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8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思維導圖

8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思維導圖

發布時間:2021-02-08 21:18:02

A. 八上政治第二單元思維導圖 人教版

八上政治思維導圖,你參考思維可視化研究院,劉濯源教授團隊的政治學科思維導圖:

B.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讀書筆記

1
綜合性學習《讓世界充滿愛》

主備人
:
劉巧珍

備課組員
:
晏元媛、陳瓊蘭、鄧耀、莫穎民、吳良緣、蔡潔心、黃捷、潘衛群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懂得愛別人和被別人愛都是一種幸福
學會愛,尤其是對弱者的同情和關愛

2
、搜集積累體現愛心的格言、歌詞、故事等

3
、以「愛」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將優秀作品整理成冊,創辦一份「讓世界充滿
愛」專刊

【教學重點】

1
、搜集積累體現愛心的格言、歌詞、故事等

2
、以「愛」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將優秀作品整理成冊,創辦一份「讓世界充滿
愛」專刊

【教學難點】

讓學生感悟到
「愛」
這種博大的感情,
懂得愛別人和被別人愛都是一種幸福會
愛,尤其是對弱者的同情和關愛

【活動准備】

提前一周布置本次活動提綱

1
、觀察身邊的人
,
思考他們需要什麼樣的關愛,觀察街頭牆角擺小攤的、撿破爛
的,思考應該怎樣關愛他們

2
、搜搜集體現愛心、同情心、互幫互助的文章、歌曲、故事、名言警句,以小
組為單位,整理所搜集的資料

3
、開展一次以搜集

愛心故事

為目的的定向性閱讀活動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故事導入

課前放《愛的奉獻》歌曲,渲染一種濃濃的情感氛圍。

寓言故事片斷。讓學生充分感受互愛的美好。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地獄與天堂的區別。在地獄中眾人
(
靈魂
)
圍著大桌吃飯,
他們手上都拿著長長的筷子,用這樣的筷子夾到的食物無法放到自己嘴裡,於是人人挨餓,
個個愁眉苦臉。
可是在天堂之中,
眾人
(
天使
)
也圍著大桌子吃飯,
他們手裡的筷子也同樣的
很長很長,但是他們夾著食物就放進對方的嘴裡,於是人人飽食個個開心。

這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我們只有在充滿愛心、
富有同情心的互幫互
助中才能生活得更幸福,
更美滿,
我們的世界也才會更加美好。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共同探討:
讓世界充滿愛。

二、愛心故事,你說我演

導語:
語文課上或課外閱讀中,你一定讀過不少充滿愛心的故事吧。
現在,請同學們以小
組為單位,把你搜集整理的愛的故事向同學們說一說,看誰講得最生動有趣。

講述要求:

初二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
語文 數學 英語 物理 歷史

2
1
.要以口語為主,語氣要親切,可根據故事內容,恰當運用停頓、輕重音、語速、語調的
變化來表達感情,感染聽眾,以求取得最佳的表達效果;

2
.可藉助表情、手勢、姿態、動作等形體語言表情達意,增強表達的生動性;

三、愛心詩歌,你吟我唱。

導語:
同學們,愛是一種博大的感情,她就像一股涓涓的細流,流淌在人們的心間,你只有
用心去體會才能在內心深處引起震撼。

下面我們先來朗誦愛的詩歌美文,通過詩詞
的吟誦,讓我們更好地體會關愛的獨特魅力。

愛是„„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導語:
看來同學們課後下了不少功夫,朗誦中流露著愛的真情。接下來,我們進行愛的歌曲
演唱,看誰唱得好。

郭峰《讓世界充滿愛》



周華健或臧天朔《朋友》



韋唯《愛的奉獻》

結語:
如果沒有愛,天空不會那樣湛藍;如果沒有愛,花兒不會那樣燦爛;如果沒有愛,人
們不會有那樣美的笑臉;如果沒有愛,彼此之間聆聽不到關切的問候與促膝的暢談┉是啊,
只要人人獻出一份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同學們,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讓我
們共創一個美好人間。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
它遍及世界的每個角落。
如果你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你會發現愛滋
生於每一寸土壤。山川河流,一草一木,祖國家庭,親朋愛人,甚至是素不相識人陌生人。
愛是人類忍受苦難,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愛是人類感受快樂,體味幸福的無盡源頭。


.
愛的格言大比拼

關於



的名言警句

1
、愛是自然而來的
,

不是買得到的
.


.

朗費羅

2

起先的冷淡
,

將會使以後的戀愛更加熱烈
;

她要是向你假意生滇
,

那不是因為
她討厭你
,

而是因為她希望你更加愛她
.


.

