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語文八上第五單元重要注釋
21《桃花源記》
一、實詞:1.緣、扶:沿著、順著。2繽紛:繁多的樣子。3.舍.船(shě):丟棄;屋舍(shè):房子。4.才:只,僅僅。5儼然:整齊的樣子。6.屬:類 7.阡陌:田間小路8.黃發垂髫:老人小孩9.悉、咸、並、皆:都10乃大驚:於是,就;乃不知有漢:竟然11.具:詳細12.要:通「邀」,邀請13嘆惋:感嘆惋惜14.向:從前的、舊的15.處處志之:做記號;尋向所志:記號16及:到了17.詣:到,特指到尊長那裡去18遂迷:終於19規:計劃20.尋:隨即、不久21.相聞:可以互相聽到22.果:實現23、津:渡口
二、古今異義:1.鮮美:(古)鮮艷美麗;(今)食物味道好2.彷彿:(古)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的樣子;(今)好像3.豁然開朗:(古)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今)一下子明白過來。4.交通:(古)交錯相通;(今)運輸郵電的總稱。5.妻子:(古)妻子和子女;(今)男子的配偶;6.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7.無論:(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表條件的連詞;8.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夠
三、成語:世外桃源;無人問津;豁然開朗;怡然自樂
四、翻譯 書上有
22.《陋室銘》
一、實詞:1.名,動詞,出名。 2.靈,靈驗,神奇。3.斯:這 4.惟:只 5.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6.上,長到,蔓到。 7.鴻儒,博學的人。鴻,大。 8.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9.調,調弄,這里指彈奏。 10.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11.金經,佛經 12.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13.案牘,官府的公文。14.勞,使……勞累。15. 形,形體,身體。
二、翻譯:書上有
22.《愛蓮說》
一、關鍵詞義: 水陸草木之花:的 可愛者甚蕃.:多. 予獨..愛蓮:我/只 不染.:沾染.. 濯.清漣:洗滌/清水 中通外直.:通達../筆直.. 不蔓.不枝.:蔓、枝,名詞作動詞,長枝蔓、生枝節 香遠.益.清:遠播/更加 亭亭凈...植.:聳立的樣子/潔凈/立. 褻.:親近而不莊重 褻玩..:玩弄 鮮.有聞:少 宜.乎眾矣:應當
二、翻譯:書上有
② 八年級上語文第五單元復習題,快~
新課標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復習題
......C.摜在地下(guàn) 帶挈(qiè) 相公(xiāng) 行事(xíng)D.解元(xiè) 碇子(dì) 拙病(zhuō) 桑梓(zǐ)2.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新課標人教版九年級,人教版九年級上冊......C.摜在地下(guàn) 帶挈(qiè) 相公(xiāng) 行事(xíng)D.解元(xiè) 碇子(dìng) 拙病(zhuō) 桑梓(zǐ)2.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
新課標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復習題
......C.摜在地下(guàn) 帶挈(qiè) 相公(xiāng) 行事(xíng)D.解元(xiè) 碇子(dìng) 拙病(zhuō) 桑梓(zǐ)2.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圓,人教版新課標第一網......C.摜在地下(guàn) 帶挈(qiè) 相公(xiāng) 行事(xíng)D.解元(xiè) 碇子(dìng) 拙病(zhuō) 桑梓(zǐ)2.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
詳見:http://hi..com/chinaego/blog/item/557ccbfc8ec288ccb58f3172.html
③ 誰能告訴我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復習重點
與朱元思書》
1 選自《藝文類聚》(中華書局1982版)卷七。一作《與朱元思書》。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
2.俱:都
3.凈:散盡
4.共色:一樣的顏色。共,相同
5.從流飄盪:(乘船)隨著江流飄盪。從,順,隨。
6.至:到
7.許:左右,表示大約的數量
8.獨絕:獨一無二
9.皆:全;都
10. 縹碧:青白色。
11.急湍:湍急的水流
12. 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形容江水清澈見底。
13. 甚箭:甚於箭,比箭還快。 甚:勝過。
14.若:好像
15.奔:這里指飛奔的馬。與上文「箭」相對應。
16. 寒樹: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形容樹密而綠。
17.負勢競上: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 負:憑借。競:爭著
18. 軒邈:意思是這些山巒都爭著向高處和向遠處延伸。軒,高。邈,遠。這里作動詞用。
19.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指:向上。
20.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無數的山峰。
21.激:沖擊
22.泠(líng)泠作響:泠泠地發出聲響。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越。
23.好鳥相鳴:好鳥,美麗的鳥;相鳴,互相和鳴。
24.嚶(yīng)嚶成韻:意思是,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韻,和諧的聲音。
25.千轉: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轉,通「囀」,鳥叫聲。(zhuàn)
26. 無絕:就是「不絕」。與上句中的「不窮」相對。
27. 鳶(yuān)飛戾(lì)天:意思是鳶飛到天上。這里比喻極力追求名利的人。鳶,古書上說是鴟一類的鳥。也有人說是一種兇猛的鳥,形狀與鷹略同。戾,至。
28. 望峰息心:望見這里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息:使……平息
29.經綸世務者:治理政務的人。經綸,籌劃。
30.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反:通「返」,返回。窺:看
