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評語文課
授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要提高教學質量,一定要上好課,怎樣的課才是好課,如何評價呢?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促使我認識到對語文課堂教學做公證的評價,是對執教者辛勤勞動的肯定和鞭策,使之課堂教學完美化。也就如教學指揮棒,推動語文課堂教學沿著其教學規律的方向發展。
要發揮語文課堂教學評估的作用,就要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教學規律出發,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去評價。
一、明確語文課堂教學的評估內容
(一)、看教學目的。教學目的是以教材內容為根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即要注意知識教育、又要注意思想品德教育。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的教學目的是明確的,教師和學生的活動都始終圍繞著教學目的進行。明確目的應根據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有的課時目的由老師直接告訴學生,對知識點多的課時目的,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揭示歸納,有的可讓學生在課後整理。評課人必須根據語文課的不同教材、不同目的和學生的實際來評價。
(二)、看語文課堂內師生活動體現 的如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等語文教學的基本特徵。聽完課後一些人議論課的好壞,實際上指的就是師生 的活動情況。語文課上要看教師主導是否作用於學生,教師是否精心策劃,通過因勢利導,使學生在課堂內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就是要在老師啟發、引導、點拔、有目的、有計劃、有的放失的指導下,學生積極思維、動口、動手、動腦,在聽、說、讀、寫中強化素質。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都應積極主動的投入,教師講的津津有味,學生聽的昏昏欲睡,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學生處於被動狀態,那絕不是好課。當然學生活動脫離了教師的指導,那也不是好課。教師授課時,應悉心注視整個教學過程 ,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正確處理了「尖子」、「一般」、「後進」三者的關系。處理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這樣才使全班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進程中的每項活動。只有好此,課堂上的教與學方能生動活潑。因此,評課要抓住語文課堂上師生活動的現象,著眼點放在師生 活動的配合上,並與其它語文課對比做評估。
(三)、看課堂結構是否合理。作為聽、說、讀、寫為主線的語文課堂教學,其基本部分有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知識布置課外作業等方面。這些課堂結構 的外在表現,評課人的必須根據課的目的、任務、教材的性質、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及教法要求。看教師是否靈活創造地按排課的結構,絕不能千篇一律,造成教學中的形式主義。評課人必須著眼於語文教學結構 的內在因素。
評課人要聽、看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練習教材。從中觀察和分析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語文能力 的復雜過程,看教師在此過程 中指導是否按照課堂教學策劃的訓練重點指導,看教師指導是否有針對性、科學性、藝術性。是否從練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就其指導的內容必須科學准確。指導的手段應是藝術的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從指導的效果上看,訓練學生是積極主動,全身投入,並能提出問題包括疑議、評論等。
(四)、看語文課堂教法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語文教學方法根據語文教學規律的,受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制約的。因此,教法必須符合語文教學規律。學生年齡特點、知識基礎、知識規律及教材特點。看一堂課就要結合教學實際,看教師是否將各種教學方法配合並靈活使用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
(五)、要看教師的教學技藝。一堂好的語文課就是教師的藝術創造。其技術表現在整個課進程中,有周密的計劃性。什麼時候講、練、演示、板書都 要安排的井井有條,而且有效地利用上課時間不浪費一分鍾。再者,教師有一身過硬的聽、說、讀、寫、教的基本功。能融語言知識思想教育發展認識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聽、說、讀、寫、訓練、娛樂於一體,反饋敏銳,應變能力強,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幽默精煉,手勢,教態 顯出藝術性。不時地表現出創造新苗頭、同時師生有爭有論,思維極為活躍,學生在娛樂中從事繁多的智力勞動。
(六)、要看課堂教學效果。課堂效果是評價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而其效果是從學生身上反映出來的。因此要憑借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看效果如何。憑借學生的認識能力、心理素質以及課堂上學練情趣反映效果。
總之,評課人所看的這一堂課,視為教育教學長河的一個浪花。既看到了近效,又看到了遠效,做客觀評價。
二、制定語文課堂教學評估標准。「評估」不是秤稱斗量,也不能量化,按條條衡量。勢必把一堂語文課割裂開來。而應看成一個整體。從局部著眼,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樣的評估才較科學。
上述六方面的評課內容是一個有機整體,它是從不同側面和角度看一堂課 。因此,以己之見將六方面內容劃分為等次,如教學目的「優」,師生活動「良」,課堂結構「優」,教學方法「差」,教師技藝「中」教學效果「良」,總起來,可評估為「良好」。
三、怎樣運用語文課堂教學評估標准。要全面對語文課堂教學作出評價,要求評課人掌握評估標准,取掉各樣主觀色彩,不能一俊遮百丑,要堅持全局觀點,不能感情用事。更重要的是提高評課人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Ⅱ 語文課教學評價怎麼寫
一節語文課成功與否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評價呢?依據《語文課程標准》,我認為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必須突出「三個性」,抓好「三個點」,具有「四個度」。教師把握這些評價要素,有助於聽課、評課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Ⅲ 怎樣評價一堂語文課的優劣
意猶未盡,究竟怎樣去評價一堂語文課是優是劣呢?前面我們已經指出好語文課的三個標准:第一,學生樂於接受;第二,學生有所收獲;第三,學生得到了「漁!」。這完全是站在學生的立場來考量的。如果非要對老師的言行對評判,我們以為最重要的是語文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在人格上給學生以極大的正面影響。我們要上質朴、真實、自然的語文課,我們要呼喚語文教學的個性。而這些,恰恰是不少主管領導無法接受的。多年來,我們一直倍受壓制,蒙受極大的冤屈。某領導公開叫囂:「所有老師都跟你一樣上課,那我們的教學管理工作還要不要?難道所有老師都是笨蛋,就你一個人聰明??」在此,我們強烈的建議各位領導上網看看「周艷記敘文專題講座」。這是免費的網路資源,非常難得。如果完全按照教育局的《教學常規》來評判,周艷老師的語文課肯定是不合格的。所以,評價一堂語文課是優是劣千萬不能主觀臆斷,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我們還突然想到,教育局提倡老師出去聽課完全就是浪費教育經費。免費的網路教學資源多的是,沒有必要花那麼多錢給交通局和酒店啊。教育局錢多的話,直接讓我們旅遊好了,一線的老師工作壓力大,出去旅遊能散散心也是好事。老師心情好了,課才能上的好。語文老師的表情是否得當也應該是評價一堂語文課優劣的另一個重要標准。
