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改新設想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改新設想

發布時間:2021-02-03 09:34:25

Ⅰ 如何做好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

新課改小學語文多媒體合作意識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以學生發展為本。隨著新課程的逐漸實施,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也在進行變革,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的要求,要逐步向新觀念轉變。總之,新課程給小學語文教學引入了新的思路,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淺析。
一、重視學科間的聯系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綜合性的學科,是學習數學、歷史等學科知識的基礎,與其它學科的教學聯系比較緊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語文學習密不可分,只有這些能力比較強時,學習其它課程才會更容易。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系,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用語文知識去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當然,其他學科對語文學習也有益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補充語文方面的知識。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語文與實踐聯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語文應用無處不在,學生要學以致用,在生活中用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交流,只有將學習的知識熟練應用於生活中,才能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當然,生活中多應用語文進行創作,可以鞏固學習的知識,同時還能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改善語文教學環境
現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發展迅速,多媒體技術已經在學校得到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也可以將一些抽象問題通過形象的圖片、視頻等展示出來,事物的動靜、快慢、大小,藉助於多媒體技術都可以清晰的展示。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活力,生動的畫面可以吸引學生去觀看、去思考。多媒體技術還使得知識變得立體化,比如在小學一年級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將漢字與圖文、音頻相結合,可以充分吸引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文章描述的各種美景,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境。比如,在講授李白的《靜夜思》一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月光下一位詩人站在窗前仰望著天空,思念著家鄉,給學生製造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體會詩人所思所想,幫學生理解詩的深意。這種教學方式在以前我們是不敢想像的,以前我們只能引導學生去想像這個畫面,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激發出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藉助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互聯網上搜索國內頂級教育大家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上通過播放視頻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感受教育大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這幾年的應用證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是信息時代必然的趨勢,也是最新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可以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小學生喜歡學習語文,能夠將課堂的教學效率極大地提高。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語文學不好的話,必定會影響其它學科的教學。小學語文是後續語文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不能將語文學好的話,肯定要影響到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由此可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其實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過程,是學生學習怎樣運用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教授學生書本上的內容,單純的書本知識的記憶沒有任何意義,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小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的應用,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在語文上體現為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與應用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能起到引導作用,所有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而是經過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提高多少。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而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最終還得靠學生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獲取知識,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在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見效的,需要日積月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偏小,主動性較差,在語文學習中如果單靠他們自己埋頭苦幹,學習效果肯定很差。在現代社會中更強調合作精神,個人的「英雄主義」並不被大家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很多學科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和競爭意識,這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課上共同討論,課下一起學習,在生活上相互幫助。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在小組中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並且在小組中展現自己的個性,培養小學生的能力。合作式學習模式還能幫助學生培養「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發現問題,培養他們的質疑精神,對問題敢於提出疑問,而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就無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提出一些具有討論空間的問題,然後讓學生自由分組自由談論,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相互合作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當然,對於低年級小學生這些方式有些不適合,主要適用於高年級學生,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合理採用這些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於課堂的教學效率的提高。