31. 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木在上邊遮蔽著。柯,樹木的枝幹。 蔽:遮蔽
32. 在晝猶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 晝:白天。猶:還像
33.疏條交映: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疏條: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馬說》
1、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擅長相(xiàng)馬。
2、祗辱於奴隸人之手:只是辱沒在馬夫的手裡。祗:只是。辱,受屈辱。之:的。奴隸人:僕役。
3、駢(pián)死於槽櫪(cáolì)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jiù)里。駢:兩馬並駕。駢死,並列而死。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櫪,馬棚。
4、不以千里稱也:不把(它)稱為千里馬。以,憑借,因為。稱,稱呼。
5、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馬。之,助詞。此句「馬」和「千里者」是部分復指關系。
6、一食(shí):吃一頓。或:有時。或盡粟一石:有時要吃盡食料一石(dàn)。或,有時。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石,十斗為石。
7、食(sì):同「飼」,喂養。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8、其:指千里馬,代詞。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語後置,不譯。)
9、是:這樣,指示代詞。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見:才能和長處不能表現在外面。見,同「現」,顯現。
12、且:猶,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樣。不可得:都做不到。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13、安:怎麼,哪裡,疑問代詞。
14、策:竹製的馬鞭,引申為鞭打,這里意為驅使。之:指千里馬,代詞。以其道:按照(驅使千里馬的)辦法。道:方法。
15、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指喂飽了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材,同「才」,才能。
16、鳴:馬叫,之:無意義。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17、執策:拿著馬鞭。執,握。策,趕馬的鞭子,名詞。臨:到(它)跟前。臨之:面對千里馬。
18、嗚呼:表示驚嘆,相當於「唉」。
19、其真五馬邪(yé):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難道,表反問語氣。下句的「其」表推測語氣,可譯為「恐怕」。邪,同「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20、其:可譯為「大概」.表推測語氣。
21、常:通常,平常。
《五柳先生傳》
1〕何許:何處,哪裡。許、處所
〔2〕不詳:不知道。詳:知道。
〔3〕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因,因此;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相當與「唉」。號,別號。
〔4) 榮利:功名利祿。
〔5〕不求甚解:指對所讀的書只求理解含義,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
〔6〕會意:指對書中的意義有所領會。會,體會、領會。
(7)性:生性,生來就。
(8)嗜:特別喜歡,酷愛。
(9)親舊:親戚朋友。親,親戚。舊,這里指舊交、舊友,老朋友。
(10) 如此: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11)或:有時。
(12)置酒:准備酒。
(13)招之:邀請他。
(14)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到……去。輒,就;盡,指喝完。
〔15〕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6)既:已經
〔17〕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吝情,捨不得。去留,意思是去,離開。
〔18〕環堵(dǔ)蕭然:簡陋的居室里空空盪盪。環堵,四周牆壁,指房屋。蕭然:冷落、空寂的樣子。
〔19〕短褐(hè)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補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穿結,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穿、洞。結、補丁、
(20)晏(yàn)如:安然自樂的樣子。晏,平靜,安逸。如,形容詞詞尾,相當於「然」。
(21)簞(dān)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瓢,飲水用具。屢空,經常是空的。
〔22〕自娛:自娛自樂
(23) 忘懷:不放在心上,忘記。
(24)自終:自己過完一生。終,終了,結束。
(25)贊:古人常用於傳記體文章的結尾處,表示作傳人對傳主的評論。
〔26〕黔(qián前)婁:春秋時魯國人,無意仕進,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後,曾子前去吊喪,黔婁的妻子稱贊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於貧賤,不忻忻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
〔27〕戚戚:憂慮的樣子。
〔28〕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29〕極其言:推究她所說的話。茲:此。指五柳先生。若人 。
(30) 極:推究。
(31)茲:代詞,此,指五柳先生。
(32)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3)儔:輩,同類。
(34) 銜觴:口銜酒杯,指飲酒。觴,酒杯
(35)以樂其志:來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歡樂。樂,使……快樂。志,心意,志向。
(36) 無懷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朴實。
《送東陽馬生序》
[1]嗜:喜歡、愛好
[2]無從:沒有辦法。
