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師如何朗讀
1.首先抄必須對自己的聲襲音有正確的認識,不能刻意模仿其他人的聲音,對於小學老師來說,...
2.普通話咬字吐字的准確性。 說好普通話是語文老師做好朗讀的基本條件,要讀好一篇文章,首先得...
3.要掌握閱讀的技巧: 1.停頓:停頓是句子內部、句子之間或段落之間聲音的間歇,...
4.要熟讀文章,全神貫注的去讀,就是在朗讀中注意力集中,排除干擾,全力以赴,...
5.其實,朗讀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只要自己平時多聽,多練,
❷ 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應該怎麼做
如果說語文是一首意蘊豐富的詩,那麼朗讀就是一首悅耳動聽的歌。語文教學是否充滿詩意,朗讀是一扇窗口,是一個顯示器,是一面鏡子。張定遠先生在《問題與對策》一文中指出:「要大聲讀,反復讀!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讀!讀才能讓學生學到情操,把語言轉化為自已的東西,獲得知識,進行積淀,形成語感。」張田若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多誦讀,熟讀成頌,筆未著紙,可用的多種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可見,讀是根本,沒有讀,就沒有感悟和理解,就沒有語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所以,朗讀是語文細酌入「味」之佳法,語文教學要「讀」占鰲頭。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把「朗讀」這把劍舞得游刃有餘,就不得不對「朗讀」這個眾人關注的語文改革的焦點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那麼朗讀教學應該怎麼做呢?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有想讀的沖動
小學生具有好動好奇、注意力不夠持久、愛轉移等特點,因此朗讀的形式要多種多樣,朗讀的指導和訓練要有層次,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朗讀活動中全面提高朗讀效果。如我在課堂上常採用學生表演讀、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有讀的興趣,讀的慾望,也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一)、分角色朗讀
人物對話多的課文,我經常採用分角色朗讀。我認為分角色朗讀尤為重要,因為學生通過對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進行模仿,通過這種模仿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麼再回過頭去朗讀課文的時候,他們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達出來。
(二)、表演讀、賽讀
好動、好勝心強使得表演讀和賽讀成為了小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朗讀形式。適當、巧妙地運用,可以起到難以想像的效果。
藉助表演的方式進行朗讀,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富於趣味性、形象性,學生通過豐富的語調,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現課文的情境,增進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學生反復朗讀的興趣。此種方法適合於情節性較強的文章,如《西門豹》、《將相和》等。對於這類文章,可以讓學生擔當課本劇中的角色,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學生通過對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進行模仿,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麼再回過頭去朗讀課文的時候,他們就能很好地把文中的感情表達出來。一開始,學生有可能顧此失彼,注重了演,又忘了說。這時,教師應讓學生自由地練習,充分地交流討論,反復地比較和揣摩,不斷地提高認識、加深理解。而學生一旦達到充分理解且又經過反復練習形成了技能技巧、確信自己有能力達到熟練自如的朗讀時,自然會躍躍欲試。
賽讀具有挑戰性,可以個人賽、小組賽、男女賽,一般用於感情較濃、語言較美、需多次朗讀的課文,也可以與表演讀相結合。如男生讀A部分,與女生讀B部分比,然後換過來比。
(三)、變換形式,常讀常新
人經常吃一種飯菜,即使做得再香,也會感到膩味。同樣,教師指導學生讀書,如果只用一種形式,一個腔調,長此以往,學生也會感到乏味。為了讓學生對讀書永遠保持極大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根據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樣」。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當需要藉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採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
二、大膽地取捨——突顯朗讀的精當
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那麼,留給學生所謂的「充分時間」從何而來呢?我想,對教材大膽取捨,不求滿載而歸,但求課課有得不失為一良策。因此,教師在朗讀指導過程中就應該講求一個「精」字,尋找教學的「抓手」,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句段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效果。這樣,教學既有較大的涵蓋性,又更加精煉簡潔,節約大量時間,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三個兒子》這篇課文共有13個小節,在朗讀指導時,我通過「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肯定是他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引出了朗讀訓練的兩個主要板塊:第二、三、六自然段的朗讀指導和第七、十一自然段的朗讀指導,其他段落則簡略帶過。
