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黃玉峰的出版著作
早在90年代,親自編寫了「阿爸教」系列,其中的《阿爸教現代科技》,得到了時任復旦大學校長的謝希德女士的首肯,任本書顧問,並且主動為之寫序言,進行全書的校訂。該系列由復旦出版社出版,包括《阿爸教寫作》、《阿爸教讀書》、《阿爸教做人》、《阿爸教現代科技》等一系列書籍,進行人文與科技知識的普及。尤其是《阿爸教做人》這本書,更是在九十年代,人們還迷失在只求分數的重重雲霧之中時,就提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
出版的書籍有專著《說李白》(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說杜甫》(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說蘇東坡》((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人是怎麼不見的》(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散文集《黃生養雀記》(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此外,還編寫出版了《古代詩歌三百首鑒賞》(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新語文寫作》(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中學文學讀本》(廣西師大出版社,2011),學生的詩歌集《未晞》,《東方情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詩情畫意》、《古葩今賞》、《詩情畫意》(西洋繪畫)(雕塑),(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上海畫報出版社2003),「歷代書信名篇的智慧」叢書《綿里藏針》、《隱顯在我》、《動之以情》(香港萬里出版社出版社),以及由香港萬里出版社出版的「談詩說畫系列(洞察世事)(坐游山水)(細味人生)(抱負胸襟)(笑看風雲)」。另外出版的教師進修方面的書籍有《教師人文讀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現代教師讀本·藝術卷》(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六朝山水詩選》(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年)等。
編寫書法教材十二冊(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參與制定上海市中小學寫字等級標准。
參與編寫了《新語文讀本》(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舉辦黃玉峰與其妻子書畫展、黃玉峰師生書畫展等校內外的展出活動。
曾參與高考命題,擔任了8年的高考閱卷官,並曾擔任高考作文閱卷組的組長。每年都會在《文匯報》、《新民晚報》、上海電視台等媒體上發表對高考的評論。
另外,出版了高考方面的書籍《高考美文》、《高考穩文》、《高考奇文》等。尤其是率先在全國出版了《重評高考滿分作文》,對全國的高考滿分作文進行了重新評價。另外還出版了《怎樣寫好高考作文》,《怎樣學好語文》。主編了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學習戰略叢書」,內容涵蓋語數外數理化各科,並在上海市音像公司錄制出版了高考作文輔導講座等。
⑵ 高考作文如何得高分(轉載,原作者——黃玉峰,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仔細研究前幾年,特別是去年的高分滿分作文,對於准備迎考頗有參考價值。准備,不在於多,在於精,關鍵是要有悟性。在考前如果一團亂麻,整不出頭緒來,考場上更會心慌意亂。因此,作文准備一定要「抓綱理目」,綱舉目張,事半功倍。 審題立意關注「讀書做人」先說說「綱」。仔細分析,作文命題還是有規律可循的。萬變不離其宗,考的無非是「讀書做人」。以上海卷為例,2006年《我想握住你的手》和2008年《他們》,都是講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隔膜問題,2007年《必須跨過這道坎》是講人的成長,2009年材料作文「板橋體」既可以講「和諧」,也可以談「創新」,都是人的修養問題。考生在考前沉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關於「讀書做人」的方方面面,這正是理清思路的最佳角度。這樣實實在在地寫好、改好幾篇作文,到時拿到考卷就不會有猝不及防的感覺,比臨時亂蒙一氣要強得多。這些天,考生可以思考一下關於「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系」、「讀書、成才與教育」、「人品與修養」等方面的問題,對各種社會問題發表評論時要注意聯系和思辨。 落筆行文聯系自身實際思想立意為「綱」,具體的行文就是「目」。這里也有幾點要注意的。辯證思維。觀點要鮮明,但不能太極端,「過猶不及」。這幾年高考許多考題都在引導學生的辯證性思維。如寫「板橋體」,就可以辨析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探討怎樣才能達到「和而不同」的和諧狀態。寫「堅持自我與聽取他人意見的關系」,就應該意識到堅持自我並不意味著剛愎自用,而虛心也不意味著隨波逐流,只有充分聽取別人的意見,然後經過自己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形成完善的想法。在講「情感親疏與認知事物的關系」時,有考生寫《不可靠,不可不靠》,說一味感情用事會影響理性,但也不能因此排斥感情,沒有激情也不可能有所成就。這樣寫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層次豐富。切合實際。不要太好高騖遠。文章立意高雖然好,但若不顧事實一味拔高,內容又不充實,只會引起別人反感。模仿優秀之作也是個好辦法,但一定要經過自己的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運用起來才會自然。如果只是背了一堆完全與自己情況不符的大話,機械地拼湊,反而弄巧成拙。不如展現有自己特色的一面,寫「我」的所思所想,反倒容易真切感人。關注時事。關注時事並不意味著人雲亦雲,照抄報上套話,而是要深入了解,盡量產生自己獨特的思考和判斷。時下上海世博會是個熱點話題,我建議考生盡可能抽時間去現場走一走,看一看,回來再寫寫自己的體會,這對打開眼界是有作用的。 「應考錦囊」助你馬到成功經過這樣的准備,考生們想必不會再覺手中無糧,心裡發慌。但真到拿到考卷看到題目的那一刻,有的考生還是會感到陌生,一時頭腦空白。在此再囑咐幾點,助考生們踢好「臨門一腳」。一、審題不但要審清楚,還要設法打開心胸、打開筆墨,可以抓住題目的幾個方面用「排列組合」法來定提綱。比如寫感情對認識事物的影響,就可以有四個方面:1、親情有利於認識(知子莫若父);2、親情不利於認識(情人眼裡出西施);3、疏遠有利於認識(旁觀者清);4、疏遠不利於認識(智子疑鄰)。