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0課好詞好句好段
詞語:
適宜:適合,相宜。文中指在書店人多,無人注意到我的這種環境與我只讀不買的竊讀行為相適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討厭。這里指知道常常這樣只讀不買是惹人討厭的,每當感覺到書店裡店員態度變化時,我就會放下書離開。
飢腸轆轆:餓得肚子直叫。
白日夢:比喻不能實現的胡思亂想。文中是說作者在餓著肚子站著苦讀中,也幻想著能夠有錢;要求不高,只不過能吃上一碗面條,再坐下來舒服地讀書。這種最簡單的需求對一個窮學生來說像「白日夢」一樣難以實現。
依依不捨:留戀,不忍分離。
句子:
①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貪婪」是指貪得無厭,沒有滿足的時候。這句話以一個極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滿懷讀書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飢餓的狼,一頁頁貪婪地閱讀猶如餓狼進食。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慾,對讀書的渴望。
②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我」渴望讀書,而又無力購買,因此只好「竊讀」。但所謂「竊」,也無非是只讀不買。「我」在閱讀中感受著書籍所帶來的智慧與快樂,卻時刻害怕被店員或老闆發現受到訓斥和驅趕,這種書中世界的吸引與沉迷,書外世界的擔憂與緊張,使快樂與懼怕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復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
③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通過對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內心對比描寫,趣味盎然地寫出「我」為雨天能夠有個充足的理由讀書而高興無比,更加表現出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④我合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這樣一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盡管是腿酸腳麻、飢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鍾頭的飽讀之後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這種竊讀猶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獲了知識與智慧。
⑤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成長的人。
㈡ 誰有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書第10課的內容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十課<<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內容。
二、教材分析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全世界的人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那麼,這個地球是怎樣的、地球現在處於怎樣的危機,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說明文,從地球上人類活動范圍很小和地球上自然資源有限兩方面進行介紹。因為地球資源有限,它滿足著人類的物慾,卻又經常遭到人類毀滅性的破壞,所以說保護地球很重要。整篇文章一層層說下來,最後發出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的號召。這樣寫條分縷析,說服力強,前面三部分一一闡述保護地球的必要性,引起讀者的注意,最後點明中心——保護地球。
三、學生狀況分析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思維及概括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決問題,學生更樂於在動口、動手、動腦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學習,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更易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與願望。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及出現的新詞,理解「渺小」、「和藹可親」、「一葉扁舟」、「恩賜」、「慷慨」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目標
通過對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地球有關知識,認識地球資源現狀。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產生從我做起開展環保思想。
五、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六、教學難點
理解有關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知識。
七、教法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為前提,輔之以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二)、創設情境,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一般方法。
(三)、憑借教材,課前布置收集相關資料,實現課內向課外延伸。
(四)、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八、學法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意義的接受學習相輔相成,尊重個性發展,立足課堂,注意學科間融合,從課內走向課外的學習方式。
九、設計理念
(一)、以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大語文觀為基本理念。
(二)、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為主要學習方法。
(三)、以讀為本,感悟朗讀,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四)、培養新一代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的能力和利用現代信息處理文字以及口語表達能力。
(五)、公益廣告設計旨在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和創新的能力。
(六)、作業設計體現活動性、開放性、體驗性、創造性。
十、教學准備
(一)、收集有關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被人類隨心破壞而導致生態災難的有關資料。
(二)、製作多媒體課件。
十一、教學紀實與點評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2003年10月15日,成為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為什麼呢?
生:首位我國的宇宙飛船遨遊上了太空。
師:首位叩訪太空的宇航員是誰呢?
生:是我們敬愛的楊利偉叔叔。
師:楊利偉成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現在老師邀請同學們跟隨著楊利偉到太空去看看,你們願意嗎?
生:我們願意。
師:(課件演示)
[點評: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出一個可愛的地球,並加入抒情的音樂和深情的語言,使學生激發對地球的熱愛之情,並激發他們了解地球的求知慾。利用楊利偉的事引入新課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認識地球的外貌
師:同學們看到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你們都想說些什麼?請用一句話誇誇我們的地球吧!
生:我們的地球真美啊!
生:我們的地球真遼闊啊!