又如在對《鳥的天堂》一文進行朗讀指導時,我就重點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其它自然段則一帶而過。理由是什麼呢?第8自然段作者運用了聯想的修辭手法,把大榕樹表現得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最後一句「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在前面描寫的基礎上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從鳥聲、鳥影、「我們」的眼睛等幾個方面進行描寫、襯托,沒有用一個「多」字,卻明顯地讓人感覺到「鳥的天堂」里有數不清的鳥兒。與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的所見所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經典地示範——彰顯朗讀的藝術
隨著信息化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廣泛推廣,已有許多老師范讀課文時以媒體代替完成。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范讀很有必要,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錄音示範也是一種可利用的教學手段,但在多數情況下不宜將教師的范讀取而代之。范讀,還需要加強。
教師在范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直接領略語氣、語調和表情,進而仔細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基調。一些文質兼優的課文片斷,通過老師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范讀,可以把文字上無法表達的內在情感通過語調的輕重緩急充分表達出來,或把學生吸引到優美的語境中,或使學生對語言有所頓悟,或給學生以整體的感知,或給學生樹立朗讀的榜樣,或讓學生對自己的錯誤有所反省,或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如我教《魚游到你的紙上來啦》一課時,范讀「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一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綉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我一邊讀,一邊用右手拿支粉筆展現眼前,慢慢來回作塗寫狀;時而用力輕快大幅度畫魚的樣子。力求把工筆細描、揮筆速(動作)與和一絲不苟(神態)讓學生有更具體化的理解。不時用眼睛窺視學生的反應,發現學生都用眼睛盯著自己,靜靜地欣賞,學意甚濃。學生的這種感受是對教師范讀的最好肯定。
四、有效地點撥——柳暗花明又一村
葉聖陶說過:「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咀嚼課文中的語言,讓他們自己動腦筋,經常比較、揣摩,養成習慣。」楊再隋教授對讀中感悟也做過精闢的闡述:「課文內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出來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領悟。悟的過程就是通過閱讀和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生的悟,在於教師巧妙、適時地引。」學生的水平畢竟是有限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有重點,有目的地給予點撥、引導。引導他們細細品味好詞佳句的絕妙之處,揣摩布局謀篇、立意構思的獨到之處,深入探究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當然教師的點撥應以學生的讀為根本,以學生自己的領悟為主。教師的「點」必須「點」在關鍵之處,「撥」必須「撥」在疑難之處,無疑而「點」則不如不「點」。
如《鳥的天堂》結尾處「昨天我的眼睛騙了我」一句。其實是作者的自我調侃,並沒有真正地埋怨自己的眼睛,這一點學生很難理解。學生第一次讀完,我就問:「作者真的是在埋怨自己的眼睛嗎?」「那又有何用意呢?」這樣一點,學生讀出了調侃的味兒來。
相機誘導,適時地點撥,可以使學生與作者進行有效地溝通與對話,對語言理解得更深,更全面,還朗讀一個原滋原味。
五、寬容地評價——還學生一片廣闊的發展天空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課堂上,老師和同學們鼓勵的話語,滿意的微笑,贊許的眼神,默許的點頭,使孩子們感受到器重、關切和敬佩,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拂春風,如沐春雨,欣然奮發,興味盎然,課堂氣氛就像春天的細雨,冬日的暖陽,和諧而愉悅。因此,我們在指導中,應以欣賞的眼光、朋友的口氣、智者的明斷對學生的朗讀寬容地進行評價;而不宜過分地強求、嚴厲地指責與挖苦。在學生互相評價時,也應該注意這一點。
在不同的情況下,給予不同的評價。如:「讀得很好,聽得出你已將自己的理解讀出來了。」「讀要分出層次,首先是讀通,將句子讀順口,不認識的字要藉助工具書讀准字音。對於這一點,同學們做得很好??」「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但並不能一味地表揚學生,在學生確實讀的不夠好的時候,還是應該明確指出的。只不過形式上可以活潑一點,輕松一點。幽默的評價就能調節課堂氣氛,能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中得以發展。
語文味從讀中來。聽讀一段充滿感情的語言文字,猶如欣賞一首悠揚悅耳的樂曲。有時如泉水叮咚,有時如鳥語婉轉,有時高昂,有時激越,有時深沉,有時輕快??作品美的思想內容,美的藝術形式,通過適宜的強弱,和諧的節奏凸現出來,這里有「清風徐來」「和風細雨」,也有陽光燦爛,春暖花開,有活生生的人物,動人心弦的故事??這是一個美的世界,這是一個快樂的海洋.在這樣美不勝收的氛圍中,我們的學生能不被美的魅力所折服嗎?能不追隨美的足跡加入朗讀的行列、步入語言的殿堂嗎?這樣的課堂能不洋溢出濃濃的語文味嗎?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讀」占鰲頭吧!