莎士比亞

3
、一切真摯的愛,

是建築在尊敬上面的

白金汗

4
、單憑美貌而獲得的愛,

那愛情是非常脆弱的

裏海爾

5
、愛情不僅不能買賣,

而且金錢是必然會扼殺愛情的



盧梭

6
、愛情是不能定做的



巴爾扎克

7
、幻想的愛情比老實的愛情來得更活躍,

但熱烈的時光是短促的



司湯達

8
、希望被人愛的人,

首先要愛別人,

同時要使自己可愛



富蘭克林

9

不被任何人愛,
是巨大無比的痛苦;
無法愛任何人
,
則生猶如死
.


格林貝克

10
、心靈不在它生活的地方,但在它所愛的地方

——
英國諺語

11

愛情之中高尚的成分不亞於溫柔的成分,
使人向上的力量不亞於使人萎靡的
力量,有時還能激發別的美德

——
伏爾泰

三、愛心傾訴,生活交流。

導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時時感悟著
「愛」
這種博大的感情,
尤其是在對弱者的關愛上,
在你的村子附近,
在我們的生活里,
也許就有這樣真切的故事,
下面就讓我們來交流
一下我們的生活見聞和感受吧,
講講自己或他人給親人、
給他人、
給社會以關愛的感
人事跡,從而更好地陶冶我們愛的情操。

3
1.
「關愛身邊的夥伴」:側重傾訴怎樣針對需要關愛的夥伴,給予切實的幫助
?
怎樣使夥伴
能感到集體的溫暖,與大家一起快樂地成長
?
(說話要注意掌握分寸,要得體,要尊重同學
的自尊心。)

2.
「同在一片藍天下」:側重傾訴對街頭牆角那些擺小攤,撿破爛的感受。從不同角度不同
側面進行,要說真話,訴真情。

3.
「人人都獻出一份愛」:側重傾訴我們應當採取哪些行動,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弱者
?
要有一定的關愛目標,
要提出具體的行動方案,
不要空談,
要注意引導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
幫助。

導語:
聽了這些,我們深有感受,但在社會上還有不少的反面現象,象丟棄親子、虐待老人
等慘案還時有發生,
你目睹、
親聽過這些事嗎?當你看到或聽到這些事時,
你想說點什麼呢?
你認為應該如何制止這些惡性事件的發生。
下面請同學們列舉一些,
說說自己的感受,
以及
改變的策略

四、活動收獲,拓展延伸。

1
、活動收獲:

導語:
同學們,我們感受了這一番「讓世界充滿愛」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後你有什麼收獲和感
受呢?

(可談對關愛的認識,合作探究的樂趣等)

小結:
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
同學們把目光投向了社會的弱勢群體,
也投向了班級里的
同學,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得到洗滌,得到升華,我們不再有以前的鄙夷與傲慢,而代
之以慈善和關心。是啊,
不管時代怎樣變遷,
人類愛的主題是永遠不會變的。讓我們在課後
能夠繼續關注和搜集與愛的主題有關的故事,
從我做起,
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手拉手、
心連心,讓愛永遠伴隨我們。

2
、拓展延伸:

①搜集並積累以



為話題的名言警句、歌詞、詩句等。

②課外閱讀書籍:《愛的教育》《泰戈爾詩選》。

③課外聽《讓愛住我家》
《神奇的九寨》
《愛的奉獻》等歌曲,讓學生更深地感受充滿愛的
世界是多麼美好,從而激發他們愛的情感。

第三課時

一、愛心主題,寫作提升。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愛」一個多麼溫馨的字
眼,「愛」如春風輕吻大地,「愛」如甘泉沁人心脾
.
本單元教材中「長媽媽」
買《三海經》體現出了那種坦直、細心的愛;
《背影》中「父親」爬月台買橘子
體現出了那種愛子深切、
催人淚下的愛;
還有「老王」的知恩圖報,
臨死前送香
油和雞蛋,
表現出那種質朴、
純真的愛„„我們沐浴在「愛」的陽光里,
無時無
刻都感受到愛的溫暖,
那就請以「愛」為話題,
寫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來談
談你對「愛」的感受吧

要求:
題目自擬,抒發真情實感

二.寫作導航

寫「愛」的文章,
說到底是一篇宣洩情感的文章,
如何做到情真意切,
撼人肺腑,
我們還必須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一)忌空洞,事例典型,以情感人

4
寫「愛」類的文章,它最忌「口號式」的抒情方法,文章中道一百篇喊一千句
「愛」字,
不如一小件典型事例來說明「愛」的理由那麼管用生活中關於「愛」
的典型材料很多:
放學時大雨中的一把雨傘;
隆冬時大雪中的一件寒衣;
學至夜
半的一杯溫奶;
病困無助時的一筆捐資„„你把這些事件寫具體,
寫生動,
用飽
蘸情感的濃墨流瀉你的心泉,這樣才能以情感人,主題鮮明