......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看看書中是怎麼贊美地球的?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學生間互相評價;老師范讀;師生配樂齊讀。)
師:課文前兩小節還寫了哪些內容,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課文1、2小節。
生:課文前兩小節不僅寫了地球很大,還告訴我們除地球外,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點評:在教學中教師把讀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師:難怪宇航員遨遊太空時,會發出這樣的感嘆。誰來感嘆一下。
(找學生互相推薦朗讀,並評價。)
生:「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點評:課堂教學,教師盡可能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所知所能的各種機會,使學生在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通過評價形成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自我進步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學習 體會地球遭到破壞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來讀3、4小節。
[點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擁有自由的空間,發展的平台,學生樂讀、愛學。]
師:讀後小組討論,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自然資源舉例 生成特點 人類破壞 後 果
[點評: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在個人自學之後,進行小組活動,對本課學習的目標已初步達成,此時展開全班的交流,其目的就是內化所要學到的知識,將其轉化為能力。]
師:為了使同學們更具體的了解人類對地球的破壞,老師布置了同學們從網上或者書上搜集有關資料。同學們現在咱們就來展示交流一下吧!
生:(展示收集的有關資料。)
[點評:讓學生搜集資料,方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收集到的信息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有關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閱讀有關書刊時,提高了閱讀探索的能力。
師:老師也從網上下載了一些資料,請看。
(出示課件)
師:看到這些畫面,你有什麼想法,先不用說,做個表情吧!
生:(很驚訝!)
生:(很不可思議!)
......
[點評:開發了生活中的資源,從現實入手,把地球、生態的災難一一展現在學生面前,配上圖片和音樂,給學生極大的沖擊,讓他們由心而生,強烈地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四)、討論人類是否移居別處 想想人類要怎樣保護地球
師:如果地球資源枯竭了,我們該怎麼辦,有人提出移居別處,你怎麼認為?先讀讀課文,然後小組討論。
生:(開展辯論會。)
[點評: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會,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學生可以由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贊同或反駁別人的觀點,學生踴躍發言,相互補充,相互啟發,使學生從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
師:我們人類應該怎樣保護地球呢?請同學們各抒己見。
生:我們應該多植樹、少開設污染環境的工廠。
生:我們應該少用有害燃料,多利用太陽能。
生:我們不應該亂砍濫伐,節約地球資源。
......
師:讓我們師生把此時此刻的心情盡情地讀出來吧!站起來,用我們的聲音,我們的力量呼籲全人類。
(師引讀,生接讀)
(五)、課外拓展 深主題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條環保公益廣告詞,讓每個小組的發言人來讀讀。
生:回歸自然。
生:地球母親——是我們成長的搖籃。
......
師:老師也設計了兩句廣告語,請看。
(出示計件)
師:請同學們再看看老師設計的公益廣告。
(出示FLASH課件)
[點評:在學生有了深刻認識之後,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設計公益廣告。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把目光投向大教材,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讓學生到社會生活中去實踐再次體現小教材向大教材的延伸,體現了認識到實踐的質的飛躍。]
(六)、總結
師:同學們,值得高興的是,為了讓人們更加重視環保,聯合國已經規定每年的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今年是第三十四屆地球日,主題是「生命之水,未來水」我國政府也把環保作為基本國策。我們的首都北京為了申辦2008年奧運會,提出了 「綠色北京」的口號,同學們快行動起來吧!保護環境,愛我家園!
[點評:通過對地球日,申奧等知識的延伸,使學生思想得到升華,從而再次激發學生環保意識,把課堂教學推向一個新高潮。]
(七)、作業
師:請同學們到工廠、街道、生活小區等地作調查,寫一篇有關環保的調查報告。
[點評:體現語文的活動性、開放性、體驗性、創造性。]
十二、板書設計
美麗可愛
資源有限
只有一個地球 {
不能移居
別無去處
十三、總評
語文課程是開放性、綜合性、活動性的課程。在課改實踐中,我們應充分挖掘教材中隱含著的活動因素,多布置活動型作業,使它成為語文和社會的紐帶,使它成為能力培養的手段,使它成為個性展現的平台。
