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語文課信息技術應用弊端

語文課信息技術應用弊端

發布時間:2021-02-14 01:39:25

① 信息技術應用的利與弊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應用,信息技術的應用,使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還有現在的互聯網,能使人們盡早的了解國家大事,時事新聞,在家飽覽群書,就是「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還有交通工具的發展,能使在遠方的親人到異地去看望親人。醫學發展使很多大病痊癒,失去器官的還可以克隆。
科技發展的同時人類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一是消耗了大量資源,加劇了資源短缺的壓力,破壞了生態、破壞了環境,給人類帶來了空氣污染,這些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顯眼的壞處。二是物種滅絕加快,這是由環境污染和人類的捕殺所造成的,也屬於科技發展的壞處.。三是人身安全越來越沒保障。現在平均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犯罪行為發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與當下時新科技相關,尤其是槍械犯罪,更是讓普通人民防不勝防。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戰爭所造成的破壞與損失以遠遠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類滅亡的命運。四是人類身體素質大不如前。隨著科技發展,氣車、火車、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的出現使人類的日常生活發生了重大改變,人類已經不再總是依賴自己的兩條腿,因而現在的人類的身體素質和以前相比已經是不能相提並論。以前項羽「力拔山河氣蓋兮」,在當今的社會已經是不可能再出現,而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則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縮,使人類出現一個新的形態.。五是各種新興病菌不斷出現,很多病菌的殺傷力已經遠遠超過以前的病菌的破壞力,這是由於醫葯科技的迅速發展加快了病毒的變種,以至於科技的發展速度已經跟不上病毒的變種速度,或許有一天人類會滅亡於某一場大的瘟疫。

② 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哪些弊端

來源網路搜索:

1、以滑鼠代粉筆,以屏幕代黑板。
首先,隨著電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有些教師放鬆了對課堂板書的要求,在很多情況下往往直接用電腦打出「板書」,上課時再用投影儀放映出來了事。那麼,是不是我們把該寫的都寫完了呢?是不是寫完了,就不需要再寫了呢?何況,在教學中,有時候會產生靈感,那種突然得到的結論,我們能否認它的價值嗎?我們能不寫嗎?所以,完全丟掉粉筆,僅僅依靠滑鼠,肯定是不行的。
其次,教師的板書過程被取消,用多媒體代替,固然省時省力,整體美觀,但它失去了教師的示範,失去了師生的交流,也是失去了教師的親和力。少了教師書寫的過程,學生在板書過程中學習、加深理解和記憶的過程也相應地被取消了。教師隨著教學的進行隨手寫下的板書具有即時性,是帶有感情、有藝術品位的;而計算機中固體化的漢字寫得再好,也是脫離實境、少個性的,打出來的「板書」整齊劃一,缺乏靈氣。教學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比起電腦設計的「板書」,學生更願意親近教師的粉筆字板書,面對老師的當堂書寫,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
再次,隨著電腦的普及,學生用手寫漢字的能力有所退化,而語文教師優美的書寫,可以直接感召學生的模仿慾望,會對學生的寫字練習起推動作用。可以這么說,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的板書直接影響學生的書寫,這種示範作用是多媒體不可替代的。
2、語文教師只是一個多媒體的操作者。
語文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除了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外,更重要的是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這種情感的交流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每個有經驗的語文教師都能從學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後做出相應的反映;而學生也可以從教師的舉首投足、臉部表情得到鼓勵,受到啟發。這種交流是無聲的卻是必不可少的。而多媒體教學中「人」與「機」交流缺乏能動的感情交流,學生聽的是音箱里的聲音,看的是熒屏上的圖象,教師手握滑鼠,播放課件,既不深入學生中間,又不去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人際化的師生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機對話所取代,課堂教學模式成為了另一種藉助於高科技手段的「滿堂灌」,教師也便將課堂拱手讓給了多媒體。久而久之,師生關系疏遠,學生對學習本學科的興趣自然大減,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不斷下降。
3、限制學生思維發展和扼殺學生想像力
檢驗一位教師是否有經驗,從他對課堂靈活性的駕馭能力上可以看出。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尤其是語文這門靈活性比較強的學科,它沒有什麼規律性可言,課堂教學過程是千變萬化的,這就避免不了一些同學提出比較個性化的問題,也需要教師隨機應變地顯示對課堂的調控能力,這也是我們一直大力提倡的。而多媒體教學在這一點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老師製作課件時對課文內容的分析、板書、問題及其答案都事先設計好了,課堂上很難修改,教學過程中教師勢必一步步引導學生去理解自己設計好的答案,直觀的課件使學生不費吹灰之力便獲得了所需要的形象,先入為主的視覺刺激在腦海中形成了固定的印象,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埋沒了一些有創意的見解,這種機械化的教學過程不利於學生想像力的發揮。也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掌握和思維的發展。
4、一味追求形式。
課件可以運用多種顏色,有的老師就在顏色上苦下功夫,把課件弄得花花綠綠,濫插動畫、聲音、圖片等,不講內在質量,只講形式,逐末折本,好看不中用,沒有實際效果。多媒體教學,應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應和教師的教學有機結合。多媒體教學應該發揚傳統教學的精華,切不可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拋棄優勢方面,只是為了趕時髦、擺花架子,顧此失彼。