Ⅳ 怎樣評價一節語文課的好 65533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要評價學生閱讀素養,須對這一復雜的活動有理性認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主動地在頭腦中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經驗之間的雙向交互作用的過程。因此,評價學生的閱讀素養要從他們掌握閱讀策略的程度評價,不太能採用客觀量化評價,而應為定性評價。朗讀這種有聲語言藝術是閱讀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實踐中能起到增加學生積累,培養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的作用。如何對學生在朗讀中的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等基本朗讀技巧上進行評價指導,顯得極為重要。德、法、英、美、**、中六國都比較注意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和技巧,朗讀和默讀就是其中一項。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他人評價主要有專家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等,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在鼓足勇氣、盡心盡力地讀過之後,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評價,他人評價應針對朗讀的具體情形、朗讀者素質的優劣,告訴學生他們的朗讀優勢在哪裡,該如何進一步發揮;缺點在哪裡,該如何彌補;使學生明白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好。這樣既能滿足讀者和聽著的心理需求,又能給學生指明努力方向,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用「點睛」之語,就能「指點迷津」。但筆者認為自我評價也不容忽視,朗讀的心理過程包括感知、理解、想像、欣賞、表達幾個階段。具體說,藉助書面語言,運用形象思維,喚起自己的內心視覺形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變成可以看到、聽到、聞到、嘗試、觸到的客觀世界中的種種事物,在想像中產生情感體驗,從而達到讀者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實現讀者對作者的情感發展,然後再通過口語把自己形成的情感體驗鮮明地表達出來。這樣復雜的朗讀心理過程,只有讀者自己在活動,其他人無法參與.無法體會,無法評述。因此,教學中應盡可能讓讀者評價自己的讀,在他欲評無言或評而不準時,再採用他人評價,這樣他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改進自己,提高自己。將直接評價和啟發評價相結合。不少教師喜歡對學生朗讀情況隨堂直接進行評價,這樣評價學生能明確自己的得失,便於改進和提高,但教學中有時也需要運用啟發評價。文章表達的情感十分復雜,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朗讀要求,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要求學生「讀通」課文的,可以採用直接評價;要求學生「讀懂」課文的,應該採用啟發評價,即通過啟發性的問題引導讀者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感悟,自己體驗,自己表達。這樣既引導了讀者,又啟迪了聽者;既評價了朗讀,又指導了朗讀;既訓練了讀法,又訓練了思維。至於默讀速度可用一定時限為單位,被測學生同時開始,同時結束,然後計算不同學生的不同速度;也可以用一段文字為單位,分別計算不同學生讀完的時間,從而確定各學生每分鍾的讀速。默讀理解測試則在單位時間根據閱讀目的和材料採取抓內容要點、抓關鍵字、詞、句、段的讀法測驗學生默讀效果,看學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大意,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如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中茨威格《偉大的悲劇》選文,這篇課文長達十頁,我讓學生捕捉典型人物和典型環境為閱讀目的,限時十五分鍾,讓學生完成一份關於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預習作業來測試學生默讀速度和理解效果。如何進行寫話與習作教學評價袁貴峰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小學生作文難,已成廣大教師、學生、家長面臨的語文教育中的頭等大事,以至於不少報刊都了這項討論,可以說,這個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大家形象地把小學「作文難」現象成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連我們許多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老師都為小學生感嘆:小學生閱歷太少,寫作文所用的素材也很少,要他們寫作,尤其是讓他們寫出有意義的事、甚至要他們寫出有教育意義的事,實在是難為這些少不更事、天真無邪的娃娃們了。但我們做語文教師的在習作教學中所持的評價觀對學生的習作水平產生了哪些影響,是否有利於小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分析。一、評價的標准尺度對小學生習作水平的影響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常常在不經意間會遇到這樣的現象:一不小心學生上了三年級要求寫作文了,突然發現絕大部分小學生不會寫作,於是如臨大敵,趕緊想法,課堂強調、課下找家長談話,請家長配合指導。家長看老師著急的樣子,也恐懼起來,最普遍的做法是趕緊上作文補習班,於是,作文補習班市場也紅紅火火起來了。由於教師對學生習作水平的評價標准尺度運用不當是產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1、教師人為設置坡度,導致學生作文水平「卡殼」。《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1—6年級各階段的習作水平分別作了不同的要求:1—2年級把習作叫作寫話,3—6年級叫習作。以1—2年級的寫話為例,課標提出的要求是:(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相反的情況是小學1—2年級的寫話並沒有引起老師們的重視,充其量只是在講課為了讓學生理解生詞,而讓學生遣詞造句;為了應付考試而訓練學生看圖寫話而已。這種單一的評價標准和尺度障礙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至於寫作興趣及自信心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這種教學模式伴隨著學生進入三年級,導致學生不會作文現象的發生是必然的,因為教師所持的評價觀在此時陡然升高,讓學生難於接受,無形中為學生的寫作水平的發展設置了一個巨大的障礙,學生自然會怕作文,覺得作文難了。怎麼呢?給學生一個可以接受的坡度,讓他努力一下,就能觸摸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如有的低年級語文老師設計了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坡度練筆」、「寫話」練習等,引導剛剛入學的孩子寫自己的新學校、新朋友、新老師、新課本、新書包、新學科、新的學習方法等等,引導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引導二年級學生觀察、認識寫作大自然的現象,寫自己開心的事、煩惱的事、助人為樂的事、哭鼻子、掉眼淚的事,自己會做的事,招待客人的事、寫家鄉襄樊大橋、自己的卧室等等。有了這樣扎扎實實的寫話能力的訓練,到三年級真正寫作時,就不會出現像前面所說的那種陡然「卡殼」的狀態了。