二、要考慮到閱卷者的喜好,考場作文畢竟不是隨筆,閱卷時間又倉促,投其所好才能得高分。三、很多題目寬泛抽象,我們要設法把題目具體化,然後盡可能把它拉到自己熟悉的方向,充分發掘自己的優勢。考生千萬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寫那些自己根本不了解的東西,那多半會馬失前蹄。四、標題先暫時定一個,到完成作文後可以重新從文章中尋找最耀眼最閃亮的詞句,錘煉成題目。這樣既可讓題目與文章相呼應,又給人亮麗之感。 妙喻如珠借昨日石,攻今年玉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重批高考作文《文匯報》 2010-05-21高考越來越近,在最後半個多月時間里,作文還有沒有提高的可能?這里精選八篇歷年高考高分作文,請復旦附中資深語文教師黃玉峰細細批註、評點,希望能給考生一些啟示。細看這些高分作文,一般都有這樣幾個特點:准——審題清楚,文章扣住題意;新——觀點新、內容新或角度新;韻——文章有韻味,有書卷氣;誠——有真情的文字才能打動人;美——文學味足,詞句精緻。最後復習階段,考生可以再看看這些文章有什麼可取之處,仔細推敲,舉一反三,有針對性地彌補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到考場上一定能胸中有成竹,下筆如有神。 2007年江西卷 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語文,她如我心中的一泓清泉,清澈見底幽雅寧靜,卻又不時泛起一層層漣漪,惹得我心潮澎湃。(第一段就扣住語文二字,並用詩一般的語言寫,高明)語文,是心靈的天堂。(一句話一段,錯落有致,好)「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用一句話,描寫出滿足於歸隱後自耕自食的悠然情趣,「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彷彿眼前也見到那盎然春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體現出一代梟雄曹操的博大胸襟,「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表達出詩人滿懷的相思愁緒……(把自己學過的詩歌,很自然地引用上去,巧。而很多學生明明肚裡有貨,卻不知運用。)語文,用一枝神來之筆,畫出世間萬物,畫出詩人心中縷縷思緒,在一泓清泉中若點若圈,使我心雨飄飛。(語文畫出詩人的思緒)「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項羽,他哀歌一曲,泣下數行,上演了「霸王別姬」的千古悲劇,在漢軍的窮追猛趕的滾滾聲浪中自刎烏江,只因未把握時機,縱虎為患,使他自毀前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東坡遭貶,壯志未酬,心有不甘而吟;陳涉雖地位低下,苦難深重,卻呼出「王侯將相寧種乎?」屈原因遭奸人陷害,使其憂愁悲思而抒《離騷》……語文,用美妙圓潤的歌聲鳴出世間不平之音,唱出世人壯志滿懷,使一泓清泉泛泛作響,使我思緒翻飛。(語文鳴出世間的不平)「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道出了對人生境界的選擇;「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超越自身的苦難,為天下百姓著想,不由得讓我輩汗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寫出一個政治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更是一代偉人對歷史的絕唱……語文,用橫溢的才情吟誦著壯志情懷,在心中的一泓清泉中用詩化之墨潑灑出跳動的文字。語文,記載著邈遠的歷史,激盪著人們深邃的遐思。(語文記載邈遠的歷史)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裝滿了詩懷畫意,俠骨柔情,在心中永不停歇地流淌。 [秘籍一:巧用庫存]2007年江西卷要求考生在《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和《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中任選一題作文。這是一個有考場智慧的考生,懂得巧妙地挖掘語文書的庫存。仔細看,文中的素材幾乎全部來自於語文課本,雖然沒有尋尋覓覓挖空心思,但照樣層次豐富。這是一個聰明的舉動。考場決勝之時,誰都想表現得滿腹詩書侃侃而論,但在平日里真正能做到讀書萬卷、腹中充實的畢竟是少數。不少學生一到考試,常感手中無糧,心裡發慌,急著搜羅各類「材料」,企圖臨時抱佛腳,結果是「上窮碧落下黃泉」,還是落得個「兩處茫茫皆不見」。臨時東抄西摘來的東西,沒有經過消化,到頭來很難為己所用。「家有財寶自不知」,其實我們的語文課本就是一套小小網路全書,其中內容可能比你想像得更豐富,關鍵在你是不是會用。我建議,考生在考前把初一到高三的語文課本再好好熟悉一下。這樣做輕松又討巧,學生對熟悉的內容運用起來更容易得心應手,比看什麼素材大全要強得多。況且,高考閱卷大多是語文教師,對課本也有親切感,看到認真學習語文課本的學生,印象首先就不會差。 2009年山東卷 見證夜晚,星星在我的眼裡閃閃發亮,布穀在我的耳旁一個勁地催,一襲春風吹來,吹得我心裡愈加煩躁。(有懸念)多少年了,沒有在這樣的季節里負犁奮進,真讓我有些心酸啊!我懶懶地叼起一根稻草,傷心地咀嚼著那些曾經見證過的風乾的往事。那時節,這樣的夜晚,有星星,有晚風,怎會沒有煤油來照明呢?主人用柴火點燃煤油燈,火星在燈罩里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如詩歌般整齊而富有韻律。現在呢,沒有了煤油,也沒有了煤油燈,只有那遍布屋裡屋外街道兩旁照徹大地的電燈,圓的、方的、環形的、柱形的、白色的、紅色的,讓我睡覺也睡不安穩。(對物質生活的改善並非一味唱頌歌,也做出反思,這是難能可貴的)現在,那土地再也不需要自己了。土地有了播種機。剛有播種機的時候,我就和它賽過一場。走進田野,我就有一種興奮的感覺。歡快地揚揚蹄子,我就套上犁跑了起來,剛開始還能跟得上那播種機,但不一會兒就比它慢了。艱難地耕完一塊地,我明白了——牛怎麼能跟不知疲憊的播種機比呢?(寫牛的「心理」,很活)我的兄弟們就這樣一個個不見了。先是一家賣了,後來就差不多家家都賣了。不是賣掉,就是被殺了賣肉。不用耕地了,誰還養我們呢?我見證了夥伴們的死亡:調皮的二牛、沉默的黃衣、能乾的白點……到現在,整個村子就只剩我們寥寥幾頭了。要不是老主人和小主人鍾愛我,我或許早就成刀下鬼了。我是一頭不用下地耕田的耕牛!(在用播種機代替耕牛一事上就看出時代的變遷,以小見大)牛欄門吱呀一聲開了,一陣風吹過,給裝著空調的牛圈帶來泥土的氣息。我享受地聞了聞,我喜歡這氣息。主人領著一群穿著時尚的人進來。「今晚上我們的活動項目是越野耕地。大家可以任意挑選一頭牛,牽著它到我們為你們准備的土地上耕地。喜歡牛的朋友還可以騎在牛的身上,體驗一把牧牛童的滋味。」就是從主人開始「農家游」開始,我的同伴又開始多了起來,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也好了起來。牛也開始講營養和衛生,我以前從沒聽說過。白天上山,在一群陌生人的牽引下吃草、休息;晚上下地,陪著他們負犁耕地。