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學好語文,課堂上我們應該怎麼做
——和高中生談如何上好語文課 高中學習有別於初中學習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高中的學習科目多,課堂容量大,學習任務繁重。面對這個難題,再面對不同學科的課堂,不同教師的授課方式,有些同學往往不知所措,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可能會出現聽課聽不懂,聽不下,不願聽,又不得不聽,聽課效率低下的現象,進而直接影響學習興趣和成績。對於學習而言,課堂無疑是一個很重要的陣地。誰能控制這個陣地,誰就有希望最終成為學習上的贏家。在實現這個美好理想的過程中,上好語文課,提高課堂聽課效率,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籌碼。這里,我們主要就如何上好語文課這個問題談一談。 一、聽課前的准備 准備好聽課必備的課本、課堂筆記、筆(最好是幾支不同顏色的筆,以備作不同的標記)、草稿本,以及其他理科學習所需的一些文具。這就如行軍打仗前必須提前准備好的糧草,為下面聽課做好工具性的准備。能讓自己在聽課的時候,需要用什麼,就能及時拿出什麼,而不會忙忙碌碌地東找西尋,影響聽課效率。這叫兵馬未到,糧草先行。 如果上述准備可以說是工具性准備的話,那麼接下來所說的准備應該稱之為知識性的准備。無論什麼課,要想提高聽課效率,都離不開課前的預習。預習上課內容就如作戰前對敵的分析,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對於要學習的知識,我們對其先作一些粗淺的了解,初步認知時,可有意識地把自己的疑問記錄在案或暫記於心,然後帶著問題聽課,准能有所收獲。當然,每個班級的科代表也需要積極負起責任來,提前一天主動與課任教師聯系,盡早把課任教師要上的內容提前告訴同學們,讓同學們好早作安排。預習雖說不能說是和所要學習內容的一次親密接觸,但可稱為一次小小碰撞,算是和未深知的知識拉一拉手。 3.除了上述兩個准備之外,我們還要有一個心理准備。這種准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上課前幾分鍾的心理調適,主要針對課間有可能出現的跑動、皮鬧、運動甚至碰到驚喜或生氣等情況而言。不管在課前經歷了什麼,同學們都應該努力要求自己在上課前兩三分鍾坐到自己的課桌前,讓自己平心靜氣,有必要的話,找無人處做一做伸展或擴胸運動,進行深呼吸,加以調節,等待新課的開始。二是上課時要努力讓自己的精神集中,堅決和一些容易干擾自己與上課無關的思想作斗爭,把它們阻擋在課堂之外,真正做到「一心一意聽講,聚精會神思考」。 語文是各學科的基礎,有極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它包羅萬象,浩瀚無邊;又細膩多竅,觸手可及。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對於語文學習或提高語文課聽課效率來說,興趣是關鍵。因此,上好語文課,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課余可有意識地涉獵一些文學刊物,了解一定的文史知識,瀏覽一些報紙雜志,哪怕聽聽別人講故事說笑話,這都會讓你發現語文的魅力,從而對語文產生興趣。你會發現她的文字曼妙無比,她的思想深邃無底,她的情感綿綿無盡,她的胸懷廣闊無邊,她的知識豐富無窮。 周超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高中生面對高中學習科目多、學習任務重的現狀,給他們提出上語文課的一些建議,從方法的層面給出一些具體指導。 關鍵詞:語文課;課堂教學;學生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她能字斟句酌,也能嬉笑怒罵;她能鋒芒畢露,也能含沙射影;她能逗你笑臉盈盈,也能氣你苦淚漣漣;她能使你痛心疾首,也能讓你拍案叫絕。這就是語文魅力,這就是魅力語文。只要讓你的心靈與語文結緣,那麼,還怕聽不好語文課,學不好語文嗎? 其次,上好語文課,還要求同學們會記筆記。這要求同學們在聽課的時候,要統率好自己的眼、耳、心、和手,能將眼看、耳聽、心思、手記有機結合起來,捕捉有價值的信息,記錄有價值的內容,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有時候,教師在課上講課文或習題時延伸補充的一些相關內容,尤其要關注。筆者在2011年一次練習講評課上,講到詩歌鑒賞庾信的《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七)》時,就補充了杜甫的《春日憶李白》中的詩句「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在一次講到文言文專題的時候,補充了實詞「蠲」的意義。有心記下來的同學在今年語文高考結束後,興奮地說,2011年江蘇語文高考試卷中的詩歌鑒賞題選詩和文言文實詞題都很巧合地涉及到這些補充的內容,給學生思考做題帶來了便利。 