2、降低評價標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在小學生的作文內容上,由於教師的評價觀太高,以及應試的指揮棒苦苦地要求我們的小學生寫「有意義的事」,甚至要求他們寫「有教育意義的事」,迫使小學生找範文,因而普遍出現小學生作文「說空話、說套話的現象,隨之就自然出現了小學生作文沒有個性特點的問題,小學生作文也就失掉了童趣和天真。如寫做好事必寫老三樣:攙盲人過馬路、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做值日忘了關窗,回家後冒雨回到教室把門窗關好。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好事不該做,而是這種好人好事都寫了幾十年,聽膩了,老師也改膩了!當代著名教育家張田若先生認為: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目標,就是練習,是一種訓練,是一種學生作業。小學生作文不是創作,不能苛求小學生作文的社會功能。有個別小學生寫出了供人欣賞的文藝作品,當然是好,要愛護培養。但這不是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目標。廣大的小學生是不會寫出文學作品的,對他們也不能這樣要求。正如梁啟超所說:「文章做得好不好,屬於巧拙問題,巧拙關乎天才,是不可以教可以學的。」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一步一步地練習寫作,學會寫各種文體的一般寫法,即所謂的規矩。這種練習也是通常強調的語言運用方面的基本功。我以為,教師在每一階段教會學生一定的寫作基本功,只要學生掌握了,就可以給學生一個滿分,大可不必從開頭到結尾,從遣詞造句到思想觀點到文采等方面求全責備。要求太高,學生畏難了,也不肯、不愛寫作了。假如評價的標准低一檔,學生既掌握了寫作的方法,又有了信心,寫作的興趣更濃了,孰優孰劣,不言而明。(註:難的是我們的教師放不下高高舉起的評價標准!)二、忽視對寫作材料准備過程的評價,導致學生作文時無話可說,不會詳寫作文學生作文時無話可說,或在作文時三言兩語,草草完事,讓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十分頭疼,大有恨鐵不成鋼之感。課標要求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佔有真實、豐富的材料,教師的評價觀要重視學生寫作材料的准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佔有什麼材料,更要考察他們佔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針對小學生作文素材「無米下鍋」的問題,廣大語文教師也作了積極的探索和開發,有的老師甚至幫助學生「找米下鍋」。如時下流行的搞一個活動,讓學生寫一篇作文的做法。細思量,這實在是一種無奈之舉啊!葉聖陶先生說:「寫作的根源在於自身的生活。」還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的流個不歇。」孩子自有孩子的生活,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些事情看起來作文不是道,但那也是生活啊!孩子們們的「源泉」是豐富的,可「溪水」為什麼會「枯竭」呢?據調查,學生最感興趣或最拿手的作文是童話、科幻、夢境等內容的習作,很多學生都不愛「寫人記事」類型的,理由是記不清細節。而「科幻童話」類則不同,它可以怎麼想就怎麼寫,好寫!於是,搞完活動馬上寫的作文形式就應運而生了!可是,時間長了,活動的次數多了,也就是說老師幫學生「找了」很多「米」。老師們也發現:不少同學「燒」出了「香噴噴」的「米飯」,但「燒夾生飯」的還是不少。雖然同學們對寫人記事類型的作文感興趣,但寫得比較精彩的還是那些平常作文基礎好的,觀察及寫作能力比較強的同學。其他很多同學只是把活動的過程記錄下下,像「流水帳」似的,乾巴無味。再後來,大家只是對活動本身感興趣,對作文又開始厭倦了。這是怎麼回事?事實證明這種幫學生「找米」的做法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上是一種淺嘗輒止的行為。怎麼呢?有些激烈的體育比賽項目,裁判是無法用肉眼來判斷的,只好藉助電子影象設備,使用最普遍的要數「慢鏡頭」回放了,只有重放「慢鏡頭」,才能看清運動員的動作、身體所處位置的微小差距。吃蛋糕也是一樣,一大塊蛋糕擺在你的面前,怎麼吃?很簡單,切開來吃!生活中還有這樣類似的許許多多的例子。再來看看我們引導學生開展的活動:活動過程是要放慢鏡頭的,平時只讓學生整體去觀察,那隻能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不切開看還是寫不出好作文的,也就是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和技巧。在活動中提醒學生觀察活動中人物的衣著外貌、表情、動作,告訴學生注意記住自己的想法,事後再進行及時采訪,活動時心中的想法、感受,猜猜其他人心裡會想些什麼�6�7�6�7老師的提醒、提問,是幫助學生回憶,幫助學生觀察,從而讓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經過這樣較長時間的訓練,相信學生不僅寫師生游戲活動得心應手,寫其他類型的寫人記事作文也能得心應手,也就是說他們掌握了「找米」的技巧和能力後,自己才能「找米下鍋」。回頭再來看看葉老的話:「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的流個不歇。」這話自然是正確的,不過還可以加上一句:要想讓「溪水活潑潑的流個不歇」,還需要我們當老師的做好「渠道」的疏浚工作啊!三、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1、修改的意義。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風又綠江南岸」這樣的名句,賈島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詞用語的千古佳話。葉聖陶、呂淑湘、張志公、朱德熙等語文教育老前輩則非常重視學生作文的批改,僅從開明出版社出版的《葉聖陶中小學生作文評改舉例》一書就可見一斑。書中有一篇中學生的習作,題目叫《一張畫像》,葉老從題目改起,將「張」改為「幅」,認為這樣莊重些;文中的一些地方經葉老修改,用詞准確了,句子干凈規范了,讀起來也順暢了;他還在作文後面加了簡短的鼓勵性評語。一個普通中學生的作文居然得到一位大作家的指點和鼓勵,使小作者從此樹起了寫作的信心,後來成了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肖復興。這是小學課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中講的一個例子。由此看來,善於修改,對自己來說是一種能力,一種良好的習慣,在別人看來,則是一種了不起的美德,一種非凡的人格魅力。《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提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2、小學作文修改的現狀。我們的語文老師在修改作文方面做得怎樣呢?僅僅是寫幾句高高在上式的評語,由老師圈出幾個在瀏覽學生作文時發現的錯別字而已,至於修改病句、字斟句酌地推敲則屬於罕見行為了。對於新課標提倡的「要引導通過學生自己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這一要求,則僅僅是停留在偶爾為之的層面上,並未真正大面積推廣、研究和使用。3、對小學作文批改方式的探索。需要說明的是,「批改」是指修改文章、作業等並加上批語。通俗地說,「批改」=「批+改」。在作文教學中,批改者較多的是指教師,對小學生來說,主要的還是自主性的修改。怎樣改才最有效呢?我們看看下面的這種方法:「互改法」簡介有人說,大作文、小作文是擺在語文老師面前的兩座大山。愚公移山,感動了上帝,派神仙搬走了兩座山。我們的上帝就是學生!能不能讓學生也參與批改作文呢?答案是肯定的。《語文課程標准》中也有「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和「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6�7�6�7」這樣的目標要求。著名的語文教育改革家、特級教師魏書生曾倡導的作文互改法也很值得我們借鑒,現結合小學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作簡要介紹。(1)修改項目劃定。小學生自主修改側重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分項計分。①格式是否正確。②卷面是否整潔。③錯別字有幾個。