[3]致書:得到書,這里是買書的意思。
[4]假借:同意復詞。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鬆抄書.「之」是「怠」的賓語,指「筆錄」這件事。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6]走:跑。
[7]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8]加冠:加冠之後,指已成年。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束發戴帽)儀式,表示已經成人。後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這里即指二十歲。
[9]患:擔心,憂慮。
[10]碩師:學問淵博的老師。碩,大。
[11]嘗:曾經。
[12]趨:奔向。
[13]先達: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
[14]叩問:求教。叩,請教。
[15]德隆望尊:道德高,聲望重。又作德高望重。
[16]門人弟子填其室: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門人、弟子,學生。填,塞。這里是擁擠的意思。
[17]辭色:言語和臉色。
[18]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援,引,提出。質,詢問。
[19]俯身傾耳以請: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表現尊敬而專心)請教。
[20] 叱咄:訓斥,呵責。
[21]至:周到。
[22]復:這里指辯解。
[23]俟:等待。
[24]負篋(qiè)曳屣(xǐ):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表示鞋破)。
[25]窮冬:嚴冬。
[26]皸(jūn)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破裂。
[27]舍:這里指學舍,學校。
[28]支:通「肢」。
[29]媵(yìng)人:這里指服侍的人。
[30]湯:熱水。
[31]沃灌:澆水洗。
[32]衾:(qīn)被子。
[33]寓逆旅:住在旅店裡。逆旅,旅店。
[34]容臭:(xiù)香袋。臭,氣味。
[35]燁(yè)然:光彩照人的樣子。
[36]縕(yùn)袍敝衣:破舊的衣服.縕,舊絮.敝,破.
[37]口體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
[38]太學:即國子監,設於京城,是全國最高學府。
[39]縣官:這里指朝廷。廩稍:廩食,即伙食費用。
[40]司業、博士:指國子監司業、國子監博士,都是教官。
[41]流輩:同輩的人。
[42]朝京師:這里指去官後進京朝見皇帝。
[43]撰:同「撰」。長書:長信。贄:初見面時表敬意送的禮物。
[44]夷:平和。
[45]際遇之盛:謂好的遭遇。這里指官位之盛
[46]與游:相互交往。
[47]趨:快走。
[48]慕:仰慕。
[49]擁覆:圍蓋起來。
[50]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順。
[51]乃和:才得暖和。乃,才。
《詩詞曲五首》
過零丁洋》: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這兩句詩 的藝術性在哪裡?
答:不但對仗工整而且極其巧妙,把地名與當時人物的心理活動融為一體,把以往戰斗的失敗和眼前被俘時的境遇聯系起來,抒發了與戰士患難之情及壯志未酬的悲涼寂寞之感,可謂天衣無縫,自然而得體。
劉禹錫這首酬答詩,接過白詩的話頭,著重抒寫這特定環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贈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後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嘆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一方面又稱贊了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大意是說:你該當遭到不幸,誰叫你的才名那麼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過分了。這兩句詩,在同情之中又包含著贊美,顯得十分委婉。因為白居易在詩的末尾說到二十三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就接著說:「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算來已經二十三年了。一來一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系。
接著,詩人很自然地發出感慨道:「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後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並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詩里所寫的:「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他這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傷感低沉的情調,尾聯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不勝感慨,暫且借酒來振奮精神吧!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懷下,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意志。詩情起伏跌宕,沉鬱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優秀之作。
詩作中,劉禹錫首先緊承白詩末聯「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然後寫自己歸來的感觸:老友已逝,只有無盡的懷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無限悲痛悵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詩人於是推開一步,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爭春。一洗傷感低沉情調,盡顯慷慨激昂氣概。末聯點明酬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全詩感情真摯,沉鬱中見豪放,不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水調歌頭》:
這首詞的上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答:對人生的感嘆和對願望的美好祝願!!!!!
