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使小學生熱愛語文學習
語文其實是多面性的,例如有些小學生喜歡接觸通俗易懂的文言文,培養興趣,另外如果成績能有所提高,也會使小學生對此有信心,越讀越好,熱愛語文,圈點畫這類其實我認為看個人。
❷ 在小學生和老師的眼裡語文是什麼小學生和老師請進
我今年升來初一,在沒有源報名的今天,我仍然是一名小學生,嘿嘿。在我的眼中,語文是使我聽之動容的音樂,是一種快樂,寫作文也是一種享受。熱愛語文吧,它是你知識的源泉,它是你親近文學。它陶冶你的情操,凈化你的心靈。
❸ 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基本要求有哪些
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基本要求:
一、教態基本功。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眼神包含著對學生的肯定、贊賞和鼓勵,是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切不可盯著天花板或隨處亂看。前者給學生目中無人的感覺,後者給人心不在焉的感覺,但兩者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課堂效果。動作也很重要,打手勢能起到輔助講解的作用,但要恰倒好處。
二、語言基本功。
1、要准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
2、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三、板書基本功。
1、從板書中我們可以直接看出一個教師的書寫能力。有的青年老師認為,只要有水平,寫字的好壞是次要的。可謂一個教師,應該處處為人師表,而粉筆字正是老師的「門面」,學生看得最多最清楚,如果老師板書時能又快又好,學生會產生一種欽佩感,會認真看和細心模仿,這就從心理上為教學提供了有利因素,久而久之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和作業的質量。
2、從板書的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老師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力強的老師能通過簡潔的板書,清楚而完整的將自己備課時的思維過程准確的表達出來,學生記得少卻收獲多,教者輕松學者也輕松,並可以節約出不少時間讓學生多練習。
3、從板書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老師是否有計劃性和把握能力。
四、演示基本功。
不僅指直觀效果,教師的示範同樣起演示的作用。演示是上好一堂課的基本條件之一。美術教師與其他學科的教師的區別在於美術教師應具備美術教育所特有的專業特徵。合理採用演示,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發學習動機、豐富感性認識、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五、教學科研基本功。
實施新課改後,要求教師從經驗型向科研型、復合型方向發展,要成為新生代的教師。那麼,教育科研能力是一項新的基本功。在各級各類的骨幹老師評選中,我們都發現了對教育科研能力提出了具體明確的目標,要求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從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會反思,及時撰寫有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課程需要老師成為一個教育研究者,而不是教書匠。
❹ 怎樣做一個小學生喜歡的語文老師
【前言】語文學科以其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恢弘的知識空間區別於其它任何一門學科。其深遠的影響延伸到學生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影響到他們終身的生活質量。怎樣才算是一名有魅力的小學語文教師?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希望自己成為一名有魅力的教師。可是問問自己你是一名有魅力的教師嗎? 一個優秀的教師究竟是怎樣誕生的?通往「金字塔塔尖」的道路又在哪裡呢?許多人成功人士認為:外在因素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優越的地域環境也會讓教師有更多更好的鍛煉機會,會成長得更快。但起著決定作用的仍然是教師本身。在同一所學校,有的教師不求上進,一生隨風逐浪,教學平平。而有的教師會有顯著的成績,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師教這個班級,受這個班的歡迎,教那個班級,愛那個班的學生擁護,學生畢業了,常常會千里迢迢來看她,她退休了,學生依然是她的座上賓。像這樣的教師,當然是成功的。其成功不僅在於她會教書、會育人,更源於她的非凡的人格魅力。