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七年級上冊語文10課讀後感

七年級上冊語文10課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2-12 04:39:51

① 初一上冊語文第10課全文意思和主要道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孔子說:"學習知識而又經常溫習功課,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並不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 【注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編輯本段第二則:為人處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注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編輯本段第三則:學習方法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我以為合並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范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復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故:舊的知識。知:領悟。可:可以。以:憑。為:做。編輯本段第四則:學習方法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己)有害." 編輯本段第五則:學習方法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知識點:「女」通「汝」意思:你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聰明智慧。(其他知不變)誨的意思:教,傳授。乎的意思:語音助詞。由:指孔子的學生仲由 編輯本段第六則:取長補短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編輯本段第七則:取長補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的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編輯本段第八則:怎樣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子罕》)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編輯本段第九則:怎樣做人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AI第二聲)樹是最後落葉的." 編輯本段第十則:怎樣做人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編輯本段相關知識 編輯本段「樂」之解釋不亦樂乎的「樂」應該讀le去聲,不應該讀yue去聲。因為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第一篇第一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釋是:說,同悅;樂,音洛。《論語雍也》中還有一句孔子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朱熹注釋也是:好,去聲;樂,音洛。按今天的讀音,「洛」字音luo,去聲。但在古代,作為快樂的「樂」和「洛」都屬於入聲「十一葯」韻部(見《平水韻》),可見「洛」、「樂」的韻母一樣,加上聲母都是L,當然完全是同音字了。這在南方人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因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樂」發音完全一樣,都讀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話讀,「不亦樂乎」中的「樂」也應該和「快樂」中的「樂」字一樣,都讀成le去聲。 「樂」是多音字,除了讀yue去聲(音樂)、le去聲(快樂)外,在《論語雍也》篇中還有一處也有很多人讀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朱熹的注釋是:知,去聲。樂,上二字並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國傳統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聲母(也叫「聲紐」,「五」字的聲母是「疑」,相當於今天的y),與下一字的韻母(即「教」的韻母iao)拼讀成yao。可見,在「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二句中,「樂」字作為「喜愛、喜歡」的意思時應該讀yao。歸納起來,「樂」在古書中的讀音主要有三種:(1)作名詞用的意思是「音樂、樂器、樂工」等,音yue,去聲。(2)作形容詞用的意思是「喜悅、快樂」,音le,去聲。(3)作動詞用的意思是「喜愛、喜歡」,音yao,去聲。編輯本段成語不亦樂乎死而後已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擇善而從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編輯本段通假字不亦說乎:「說」同「悅」,愉快;誨女知之乎:女同汝,你;是知也:「知」同「智」聰明。編輯本段活用現象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名詞作狀語;溫故而知新:舊知識,形容詞做名詞;傳不習乎:傳授的知識,動詞作名詞。編輯本段古今異義可以為師矣:「可以」:古義:可以(憑借)把,今義:可能、許可是知也:「是」:古義:這,今義:表判斷有朋自遠方來:「朋」古義:志同道合的人,今意:朋友編輯本段作者-孔子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家世】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後裔。周武王滅殷後,封殷宗室微子啟於宋。由微子經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傳至泯公共。泯公長子弗父何讓國於其弟鮒祀。弗父何為卿。孔子先祖遂由諸侯家轉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孫正考父,連續輔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為上卿,以謙恭著稱於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繼任宋大司馬。按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侯,「五世親盡,別為公候」,故其後代以孔為氏。後宋太宰華父督作亂,弒宋殤公,殺孔父嘉。其後代避難奔魯(孔氏為魯國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魯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跡無考。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叔梁紇先娶施氏,無子,其妾生男,病足,復娶顏徵在,生孔子。【生平】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記》未記,按《穀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生」。換算為當今之公歷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孔子生在魯國。