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語文作文中,表達方式有哪五種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1、記敘
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詳情可參考詞條記敘文。
2、描寫
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包括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等),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的形態、動作或景物的狀態等具體特徵描繪出來。
一般分為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具體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徵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徵。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並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
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
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通過講事實、說道理等方法對人物或事情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通常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
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 江河 、植物、文具、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表達功能
使用五種表達方式,作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為內容表達服務。一定的內容採用不同的表達來寫作,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表達功能。
五種表達方式按功能又分為兩大類,即再現客觀類和表現主觀類。
1、再現客觀類
包括敘述、描寫、說明;其共同點在於反映客觀物象,這就是說,在某地出現的事,寫出來再傳告到另一地方的人,一個行業里創造的成果再向其他行業傳遞。作者在觀察、思考與表達時,多取客觀態度,力求真實表述 客觀事物 。
2、表現主觀類
包括議論和抒情。特點是表現主觀精神。議論表達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見解,抒情表達的是作者主觀的情感。一般議論文的寫作,是作者在觀察生活發現有社會意義的問題之後,有題而議才寫成文章。作者在體驗生活過程中,產生獨特的認識和感受,有感而發才寫成一篇抒情文。一句話,主觀的東西向外轉化和傳遞,即所謂表現。
❷ 語文課例怎麼寫
「課例」即課堂教學案例,它是案例的一種特殊形式。一個課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教學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可從以下方面認識:
(一)課例與教學實踐相關
(二)課例和教師職業責任相關
(三)課例蘊涵了教學問題的復雜性
三、課例的類型
(一)按課例的內容或主題分類 1、意外式課例
1)界定:這是反映師生巧妙處理教學中發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發事件的課例
2)特點:出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問題格外集中,矛盾十分突出;故事情節不復雜,但能使人由小見大、深受啟示。 第二類,主題式課例
內涵是師生圍繞一定主題而展開教學活動的典型實例。
這一類課例的特點是:主題鮮明,內容新穎;注重專題研究,富有學術價值。
突出功能是,可啟發和促進廣大教育工作者探索與落實課堂教學的新主張以及研究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
第三類,綜合式課例
這是師生運用教材中的一課或一節內容進行教學的典型實例
綜合式課例有三個突出特點:(1)體現教學活動的整體性 ;(2)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 (3)強化教學的精彩場面。
功能。其一,有助於大家探討新課程的實施和開發;其二,便於中小學教師參與科研和教改。
第四類,課題研究式課例
這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按課題展開自主研究的典型實例。這種課例基本上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活動開發的。
主要特點有三:(1)學生的學習以研究為主。通過課題研究,學生運用已學知識,獲得最新信息,取得直接經驗,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2)學生的研究具有很強的自主性。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把個人的自主探究與小組的合作研究結合起來。(3)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通過參觀調查,學生可以接觸各種社會人士。
這種課堂大、教師多的教學組織形式極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這類課例的開發,對於探索研究性學習的規律,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按課例研究的深度分類
按課例研究的深度,可將課例分為情境型課例、經驗型課例和理論型課例。
(一)課例的基本結構
1、標題。一般地說,課例有兩種確定標題的方式:一是用事件定標題,突出事件;二是用主題定標題,反映課例的主題。
2、教學背景。關於課程、教材、教學、教師、學校、學生等教育環境信息。
3、基本教學過程。在觀察、記錄和實錄的基礎上,對課堂進行描述,可以引用教師學生的言語;要求突出中心思想。
❸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有以下五種:
一、巧設導語、創設情境。
成功地上好一節課跟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巧設導語是至關重要的。導語融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於一體。
它像一座橋,架在理解課文內容與獲得知識的必經之路上,這座橋架穩了,架寬了,學生就可以輕松愉快的到達彼岸。導語的設計有多種,可以利用語言、故事、歌曲、影片等方式進行。
二、結合文本環境,創設生活情境,引起學生興趣。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文本環境與學生的生活環境有著較大的差別。