❸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朗讀指導
一、教師范讀,激發學生朗讀的激情
范讀能幫助學生正音,培養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感情,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彙,有助於培養學生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有聲有色的朗讀,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作品中的優美、准確、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尤其使學生著迷,范讀傳達著教師本人的態度,范讀時的鮮明的愛憎,強烈地影響著學生,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教師發生共鳴。
葉聖陶曾指出:「教師的范讀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聲調里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到深切的了解。」
由於小學生的模仿性強,所以教師適時的范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
教師的范讀不宜做作,不能故意拿腔拿調,應從自身的情感出發,以情感人,使學生如臨其境,教師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引起共鳴。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激情,使他們都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態。
例如,我在教《清平樂 村居》中,因為這是一首詞,學生一時間無法把握朗誦時的感情,於是我利用一段恬靜優美的古箏音樂創設情境,同時老師再配上聲情並茂的朗誦,讓學生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再慢慢地揣摩,化為己用。
再如《觀潮》,潮來了「那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於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抖起來。」教師用繪形繪色的朗讀,讓學生感到這的確是「天下奇觀」啊!文中作者把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傾注在字里行間。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讀中,感染學生,使學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喚起美的共鳴,使學生領略到自然美,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同時我覺得范讀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環節,而是根據學情貫穿整個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只要發現有讀得不夠好的地方,馬上停下來范讀,再多加練習,和學生一起把這個難關闖過。此外,也並不是老師讀的才稱之為標準的范讀,教師可以加大優生的合理資源利用,讓班裡讀得最好的同學起模範作用,通過他們的范讀,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進取心。
二、入情入境,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真正有感情的朗讀,絕不會是「喊」著讀,一定是入情入境的「美讀」,是為了品位文章意蘊的較輕聲地讀(尤其在集體朗讀時)。
范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必須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一節課中范讀不能太多,要盡可能多地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讀,讓學生能充分地讀,去感悟文本,去感受言語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達到「入境始與親」的境地。
1、「戲劇化」的朗讀
為了培養孩子更好地體會文章所描繪的人或動物某些動態的場景或非常動人、內容豐富的景色描寫,啟發學生進行「戲劇化」的朗讀也是非常有效的。所謂「戲劇化」的朗讀,即朗讀聲音的大小、語氣語調、面部表情、甚至手、臂膀乃至身體的某些情不自禁的小動作,都可以隨文章描寫的變化,達到「忘我」的境界,這在小學是比較容易做到的;而此時學生的心理、思維活動必定是極其豐富的。
例如,我在教學《田園詩情》(國標本第七冊)時,我一邊讓學生讀,一邊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感知語言,激發想像,讓學生進行「戲劇化」的朗讀。如當學生讀到「成群的駿馬剽悍強壯,腿粗如樁,鬃毛隨風飛揚。」時,我啟發學生想像自己就是駿馬,馳騁在草原上,可以做出一些動作,來感悟作者對強壯生命力的贊美之情。
2、張開想像的翅膀
著名朗誦家瞿弦和同志說過:「每當我看到一篇令人激動的作品時,隨著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實詞的描繪,我常常在腦海中出現許多具體、生動、形象的畫面,我彷彿看到靜靜的小河、熱鬧的結實、戰斗的英雄、膽小的懦夫、」看來,認真地朗讀文章,不僅能夠有效進入作品意境,而已能提高想像、聯想能力。
所以入情入境的朗讀,還可以根據文章所描繪非常動人、內容豐富的景色描寫引導學生進行想像,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例如,我在教學《游園不值》一課時,就是運用聯想的方法來激活體驗,加深學生的朗讀體會。
師:同學們,詩人沒能進到朋友的園子里,沒有觀賞到滿園的春色,多令人遺憾呀!但是你能猜出園里是什麼樣的嗎?