④ 有誰可以把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所有重點文言詞解釋,重點句子翻譯給我,復習急需啊
21《桃花源記》
一、作者: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著名詩人。
二、實詞:1.緣、扶:沿著、順著。2繽紛:繁多的樣子。3.舍船(shě):丟棄;屋舍(shè):房子。4.才:只,僅僅。5儼然:整齊的樣子。6.屬:類 7.阡陌:田間小路8.黃發垂髫:老人小孩9.悉、咸、並、皆:都10乃大驚:於是,就;乃不知有漢:竟然11.具:詳細12.要:通「邀」,邀請13嘆惋:感嘆惋惜14.向:從前的、舊的15.處處志之:做記號;尋向所志:記號16及:到了17.詣:到,特指到尊長那裡去18遂迷:終於19規:計劃20.尋:隨即、不久21.相聞:可以互相聽到22.果:實現23、津:渡口
三、古今異義:1.鮮美:(古)鮮艷美麗;(今)食物味道好2.彷彿:(古)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的樣子;(今)好像3.豁然開朗:(古)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今)一下子明白過來。4.交通:(古)交錯相通;(今)運輸郵電的總稱。5.妻子:(古)妻子和子女;(今)男子的配偶;6.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7.無論:(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表條件的連詞;8.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夠
四、成語:世外桃源;無人問津;豁然開朗;怡然自樂
五、翻譯 書上有
六、主旨: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塑造了一個幽美的世外桃源,並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陶淵明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希望能有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紛擾、人人各盡其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小孩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友好融洽地相處的理想社會。
七、內容探討:1.漁人「從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樣的美景?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生活情景:「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髻並怡然自樂。」
2.漁人來到桃花源,村子裡的人如何對待漁人的?這反映了桃花源怎樣的社會風氣?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社會風氣:淳樸好客
3.桃花源中的人為什麼「不復出」?
說明了桃花源人安居樂業,也反映了他們飽受戰亂之苦,對外界的戰亂抱「厭而遠之」的態度。
4.桃花源人與漁人交談後,為什麼「皆嘆惋」?
嘆惋的是秦朝以後的朝代變化,百姓生活困苦。
5.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最後一段寫劉子驥是否多餘?
文章最後一段對桃花源令人嚮往和不可尋覓作了渲染,增強了表達效果
八、練習。
一、 廣東省(09)閱讀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題。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回到郡里,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
10.根據本文內容,恰當選用文中的四字短語填空。(2分)
武陵漁人「忘路之遠近」,發現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欲窮其林」。進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麼「怡然自樂」。離開桃花源時,他「處處志之」,但再來尋找時還是「不復得路」。
11.從第②③段對桃花源的描寫可以看出,桃花源讓作者嚮往的是:(1)_ 環境優美(2)_物質富足_
(3) 人與人和樂相處;(4)_沒有壓迫、剝削
二9.下列語句中朗讀節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D
A.武陵人/捕魚為業 B.問/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後遂無問/津者
10.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B
A.遂與外人間隔(隔斷,隔絕) B.阡陌交通(互相通達)
C.乃不知有漢(副詞,竟,竟然) D.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11.下面對所選文段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C
A.本文第一段著眼於「異」字,為下文描寫更令人驚異的桃花源作了鋪墊。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點,無論是寫桃花源人們的生活環境還是寫人物的交談,都有一些生動可感的細節,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C.文中真實地描繪了桃花源中人們的生活場景,生動地展現了一個人人勞作、生活安定、風氣淳樸的現實社會。
D.這篇文章記敘層次清楚,一環套一環,一氣呵成,結構非常嚴謹。
1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4分)
(1)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漁人對這種美景感到很驚異。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桃林的盡頭。
(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這個漁人向他們一一詳細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那些人聽罷都感嘆惋惜。
13.作者在本文中描寫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表達了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1分),同時也含蓄地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1分
三、茂名市(09廣東省)
8.下面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2分) B解析:悉:全,都。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B.悉如外人(熟悉)C.便要還家(邀請) D.餘人各復延至其家(邀請)
9.下面加點詞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解析:A.豁然:突然寬闊明亮的樣子。B交通:古:錯雜相通;今:運輸事業。C.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D.無論:古:更不要說;今:表示條件關系的連詞。
A.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0.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C這兩句話不能表現桃花源人害怕世人打擾他們的生活。
A.本文是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
B.本文既然名為「記」,當然就是一篇記敘性的文章。
C.「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表現了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特點,因為他們害怕世人來破壞他們和平安寧的生活。
D.本文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同時含蓄地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四、 綿陽市(09四川省)
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C
A.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緣:沿著 B.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志:做標記
C.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詣:對、向 D.後遂無問津者 津:渡口
7.下列各句中,加線詞的古今含義相同的一項是A
A.土地平曠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D.來此絕境
8.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B
A.該文描繪了一個沒有戰亂,人人勞作、人人平等,生活安定、民風古樸的桃花源,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與嚮往。
B.該文語言凝煉優美,很多語句已凝固為成語而沿用至今。如:「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豁然開朗」「雞犬相聞」「黃發垂髫」等。
C.本文按照武陵捕魚者無意發現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傳,再到外人復尋無果而終的順序行文,脈絡清晰,引人入勝。
D.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無限嚮往,但作者卻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使其亦真亦幻,隱喻了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是不存在。
9.請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他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裡去,擺酒殺雞做飯菜。(3分,省略1分,通假1分,大意1分)
五、蕪湖市(09安微省)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識之,苛政猛於虎也。」【注釋】①式:同「軾」,車前的扶手橫木,這里用作動詞。②壹:真是,實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稱呼公婆。④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生的稱呼。
17.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還家: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於虎也:
①交錯相通 ②通「邀」,邀請 ③你 ④繁重,使人難以忍受(各1分)