(二)重詳略,抓動情點,濃墨渲染

生活中一件很感人的事,
如果在你的筆下平鋪直敘,
那也不會掀起讀者情感的波
瀾我們只有詳略得當,
抓住「動情點」去肆意潑墨,
它才會感人肺腑本單元
《背
影》中的「父親買橘子」是文章的動情點,作者用「走」、「探」、「爬」、
「攀」、
「縮」等一系列動詞對「父親」動作進行細致的刻畫,
從而突出了那種
深切的父愛;還有《老王》中「送香油、雞蛋」的細節,也是文章中的動情點,
作者對老王「直僵僵」、
「面如死灰」的形態,
「滯笨」的動作及簡短無力的語
言進行了細膩的描寫,
突出了老王純朴的愛因此我們要學習這種方法來詳略得當
的描寫,才能讓文章情感充沛,主題鮮明

(三)善表達,多用修辭,情勢激越

寫文章,
語言的表達最重要因此我們要注重語言的表達技巧用修辭,
比喻可以使
表述更形象生動,
排比可以增強語勢,
重復可以起強調作用等如「母愛是嚴冬的
一縷陽光,
是遊子身上的一件寒衣,
是嬰兒口中的一乳甘甜」這句就同時使用了
比喻、
排比的手法,
它將抽象的「母愛」具象可感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同時也
使情感更加濃郁起來

在寫法上,
可以全景式展現如以排比段落的形式、
以抒情化的語言銜接,
最後以
抒情結尾,點明主旨,感受「愛」的涌動也可以就某一點展開,選取典型的、最
能表現「愛」的片段進行組合,突出「愛」的主旨

在敘述過程中,
要力求通過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特色,
彰顯「愛」的力量,
在具
體的細節中表現愛一定要注重自我心理感受的描寫,
通過對內心的描摹展示愛的
力量

在語言上追求「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飾」,
用朴實但飽含深情的語言表現主旨

總之,在寫有關愛的話題時,你首先要有愛,要有善於發現愛的慧眼,然後選好
一個切入點,緊扣中心去選擇感動的材料,這樣,文章寫來定會得心應手

三.創新誘導

文章要擺脫趨同思維的桎梏,首先要從新的
角度
上放眼母愛不僅僅只是人性的
美,
就是動物間也同樣存在有一篇關於「牛」的文章其「母愛」就很感人:
它寫
的是在西部一個極度缺水的沙漠里,
一頭平時憨厚忠實的老牛一天突然攔住部隊
的運水車,
其主人驅趕抽打的鞭子被血染成了紅色,
但它還是死活不肯讓開戰士
違反紀律給它放了一盆水,它卻沒有喝,只是仰天長哞喚來了沙堆後的一頭小
牛„„這樣寫來就跳出窠臼,不同凡響

【參考題目】:
1
、儲蓄母愛
2
、忘不了那眼神
3


的愛

感受愛的力量

高爾基曾經說過:

誰要是不會愛,誰就不能理解生活

我國女作家三毛說:

愛,
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么辛酸,
這么痛苦?

冰心在彌留之際說:

愛是一種力量

我以前對愛的理解很膚淺,中考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深化了我對愛的理解

師愛

病床上,
我靜靜地躺著,
透明的葯液一滴一滴順著長長的塑料管輸進我的血管里
我好害怕,
害怕第二天在考場上像陳士成一樣神志不清我好孤獨,
孤獨得像孔乙

5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早晨,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放下了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中午,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他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下午,哥哥給我一盒唱片,

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晚上,我把它們放在床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

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

在一塊唱那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嗎?

請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己跪在櫃台下面一樣,
無人同情無人憐憫突然,
門開了,
一張熟悉的面孔映入眼
簾,
語文老師頓時,
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
我趕緊背臉去擦乾淚水老師那慈愛
的目光像溫暖的手輕輕地撫摩著我她好像明白了一切,
輕輕地打開一本書,
念起
了我最喜歡的那首詩:

別讓我為免遭危難而祈禱,
而讓我無所畏懼地面對危險,
別讓我為止息痛苦而懇求

啊!師愛如一陣春風,吹走了我心頭的陰霾;像金色
的陽光照耀著我,催我奮進!

母愛

凌晨一點,
我的胃痛有疼痛難忍,
剛一張口,
一股惡物噴涌而出我艱難地喘息著,
大滴大滴淚水順著臉頰流下來這時,一隻溫暖的大手搭在我的額頭上,朦朧中,
一雙焦慮的眼睛正望著我無邊黑暗夾雜著風聲、
雨聲撲面而來,
媽媽背著我,

步三滑地向醫院走去媽媽的背是那樣溫暖,
她的頭,
發上、
臉上卻掛滿雨滴我哭
了我想起了一首詩:

啊!母親,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
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蔭庇?