生1:我想園子里一定有一個大花壇,裡面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花兒上面還飛舞著蝴蝶、蜜蜂。
生2:園子中間會有一條石子鋪成的路,路兩旁是青青的垂柳。
生3:還有一個大水塘,裡面有魚兒在游來游去。岸邊種著桃樹、杏樹、梨樹,散發出花的清香,枝頭還傳來鳥的鳴叫。
……
學生通過自己的想像,還融入了自己對春天的切身體會,讓學生融入進了詩人所描畫的意境,這樣一來學生在朗讀詩句時,自然就可以讀出感情,讀出對美好春天的喜愛之情。
其實,這在真正入情入境的朗讀中是會自然發生的。這樣就實現了品讀、美讀;這樣的讀,就成了對課文思想情感內涵理解的手段,同時又是學生課文解讀結果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天長日久的練習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表達、普通話水平、朗讀邏輯重音的處理習慣成自然,斷句和停頓成習慣,自然而然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就提高了。
三、多樣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朗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為能准確指導學生朗讀、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以藉助於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等等。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並茂的節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呈現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就能為語文的教和學奠定牢固的基礎。在教學中,我通常使用以下幾種形式的朗讀。
個別學生朗讀。這可在分析課文前指定學生朗讀,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分析的那段課文上來,使學生對課文有個初步印象。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分析講解。對學生的個別朗讀,要求發音清楚、洪亮,態度大方。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對漏讀、錯讀之處要記牢,在讀後進行糾正、講評。
分組比賽朗讀。這是一種集體朗讀、集體朗讀要求整齊,要求快慢適中,顧全大局。分組朗讀因為要互相銜接,學生聽時注意力就比較集中。分組朗讀無形中是一種競賽,容易調動學生積極性。
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適用於課文的重點語段,在分析點拔之後來加深印象。
自由朗讀。自由朗讀時,語調、語速、感情可以反復試讀體會,不受集體約束。
分角色朗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採取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要求學生能正確該出人物語氣,表達人物感情,要通過人物語言表現出人物性格。這種讀法很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人物感情,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對分角色朗讀比較感興趣。例如,我在教學《負荊請罪》這一課時,因為這是一則歷史小話劇的劇本,教學的重點又是通過對劇本台詞的閱讀品味,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我就是以分角色朗讀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在角色朗讀中感悟人物性格,同時又促進了朗讀。學生的朗讀也非常積極,提高了課堂效率。
以思促讀。學生在正確、流利地讀好課文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這時就要首先一句一句地讀,讀懂每句話的意思,然後再把幾句話連起來綜合理解,遇到不懂的及時問。這樣邊讀、邊思、邊問,以讀助思,以思促讀,讀思結合,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提高學生的理解、思維能力。如教學《我代表我的祖國》一課最後一個自然段時,由於課文內容的時代與現在相距較遠,學生根本不了解當時的社會情況和歷史背景,所以理解課文的內容很難。教師在學生默讀前,可出一些思考題:如這段 共有幾句話?每句話什麼意思?徐悲鴻為什麼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讀,這樣就幫助學生讀懂了課文,了解了我國著名畫家徐悲鴻熱愛祖國,維護民族尊嚴的崇高精神。