1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2分)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19.從表達方式看,甲乙兩文都運用了記敘(描寫) (填2字);從藝術表現手法看,甲文主要運用了虛構(想像) (填2字)的手法寄託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運用了反襯(對比)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題。(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婦人為什麼都不願意離開他們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
20.(4分)桃花源與世隔絕,遠離戰亂,沒有繁重的賦稅和無盡的徭役;環境優美,民風淳樸。人們安居樂業,祥和幸福。(2分)雖然一家祖孫三代死於虎口,但是泰山婦人深知山下世間苛政帶來的災難遠比山中的虎患更為慘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對即可)
22.《陋室銘》
一、文學常識:
(1)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用韻。
(2)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
(3)托物言志
二、實詞:
1.名,動詞,出名。 2.靈,靈驗,神奇。3.斯:這 4.惟:只 5.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6.上,長到,蔓到。 7.鴻儒,博學的人。鴻,大。 8.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9.調,調弄,這里指彈奏。 10.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11.金經,佛經 12.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13.案牘,官府的公文。14.勞,使……勞累。15. 形,形體,身體。
三、翻譯:書上有
四、理解性背誦:
①《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④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⑤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⑥《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雲: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結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他的高尚志趣和抱負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⑧《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卧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五、內容分析: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山水類比"陋室",仙龍暗喻自己。用公認的事理自然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增強說服力。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深刻含義是什麼?
是全文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3)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幽靜安寧環境的喜愛之情。
(4)文章從幾方面寫陋室?
環境的清幽、交友的品味、生活的情趣、遠離世俗的喧囂和官場的紛擾。
(4)本文題目為"陋室銘",文章又說"何陋之有"?這些不矛盾嗎?
不矛盾。題中之"陋"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為"鄙俗"之義,指屋主人"德馨"不鄙俗。
(5)本文主旨:保持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節操的願望。
六、練習:
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有名(或「出名」「著名」) ) (2)談笑有鴻儒( 大 )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調弄,這里指彈奏) (4)無絲竹之亂耳(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泛指奏樂的聲音)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內
11.下面對選文內容和寫法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於屋主人品德高尚)(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對高潔情操的追求。』
B.選文在描寫「陋室」時,重點突出了「陋室」環境之清幽寧靜和室內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表明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鄙棄。
D.作者在結尾處引用孔子的話,意在表明只要環境清幽寧靜,生活閑適,「陋室」就不陋。
1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於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什麼看法? (4分)
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示例②: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閱讀下面兩篇選文,完成10~12題。
[甲] 《陋室銘》)
[乙] 吾室之內,或棲於櫝①,或陳於前,或枕於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②,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陸游築書巢》)
注釋:①櫝:dú,木櫃、木匣,這里指書櫥。②覿:dí,相見。
10.解釋加點的詞語。(2分)
(1)有仙則名( 出名(著名) ) (2)妻子不覿(妻子和兒女 )
11.翻譯下面句子。(2分)
孔子雲:「何陋之有?」 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1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兩文中的主人都熱愛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評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書巢主人的朋友評價「 信乎其似巢也」;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與朋友談笑風生,這個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來表達。
22.《愛蓮說》
一、文學常識:
1.周敦頤(北宋哲學家) 選自《周元公集》
2.說:議論的一種文體。 托物言志
二、關鍵詞義:
水陸草木之花:的 可愛者甚蕃:多 予獨愛蓮:我/只 不染:沾染 濯清漣:洗滌/清水 中通外直:通達/筆直 不蔓不枝:蔓、枝,名詞作動詞,長枝蔓、生枝節 香遠益清:遠播/更加 亭亭凈植:聳立的樣子/潔凈/立 褻:親近而不莊重 褻玩:玩弄 鮮有聞:少 宜乎眾矣:應當
三、翻譯:書上有
四、內容分析:
1.下面這段話蘊含了君子哪些品質?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2.陶淵明獨愛菊,表明他 的生活態度;世人甚愛牡丹,表明世
人 的生活態度;周敦頤獨愛蓮,表明他 的生活態度。(追求隱逸 貪慕富貴 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3.文中多次提到了「菊花」和「牡丹」,有什麼樣的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通過寫菊花、牡丹來襯托蓮花的品行,藉以引出作者與世人情趣的差異,含蓄地表達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態度:他既不象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象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4. 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看,第二段結尾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應放在「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將它放在結尾的目的是: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寫作目的。
5. 文中作者稱蓮是「花之君子」,請根據課文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應當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質。(研討與練習)
明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向達官貴人獻媚,內心通達,志潔行廉,具有清潔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6.「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作用?答:照應上文;突出作者對追逐富貴、趨炎附勢的世風的鄙視。
五、練習: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3分)
⑴ 甚蕃多 ⑵ 褻玩_親近而不莊重 ⑶ 宜乎眾矣應當
2. 翻譯下面文言句子。(4分)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只愛蓮花,它從污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3. 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表現了他們處世態度有何異同?(5分)
相同:表現出他們不隨波逐流的態度。
不同:陶淵明面對污濁的環境,選擇了歸隱;周敦頤強調人格修養,盡管周邊的環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4. 文中作者運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寫法,把「蓮花」比喻「君子」不求富貴名利,潔身自好,安貧樂道,在污濁的環境中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的高尚品格。在我國很多古詩詞中,也用到了這種手法,如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中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抒發對友人綿綿不盡的深情;李商隱在《無題》詩中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表達了堅貞的愛情;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展示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8分)
⑤ 八年級上語文第五單元復習題!