在見證過無數人耕地的我來看,這哪叫耕地,懶洋洋地走上幾趟,地就到頭了,犁把得歪歪扭扭,讓我走得很不舒服。(有微微的諷刺意味,含而不露)「我騎這頭黑牛。」一個小孩高興得指著我。「去,黑皮。」老主人熟練地把我牽了出來。讓小孩騎在我身上。我慢慢走出村子,回頭望望,村子又有些變化,東北角冒出了一家工廠,西北角又多了一幢別墅。(這里將牛的視角又擴大了一些)星星在我的眼裡閃閃發亮,布穀在我的耳旁一個勁地催,一襲春風吹來,我昂起頭「哞」了一聲:我是一頭見證村子變遷的老牛…… [秘籍二:以新取勝]2009年山東卷作文命題是「見證」,考生很容易就想到寫見證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社會生活變遷,這個角度其實很容易撞車。高考評分標准中,對「創新」十分重視,有新意的文章才容易得到青睞。考場作文構思時間短,要在觀點上創新絕非易事,但我們還是可以考慮從角度、形式上去創新。本文同樣寫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變化,卻不讓人感到陳舊,就是靠形式的出奇、出新來制勝,作者另闢蹊徑,從一頭老牛的視角來見證社會的變遷。求新,第一要切題,第二要自然,切勿胡編亂造、弄巧成拙。本文的佳處在於其新奇之處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確,千百年來耕牛是農民最得力的助手和朋友,也許是「最理解農村的動物」,談農村的變遷,以耕牛為見證,貼切又合理。文章寫牛的「內心獨白」也寫得很自然,農村的變化可以涉及方方面面,而全文沒有一處超出一頭平日除了耕地就是呆在牛欄里的老牛所能「見證」的合理范圍,這是對出新制勝者的基本要求。 2007年北京卷 細雨閑花皆寂寞,文人英雄應如是寂寞是一根斷了的紅線,有心人緊緊抓著它,默默等待另一頭的牽線人,即使那人早已遠去。「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每每讀起這詩句,不禁感嘆細雨與閑花的寂寞。當那迷濛的小雨,一點一滴打落在羅衫之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濕了整件衣裳?當那柔美的花朵,飛舞旋轉飄落在青石路上,誰說這感情不壯烈?不然怎的鋪滿了整條幽徑?然而它們卻是「看不見」「聽無聲」。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處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卻不為外人道的情感。而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鎖。納蘭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無疑,他是相國公子,御前侍衛,人人傾慕。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埋著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翹,卻「何恨不能言」,只能嘆一聲「已經十年蹤跡十年心」。他嚮往平淡與朴實,然而這願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細雨,任是將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無聲而已矣。納蘭的寂寞是一個人的悲傷。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國維說他「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龍椅上的孩子們,往往是沒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紙醉金迷,終日燈紅酒綠,也抵不過夜深人靜時無人訴衷腸的寂寞。尤是南唐滅亡之後,家國之恨降臨在這個還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頭。他的寂寞也是無聲的,但卻不是無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將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鋪在宣紙之上,將其化為「一江春水」,化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人間詞話》中有批語:「詞至李後主,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李煜的寂寞是那個動盪年代的悲傷,卻開啟了詞的新時代。陸游在沈園寫下「紅酥手,黃縢酒……」將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記憶之中。王維在嘆「遍插茱萸少一人」時,將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陽剛之手書下「白頭宮女在,閑坐話玄宗。」道出了那紅牆深院里,一個個寂寞靈魂的心聲。詩人手中那根紅線,另一端系著筆。巨大的情感沉澱後,化為無聲,也化為揮筆的動力,讓細雨的閑花,變得鏗鏘有力,永不磨滅。其實,還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於文學上的作用。林則徐被貶伊犁,他的寂寞豈是常人能及,但他卻高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韓愈被發配潮州,愛女死於途中。他的寂寞悲嘆卻化為了治國的動力,他在那個邊遠小城興教育,修水利,受到百姓的擁戴,那潮州的山水竟盡姓了韓。他們的細雨不止於沾濕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潤了一方水土;他們的閑花也不止於鋪滿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護花」。他們的紅線那端,是蒼生百姓!他們將寂寞化為動力,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一個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書上,刻在碑上,這寂寞是美麗的,是供人欣賞的。但沒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恆過山水,韓愈的故事告訴我們,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獻,我們應該恭敬地去仰望。 [秘籍三:一錘定音]2007年北京卷作文題要求寫對劉長卿「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這兩句詩的理解。詩句可以有多重理解,但作文只能有一個確定的主題。本文一錘定音,確定它表達的就是對「寂寞」的思考,於是標題擬作「細雨閑花皆寂寞,文人英雄應如是」,不動聲色地用詩意的語言將「中心思想」給定了下來。文章材料「品類豐富」,可見作者對文學涉獵的深度和廣度。對「寂寞」的理解更是層層推進。通過納蘭、李煜等,寫出個人的寂寞對靈魂的鑄造和對文學的滋養作用,但英雄的寂寞要更進一層,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寂寞也就升華為奉獻和功績。