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年級語文上冊 21課。22課。24課。25課。26課。27課。29課。30課。的課文
21、桃花源記
陶淵明
22、短文兩篇
陋室銘
劉禹錫
愛蓮說
周郭頤
23、核舟記
魏學洢內
24、大道之行也
《禮記容》
25、杜甫詩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三峽
酈道元
27、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28、觀潮
周密
29、湖心亭看雪
張岳
30、詩四首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使至塞上
王維
渡荊門送別
李白
登岳陽樓(其一)
陳與義
② 8年級語文課本24課談學習
語文學習是提高來語文素質和語自文能力的過程。主要在兩方面:多讀多寫。多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要多讀課文,課外還要多讀名著及報刊文章、名人傳記等。課外閱讀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可以開闊眼界,可以獲取新知識,可以提高寫作能
語文課\學習
語文學習是提高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的過程。主要在兩方面:多讀多寫。多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要多讀課文,課外還要多讀名著及報刊文章、名人傳記等。課外閱讀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可以開闊眼界,可以獲取新知識,可以提高寫作能
③ 初二下冊人教版語文第24課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明初文學家,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也稱宋學士,祖居浙江金華,明初著名文學家。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
至正二十年(1360),與劉基、章溢、葉琛同受朱元璋禮聘,尊為「五經」師。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學士承旨知制誥。後因牽涉胡惟庸案,謫茂州,中途病死。有《宋學士全集》、《孝經新說》等。
明初朱元璋稱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講經。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全家流放茂州(現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途中病死於夔州(現在重慶奉節縣)。
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宋濂與劉基、高啟並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以繼承儒家封建道統為己任,為文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散文或質朴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國,朝廷禮樂制度多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贊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文集》。
宋濂是「開國文臣之首」。他堅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經師古,強調「辭達」,注意「通變」,要求「因事感觸」而為文,所以他的散文內容比較充實,且有一定的藝術功力。
有明一代,開私家藏書風氣者,首推宋濂。
宋濂藏書始於青年時代。當時,他因元末戰亂遷居浦江,於青蘿山中築室讀書,因名其樓為「青蘿山房」。兵禍之後,官私藏書毀損嚴重,而宋濂因隱居山中,仍能坐擁書城。明祁承漢《澹生堂藏書紅》說:「勝國兵火之後,宋文憲公讀書青蘿山中,便已藏書萬卷。」清載殿泗《風希堂文集》卷二《宋文憲公全集序》則說宋濂「始自潛溪徒浦江,得卷氏藏書之富,首推宋濂 」。
原文 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1]學。家貧,無從[2]致書[3]以觀,每假借[4]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6]。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7],益慕聖賢之道。又患[8]無碩師[9]名人與游,嘗[10]趨[11]百里外,從鄉之先達[12]執經叩問[13]。先達德隆望尊[14],門人弟子填其室[15],未嘗稍降辭色[16]。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17],俯身傾耳以請[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禮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復[21];俟[22]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24]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勁不能動,媵人[28]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30],燁然[31]若神人;余則縕[32]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33]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待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37],縣官[38]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39]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40]甚稱其賢。余朝京師[41],生以鄉人子謁余。撰[42]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43]。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也。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誇際遇之盛[44]而驕鄉人者,豈知余者哉!
注釋
[1]嗜:特別愛好。
[2]無從:沒有辦法。
[3]致書:得到書,這里是買書的意思。
[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鬆抄書.「之」是「怠」的賓語,指「筆錄」這件事。
[6]走:跑。
[7]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8]加冠: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束發戴帽)禮,表示已經成年。這里即指二十歲。
[9]患:擔心,憂慮。
[10]碩師:才學淵博的老師。碩,大。
[11]嘗:曾經。
[12]趨:奔向。
[13]先達: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
[14]叩問:求教。叩,問。
[15]德隆望尊:道德高,聲望重。又作德高望重。
[16]門人弟子填其室: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門人、弟子,學生。填,塞。這里是擁擠的意思。
[17]辭色:言語和臉色。
[18]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援,引,提出。質,詢問。
[19]俯身傾耳以請: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表現尊敬而專心)請教。
[20] 叱咄:訓斥,呵責。
[21]至:周到。
[22]復:這里指辯解。
[23]俟:等待。
[24]負篋(qiè)曳屣(xǐ):背著書箱,趿拉著鞋子(表示鞋破)。
[25]窮冬:嚴冬。
[26]皸(jūn)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破裂。
[27]舍:這里指學舍,學校。
[28]支:同「肢」。
[29]媵(yìng)人:陪嫁的女子。這里指女僕。
[30]湯:熱水。
[31]沃灌:澆水洗。通「盥」。
[32]寓逆旅:住在旅店裡。逆旅,旅店。
[33]容臭:香袋。
[34]燁(yè)然:光彩閃耀的樣子。
[35]縕(yùn)袍敝衣:破舊的衣服.縕,舊絮.敝,破.
