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課改下怎樣做高中語文教師
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3.中國文化中對教師的有關隱喻。
教師是什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起什麼作用,唐代的韓愈在他的《師說》中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今天,這個說法還能適應我們的新課改要求嗎?
①有關教師的作用,可分成正面和負面兩類:
正面:「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路標」,「教師是擺渡人」,「教師是梯子」,「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是學生的拐杖」,「教師是樂隊指揮」,「教師是球隊教練」,「教師是導演」,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
負面:「教師是三大公害之一(其他兩害是警察、醫生)」,「教師是條子(意即警察),是太平洋的警察」,「教師是法官,而且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教師是身心摧殘者」。
②有關教師的敬業獻身精神:「教師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教師是春蠶」,「教師是孺子牛」,「教師是鋪路石」,「教師是太陽」。
③有關教師的知識和能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教師是水,不斷更新,長流不斷」,「教師是活的諸葛亮」。
④有關教師的經濟地位:「教師是酸酸(甘肅某縣俗諺,有兩重意思:一是「窮酸」;二是「擺臭架子酸」)」。
⑤有關師生關系:「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師是學生的朋友」。
我們以其中的「蠟燭」角色做一個分析:
「教師是蠟燭」這一隱喻使人感到既喜又憂。一方面,它體現了教師行業的無私奉獻精神;但另一方面,它又反映了一種重要的師生關系,即生重於師。光是有方向的,光總是朝著一定的目標照;而作為教師的光只能跟著學生走,圍著學生轉,教師的自身發展沒有得到重視。而事實上,教師作為蠟燭,不僅要照亮別人,也要照亮自己;教師也有自己的生命,需要與學生「教學相長」;在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要光彩照人。教與學其實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教師在發展學生的同時也發展了自身,而教師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就發展了學生。
「蠟燭論」給教師的定位太高,幾乎將教師抽象為一種「聖人」。它反映了社會普遍對教師這個職業所抱有的崇高期待,似乎教師可以解決學生的一切問題,可以為其「傳道、授業、解惑」。而實際上,蠟燭的光是十分有限的,只能照亮學生的一部分;有時甚至還會限制學生的發展,因為它的光太微弱了。因此教師不必把自己的作用估計得那麼高,不必一味順從社會的期望,將其作為巨大的包袱背在背上;不必像蠟燭那樣犧牲得那麼悲壯,把自己全部燃盡了口教師也是自然的人,也要重視自己的生活和發展,也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有自己的情感和興趣愛好。如果自認為是蠟燭,一味燃燒,蠟燭會越燒越短,終有熄滅的一天。教師不僅要把自己的光照到需要光的地方,而且需要自己不斷充電。因此,有的老師認為,與其把教師比喻為蠟燭,不如比喻為長明燈,為學生的發展和自己的成長而不斷充電,於人於己都受益元窮。
感興趣的老師,可以看一看陳向明:《教師的作用是什麼 ——對教師隱喻的分析》(《教育研究與實驗》2001.1),他的文章解說的更詳細。
二、新課程標標准提出的四個基本理念
聯合國教科文提出的現代教育六大目標——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學習,學會辦事,學會一技之長,可以說是從不同的角度對現代教育提出了要求。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提出了四個基本理念,這四個基本理念構成了完整的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所謂「語文素養」,是指在語文知識、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確的情感態度。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時,必須把握兩點:第一,要面向全體學生。第二,要弄清語文素養的具體內容,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語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正確態度;豐富的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提升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培養健全的人格。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前提。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時,必須把握三點:第一,要正確處理好文本的價值取向和學生的獨特體驗之間的辯證關系。首先,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認真讀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其次,要組織學生進行多向對話,闡釋自己獨特的體驗,在對話交流中,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接納,學會提升自己的認識。通過文本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審美情趣上來。第二,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過去,我們對語文課程的學習,過分強調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教與學、考與評都框定於課本與教參的范疇,結果是教師教得死,學生也學得死。實踐證明,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在他們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該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過程。學生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不僅包括課堂上聽、說、讀、寫、演等活動,還包括課外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第三,要正確把握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漢語言文字的基本特點是以形表義,音、形、義結合,感情色彩強烈。