五、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要適應課改要求,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還課堂於學生。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適當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改善小學語文的教學環境,教學中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Ⅱ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新課改理念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新課改理念
新一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在我市實踐一學期以來,從整體情況看,新的教學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引起了全市小學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在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有了一定改變,學生的主體性較過去相比,有了明顯的轉變。但是,有的教師盡管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然而不知其中的道理。針對不知其所以然這一現象,淺談語文教學新理念,僅供小學語文教師參考。
新一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是通過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使我們在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並能說出所以然,我認為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正確把握課改新理念。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新理念究竟指的是什麼?
新課程標准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這四個新理念中,我們第一線的小語教師主要是正確理解、把握前三個新理念即可,而後一個新理念主要是對編寫教材與課程設置而言,我們了解即可。
語文教學新理念是教育專家們依據素質教育要求而提出來的。而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什麼?我認為是對人的生存能力的培養。學生以後要生存,就必須具備兩個能力,即再學習的能力與學習過程中的發展的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為這兩個能力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教育專家們按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個新理念,提出了三維度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與能力,是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即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書寫)。在訓練、扎實語文基礎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要達到這一目標,則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高度重視「過程與方法」。也就是說,要求我們把過去重語文知識的結果的觀念轉變到重過程的新觀念上來。而學生能力的形成,只有在吸收知識的過程中才能形成,而不是在結果中形成的。那麼,我們在教學過程的設置時,就應想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個過程。既然想到了學生的主體性,那麼,我們就應反思我們的方法,改變我們的教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難點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提高閱讀能力的最基本要求是學生懂得怎樣才叫做讀懂了課文(文章),這就是教師的作用:教學生識字、閱讀、習作的方法。只有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並能運用方法,才會減輕學生學習語文的過重負擔。簡而言之,教師應教方法,學生要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目標,是體現「以人為本」和「人文精神」的新理念。要達到這個要求,教師不僅僅是通過語文課來完成,還要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教師語言藝術,通過教師對待若幹事件的正確認識去教育與影響學生,從而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態度和對待萬物之中若干問題的正確態度,從學生反映的態度中培養和修正學生的觀點。此外,我們還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把習慣培養穿於教學的始終。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其目的就是要我們在這一輪課改中千萬不能因課改而忘記了語文的工具性和語文教育的規律。工具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此著重探究語文教育的規律。我們要把握語文教育的規律,尤其是把握小學語文教育的規律,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把握:一是根據兒童的認識規律和記憶規律,對學生進行嚴格而有序的語言文字訓練。二是圍繞「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扎實語文基礎;三是根據讀寫要求,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根據語文教育的規律與要求,我們應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訓練課。
課程標准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新理念。這個新理念既是這一輪課改的重點,也是我們在教學中不易把握的難點。對於這個理念的認識,我們要從宏觀上去理解:首先要我們改變過去那種傳授式的教學方法,同時要求學生在課堂中要動起來。這好比過去我們在黑板上教學生騎自行車,而現在必須到室外去教學生騎車,學生自己要動起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從一年級抓起,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從而逐漸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而這當中必然有個自由扶到放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則充分表現出教師的自身能力與對新理念的正確認識。因此,我們應注意「倡導」一詞,不要動不動就是「自主、合作、探究」,而是要根據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班級的實際來確定不同的教與學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學習能力是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和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的。所以,主體性不應是盲目的、脆弱的。再是我們在自主性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白哪些教學內容與程序應是「自主」;哪些內容與問題應是「合作與探究」。另外,一定的教學方式表現出一定的教學觀點,但是,我們要處理好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關系,不能因體現主體性而任意追求時髦的教學方式。核心問題要記住;既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又要體現「主體性」。只有處理好這一關系,方能達到課改的新要求。
綜上所述,旨在希望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正確理解和處理好三個新理念之間的關系。孰重孰輕,應依據教學要求和教學實際,切忌盲目,切忌停滯不前,否則會被教育發展所淘汰。