四、教授技巧,提高學生朗讀的水平
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給學生一些朗讀技巧。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要從停頓、重音、快慢、升降四個方面來訓練。
1、停頓:(1)標點的停頓:課文中每一個標點都對正確停頓作了很好的提示。一般而言,句號、問號、感嘆號>分號、冒號>逗號>頓號,而自然段這間的停頓最長。(2)詞語的停頓:如: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揚柳/醉/春煙。(3)情感的停頓:如:「我們願——願把這牢底坐穿」,兩個「願」後並沒有停頓標點,但如果停頓長一點,就更能體現革命烈士甘願為後代而犧牲自己的祟高精神。
2、重音:(1)詞語: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句子中也有重、輕音之分。如「哆嗦」,「哆」字重讀,「嗦」字重讀;而在「打哆嗦」中「打」重讀,「哆嗦」輕讀。詞語一般是前一個字重讀,如喜歡、慈祥、檐子等;如果詞語的結構是偏正式,如紅花、青草、藍天、白雲,一般後一個字重讀。(2)句子:往往重音放在「怎麼樣」上。如:她的舞跳得真漂亮。(3)根據朗讀內容確定能突出中心、表現主題的詞語重讀。如:「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孔子游春》)重讀「更濃了」,景濃加上情濃,意更濃了。
3、快慢:朗讀的速度對於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也是很重要的。快慢適當才能表達出作者在文章中所寄託的思想感情 。《狼和小羊》一課中,狼說:「你把我喝的水弄臟了!你安的什麼心?」讀這句話時,速度要稍快些,以表 現出狼挑釁的語氣,以及它兇狠狡詐的本質。當讀到狼大聲嚷道:「這個壞蛋!說我壞話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 ,反正都一樣。」要讀得更快些、更高些,以表現出狼的氣急敗壞、惱羞成怒的樣子。相反,讀到小羊的話時 ,速度就要放慢些,聲音溫和些,以表現小羊的溫文有禮和天真無辜。這樣才能突出各自的本性以及作者對狼 凶惡本質的憎恨和對小羊的同情。
4、升降 :語句里有了聲音高低升降的變化,語音就有了動聽的腔調,抑揚頓挫搭配得當,聽起來就更富有音樂美, 更能細致地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語氣。如《東郭先生和狼》中,狼說:「先生,求求你快一點兒!獵人一到,我就完了。」讀這段話時,語氣要下 降,表現出狼在求救時虛偽狡猾的面目。再如狼從口袋裡出來後說:「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讓 我吃了你吧!」讀這句話時,要注意讀得前低後高語氣稍上揚,這樣才能充分表現出狼得救後露出的兇相。
❹ 如何在語文課上進行朗讀其方法有哪些
有些語文教育專家說:上語文課,不朗讀,怎麼叫上語文課呢?聽了這句話後,再聽語文課,就比較留心這方面了。現在,我越來越覺得這句話是對的。
曾聽過這樣一節語文課。這個班的學生很愛讀書,讀書能力很強,很多老師也有體會。有一天,一位老師到這班試講,一節課下來,老師在不停的啟發學生回答問題,學生也在積極思考回答。結果,老師佔去了學生大量讀書時間,只是偶爾讓學生讀一點書。下課後,一個學生馬上對同桌說:「真不過癮,我還沒讀過呢。」另一個馬上說:「老師放那段音樂真美,老師跟著音樂讀得多美呀,我當時也特別想跟著音樂讀。」聽到這,我想:其實,這個老師的教學設計還是很好的,課堂結構安排得也很合理。但可以看出,學生並不領情。他們平時喜歡讀書,他們更願意展示於自己的朗讀才能,老師還是應該把讀書時間還給學生,並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讀好書呢?首先,我們要捨得放手,相信學生。將每篇課文交給學生,通過他們自己收集有關資料、分析、閱讀、運用工具書去讀懂、弄明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探究性。