再次,上好語文課,還應積極配合教師的課堂要求,比如誦讀課文、整理知識點、分析文章中心、剖析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讀課文、限時寫作、限時背誦或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同學們都應該嚴格按要求積極去做:該動手的動手,改動嘴的動嘴。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總結出的「四遍八步讀書法」包括:第一遍,跳讀。第一步記梗概,第二步記主要人、事、物或觀點。這一遍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鍾1500字。第二遍,速讀。第三步復述內容,第四步理清結構。這一遍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鍾1000字。第三遍,細讀。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詞句,圈點摘要,歸納中心這樣三步任務。這一遍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鍾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讀。完成第八步分析寫作特點的任務,速度不限。他所教的學生正是嚴格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語文閱讀和思維能力才得到了很大提高,語文成績不僅比同類班級同類學校好,甚至比重點中學還高!很多對教學有鑽研的教師多年總結出來的教學要求和學習經驗都有較強的實用性,既然他們對學生提出了相關要求,一定會對學生的學習有益的。 再其次,上好語文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記下教師的講解思路以及一些做題的方法總結。在很多同學的慣性認知中,做語文試卷中的主觀題,每次都會失很多分,覺得上課聽與不聽都無助於做題。有時候看看自己手中的參考書或參考答案,覺得題並不難,再到做的時候,又無從下手,陷入僵局。原因可能是我們同學很多時候不太關注教師對相關問題分析的思路,因此解題能力不強。比如現代文閱讀中往往會考到這樣一類題型:「文章某段中某個詞語或某句話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筆者曾幫學生總結出這類題的答題思路:(1)這個詞語或這句話本身想要表達什麼,目的是什麼?(2)這個詞語或這句話分別在文本的結構和思想內容的表達方面有什麼作用?(3)這個詞語或這句話在文本中的使用涉及到了哪些表現手法。掌握了這些答題思路的同學再做這類題就容易多了。 最後,上好語文課,還要求同學們積極主動思考,敢於質疑,及時質疑,大膽表達。特別是在練習講評課上,要結合自己當時做題時的思維,聯系教師講解的思路,參照相關的參考答案進行比較,進而思考自己在做某一類題型方面有哪些得失,並把它變成方法性的文字,為自己以後做題積累豐富的經驗。遇到疑問時,應該大膽質疑,大膽表達,不把問題一拖再拖,讓它變成「癌題」。很多語文教師都希望同學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問題的思考、討論、表達,而不希望同學們做「乖乖鴨」,任填任灌;做「悶葫蘆」,三緘其口。只有敢於大膽質疑,不羞於求教,我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問題,更正確地解決問題。 可以說,語文這門學科要想教好和學好同樣不易。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在學習中教學,在教學中學習,為提高課堂效率盡到教師的責任。也希望同學們支持你們的教師,多給教師提有益建議,鼓勁加油。讓我們師生教好語文,學好語文,真正領略語文這一門學科的魅力,在學習和生活中用好語文,做一個無愧於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國人!參考文獻:[1]魏書生.魏書生談語文教學[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 [2]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吳承恩中學
『貳』 怎樣去做語文老師 怎樣去上語文課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於是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的課堂,一位語文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演奏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難忘的樂章!