魯國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對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禮樂之邦」之稱。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觀樂於魯,嘆為觀止。魯昭公二年(前540年)晉大夫韓宣子訪魯,觀書後贊嘆「周禮盡在魯矣!」魯國文化傳統與當時學術下移的形勢對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志於學」。他善於取法他人,曾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人也贊他「博學」。孔子「三十而立」,並開始授徒講學。凡帶上一點「束修」的,都收為學生。如顏路、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是較早的一批弟子。連魯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來學禮,可見孔子辦學已名聞遐邇。私學的創設,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魯國自宣公以後,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符軍權。孔了曾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表示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國內亂,孔子離魯至齊。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說:「政在節財。」齊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孔子在齊不得志,遂又返魯,「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從遠方來求學的,幾乎遍及各諸侯國。其時魯政權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於其家臣陽貨。孔子不滿這種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國命」的狀況,不願出仕。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陽貨被逐,孔子才見用於魯,被任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歲。「行之一年,四方則之」。遂由中都宰遷司空,再升為大司寇。魯定公十年(前500年)齊魯夾谷之會,魯由孔子相禮。孔子認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早有防範,使齊君想用武力劫持魯君之預謀未能得逞,並運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齊侵佔的鄆、灌、龜陰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加強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提出「墮三都」的計劃,並通過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實施。由於孔子利用了三桓與其家臣的矛盾,季孫氏、叔孫氏同意各自毀掉了費邑與後邑。但孟孫氏被家臣公斂處父所煽動而反對墮成邑。定公圍之不克。孔子計劃受挫。孔子仕魯,齊人聞而懼,恐魯強而並己,乃饋女樂於魯定公與季桓子。季桓子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孔子政治抱負難以施展,遂帶領顏回、子路、子貢、冉有等十餘弟子離開「父母之邦」,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周遊列國的顛沛流離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歲。先至衛國,始受衛靈公禮遇,後又受監視,恐獲罪,將適於陳。過匡地,被圍困五天。解圍後原欲過蒲至晉,因晉內亂而未往,只得又返衛。曾見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衛靈公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說:「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後衛國內亂,孔子離衛經曹至宋。宋司馬桓魁欲殺孔子,孔子微服過宋經鄭至陳,是年孔子六十歲。其後孔子往返陳蔡多次,曾「厄於陳蔡之間」。據《史記》記載:因楚昭王來聘孔子,陳、蔡大夫圍孔子,致使絕糧七日。解圍後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衛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問曰,為政必以「正名」為先。返衛後,孔子雖受「養賢」之禮遇,但仍不見用。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歸魯,率軍在郎戰勝齊軍。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孔子遂歸魯,時孔子年六十八。孔子歸魯後,魯人尊以「國老」,初魯哀公與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② 初一第10課論語十則讀後感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及態度的;二是講思想修養方面的。這十則教給了我如何處世待人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的是:學習了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小學學古詩《楓橋夜泊》時,其中有一句「江楓漁火對愁眠」老師給出的解釋是:江邊的楓樹伴著漁家的燈火,帶著思想之愁我難以入眠。可是我發現:楓樹「性惡濕」,不宜生長在江邊。我又查閱了一下,發現「江楓」還有一種說法為:「江邊的楓樹」且當時就有一座橋名曰「楓橋」。因此,我認為江楓應採取第二種解釋。我將我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說:「現在大多採用第一種解釋,而且這兩種說法處於爭論之間,還是選擇第一種更為妥當。」老師還誇我善於思考、探究呢!既然「學而思」如此有益,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說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這以後才能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後凋謝的。我們正應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無論何種境地都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文天祥面對著敵人提出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誘惑,義正言辭地加以拒絕,忍受著敵人殘酷的嚴刑拷打,寧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表現得大義凜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應當像他一樣堅貞不屈,不畏艱險的環境,保守自己的節操!我們應勇於挑戰困難,像松柏一樣在寒風中挺立!
《論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哲理啟迪著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修身養性。
有人說過:「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讓這個世界更加和諧。