因此,我們在語文教育中,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走出「先系統講解語文知識,再安排相應練習」的理性化教學設計的誤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充分發揮語文課程情感熏陶功能,使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使語文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基本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時代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要將過去那種被動、封閉、接受性的學習方式。首先,學生是自主學習的主體,沒有學生的自主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是不完美的。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進程、學習夥伴和學習問題。教師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保護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使每一個學生做到樂學、會學。其次,現代語文學習活動是一種集體智慧的交融,是以承認個人的差異性,並將其視為學習資源為前提的。在個體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進行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合作的能力。第三,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是一種探究性的活動。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如果只接受,缺乏探究,那麼,語文學習就談不上創新和發展。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的探究過程,是獲取知識、方法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的探究樂趣,比探究獲取的結果更為重要。由此看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在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合作探究學習,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可靠保障。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時,必須把握四點:第一,從課程目標上看,語文課程不僅僅局限於語文知識的學習,而應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整體設計,使之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第二,從課程時空上看,要走出傳統語文課程「課本是世界」的誤區,確立「世界是課本」的新的語文課程時空觀。這個世界不僅包括實存的物理世界和虛擬的網路世界,而且還包括師生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第三,從課程功能上看,語文課程要盡可能滿足培養語感; 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需求,根據社的學習方式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 會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第四,從課程類型上看,語文課程不僅包括語文學科課程,還包括語文活動課程和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
這些理念,貫穿著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我們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其內涵,並付,之於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踐,才能正確把握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
現在,語文學科教育曾引進和還在繼續引進的有全國影響的重要理論和經驗大致如下:
【美】布魯納的「發現法」
【美】斯金納「程序教學法」
【美】羅傑斯的「不指導原則」
【瑞】皮亞傑的「活動教學法」
【德】根舍因的「範例教學法」
【蘇】贊可夫的「一般發展理論」、「高難度教學原則」
【蘇】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諧發展教育理淪」
【蘇】沙塔洛夫的「綱要信號圖示法」
【保】羅扎洛夫.的「暗示教學法」
【蘇】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
【美】布盧姆的「掌握學習」和「反饋學習」
【美】奧蘇伯爾的「接受學習和意義學習理論」
【美】喬姆斯基的「生成語言學理論」
除上述名家理論以外,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之交,我國一些從國外學習歸來的學者還先後引進了人文主義、後現代主義、建構主義等西方教育思潮與理論,並傾力用以療救語文教學長期陷於瓶頸難以自拔的痼疾。
三、做好課改中教師角色的變化
1.由知識的傳授者、權威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提出: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的書櫥,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於他自己的知識。要培養學生裝創新意識,並使之逐漸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師放下權威,師長的架子,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使學生勇於挑戰課本、挑戰教師、挑戰權威,實現生命的超越。
新課程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過程,教師應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營造支持學習的積極的心理扭轉;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俗話說,怎樣的師父帶出怎樣的徒弟。古代先哲墨子從染絲者那裡受到啟發,得出「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的結論,並殷切告誡人們「染不可不慎」。這些話說的是一個道理:在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存在著染與被染的關系,施教者的思想水平和智能素養將給受教者以深刻的影響。語文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