④有幾處病句。⑤標點符號有幾處明顯用錯。至於作文結構安排得如何,內容是否具體,感情是否真實,主要由教師批改。(2)操作方法例析。有些項目修改可採用流水作業的方法,如改錯別字一項,可讓甲、乙、丙三個輪流修改同一篇作文,甲發現6個錯別字,乙如果認為是7個,甲就要寫出為什麼漏改1個的原因,如果丙改出是8個,那麼,甲、乙都要寫出漏改的原因。(3)互改法的可行性。①學生有這樣的心理:願意看別人的作文,更願意給人家挑毛病。②每次修改,一個一篇,負擔不重,對於修改的人來說,每次改的對象不同,改起來有新鮮感;對於被改的人來說,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換人修改,可以看到不同的同學對自己作文的修改,也有新鮮感。(4)互批的好處。①因為自己的作文要給其他同學改,寫作時就會格外認真,以盡量避免「出醜」。②多次修改的實踐,能牢記住作文的幾項常規要求,修改別人的作文,既提高了發現錯誤的能力,也培養了自覺修改的習慣。③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多名同學的作文,可以發現、學習雖人的長處,對缺點,也能引以為戒。以上三點歸根到底,都有助於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④教師只看一部分學生的批改情況,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用於研究教材教法,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當然,互改作文的方法並不適合於每個年級,不適合於每個班級,每次作文。即使是搞這項專題實驗的班級,也還有一個從扶到放的過程。在開始階段,可選一兩篇具有代表性的習作寫在黑板上,或用毛筆抄寫,或用投影出示,在教師指導下,全班集體評改,讓學生發現問題,修改遺漏;其餘學生的作文可進行略改,加些批註,發給各人,令其自改,在此基礎上,再發動大家互改;對部分作文基礎差的學生,常用的還應該是教師既改又批,多些面批;中等程度以上的學生,則可以少改多批,適當面批,啟發自改。作文批改的方式很多,無論怎樣改,都要兼顧全體學生,使全班學生都受益。教師精改的要讓學生通曉這樣改的道理;略改的要因文而異,因人而異;互改自改的,教師則要注意信息的反饋和結果的分析。以上側重於談「改」,至於怎麼下批語,在內容上,要說明修改理由,點撥自悟思路,指點自改方法;在措詞上,要注意口氣委婉懇切,多作表揚鼓勵。我們不能期望用一種改法,改一次作文就能徹底解決作文中的種種問題,但只要我們語文老師能著眼於學生的發展,頭腦中時時綳緊「批改」這根弦,靈活機動地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成效就會越來越顯著。如何進行口語交際教學評價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通過口語交際教學與訓練,讓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際,發展合作精神。」這是課程標准對口語交際課的要求,而在口語交際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於說話,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呢?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三點:一、情境創設——營造口語交際的具體語境《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李吉林老師也曾說:「言語的發言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得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言語的材料,從而促進言語的發展」。具體的情境,能給予學生更直觀更真實的情感體驗,能有效地激發學生交際的慾望。沒有具體的情境,學生就不可能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因此,教師應善於挖掘日常生活話題,在教學中多方面利用資源,創設有時代氣息和生活情趣的語境,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廣闊空間觀察表達。因此,在一節課中,呈現一個學生熟悉的談話情境,是激發學生說話慾望的基礎。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介紹校園,而校園中的一切都是學生十分熟悉的,很快就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介紹校園的哪些地方?」的談話中,調動了學生說話的興趣。二、角色定位是重點學生在參與口語交際活動時,實際上是以雙重身份參與的,一是他的社會角色,即學生;二是他的交際角色,即特定交際情境中扮演的那個角色。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進入相應情境,確認自己的不同角色。在這節課的「怎麼介紹校園的這些地方呢?」這一環節中,學生學會了介紹的方法,並且不斷地練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介紹時態度應該怎麼樣呢?」,讓學生明白了文明禮貌。在下一個環節「帶客人逛校園」中,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成了小主人兼導游。在向客人介紹校園這一環節中,潛移默化地將課堂上的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轉化成新的技能。這樣,隨著人物身份、地點情境的變化,言語情境也隨之變化,角色感也越發鮮明。三、「來而有往」——互動性「互動論」原是社會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將社會學的「互動」范疇引入口語交際教學領域,有助於分析師生、生生之間的交際關系。口語交際強調的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師生互動是一種教師和學生之間運用口語進行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信息傳遞的互動方式,是教師有效地教和學生有效地學的主要方式之一。生生互動則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思想交換、交流溝通的互動過程。口語交際中的傾聽、表達與應對,都應該通過雙方的互動來實現。在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起學生與教師及學生與學生的交際熱情,才能真正實現口語交際課程的目的。如在《介紹校園》一課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怎樣介紹一個地方」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介紹一個地方的三個活動中,生生、師生的互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一次次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大大增強了生生、師生相互交流的機會,使口語交際的互動性得到有效落實。由此,我們也可以想像得到在這種熱烈輕松的氛圍中,口語交際的訓練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Ⅳ 怎樣評價一節語文課