③ 信息技術給語文課堂帶來了什麼問題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顯示出它強大的生命力,許多教師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取得了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效果。我結合在語文教學中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談談現代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的影響:
一、利用現代技術能激發學生興趣 ,有利於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從心理學角度看,引起人們無意注意的條件有以下幾個:刺激物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動和變化等。現代信息技術能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直觀形象逼真地展現出來,能把學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來,能使學生從聽覺、視覺上去領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豐碑》時,展示電影《長征》中紅軍過雪山的場景片段,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理解雪山環境的惡劣,紅軍對黨的事業的忠誠以及堅定的信念。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把遙遠的歷史拉近,把抽象的文字描述變成可視實物圖畫,既增設了情境,也化解了課文重難點,不少學生還對長征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現代技術能為學生朗讀激發豐富的情感。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鳴的作用。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指導朗讀,在情感的調動、情境的營造、意境的復現都難以調動學生入情入境。現代技術能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裡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我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優美的音樂,一邊欣賞著美麗而富饒的西沙群島,在教師范讀的引導下,學生被帶進了富饒的西沙群島,並產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覺,從而萌發了"我要讀"的強烈慾望。又如在教學《雨點》時,我利用現代技術對關鍵詞語進行閃爍、變色等技巧處理並展示出相應的畫面,學生反復品讀,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交互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傳統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在現代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學生在這種互動式教學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聽從教師的擺布,學生被動接受。按照認識學習理論的觀點,人的認識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部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產物。為了有效認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題,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獲得有效認知。現代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所提供的種種主動參與活動就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良好條件,從而使學生能真正體現出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利用網上資源,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以高科技為支撐的信息技術,它打破了傳統的時空界限,也徹底改變著人們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網路使知識和信息的傳播和獲得更加容易,學生和老師獲得新知識的機會是平等的,網路也使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成長為具有獨立意識的行為主體。據資料顯示,新時代的青少年最喜歡網路。對此,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提出一些研究性學習課程,然後根據課題要求學生搜集相應的資料。如在開展「小鳥,飛向何方?」的一次活動中,提前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要求他們從網路上搜集本地區鳥的種類、數量以及相應的保護區,並要求各組選定一種需要保護的小鳥,然後去查閱有關資料,介紹這種鳥,說明保護它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再寫一份保護小鳥的建議書。最後,班裡幾乎人人都寫出了一份調查報告。上課交流時,有理有據,氣氛特別熱烈。通過這種形式幫助學生積累了許多研究性學習的資料,真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擴大獲取信息量,改善語文學習環境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實驗表明:人類獲取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現代信息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教師講課強得多,且網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擴大學生知識面。只要教師引導得法,是有利於學生閱讀面的拓寬,作文素材的積累的,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同時,這也能有效改善語文學習環境。傳統的語文學習環境,僅僅局限於課堂內,對學生缺少適當的示範和練習機會,不利於培養學生運用課堂以外的語言表達,而現代技術教學手段能夠彌補這一缺陷,它可以創設情境,從而擴大了學生語文學習環境,提高了教學效果。
六、現代信息技術可為思維創新帶來無限的空間。
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因此,課堂教學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展開豐富想像的機會,以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在教學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把課堂時空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感性材料和空間,喚起學生的興趣,萌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教學《月光曲》的過程中,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自己想像,聽後,學生都談了自己的所想像的畫面和感受。學生的想像非常豐富,讓我也受到了很大啟發。
七、巧用電子信箱使個別教學成為可能,有助於班級管理。
學生是明顯存在差異的,我們應該承認這個事實。教師有責任義務幫助他們,做好個別輔導。由於種種原因,個別輔導並不么容易進行,而我們可以利用電子信箱能突破時空限制的優勢,為師生交流提供便捷的途徑,從而使個別輔導變得格外方便。如果學生有什麼疑問,可以直接以郵件的形式將問題發送給教師,使個別輔導有針對性。同時,電子信箱也成為我與學生交流的重要形式,學生經常會把自己的心裡話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告訴我,這讓我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我們經常針對班級管理問題展開討論,同學們總是以郵件的形式為班級管理出謀劃策,由於班級管理體現了民主性,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中同學們總是表現出色。
現代信息技術在當今語文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輔助作用,但它不是萬能的 。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應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課件製作和運用要注意靈活性,要以是否有利於優化教學過程,是否有利於豐富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出發點,否則就會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問題

