下來的知識也是優秀的成績)
二是聽話否 這個聽話第一老師說叫你站著 你蹲著坐著都不是好學生 這個是一方面的體現 另外一個方面的體現 學生不可以有超出書本范圍的思維和問題
比如 當學生看到一條河流 學生不可以問河流的水從那裡來的 問了就不是好學生.
在比如說 1+1等於2 學生不可以問為什麼等於2 有的學生會問要是兩個懷孕的女人1+1等於2是不對的 肚子里還有呢
老師會批評學生你在找事要懲罰學生
最後定論 把具有一切的創新思維的優秀學生 統統給壓制以及消滅在萌芽中 把一些尋歸倒具的 飯桶都成了優秀的學生 所以中國成語"百無一用是書生"
就是因為他們有腐朽的思想,可以創新的思維都不是好學生.
在國外孩子的優秀 不僅僅限制的課本和學生聽話否 在國外 人家鼓勵孩子敢於設想 敢於創新的思維 把創新的思維 不可能的思維為尋找可能性尋找方法
因此外國科學家就是多 而中國科學家都是出外國留學歸來 因為他們有好的頭腦 沒有得到好的教育和好的引導 導致 腐朽愚昧的思想以及思維 所有的知識
都成為無用之廢品.
第三條 中國教育 僅僅限制書本 書本以外的 除了可以為教師帶來經濟利益 而且還為書本知識相輔助的課外知識 可以獲得認可 其他在學校都是禁止閱覽的
何況教師的指導呢?
在國外 人家的教育 課本成為基礎知識 他通過很多課本外知識 去引導課本知識的重要性 以及實踐性 實用性 人家注重的是實用主義
讓學生深刻了解知識 在中國沒有那說法 就是死死的雞住就可以 至於怎麼形成 那不是學生可以問的問題.
㈦ 小學怎樣復習
小學主要注重寫作能力吧,多看一些課外讀物,這樣可以增加識字量,和寫作能力.外語現在也很重要,多看看外語光碟讀物什麼的.數學方面基本上只要掌握基礎就好了.
從基礎做起,培養學習興趣. 語文從字、詞、句、段、篇入手,字詞是基礎,句重點在理解句子和修改病句,段和篇重點在積累一些書上要求的入手,只要熟讀成誦就行了,小學階段,以句最為重要。
數學從計算,幾何,應用題三個方面入手,重點是五六年級的數學。
7點專家建議:
1 定製好作息時間。
把每天復習功課,文體活動,休息睡眠的時間安排合理,按計劃行事,避免在家復習忙忙亂亂,毫無計劃。
2 進入考試節奏。
按照科目的考試時間安排自己的復習時間。這樣有助於進入考試狀態,有助於在考場上正常發揮。
3 每天以考試的心態做卷子。
有些考生認為已經做了幾個月的試題,臨考前不用做了,看看就行了,如果這樣的話,很可能會導致考試抓不住感覺,受盛會引響發揮。建議考生在考前每天都應以考試的心態做卷子,只有這樣,到真正考試時,才能以平常心來對待。
4 抓住最佳記憶時間。
心理學研究證明,早上起床後半小時及晚上睡覺前半小時記憶效果最好。建議考生在這兩個階段復習最關鍵,最重要的課程內容。
5 最好不要看電視或大部頭電影或玩電腦。容易上癮的節目或游戲內容更不要沾邊,不然容易在大腦形成優質興奮灶,抑制已掌握知識的發揮。
6 適當進行自己喜歡的文體活動。
調節情緒,消除疲勞,養精蓄銳,以穩定,飽滿的情緒迎戰。
7 按照平時的飲食習慣平衡營養。
不可大魚大肉,暴飲暴食,以免因此影響健康進而影響學習;也不要迷信什麼補腦類,益智類保健食品,據說,製造這類產品的工廠的老闆和工人,從不給自己的孩子服用這些東西。
8 要對自己有信心。
從這些地方入手,先復習書本上的知識,以及一些典型的習題,然後再做課外練習!
復習要注重勞逸結合,循序漸進!