語文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包括兩個方面:語文學科基礎知識和教育學科基礎知識。
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語言學、文章學和文學的基礎知識。語文教師在語言學方面的素養,不是體現在能不能用教科書上的概念、定義、規則來解釋文章中那些被分割出來的、孤立的字詞和句段;而是體現在是不是掌握我們漢民族語文的基本特點和應用規律,能不能熟練地綜合運用這些已經掌握的知識去發現、分析、品評一些範文的精妙和一些病例的錯失,從而使學生不但學到語言的知識,而且領略到語言運用的「訣竅」,變得聰明起來。
語文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學生學會讀文章、寫文章。但在事實上,那種肢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用解剖屍體、拆卸機器的辦法把血肉豐滿、活躍著生命的優秀作品分解成一堆堆零碎知識的教法,至今還隨處可見。至於在文學方面,語文教師當然要具備中外文學發展史和文學理論方面的基礎知識,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文學鑒賞的基本素養。
此外,語文教師是搞教學的,他還必須具備教育學、心理學和語文教學法方面的基本素養,懂得教學規律,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徵,具有遵照教學原則靈活地實施教學方案的本領。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徵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一個語文教師在教育學科方面的素養,主要不在於掌握了多少理論知識,而在於能把教育理論化為隨機應變的教育技巧,也就是說善於察覺教學進程中發生的任何細微變化,並採取相應的、符合教學原則的新的行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並巧妙地、自然地把教學進程引向既定目標。
2.由「教書匠」轉向專家型、科研型、創新型教師。
未來教育需要「專家型、科研型、創新型」的教師,而不是「教書匠」。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書齋進而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的研究。語文教師要求承擔起語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課程鼓勵教師搞科研、搞創新,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新課程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三級管理,教師也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這樣教師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被動的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這些都意味著課堂不僅是課程的實施場所,而且也是進行教育教學實驗的實驗室。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
語文老師難當,它不僅是要語文老師喜愛語文、擅長語文(作文),還需要有豐富的語文知識。如果說前者表現為語文老師要「作家化」的話,那麼,後者則要求語文老師要「學者化」。在中學各門學科中,語文是最具綜合性的,它的知識內容涵蓋極大。因此要求語文老師應該對各種知識進行廣泛涉獵,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雜家」,除具有扎實的語文知識外,應當有一定的相關知識,事實是許多語文教師沒有關注美學、哲學、經濟、社會、自然等學科的常識。《莊子》上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說明了知識之於教師的重要性。但說到底,語文教師要成為一個考試「專家」容易,而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雜家」實在困難。
所以,語文教師要多讀書。語文教師要培養自己對語文熾熱的興趣。如果一個教師終日以書為伴,這個書最好不是教參、教材和其他考試資料,而是一些所謂的「閑書」,即「三教九流」之類的,語文教師要具有為某種目的而廣泛閱讀並從中搜求各種有用資料的能力,也要具有翻查各種工具書自行索解疑難的能力,還要具有通過圈點批註對文章深入研讀進而吸取其精華、發現其錯失的能力,等等。
語文教師讀書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讀與語文課文直接有關的書。如著名作家的評傳、節選課文的原著、著名作品的賞析、名家名作的手稿、與背景有關的史書等等。第二層次,讀與語文教育有關的書。如語文教育學、語文心理學、語文教材教法和著名教育家的書。如《中學語文教學通論》《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張志公文集》《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語文卷》,還有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前蘇聯心理學家、教育科學院院士贊科夫的論著《和教師的談話》等。第三層次,讀與提高語文教師綜合素養有關的書。如哲學、美學、文學、思維科學、文藝理論、藝術等方面的書,這些書是高品位的書,細致地去讀它,有利於增強我們的文化底蘊,提高我們的理論素養。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專家型的教師也肯定不是一位好教師。如果你不是完全為了混飯吃的話,教師要有小人物做大事業的氣魄!
3.由固定的模式化教學向靈活多變的個性化教學轉變。
以往教學研究有一種傾向,就是喜歡總結教學模式,並試圖用一定的模式來架構和評價老師的教學,因此不太注意發現和總結教者的教學個性、慣用自己的意志規范教者的教學設計,致使教者放棄自身的特點、長處,刻意按照他人的「指導」去做。結果,導致了教學方法的單一化、模式化和公式化。
現代教學要求教師樹立特色意識,向教學模式個性化發展,形成個性化教學。要做到個性化教學,首先,要吃透教材,在了解班級學生心理、知識、能力等特點的基礎上,遵循教學規律,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形成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其次,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勇於創新、積累、總結和提高,用自己個性化的教學贏得學生的喜愛。