我想:使學生讀好書的有效方法,有以下幾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老師的范讀很重要 聽課當中,很少能聽到老師的范讀。課下和老師討論此事,有些老師說自己小時候就很少在別人面前讀書,所以平時也就想不起來范讀課文了。有些老師說怕自己讀得不好聽,擔心起不到示範作用。還有些老師說范讀耽誤上課時間。再說,不是要把上課時間還給學生嗎?乾脆多讓學生讀幾遍吧。當然還有其他各種理由。其實,范讀真的很重要。老師聲情並茂的范讀,會很容易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去的。尤其是低、中年級,更需要老師的范讀。我們經常說:什麼樣的老師,教出什麼樣的學生。一個熱愛朗讀的老師,一定會教出熱愛朗讀的學生,也一定會教出一個熱愛朗讀的集體。趙之林老師的做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二、在泛讀中整體感知文章 這里的泛讀,是指學生對課文粗淺的讀。 根據《新課程標准》從整體入手、部分剖析、再到整體歸納的教學要求,在學習課文時,我們首先要讓學生把課文從頭到尾「讀」兩遍。第一遍,掃清文章的字詞讀音的障礙。如生字讀音、多音字、平翹舌音等,達到讀通順;第二遍,邊讀邊想,整體感知課文寫了什麼,有個總的印象。這樣安排也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如同看一棵大樹,我們先看到的是樹的外形,然後看到的是樹的枝葉。
三、帶著問題邊讀邊畫批 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大腦,在理解、分析、認識一個個問題中培養起來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敢放手,相信學生,教給學生方法後,讓學生自己來進行圈點批劃,進行閱讀體驗。在這一步的教學中,由學生帶著學習提示邊讀邊思考批劃,並找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在學生自學時,來回巡視指導,尋找全班大多數同學存在的共性問題,以便在全班及時講解糾正。如在學習《狐狸和烏鴉》這篇課文時,讓學生邊讀邊想:狐狸對烏鴉說了幾次好話?把狐狸每次說的話劃下來。這樣,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劃,積極思考。學生真正當上了學習的主人。
❺ 如何在語文課上進行朗讀
一、老師的范讀很重要 聽課當中,很少能聽到老師的范讀.課下和老師討論此事,有些老師說自己小時候就很少在別人面前讀書,所以平時也就想不起來范讀課文了.有些老師說怕自己讀得不好聽,擔心起不到示範作用.還有些老師說范讀耽誤上課時間.再說,不是要把上課時間還給學生嗎?乾脆多讓學生讀幾遍吧.當然還有其他各種理由.其實,范讀真的很重要.老師聲情並茂的范讀,會很容易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去的.尤其是低、中年級,更需要老師的范讀.我們經常說:什麼樣的老師,教出什麼樣的學生.一個熱愛朗讀的老師,一定會教出熱愛朗讀的學生,也一定會教出一個熱愛朗讀的集體.趙之林老師的做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二、在泛讀中整體感知文章 這里的泛讀,是指學生對課文粗淺的讀.根據《新課程標准》從整體入手、部分剖析、再到整體歸納的教學要求,在學習課文時,我們首先要讓學生把課文從頭到尾「讀」兩遍.第一遍,掃清文章的字詞讀音的障礙.如生字讀音、多音字、平翹舌音等,達到讀通順;第二遍,邊讀邊想,整體感知課文寫了什麼,有個總的印象.這樣安排也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如同看一棵大樹,我們先看到的是樹的外形,然後看到的是樹的枝葉.
三、帶著問題邊讀邊畫批 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大腦,在理解、分析、認識一個個問題中培養起來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敢放手,相信學生,教給學生方法後,讓學生自己來進行圈點批劃,進行閱讀體驗.在這一步的教學中,由學生帶著學習提示邊讀邊思考批劃,並找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在學生自學時,來回巡視指導,尋找全班大多數同學存在的共性問題,以便在全班及時講解糾正.如在學習《狐狸和烏鴉》這篇課文時,讓學生邊讀邊想:狐狸對烏鴉說了幾次好話?把狐狸每次說的話劃下來.這樣,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劃,積極思考.學生真正當上了學習的主人.