作者深厚的思想積淀由此表現出來。 2009年陝西卷 西安的無奈兔子棄長補短,以它的弱項代替擅長的奔跑,不禁令人啞然失笑。(一句話概括材料)可你又何嘗不是呢?我的西安!巍巍的城牆是你千年不變的滄桑容顏;淙淙的護城河是你歷經千辛,卻依然盈盈的眼波;蔥蔥的驪山是你一如既往的青絲。周朝古拙的銅鼎是你堅硬的骨骼,秦朝耀眼的兵馬是你卓爾不群的身姿,唐朝宏大的石經是你閃爍的思想。(可以看出對古城的歷史文化底蘊有相當的了解,選擇寫西安正是發揮所長)是啊!這些都是你的長項,是你屹立於世界的基石,是你趕超歷史的滾滾車輪。而你卻忽視了這世人眼中的長處,你拚命地用冰冷的水泥建成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用一塊塊玻璃反射著刺人眼睛的白光;用一輛輛飛馳而過的汽車嘈雜著人們的心。你想像紐約一樣成為國際化大都市,你想像雅典一樣用裸體的雕塑營造地中海風情的幻想,你還想像巴黎一樣用柔柔的艷波聚一份浪漫……你用別人的東西裝點自己,自己卻埋沒在了復制當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症結)看看吧!我的西安,眼底盡是無奈。滿眼充斥著盒子一般的水泥大樓,偶爾冒出的兩座古色建築,似乎更像馬戲團的小丑在舞台上取悅觀眾。你是西安,十三朝的古都!秦漢的雄風,盛唐的繁華,是你的長項,可你卻邯鄲學步東施效顰般地喪失了自己的傳統和個性。還記得當年的你嗎?豐鎬的國風唱得你意氣風發,阿房的宮燈照得你熠熠生輝,未央的歌舞漾得你柔波婉轉,驪宮的清泉洗得你鉛華盡去。你的長恨歌舞朦朧了世人的雙眼,你的太白詩賦滌盪著世人的胸膛,你的劍揮出無數邊關意,你的酒釀出不盡離別情。(文筆華美。幾處排比都用得盪氣回腸,起到很精彩的效果。)威武雄壯屬於你,千嬌百媚屬於你。即使那半輪明月在你這里也別有千年的醇厚風味。西安,這才是真正的你,如一杯茶幽香沁脾,如一壇酒醇香永久。西安,多麼希望你能脫掉那不屬於你的難看的水泥外衣,換上一件只有你才有的古色古香卻又歷久彌新的寬袍大袖!這才是真正的你,西安! [秘籍四:立意升華]2009年陝西卷的作文材料是一則童話故事,如果完全陷入對野鴨教練、小兔子、小烏龜的評說中去,容易寫得婆婆媽媽,幼稚淺薄。本文卻能寫得如此大氣磅礴,思想犀利,和對材料的高超處理能力是分不開的。作者迅速地從材料中抽出「揚短棄長得不償失」這個觀點,緊緊把握。對小兔子的故事只一句話帶過,轉而進入正題,寫自己對城市發展的思考。文章寫出了西安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也點出了西安所應該堅持的「自我」是什麼。這樣考生自己平日積累的文化知識也就找到了一個決口,源源而出。對於材料作文,考生要學會和材料「不粘不脫」、「若即若離」,可以既不偏離主題,又不為材料的情節、細節所拘泥,寫出適合自己風格的好文章來。此外,考生還要學會讓自己的文章史化、詩化、美化。同樣是說要堅持自己的長處,不要只知模仿別人這個道理,可以寫得很有歷史感、很有文學味。閱卷老師每天要批上百篇文章,在一大堆瑣瑣碎碎的小故事小道理作文當中,看到這篇充滿書卷氣、眼界開闊、文采斐然的文章,當然會青眼有加。當然,格調的提升還是要以腹中充實的基礎為前提。本文作者顯然在西安歷史文化這方面有充裕的學識,才能有的放矢地升華。而盲目拔高,空談套話,只會顯得言之無物,蒼白空虛。如果上海卷出這類題目,那麼上海考生就可以談談上海的風情。為此,建議考生在百忙中放鬆一下,去世博會逛逛,也許會生出不少靈感。 2007年山東卷 永遠令人陶醉的王朝風若遙遠的迴音,追著夢的翅膀,在亘古不變的神話里尋找一個金碧輝煌的王朝。她是史冊里深藏的墨跡,帶給人無法言說的美麗和憂愁;她是雲彩里篆刻的記憶,留給世間難以忘卻的厚重和大氣。宛如寶劍上鑲刻的星辰,恍若皇冠烘托的太陽,一襲輕紗下的曼妙舞蹈,搖醒了一個盛世的傳說。古老的風鈴開始變奏,渾厚如黃鍾大呂的音符直貫蒼穹。是你嗎,唐朝?(一系列的比喻,優美精當,作者不俗的修辭功底展露無遺)我用想像觸摸你詩的輪廓,我手心的雪花含苞欲放,我夢想的枝頭綴滿星光。沒有比楓橋更波瀾的心情,搖盪清秋的月亮;沒有比李白更易醉得豪腸,張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商隱的秋池澆開紫丁香的惆悵,渭城的朝雨沾濕了王維的衣裳。在一個民族精神疆域里呈現出人生的壯美,藝術情懷的宏廣。唐朝啊,你的美麗竟是這么多生命的拓荒,怎能不令人陶醉,怎能使人遺忘?(用第二人稱,更增加了親切感,使人宛如近距離地在觸摸這個王朝,與之對話)我的腳步驚醒了你繁華的美夢嗎?那根透明的琴弦還在你修長的十指下震顫,震落了美人臉上凝香的露華,是誰的眼淚這樣甘之如泉?面對銀燭秋光冷畫屏,你嘆息了嗎?獨步瑤台的風采,高處不勝寒的無奈,切莫亂了音律,不然,古淡青醇的山水恨你,恨你彈指驚春去。而今,你竟融成一盞鐵觀音,散發著在滄桑中冶煉過的從容風味,讓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來品評你如盛絢的過往,一個泱泱大氣的傳說!你仍然庄嚴地站在中華五千年的青史中,以博大的文化情懷和豐繁的藝術成就笑傲同儕。夜光杯里的葡萄紅閃閃發亮,醉了一個又一個世紀。那些堅守歲月的人,朝霞從此耀眼,殘陽從此燦爛,中國從此芳醇神氣,永久蘊香迷人。是這樣嗎,唐朝?你陶醉和震響了整個生命的世界。(以華美的句子點到唐文化的幾個方面,勾勒出一幅立體的文明氣象)把滿紙才子的清高遐想折好,我願枕琴聲做一場崇古清夢,醉於此間,永不醒來。縱使時間流淌,時光飛逝,美麗的唐朝不衰,永恆的記憶不退!(卒章顯志,觀點鮮明) [秘籍五:揚己所長]詩化的語言,俯拾皆是的對詩詞典故的活用,令人頓覺滿紙是大唐華彩,閱者不能不被作者感染:一個如此美麗多情的時代記憶,永遠不會隨風而逝。作者對唐朝,尤其是對唐詩的熱愛和了解遠在一般的學生之上,才能有如此多彩的內容,精緻的文筆。其實許多學生都有自己的擅長和特色,那是屬於自己的「拳頭產品」,別人模仿不來的。怎樣在考試中抓住機會,揚己所長,有一個技巧問題。這位考生得以發揮所長,並不是運氣和偶然,而是懂得以不變應萬變,把題目拉向自己熟悉有準備的方面。2007年山東卷規定的作文話題是「記憶不會隨風而逝」,不少考生寫對自己親人、故鄉的記憶,有真情實感的自然能寫好,但如果沒有相關經歷,無病呻吟,就不免捉襟見肘。本文作者寫對一個王朝的記憶,成功地祭出自己的「殺手鐧」——唐朝和唐詩,一樣說得通,而且寫得精彩。高考題目千變萬化,我們切不可被牽著鼻子走,失去自我。考生要揚己所長,找到題目和自己的契合點。一旦找到了,你就如魚得水,有情可抒,有理要說。 2009年湖北卷 站在老屋的門口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頂披著一層灰色的瓦,時光侵蝕了老屋的門。而我徘徊在門口,想著那些平常小事。先前是爺爺守著老屋。他喜歡坐在門口,一口又一口優哉游哉地抽著自卷的旱煙。而當每次嗆得滿臉通紅時,便急急地招我給他捶背。那場景重復了幾年。而我印象中染紅老屋門口的那一抹殘陽,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經意中,爺爺便沒了。老屋的那扇門吱呀吱呀地在風中搖曳,但搖出的只是一陣又一陣凄涼的心痛,終究,沒了坐在老屋門口的人。(歲月無情,老屋卻似乎有情)我們遷了新居,奶奶卻執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釋,只是如爺爺一樣沉默地坐著,大家違拗不過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這老屋的門,承載了太多太多。