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近年來,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受到普遍的重視,這無疑是教育的一大進步,教師思想的一大飛躍。但也有一些現象隨之產生應該引起我們的觀註:以錄音代替范讀,以屏顯代替板書,不管材料是否合適,一窩蜂的搞多媒體教學,同行評課、上級視導也常常將有無多媒體應用作為評定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重要依據等等,這種為時髦而用多媒體,為用多媒體而教學的現象背後是否正反映了中學語文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實際情況:理論研究滯後於教學實踐,教學實踐缺乏理論指導。那麼,以計算機為載體的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究竟起什麼作用呢?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結合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呢?

教學方法的滯後目前,在語文課堂上多媒體的使用主要還是由教師操作、演示為主,教師成了操作者,學生成了觀眾,這說明計算機的使用仍然是以單相交流為主,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尚未形成。同時,教學課件所展示的教學流程過於程式化。對課堂教學中產生的突發問題往往顯得束手無策。而突發問題的產生正說明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主動性,它們常常孕育著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如果因為學生的思維越出了自己設計的軌道——課件的程序,而把學生活躍的思維強拉至教師的思路上,勢必會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不利於鼓勵學生發現、探究問題。這些盲目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法最終將導致學生學習主體意識的泯滅,和以學生發展為主的現代教學觀相悖。那麼,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基本模式是什麼呢?

軟體的相對滯後從教學軟體的使用情況來看,教師通過自製、網上下載和其他方式獲取軟體的比例較高,但教師自製軟體固然有針對性強的一面,但由於語文教師對信息技術掌握的能力、水平、接受的程度等條件的制約,有時又無法保證軟體的質量,多數教師仍需要使用一定數量的可用性較強的現成軟體。而目前,現成軟體的實用性、與教學實踐結合的靈活性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解決軟體問題,已經成為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結合的前提條件。


望採納,謝謝啦。

④ 語文課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或困惑是什麼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的學科,通過語文課堂教學,既要使回學答生具備使用漢語言文字的能力,又要使學生能夠通過揣摩、體會作品的語言,領悟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並通過語文學習逐步培養起高尚的審美情趣、健康向上的品質人格和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⑤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解決了哪些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解決了哪些問題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在心理學、學科教育學等教育理念和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設備和資源,提高小學生運用和處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識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並且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基本技能,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課文教學中如何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充分發揮整合的優勢呢?我認為: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求知慾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優化導入環節,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的動機,這是進行新授課的首要環節。教師空洞的講解也很難起到預想的效果。多媒體計算機的聲、光、色、形能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感受,激發興趣。因此,我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把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聲情並茂的展現在學生眼前,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如在執教《火燒雲》一課時,可根據各個教學重點環節,利用計算機分別再現各種火燒雲的特徵及其重點詞語的定格畫面,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油然而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必將大大提高。再如,在識字教學時,教師可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生動的童話情境,把新授生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字寶寶,告訴學生,這些字寶寶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能根據房間的門牌號碼(即生字的讀音)幫它找到家,你就能與這個字寶寶成為好朋友,字寶寶就會對你笑一笑。生動的情境,優美的音樂,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慾望,為快樂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信息技術解疑化難、與時代最新信息融通

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通過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合等途徑。然而,當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便會使常規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過去靠老師口如懸河地解說,手舞足蹈地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等手段立刻相形見絀。利用計算機的強大功能,在突出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上有著別的手段無法實現的優勢。如教師在執教《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體會那種對敵人的極端輕蔑,對死亡的視死如歸的英雄本色,特意播放了本部影片的片斷,使學生從形象、聲音、情感上加深對課文的領悟。在師生互動讀課文的基礎上,再排演課本劇。再如《詹天佑》一文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其中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線路和用不同的方法開鑿隧道這部分,集中地體現了詹天佑的聰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學手段,往往很難講清這一難點。為此,如果製作一個課件,運用動畫技術,巧妙地將詹天佑設計的兩個火車頭在「人」字形線路上運動:(因為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火車頭在前面拉,一個火車頭在後面推,過了青龍橋,原先拉的火車頭推,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學生看到這樣絕妙的設計,不但理解了課文,還為詹天佑的聰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二、巧妙藉助網路,培養學生能力。