本節課張老師為學生提供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學習環境,能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不斷發展。這樣才能使課文真正活起來,使教書育人真正落到實處。
所謂的教育,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經學生機會,給他們學習、思考、展示、發展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快樂有效地吸收、成長。教學時,張老師非常大膽地把課堂時間騰出來,把屬於老師的講台變成學生的舞台,著力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學生流暢地表達、動情地閱讀、興奮地求知以及激情地表演。他們就像放飛的鴿子一樣自由自上自在地把學習語文當成一件樂事,一件他們願意去做的事情。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宛如一個展現創新思維的舞台,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
㈢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10課晏子使楚完整的多音字
內容是:每一課的近義詞,反義詞,詞語解釋,多音字的辨別等。
㈣ 五年級上冊語文10課資料 快~~~~~~~~~~~~~~~~~
《嫦娥奔月》是一個神話故事,對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好幾個版本。教材使用這個版本。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中國神話傳說的美麗,體會鄉親們對嫦娥思念的原因。本課語言訓練的點是課後作業第四題,體會重疊詞語的用處。
其它版本的故事例舉:
嫦娥原來是一個美麗善良的村姑,她勤勞朴實活潑可愛,尤其有著一顆金子般閃亮的心,她總是千方百計地為百姓做好事。嫦娥有個戀人叫後羿,是個神箭手,也是個好後生。
有一天,嫦娥與幾個要好的女伴在村邊小河旁洗衣。不料,無所事事、心術不正的河神河伯正閑逛到此。他見到嫦娥的沉魚落雁之容,頓時驚為天人,便一抹臉變成一個英俊的小夥子,覥著臉走過去跟嫦娥搭話。嫦娥見他不懷好意便急忙躲開,可是河伯露出了猙獰的真面目,要強搶嫦娥入水。正在這危急關頭,後羿來到了,他一看,頓時氣得劍眉倒豎,怒發沖冠。他拈弓搭箭,「嗖」地一聲,射瞎了河伯的一隻眼睛。河伯疼痛難忍,大叫一聲,便跳下河去。
經過這件事,嫦娥和後羿恐怕夜長夢多,便提早成婚。婚後,二人過得非常幸福。當然,他們並沒完全沉浸在小家庭的美滿快樂之中,兩顆善良的心總想為鄉親們我做些好事。
有一年,天空出現了十個太陽,大地都快要著火了。人們無法耕種,無法生活,處於被滅絕的災難之中。後羿便決心要射掉那多餘的九個太陽,拯救百姓於火海之中。他天天揮汗如雨,苦苦練習射術。可是,河伯對他恨之入骨,不斷地前來騷擾,他發誓要報一箭之仇,更要搶到他一直貪戀著的美女嫦娥。為此,後羿十分煩躁分心。
有一天,一位大仙給了後羿一丸仙葯,好心告訴他,河伯報仇心切,他將要面臨一場大禍,如若吃了這丸葯,便可擺脫人間的一切磨難和煩惱,升入月宮中;可是,首先得能耐住孤獨寂寞的煎熬。後羿聽後,心緒不寧地回到家中,將仙的話如實地告知了嫦娥,便疲倦地睡著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嫦娥坐立不安了,她在房中走來走去,看著一天比一天消瘦的丈夫,她心裡非常痛苦。她深愛著後羿,絕不願他遭受任何磨難的折磨,可是,她又想到丈夫身上還肩負著射掉九個太陽的重任,正受著燒烤之災的鄉親們需要他去拯救。嫦娥心中十分明白,河伯對於丈夫的威脅,都源於自己。河伯對她仍沒有死心,為了得到她,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怎麼辦呢?嫦娥想著,想著,突然,她心中閃過一個念頭:為了讓河伯對她死了心,為了讓丈夫排除一切雜念和干擾,全心全意地去射掉九個太陽為民服務,她決心犧牲自己。主意打定,她就急忙找出仙葯,吞了下去。
過了一會兒,後羿醒了,他發現嫦娥心神不定,臉上泛著神奇的紅光,很是詫異,又覺不祥。嫦娥深情地望著丈夫,她知道與丈夫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便眼含淚水囑咐丈夫要好好珍重自己,請求丈夫原諒她不能再盡到做妻子的義務了。話猶未盡,嫦娥只覺得心中恍惚,身子突然變輕了,接著,雙腳離地竟飛了起來,她邊往天上飛邊回頭高聲叫著:「後羿,我的好夫君,永別了!要珍重!」
嫦娥冉冉上升,飛進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廣寒宮,做了月中仙女。然而,這里沒有親人,沒有歡笑,只有一隻惹人憐愛的玉兔相偎依,只有那總在砍著桂樹卻總也砍不倒的吳剛相陪伴。
自從嫦娥犧牲自己,飛上月宮後,後羿把痛苦、惆悵化作了力量。後羿明白妻子的作為是替自己和百姓著想的緣故,他深深地被感動和激勵著,日夜苦練著射箭的本領,終於戰勝了河伯的挑戰,射掉了九個危害生靈的太陽,拯救了人類。人間有了歡樂,鄉親們過上安寧祥和的日子。
天帝也被嫦娥和後羿這種為了鄉親們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精神感動了,後來,便封後羿為天將,於中秋佳節日使二人重逢團圓。從此,嫦娥和後羿在天上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同時,天帝還規定月亮每月十五一圓,以祝願花好月圓夜,天下有情人成眷屬。
嫦娥
〔 作者:佚名 〕
嫦娥是帝嚳的女兒,也稱姮娥。美貌非凡。後羿的妻子,相傳後羿是堯帝手下的神射手。《淮南子.覽冥訓》中說,後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葯,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葯,成仙了,身不由主飄飄然地飛往月宮之中,在那荒蕪的月宮之中度著無邊的寂寞歲月。
嫦娥飛升月宮後,住在凄清冷漠的廣寒宮內,思念著後羿,她的心境和生活令不少文人騷客感慨,遐想。其中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詩深刻表現了她的寂寞和悔恨: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大意是:『雲母製成的屏風染上一層幽深黯淡的燭影,銀河逐漸低斜下落啟明星也已下沉。廣寒宮的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葯,如今落得獨處於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中秋詩語