啊!母愛是閃耀著生命之光的一株靈芝草,母愛
的芬芳讓我的痛苦頓時消融

常人之愛

我正躺在床上閉目養神,
護士的小女兒甜甜的跳過來了她眨巴著大眼睛,
把一隻
用手把折疊成的花從到我手裡,說:

姐姐,手帕送給你祝你快點好起來,和我
一起上學校

說完,她一邊唱歌一邊翩翩起舞:

手帕花,手帕花
……」
啊!常人
之愛如一麴生命的旋律,
輕輕地盪漾在我的心中現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愛的力量
在愛的沐浴中行走,
我不感到孤獨和無助走過的日子,
我享受了別人的愛,
以後
的日子裡,我要學會愛老師、愛父母、愛別人

附:

愛是„„

愛是春天盛開在滿山遍野的鮮花,

在泥濘的春雨中綻放清香

愛是夏天盛開在荷塘的白蓮花,

潔白美麗純潔,永遠不會凋謝

愛是秋天的果林,

結出累累的碩果
,
甜美可口

愛是冬天的臘梅花,

靜靜綻放在寒冷的冰雪中,卻難掩冰爽的芬芳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益處,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別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

愛是無限的等候,

無限的微笑

愛是上帝最美的禮物,是上帝的本體,

永不褪色,

永不凋謝!

C. 一張八年級上冊語文思維導圖升級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思維導圖升級版是什麼?語文學科思維導圖就參考劉濯源教授思維可視化研究團隊的例圖:

D. 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思維導圖

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思維導圖,同學你問的是哪個學科嘛?把我有的牛圖內,都分享給容你參考,一定要採納哈!這些都是在劉濯源教授博客中下載的喲!

初中英語思維導圖

E. 八年級歷史上冊,一二單元思維導圖

你可以關注微信部編初中歷史,裡面有很多資源,很好的。

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原因
英國為了開辟海外市場,但是中國貿易出超,因此受阻。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

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帶來的危害
白銀外流威脅到清政府的財政。
嚴重摧殘了國人體質。
導致政治腐敗和軍隊戰鬥力削弱。

林則徐禁煙
1、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則徐查禁鴉片。
2、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
3、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英國發動侵略戰爭

侵略
1、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
2、1841年初佔領香港島--進攻虎門炮台--佔領廣州四方炮台。
3、1841年秋,攻佔廈門、定海、寧波。
4、1842年進犯吳淞--攻佔鎮江--8月初攻打南京。


反抗
1、道光帝革職林則徐,派琦善談判。
2、1841年道光帝下詔對英作戰。關天培戰死。
3、廣州三元里抗英。
4、1842年進犯吳淞江南提督陳化成犧牲。

失敗
失敗原因:統治者昏庸愚昧,經濟落後,武器落後。(根本原因是閉關鎖國)

《南京條約》的簽訂

簽訂
1842年8月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南京條約》。


內容
1、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
2、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
3、賠款:賠款2100萬銀元。
4、議稅: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附件
1、1843年中英《虎門條約》,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
2、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


影響
1、鴉片戰爭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F.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資料