教學點與興趣點往往不一致,文本與學生脫節,這時就需要教師創設優質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有真切的感受,以便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其求知的慾望。
三、結合文章旨意,創設沖突情境,讓學生有感而發。
認知沖突的產生,能夠迅速激活學生思維,進行積極思考。在教學中可以試著把對立的觀點意見提出來爭論,讓學生在沖突中產生積極的思維,並提供表達感受的機會,進而使之得到人格的熏陶。
四、創設障礙情境,引導學生循序漸進。
從心理學上講,學生最大的學習動機就是成功動機。因此創設障礙情境,要遵從學生的認知規律。
在教學實踐中只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要達到的預期目標兩方面把握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很好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五、運用文本,創設角色情境,體味人物的形象美。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是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的愉快教學。教師應該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學模式,熟練而恰當地運用各種情境創設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
(3)語文課例有哪五種形式擴展閱讀
情境教學:
所謂「真情境」,是指它貼近學生真真切切的生活。教育家劉國正指出,生活是整個語文教學的源頭,語文天然是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
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於生活的一種工具。創設生活化的「真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隨時學習語文,把課堂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這樣學生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所謂「真情境」,是指它符合學生真真實實的心理和知識發展的規律。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❹ 語文課堂練習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語文課堂練習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1、前置性練習:了解學生,正確把握學習起點,是前版置性練習的目標和價值所權在。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的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
2、過程性練習:精到的設計能促進學生的深入閱讀,聯系實際抒發胸臆,深刻感受到文本內涵和語言表達形式的精妙。
3、檢測性練習: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檢測性練習,相對於過程性練習,是為了鞏固剛學的知識,檢測新掌握的能力。語文課堂練習可以從字詞句段篇等多方面體現教學目標的具體化要求,以檢測各項目標的達成度。
4、發展性練習:在新課結束時,依據教學目標,教師充分利用教材,設計與本節課知識能力相關的發展性練習,能夠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在獲得自主體驗的同時得以遷移和運用。而且,發展性練習除了有實踐性,更具有開放性和生活化,需要學生整合新舊知識與能力,在較開放的實際的生活情境中,錘煉並獲得言語生命的發展。
❺ 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有哪些
(一)設置適宜情境,創設主動參與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因教材和學生的不同,創設實際的教學情境,安排教學活動,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動手、動腦、交流、表演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語文課本中,不乏深受學生喜愛的作品。音樂性和節奏性很強的篇幅,教師可以為學生配樂或讓學生自由朗讀,使更多的學生享受參與的快樂。故事性很強的課文,除了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感受參與的快樂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表演課文中的故事情節。如五年級《中彩那天》一課,教師在教學時,要學生理解課文中一句話「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那貧困的家最富有的時刻。」當學生通過文字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後,為了進一步讓學生體會父親誠實、正直的品質,讓學生表演父親與庫伯先生打電話這一段內容,學生在教師為他們創設的情境中表演打電話的情節,學習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通過「電話交談」使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父親的好品質,同時產生了學好課文的強烈願望。
(二)鼓勵質疑問難,培養主動參與意識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要創設讓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他們好學深思、學習主動性充分調動的表現。」教師應允許和鼓勵學生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更多理解,對疑問有與眾不同的解釋。愛護和培育學生的好奇心、質疑習慣,是培養他們創新意識的起點。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讓學生多問、多想、多說,從不輕易給學生一個標准答案,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獨樹一幟的觀點,培養敢想、敢說、敢做、敢爭論的精神,使學生產生創新的慾望和激情。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課時,一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課文中寫曹操調了很多弓弩手來射箭,那他們為什麼不射『火』箭呢?用「火」箭不就可以把諸葛亮的草船燒掉了嗎?」聽了學生的問題,教師大吃一驚,作者的寫作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詞句的理解,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知天文識地理的傑出才能。這個問題完全出乎教師的意料,所以覺得特別尷尬,但是當看到孩子充滿疑惑的眼神時,教師毫無猶豫地表揚了他:「你確實是一位很會思考的同學,這個問題問得挺好,老師都沒考慮到,看來課後我們可得好好討論一下。」後來,這個問題不但引起了學生的討論,也成了老師討論的焦點。因此,教師不可抑制孩子的提問,應鼓勵學生多疑多問,激活思維,培養學生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誘發創新意識。