由此看來,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魅力起著關鍵的作用。許多優秀的教育家、教育工作者就是這方面的典範,像陶行知就用「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的教育思想和他的一種自尊、豁達、樂觀、睿智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感染學生,也造就了學生,為學生所警仰。。這樣的收獲師不僅僅是教學技術上的成功,更是人格魅力的全面覽勝,這其中固然有其經歷、性格、氣質上的積淀,更有他後天錘煉醞釀的升華。要擁有非凡的教師魅力是多方面的,今天,我就把這斷時間的學習的收獲向大家做一個匯報,把我感觸最深的幾點心得與大家作一個交流:一、學識的魅力教師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告別了「照本宣科」的時代,「深湛的知識,廣闊的視野」,更是吸引學生的必備條件。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能夠巧妙的把廣博的知識,像涓涓細流一樣匯入學生心田,那是一種境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 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時常要讀書, 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 上課就越輕松。常言到:學生要一碗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如今的孩子好奇心越來越大,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偶像,教師的知識就應該有小溪,甚至大海般的廣闊。例如:《騎白馬的「蒼耳」》一課,它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向孩子們講述了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其實許多孩子並不滿足課本上的知識,他們對大自然充滿著好奇,他們會不斷的問:這種植物是怎麼傳播種子的,那種植物又是怎麼回事?如果我們這也不知,那也不曉,是很難讓孩子們信服,也很難在孩子心目中建立高大的,讓他們佩服的形象。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教師只有不斷加大知識的儲備,用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讓我們深厚的文化底蘊使我們的課堂更生動,更有內涵。才會得到孩子的認可與贊許。二、睿智的魅力人們常說:一個人對事情的看法,往往會反映出他內心真正的態度。當孩子在課堂上搗亂,自己沒法駕馭課堂時,有的教師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慌與無奈,常常歇斯底里的吼叫,河東獅吼般的發怒,企圖用聲音和氣勢壓住學生。其實,這種行為往往事與願違,孩子們看著你臉紅脖子粗的樣子,心理倒有一種成功感,覺得終於讓你黔驢技窮,無計可施了。此時此刻,你需要睿智,用智慧征服學生,讓學生心服口服的接受你的忠告。要讓學生心服口服的接受你的忠告。就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心理。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教師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必須了解學生:第一、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年齡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看動畫片,教師可以隨時准備好一些好聽的故事或者動畫片碟片,在孩子疲倦時,或者在孩子厭學時,鼓勵學生,只要他們認真學習,積極動腦筋,按時完成了學習任務,就可以聽故事或者看動畫片,孩子們有了目標,一定能較好的約束自己。教師也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收獲。高年級學生更喜歡情感交流,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感人的事跡去震撼他們的心靈;或者抓住某件小事,走進他們的心靈。第二、尊重學生,不要與學生產生對抗心理。當孩子搗蛋或者故意向教師發出挑釁時,不要與他們迎面對抗,「歇斯底里」的吼叫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需要發揮聰明與智慧,讓他們心服口服的低下頭。更不能諷刺、挖苦學生,這樣只能加劇學生對你的敵意。正如布魯諾所言:一味地挖苦、貶低,會導致孩子的反抗,反對父母,反對學校,或者反對整個世界。孩子們會用惡作劇來擾亂課堂,故意激怒你來實施對你的報復。三、寬容的魅力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准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嚴以待人,寬以待己。