一、呈現充滿激情的課堂
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三點:
1、立足文本,讀中感悟。
語文這門學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須立足於教材。每一篇文章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可以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開挖的資源太多大多了。但語文課終究還是語文課,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能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因此語文具備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特徵。怎樣來體現這兩大特徵呢?讀中感悟是一個好法子。以教學《鳥的天堂》為例,我首先讓學生先讀讀贊美大榕樹的段落,然後問:「你是如何體會到的?學生劃下自認為美的句子,並註上旁批。全班交流時,邊讀邊品:「卧」字好在哪兒?「近看」、「遠看」都寫出了榕樹的什麼?「不可計數」指什麼?…並在黑板上畫一畫,讓學生讀一讀,師生一齊分享點點滴滴的感受,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說品讀課文精彩片斷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只有讀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讀出來,最終使教學資源—師、生、文本在對話中得以開發利用。
2、關注需要,善於激趣。
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適時點撥,情感共振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雪趣》這篇課文通過對雪後操場上雪景和孩子們在雪地中盡情玩耍的描述,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學中,我設計了一段導語,把學生帶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內蘊中:「孩子們,當我們送走秋阿姨後,冬爺爺就會來臨了。你們喜歡冬天嘛?喜歡在雪中做什麼游戲呢?能講述一下你們快樂的往事嗎?」這樣作者、教師、學生「三情」共振,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此時對雪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得到升華,思想受到教育,「文」與「道」並行,相得益彰。
二、關注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
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以《問銀河》為例,我讓一部分學生對美麗神秘的銀河提出很多有趣的問題,讓另一部分同學扮演銀河來回答他們富有想像力的問題,並通過課前布置的查找銀河的資料來告訴孩子們真實的銀河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在這種寬松融洽的氛圍內,通過游戲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學生與教材之間。教材對學生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學生與教材之間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情境教學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曾總結出這樣的情感推進的發展模式:在初讀課文,激發動機中入情;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在領悟課文語言的神韻中移情;在表情朗讀、語言訓練中抒情。學生與學生之間。由於情境的優化,學生與學生之間,友愛親密。他們在親、助、樂等人際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長補短,培養了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交往能力,這就為學習語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圍。
三、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努力
『叄』 語文怎麼做
張承志
今年又一次去了紹興。該看的上一次早已看過,若有所思的心裡有些寂寞。城市正在粉刷裝修;拆掉剛蓋好的大樓,改成黑白的紹興色。可能是由於天氣的原因吧,這一回頭頂著萬里晴空,總覺景色不合書里的氣氛。在魯迅故居門口,車水馬龍根本不理睬遠路的遊客;滔滔河水般的群眾之流,擦著製作的假烏篷船一涌而過。我猶豫著,最後決定不再買票進去。
與其說是來再一次瞻仰遺跡,不如說是來復習上一次的功課。那一次在冬雨中,我們走過了一條條街道,處處辨認著遺跡和背景。那幾年我潛心南方的游學,事先讀足了記載,到實地再加上草圖筆記。我辨認著,小街拐角座落的秋瑾的家,青苔沾濕的青藤書屋,還有山陰道、會稽山、古史傳說的夏禹陵。蒙蒙冷雨中的修學令人愉快,追想著那些日子,盼著再重復它一次。
雖然我明白這是一處危機潛伏之地。漸漸地我們終於明白了,這個民族不會容忍異類。哪怕再等上三十年五十年,對魯迅的大毀大謗勢必到來。魯迅自己是預感到了這前景的,為了規避,他早就明言寧願速朽。但是,畢竟在小時代也發生了尖銳的對峙,人們都被迫迎對眾多問題。當人們四顧先哲,發現他們大都曖昧時,就紛紛轉回魯迅尋求解釋。我也一樣,為著私人的需要,尋覓到了這里。
同伴是本地人,對是否進去參觀無所謂。我也覺得要看的都看過了,門票要四十元呢,或者就不進去了吧。路口上,車聲轟轟人聲鼎沸,不由你過分地斟酌徘徊。於是胡亂決定離開,心裡一陣滋味索然。
就這樣,這一次在紹興過魯門而未進。雖然腳又踩過這塊潮濕土地,端詳過秋瑾的遺墨、進入了徐錫麟的卧室,我沒有邁過那個路口。我想保護初訪的印象。冬雨的那一次我夾在一群小學生里一擁進了三味書屋,後來就親身站到了百草園。那時的感覺非常新鮮,自己的小學生時代、以及自己孩子的小學生時代一霎間都復活了。那不是來瞻仰偉人的故居,而是回到自己的孩提時代。一股那麼親近的沖動,曾在人流擁擠中幼稚地浮現。
從魯迅家的大門口邁步,左右轉兩個彎,隔一兩條小街,原來三百步之內,就是秋瑾的家。
初次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心中不由一驚。他們住得這么近!……果然還是要到現地,才能獲得感受。我不住地遐想。彼此全然不相識是不可能的,即便沒有借鹽討火做過親密鄰里,也會由於留學一國彼此熟識。若再是朋友,就簡直是攜手東渡了。
後來去了徐錫麟的東埔鎮。冬月來時,以為東埔路遠不易到達,這一回才知東埔鎮就在眼前,公路水路都不消一陣功夫。這么說,我尋思著,烈士徐錫麟的家鄉就在咫尺--這幾個人,不但是同鄉,而且是同期的留日同學。
站在路口上,我抑制著心裡的吃驚,捉摸著這里的線索。
一切的起源,或許就在這里?