(三)優化教學形式,創造主動參與機會
在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通過獨立學習、小組討論、集體評議、師生交流等多種教學形式,使自己在整個環節中起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多讓學生各抒己見,多聽學生意見,與學生默契配合,達成思維共振與感情共鳴,努力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如第七冊教材中《燕子》一文,教師在教學最後一段時,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接著請學生談談「讀了這段你有什麼感受?」使學生初步感受燕子停歇的優美姿態,然後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你認為哪些詞句美?為什麼?」這時,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賽,最後經過交流、評議,深深體會到了文章的意境美——「落」,寫出了小燕子飛倦了,停歇時動作輕盈、靈巧;「痕」——痕跡,若有若無,因此,從遠處看,燕子就像正待演奏的樂譜。「多麼美的燕子停歇圖啊!」學生從內心發出了由衷的贊嘆,可見,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真正發揮。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採用多種教學形式,給學生營造了主動參與氛圍,點燃學生的心靈之火,給他們創造展現個性的機會,達到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四)採用積極評價,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
評價是端正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看到自己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積極、適當的鼓勵性評價,能有效地促進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行為。例如, 可以積極鼓勵創新, 正面肯定, 使學生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可以客觀公正、熱情誠懇地對待學生,使學生體驗評價的嚴肅性,以及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張揚個性,因人施評,從學生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自豪感、自信心; 評點結合, 鼓勵參與,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如在教《魯迅與時間》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明白此文是通過一系列數字表現了魯迅珍惜時間,善於利用時間的品質,教師讓學生列出魯迅工作的時間及寫作量的一系列數字。有一位學生,他在課文內容所提供的數字上又進行了換算,算出魯迅一天就要寫作近1萬字,從而更直觀地說明魯迅珍惜時間,善於利用時間。在學生的回答之後教師立刻進行正面激勵性評價「 說得好,真肯動腦筋!大家聽了你說的話,都在佩服你說得好!」接著又趁熱打鐵,讓學生展開想像,創造結尾,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五)重視小結歸納,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
小結歸納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師生的小結歸納可以幫助學生將獲取的知識進行整理,使之系統化,從而鞏固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要做到注意知識歸類,重視鞏固積累,提高學習效率;啟發學生聯想,組成知識網路,形成知識正遷移;設計目標練習,提高運用能力,鞏固參與成果;織游戲活動,形成教學高潮,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設置新的懸念,潛伏新授內容,引起學生新的學習興趣。
❻ 新中國以來的幾種語文教學範式有哪些
教學模式是在特定的來條自件下,為了獲得某種教學結果,將多種具體教學方法綜合運用而形成的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在某種環境中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結構形式.
1998年開始,我們制定了四個新的教學模式:一、高中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主要從學生創新學習能力培養、語文專題研究課等五個方面培養高中學生的語文學習中的創新精神.二、以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為核心的作文教學模式.主要從學生作文過程中的情感、心理、思維及語感等方面,努力走出一條作文教學的新路.三、內外結合,確定自主意識的閱讀教學模式.分文言文與現代文兩方面展開,從情感與思維角度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努力改變長期以來閱讀教學中只見「文」而不見「人」的現狀.四、培養語文整體能力的課外活動模式.主要通過選修課、社會調查、文學社活動及自辦文學報刊、舉辦文學講座、制定「中學生文學必讀選讀書目」等形式發展學生的整體能力.
一、講讀課課堂教學模式
二、自讀課課堂教學模式
三、綜合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四、文言文課堂教學模式
五、探究---發現教學模式
等等,不過很多人都主張「教無定法,重在能力」
❼ 小學語文有哪幾類課型
1、小學語文基本課型可分為四種: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測試課、習作課。
2、基礎分類:
主要分為整體感知課和精講研讀課兩種課型。
其中低年級的整體感知課主要以識字寫字為主,高年級則以解決字詞、梳理文章脈絡為主。