(一) 評教學目標與目標意識 1.教學目標要全面、具體、明確,符合語文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實際。 ①全面:指能從語文知識、能力、思維品質、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等幾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 ②具體、明確: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要分清「了解」『理解」「掌握」「運用」這四個層次。能力、思維品質、思想情感目標有明確要求。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 所確定的語文教學目標,能以語文課程標准為指導,體現教材編寫意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重點、難點提出與處理得當,抓住關鍵,以簡馭繁。 能正確理解和掌握小學語文教材,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抓住教材特點和關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敢於對教材要求的教學內容及重點進行大膽的濃縮,不面面俱到,將知識歸納、分類整理。區分出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要用到的,有助於知識的理解,但以後還要作為重點內容學習的;哪些知識是相關的。然後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從而突出重點內容。 (二)評教學程序與主體意識 3.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的編排組合,以及內容的銜接過渡,安排詳略等,而教學思路就是要看思路是不是清晰,符不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 課堂結構是指一節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順序、過渡和時間過渡,時間分配,看課堂結構就是看結構安排嚴謹,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環節時間安排合理。 4.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面向全體,是要求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樹立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思想。確定的教學目標,運用的教學方法要照顧到面,體現差異,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區別不同對象,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要有針對性。 學生的基礎,智力的水平,學習態度,家庭環境等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正確、科學地認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可塑性。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能隨意放棄對某個學生的培養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一要求,又要照顧個別差異,把集體教學和個別指導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和特長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5.傳授知識的量,訓練能力的度要適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把教學目標里確定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就可以了,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要分清層次、突出重點。不要片面追求傳授知識的量,而要在乎傳授知識的質。也就是說,既要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還要使學生消化得了,吸收得好。 語文能力訓練要有個度,要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一步一步走,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上去。要知道量太大,要求過高,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所謂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6.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主動發展。 課堂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創造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機會,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進而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課堂教學中要多一些引導、點撥和指導,少一些講解,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讓學生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善於獨立思考,讓每一個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問題,敢於質疑問難,主動去探索知識規律,獲取知識。 7.教學民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民主一方面是指教師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以循循善誘的態度管理課堂,進行教學。教師信任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豐系。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看做是真理的化身,而是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吸納學生的觀點,不可強求一致的標准答案,使學生改變記憶的機器之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人。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要通過學生學習主體作用來實現。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聰明才智,使學生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和發展。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要給他們提供能夠創新的機會。要引導學生善於找到創新途徑,學會創新的方法。 8.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 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過程,通過學生的不斷探索形成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表述、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參與學習、訓練,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一些結論的推導過程及結論的得出應讓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要相信學生,不能越俎代庖。只要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能得出結論的,都可讓學生去發現、去領悟。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三)評教學方法與訓練意識 9.精講精練,體現思維訓練為重點、落實「雙基」 要求教師要抓住教材的精華和要點,作有針對性的講解,力求化繁為簡,變難為易,且要言不繁,一字干金。教師講課佔用的時間不能超過1/3。練,要具有典型性,力求一舉多得。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有針對性,針對重點,難點,易混淆的知識進行練習。且練習要有坡度、深度和一定的廣度。題型和練習方法多樣化,題量適當,使學生當堂理解、消化所學內容。 應寓思維訓練於教學的全過程之中,著重培養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徑地求索答案,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10.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 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的「教」,又包括學生的「學」,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之統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要適合教材,學生和教師的特點。