放學回家,我喜歡伏在老屋門口的小板凳上寫作業,一來那兒安靜,二來也可與奶奶做伴。奶奶喜歡嘮叨,嘮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爾也有三三兩兩的老婆婆們聚在老屋的門口,談著那些誰會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樣。但我偶爾也會聽到奶奶一個人埋怨,埋怨那個糟老頭子去得太早。那時候不知是奶奶倚著門,還是門倚著奶奶。孤零零地,我噙著淚,聽著她嗚咽,卻哭不出聲。(奶奶衰老、孤獨的形象,感人)時間久了,老屋也成了搖搖欲墜的危房。村裡的人勸爸爸把屋拆了,我沒肯,當然,爸爸也執意沒有答應。記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掛鎖的門口,聽他喃喃地說:「等我老了,還住在這屋裡。」我想我是懂的:爺爺奶奶都在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這門口看到了他們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他也想到了自己的歸宿。那時候,我天真地應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這屋裡。」爸沒吱聲,摸了摸那扇小木門,轉身走了。我想他是不願在老屋的門口哭,怕爺爺奶奶瞧見了傷心。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門口,不願去推開它,因為怕觸及那些塵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門,經歷了太多太多,卻依舊沉默無語。我不敢撩擾這一份歲月的無聲與滄桑,但我想,今天與明天之間,也許也只隔著一扇門,我們都站在歲月的門口徘徊,追憶著那些過往的事與過往的人。我站在老屋門口,想著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門,被歲月鎖著。 [秘籍六:撞擊火花]2009年湖北卷是半命題作文「站在____的門口」。半命題作文給考生發揮空間大,但提示比較少,有時讓考生一時不知從何說起。這時考生不妨試試「碰撞」法,將自己平日的心得、感悟與熟悉的人物事例「相撞」,與作文題目「相撞」,「水本無波,相撞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火花」,這種辦法有時能豁然打開思路,想到平日所未想的構思。這篇文章雖然只是說些家常瑣事,寫一座陳舊的老屋,作者卻將自己情感世界中豐富、細致的感悟都寫了進去,有對親情的追思,有對生命的體驗,有對歲月的思考,而這一切都被賦予了「老屋」這個意象。老屋裡有三代人的悲喜,所以站在老屋門口,就是站在親情與歲月的門口。善於「取象」也是一種重要的作文技巧,把自己要表達的情、理、意寄託在具體的形象上面,比空洞地說理抒情更能打動人。文章的層次盡可以豐富,意蘊盡可以深遠,但切入點最好盡可能小一點。本文感懷人生,起於「老屋的門口」,隨著感受與體驗的漸次深入,歸結於「歲月的門口」,意蘊深遠。 2009年上海卷 和諧的統一去黃山旅遊前,總會對那怪峰孤松遐想萬千,待到我親眼見識到了,不免心潮澎湃,大呼壯麗——那孤松,曲曲折折,似老者的脊背;那危峰,亦崎嶇險峻,有欲傾之勢。兩個個體本身都算不得美,卻在相融中構造出清雅高絕的圖景。(開頭稍顯啰嗦,主題不夠突出鮮明,以「去黃山旅遊前……」開頭,不如直接寫孤松的姿態「黃山上的孤松,
⑶ 黃玉峰的人物經歷
2009年,受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鄧正來教授邀請,作關於當前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的演講,題為「『人』是怎麼不見的」,系統闡述對我國基礎教育的觀點。中學教師走上大學大講堂,並不多見。演講在復旦百年校慶時建造的光華樓大廳舉行,偌大一個報告廳人頭攢動,過道的地上坐滿了人,門口也擠滿了人。事後很多媒體都摘要刊登了報告內容。
黃玉峰是上海市骨幹教師基地的負責人,主持「慕蘇堂」工作室、「厚積博覽」工作室,培養了上海諸多骨幹教師,指導全國各地青年教師數百名。被聘請為全國多所學校的顧問導師。
同時在大學兼課,是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復旦大學繼續教育學在院教師,擔任復旦大學哲學系課程;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碩士生導師給教師、留學生等授課。
不僅是關心自身所在的中學,也十分關心初中和小學的教學。曾經組織了上海五十多所中學編寫《讀書做人》,在學生中進行交流,並且結集出版。曾在初中創辦《小荷語》雜志,已歷經十餘年。聯合五十多小學,創辦《童心童年》雜志,推動了小學生的寫作教學。
2011年,「黃玉峰教育思想研討會」在上海舉辦。全國教育界資深學者對於黃玉峰從教45年來取得的成就給予很高的肯定。
浙江師范大學教授,語文教學專家王尚文特地寫了一首詩祝賀黃玉峰從教45周年:
書生意氣薄雲天,鬢白依然一少年。
昔作叛徒療痼疾,今開風氣著新篇。
講台端立心田上,書法雄飛魏晉間。
語出驚人憶初識,申江婺水永相連。
復旦社科高研院院長鄧正來在高研院授予黃玉峰特聘教授的儀式上說:「黃玉峰是我所見到的中學教師中最出色的一位,是一位有思想有才華又兢兢業業,始終在教育第一線接地氣的資歷最老的教師。」
早在1999年,《中國青年報》「冰點新聞」欄目,就對黃玉峰的大量公開課以及大量的報告做了長篇報道,題為《語文教學的「叛徒」》,對黃玉峰的教學進行了肯定。
語文教學專家孫紹振多次聽黃玉峰的課,評論稱,黃玉峰在上課和教學方面造詣極深,進入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2005年起,在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文化中國」欄目主講四個專題:一,科舉專題,二,李白專題,三,杜甫專題,四,蘇東坡專題。
從1995年開始,在上海教育電視台集策劃、撰稿人於一身,主持了500期的「詩情畫意」節目。在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中,提醒著大家不要忘記了對詩歌的關心了解和學習,希望人們能夠「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
⑷ 語文天下,得語文者得天下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道出了語文的重要性,學好語文這堂課後,其他學科也就輕而易舉了。
國家根據現實對人才的需要,從戰略高度出發,著手進行高考改革。而改革最大的變化就是語文比以前重要了,地位明顯提高。「得語文者得天下」,不管是基礎教育還是中考高考,語文的地位都是第一重要。
高考改革後,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 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公開講過,語文重要,是因為語文承載著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它對學生會產生一輩子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語文重要,就是閱讀重要,不僅要讀有用之書,還要「多讀無用之書」。正是那些與考試或就業無關的書籍,常常對我們養成人生經驗、提升文化品位有著更大的幫助。