1、作者專程來瞻仰魯迅的故居,為什麼過其門而不入?
2、冬雨中的那一次初訪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文中為什麼兩次寫那次初訪?
3、文章結尾一句「一切的起源,或許就在這里?」從全文看,應如何理解?
4、寫出表現作者冬雨中初訪紹興時心情的詞語。(至少寫出4個)
『肆』 怎樣講好語文課
崔老師說在教授語文課的時候老師們總是注重對字詞意思的理解,而缺乏了對語言文字情感的淀積。看看這個「情」字,當我們充滿感情的時候覺得自己也年青起來了,柔軟起來了,溫暖起來了。要讓學生在挑戰中學習,在智慧中學習,在情境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情感自然而然就來了。讓學生自己問問自己「我喜歡這篇課文嗎?」
2.語文學習的要務第一要務是語言,得意亦得言,讓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語言在孩子們心中留下印跡。
他舉了一個例子:王崧舟老師在講《長相思》一課時對語言文字的處理,對課程構的安排。首先在沒有講詞的意思前,他讓學生讀這首詞不下幾十次,直到學生自己滿意為止。然後從小小的兩個「聒」「更」字入手讓學習完完全全地體會出納蘭性德的鄉愁之情。通過身、心分離,讓學生想像納蘭性德此時身在何處,心又在何處,再一次體會他深深的思鄉之情。讓學生嘗試問問納蘭性德你為什麼要遠征他鄉,離開自己的親人?讓學生做一回納蘭性德的親人(兒子、兄弟、母親)問問他「問(父、弟、兒)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只有語言才能負載生命,只有語言才能負載思想,只有語言才能把這情感傳遞到學生心上。」
3.語文學習的策略是喚醒、是激勵、是濡染、是實踐。
至於這最後一點,我想我還需要再琢磨琢磨,作為一個非中文專業畢業的人來說,想要悟出其中的真諦還需要我對自己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想盡一切辦法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伍』 語文課我該怎麼做作文
我們崇敬英雄,我們仰慕英雄,可是我們何曾想過,學英雄,學英雄那種精神,回學英雄那答種志氣,也做一個小英雄呢?
岳飛,就是一位精忠報國、英勇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的英雄名將,成為了後代的話中佳言。就像秦檜等人,誰,會崇敬那種骯臟無恥的小人呢?所以,我們要學岳飛,棄秦檜,做一個光明正大的人!
要留下一個英雄的美名,該怎樣做呢?我們應該多看一些名人英雄的書,書能改變一個人嘛,但你千萬不要沒滋沒味的讀,像吃乾草一樣。我們應該津津有味的、仔細體會的讀,體會啥?體會那些英雄當時的心情,這樣可以上你擁有那樣的心情。
其次,看電視也能讓我們擁有那樣的英雄想法,但是,看電視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所以,我們應當適當的看,不要很痴迷、很瘋狂的看,如看些《三國演義》,如果是在看不懂,看《西遊記》也行,因為這些都是四大名著,看了會對你有幫助的。
除了這些方法,還有許多,如翻查資料等,這樣一定會讓你當上真正的小英雄的,願英雄身上的那種精神志氣早日出現在你的身上!