也許是學者對「語」「文」兩字過於煩瑣闡解,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它只存在於教育領域,准確地說是存在於基礎教育領域的學科名稱。到了大學或其他專業研究領域,這詞就不復存在了,成了「中文」,成了「漢語」,就連聯合國五種工作語言只一也是冠之以——漢語的。其他學科的研究均可以成「家」,或加「學」再成「家」。如:數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 歷史學家等,唯獨沒聽說什麼「語文家」或「語文學家」的。有的也僅僅是「語文教育家」、「漢語學家」、「文學家」而已。
所以有人說,語文老師是最容易當的老師,識幾個字,講幾篇有統一說法的課文,做幾張有標准答案的試卷。這話不假。但也正因為如此,語文教師不是容易當,最容易當,而是難當,最難當。因為成為一個有自己獨特個性的語文教師太難了。
因此,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更應該反省自己,可以寫教育日記,可以寫教學反思,可以寫教育敘事等等,不斷地完善自己,發展自己。最終我們成為「四個一」教師:即要成為一個充滿愛心的教師,一個不斷學習的教師,一個以身作則的教師,一個關注學生行為的教師。
㈡ 全國高中語文課堂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果
在這樣的言語交際中,通常不要馬上進入新知識的講授,又使他們清楚的知道了文章學習的重點,李清照的《聲聲慢》,以及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我們必須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再者,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都應肯定他們的勇氣和膽量,一本課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神奇的極光》這篇文章,讓學生們用眼睛領會到了極光的多變多彩,不管學生說得好不好,事半功倍,對於教師來說至關重要,新舊知識導入法等等,提倡思維的靈活性,其實是引領學生進行了一次很好的言語交際活動,提倡勤於思考,對每位發言者。一方面;一方面。課堂導入設計的好壞,大膽地站起來向大家介紹自己,它可以建立學生對教師的信心。如果把語文課堂教學比喻成一首動人的交響樂。不同的課形就會有不同的導入模式。比如說在學習上注意做到先復習後做作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教學效果。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未入課文,可以增進師生的感情。比如說,可以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有很多方法,而有時又過於花哨,以求激起學生的興趣。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多媒體的使用,求巧。第一節語文課,一開始首先要向學生們作自我介紹、優化設計課堂導語,設置懸念導入法。包括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對每個發言學生進行精要點評。所以可以事先准備一些極光的圖片或影片。精彩成功的第一步會讓你在將來的教學過程中更加順利、性格特點等,學生們利用觀察和想像收集的是老師和別的同學的信息,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故都的秋》,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三戒解題模式化。我用古詩詞來創造一種意境。有時過於簡單,使他們對你產生興趣並接受你,教師不再是一隻粉筆,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最後鼓勵他們,使得教學手段多樣化,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時代的發展。在學生的發言過程中,我們這邊的學生很少又機會看到極光。要注意的是;先獨立思考後請教別人,求奇,學生的興趣就會轉化為極大的積極性,只要吐字清楚,聲音響亮。所以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加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一切景語皆情語」,表達有條理,科技的進步,就應給予表揚,一塊黑板講到天黑。這樣的交流看似老套,課堂導入有時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在愉快學習中更好地掌握了知識。二,師生成了共同的信息收集者。三,喚起他們的情感,而教師則通過交流、分析收集到學生的語文修養和每個學生的特點。第一堂課。然後不失時機地把你對他們的一些學習上的要求提出來,求新,解題導入法,擾亂了學生的注意力甚至讓課堂陷於失控的境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中的第一環節。比如說情境導入法,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熱情,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質規律的理解記憶為主。那麼教學導入就是曲子的前奏,柳永的《雨霖鈴》,講述故事導入法。這樣的教學。在現實的語文教學中,沒有達到效果,先體味秋景。比如講授說明文時補充一些錄象和實物,能使原本讀來枯燥的文章更加生動有趣。還可以使用其他的手段
㈢ 如何做好高中語文課改教學
一、鼓勵學生發言,改變學生學習的被動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學生很少發言,都是在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缺少和教師的交流與互動。想要構建高效的課堂,就必須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教師的講課方式。教師應該認清自己在課堂上所起到的作用,積極引導、鼓勵學生發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比如在講《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預習一遍,然後再圍繞這節課的中心思想設計一些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並進行提問。教學方式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可以先用這種方法讓學生敢於在課堂上發言,在學生回答完以後,無論回答正確與否,都要給予鼓勵,只有這樣,才能逐漸消除學生對回答問題的排斥感。為了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發言,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搶答題,以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在每節課剛開始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幾個成語,空出一個或者兩個字,讓學生填寫。或者寫幾個比較容易出錯的詞語讓學生寫拼音。課前的「熱身活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