第十課時 文言文閱讀篇
(一)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⒈解釋加點字
⑴具答之(詳細) 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⑶ 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⑷各復延至其家(邀請) ⑸乃不知有漢(竟然) ⑹便要還家(通「邀」,邀請)
⒉下列加點字與「皆嘆惋」句中的「皆」字意義不同的是(C)
A、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B、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C、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D、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⒊有些成語出自本文,請寫出兩個 世外桃源無人問津 等
⒋下列加點詞語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D )
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C、無論魏晉 D、設酒殺雞作食
⒌翻譯句子
(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譯文:漁人把自己聽到的時一一詳細地告訴了桃花源村的人,他們都感嘆起來。
(2)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譯文:村裡的人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逃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
⒍留白,是繪畫藝術的一種手法,文學創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想像的空間,你認為本文何處運用了這種手法,試簡要分析。
(只要所選之句為讀者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間,並能對此句作簡要分析即可。)
示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具言」的內容和「嘆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變遷,人們飽經戰亂之苦。
(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⒈《陋室銘》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採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
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有仙則名(出名) (2)斯是陋室(簡陋)
(3)惟吾德馨(高尚、美好)(4)無案牘之勞形(使……勞累)
⒊「無絲竹之亂耳」中的「之」字與下列各句加點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
A.策之不以其道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D.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⒋翻譯下面的句子。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繁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⒌作者引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的典故是為了說明(C)
A.自己和諸葛亮、揚雄一樣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諸葛廬、子雲亭齊名。
C.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D.表明作者懷念諸葛亮、揚子雲。
(三)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⒈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⑴可愛者甚蕃(多) ⑵濯清漣而不妖(美麗而不端重)
⑶香遠益清(更加 ) ⑷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親近而不莊重)
⒉翻譯文言語句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到有人喜歡;對於蓮的愛好,和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⒊選文第1節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品格氣質三個方面對蓮花進行了描寫。
(四)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⒈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為宮室、器皿、人物 (雕刻) ⑵中軒敞者為艙(是)
⑶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零數) ⑷高可二黍許( 左右)
⒉翻譯下面句子
⑴嘗貽余核舟一。(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
⑵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中間高起而寬敞的是船艙,(刻著)用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
⒊選文中最能體現王叔遠構思巧妙、技藝精湛的話是什麼?(用文中的話回答)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⒋這件雕刻作品的主題是什麼?(用文中的話回答)大蘇泛赤壁
⒌蘇軾《赤壁賦》《後赤壁賦》中的名句分別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麼作用?