內容預覽:
第二單元 單元說明
本單元課文都是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
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所追憶的保姆,雖是一個粗人,然而質朴、善良、熱心。魯迅深情地抒寫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真摯的懷念。
朱自清的《背影》,突出地刻畫父親的「背影」,著力表現父親的愛。在禍不單行、陰雲籠罩、哀愁焦慮的日子,父愛顯得異乎尋常地感人。文章中的敘述和描寫都恰到好處,樸素的語言表達了真摯的感情。
李森祥的《台階》,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敘述者,敘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拚命苦乾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雙重感情色彩。
楊絳的《老王》,寫自己與車夫的交往,寫車夫艱難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
余秋雨的《信客》,寫了兩代信客的命運,著重刻畫一個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贊美他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善良寬容,說明無私奉獻的人總是能贏得敬重和愛戴的。
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要求熟讀課文,從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敘述,是寫事情的前後經過;描寫,是對事物作具體的刻畫和描繪。要了解敘述、描寫兩種表達方式的區別和功能,要注意體會描寫的作用,揣摩描寫的方法,從而提高描寫能力。
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就是初步感受語言風格。語言特點要從比較中體會。語言特點是作者文化品位、文字功底、語言習慣、個性氣質的表現,又是由作品的題材、描寫的對象決定的。要著重讓學生明白,用什麼語言要看寫什麼人、什麼事。要總結五篇課文語言的共同特點,讓學生領會,使用語言要在樸素自然的基礎上,吸收融進典雅的書面語,這是提高語言能力的正道。
本單元「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以「讓世界充滿愛」為主題,可以根據具體條件,從三項活動中任選一項開展閱讀。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讓世界充滿愛
參考資料
(一)說愛心
愛是人類一種美好的情感,它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有親情之愛、朋友之愛、異性之愛、人類之愛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愛,由於所愛對象的不同,情感的性質和表現方式也就有所差異,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以真純的情感去祝福所愛的人生活得幸福,並以自己的行為參與到這一創造幸福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愛與對方的愛融為一體,在一個真善美的境界中,完成生命的升華與創造。我們在這里並不想去說明各種不同類型的愛,應該怎樣去表達和完成,我想說明的是愛為什麼會成為人類一種普遍的倫理原則,以及愛作為一個人對社會、人類、自然最基本的情感態度,它應該怎樣在我們生命中播種、萌芽、生成,使生命具有詩性的美麗光輝。
愛作為一種倫理學的原則,它並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人類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經過長期勞動實踐培養起來的感情方式。關於人類起源的科學假說中,比較有影響的是生物學上的進化論學說,這種理論是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來的,達爾文強調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各種族類的動物與大自然的環境之間發生了「物競天擇」運動,結果是導致優勝劣汰現象,不能適應環境的物種就逐漸滅亡,而適應環境的物種就得以生存、發展。人類就是在這種長期的競爭中逐漸演變為高級動物的;由此,又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在與自然環境斗爭中生存、發展的物種,是依靠什麼力量?於是,生物學界又提出了另一個假說,補充達爾文的學說,即認為各類動物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種類內部是通過「互助」的方式來保存、繁衍和發展自身的,在難以想像的天災地禍的惡劣環境中,物種間如果沒有互助是難以抗衡災難的。這種「互助」的假說,在達爾文的學說里已經採集了大量的例子。《人類的由來》一書中,達爾文舉了猴子、狒狒、鵜鶘、野牛以及狗等種族內部互助的例子,來證明一個發現:凡屬於社會性的動物彼此之間都有一些相愛的感覺。而更加具體地如螞蟻、蜜蜂,一直到各類哺乳動物,都有過互助發展種族的歷史。由此推知古猿人、原始人、野蠻民族部落的生活方式里,也存在大量互助的生活特徵,以此證明:人類的彼此間相愛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人類在長期集體勞動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感情。