我們的教師總是抱怨,我們班成績差就是某某人智商太差,太懶惰引起的。因此,一旦孩子作錯點什麼,總是大發雷霆。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形,發現某位學生寫錯一個字,就會生氣的說:真笨。甚至有老師會說:真笨,笨得像頭豬。可是我們自己不小心在黑板上寫錯字時,學生給你提出來,還得小心翼翼,如果他們用同樣的話對你說:真笨,像頭豬。你一定會讓他吃不了兜著走。因而,當孩子有缺陷,有缺點時,多寬容些,會容納別人缺點的人,一定會有更多的崇拜著時常圍繞這你身邊。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四、鼓勵的魅力身為長輩的我們,不但容易要求多於鼓勵,更狹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義。身為長輩的我們,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不要狹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義。如果學校不能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體驗,他們就會認為在學校內和學校外沒什麼區別,從而以完全拒絕學習而告終。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學生明白:我就是太陽,我就是愛迪生,只要我一思考,就會燦爛。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要讓學生喜歡你的課,首先得讓孩子喜歡上你。要想孩子喜歡參與你設計的課堂,就應該多鼓勵,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布魯姆說過: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並改善學生作為學習的自我概念。因而無論何時,都應該經常讓孩子體會成功與失敗的滋味,特別是成功帶給他們的樂趣。讓學生們在成功中找到自信,找到這為老師和這門學科帶來的快樂,從而產生對老師和這門學科的喜愛和重視。會主動參與你的課堂教學。這會比我們成天在孩子們面前強調學習是如何的重要,效果更好。
❺ 怎樣才算是一位好的小學語文老師
在師范念書時曾聽過蘇霍姆林斯基講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工作了三十三年的教師,舉行了一堂非常成功的觀摩課後,有人問他:「你花了多少時間來准備這堂課?」那位教師說:「這節課我准備了一輩子,而且,一般地說,每堂課我都准備一輩子。」初聞此事,我是被這位教師崇高的敬業精神所打動。十年後,重讀這個故事,則有了些新的感受。祖國文化,浩如煙海,燦若繁星;語文學科,內容豐富,包羅萬象。試想,一個只會備教材的教師,如何去傳播浩瀚的民族文化?面對新的語文課程標准,面對新的語文課堂生活,我們語文教師該怎樣做呢?我認為語文教師應該成為:
一、勤奮的學習者
蘇霍姆林斯基分析那位教師成功的原因時,說:「這種准備究竟是什麼呢?這就是閱讀。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這幾句話道出了那位老師用「一輩子」來准備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筆者曾做過一個調查,在「是否喜歡語文」和「是否喜歡語文課」這兩個問題的問卷答案中,有一個值得重視的結果:有些學生本身並不喜歡語文,但卻喜歡上某老師的語文課,他們認為老師知識面廣,能讓自己在課堂上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學會思考。而有些學生,不喜歡語文,是因為老師只會照本宣科、課堂枯燥乏味、沒有足夠想像空間和思考餘地而不喜歡語文課。長此以往,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和熱情肯定會因為老師的緣故而大為不同。從這個意義上看,有學生說一個好的教師可以救活一門功課,一個不好的教師會殺死一門功課,並不是沒有道理。
首先,語文老師要對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求學生掌握的,教師最好自己先掌握。語文學科中有相當多的篇目或段落是要求背誦的。教師就先應該背給學生聽。設想一下,在課堂上或是在平時與學生的交談中,如果一個語文老師興之所致,文言警句或精彩段落脫口而出,用得恰到好處,能不讓學生佩服嗎?
其次,語文老師對非本學科的知識也要涉獵。就語文而言,與音樂,與繪畫等的「近親」關系自不必說,就是與歷史、地理、數學、物理等學科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詩歌和音樂「同宗」,詩詞曲都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課文的配樂朗誦,常使語文教學魅力大增。
再次,我認為教師還要讀一些經典作品,更要讀兒童文學。因為兒童文學恰似一股清風吹進兒童稚嫩的心靈,能從外及內打開兒童心扉。教師品讀兒童文學,既能找到一條與孩子溝通的捷徑,有能及時推薦好的作品給學生。在孩子們閱讀時,老師也常手捧書讀得津津有味,書中的喜怒哀樂盡先臉龐,看到精彩處,就聲情並茂地朗誦給孩子們聽。有了這樣的體驗,孩子們怎麼會不說「我要讀」呢?