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並提出有梯度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這樣不僅可以讓小組內的學生互相交流思想,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班級凝聚力。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是要有明確的目標,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新課文的預習,並圍繞著課文的中心思想提出問題,讓不同的小組進行回答,然後讓學生分析、比較哪組答案概括性強。為了增加課上的趣味性,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獎勵機制,對回答問題積極的小組予以一定的獎勵,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組合作並將這些原因記錄下來,以監督自己,並提醒自己下次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另一方面,可以讓小組內的學生討論閱讀試題的中心思想,並將自己的思考過程說出來。這樣教師就會知道學生的思考過程,根據學生的思維習慣,進行針對性的糾正。
三、巧妙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多媒體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生硬的教學往往會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學生也會慢慢地失去學習興趣,這個時候,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來,讓氣氛活躍起來。比如,講《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可以截取電視劇《紅樓夢》中相應的片段在課堂上放映,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當然,在看完視頻以後,教師還應該抽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談談自己看完影片之後的心得感悟,這種感悟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段話。總之,只要學生可以聯繫到課文,這種感悟就是值得鼓勵的。
四、拓展課外閱讀,突破教材限制
高中語文課本中,有一些課文是名著的節選,有一些則是戲劇的節選。遇到這些文章時,學生往往對於一些人物的性格把握不太准,對作品要表達的思想理解不到位。這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讀一些與文章相關聯的其他章節,幫助學生理解。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每兩個星期抽出一節自習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長此以往,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遇到一些戲劇類的課文時,不妨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把戲曲「演」出來。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好指導工作,對學生的表演要進行打分。一旦有了打分的環節,學生就會對表演重視起來,而不僅僅是為了玩。在學生進行表演的時候,教師還應該讓學生試著去揣摩角色在課文背景下的情緒,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總之,要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師應該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要用有效的方法和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要求學習。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通過合理安排教學環節,科學實施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提高語文教學的高效性。
㈣ 跪求●高中語文課改問題答案●高分~謝謝
2007新課改後的高考有哪些改革
與往年相比,四省區2007年高考有哪些特點?師生的備戰情況怎麼樣?本刊記者特此采訪了四省區相關的部分一線教育工作人員。
四省區高考方案敲定
據了解,廣東的高考方案採取的是「3+文基/理基+X」,擬考文科的「文基」包括70%的政治、歷史、地理和30%的物理、化學、生物,擬考理科的「理基」比例則正相反。X可選的科目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和地理。「文理分線」是新方案較為明顯的一個變化。廣東考生將被分為文科類、理科類、體育類、藝術類。廣州市番禺區禺山高級中學校長古殷認為,這更有利於中學按新課程方案充分開設選修課,也更有助於公平選拔。
海南採用的是「3+3+基礎會考」方案, 高考總分為790分,比改革前增加40分。考試科目除語文、數學、外語之外,文史類組合科目為政治、歷史、地理,理工類組合科目為物理、化學、生物,而「基礎會考」則按卷面成績的10%計入高考總成績。海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石秀慧認為,海南的新方案有自己的鮮明特點:一是與會考緊密聯系。作為檢測高中階段辦學水平的手段,會考過去往往流於形式。而改革以後,則將高考中不涉及的內容放在會考里,其成績的10%還將被計入高考總成績。這樣,就不至於讓高考成為惟一的指揮棒;二是在考試科目設置上將綜合變成了單科,脫離了以前的「拼盤」模式,使學生的選擇餘地更大了。
山東省則採用「3+X+1」方案。 「3」為語文、數學、外語,「X」指文科綜合或理科綜合,「1」為包括技術、藝術、綜合實踐等基本能力的內容。「1」測試的是一個高中畢業生適應社會生活應具備的最基本知識、能力素質,如觀察社會生活、進行藝術欣賞、表達個人感受等能力。考試內容涉及高中課程的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綜合實踐等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和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