Ⅲ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改論文

孩子的文章往往比較讓人看得懂,怎麼改都不要把孩子稚嫩的心靈的想法改了,都可以,一年級的,應該比較好改的。

Ⅳ 小學一年級語文提高學生成績的設想

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快樂的童年是最重要的,學習知識和成績並不重要,上三年級之前只要能在中等水平就可以了,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花期,我小學一直是中游的學生,也就考60,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突然開竅成績突飛猛進,現在也研究生畢業了,我的爸媽對我是放養式教育,這給了我一個很寬松的生活環境,上學對我來說是自己想要奮斗爭取的,看到有的同齡孩子的家長拿東西哄,但是就是不想上學,我覺得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太關注學習成績,考不好孩子就不想上了,另一方面是考試都把孩子的學習興趣磨滅了,願您做一位放養式的家長,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孩子的人生道路自己選擇,您只需要給他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就夠了。

Ⅳ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新課改的核心理念

以人為本、能力本位、學習方式變革和創新教育四個最基本的理念,構成了課程改革的核心,成為各學科的所共享的教育理念.1、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發揮學生的智慧潛能為根本.教育的價值取向從「以社會為本」發展為「以人為本」是近年來全球經濟、科技、社會和文化發展的反映,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需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使中小學培養目標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三個發展」(即為了全體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的培養目標就充分具體地反映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三個發展」 是在傳統的「全體」和「全面」的基礎上增加了「個性發展」的人文內涵,成為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2、能力本位:能力本位是相對於知識本位而言的.知識本位教育觀傾向於知識與灌輸;而能力本位理念則傾向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科學和人文素養.倡導從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是新課程的一個嶄新理念.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表現為知識掌握是能力發展的基礎,一方面表現為能力的培養又直接影響知識掌握的深度、廣度與速度.但知識與能力並非同一個概念,知識的增長與能力的提高並非同步,知識的接受與能力的發展也非一個層面,所產生的意義也不同(知識是即時的,能力是久遠的;知識容易過時,能力則受用終身).所以我們既要突出能力本位,又不能削弱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要根據新課程所提出的「雙基」概念(現在的「雙基」不單純是知識和技能,它整合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旺盛的求知慾、積極的探索精神,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許多新要素,是學生發展的基本素養)實施教學.3、學習方式變革: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發揮學生主體的自覺能動性,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多樣化地、富有個性化的學生.變革學習方式包括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接愛學習為探究學習、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三種途徑.學習方式變革的理念是新課程的一大特色.在知識經濟時代,掌握知識的多少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識才是至關重要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中,就是將「學會認知」(其餘為學會做事、學生共同生活,學會成為你自己)放在首位的.4、創新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學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的關系,注重培育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在質疑、調查、探究、實踐、發現中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教育是新課程提出的一個重要理念.這是因為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創新力匱乏的民族意味著缺乏最根本的競爭力;而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是創造力的基礎,它需要長期的教育與培養.長期以來,一提及創新,人們就以為是發明創造、技術革新或申請專利,這是一個誤區.基礎教育階段是創新教育的最佳時期,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在培養模式上高度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在教育方法上全面推廣啟發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性環節、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強化民主性原則,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語文新課程提出的基本理念.語文新課程改革決不是教科書的修修補補,而是從培養目標、課程功能、價值取向到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方式、考試評價等方面進行的全面改革.教學實踐證明,沒有全新的教材就不會有全新的教法,而全新的教法又必須建立在全新的課程理念之上.語文新課程體現了以下四個基本理念:5、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包括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Ⅵ 小學語文課改如何落實