在現代社會,人類文明已經有了高度的發展,但是關於愛的本能,卻似乎需要經常被提醒。由於人類在經濟發展中出現了階級之間的壓迫與斗爭,其表現形式的殘酷性把人類相愛的本能遮蔽住了。「文化大革命」中,一度連「愛」也被當作資產階級的因素而遭到野蠻否定,以至於「文革」結束後人們不得不重新討論「愛情的位置」和「愛是不能被忘記的」。我們也不能忽視,在當代商業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人與人之間一切關系也都有被金錢腐蝕為買賣關系的可能,如果不警惕,人民公僕被權錢交易所腐蝕,國有企業被僱傭勞動所腐蝕,知識分子被學術腐敗所腐蝕,高雅藝術被大眾消費所腐蝕,連溫情脈脈的家庭、夫妻、親子關系,都會在金錢腐蝕下悲慘解體,甚至人生最神聖的愛情關系也會在金錢的作用下墮落成變相的色情買賣。因此,重新發出愛的呼籲,在今天決不是多餘可笑的。
愛是人類的美德,愛與善良是聯系在一起的。不管是何種意義上的愛都包含著善良的因素。人們常說要有一顆善心,這顆善心是愛產生的最基本的條件。所謂「善心」就是對任何生命都懂得去珍惜和愛護、去關心和體貼,不會惡意地去傷害、蹂躪它們。在這種善心中對生命自然會生出無限的愛意,去求得人的情感與外部世界共同建構起美好和諧的境界。具有愛心的人,其對人對事的情感往往是溫柔的。溫柔是人類所具有的一種高貴的氣質,它拒絕殘暴,維護美好,它的力量有時能夠變得非常強大,化干戈為玉帛,使邪惡的人受到感化也變成一個富有愛心的人,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無數次描述過愛的力量的作用和意義。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王統照曾寫過一篇小說,題目叫做《一笑》,敘述了一個小偷在獄中看到一個女犯人美好的、溫柔的一笑時,意識到自己的邪惡,進而悔過自新的故事。這篇小說雖然帶有浪漫的、烏托邦的空想傾向,但這種愛的、這種溫柔的力量對於人心的感化作用是應該引起人們的充分重視的。只要一個人有一顆溫柔、善良的愛心,他就會感受到人間生活的美好。
愛是善良的、溫柔的,同時也是美好的。這里的美好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說具有愛心的人本身就是美好的,與這樣的人在一起是莫大的幸福;另一層是說有愛心的人必然對美好的生活有執著追求。在世界上存在著太多的自私、冷漠、殘酷,在對於美好的人類生活的追求過程中,愛是克服自私、冷漠、殘酷的有力的內在力量,只有通過它才能真正地走向美。具有愛心的人,雖然渴望美好,渴望與自然、人和所有生命處於和諧的狀態,但絕不意味著他就容忍欺壓、不平和邪惡。追求美好的事物、鞭撻丑惡的東西,是具有真正愛心的人所應有的人生態度。沒有對美的深切的愛,就沒有對丑的深切的恨,這兩者是相互統一的。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沐浴在真正的愛之中,從小有偉大的母愛所籠罩;長大後漸漸被友誼之愛、師生之愛、社會之愛所推動、所鼓舞,再成長就會被異性的愛所吸引,會進一步發展為美好的愛情……但你想過沒有,所有的愛中,還有一種與人類互助本能最相關連的──人類之愛。人類永遠在互相幫助的氛圍中進步和發展,因此,愛作為人類一種美好的情感也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的美好言辭,它應該是更加具體、直切地落實到日常生活的互相幫助的行為中去,去關愛每一個你所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同情他們,幫助他們擦乾生活帶給他們的眼淚。愛心就像陽光,需要照耀在大地上,才能真正地成為溫暖人心的力量。
不管是何種意義上的愛,都需要在具體的行動中去實現,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去具體地把愛心奉獻出來吧,那麼,世界將會充滿陽光,變得更加美好。
(二)說同情
同情是人類愛的具體顯現,也是互助原則的具體行為。現實生活中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災難降臨,人在遭受災難的時候往往顯得格外的孤立無援,這時候接受親朋好友的同情是絕對需要的。古代人沒有什麼防止災難的能力,在巨大的災難與痛苦面前,只能產生畏懼與絕望。同情正是在幫助別人渡過難關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人類的一種美德的。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一書里專門論述了同情。他把同情定義為:「一種由於落到了不應當遭此不測的人的身上的毀滅性的、令人痛苦的顯著災禍而引起的痛苦情感」,「同情者會想像這種災禍也可能落到自己或自己某位親朋好友的頭上,而且似乎近在眼前。非常清楚,產生同情的人必定是這樣一種人。」這種對同情的定義未免狹隘了一些,但說明在西方古代哲學家的思考里,就已經有了「同情」的位置。中國古代的思想家也早就關注了「同情」的心理表現,並且對它作了比較寬泛的解釋。孟子說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有孩子掉入井裡了,必定會有人去救他,因為同情(惻隱)心是一種普遍的人性特徵。到了近代的西方,隨著人道主義觀念的逐漸普及,關於同情的解釋就更多了。英國哲學家休謨在《道德原則探求》中充滿詩意地說:「在我們的心中,與狼和毒蛇的因素一起,還有一些善良──雖然微小──的天性,如一點點與人友善的鴿子的品質。」在這里,同情已經被作為人類的天性而顯現了。美國教育家威廉·貝內特在他編寫的著名兒童讀物《美德書》里,第一單元就講同情,他關於同情的解釋是:「如果說,勇氣是當別人面對困難時與他站在一起,那麼,同情就是當別人感到悲痛時與他站在一起,同情是一種認真對待別人的現實──不僅是他的生活境況,還有他的內心世界、他的感情──的美德。它是一種與處於困境或不幸中的人結成夥伴,支持他,為他分憂的積極態度。」