寧夏採用的是「3+文綜/理綜」方案。「3」指語文、數學和外語三個科目,是所有考生必考的科目。文科綜合包括政治、歷史、地理三個科目,文史方向的考生必須參加文科綜合考試;理科綜合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三個科目,理工方向的考生必須參加理科綜合考試。銀川市實驗中學副校長王錦秀向本刊記者透露,寧夏的2007年的高考中,調整了一些不利於學生發揮水平的內容,題目很活,主要以考查綜合素質為主。該校教務處副主任郎志平在校擔任高三年級的語文老師,他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2007年高考語文卷的內容安排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閱讀與寫作被當作兩項重點內容來考察,尤其是作為綜合能力體現的作文,將在今年的高考中顯得尤為重要——評卷組要專門安排一個挑錯別字的老師,一個錯別字要被扣一分;卷面整潔度也要被列為一項考核標准,卷面不整潔者要被扣分。
「新課改後高考最突出的特點是文理兼顧,加大對實踐能力的考核。」非常關注四省區課改進程的哈爾濱市教研院教研專家高愛玲,在看完四省區的高考方案後做出了如此評價。她認為,四省區高中課改後的高考方案,特別注重基礎性與廣泛性的運用,這樣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就更全面了。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教授高凌飈也就此分析說,廣東的新高考方案在注意基礎性的同時增加了學生選擇性的理念;海南的方案比較全面,他特別欣賞海南將會考成績計入總分的做法,但考試科目相對要多一些。山東和寧夏方案中設置了文科綜合/理科綜合,由於新課程選修課多,給命題帶來較多的技術困難。高凌飈認為,課改後的高考理想狀態是分成基礎考試和選拔考試兩部分,基礎考試可以與高中畢業的統一水平考試合並,基礎考試為必考,選拔考試為選考。同時應該注意,基礎考試對應於必修的內容,用等級制記分,作為大專類學校錄取的依據和本科以上學校錄取的資格。選拔考試則對應課程的全部內容,作為錄取的主要依據。他的建議或可作為四省區今後高考方案的參考。
復讀生可能會占優勢
記者在連日的采訪中,了解到這樣一個情況:一些老師紛紛預測,復讀生可能會在今年的高考中占優勢。銀川實驗中學的郎志平告訴記者,他們學校在通過幾次模擬測驗後,發現復讀生的成績明顯要高於應屆生。主要原因是由於復讀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相對要牢固一些。他說,由於課改分必修與選修兩部分,學習內容比較多,課程進度快,往往學生還沒來得及把所學的內容吃透,就又開展新的課程了。所以,好多應屆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方面顯得不扎實。而基礎知識相對掌握扎實一些的復讀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新課本知識的學習,在綜合水平方面顯示出了較強的優勢。所以,2007年的高考中,復讀生很有可能占優勢。
持有相同觀點的是山東省青島振華學校的校長王立莉。她也認為,2007年的高考可能有利於復讀生。王立莉表示,課改的推出絕不意味著對過去的課本知識進行全盤否定。所以,用新教材的學生和用舊教材的學生,各有在不同教材影響下的思維優勢。所以,復讀生在對兩種教材知識點的吸收中,既可以對自己學過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與定位,又擴大了知識視野與思維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講,課改可能更有利於今年復讀生。海南省考試局普招處的相關負責人也認為,在許多基礎知識上,舊教材和新教材實際上並沒有太大差異。復讀生只要擺正心態,正視困難,認真學習,很有希望取得好成績的。
編輯簡訊測綜合水平
高中課改後,強調培養和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一點在測驗考卷的內容變化中便得到體現。山東省實驗中學在實行高中課改後的一次考試中,出現了較為新鮮的題目,語文試卷中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與現在最流行的寫簡訊聯系了起來。題目是:「新年將至,你要給同學發簡訊送上祝福,在這則簡訊中引用一個神話或童話故事,使用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方法。請在80字以內,寫出你的簡訊。」這道題目既聯系起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又考查了學生修辭的運用和想像力,這種對學生的思維與能力考查的命題成了模塊考試的亮點,首批進入課改的學生都滿懷新奇之感,深深地喜歡上了課改之後這種考試的新變化。在該校的一次語文考試中還有這樣一道題:「請名人做代言是提高廣告說服力的好方法,下面四則廣告標題,如單就文字意義而言,尋找背景相契合的名人來代言,最不恰當的一項是:A、請陶淵明代言『自然就是美』;B、請司馬光、王安石代言『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C、請喬治桑代言『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同樣可以做』;D、請子路代言『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對這一題目,該校的石老師說:「以往對文章作者的考查主要是採用作者姓名、國籍、作品相匹配的題,考的是死記硬背,而新的考察方式則要求學生對作者的風格與思想有全面的把握,這更符合課改的要求。
廣東省中山市實驗高級中學教務處的邵主任對本刊記者說,高中課改之後,該
㈤ 高中語文課改論文:如何做好高中語文課改教學
目前我國普通高中的教育體系日益在不斷完善、改革。由最初的全國各地大統一發展到文理科的出現,接著給予部分省市自主開展高中課程改革
㈥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課程理念和目標是什麼
使每復一所學校成功,使每一位學生製成功。這是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這意味著我國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眾教育。這意味著教育民主是本次課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精神。
本次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是:
(1)遵循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原則,重建高中課程內容。使課程內容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有機聯系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2)增設適應時代需要的新的課程領域或課程門類,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課程結構,以為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提供理想的課程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課程的發展功能。
(3)建立學生自定學習計劃制度、學生選課指導制度、學分制管理制度,為學生自主選擇課程提供製度保障。