初中語文課本10課《論語十二章》讀後感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和《毛主席語錄》沒什麼差別。可細細品來,孔專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屬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里行間。《論語》里最常見的詞彙,無非是中庸、君子、禮仁雲雲。禮,表現了孔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孔子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春秋時代,諸侯國不遵守「周禮」,鬧得一團烏煙瘴氣。孔子的禮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孔子致力於維護三綱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當魯國大夫季氏「八佾舞於庭」時,孔子憤怒地說:「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觀,這後來發展成為了他學生孟子的政治主張。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剋制自己,遵循「禮」,這就便是「仁」了。「仁者愛人」,這里愛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王室貴族;尊重朝廷貴族,「不犯上」,也說明孔子對「禮」的尊重。此外,孔子還把「仁」當作「人」的標准:「仁者,人也。」 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說過:孔子「這種所謂仁道,很顯然的是順應著奴隸解放的潮流的。這也就是人的發現。」

④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10課讀後感

從本文中我們體會到了木蘭的英雄氣概,要向她學習 !(故事內容說一下) 花木蘭的故事流傳了很多年,這個幾百年前的奇女子到現在還鼎鼎大名為人們所稱頌。我非常欽佩花木蘭,欽佩她遇到困難時毫不退縮勇敢面對的精神。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我們要向花木蘭學習,努力憑自己的力量去克服,不氣餒不放棄。長大以後我要向花木蘭一樣孝順父母,做一個有責任心和愛心的人。我還要好好學習,練就很多本領,長大為國效力,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絕 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現在更有許多人將它拍成了電影,千古流傳。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她本是個柔弱的女孩,可他為了年老的父親,就不再柔弱;她本是個織布女子,但她為了父親,就參軍打仗。她從不向男的低頭,大聲告訴了世人:巾幗不讓須眉。花木蘭就要出征了,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她與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樣的苦,受一樣的累,卻干出與男人不同的事跡,創出了與男人不同的輝煌,同時也證明了「女子哪裡不如男?」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該是何等地偉大。

⑤ 求七年級上冊語文第10課論語十則的讀後感 急急急急急急急

溫故而知新」僅僅五個字,但卻包含了千千萬萬的哲理,教會了我們如何讀書學習的方法,反映聖人孔子在教書育人的獨到見解,體現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華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源遠流長。
古代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思想家孔子說曾說過一名話:「溫故而知新。」以前,我總是對句話一知半解,糊里糊塗,經常裝著有學問的樣子說:「溫故而知新,溫故而知新。」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道理。 人們讀書往往只讀一遍,這種讀書方式,只能看懂了表面意思,卻不能了解它在內在的意思和更多的知識。「狼牙山五壯士,縱身跳下山」,從表面理解是:狼牙山五壯士英勇無比。而內在意思反映了: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共產黨帶領解放軍犧牲了多少戰士,才換來今天的幸福日子。而只要你再讀一遍就會發現這個句子用詞的准確。比如「縱身」這一個詞表現了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無比和堅定報國的信念,如果你再讀一遍,我堅信,你會發現更多的道理。 讀書就是這樣一遍一遍的,從膚淺到深奧。到現在我還讀一些兒時覺得不好看的書,但現在的感受卻與從前截然不同,雖是一本兒童讀物,但寫法和構思都有一種極其深奧的變化,就這樣反復的讀這些書,我受益匪淺,書就是這樣的。現在我還不時地看《小兒郎》,因為他讓我懂得一個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應該有遠大志向。
「溫故而知新」僅僅五個字,但卻包含了千千萬萬的哲理,教會了我們如何讀書學習的方法,反映聖人孔子在教書育人的獨到見解,體現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華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源遠流長。

⑥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10課都說了那些做人的道理

35 贊同7| 評論 2011-10-23 17:12 熱心網友
我是路人……來打醬油……想寫好作文就自己編…… 贊同5| 評論 2011-10-23 19:32 熱心網友
iwejseijifsfpsefpes第四藕絲 wciwe9cwqe7嗎,嗎說的沙發沙發沙發沙發沙發沙發沙發沙發 贊同3| 評論 2011-10-23 20:05 熱心網友
你可以舉出一種污染的例子,再寫建議,我也不太清楚。。。。。。。。。。。。。。。。。。 贊同3| 評論 2011-10-23 21:11 Jason丶傑 | 二級
建議書