㈧ 留心觀察你周圍的環境,了解一下有沒有被污染的情況,人們採取了哪些措施保護環境,在跟同學交流一下。
《蒲公英的夢》說課(2009-03-09 21:07:24)標簽:雜談
《蒲公英的夢》說課
新區回民小學 楊學華
一、說教材
1、 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
《蒲公英的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社S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以「人與自然」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科學童話寫的是在城市的街心公園,一棵蒲公英開花了,但是她深受城市惡劣環境的困擾,渴望生活在美麗的環境中,後來在夢中實現了她的願望。教育人們增強環保意識,保護我們的家園。
本單元以「初步了解文章敘述順序,更好的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為訓練重點,是繼第二單元「注意了解文章敘述的順序」這個訓練重點之後再次安排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教學目標任務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初步理清課文順序,了解全文基本內容的基礎上,更好的落實本單元的訓練重點「閱讀本單元課文,初步了解文章的敘述順序,更好的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新課的要求,我制定本課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1、理解詞句的意思,積累詞語2、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3、有感受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1 、多種形式的朗讀為主線,加深課文的理解,落實」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小課題。2、通過朗讀,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學習,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激發學生保護大自然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自覺增強環保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強調「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的滲透。讓學生通過品讀、感悟來理解課文,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詞句,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真正上成有語文味道的語文課。
二、說教學流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15課《蒲公英的夢》。讓我們大聲齊讀課題。
2、請同學認真回想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二)、學習「夢」
1、提問:蒲公英做了一個怎樣的夢?(美夢)
2、你是從哪知道的?(課文中的第十一自然段)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十一自然段,想想夢中的蒲公英是( )出示課件。
3、學生匯報:
(三)、學習「開花前」
1、過渡語:
2、全班交流:
(四)、學習「開花後」
1、過渡:
2、學生合作學習。
3、全班匯報:
4、過渡: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蒲公英的遭遇。請看大屏幕。播放FLASH課件。
5、瞧,開花後蒲公英的遭遇的確是不幸的,讓我們再來通過作者的語言文字感受一下吧!
小結:只要我們每個人都保護環境,相信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
(五)、總結課文,理清順序,拓展延伸。
作者通過一棵蒲公英開花前的擔心,開花後的痛苦,以及做的美夢,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向人們呼籲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請同學們大膽發揮想像,續說故事。
(出示課件)
第二天,蒲公英從夢中醒來了,她驚喜地發現……
(六) 作業超市(出示課件)
1、留心觀察你周圍的環境,了解一下有沒有被污染的情況,人們採取了哪些保護環境的措施。
2、請你為保護環境設計一條宣傳語。
(出示課件)
三、說小課題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
談「蒲公英的夢」的課堂細節的有效性
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本身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而課堂學習是學生生命歷程的生成過程。本節課的教學安排力圖讓學生通過朗讀的方法走進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將自己勃發的思想感情再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為了達成目標,我對教學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並在課堂實踐中得以充分的展現。
為了使這堂課更加完美,特對此課教學細節有效性作如下安排:
一)、閱讀指導的有效性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表現形式,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教師在其中所起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這不僅需要教師在讀前進行充分的引導,也需要對學生閱讀文本情況進行評價、指導,使學生的情感真正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達成共鳴。
這堂課上教師在學生每次閱讀活動前都進行了充分的指引,語言極富感染力,所以學生在老師的帶動下,每一次情緒都還是顯得很高昂,如在 「蒲公英夢見自己生活在大草原里,太陽在看著她,微風在給她伴舞,蜜蜂和蝴蝶在她的身邊飛來飛去,她快樂地笑了。」「他低下頭,看看愁眉苦臉的蒲公英,關心地問:「蒲公英,這么晚了,怎麼還沒睡啊?為什麼嘆氣呢?」「 蒲公英看著嫩黃色的花,興奮極了,迫不急待地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椰子樹伯伯。」等等教學語言的刺激下,學生的激情被點燃,時刻等待著通過朗讀而爆發,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此得到充分體現,情感的升華受到局限。
二)、評價語言的有效性。
教師在學生的閱讀活動結束後進行及時、積極的評價與引導。學生從第一遍到最後一遍朗讀的層次性較強,學生從不激動到激動的感情生成過程得到充分體現。如「你讀得很正確,若聲音再響一點點就更好了。 「讀得真好聽,老師要感謝你的爸爸媽媽 給了你一副好嗓子,不過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傳情達意了」、 「這個句子你讀得多好呀!請你再讀一遍,大家仔細聽聽!」「老師都被你讀得感動了。」「你念得比老師還要棒!」 「老師覺得,你長大肯定能當一個播音員!一會兒翹起大拇指,一會兒鼓掌,一會兒與學生握手,祝賀學生的精彩回答,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從而使課堂評價語言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三)、引導感悟的有效性
學生邊讀邊在文中圈點勾畫,後交流學習收獲。一是學生找出了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話,老師要求學生認真讀這個自然段,並結合文章內容談一談自己對這段話的理解,想像畫面,是一幅什麼樣的景色,課文中引導學生對文中「愁眉苦臉」、「震耳欲聾」、「迫不及待」,等詞進行理解,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細細品味這些詞,對句子進行美讀。二是同學們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積極思維和在情感活動中理解、欣賞,受到熏陶感染,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理解、欣賞和朗讀的能力,提高學生探究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四)、課堂拓展的有效性
新課標理念強調在加大思維容量的同時,擴大有效信息量的傳遞,課文閱讀與課外閱讀要緊密結合,要指導學生到廣闊的閱讀天地中,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如本節課設計的作業超市是:1、留心觀察你周圍的環境,了解一下有沒有被污染的情況,人們採取了那些措施保護環境,再跟同學們交流一下。
2、假如蒲公英的生活環境一夜之間改變了,請同學們大膽發揮想像,續編故事。
第二天,蒲公英從夢中醒來了,她驚喜地發現……突出了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