教學方法只有尊重教材,抓住教學內容特點,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教師只有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收獲;教師只有選擇那些能夠或容易發揮自己特長,施展自己才華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在教學中可以以一種方法為主,多種方法為輔,也可以多種方法綜合運用。關鍵在於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能力。 11.教學信息多向交流,反饋及時,矯正有效。 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一個信息傳遞的動態過程。多向的信息交流可把學生個體自我反饋,學生群體間的信息交流,與師生間的信息反饋交流及時普遍聯系起來,形成多層次、多通道、多方面的立體信息交流網路。多採用討論法、探究——研討法的交流模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矯正要有針對性,要注重實效。不是每個問題都給以矯正,而是要抓典型性的問題和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以恰如其分的矯正。矯正也可以由學生來完成。 12.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 根據教學需要,從教材實際出發,恰當使用教學掛圖、實物、投影儀、錄音機、教學電影、電腦等各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 (四)評情感教育與情感意識 13.師生平等和諧、課堂氣氛融洽、尊重學生 要搞好課堂管理,組織好教學的全過程,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基礎。師生關系的核心是尊師愛生,而其主導方面是愛生。教師對學生人格上的尊重、信任,生活上的關心體貼,思想上的耐心教育,特別是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贊賞和表揚,常使學生激動不已,喚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甚至可以影響他一生。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也因此會轉變為對老師的愛,對老師的尊重與信任,更把對老師的愛遷移到對老師所教的課上來。 14.注重學生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訓練培養 (五)評教學基本功與技能意識 15.教學語言 教師應說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不說方言土語。發音要准確,用詞要規范,語言要簡潔、流暢、生動形象,富於啟發性。 16.教態 教態親切、自然、端莊、從容、精神飽滿。衣著打扮整潔、大方。 17.板書 板書規范美觀、重點突出、言簡意賅,脈絡清晰,書寫嫻熟。 18.操作 運用和操作各種教具及現代化教學手段熟練,形成技巧。 19.應變與調控 知識面廣,能靈活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駕馭課堂能力。 (六)評教學效果與效率意識 20.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好 知識、能力、思維訓練、思想情操等目標已達到了教學要求,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受益成度高。 21.學生會學,學習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會了方法,能自己處理教材中的問題,獲得了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積極思考,敢於並善於提出問題,有創新精神。 22.信息量適度,學生負擔合理,短時高效 難易適度,負擔合理,使學生在規定時問內經過努力可以學好,並留有餘地,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促進全面發展。 23.教學有個性,形成特點與風格。 (七)評教學個性與特色意識 千人一面,千課一法是課堂教學的大忌,要提倡有個性的教學,教學方法有特點,教學藝術有特色。有個性的教學就是教學特點突出,教學方法形成一種模式,教學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此項可根據每個教師顯現程度酌情打分。
Ⅵ 一年級語文拼音聽課評語怎樣寫
這學期以來,
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課改方案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互相聽課,
認真聽取同
年段老師的意見,改進教學方式。定期做好工作總結,總結教學經驗,
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
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
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努力貼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
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
在學生情緒激昂、
忘情投入的
時候,難免會有「吵鬧」的問題,可能會出現「我想„„我要„„我能„„我來做„„我還
有„„我認為„„」
。這是,我都盡量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思維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
學生。
於是學生都能自始自終情緒高昂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教與學
的過程中,
對於學生提出的不同結論,如果講得有道理,
我都給予肯定,讓學生有機會坦陳
自己的想法,
尊重孩子的思維成果,
不輕易否定孩子在認真思維的基礎上的答案。
同時在學
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基礎上,
引導學生相互鑒別,
把發散的思維再回擾起來,
這樣就有利於培
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和深刻性。
總之,
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
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准實施教學,
堅持以學生為
本的教育理念,
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提倡合作學習精神,
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
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
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
開辟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
地。
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
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
眾多的學生是可以
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
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
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
學習上
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里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
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1.