詩人名作:
古人的詩詞中以『月』為題的不勝枚舉,其中蘇東坡的有: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 照無眠,不應有恨,
何似長像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自古兩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
蘇東坡的名作【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歷來是寫中秋的詩詞里最好的一首,詩人是在對親人抒發懷念之情,也可說是在中秋之夜,對天下一切人所表示的美好祝願。
分析:
這首詩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蘇軾時任密州(山東諸城)太守,與其弟蘇轍(子由)已有六七年未見面了。「每逢佳節倍思親」上闕抒寫對月的身世之感,下闕寫對兄弟的懷念之情。
寫這首詞時,正是蘇軾政治失意仕途挫折之時,但是她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反而已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表現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李白的有: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這是漢語詩歌史上最簡短,最易懂,同時又是最膾炙人口的詩篇之一。這首詩是李白漂泊異地的思鄉之作。寥寥二十個字。看似明白如話,朴實無華。但表達感情榷宛轉曲折,跌宕起伏,意味深長,頗具藝術魅力,故千百年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童叟皆喜。李白把月亮作為伴侶,寄情於月。前兩句中的「疑」字集中地表達了詩人在異地作客思念故鄉的情懷,一張床,一個人,一間屋子本身就表現著一種孤單,但月亮把光輝靜悄悄地灑落在床前時,整個屋子越顯得空曠,幽靜,冷清,而人的心更感到寂寞,孤獨,在這樣的一種心情下,難以入睡,看到床前的月光,泛著白色,疑似之中,好象鋪了一層白霜,以白霜喻月亮,一個「疑」字把讀者帶入時人的思鄉之感中。當詩人把思緒收回時,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眼前出現的「霜」實際上是「月光」。這一句妙筆生花,為下面的句子做了過度。第三,四句緊接上句蘊意,觸物生情。使詩人沿著月光,慢慢抬起頭,這時明月當空,銀光四射,思鄉之情慾抑不能,在感情的波濤中翻滾,部近寫下了這首傳世之作。
中秋史話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中秋系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一般家庭都希望在這個節日里人月同圓,所以又稱為團圓節。中秋賞月興起於唐代,到了宋代始稱為中秋節,以玩月宴飲為盛事。《禮記》中記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已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即拜月之意。《周禮》有:「中春,晝擊土鼓,吹豳詩以逆暑 ; 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此為中秋起源最早之說。至今中秋仍然是中國人普遍歡度的重大節日。我國古代把農歷每季的三個月,分別稱為孟,仲,季。因為農歷八月十五於秋季的正中,故八月十五被稱為「中秋」,或「仲秋」。
古時,按習慣是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陽,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所謂「祭日祭月不宜遲,仲春仲秋剛適時」,但在六朝以前,中秋不為人們所重視到了唐代,才逐漸被人們重視,因為皇宮里傳出了一個有關唐明皇八月十五游月宮的傳說。據《唐逸史》記載:
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自於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唐代就有了。《洛中見聞》中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味極美。他聽說新科盡是在曲江開宴,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他們,這是有關月餅初見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已有「荷葉」,「金花」,「芙蓉」等花色名目,蘇東坡曾稱贊月餅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酥油,飴是飴糖。
到了元代,相傳有一次中秋節前,泰州人士張士成暗中串聯,把寫著「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滅元朝的紙條,藏在月餅中互相傳送,相互聯絡。到了中秋的晚上,家家吃罷月餅,紛紛奪取菜刀,造反起義,反抗元朝統治者,從此以後,吃月餅之風大盛,以紀念這一節日。
到了明朝,祭月之風甚行。明世宗還派官員大興土木修建了夕月壇,即現在的北京月壇公園。這是專門宮朝廷祭月的地方。皇帝每三年必親自去祭一次「夜明之神」,余年遣文武百官主祭。同時,中秋還在大內禁宮中舉行祭月活動。
㈤ 5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第九和十課的紅,黑色生字有什麼
論幸福
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幸福的人生,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快樂的真蒂.從古到今,許多人曾經試圖定幸福的含義,然而紛繁復雜的文化醞釀出了各種各樣的幸福觀,人們都把快樂之樹種在了各自的心田上.但是,不管是順應自然的知足常樂,還是勇於進取的不知足常樂.不論是明智通達的與民同樂,還是極端自私的獨自行樂,說到底,幸福卸了裝壯就是物質與精神兩種滿足.