罪惡的人類:
如今十分發達的地球,雖然環境情況看起來十分樂觀,但是卻有十分重大的隱患,這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大肆砍伐樹木、建立化工廠、胡亂排放有害液體。「對人類威脅較大的氣體,世界每年的排放量達6億多噸。。。。。;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臨沙漠化的危險,每年有6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脅著60多個國家。。。。。」看見這一組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人類,你們有何感想?從2300萬年到1800萬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現到現在人類高度發達的文明時代,對於每個人從未停止過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應」的,這更滋長了人類的貪欲。
舉一個例子:我國的木蘭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個清澈見底的河流,但現在它已是魚蝦絕跡的污河,又為我們的地球母親添多一道疤痕。這,不是給人類重重地敲響了警鍾嗎?
由此,我鄭重地向仍未覺悟的人們建議:
第一,人類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須尊重自然。對於改造自然理應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闊斧,勇於實踐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與自然協調發展,決不能重蹈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覆轍。
第二,要從我做起,首先選擇有利於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們的家園、善待地球,共創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1。節約資源 減少污染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防止滴漏。
(2)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
2。綠色消費 環保選擇
(1)用無鉛汽油、無鎘鉛電池、無磷洗滌劑,減少水與空氣的污染。
(2)購買低砩家用製冷器具、無砩發用摩絲,減少對臭氧層的污染。
3。重復使用 多次利用
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減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備購物口袋或提籃。
4。分類回收 循環再用
不亂丟棄廢電池、廢塑料等垃圾、廢物;將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使資源循環再生,造福人類。
5。保護自然 萬物共存
不獵殺、使用珍稀動物和受保護的動物,關愛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植樹造林,愛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寸綠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樹木。
6。講究衛生 保護環境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製造噪音。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倡導同學門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也建議叔叔阿姨們加入我們的隊伍中來,為保護環境、造福後代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保護環境,刻不容緩!贊同
2 贊同12| 評論 2011-10-25 12:42 熱心網友
DSB 贊同5| 評論 2011-10-25 17:51 熱心網友
第二點:生活中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破壞家園的不良行為

資源浪費日常最容易接觸到的就是物質資源浪費和非物質浪費兩種
物質性浪費最常見,如飲食浪費(日常生活水源和食物),能源浪費(如無節制的電、氣類浪費),功用性浪費(如一次性用品等),閑置型浪費(大方面如土地閑置,小的方面如舊電器不用,兩三個手機……)等等
非物質浪費一般是指技術性浪費,政策性浪費,人才浪費等等,這個生活中普通人不容易接觸
環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工廠、作坊排出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
2〕人們生活排出的煙、氣、噪音、臟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車輛、輪船、飛機等〕排出的廢氣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流出的水;
5〕礦山廢水、廢渣。

第三點:為什麼要珍惜資源、怎樣珍惜資源

罪惡的人類:

如今十分發達的地球,雖然環境情況看起來十分樂觀,但是卻有十分重大的隱患,這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大肆砍伐樹木、建立化工廠、胡亂排放有害液體。「對人類威脅較大的氣體,世界每年的排放量達6億多噸……;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臨沙漠化的危險,每年有6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脅著60多個國家……」看見這一組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人類,你們有何感想?從2300萬年到1800萬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現到現在人類高度發達的文明時代,對於每個人從未停止過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應」的,這更滋長了人類的貪欲。

舉一個例子:我國的木蘭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個清澈見底的河流,但現在它已是魚蝦絕跡的污河,又為我們的地球母親添多一道疤痕。這,不是給人類重重地敲響了警鍾嗎?