[36]口體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
[37]太學:即國子監,設於京城,是全國最高學府。
[38]縣官:這里指朝廷。廩稍:廩食,即伙食費用。
[39]司業、博士:指國子監司業、國子監博士,都是教官。
[40]流輩:同輩的人。
[41]朝京師:這里指去官後進京朝見皇帝。
[42]撰:同「撰」。長書:長信。贄:初見面時表敬意送的禮物。
[43]夷:平和。
[44]際遇之盛:謂好的遭遇。這里指官位之盛
④ 初二的語文第24 課
呃呃呃,居然和我們的完全不一樣,,,
⑤ 初二上冊語文書24課解釋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回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答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餘華里長江戰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
經過與結果: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佔領長江南岸。西路軍三十五萬渡過三分之二,已佔領廣大南岸陣地。東路軍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過整天激戰,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南岸陣地,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於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南陽的蔣軍,不得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後進軍,大量殲敵,擴大並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雲棄城南逃,我軍當即佔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⑥ 八年級上語文24課,25課原文
24課,大道之行也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②講信修睦。③故(16)人不獨(17)親④其親(18),不獨子其子,⒂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⑤皆有所養(19),男有分,⑥女有歸。⑦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⑧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⑨是故謀閉而不興,⑩盜竊亂賊而不作,⑾故外戶⑿而不閉⒀,是謂大同⒁ 25課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春望 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石壕吏》詩意畫 暮投石壕村(1),有吏夜捉人(2)。老翁逾牆走(3),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4),婦啼一何苦(5)! 聽婦前致詞(6):「三男鄴城戍(7)。一男附書至(8),二男新戰死(9)。存者且偷生(10),死者長已矣(11)。室中更無人(12),唯有乳下孫(13)。有孫母未去(14),出入無完裙(15)。老嫗力雖衰(16),請從吏夜歸(17)。急應河陽役(18),猶得備晨炊(19)。」 夜久語聲絕(20),如聞泣幽咽(21)。天明登前途(22),獨與老翁別(23)。
⑦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4課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明初
原文: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苦此。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稟銷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譯文: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裡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書抄寫,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天很冷時,硯池裡的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閱讀很多書。到了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曾經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高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人斥責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我雖很笨,終於獲得多教益。
當我去求師的時候,背著書籍,拖著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著凜冽的寒風,大雪有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凍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拿被子(給我)蓋上,過很久才暖和過來。在旅館里,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鮮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館的同學們,都穿著華美的衣服戴著紅纓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上佩帶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閃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卻穿著破棉祆舊衣衫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心思。因為我心中有自己的樂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別人了。我求學時的勤懇艱辛情況大體如此。
現在這些學生在大學里學習,政府天天供給膳食,父母年年送來冬服夏裝,(這就)沒有挨凍挨餓的憂慮啦;坐在高大寬敞的房屋之下讀著《詩》《書》,這就)沒有東奔西走的勞累啦;有司業、博士做他們的老師,沒有問而不告訴,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應有的書都集中在這里,(這就)不必象我那樣親手抄寫,向別人借來然後才能看到啦。(要是)他們學業(還)不精通,德行(還)有不具備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樣專注罷了,難道是別人的過失嗎?
馬生君在大學學習已經兩年了,同輩的人稱贊他賢能。去官之後進京朝見皇帝,他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篇長信做見面禮,言辭很流暢通達。同論的文相比,語言委婉、神色和悅。自稱小時候學慣用功、刻苦。是可以稱得上愛好學習的人。他將要回家鄉探視他的雙親,我特意告訴了他求學的艱難。
⑧ 八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二十四課文
《送東陽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誇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余者哉!
⑨ 新初中語文書里二十四課的課後作文是什麼
我們學校是一個美麗又豐富的知識海洋,更是一所快樂而又溫馨的大家庭。我就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員。
每天來到學校就會聽到禮儀隊在恭恭敬敬地喊:「老師好」,聽上去讓人很精神。走進學校大門,遠遠就看見一簇簇紅色的牽牛花映在我眼前,散發著清香。校門兩側的圍牆上爬滿了紅紅的爬山虎,襯出了濃濃的秋意。牽牛花的後面就是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每到周一升旗時,只見幾位高年級的大哥哥踏著有秩序的正步整齊的走來,站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把國旗升上去。旗桿的兩邊栽著榆樹,一棵棵挺拔的榆樹就像一把把花傘,既可以遮雨,又可以遮陽,還美化了我們的校園,真是面面俱到。
再往裡走就是我們的教學樓,由於剛剛粉刷過,色彩顯得格外明亮,橙藍相間,讓教學樓煥然一新。就像給教學樓換了新裝。樓頂上插著五顏六色的彩旗,就像給樓房帶上了美麗的皇冠。走進教學樓時,耳朵里遠遠就灌滿了同學們琅琅的讀書聲,真讓人如痴如醉!
參觀完教學樓,再往東走就來到了我們開心快樂的游戲場所——操場。這里寬闊無比,一圈就是四百米。每到六一運會的時候,在這寬闊的大操場上揮灑著多少同學的辛苦和汗水,無論操場多麼大,他們都堅持跑下來,為班級爭得榮譽。操場中間是足球場,每到課間活動,這兒就是最熱鬧的地方,同學們有的跳繩,有的跳高,有的在踢毽子,還有的在切切私語,相互談話。細細想想,這兒既有同學們的歡呼聲,也有同學們的嘆氣聲,這些都代表著同學們的生活是多麼豐富多彩!
我們的校園不但景色美,而且還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有舒適安靜的學習環境,更有辛勤的園丁培育著我們。我為我生活在這樣一個幸福快樂的大家庭而自豪。
我愛我美麗的學校——我的大家庭!
⑩ 新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24課答案
1.(1)職業、職守 (2)憎惡 (3)興起 (4) 這 2.B 3.(1)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男有分,版女權有歸。(3) 外戶而不閉。 4.鰥寡孤獨 謀閉不興 5.(1)通「舉」,選拔 (2)通「鰥」,老而無妻的人 6.(1) 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 (2)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 7.有三個 基 本 特 征:人 人 都 能 受 到 全 社 會 的 關 愛;人 人 都 能 安 居 樂 業;貨 盡 其 用,人 盡 其 力。 8.有。《桃花源記》其實就是「大同」社會生活的藝術再現。如「其中往來種作,男 女 衣 著,悉 如 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就體現出本文中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