上海語文特級名師黃玉峰反復告誡,要重視語文重視閱讀。語文學習就是厚積薄發,小時候你即使是學霸,如果不加強閱讀大量積累,學霸也會變成學渣。
蘇步青在擔任復旦大學校長時曾經說過,「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考試,我的意見是第一堂課就考語文,考後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課就不要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
過去,人們喜歡「快餐文化」,對語文的要求降低了,隨之而來的便是畫面代替了大腦、形象代替了思考。漸漸地,我們發現,全國人民都不愛學習語文了,喜歡的是電視娛樂,追求的是開心瘋狂,結果呢,語文能力極度下降,人是開心了,但啥都沒學到。
現實需要,百姓明白。在走入社會以後,人們才突然發現語文學習是多麼的重要。一個談吐優雅的人,可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一個理解能力較好的人,三下兩下就會成為熟練工人;一個讀書多見識廣的人,幹啥像啥即使轉行也照樣行……語文學好了,不僅能「腹有詩書氣自華」,自信自豪,更能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
語文重要毋庸置疑,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然開啟。現在如果你不重視語文,你被淘汰將是分分鍾的事情。
(4)黃玉峰老師的語文課擴展閱讀
語文學習五種方法
1、大量閱讀
博覽群書是培養孩子語文素養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美國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心理實驗研究表明,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於機械的寫作訓練。
2、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中學畢業孩子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麼他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
3、勤寫日記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我們的想像。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
4、開闊眼界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
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只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5、寫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靈性的,是需要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世界各國的學校都非常重視,例如美國從小學開始,寫作就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到博士畢業都是如此。
⑸ 哪裡可以下載喜馬拉雅的黃玉峰&李蕾:初中語文課本詳解百度網盤分享感謝。
只有對課本了解,成績才會提高。我們也在學這門課。黃玉峰&李蕾:初中語文課本詳解
⑹ 特級教師黃玉峰兒子
叛徒要打來引號,其實是自說他不走尋常路,教育方法上推陳出新黃玉峰,復旦附中高級教師。一位教了30年語文課的老師。他說自己越來越不知道中學語文課該怎麼教了。 「上課聽分析對答案,下課做習題,已經成了語文教學的基本模式。而這些分析和練習,無非就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把好端端的文章碎屍萬段。『讀書人』不讀書,全成了『習題人』。」
⑺ 為什麼說黃玉峰是語文教學的叛徒
叛徒要打引號,其實是說他不走尋常路,教育方法上推陳出新
黃玉峰,復旦附中高級教師。一位專教了30年語文課屬的老師。他說自己越來越不知道中學語文課該怎麼教了。
「上課聽分析對答案,下課做習題,已經成了語文教學的基本模式。而這些分析和練習,無非就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把好端端的文章碎屍萬段。『讀書人』不讀書,全成了『習題人』。」
⑻ 語文是什麼什麼是語文
語文是語言以及文學、文化的簡稱,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
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一般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
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
語文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
中國由於古代文獻豐富,文字比較特殊,語文比較發達,廣義的語文也應該包括語言學,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總稱,但現在由於國際學術分科中語言學是一大類,所以目前反而是語文學從屬於語言學,成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中國語文教科書一般講授的是漢語文。
(8)黃玉峰老師的語文課擴展閱讀:
學科特點:
工具性:
「工具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工具性作為語文的基本性質:首先,語文是思維的工具。葉聖陶先生認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
語文課實際上就是通過言語來學習語言,也就是通過課文,一些具有漢語典範性的文作品來學習語言的,而不是孤立地去學字、詞、句、章、等知識的。語文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就是指導學生把朦朧的思想變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語言變為有條有理的語言。
其次,語文是交際的工具。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生活在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可能獨立存在。語文是人與人交流和交際的必不可缺的工具。