我們飽嘗了其中的艱辛,特別是課改一線教師。一方面,課程改革實施給我們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機與能力;另一方面,課程改革也帶給我們課堂教學的變化,有變化才會有發展。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點。課堂改革應該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努力通過對課堂教學的變革,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下面幾點是我對課堂變化的看法。
一、小學語文課堂變民主了
例:下課鈴聲響了,可是學生的作業還沒完成。於是我問學生:「我們把作業交上來再下課好嗎?」孩子們互相看看,忽然有一位學生起來說:「老師,我們已經坐了一節課,累了。想出去呼吸呼吸!」我馬上說:「真乖!」結果孩子們如願以償,都出去玩了。如果是在過去老師肯定會說學生只想著玩,沒心學習,學生沒有把作業完成也不敢吱聲,還會被老師批評。現在我們的孩子敢說了,而且老師也同意了學生的要求,學生還敢對老師的講課發表自己的意見呢?有的學生讀了不少文章,但閱讀能力仍然沒提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小學語文教師的語文創新閱讀指導,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交給小學生語文探究性的閱讀和語文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語文閱讀方法,利用語文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手段。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質量。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小學語文創新教法特點設計不同的小學語文問題,鼓勵小學生多角度閱讀小學語文和換位思考小學語文,迅速展開閱讀小學語文思維目標。
課改實踐中,我們的課堂出現了「民主、和諧」的氣氛,老師也從嚴厲堅硬的語言變優美悅耳了。現在老師對學生使用的都是鼓勵,表揚的語言,孩子們在發育過程中得到老師的表揚與鼓勵,得到老師的賞識,學習自然熱情高漲百倍,發現學生有點滴的亮點,老師馬上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個肯定,是可以喚起他們的自豪與自信心。
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民主、自由、寬松、愉悅的校園學習環境皆可造就一群聰明可愛歡快活潑的孩子,這也是我們每位教師所希望的,只有讓孩子們自由的成長,養成良好的思想習慣、學習習慣、上課注意力集中,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活而不亂,才能發揚個性,有自己的思維想像,有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小學語文課堂變活躍了
現在的課堂,老師不再迷信教導隊案教學不是讀教案,實施教案,而是根據學生實際和課堂情境,隨機教學,而是以學生為出發點,堅持什麼對學生是好的,怎樣教對學生有利就怎樣教。新課程的改革讓課堂教學「活」了起來。例如:我在上《畫風》一課時代氣息,先提問學生風有多少種?風又怎樣能畫家呢?在課堂,孩子們積極的舉手回答,態度熱情大方,語言清晰流利,待孩子們回答完後,我讓孩子們動手把風畫出來,孩子們生生互動表現得很好,老師也融入其中。
這堂課把語文教學與畫畫,說話結合起來,較好地體現了「活」字,體現了學科融合,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古往今來,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宰,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提不起興趣,自然也就不參與活動,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學生沒有興趣參與,沒有興趣活動教學肯定是失敗的。因此,造成教學興趣索然,課堂沉悶。課改以生,我們努力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師只做為課堂的引導者,而學生完全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自主學習、互相學習、合作交流,參與的學習興趣非常好。
以往老師上課總是為了教學而教學,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其實這對學生的發展不利的。現在教師盡可能豐富課堂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能更好的發展。課改後,小學語文書上的兒歌很多,插圖也很多,在課堂上,讓孩子們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情感,課堂教學的內容也變豐富了。
課程改革使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了,適度的課堂延伸,多樣的教學形式。使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學生學生的知識自然就多了,大語文、大課堂在我們的課改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小學語文課堂變生活語文
走進生活自主識字「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課改以來,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我們很近,這樣,孩子人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低年級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材,這位學生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於是我順勢遷引,呼喚人文情感,引導學生把具有個性化的語言通過朗讀進行內化,我讓一名學生扮演童弟周,我作校長,郎讀中令人激動的一幕出現了,他競「嘭」的一聲跪在校長(我)的面前,含著晶瑩的淚苦苦哀求著,「請您相信我吧,我可以保證,一定會眼上別的同學,校長,試一個學期也好!您不同意,我不起來。」此時此刻,教室里一下子無聲,只有那一雙雙「哀求」的目光企求校長,有的含淚沉默,然而,當他們聽到校長讓他試一個學期時,頓時有的學生充滿了微笑,有的充滿著希望,有的甚至帶淚鼓掌……,於是,我就讓學生把當時激動人心的一幕用語言表達出來,傾吐他們的衷言,使文章充滿人文情感,果然催人淚下而又充滿童心的片段誕生在學生的筆下。
四、統一作業「變」自主作業了
教學過程中不可缺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作業。長期以來,作業模式單一,缺乏層次,讓全班甚至全年級做相同的作業。這樣的作業一方面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意願與個體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適合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個體的發展,無視學生間的差異存在,同時會產生學生厭學的負面影響。抹殺學生的個性,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與《新課標》提出的「尊重學生的個性,面向每個學生」的觀念背道而馳。因此,我在學生作業布置中作了一點小小的變化,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記得一個周二下午第二節課快結束時,我在三年級剛上完新課程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日積月累」中的「讀讀背背」十二個成語:「博覽群書、孜孜不倦、勤學好問、學而不厭、堅持不懈、業精於勤、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廢寢忘食、竭盡全力、鍥而不舍、腳踏實地時,又到了布置作業的時間了。我突然發現孩子們的目光由原來學習的興奮變得暗淡下來。坐在講台前的成語大王鍾小東已經無精打采地拿出方格本,輕聲嘀咕:每個詞抄四遍,成語連帶意思一起抄吧!」看到這里我的心情似乎被什麼東西猛烈地碰撞了一下,如何使學生不僅在學習時充滿活力,而且在做作業時也能保持原學習時的農厚興趣呢?我就說:孩子們,今天的作業讓你們自己作主,做一次自己喜歡的作業,做多少,怎樣做全憑你們自已的需要,老師相信你們會比抄寫做得更好,好嗎?
總之,實施課程改革以來,不管是課程改革的管理者,還是實施者;不管是老師學理學生,從理念到行為,從形式到內容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教育理念變了,教學方法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變了。