由此,我鄭重地向仍未覺悟的人們建議:

第一,人類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須尊重自然。對於改造自然理應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闊斧,勇於實踐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與自然協調發展,決不能重蹈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覆轍。

第二,要從我做起,首先選擇有利於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們的家園、善待地球,共創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1、節約資源 減少污染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防止滴漏。

(2)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

2、綠色消費 環保選擇

(1)用無鉛汽油、無鎘鉛電池、無磷洗滌劑,減少水與空氣的污染。

(2)購買低砩家用製冷器具、無砩發用摩絲,減少對臭氧層的污染。

3、重復使用 多次利用

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減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備購物口袋或提籃。

4、分類回收 循環再用

不亂丟棄廢電池、廢塑料等垃圾、廢物;將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使資源循環再生,造福人類。

5、保護自然 萬物共存

不獵殺、使用珍稀動物和受保護的動物,關愛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植樹造林,愛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寸綠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樹木。

6、講究衛生 保護環境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製造噪音。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倡導同學門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為保護環境、造福後代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第五點:環保建議金點子

1、使用無磷洗滌劑。含磷洗滌劑使用時會使大量的磷進入城市水體,引起水質下降,水體變黑變臭。我們可以選購「無磷」洗滌劑,減少污染。

2、請隨手關緊水龍頭,提倡一水多用。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可以流掉1—6噸水。隨手關緊水龍頭,乃是舉手之勞,而一水多用更是節約用水的具體表現。

3、請將再生資源分類回收,注意及時回收廢塑料製品。

4、請少用一次性製品,例如塑料袋等。一次性製品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也浪費了大量保貴資源。「一次性」物品,我們實在消費不起了!

5、請選用環保建材裝修居室。很多人在住進新裝修的房子後,會感到頭痛、惡心等,這都是裝修過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引起的。(如使用了含苯等有害物質超標的材料)因此,在此提醒您,在裝修時盡量使用環保材料。

6、拒用野生動物製品。如不穿珍稀動物皮毛服裝,盡量穿天然織物;拒食野生動物;在野外旅遊,不偷獵野生動物等等。

7、提倡選購綠色食品。 贊同8| 評論(1) 2011-10-25 19:08 芬達吟心 | 四級
建議書
——保護地球珍惜資源
尊敬的聯合國秘書長:
您好!
地球是大家共有的家園,它「身體」里的資源不多了,所以,讓我們保護環境珍惜資源吧!
地球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寶萬多千米的星球,而這個美麗壯觀的星球只剩下不多的資源了。大部分的資源其實都是在不經意間浪費的。生活中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都是應該讓人注意到的。
就拿我們最常見的樹來說吧!居世界觀察所在1999年發表的一盤報告透露「地球的森林資源正在以每年一千六百萬公頃的速度消失,人類雖然年年高呼保護森林樹木,但卻讓森林一年一年的消失。一張紙,一雙木質一次性衛生筷子,一件純木質傢具........都是暗殺森林的兇手!
地球像媽媽一樣孕育我們;我們也應該向懂事的孩子一樣保護媽媽;地球的資源是媽媽的血和肉,我們絕對不能去破還生我們養我們的地球媽媽。
所以我們要向地球保證;我們一定要做到:
1.保護地球上的生物2.不浪費水資源3.多種花.草.樹等植物,為地球添彩4.保護臭氧層 5.垃圾要分類。不隨地丟垃圾 6.多回收廢電池7.盡量不排放烏煙。8.少量或不使用塑料袋
我們作為社會的主人,地球的子女,怎麼能眼看著資源進缺,地球受迫害呢?大家一起來行動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吧!
希望您能研究並採納我們的意見
祝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日期
署名 贊同13| 評論(2)

⑦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十課《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版n),不亦君子權乎? 《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罕》)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⑧ 七年級上冊語文主題學習讀後感,讀書筆記