構思的巧妙 說明是在泛遊赤壁。
第十一課時
(五)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⒈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⑴不獨親其親 (以……為親) ⑵男有分,女有歸(職業)(女子出嫁)
⒉找出文中兩個通假字並加以解釋。
矜 通通「鰥」 解釋:老而無妻的人 與通「舉」 解釋 選拔
⒊翻譯句子
(1)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
(2)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
⒋選文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徵的?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⑥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第五單元通假字,古今重點詞義,重點句,一詞多義,重點字句,文章中心
第五單元 桃花源記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著名田園詩人。不滿當時現實,棄官歸隱。《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都是傳世名篇。我們還學過他的《歸園田居》。
文言詞語
【一般詞語】
[緣]沿著,順著。[夾岸]兩岸。夾,在兩旁。[數]幾。[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英,花。[繽紛]繁多樣子。[復]再。[彷彿]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才]僅。[平曠]平坦開闊。[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阡陌]田間小路。[悉、咸]全,都。[黃發]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悅。[乃]竟然。[具]詳細。[問訊]打聽消息。[雲]說。 [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延]邀請。[語(yù)]告訴。[扶]沿,順著。[向]從前,舊的。[及]到。[詣]到。[遣]派。[欣然]高興的樣子。[規]計劃。[果]實現。
【一詞多義】
[中] ①年間。(晉太元中)②中間。(中無雜樹) [志] ①標記。(尋向所志)②做標記。(處處志之)[為] ①(wéi)作為(武陵人捕魚為業)②(wèi)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尋] ①尋找。(尋向所志)②隨即,不久。(尋病終)[聞]①聽說。(村中聞有此人)②聽到的事情。(具言所聞)[舍]①(shě)舍棄,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儼然)[作] ①勞作。(其中往來種作)②做。(設酒殺雞作食)
【古今異義】
[鮮美]古:鮮艷美麗。今:食物味道好。[開朗]古: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樂觀,暢快,不陰郁低沉。[交通]古:交錯相通。今:各種運輸郵電事業的總稱。[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無論]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相同。[如此]古:像這樣。今:這樣。[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滿。
【詞類活用】
[異]感到詫異。[窮]盡,有走完或窮究根源之意。[盡]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成語】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後突然明白。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
[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語句回答:
1.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現桃花源中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5.表現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往來種作;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6.表明漁人總體感受的句子:豁然開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來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時亂。
8.表明漁人背信棄義的句子:詣太守,說如此。
(二)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麼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窮其林」中的「窮」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理?
由於「甚異之」,想探個究竟。
4. 「豁然開朗」照應前文什麼內容?
初極狹,才通人。
5. 為什麼村人「見漁人,乃大驚」?
村人對陌生人出現感到驚異,表明桃花源與世隔絕很久。
6.「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
社會動盪,戰爭頻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怎樣?
自然環境:美麗富饒;②社會環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狀況:安居樂業;④精神狀態:自由快樂。
8.「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從文中可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麼?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為什麼嘆惋?作者為什麼不一一寫出漁人的話?
為時代變遷,桃花源外社會黑暗動盪,人民生活痛苦而嘆惋。
本文主要寫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戰亂;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沒有必要一一寫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復出焉」的原因是什麼?
先人已飽受戰亂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會中再過痛苦的生活。
11.為什麼村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對漁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後破壞他們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為什麼要寫「尋向所志,不復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個似有實無的虛幻世界,並不存在。也表達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為什麼要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給桃花源增添奇異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隱含了作者無力改變社會現實的無奈。
14.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
環境優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風淳樸;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
15.作者為什麼要虛構一個與現實對立的美好世界?
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願望;對美好生活嚮往,對黑暗社會批判。
16.寫出文章的整體思路。
(漁人)發現桃源、訪問桃源、離開桃源。
遷移拓展
1.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語是什麼?
豁然開朗。
2.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
它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當時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跡,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3.漁人是個怎樣的人?寫漁人有怎樣的作用?
漁人背信棄義、不守諾言。
寫漁人的作用:一方面與桃花源中人的淳樸好客形成對比,加深了人們對桃花源外社會的認識,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會;另一方面,本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漁人是組織材料的需要。
4.針對第二段語句作簡要評注。
本段駢散結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連貫流暢,精煉有意境。「黃發垂髫」又運用借代修辭,增強了語言表現力。
5.由「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你能從中聯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啟示?
圍繞「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為,必須經歷一些艱難苦難」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入手描寫的?請你以「桃花源美在……」領起,寫兩點賞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環境的優美,桃花源美在社會生活寧靜。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難於桃花源,不復出焉的行為的?
桃花源人在當時是很幸運的,能躲避禍患,生活安定;但從積極意義上來講,躲避不是永遠的,應該起來抗爭。(談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8.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國,你的理想王國是怎樣的?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來。
(自我做答)
愛蓮說
基礎知識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
文言詞語
常規詞語
【蕃(fán)】多。【獨】僅。【盛】大規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滌。 【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植】立。 【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謂】認為。【隱逸】隱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鮮】少。 【宜】應當。【眾】多。
詞類活用
【蔓】生枝蔓。【枝】張枝節。【亭亭】聳立的樣子。
閱讀探究
1. 在第一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蓮的可愛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操?
從環境習性、體態香氣、清高氣質等方面,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 「陶後鮮有聞」中的「陶」指誰?文中的「鮮」與哪個詞語構成反義詞?
指陶淵明。文中與「鮮」構成反義詞的是:眾(蕃)。
3. 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
鄙棄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的氣節和高尚的品德。
6.「予獨愛蓮」中的「獨」表現了作者什麼態度?