而且多讀書你會發現,在自己的知識海洋中,教科書將越來越淺顯,成為你的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且將是越來越小的一滴水,如此「厚積」才能「薄發」。
二、生活的熱愛者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首先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本職工作的人。他能全身心地投入生活、時時留意生活,處處體察生活並善於總結生活。因為「生活是一本大書」,是一切學問和學科的源泉。
在生活中,應時時細心,處處留心,自覺地品味生活,領悟生活的真諦、發現生活的美善,因為對語文教師來說,「生活處處是學問」,只有眼界開闊、生活豐富,才能把鮮活的時代精神和學術科技動態引入課堂、送進學生的心坎里,才能使語文教學貼近生活和社會。這樣做下去,語文教師才能從生活中學到書籍里無法學到的本領,才能引導學生從課外、從各種生活中去學習語文。
三、積極的思考者
語文,是最接近學生心靈的學科,語文教師,是與學生的思想有最直接交流的教師。因此,語文教師自身的思想素養,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精神世界的構建。
語文教師的基本工諸如書寫、朗讀、表達等固然很重要,但在所有要素之中,最重要的而且對學生一生影響最大的,是語文教師的「思想」,因此,合格的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有思想」,應該突出地表現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有自己獨到的創見。在教學中,面對一個文本,是用心去鑽研,建設性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與感悟,還是人雲亦雲,只會照搬教參,做一個輸送標准答案的中間者,是判別語文教師成功與否的標志之一。
「有思想」,更表現為對現實的關注與思考。語文學科是聯系生活最為緊密的學科,也是與學生的思想有直接交鋒並時時撞擊出火花的學科,語文教師對現實的關注、了解程度,對現實所持的觀點、態度,明顯地影響著學生。是把眼光盯住課本和試卷不放,還是能對現實有足夠關注;看問題是偏激偏執,浮泛膚淺,還是客觀辯證、洞若觀火;是人雲亦雲,以訛傳訛,還是見解獨到,睿智精闢,這些都直接影響著學生思想成長的質量,決定著能否使他們自覺地去思考、去探究、去發現、去表達自我的創見,去磨礪自己的思想。
在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為重要目標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以一個「思想者」的身份,以自身豐富的內涵與睿智的思考給學生以終身的影響。
我們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只有老師接受「或」的知識,閃爍「活」的思維,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和個性。
❻ 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小學語文老師
想做好一名正真優秀的語文老師不容易,你能有這樣的想法非常不錯的。我簡單地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想法,希望對你起到一定的幫助。首先你要去做班主任,因為班主任和孩子接觸的最多,走得最近,得到的都是第一手資料,便於你加深對孩子的了解,積累有效的現實素材。其次,你要尊重學生,尊重每一名學生。尊重學生、愛學生不是口頭上的,更不是輕易可以做到的,好多老師都喜歡聰明的,或是長得平漂亮的學生,而對於那些基礎差的、相貌醜陋的學生等(可以舉例:有些外地打工的女孩子破衣爛衫、鼻涕黃黃粘臉上)你能做到不討厭她們,然後發自內心地喜歡她們嗎?這些學生比其他學生更需要幫助、理解和關懷。第三,多讀書、多請教、多學習、多總結。多讀書,不斷更新和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教育教學思想,我知道的好老師在平常都是手不釋卷,甚至放棄一些個人興趣愛好、犧牲更多的休息時間,去爭分奪秒的讀書。我在我的微博里就這樣寫到:「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逃學已久的孩子,如今又一次挎上書包,重返校園。」多請教,必須找一個好一點的老師,向他學習請教,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以便參加一些課堂教學比賽。多學習,和領導處好關系,有外出學習的機會就要爭取。多總結,學而不思則罔,思考以後把所得所悟所想要及時記錄下來,比如:每節課的反思,聽課的想法,讀書的想法,日常的事例和做法的剖析等,這些都要及時記載。要知道,有成就的老師必須通過「寫」練出來。
❼ 小學生 說說你們喜歡自己的語文老師是什麼樣子的呢 呵呵~
語文,其實就是語言文字,當然它還與政史不分家...
理想中的語文老師,自然不僅要專想像語言文字屬上的朋友一樣,還要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每一堂課都不讓學生聽得厭煩。 至於課堂的內容,不僅要有課本上的,還要有生活中的,時事中的。
讓每一個學生都感覺,老師與我們很親近,很容易溝通。
同時,在課堂上,時不時地講一些學生們,關注的話題(可以是關於某些熱門話題的議論),也讓學生有自己的想法,盡量與學生達到共鳴。
最重要的是,善於發現每個學生在語言文字方面,獨有的特點,並時不時地給予肯定。
最後,記住創新(有意義的電影、讓人愛讀的好書...),不能總講陳詞、老生常談。要有自己的語言風格中,例如常常成語連用、歇後語等,還可以有自己常掛在嘴邊的經典話語....