❻ 語文課堂朗讀的方法有哪些
一、群讀。
二、個人單讀。
三、兩人或者三人讀,每人代表文中內容的一種表達語氣。使文章更加充滿活力。
四、選讀。
等等
❼ 語文老師教孩子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聽起來完全就像個逗比,完全是虛情假意,什麼有感情,胡扯
我也是這么想
❽ 我是一個語文老師,請問有沒有朗讀類的教學工具推薦呢
這個我可以推薦你,正好我也是語文學科的老師,你可以試試101教育PPT這個軟體里專的「朗讀工具」。裡面屬有海量課文語音的資料,我們在備課的時候可以插入相關的朗讀資源,在上課的時候播放PPT就可以一鍵播放音頻,挺方便的。
❾ 小學語文指導朗讀的方法有哪些
二、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朗讀指導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提高教師朗讀素養
通過創設情境引導老師們朗讀並享受朗讀。我們探討朗讀教學的意義,就是要引起老師們對於朗讀教學的重視。課堂上多拿點時間,多想點辦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朗讀。我們聽了那麼多的語文課,發現課堂上老師們雖然也很重視朗讀,但是卻很少有教師去給學生范讀,甚至有的老師一味地要求學生這里讀得重一些,那裡讀得輕一些;這里讀得慢一些,那裡讀得快一些……學生怎麼讀都讀不出味道,這個時候,只需老師范讀一下,師生就進入了朗讀的美妙境界。可偏偏老師的范讀就是千呼萬喚不出來。
如何練出朗讀的真功夫呢?我們不妨看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在備課時是怎樣備「朗讀」的吧--「我拿到一篇課文,首先是備朗讀,至少讀三四遍,上公開課,讀的遍數還要多。要求學生背的,我先背下來。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散文要讀出意境,詩歌要讀出韻味,童話寓言要讀出情趣,說明文要讀得『明白』,課文中的人物要讀活,不論什麼課文都要讀出標點符號等等。總之,要讀出語感來。課文朗讀得聲情並茂了,我才敢走進課堂,因為我可以讓學生從我的朗讀里去感受,去理解,因為我取得了指導朗讀的發言權。」於老師給我們的啟發就是用心去備好每一篇課文的朗讀。
(二)明確朗讀指導的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三)精選朗讀指導的方法
❿ 語文老師要對同學們進行朗讀測試,我該怎麼辦
小學語文課標中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
.」可見朗讀是指導學生感受語言情境,體味語言情感,理解語言蘊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語言的感受力、領悟力、品評力、表現力的有效手段。是訓練學生理解課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想像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新課標提出:在語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並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彙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顯然,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老師應盡的職責。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語文課中想讀、能讀、樂於讀、讀出感情、讀出個性呢?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 營造氛圍 讀出情趣1、朗讀不是簡單地吧文字轉換成聲音,照本宣科,而是用感情去讀,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而這種情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感情如何來調度動?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往往對直觀、生動的事物最感興趣,課堂上我們可以適當的運用一些多媒體、音樂、圖片以及老師的范讀來渲染課文情景,首先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會對所讀的內容產生興趣,產生讀書的慾望。例如:今年這學期一、二、三年級教材中的第一單元課文,全是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朗讀氛圍,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出很多課文中所寫到的春天美景的圖片或者布置學生利用雙休日到郊外找春天等,上課伊始把圖片展示給同學們看,他們不禁會發出陣陣贊嘆聲,因勢利導,這麽美的春天,同學們誰能通過朗讀來讓大家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呢?我想學生會爭先恐後地舉手的,每位同學都會盡情地抒發自己內心對春天的贊美和喜愛!2、老師的范讀也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久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鑽研教材,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的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帶學生進入意境。例如:去年我在召市小學聽了一位老師上的二年級《兩只青蛙》,當小青蛙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爬出井口看到了多彩的世界,小青蛙當時那種驚奇、興奮、喊叫、、、、學生自己練讀時老是沒找到感覺,老師適時的進行了范讀,學生馬上領悟出來,朗讀由原來的平平淡淡變成了有滋有味起來。並且學生還讀出了不同的理解。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講的是小青蛙堅持自己的決心,不斷沿著井壁向上爬,跌下來,又繼續爬,其中有個同學朗讀時速度讀得很慢,老師問他為什麼這么讀,他說小青蛙爬井壁很困難呢,又爬得慢,所以我就讀得慢,雖然慢但讀的語氣很堅定。而另一個同學讀時就讀得稍快,他解釋說,小青蛙很想快點爬出井壁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他的心情急切,所以快讀!多麼貼切的解釋!可見現在的小孩領悟力都很敏銳,關鍵在於我們老師怎麼去啟發他,點撥他。相似的課堂情節,在去年我們縣舉行的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中一小陳敏老師的課堂也有出現,課堂上老師不止一次地進行范讀,就在老師指導同學們讀「我的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我沖出教室將父親拉進來,對老師說:『這是我爹!』在老師的激情指導下孩子們一次比一次更有感情的朗讀著,其中有一個女同學讀得精彩極了,讀出了自己的獨特感悟,因為這句話里有幾個連續的動作,就像電影里的快鏡頭一樣,這個學生抓住了幾個動詞重讀並用較快的語速讀完這句話,語感是那麼的好,並說出了這么讀的理由:當作者看到父親冒著寒霜雨雪紋絲不動地站在教室外面旁聽家長會,作著那種震驚、激動、感動以至內心陣陣隱痛等待復雜情緒噴涌而出,所以感覺要這么讀!聽!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孩子,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他以完全浸潤在課文的字里行間的,融入到作者的感情世界裡。此時,已不是人之文而是我之文呢。