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
7.「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表現了蓮花什麼特點?
莊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蓮和牡丹對舉,其用意是什麼?
批判貪圖名利、追求富貴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願隱逸,也不貪圖富貴,他追求什麼?
在污濁的世間,堅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蓮自況,表現了他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委婉地批判了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11.文中的蓮花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不追求名利,在污濁的環境中,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寫蓮表白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寫菊表白自己不願隱逸的生活態度,寫牡丹表白自己對追逐名利世風鄙棄的生活態度。
13.「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慨嘆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趨炎附勢的人太多。
14.怎樣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嘆?
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既不想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語句回答。
1) 蓮象徵什麼?
君子的美好品德。
2) 文中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隨俗浮沉,又莊重、質朴,不孤高自許、嘩眾取寵(或表現蓮的高潔,概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高貴品德和堅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 高度概括蓮高貴品質的句子(點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4) 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或特立獨行,正直不苟,豁達大度)因而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5) 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 「世人甚愛牡丹」,這是因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予獨愛蓮」的根本原因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16.請在文中找出一句駢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7.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兩種。本文用菊花和牡丹來襯托蓮,其中菊花屬於正襯,牡丹屬於反襯。
遷移拓展
1.細細考慮,「菊之愛」可以有兩重含義:①做一個避世的隱士;②像陶淵明那樣保持獨立的人格。你贊成哪一種說法?談談看法。(自圓其說既可。)
如:贊成兩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塵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魯迅有詩:「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問濂溪稱凈植,英隨殘葉墜寒塘。」這首詩稱頌的是哪一種花?
蓮花。
3.喜歡哪一種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現。你喜愛哪一種花?說明喜愛的原因(包含駢句)。
梅花。它頂風冒雪,「凌寒獨自開」。(傲雪盛開人皆頌,迎寒綻放世堪揚。)
蒲公英花。花朵雖小,卻遍布各地,有極強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葉瘦能醫疾。)
菊花。在萬花紛謝之時獨自開放,決不隨波逐流,且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百花凋謝始露面,孑身盛開也吐香。)
4.孟子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談談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觀點。人的思想受環境的影響,「孟母擇鄰」說的即是這個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頤的觀點。只要人保持堅貞的操守,潔身自好,即使處於污濁的環境中也能不受其影響。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
陋室銘
基礎知識
文學常識
1.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形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文言詞語
【名】有名,著名。【靈】靈異。【斯】這。【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氣。【鴻儒(rú)】博學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調】調弄。【素琴】不加裝飾的琴。素,樸素,不加裝飾。【金經】指佛經。【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弦樂器。竹,管樂器。【案牘(dú)】官府的公文。案,文書,案卷。牘,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
理解探究
1.統領全篇並點明主旨的句子(詞語)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類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靈」的性質。
3.文章的點題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從居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見「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寫陋室環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由此可知其環境特點是:恬靜雅緻。
6.寫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語句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鴻儒。用一成語概括室中情景:談笑風生。
7.寫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語句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從前兩句正面實寫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從後兩句反面虛寫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羈絆之情。
8.以古代名賢自況的語句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運用類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與抱負,進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畫龍點睛的句子是:孔子雲:「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話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
10.本文通過描寫陋室,表達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11.《陋室銘》和《愛蓮說》都採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貫穿全篇。
12.寫出文中的駢句,散句。
駢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散句:孔子雲:「何陋之有?」
13.「仙」和「龍」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詞語是:德馨。
14.本文寫陋室,卻沒有一個表現「陋」字,請用四個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遷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為什麼?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質條件的好壞,而是精神世界的純潔與充實。他們鄙棄功名利祿,不趨炎附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保持著堅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覺其陋。
2.作者做此銘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負和情操,也流露出諷刺現實的意味。你能看出當時的現實是怎樣的嗎?
官僚士大夫階層思想庸俗、頹廢,居豪宅,尋歡樂。
3.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從本文表達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來看,作者的思想是積極的;從他獨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來,使自己與污濁的社會隔離開來等做法來看,又是消極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2.人人都有居室,你喜歡的居室是什麼樣的?請描繪出來,並說明你喜歡的原因。(略)
⑦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知識歸納
全是古詩文,勞駕幫我歸納一下通假字,重點詞義,重點句,每篇的作者以及朝代。還有內一些容容易被考到的地方。請各位老師同學幫幫忙啦,要半期考試啦!我懸賞五十分(新手,沒多少,五十已經很多了)!謝謝了啊!是人教版的,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語文,謝謝!
⑧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有什麼易考重點
986567567453543435剛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