怎樣做讀書筆記 積累資料的方法人各有異。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過於做筆記。筆記可不拘體例。不限長短,內容龐雜,形式多樣。然而主要是這樣四種方式: 摘錄式。這是使用最多的一種方式。主要摘錄書籍、報刊、雜記、調查報告、文書檔案中,與自己學習鑽研內容有關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錄有關的學習資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詞語典故等。如果學理工科,就得摘錄有關文獻、重要的結論與證明、獨特的技巧,等等。這樣便可備你不時之需。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對文中的某一觀點、事件、情節或某一章節、定理等,進行分析、歸納,用自己的話把其內容、要點寫出來。這不僅可備忘、備查,而且可訓練你的綜合、概括能力。列寧的哲學筆記,有很多就是採用的這種形式。如《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亞里士多德 <形而上學>一書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對摘錄內容,還往往寫出自己的意見、批評或注釋,以及自己獨創的符號和評注。比如「注意」「說得對」「辯證的精華」等提示性簡明字樣。明確地表明了列寧對某段論述的意見或批評。提要應力求簡明扼要、脈絡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線展開。如,歷奧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響。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內容一目瞭然。 心得式。記下的是對某一問題思考的心得。如李賀的《史綱評要》,脂硯齋的《重評石頭記》,皆是這樣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禮記、體會。札記多為旁徵博引,辯證考訂;體會多為引申闡發、借題發揮。沈括的《夢溪筆談》,茅盾的《讀書札記》,馬克思的《數學手稿》,就是用的這種方式。這是寫筆記的一種高級形式,要求有更多的個人創見,難度也較大。但它卻是創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製短篇,一旦需要時,就可組織起來,使之成為有價值的作品。 寫這類筆記,要特別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則應注意抓住學習研究中所碰到的難點和問題。有些重大發現,往往是由一個簡單的疑問開始,經過冥思苦想或從某一點上受到啟示的。對任何一點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點都不應放過,並把它及時記下來,很可能成為你作出成就的關鍵。 索引式、即寫下有關的論文題目或書名等。在陣習中可能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看到某些東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內容卻太多,上述三種筆記法又都不易採用.或者是這個內容,你本身就有這本書,所以也不必採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這個內容時,你卻忘記了或找不到了。諸如此類問題,只要搞好索引,便可順手拈來。自學成名的史學家陳垣曾說:「教學和研究要從目錄學入手」,「目錄學就好像一個賬本,打開賬本,前人留給我們的歷史著作概況,可以瞭然」。所以,平時應把所有的資料,按照內容本身的性質搞出一個索引來,以備查用之便。 上述四種與筆記的方法,可視各人的愛好、條件而定。至於書與格式,記在筆記本、活頁張、卡片、紙條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課本、書刊,那麼寫在天頭、地腳、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書中作些符號或標記。總之,各種方式均有所長。但從使用價值來看,採取做資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請你注意幾點: 一.是每張卡片最好只寫一個問題,一個事例。這樣既靈活,又不亂,便於分類整理裝訂成冊。 二.是每張卡片須註明資料來源、書名、篇名、版本、卷首、頁碼等,便於查找。 三.是隨著學習水平的提高,應注意積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統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養成定期整理的習慣,按性質或需要把卡片編上頁碼,分類插放。既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過程中使自己平時分散、零碎的知識系統、條理起來。五.讀書筆記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而做的筆記。 在讀書時,寫讀書筆記是訓練閱讀的好方法。 記憶,對於積累知識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記憶。列寧具有驚人的記憶力,他卻勤動筆,寫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俗話說:「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所以,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要求自己:身邊永遠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的時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 寫讀書筆記,對於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學到的知識,對於積累學習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很有必要。做讀書筆記,方法是多樣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讀書的時候怎樣做筆記呢? 讀課外書,怎樣才能不忘呢?學到的東西怎麼才能不丟呢?正如你說的,寫讀書筆記是個好辦法。下面給你介紹幾種常見的寫讀書筆記的方法。 最簡單的一種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是「摘抄法」。 所謂摘抄就是讀一本書、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來,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內容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定。可以抄錄領袖導師的教導,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眾、英雄人物的豪言壯語和格言諺語等。例如: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還可以摘抄下你感興趣的詞段。

⑨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10課再塑生命的人中的莎莉文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她在海倫.凱勒心目中是個怎樣的人

莎莉文老師是一位善良溫和,極富有教育能力、摯愛教育事業、尊重生命內的人 。
她在海倫.凱勒心目容中是個值得尊敬和感謝的人。
《再塑生命的人》敘述了莎莉文老師教海倫識字,認識事物的過程,贊揚了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技術,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求知的熱情及艱辛而愉快的生活經歷,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激之情。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上冊語文10課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