『陸』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該怎麼做
同時能把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學生的自製力差。要讓課堂生動有趣、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這樣學生就能更直觀的看到和感受到其中的含義。所以:你們的朋友是什麼形狀的呢,學生才喜歡聽、笑聲是誰發出的呢,暢所欲言:「我很高興,而教師如果以表揚某個同學來提醒那個同學:「你們喜歡交朋友嗎。所以要把朗讀的方法看成是打開課文的第一把鑰匙,讓學生「笑」起來,教師不妨送給學生一個滿意的微笑,作為一名低年級語文教師。接著、體態激勵,學生各抒已見。每個月評比一次,投入學習,你會覺得怎樣,輕松地理解課文,然後進行再現課文的對話,積極探究的寬松、動作,就要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我先放幻燈讓學生認識「浪花」,學習的興趣就會更濃:「如果你是畫上的小孩子,採用種種愉悅的激勵性手段進行愉快教學,投入到積極的學習中去,我時常給學生加上一句工整且帶有激勵性的批語,好奇心強,學生都說、讓課堂朗讀多樣化 朗讀是指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它又和誰成了好朋友,描述事件時要生動形象、形象化首先,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主動參與,孩子們的作業就會一次比一次認真,我們就必須巧設課堂教學,誰的蘋果多就評為這個月的「學習之星」。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限制,你們想認識它嗎。我又問。新課標指出,就會激起學生想讀的慾望?」這個時候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諧,累了也還不能讓學生體會課文:「這些歌聲、上課積極的獎勵朵小花。低年級的學生以老師為榜樣,我就採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朋友,增強自信心、像笑聲」、巧用課堂導入,在課堂上一直講個不停,學生就會主動喜歡朗讀,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濃了,老師進一步啟發提出問題。如我教「b一把」這個數量詞時,如,在這樣的朗讀中老師還要注意引導好學生從讀中質疑。如、評比激勵、「怕學」甚至「拒學」的現象,讓學生不再把學習語文當作任務,給我送來雪白的貝殼,把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其他同學會做得更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學生也更願意說,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對他們進行肯定和贊揚、故事導入,這除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們教師在新課標下如何讓低年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愛上學習呢。分角色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還可以適當地運用體態言語——手勢,設計一些表演性的訓練,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教學手段生動,一個豎起的拇指,也不是大聲地讀一遍!"、表演讀是最能讓學生很輕松地理解課文,如果老師批評他,學生處在比賽的狀態,上課做小動作是常有的事,如在給學生批改作業時,思想感情?」學生說,低段學生的課堂導入要有趣味性。三,朗讀應該是帶有濃厚的個性色彩.、齊讀、領讀、游戲活動導入新課等,還能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知識、小蝦」,讓學生知道老師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他,由於低年級學生想像能力和文學的理解能力不強,成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巧用激勵性評價: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生活過程中的閃光點?接著讓學生閱讀課文,學習就憑興趣,我做出手拿打開的雨傘的手勢,及時捕捉他們在學習,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十朵小花可以領一個老師剪的蘋果貼在自己的蘋果樹上、分角色讀,甚至有的同學會因此而分散了注意力,出示認識的朋友就是荷葉。然後引導學生看圖;"。學生從讀中體會出好看得東西並不一定有用而難看的東西並不一定沒有用、賽讀。我最後讓學生談談自己應該如何去保護大自然,把學習視為享受的樂事,搔癢了我的小腳丫」,從讀中又解決問題,才容易懂,還能讓孩子們表現自我,使學生自主地投入學習,你會發現。 1,所以讀的態度好,因此,學生很難理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遠遠大於你的嚴厲批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鼓勵著他,一種享受,先讓學生回憶平時我們是怎樣拿打開的雨傘的。如。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逐步樹立起自信心,惟妙惟肖,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教學環境中產生興趣,考慮到直接告訴學生「一把」是數量詞;你的字進步可真大,歡快得把這篇課文內容知識了解了,然後放海的聲音讓學生聽一聽海浪聲像什麼,才能使學生有興趣地學。我就根據課文中的「一把傘」、表演讀等多樣化朗讀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比如,從而有效地提高作業質量;粗心大意".這樣一來。」我趁熱打鐵問、讀出的感受較深。 2、空間上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就會努力使自己的朗讀方式符合文中的語言,努力使作業的批閱成為師生情感聯系的橋粱、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條有效途徑,身臨其境。由於朗讀方式的不同、心理活動等等。學生朗讀的態度就會較好,這將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這樣浪花就象一個淘氣的孩子出現在學生面前。 3,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一定要抓好課堂中的朗讀方式:在《荷葉圓圓》這篇課文中,並且告訴學生凡有柄的東西都可以用「把」,要體現出你我的優點,其他同學會不以為然,那些由於",從而使語文教學達到好的效果,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未完成形成:「像歌聲,才能讓我們更加優秀,紛紛回答。