二、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品評朗讀,讀出時效。
在很多閱讀教學課堂中常常存在朗讀時間不充分的現象,充斥於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准生字新詞,但實際上還有不少同學連一篇課文都未讀完,老師就示意學生停下來,馬上轉入到下一個程序了,朗讀成子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而已。而我們常常觀摩學習的名師課堂中,老師往往要讓學生在文中走幾個來回,熟讀課文後才進入學習理解環節。所以我們要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並自我監控達成度,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准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每個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勿勿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緒,切不可未准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學生朗讀完畢後,老師要及時發現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撥,給予鼓勵,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例如:去年我聽一小骨幹教師李代珍老師上的《松樹和青藤》一課,當學生用一般語氣讀小杉樹而小青藤的話後,老師指出沒讀出人物的特點來,然後點撥指導並親自范讀:小杉樹是踮起腳,嚷嚷著說的,應讀得快點,大聲一點。而讀小青藤的話應抓住「幼小」、「微弱」、「請您」這幾個詞用非常友好而禮貌的語氣,很輕柔的聲音讀出小青藤的話。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小學生尤其喜歡贊揚和鼓勵,因此老師應帶著欣賞的態度去聆聽和感受學生的每一次朗讀,讓他們體會到被賞識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但是對學生所出現的明顯的錯誤也不能一味的誇獎和稱贊,這一點在我們很多年輕教師的課上易見,明明學生讀錯了字,讀得也不是很好,還一個勁地誇真棒真好,這種單一的大而空的評價形式,極不利於學生讀懂、讀好課文的。好的教師應善於巧妙、機智地誘導評價學生,做到引而不發,不經意地找出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再委婉地提出值得改進的地方,這樣既成就了學生成功的願望,又能使學生對自己的不足心領神會。
三、創新求異,方式多樣
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很多,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如老師的輕聲示範或者是藉助媒體的范讀,但無論是放錄音還是老師范讀,都要根據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範的時機,教會學生處理重音、停頓,恰當運用語氣、節奏、音色等,對一些比較難讀懂的文章或古詩,可以一開始就以示範引路,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放緩坡度。一般來說,當學生無法達到朗讀要求或者是學生的朗讀出現偏差時,宜用范讀。如:你們聽了范讀,想想為什麼要這樣讀?聽老師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幾種讀法中,你們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這樣的提問必然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在范讀中學到具體可感的朗讀知識和技巧。而當需要藉助朗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採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但要注意的是:范讀中引路而已,只能起到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模仿,一節課中范讀不能太多,要盡可能多的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讀。慎用齊讀,因為有學生會「濫竽充數」並易產生唱讀的不良習慣,這在我們鄉下學校常見。著重朗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有些課文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用的非常精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課文內容作用很大,直到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質,領悟文章的要旨。例如:二小的王莉老師代表龍山參加湘鄂邊區優質示範課活動時執教的《豐碑》一課,緊緊抓住課文重點段第七自然段中「塑像」、「鎮定」、「安詳」這些重點詞語反復吟詠,感悟體會軍需處長的內心世界,老師先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然後反復朗讀,要求把帶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為了革命的勝利,軍需處長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把棉衣讓給了別人,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他的死是從容的,是無所畏懼的,當他看到戰友們在繼續前進時,他無牽無掛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軍需處長的形象在同學們心中豐滿起來。這是通過對重點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正如《朱作仁談朗讀》一文中指出:「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熟讀成誦,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抓好朗讀訓練,讓課堂充滿讀書聲,堅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地探索和思考,語文教學一定會變得更加生氣勃勃與靈性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