如果說,當生物在進化過程中不得不通過互助來抗拒災難的話,那麼,當人類把同情心發展為一種倫理原則時,互助就有了更為正當和更為合理的心理基礎。同情別人和幫助別人都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需要用美好的想像來灌溉這片濕潤的土地。我們常常說要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這「設身處地」就包括了豐富的聯想與對比,通過設身處地地聯想,別人的痛苦與困境都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終於成為共同來承受和克服的命運了。安徒生的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女孩》是一篇極為美麗的文學作品,它敘述的故事很簡單:一個賣火柴的女孩在聖誕之夜凍死在雪地里,但她偏偏是個賣火柴的小姑娘,她手裡的微不足道的火柴在給她勉強取暖時,曾經給她帶來了短暫而巨大的幸福的想像。這種想像與其說是那個小姑娘臨死前的幻覺,毋寧說是作家深沉而美麗的心願。安徒生的偉大同情已經在他的文學想像中充分表現出來。由於他的這種努力,使讀過這篇作品的人無不對這個可憐的姑娘產生深切同情。本來,冬天的城市街頭凍死一個窮姑娘在當時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但是由於安徒生的美麗的想像,小姑娘並沒有獨自承擔苦難,包括作家,還有無數讀者,都共同地承擔了這一苦難。如果說,人們將為改變和消滅這種悲慘現象而斗爭的話,那麼,這種共同培養起來的同情將是其最有力的動力。
真誠的同情能給弱者和貧窮者以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這種幫助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在一個人的心靈中撒下了愛的種子,使一個人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災難、自私、冷漠之外,還有一種溫暖和關懷。這種溫暖可能對給予者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在被給予者來說卻能享用一生。正如一首歌里所歌頌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種「愛」的內容非常博大,有親情之愛、朋友之愛,同時也包含著對「陌生人」的同情。而對待「陌生人」的同情,則更加體現了「愛」的無私和偉大。下面是一則真實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同情有時會發生多麼奇異的作用:
有一位從貧窮的山區來到大城市讀書的大學生,為了解決學費,他偷偷地利用周末做起文具商品的推銷人。他的性格比較靦腆,不善言辭,一個月下來,幾乎沒有得到什麼報酬,失望、沮喪使他陷入了非常痛苦的境地。他不知道自己在這種境遇中能否堅持完成學業,因為家庭到底有多少經濟的承受力,他自己心裡清楚,年邁的父母和正在讀書的弟弟、妹妹,由於他的拖累會更加困苦不堪。他心裡暗暗下定決心,再做一個月的推銷員,如果還不能掙到自己的學費,就退學出去打工,掙錢養活自己。在那個月的每一個周末,他疲憊不堪地奔走於一幢幢居民樓、學校、辦公樓之間,而帶給他的仍然是深深的失望。有一天晚上,他想最後再敲一家住戶的門,如果還沒有一點收獲的話,他就要放棄努力。他緊張地、怯怯地摁響了門鈴,出來開門的是一個中年婦女,她慈愛地問他做什麼時,他語無倫次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意,站在那位婦女身後的一位像初中生模樣的小女孩,熱情地把他拉進屋,要把他手中提的所有的鉛筆、鋼筆、圓珠筆一並買下,而那位婦女也沒有什麼反對的態度。他有點興奮,有點感激,也有點莫名其妙,買這么多筆干什麼?疑問使他意識到:是不是這家人同情他的狼狽模樣才這樣做?那位婦女和女孩似乎看出了他的猶豫,就和善地說:「進屋坐會吧。」他說:「不坐了,這位小妹妹沒有必要買這么多筆,就買一支吧!」那位中年婦女卻說:「不客氣,進屋坐吧,我有話和你聊聊。」沒有想到那一天,他的生活整個發生了變化。那位婦女原來在公司辦公室里見過他去推銷文具,知道他是一位生活困難的大學生,就建議他不要再推銷文具,讓他輔導她的孩子學習,每月可以有幾百塊錢的收入。從此,那個大學生就安心自己的學業,後來成為一個很出色的學者。
同情是一種美德,但它只是由愛與互助的本能中派生出來的一種感情,並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可以超越特定的時空和特定的對象普遍適用的。當我們的同情心在發揮作用的時候,切切記住要注意兩點忠告,也算是對同情的限制。
首先,同情之愛從表現形式而言,往往體現在強者對於弱者、富者對窮者、社會地位高的人對於社會底層的人之間,這就難免夾雜著一種「恩賜」、「施予」的色彩。同情如果有了這種色彩,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同情之愛,反而成為一種表演或炫耀。我們常說「同情心」,同情與「心」相聯,才是一種真同情,與「心」無關的同情是令人厭惡的,因為沒有「心」的同情,往往對被接受者來說就構成了人格上的不平等。雖然有時接受者迫於生存壓力也會無奈地接受這種同情,但在精神上他會感受到強烈的屈辱。此外,同情之愛是一種善良的美好的情感,但必須是對真正需要同情的人施用才有意義。如果不分是非,不辨真偽地濫用這種同情,不僅會危害社會,也會危害自己。《伊索寓言》里農夫和蛇的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對於那些惡人、壞人濫施同情,你可能是發自真心的,但毒蛇卻會藉助你的同情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適得其反,失去了同情之心的意義。
願每一個人都有真正的同情之愛,也願這種同情之愛有理性的光輝照耀,富有真正的人間情味。
(三)說互助
俄羅斯偉大作家屠格涅夫有一篇著名的散文詩,叫做《乞丐》:
我在街上走著……一個乞丐── 一個衰弱的老人擋住了我。紅腫的、含著淚水的眼睛,發青的嘴唇,粗糙、襤褸的衣服,齷齪的傷口……啊,貧窮把這個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麼樣子啊!他向我伸出一隻紅腫、骯臟的手……他呻吟著,他喃喃地乞求幫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沒有錢包,也沒有懷表,甚至連一塊手帕也沒有……我隨身什麼東西也沒有帶。但乞丐在等待著……他伸出來的手,微微地擺動著和顫動著。我惘然無措,惶惑不安,緊緊地握了握這只骯臟的、發抖的手……「請別見怪,兄弟;我什麼也沒有帶,兄弟。」乞丐那對紅腫的眼睛凝視著我;他發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著,他也照樣緊握了我的變得冷起來的手指。「哪兒的話,兄弟,」他吃力地說道,「這也應當謝謝啦。這也是一種施捨啊,兄弟。」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了施捨。