幸福是否僅僅是物質滿足?當然不是,幸福不是吃喝快樂的簡單並湊,也不是個人私慾的膚淺滿足.財富擁有者有時並不快樂,紙醉金迷,花天酒地無法與快樂畫上等號.因此,單純的物質滿足不是真正的幸福.
人們是否把幸福的天平傾向於精神的滿足,孔夫子見「有朋自遠方來」即「不亦樂乎」;五柳先生愛讀書,「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醉翁飲酒而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於是錢鍾書先生提出的」一切幸福的享受都屬於精神「被世人視為真理,但仔細想,覺得精神上的滿足也存在缺陷,有的時候甚至顯得蒼白無力.
我常常看到給人帶來幸福的音樂者在生活中卻是痛苦的,辛勞的科學工作者獲得成功後偶爾看到鏡子裡面鬢發斑白的自己,新中國也往往掠過一絲酸楚,我常常聽到勞模在接受采訪時說,雖然工作辛苦,但是我心理很高興!誠然,他們苦中作樂,變忍受為享受的生活無不顯出他們的驚人毅力和高貴品質,但同時也不難看出他們的快樂包含著「克己」的意識,嚴格地說,這也不算是完全的快樂.許多足球迷特別崇拜2002年世界足球先生小羅納爾多,都認為他在場上快樂,場下快樂.肯定是個幸福的人,但是幸福不是簡單的快樂,真正的幸福,應該是物質與精神和諧同一.純物質精神的精神的滿足都只能作為幸福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只有將二者融為一體才是真正的幸福.
精神與物質並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相促進的,擁有一定的物質財富才能激活幸福的精神細胞;保持精神的愉悅,才能有信心和經理創造更多的財富.
也許你覺得獲得完全的幸福實在不容易.但是物質與精神並非魚和熊掌.你完全可以兼得.關鍵要靠自己去追求去創造.幸福,只要你奮斗不息勇於創造,幸福的安淇兒將永遠伴著你.
淡淡的茉莉花
㈥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
1.請你用自己的話描繪出四季的特點。
春溫暖,夏炎熱,秋乾燥,冬寒冷。
2.請在下面回括弧里填上一答個成語,使左右能分別組成一個四字短語。
滿城(風)(雨)(同)(舟)共濟
名滿(天)(下)(太)(平)盛世
萬眾(一)(心)(一)(意)孤行
在所(不)(辭)(勞)(苦)功高
赤膽(忠)(心)(耿)(耿)於懷
3.照樣子,寫詞語
不知不覺(ABAC)(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一心一意)
銀光閃閃(ABCC)(小心翼翼)()()
喋喋不休(AABC)(翩翩起舞)(津津有味)(閃閃發光)
4.近義詞
顫抖(顫動)
融合(融洽)
珍藏(典藏)
溺愛(寵愛)
醒悟(明悟)
平坦(平緩)
挫折(困難)
5.請你在括弧內填上適當的字,組成成語
抱(頭)(鼠)(竄)
(打)抱(不)(平
)
(懷)(冤)抱(屈)
(推)(襟)(送)抱
㈦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第九課第十課第11課中 說明方法的句子
不少人看到過象復,都說象是很制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作比較)
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列數據)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列數據)
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裡,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齶,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裡看書,還顯得很寬敞。(舉例子)
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出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打比方)
㈧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10課第三段的說明方法
童年的發現來 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源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像力。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 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 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選編本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慾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像,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像能力。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