這樣,學生不僅喜歡聽你的課,還會感覺這樣的老師更容易親近。
❽ 小學語文教師最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養
轉貼】1、豐厚的文化 我覺得一個語文教師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麼文化從哪裡來?那就是從閱讀中來。一個勤奮的教師,不僅讀教材,讀參考,更重要的是博覽全書。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在教師不是不想讀書,而是沒有時間去讀書,大部分是*以前的積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積累的多,還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師不是這樣,這可能與自身的成長有關。比如,以前,在小學任職的教師,一般是從初中再到師范,師范學校所學專業知識與高中的還不一樣,比較重視教師的特長發展,如果不是對文學特別愛好的話,對語文的學習也就是一帶而過。這樣等他們參加工作以後,面臨著再學習的問題,雖然小學語文比中學簡單,可是基礎的東西還是很廣泛的,尤其是新課程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學方式的轉變就意味著教師文化的再生產。從我的經歷來看,課改前覺得語文沒有什麼,無非是學字、解詞、背課文、分段、歸納中心,並且都有一定的標准答案。教師教起來很順手,幾乎你不用認真備課,也能教語文。現在的情況就不同了,對語文的定位,即要落實工具性,還要拓展人文性。一下子,使教師摸不著了邊際。最近幾年,我們還提倡大語文教學觀,生活處處皆語文,這就使教師更難把握語文教學了。其實,語文無論怎麼定位,語文始終是母語教學,語文始終離不開文化。那麼,一個教師缺少了文化內涵,怎麼說也不會把語文教好。小學生雖小,但是他們在課堂中,問題多,他們什麼都問,什麼都敢問,一個教師總是支支吾吾的,或者和學生「踢球」玩,也有失教師的職責。我看到一個網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不會語文也能教語文?」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怪現象,也確實,在實施新課程的時候,由於主張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想怎麼學就可以怎麼學了,教師除了方法的組織,其他也沒什麼可做的了。教師似乎成了多餘的人。我覺得這是不正常的,是對新課程的玷污,古語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個功能什麼時候也不能丟失。轉變教師角色與教學方法,不是把教師的文化也一起扔掉了。所以,一個語文教師始終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的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地從閱讀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2、精美的語言 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是語文教學基本任務之一。一個語文教師不能正確運用祖國語言與學生交流是不可原諒的,一個語文教師的語言不僅要用詞豐富、嚴密,而且要流暢、純正。我見到許多語文教師說話很隨意,想什麼說什麼,一句話重復幾遍,並且時常帶著口頭語,一聽到這樣的教師上課,就感到不舒服。還有的教師方言很重,語氣平淡無味,在范讀課文的時候,不讀倒好,一讀還不如一個學生。這樣的語文教師怎麼能有語文感染力。相反,一個非常有語言修養的教師,往講台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說起話來,鏗鏘有力,抑揚頓挫,聲聲悅耳,從語氣和音質上就技高一籌。一個非常有語言修養的教師,應該是語言簡練、准確,字字句句,條理嚴密,並且有很強的邏輯性。一個非常有修養的語文教師,不僅注意自己的語言,也非常注意學生的語言,他總是認真地傾聽學生的語言,抓住時機去規范或矯正學生的語言。如果學生在這樣教師的影響下,那麼他們的語文能力能沒有提高嗎?語文教師的語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決定語文課成敗的關鍵之一。記得以前,我們很重視教師基本功的訓練,特別對年輕教師,每年都要驗收與考核,可是,近幾年這樣的活動少了,教師的基本功也放任自流了。是的,語文課誰都能教,可是教的效果如何呢,俗話說:「近珠者赤,近墨者黑。」教師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況且小學生正處於發育時期,他們有極大模仿傾向。我看到一個孩子,說話總帶個尾音,問其家長,家長說原來不是這樣的,後來換個班主任教師,就變這樣了,很難糾正。據了解,那個老師說話很不注意,這個孩子覺得好玩,也就模仿了,後來成了語言習慣。可見,教師的語言素養是多麼的重要。3、燃燒的激情 語文課要有語文味,這個「味」是什麼呢,我認為「激情」是語文味之一。語文是情感的語文,因為語文不僅學語文知識,還承載著傳承文化,文化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詩,一句名言,哪個不具有情感呢?要想教好語文,教師首先有情感,這種情感來自於對文本的解讀,來自於對生活感悟,來自於對學生熱愛。有人批評說,教師的激情是一種造作,我認為這樣的認識不正確的。教師是教書育人的,教師雖然不是演員,但必須能做到以情激情。舉個例子說,即使你有很多不愉快的事,那麼,你面對學生,也不能把你內心的傷感留給學生,虛偽的也是善良的。一個激情的教師始終是想著孩子所想,始終和孩子一起共享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激情需要點燃,需要走進文本與讀者的內心。我聽過很多教師講《十里長街送總理》,那是一個悲壯的場面,可是,能觸動學生傷痛的很少。一個原因是課文離學生生活較遠了,學生沒有那樣的體驗。