這篇美麗的散文詩包含了很多層意思,它寫到了平等、愛心和同情,還寫到了一層別的意思,屠格涅夫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了施捨。」為什麼說,施捨者非但沒有給乞丐什麼東西,反而從乞丐那兒得到了施捨?讀者大約都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從乞丐那兒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愛。是的,本來施捨者為沒有東西施捨給乞丐而感到羞愧,但他沒有採用居高臨下的傲慢態度,而是用平等的、誠懇的態度向乞丐表示歉意,這種態度使他與乞丐之間的關系平等了。於是,乞丐也感到了滿足,我們從乞丐的話里能夠體會出他對真正的愛心和同情的理解與感激。但問題是,接下來,當施捨者聽了乞丐的話以後,竟覺得這是乞丐施捨了他。這里似乎包含了這樣一層意思:任何施捨都是對等的,任何幫助都是互相的,當施捨者施予他人物質的幫助時,他同時獲得了精神的滿足與回報。這種回報是多樣的,比如被施捨者對你說一聲謝謝,你的心也會感到一陣熱。這就是一種溫暖,一種回報。其實人是需要這樣一種精神滿足的。
我們前面討論過,人類的愛心來自生物進化過程中的集體勞動實踐,同情也是愛的具體顯現和互助原則的具體行為。那麼,互相幫助則是人類進步最重要的倫理原則之一,由互相幫助滋生出愛和同情,也滋生出自我犧牲的精神需要。
我們不妨把這種精神需要稱作為「犧牲」的本能。這里所說的犧牲,並不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捨命犧牲;也不是堵槍眼、炸碉堡的英雄壯舉。這里所說的犧牲,是一種普普通通的人的精神需要,或者說是人尋求快樂的倫理原則。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突然面臨一種巨大幸福的時刻──你終於考上了名牌大學,你在運動場上獲得了最高名次,你的父母送你一件你非常喜歡的禮物,甚至是你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時突然看到某種大自然的美景……總之,是你沉浸在歡樂之中的時候,你會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找你的好朋友來分享這一歡樂。「分享」是多種多樣的,特別是一個青年人,他所擁有的精力、智力、體力、熱情都遠遠超過了他的身體所需要的能量,所以,無論是喜悅,還是其他因素,他都會生出一種本能去尋求他人的分享,由此來獲得一種心理的滿足。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人類的互相幫助的品德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互相幫助,是我們從上小學開始就提倡,並在同學之間積極開展的一種活動。通常的互相幫助都是由一個成績好的學生來幫助成績比較差的同學,為什麼成績好的同學幫助成績差的同學叫互相幫助呢?成績好的同學決不會說,我幫助你提高學習成績,你必須幫助我回家做家務,這才叫互相幫助啊。不會的。如果是這樣,那就說明那位成績好的同學沒有真正理解互相幫助的意義。因為「互相幫助」的意義,並不是商業買賣關系,更不是金錢借貸關系,那種冷冰冰的、恨不得從對方胸脯上割下一磅肉的態度,完全不配做「互相幫助」那樣美好的事情。互相幫助的「互相」即表現在人的自我犧牲的快樂本能上。當你有了獲得知識的快樂時,你應該有這種本能,要將這種快樂分享給你的同學。就像當你看了一部好的影片以後,會立刻想到把這盤錄像帶或VCD介紹給你的朋友去看,這樣才叫「分享」,才叫「自我犧牲」。當你幫助了你的朋友,看到他因此而獲得快樂的時候,你將會享受到這種高尚的精神上的滿足。因此,互相幫助並不能理解為物質上或者知識上的交換原則,而是精神上的自我歡娛和自我滿足。
這樣,你就不難理解屠格涅夫為什麼說,他從乞丐的那裡得到了一種精神上的施捨?
互相幫助的原則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是一種求生的本能和形式,許多動物在與自然環境的搏鬥與求生存的過程中都會採用互助的方式,但由此而產生出來的諸如愛心、同情、自我犧牲等倫理原則,則是人類特有的精神需要,也可以說是人類的特權。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這樣的權利。在現實環境里,我們被社會上各種自私自利的原則所腐蝕,常常會讓腐朽的思想道德來模糊人類真善美的本性,比如,當你樂於幫助別人的時候,就會有人(可能是你很親近的人)出來勸阻你,會說你「太傻了」、「吃虧了」等等,這時候,你最好的辦法是問一問自己,你心裡是怎麼想的?你是否在幫助別人中感受到了快樂?如果你確實能夠感受到幫助人的快樂,那說明你是個有著高尚情懷的人,你就要堅定地做下去。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那是一個寓言,說的是地獄與天堂的區別究竟在哪裡。在地獄中,眾人(鬼魂)圍著大桌吃飯,他們手上都拿看長長的筷子,用這樣的筷子夾到的食物竟無法放進自己嘴裡,於是人人挨餓,個個愁眉苦臉。可是在天堂之中,眾人(天使)也圍著桌子在吃飯,他們手裡的筷子也同樣的很長很長,但是他們夾著食物就送進對方的嘴裡,於是人人飽食,個個開心。
這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也是幸與不幸的差別。請你想一想,我們的幸福生活是這樣來的嗎?

G. 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二章思維導圖怎麼畫

閱讀全文

與8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思維導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