你是個懂事的孩子。
在學校里
,
你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學習上你專心聽課,認真完成
作業。只要你堅持多動腦筋思考,你的成績會進步更快的!
2.
你熱愛勞動,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認真完成作業。希望你在學習上,多動腦思考,
自覺學習。這樣你會進步更快的。
「白凈,小個」的你是那樣的活潑,可愛,經過兩個學年的學習,活潑的你更添了一份
老練與才氣,
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上課精彩的發言都讓大家忍不住喜歡你。
只是為什麼不把
字堅持寫好呢?上課有時候你在想什麼呢?真希望你能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更出色的你。
2
、
你是一個待人誠懇,
心地善良的孩子,
上課總是認真聽講,
作業認真完成。
最近兩個月,
老師真替你高興。假如你繼續努力一點
--
多關心班級,課堂上大膽踴躍一些,和其他小朋友
多接觸,多了解,老師相信你絕對是個好孩子。在新的學期里。老師期待著你的進步!
3
、
你是老師最喜歡的學生之一,
源於你無論何時掛在臉上的微笑,
源於你在處理事情上所
顯示的聰慧,無疑,
你應該是優秀的。但是,
你知道為什麼你卻成不了最好呢?找到原因了
嗎?老師相信,只要你改掉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這些壞毛病,你將是我們班最棒的!
4
、
每每看到你可愛的小臉,天真無邪的笑容,老師真想湊上前跟你說幾句話。但是,
你總
是遠遠地躲開。
這就是你的不足之處。你的學習成績老師不用擔憂,但上課,老師卻很少看
到你舉手發表過意見。
不過,
最近你又好像進步了好多。
知道嗎?你的每一點進步老師都會
為你高興。希望你更加努力地爭取好成績。努力吧!老師永遠支持著你!
5
、
本來,
你是個很認真的學生,每一次的作業都做得很清楚而且仔細。上課,每回老師都
能看到你高舉的小手,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師常常贊嘆。但最近,你卻交了個壞朋友,那就
是貪玩。記住,玩是可以的,但是貪玩,就不對了。好好表現,老師期待你更好的成績!
Ⅶ 評價一堂好語文課的標準是什麼
有鑒於此,我只能在語文課堂評價方面提出一些帶觀察性質的評課標准,而無法就細節方面給出具體的操作規程:
一、看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否順暢。
一堂優質的語文課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總是不受形式和場合的限制。也許教師的語速過快,也許學生在回答教師的問題時答非所問,但只要師生雙方在交流時是自然的,順暢的;只要在整堂課堂上我們看不到為了迎合聽課而刻意收斂、刻意搞一些應景的形式(諸如討論、分組、表演等時髦活動),那我們基本上可以判定這堂課的教學方式對師生雙方都是適合的。
二、看課堂主打流程有沒有體現出教師的個性。
所謂課堂主打流程就是教師課堂上運用的最多,教師最擅長的教學流程。讀說聽寫,任何一種語文學習手段,只要運用得當,都能夠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提高。有些語文教師長於口頭表達,有些語文教師長於書面寫作,有些語文教師語文素養一般但在落實方面卻能一絲不苟,有些語文教師喜歡當甩手掌櫃,只把激發學生興趣作為自己始終關注的焦點。如果這位教師的口才好到足以讓聽課教師也拍手叫好;如果這位教師在指點學生寫作方面能夠一語中的,切中要害;如果這位教師在抓落實方面肯花費相當的時間;如果這位教師能四兩撥千金,廖廖數語便讓學生忙個不亦樂乎;那麼,即使這位教師滿堂灌了,即使這位教師整堂課氣氛沉悶,即使這位教師可能會被批教學理念陳舊,即使這位教師可能會被懷疑組織課堂經驗缺乏,我覺得這位教師的個性化的東西也理應得到評課者的肯定。
三、看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過程中教師如何處理學習中出現的新問題。
一個盡心盡責的教師總是最大可能地預見到課堂上會出現的各種問題,並提前做好准備。在這方面,相信大部分負責任的教師都能做到。但問題是,在實際聽課過程中,我們總是無法將所有的問題全部預見到。比如說學生平時課堂氣氛活躍,但在聽公開課時突然集體怯場;比如本該順暢的教學環節突然間因為某個學生跑偏的話題而中途受阻;比如有喜歡較真的學生突然提出一個讓教師很頭疼的問題,並且可能影響到教學環節的順利實施……凡此種種。當課堂上突然有這種突發狀況發生時,正是檢驗一個教師教學智慧和應變能力的時候。
四、看一堂課的課堂容量與學生接受水平是否一致。
一堂語文課是否高效,應該看學生接受了多少,而不應該看教師講了多少。教師講的再多,如果學生一節課下來,什麼也沒有留下,只是聽了半天的熱鬧,那這樣的課講的再精彩也沒有用。實踐證明:有經驗的教師一堂課的效率,往往可能抵得上普通教師兩節課的效率。
Ⅷ 怎樣評價一節好的語文課
我認為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必須突出「三個性」,抓好「三個點」,具有「四個度」。教師把握這些評價要素,有助於聽課、評課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Ⅸ 如何評價一節好的語文課
聽課、評課是教育管理者檢查質量教學質量以及教師相互交流經驗的重要途徑,也是評估教學的重要手段.由於在語文教學評估中有很多項目是較難精確量化的,也很難嚴格地控制全部的無關變數,所以,不能用測試得到的數據來說明所有的問題.因此,常常通過聽課,對教師的課堂活動進行系統的觀察;通過評估,對教師的教學情況作出客觀的判斷一節語文課的性質、目的、任務不同,評估的標準是不同的.如一節閱讀課的評估標准,與一節作文的評估標准就不一樣.同是閱讀課,由於要完成的教學內容、任務以及文章的體裁不同,評估的標准也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可從以下方面著手評課. 一、評教學目標是否明確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包括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教學目標是否明確,主要指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目標是否明確,需要傳授哪些知識、培養哪些能力.進行哪些語文基本功訓練、採用哪些方法,每一項知識、訓練達到什麼程度,都是否做到明確、具體. 例如,對一節閱讀課的評估,主要看讀、寫訓練是否落實;是否既能緊扣語言文字來理解內容,又能根據內容來體會語言文字的作用;在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同時,又能時時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 通常,傳統的老師對一堂閱讀課的評估,往往只側重在學生的回答好不好上,對學生讀得如何,課文讀得熟不熟,讀得好不好往往重視不夠,至於課堂上是否動動筆,練一練,就不大注意了,也就是課堂熱鬧就是好課.有的老師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好.