現代信息技術的傳播速度的提高和廣度的擴大,是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使語文的交際功能達到了新的高度。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人獲得語言,規范語言的過程。
第三,對於其他學科來說,語文具有基礎性及工具性。在所有的學科中,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掌握了必備的語法知識,才能有條件去學習其他學科。
因為所有學科的教材都離不開語言文字,要靠語言文字來傳達和表達信息,建立和學生的聯系,學生也只有在通過語文知識理解了教材內容後,才有可能將信息進行內化,藉助語言在大腦中形成相關的知識體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語文既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更是學習其他學科必備的工具。
人文性:
「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既要學生實現自我成長,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
於漪老師認為:人文精神的內涵應該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裡品質等。具體到語文課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著:
1,應該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作為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並以此來制定語文課程目標和選擇整合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2,語文課程應凸顯教師的人文關懷,使學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獨特體驗受到保護和尊重。
3,教師將在關注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發展的同時更加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注重人文關懷和語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統一性: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指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練地運用語言工具,並能順利地參與交際活動。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主要體對學生的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懷,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高尚的審美意識。
語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是人文性的載體;而人文性則是對工具性的升華,它使語文的工具性充滿了活力和靈性。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在一起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既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內涵。
⑼ 什麼是語文,為什麼要學習語文
什麼是語文?
一般而言,語文是語言文字的簡約式統稱,或者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語文知識幾乎包羅萬象。語文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實際上中國語文,原本就是與哲學、歷史、天文、地理等學科密不可分,只是分科以後將一些可以分的學科分出去,但有些分不了的、剩下來的就是「語文」了。
我理解的所謂語文不外乎就是自己聽得懂別人的話、看得懂別人的文字,別人的話和文字呈現了哪些現象、知識、道理、情感等等,還有就是如何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說出來、寫出來,再進一步就是能清楚人家哪裡說得好、哪裡寫得好,假如我自己說、自己寫會是怎樣的一種方式。
為什麼要學語文?
語文的價值在於使人成為人。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為的是使人「通過語言傳承而成為人」。這樣的主張用來說明語文教育的價值,恐怕是比較合適的。「要成為人,須靠語言的傳承方能到達,因為精神遺產只有通過語言才能傳給我們。」「學習語言可以在無形中擴大個人的精神財富」,因為「語言替我而思」。
黃玉峰老師說,做教師,要活得像個人。上課要力求引領自己的學生去求真,做學問要「人雲亦雲不雲,老生常談不談,道聽途說不說」。一個教師,最要緊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言說,不管那些思考與言說是不是正確,關鍵是有沒有自己的主張,能不能引導學生樂觀地面對生命中的各種可能,而不僅僅是懂得如何遣詞造句、謀篇布局。
⑽ 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讀後感1000字
什麼才是一套好的語文書?在滬上作家、《收獲》雜志副編審葉開(原名廖增湖)看來,好的語文篇章應該強調文學性、豐富性、復雜性和趣味性,應該時時處處散發一種人道主義氣息,文字也應該是有表現力和想像力的,而不是如同現行的語文教材,更看重政治教化,也脫離可中國當代文化創作的現實。 最近,葉開親自編寫了一本語文教材,其內容和所傳遞的觀念與現行的語文教材大大不同,而這本語文教材在推出後,出人意料地獲得好評,首印的兩萬冊兩三天內銷售一空。葉開這次編寫的語文教材有一個傲氣的名字——《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事實上,這並不是葉開第一次向語文教材「宣戰」,早在在女兒喬喬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葉開就寫下了《對抗語文》一書。為什麼葉開會如此對抗語文,他想像中的語文又是什麼樣子呢?小編精編了近期媒體對他的采訪。
某次,我因為參加了孩子班裡「一堂公然造假的公開課」,發現了語文課本中大量存在的篡改行為。那堂公開課經過預先排練,講授的課文是一篇沒有署名的小說《帶刺的朋友》。由於此文邏輯不通,於是,我找到宗介華的原作進行對比,結果發現原作有多處被修改。或許正是那一次「巧合」,使得我迸發出與教科書「對抗」的靈感。
提高語文成績沒有捷徑,只有多閱讀、多寫作訓練
北京市教委發布的2016年中、高考改革政策中指出:中考語文將從原120分上調至150分,高考語文將從原150分上調到180分,教育系統及大眾的普遍關注度已從「重外語」轉回到了「重母語」方面。面對這樣的情形,我覺得語文考試的分值改變並無意義。為什麼這樣說呢?