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師自己也沒有讀進文本,語言的平白,情感的淡漠,學生就好像在了解一個故事。這樣的課文,如果說教師缺少了情感基調,怎麼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呢?學生悲與喜,不是簡單的文字就能觸發的,還要*教師滿懷激情的感染。一個語文教師,沒有情感的豐富性,也不可能教出語文的激情。4、專業的知識 對於學生來說,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那麼對於教師來說呢,現在有一種傾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不講究系統的知識體系了,教師也無需要具備那麼多知識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學觀念的轉變上,用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上,有道是:「教師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斷的江河。」此話完全是教師在自我推卸責任,是對新課程的曲解。的確,在當今時代,一個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識,況且信息時代的來臨,知識可以儲存在電腦里了,但是電腦永遠也不替代人腦。知識是人腦創新的基礎。語文不講究完整的知識體系,但不等於不教知識了。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話,甚至每個詞語,每個字,都蘊涵著豐富的知識。這些知識,有的是*學生自己感悟的,有的是*教師講解的,所以教師沒有知識是不能勝任的。現在,有的小學語文教師知識貧乏的可憐,比如,小學教材中,常見的語法或修辭格都不能正確的判斷;對於寫作知識更是一塌糊塗。這也難怪教師,教材幾乎什麼知識都不講了,原來學過的,也就隨著時間淡化掉了。所以說,一個教師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補充鮮活的血液,連自己也變得陳舊了。一個教師始終要有知識的緊迫感,無論教材怎麼編,無論課程怎麼變,你必須是一個知識的擁有者,這樣你才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學生。「知識用時方恨少」,這是不變的真理。5、敏捷的思維 一個語文教師,光有閱讀積累、專業知識、豐富情感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所謂思維能力,就是指判斷、推理、概括、頓悟、應變等能力。思維也就是智慧。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學有預測,但又不能完全預測,尤其我們主張「以學論教」,「順學而教」,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挑戰。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閱讀中,教師要參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如果教師沒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是很難駕馭課堂的。比如,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開讀書,而問題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麼教師就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沒有必要的。有問題還要優化問題,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再如教師與學生對話,教師不僅要注意傾聽,同時要迅速的分析學生的語言,要敏捷的判斷出學生發言的價值所在,然後是有針對的點撥或概括。有的教師,不能機敏的反應學生的問題,學生發言就點頭,說什麼都挺好,或者一味的要求學生自己評價,教師是十足的指揮官。我覺得這樣的教師不是非得要那樣做,而是自己的思維節奏跟不上,也就是說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當然,教師也就跟著學生一跑到底了。有敏捷思維能力的教師,不僅表現在對話中,還表現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和突發事件的處理上。比如,很多公開課上,教師准備的課件不能正常播放,有的教師,反復的嘗試,越著急思路越亂;可是有的教師一看不能用了,馬上改變教學思路,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也不失是一節好課。這種應變能力,應該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 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 怎樣提高語文素養: 一、拓展視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學作品所展示的畫面,幾乎遍及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它的內容無不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文學對人性的塑造和對社會風尚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優秀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高尚的理想,堅強的意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真善美的心靈,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相比的。