3、如果以課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作為分類基點,課可劃分為講授課、討論課、自學輔導課、練習課、實踐或實習課、參觀或見習課等。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又創新了幾種新的課型: 其中解疑存疑、自悟互教、討論合作型課堂的導創優勢最為明顯。後面重點介紹以上幾種新的課型。
(7)語文課例有哪五種形式擴展閱讀:
解疑存疑型
此種課型的原則是讓學生自讀課文,帶著問題走向課堂,再讀課文自我感悟,交流討論,接受指導,解決疑難。 解疑存疑型課堂 可設置訓練、解疑、存疑三個教學板塊。
(1) 訓練
學生提問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響這類課質量高低的因素之一,而高水平的提問能力要靠訓練。學生的問題一般可分為零碎型、廣雜型、簡單型、價值型等。
對於比較簡單的問題,要訓練學生自己讀書或通過查詢解決;對於零碎、廣雜的問題,要幫助學生進行梳理,教給學生梳理的方法,逐步形成提問能力;對於梳理後有價值的提問,可以讓學生及時地進行批註或以書面作業的形式留存下來。
(2) 解疑
解決疑難問題,是開啟學生創新潛能的最佳時機。教師要盡可能地放手,再放手,相信學生的集體智慧。
一般操作步驟是:將自行解決的問題和留存的主要問題在課堂上交流、討論;教師當堂巡視,梳理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決;讓學生把自我解決的問題或幫助別人解決的問題大聲地朗讀、展示出來。
(3) 存疑
對與本課關系不大,解決起來費時,但確有意義的問題,可以留下來讓學生課後思考,查詢解決。對學生中只有問題解決的過程,沒有問題解決的結果的現象要予以保護與支持。
自悟互教型
課堂要從 「 知識本位 」 走向 「 能力本位 」 。自悟互教的課堂結構建立在 「 能力本位 」 的理論基礎上。這種導創課型強調讓學生參與從目標制定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在自悟互教上體現出以下 特點 。
(1) 自悟:由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目標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實踐活動有:勾畫批註、自問自答、使用工具書 。畫出知識樹、練習朗讀等。要注意克服語文學科理科化的傾向,因為悟的學習過程常常表現出內化性、模糊性、隱蔽性(不宜用語言表達出來)、多樣性(不宜有一種答案)。
(2) 互救:好為人師是人的天性,充分利用兒童的這種天性就會開辟一個教與學的新天地。可採用小老師的形式,鼓勵全班學生輪流當小老師,一般可以讓學生自己怎麼學就怎麼教。
討論合作型
討論合作學習將學習過程置於多向交流中,其間有認同、碰撞、吸納、排斥……創新的火花常常閃爍其間。討論合作學習的一般步驟可以是定標——引導——自結。定標,論題(目標)主要由教師梳理知識點後的問題決定,以便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引導,討論中突出語言文字訓練,營造民主氛圍,鼓勵學生堅持己見,同時引導學生達成必要的共識;指導學生使用討論語言(有理有據、自信、有分寸),拓寬思路,將討論引向深入。自結,指導學生將結果概括要點,進行小結。)
❽ 小學語文課不同體裁的思路形式有哪些
小學語文課的體裁一般為兩大類,記敘文和說明文。根據不同體裁,思路形式如下:
1、敘事的文章:起因-經過-(高潮)-結果。
2、寫人的文章:人物形象(身份)-以事表人(一件事或幾件事,包括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裡活動等)-贊揚或抒情。
3、動物的文章:總體或局部描述動物的外形。身體主要部分的形態和功能、生活習慣(吃、住、活動)、用途與價值。
4、參觀游記類文章:簡述地理位置和總述外貌-各處景物特點-感受。
5、寫景狀物的文章:總述外貌及地理位置-景物和事物的特點詳寫-抒情。
6、活動場面的文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環境和氛圍-活動過程-結束感受。
7、抒情散文:藉以抒情的事、景的特點喻理抒情。
8、說明文:被說明事物的特點-事物的作用。
9、寓言童話類文章:背景(虛構)-情節-中心思想。
10、古詩、現代詩:借景、事、物抒情言志。
(8)語文課例有哪五種形式擴展閱讀:
體裁是指一切藝術作品的種類和樣式,其藝術結構在歷史上具有某種穩定的形式,這種形式是隨著藝術反映現實的多樣性以及藝術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審美任務而產生發展起來的。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詩文的文風辭藻;文學的樣式;字體結構;五指體制;六指風度姿態,風格。
體裁的門類眾多,文章體裁一般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詩歌、散文、小說、戲劇。
❾ 小學語文課的課堂類型有哪些
一、發現型
學習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是自己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當一名發現者、探索者,在讀中有思,思中有疑,疑中有見,見中有異,異中求新,
進行自我發現學習,讓「自主」和「創造」得到落實.
二、辯論型
「辯論」是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表明思想的傾向性,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表演型
表演是對課文加深理解的一種較好的表現形式.通過演一演,不但強化學生運用、理解、積累語言的能力,而且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四、欣賞型
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它憑借語言文字,透露出人美、事美、景美、物美、情美.因此巧妙運用、欣賞富有韻味的語句、段落,能喚起人們的美感,對事物的認識有個質的飛躍.
五、演講型
演講是論說能力的表現.演講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給聽眾教益和鼓舞.
六、活動型
活動是指學生本身的活動,語文活動課是活動課的一種.這類課以活動的形式,以學生為活動的主體,以學習語言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為內容,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去創造,去創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此外還有嘗試型、討論型、朗誦型、洽談型、參觀型、展覽型等,只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課文的內容,開放課堂教學,就能產生求知慾望,促進學生思維,萌發出創造力.
參考:http://www.zybang.com/ques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