如有的老師在講讀完《甜甜的泥土》(筆者要舉例論述)要讓寫信給王小亮.對於這種加強筆頭練習的做法,評課時一要給予肯定,二是加強學習. 二、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節語文課的基礎.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正確理解,主要包括對教學要求、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對關鍵語句的正確理解,對課文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的正確把握,對寫作特色的正確品悟.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反映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語文能力. 明確教學要求,把握重點、難點,這是正確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礎.教學要求要定準,重點、難點要找准,這是教師鑽研教材的基本功.對關鍵語句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點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對課文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的理解,是指能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主要觀點.(筆者舉例論述)三、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 恰當地處理好教材是教好一節語文課的關鍵.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對教材的處理,主要始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以及據此設計的基本教學思路.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包含以下方面. 1.看對教學內容的取捨是否合理.如,淡化結構、層次教學,重在整體感知課文,如《社戲》 2.看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否突出.就語文課來說,所謂重點、難點,一是課文本身的重點、難點,指對突出課文中心起關鍵作用的內容和一些學生不易理解的內容;二是基本功訓練的重點,指在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過程中,選擇一兩項著重進行訓練.(筆者舉例論述) 3.看是否善於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出既符合教材特點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思路.教學既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又考慮學生的實際.首先,教學思路不是憑空而來的,是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的.其次,教學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主要指「學」的一方出現了新情況,如學生提出新的有價值的問題,應納入教學中解決;原作為教學的重點,教學中卻比較容易得以解決,就不必多費功夫),調整教學設計,使之更加適合教學的需要.同時還要評出教師設計的銜接語言. 四、教學過程是否體現了正確的教學思想 分析一節語文課,當然要分析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得當,主要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體現了正確的思想.表現在以下方面. 1.看教師如何處理教與學的關系.看一節語文課是否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主要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結合得怎樣.具體來說,包括四個方面:一看教師是否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二看是否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體現了學生自主的學習;三看是否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得出結論的過程;四看是否重視學習方法的滲透,朝著「自主讀書」「自主作文」的方向努力. 2.看課堂上學生是否有足夠的語文活動(包括討論). 3.看教師如何處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關系.主要看教師是單純地傳授語文知識,還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特別要看教師是否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看教師是否講求實效.講求實效,就是要反對形式主義,反對毫無實效的走過場,也反對看似熱熱鬧鬧、生動活潑,實際上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上收效不大的現象. 五、教師的基本功、教學藝術如何 語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語言基本功.要求能夠流暢地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語言規范,用詞准確,語句通順,講課通俗易懂,並能及時發現、糾正學生說話中的語病;(2)朗讀基本功.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方面可為學生示範;(3)板書基本功.要求寫字正確、工整、熟練.(4)教態.要求教態自然、親切,感情飽滿,舉止端莊. 語文教師的教學藝術,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語言藝術.如,說話是否得體,語言是否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等;(2)啟發誘導的藝術.如,是否善於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是否善於點撥、相機誘導等;(3)駕馭課堂教學過程的藝術.如,是否善於使用引人入勝的導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環節是否緊密,過渡是否自然,是否善於巧妙地處理課堂的偶發事件等.
Ⅹ 怎樣評價語文老師講課好
上課生動、形象,有親和力,注意情緒的渲染和情感的傳達,而不是僅僅地照本宣科。但是知識點有必須得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