對每一名考生來說,無論是150還是180,你和其他考生的分數比例值都是相同的——原有分值上高分,新分值也是高分,反之亦然。考生做到「手裡有糧」,才能「心中不慌」。
就拿很多學生最為頭疼的「寫作」來講吧。寫作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多閱讀,多進行有效的寫作訓練,才能提高。前不久在《語文學習》讀到北京高考語文閱卷組副組長漆永祥教授答記者問,他提出今後高考要多些「記敘文」,我覺得是一種不錯想法。但中小學的「記敘文」概念太窄小,有極大的誤導性。我認為還是要恢復大「散文」概念,也要重視「小說」類虛構作品的閱讀和仿寫。很多教育先進的國家都極重視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但更有針對性,也更有可行性。中小學生要閱讀更多的虛構作品,也要嘗試寫虛構作品,開發想像潛力,學會用准確的語言來表達。學生要找到有興趣的內容,哪怕是寫有真情實感的「讀後感」,也有極高的寫作訓練價值。
語文這門科目里,廣泛閱讀、開啟心智、觸類旁通,對考試成績實在至關重要。考生閱讀優秀作品多,並學會理解和運用,則無論答標准題還是寫作文,都會「勝似閑庭信步」,拿高分更是「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同時,現在各重點大學實行「自主招生」,更強調學生的臨場發揮。很多大學教授在主持考生面試後,都談到考生的同樣問題:閱讀量少,表達能力差,面試成績也就拉下來了。「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和發展」,起碼在面試中,就體現出來了。
優秀作品如營養豐富的美食,能直達你的胃口
巴金先生在《隨想錄》文章里多次談到「人道主義」、提倡「人的教育」,錢谷融教授說「文學是人學」,這都是強調,作為人類文化中的核心組成部分,文學的核心價值是「人道主義」。
現行語文教材在選文時,更多強調「道德教化」、「政治性」,過於類同政治教科書。優秀作品如營養豐富的美食,能直達你的胃口,通徹你的身心。存在與這些文學作品中的文字,才能體現出它的鮮活、生動、豐富、有趣,才具有真摯的生命力,像魚要回到水裡才能自由地遨遊。反之,枯燥、古板、無趣的課文,會讓學生產生厭倦,並敗壞他們的胃口。
有次,莫言先生來參加上海書展,我們一起吃飯時聊起我的想法,莫言先生說他非常贊賞,也大力支持,並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他也參加了對語文的「批判」,寫了一篇文章叫做《虛偽的教育》。十多年過去了,語文課改教改三次,越改越糟,究其原因,是「換湯不換葯」,「新瓶裝舊酒」。
決定「新瓶裝新酒」的我,所挑選的文學作品,強調入選作品的文學性、豐富性、復雜性、趣味性,強調作品中無處不在地散發著人道主義的氣息,語言文字的高超表現力和豐富的想像力。舉例來說吧,魯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國大陸的傳播面極廣,凡是上過學的,沒有不閱讀過魯迅作品的。而魯迅先生的最優秀作品基本被挖掘一空了,沒有什麼遺漏的「新鮮貨色」,我覺得把篇幅留給其他的優秀作品,可能更有意義。例如莫言先生的《大風》,行文語言有爆發力,故事生動自然深刻,可讀性也很強。在他同輩作家中,莫言作品比較合適中學生閱讀。
考試的標准答案既是在限制學生想像力,又在抹殺他們閱讀興趣 在測驗和考試中,用標准答案來限制學生的想像力是在抹殺他們的閱讀興趣。現在很多有思想、有探索精神的語文教師都在提倡啟發性教學、討論式教學,我認為這些都不是什麼新潮,而只是向本源回歸,在中學階段,「教學」需要向「討論」和「研究」轉變。
反思現行語文考試模式,我曾提出一個「測不準」的看法,後來在探討中,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特級語文教師黃玉峰先生加上了一個「測不到」的高見。概言之,現行語文考試標准答案模式,既「測不準」學生的真實水平,也「測不到」學生的真實水平。有破才有立,現行語文課程中,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授課中,應該有勇氣起碼是局部地打破語文教材的框框,少布置作業,少布置無趣作文,給學生留出相對多的時間來閱讀好作品。 黃玉峰先生做了卓有成效的實驗:他說每個學期,他都用一兩個月時間快速地「過掉」語文教材,挑些他認為好的、值得讀的課文與學生分享,之後,騰出大量時間來與學生讀古代經典,現代經典。這種嘗試,不僅對培養學生的心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考成績也很出色。小孩子在12歲之前都處於「幻想期」
無論是家庭還是在學校,「愛」都是基本核心。「愛的教育」是最高准則。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玩,一起游戲,一起聊天,一起討論問題,在生活中與孩子一起成長——近十年來,我在陪她讀書時自己也在「成長」,讀了很多之前沒有讀的兒童作品、幻想作品,在大量閱讀之下,我精心挑選了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書,做成了一份詳細推薦書目,附加在之前出版的《對抗語文》里。曾被有心家長錄出,在網上廣泛轉發。過了這么多年,我又讀了更多的新書,最新修訂版應該已經附加在「綜合閱讀分冊」後面了。
根據現代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小孩子在十二歲之前都處在一個「幻想期」里,他們會把幻想中的人物認同是真實存在的,因此在小學階段,我更多地推薦幻想類作品,動物小說等;進入初中之後,學生開始需要訓練邏輯、思辨、歸納、總結,因此我特意推薦一些歷史、哲學類的書,針對性地分開閱讀。
我認為,合理地認識小孩子的不同成長時期,以不同的細心、耐心來對待孩子,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比一門心思地用考試成績來衡量孩子,重要得多。
人性化的根本是愛、平等、公正,相互尊重。我們閱讀優秀的作品,從中感受到的也是這種無處不在的「人性」。相對來說,中國的孩子缺少空間和時間,缺少探索的勇氣,更沒有多少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機會。這方面值得教育界、以及我們家長深入思考。我覺得,學校里的教師在不由自主地給孩子做加法,我們家長就應該相應地做減法,把壓在孩子身上的「稻草」,幫他們輕輕地卸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