它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對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二、通過積淀,增強文化底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而積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和識記背誦。在重視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重視識記背誦。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把它作為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拋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理解,輕視識記背誦。我們的改革並非要改掉傳統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而是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識記背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素質,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發展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文學欣賞是一種審美認知活動,遵循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般認知規律。同時它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由感覺器官對作品進行感知,再調動生活積累,產生共鳴,再經過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分析,進而領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內涵。通過理解、玩味,得到賞心悅目的、怡情養性的審美享受和思想認識。掌握並遵循這一規律,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激發情感,增強感知能力。情感在文學教育中有特殊作用,教師的教學情感、作品的創作情感和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教師要用飽滿地熱情,真摯地情感,牽引著學生步入文學殿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創設一種和諧美好的課堂氣氛,領著他們登堂入室,去發現美、認識美。2、加強訓練,提高表達能力。審美活動是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生的個體感知體驗,又要重視學生的理性分析、口頭表達。課堂上,要求學生用口頭語描繪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分析作品美的結構、美的語言,分析文學形象的社會意義和得到的思想啟迪。通過口頭表達,使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模糊的、不大鮮明的文學形象,經過梳理後變得更清晰、更鮮明。在分析鑒賞的基礎上,推薦有關評論文章讓學上閱讀,讓學生了解別人對作品的評價,參考別人的見解,以啟發學生的思維。
❾ 小學二年級看圖寫話我最愛的老師,用老師,上課,認真,親切,喜愛,有趣寫入文中
從小學一年級到來現在自,我最尊敬的老師就是教我們語文的蘇老師,蘇老師長的很漂亮,她的個子高高的,很苗條,彎彎的眉毛下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她一笑就會露出兩個甜甜的酒窩,顯得很親切。她不僅課上的生動有趣,而且對我們的學習要求很嚴,我非常喜歡她。
蘇老師講課生動有趣,每一堂課同學們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有時蘇老師給我們講解內容激動時臉都變紅了,同學們都聽得津津有味,有時老師讓我們排課本劇,根據課文的內容她會做出豐富的表情,滑稽的動作,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每一堂課我們都在愉快的學習中度過。
蘇老師對我們的要求也很嚴格。有一次,我的作業快寫完了,眼看就剩幾個詞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應付了過去。第二天,作業發下來了,我一看傻了眼上面寫著:「這像一個認真的學生寫的字嗎?」我心裡真後悔,再看看別的同學,他們都得了滿分。晚上,我一個字一個字認認真真地把作業寫好了,當作業再發下來時是一百加星!我興奮極了,深深地體會到正是老師點點滴滴對我的要求我才能不斷的進步啊!
❿ 我愛上了我的小學語文老師
我愛我們的語文抄老師
開學的時候我們班換了一個新的語文老師 ,她就是我們學校的語文主任——郭英。當她給我們班上第一節課的時候,她十分的不喜歡我們班,於是他就給我們班改正以前的毛病,老師給我們改正的 第一個毛病就是-頭發:她仔細查女生的辮子,看臟不臟 ,覺得都不太干凈,就讓我們以後用護發素洗頭。第二就是我們的手指甲…..我可以從老師管我們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出,郭英主任是一個十分有責任心得好老師。我還可以從學習上看出來。記得有一天,我們班有許多同學都不會背課文,老師生氣地說:「放學後不會背課文的,不準回家,留下背。」於是,放學後大部分人都留下了。從這件事,我也可以看出,她是個有責任心的老師。雖然,老師很嚴格,但,她也是為了我們好,所以,以後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