Ⅶ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課改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准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筆者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為,真正的」以人為本「,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筆者發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筆者認為,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熏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復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麼上?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溫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准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筆者在平時,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像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面、多渠道地訓練學生的語感,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展。
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說話,學會寫,學會交際。即具有一定的表達,交際能力,要求達到不同標尺下的能說、能寫和與人交際的的標准。
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系。當然這里的虛,不是無,也不是可有可無,這個虛必須務,而且必須務好!即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務虛還要務實!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為他們現在的發展,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說,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萬萬不可割裂開來。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發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也是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因此,要萬變不離其宗:為學生的發展著想、著眼。

Ⅷ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

新課改小學語文多媒體合作意識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以學生發展為本。隨著新課程的逐漸實施,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也在進行變革,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的要求,要逐步向新觀念轉變。總之,新課程給小學語文教學引入了新的思路,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淺析。
一、重視學科間的聯系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綜合性的學科,是學習數學、歷史等學科知識的基礎,與其它學科的教學聯系比較緊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語文學習密不可分,只有這些能力比較強時,學習其它課程才會更容易。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系,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用語文知識去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當然,其他學科對語文學習也有益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補充語文方面的知識。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語文與實踐聯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語文應用無處不在,學生要學以致用,在生活中用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交流,只有將學習的知識熟練應用於生活中,才能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當然,生活中多應用語文進行創作,可以鞏固學習的知識,同時還能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改善語文教學環境
現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發展迅速,多媒體技術已經在學校得到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也可以將一些抽象問題通過形象的圖片、視頻等展示出來,事物的動靜、快慢、大小,藉助於多媒體技術都可以清晰的展示。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活力,生動的畫面可以吸引學生去觀看、去思考。多媒體技術還使得知識變得立體化,比如在小學一年級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將漢字與圖文、音頻相結合,可以充分吸引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文章描述的各種美景,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境。比如,在講授李白的《靜夜思》一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月光下一位詩人站在窗前仰望著天空,思念著家鄉,給學生製造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體會詩人所思所想,幫學生理解詩的深意。這種教學方式在以前我們是不敢想像的,以前我們只能引導學生去想像這個畫面,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激發出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藉助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互聯網上搜索國內頂級教育大家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上通過播放視頻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感受教育大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這幾年的應用證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是信息時代必然的趨勢,也是最新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可以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小學生喜歡學習語文,能夠將課堂的教學效率極大地提高。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語文學不好的話,必定會影響其它學科的教學。小學語文是後續語文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不能將語文學好的話,肯定要影響到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由此可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其實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過程,是學生學習怎樣運用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教授學生書本上的內容,單純的書本知識的記憶沒有任何意義,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小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的應用,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在語文上體現為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與應用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能起到引導作用,所有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而是經過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提高多少。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而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最終還得靠學生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獲取知識,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在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見效的,需要日積月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偏小,主動性較差,在語文學習中如果單靠他們自己埋頭苦幹,學習效果肯定很差。在現代社會中更強調合作精神,個人的「英雄主義」並不被大家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很多學科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和競爭意識,這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課上共同討論,課下一起學習,在生活上相互幫助。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在小組中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並且在

Ⅸ 對小學語文課改的幾點體會論文:我對小學語文課改的

如何看待小學語文課改
進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更進一步認識到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所以在課改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在此過程中存在了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徹底的解決,將會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發展非常不利。
新課改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學習交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願意採取的方式去獲得所要掌握的知識。這肯定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有些教師擔心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會影響教學的進度,使教學任務不能順利地完成。教師存在這種思想,必定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僅僅成為課堂的一種裝飾。還有些教師認為,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課堂徹底交給學生,教師的指導越少越好,於是,當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這些教師往往無所事事,甚至做於當堂課無關的事情。
在課改教學中,有些語文課堂上,學生就是按導學案的設計學習,學生把導學案看作是試卷對待,有些學生把課文泛泛地讀一遍,就做下面的環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讓學生合作討論,給人感覺學生很「忙」,課堂一場「活躍」。還有,小學課改慣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表揚式」,學生誰回答對了,教師就讓大家鼓掌邊叫:「好,好,你真棒!」以此來激勵學生,這對一、二年級學生很管用,但對五、六年級作用不是很大。
總之,在課改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學習任務,適時設計合作探究活動,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不要無所事事,要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小組中去指導,監控學生的合作。對於一些教學模式要根據自己的學生實際情況而定,不能管用一種模式。

閱讀全文

與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改新設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