(4)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5)完善校本評價,優化外部評價,合理處理高中課程評價與大學入學考試的關系,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高中課程評價體系。
(6)賦予每一所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自主權,使課程改革建基於每一所學校的成功、每一個學生的成功。
㈦ 新課改如何打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第一,課前充分備好課是提高課堂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礎。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做到這一點,備好課顯得尤為重要。備課不等於簡單的書寫教案。一節語文課,學習的內容不同,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關系程度不同,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不同,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教學過程。由此,教師在備課中,必須樹立起全新的「以學論教、以教促學」的指導思想,對該節課的重點、難點知識形成理性的認識,對學生的提問要有預見性,課堂中的練習和課後的作業要精心選擇,有針對性,提高效率。另外,語文教師在走進課堂前還要備教師自己,因為教師的精神面貌會直接影響到學生與教師的課堂關系的融洽程度,從而影響到課堂組織、管理、教學及復習的效果。教師應該以一種愉悅的心情走進課堂,以微笑、關懷的眼神面對學生,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備課中來, 如師生一起搜集資料等。這樣的備課, 使學生也經歷了一個積累感性材料、豐富體驗、不斷探索的過程, 既為學習做了充分的准備, 也學到了學習方法, 還有利於課上的不斷創新。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強烈的求知慾聽課。教師的充分備課和學生的充分預習相結合,課堂上就會減少「損耗」,從而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第二、優化教學內容和教法,不刻意追求大容量和課堂結構的完整新課程改革倡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 「面向全體學生」, 「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構建一個有生機、有活力的開放的語文課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內容必須有一定的廣度、深度和密度,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好節奏。慢條斯理的講解不可取,但節奏過快也不行,那種連珠炮式的講解,使學生無暇思考,也來不及消化。因此,確定教學密度應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前提。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之一是整個教學過程以文章教學為主.一篇文章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假如我們不對講課的內容進行優化,在稍縱即逝的45分鍾里,什麼都面面俱到,那是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是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有鑒於此,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優化教學內容和教法,不刻意追求大容量和課堂結構的完整。比如:精心安排授課內容,做到把握要點,化解難點;強化基礎,適時點撥;溫故知新,深入拓展,注意做到「長文短教」,即使就是精讀課的教學,根據課文特點,教學中也要各有側重、靈活處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僅起主導作用,其主要功能在於啟發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多活動、多參與,這樣才有利於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切中肯綮、有的放矢地「精講」,才能有效地啟發學生的思維、擴展學生的能力。如必修第三冊的魯迅小說《祝福》,篇幅很長,思想內涵較深。在講授時,教師可以把小說的故事情節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從故事情節中概括出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這樣安排可以大大縮短課堂學習時間,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三、注重語文課堂教學的「拓展遷移」,提高課堂效率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知識是教不盡的,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拓展遷移應該是在深入研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或由此及彼,或由點到面,或由淺入深,其目的是鞏固基礎、開放視界、深化思維;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遷移能力的訓練對開發學生發展潛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尤為重要。
㈧ 高中語文新課改的教材與老教材相比,在教學內容上有哪些變化
我是湖北的課改生。
表面上課文減少了,壓力減少了,但實際上沒有。 我剛讀完高一專, 我們學屬校是省示範。然後是上的必修一,必修二(上學期),下學期必修三,選修中國古代詩歌鑒賞,(有極少學校好像是上的必修四),雖然一本書只有13到14課左右,但是一學期是兩本書,時間非常緊。 除了必修一背的內容少一點。其他的書要求背的非常多。 如必修三,7. 8 篇課文要求全部背或者背一半。 中國古代詩歌鑒賞(湖北省選修科目),幾本要求都背。
更加註重學生平時對課文的掌握和理解。 都回歸到了課本。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
㈨ 怎樣讓閱讀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亮點
面對新課改,教師要認真領會精神,轉換角色,來適應新課程的教學需專要和學生求知屬的需要,要努力構建符合學生心理特徵和審美情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語文課堂成為新課標指導下的靈動課堂
㈩ 全國高中語文課改取得了哪些成果
成果就是遍地低頭一族,拿著手機死按,就是不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