要是我不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去理解。還有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最後讓學生說說「一把什麼」。學生帶著好奇心和興趣去認真讀課文。尤其是在課堂上進行賽讀,很喜歡那裡,當學生有了點滴進步,難以進入情境。比如書上有一些語言比較含蓄的課文,要用欣賞的眼看待每一個學生:我在教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時會先讓兩三個學生把口語交際上的內容演成一個小故事,低年級教師要經常保持童真:「浪花」。因此。在語文課堂上很難做到專心學習.。表演讀。如教學《獅子和鹿》一文時,由學生進行死記硬背的枯燥無味的「苦學」,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文字而已:「這海邊的景色怎麼樣呢。接著我又放幻燈、讀的語速有特色。 4,進入情景,就會導致學生「厭學」.,讀出人物的心理活動:教《浪花》一課時。不再是老師以講代替完成,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和諧發展,朗讀就會有感受。」這樣,激發學生興趣,方便老師的講解。這些朗讀方式能使課堂上的孩子們有事可做、愉悅的良好氛圍:「很美麗,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老師相信你會比這一次寫得更好、謎語導入,學生很有興趣地看著幻燈片、語言激勵。根據學生平時表現情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被激發起來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外。那麼.。所以根據課文的特點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讀,讓學生看著幻燈讀課文中的句子「浪花輕輕走來,例如談話導入,而是一種樂趣,讀有體會,讓課文體現的是現實所在,就是讓學生在朗讀時加上一些語言所描述的的表情,調動學生的情感。總之、展現自我;。我馬上問。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體態語來激勵學生、批語激勵,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只有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實踐證明。因此。讓學生在老師的評價中產生興趣,我用幻燈進行教學,我首先問小朋友,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是填鴨式硬灌?」學生答.,還可評出「問題大王」「衛生之星」等等。由於賽讀。二,讓他們主動,學生的興趣一下來了勁。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三。背書及時的蓋個小印章,作業認真!",一個贊許的眼神?」學生說,「浪花跑去又跑來? 一,讓學生根據故事來說說自己的看法,課堂中的教學語言要兒童化,還掌握了學習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分角色讀。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帶著興趣,要求學生用生動的詞語說一說,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睜大眼睛尋找學生的優點,最大限度地在時間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這就是語言激勵的作用,就是學生把自己變成文中的某一個人物,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種愉悅的學習環境;造成的錯誤明顯減少,不僅能熟練地掌握所學語文知識,讓學生「樂」起來根據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的特點:"
『柒』 語文課應該做什麼 語文怎麼學 語文我都不知道是干什麼的
語文課是該你動用自己的感情去聽課的,語文課不需要做太多筆記,在學到什麼定義性東西內的時候可以適容當做些。語文怎麼學,首先是你必須認真聽好每一節課,吸收並消化基本內容,其次就是多豐富自己的內涵,像多看些有質量的書籍如讀者,四大名著,現代作家的作品。最死的辦法是把那本大字典整本每年看十遍(我在高二時曾經嘗試過,那時語文成績)。都看語文,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語文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物質、精神層面都包含了語文。說到底,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工具性的學科。我是剛剛高中畢業的學生,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起到幫助作用,並歡迎樓主採納
『捌』 語文課怎麼做到思路清晰語文教學 怎麼做
備課前,弄明白利用這篇課文要交給孩子們什麼?也就是學生這節課的提升點是什麼?圍繞這個能力提升點和文章的內容等設計一個大的、能夠統領整節課的大問題.再把這個問題分解成幾個層次,在哪裡進行第一個層次,哪裡完成第二個層次.這樣設計的一節課不僅能目的明確,而且能夠提高實效性.
教師思路清晰,能把課上得一清如水。語文教學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結合體。學生的思維是在教師邏輯思維的一步步推進中得到訓練、得到發展的,所以語文教師的思路要清晰,語言要生動,要有自己的特色。一味地照本宣科,是無法感染學生的。更何況現在的網路四通八達,教師如果沒有高招,就難以吸引學生,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在聽課中發現,很多教師存在上課目標不清晰的問題。也許在他們的教案上目標制定得很明確,但到了課堂上,教學目標就消失了。因為教師只想著既定的教學環節,在實施教學環節的過程中忘記了自己制定的目標。教學過程好比是一條路,是專門為實現教學目標而鋪設的,所有的教學行為、教學環節也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因此教師上課的時候一定要目標明確,指導有方,採用啟發式、點撥式等方式,讓學生開竅。
做到這些,我們的課堂就會出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樣生機勃勃的場面。在教師的指導下,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綻放智慧的火花,這樣的課堂是最理想的。大家都沉浸在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鑒賞、運用的濃郁氛圍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就能切實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