(一)培養想像力、感知力 ...展開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在心理學、學科教育學等教育理念和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設備和資源,提高小學生運用和處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識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並且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基本技能,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課文教學中如何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充分發揮整合的優勢呢?我認為: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求知慾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優化導入環節,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的動機,這是進行新授課的首要環節。教師空洞的講解也很難起到預想的效果。多媒體計算機的聲、光、色、形能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感受,激發興趣。因此,我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把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聲情並茂的展現在學生眼前,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如在執教《火燒雲》一課時,可根據各個教學重點環節,利用計算機分別再現各種火燒雲的特徵及其重點詞語的定格畫面,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油然而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必將大大提高。再如,在識字教學時,教師可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生動的童話情境,把新授生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字寶寶,告訴學生,這些字寶寶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能根據房間的門牌號碼(即生字的讀音)幫它找到家,你就能與這個字寶寶成為好朋友,字寶寶就會對你笑一笑。生動的情境,優美的音樂,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慾望,為快樂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信息技術解疑化難、與時代最新信息融通

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通過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合等途徑。然而,當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便會使常規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過去靠老師口如懸河地解說,手舞足蹈地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等手段立刻相形見絀。利用計算機的強大功能,在突出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上有著別的手段無法實現的優勢。如教師在執教《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體會那種對敵人的極端輕蔑,對死亡的視死如歸的英雄本色,特意播放了本部影片的片斷,使學生從形象、聲音、情感上加深對課文的領悟。在師生互動讀課文的基礎上,再排演課本劇。再如《詹天佑》一文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其中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線路和用不同的方法開鑿隧道這部分,集中地體現了詹天佑的聰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學手段,往往很難講清這一難點。為此,如果製作一個課件,運用動畫技術,巧妙地將詹天佑設計的兩個火車頭在「人」字形線路上運動:(因為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火車頭在前面拉,一個火車頭在後面推,過了青龍橋,原先拉的火車頭推,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學生看到這樣絕妙的設計,不但理解了課文,還為詹天佑的聰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二、巧妙藉助網路,培養學生能力。

(一)培養想像力、感知力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是創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種方法。由於學生生活的范圍狹小,又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所以閱讀、寫作時會感到一些困難。我們便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文聲像並茂的閱讀、寫作輔助材料。通過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與學過程,學生的想像能力得到了強化。現代教育技術,將被感知、被想像、被推理的事物及其發展變化的形式和過程,用模擬化、模擬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表現出來。這種教學可以使學生直觀地觀察、發現、體驗、利用生動的資源,透過現象探索本質,從而形象地建立起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本質屬性圖像,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如學習《將相和》、《詹天佑》、《十六年前的回憶》、《狼牙山五壯士》等歷史題材的課文,由於這些課文的內容距今天的時空比較遠,學生在學習時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教學時,教師將收集到的有關文字、圖片、影視資料,放給學生看,彌補學生因時間和生活閱歷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課文內容而出現的「斷層」現象,增強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朗讀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傳統的朗讀訓練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加上有些老師的普通話也不太准確,學生就更不容易訓練了。利用信息技術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解決了老師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大問題。如執教《青海湖啊,夢幻般的青海湖》,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文章對青海湖的美作了詳盡的描寫,讀來讓人回腸盪氣,留戀往返。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青海湖的美,教師事先搜集大量的資料供學生觀看。在遼闊高遠的畫面上,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青海湖那一抹抹深深淺淺的藍是那麼吸引人,感受到青海湖的草灘是那麼碧綠,是那麼生機勃勃,感受到青海湖裡那色彩斑斕的鳥兒的美麗。在畫面的感染下,在音樂的渲染中,學生再讀到課文中如詩如畫的美景,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彷彿自己就置身在美麗的青海湖邊,為她質朴的美、自然的美、粗獷的美而陶醉,而感動。在這入情入境的朗讀中,學生心裡自然升騰起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三)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培養發散思維是觸發創造才能的重要環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選擇一些發散點,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多想像幾種可能性。如在教學《黃山奇石》中,學生僅僅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黃山的奇美是不夠的。我們把黃山的視頻資料和其它相關內容以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的形式按一定的鏈接方式製作成課堂教學網頁。課上,學生看到了黃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詞句,並在網上看到黃山不同形狀的圖片和文字信息,更加深了對它的認識。促進了學生思維的飛躍。

(四)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代科技的發展,要求一個人不僅能動腦,同時又能動手。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實踐活動開辟了廣闊的時空。一些以時間、地點為線索的記敘文,我們可以讓學生繪制出人物活動的線路圖、行蹤圖等,以抓住課文脈絡,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如《客家民居》一文,可以讓學生看圖讀文後,繪制客家民居的大致模型,加深印象。一些語言優美、內容易懂的古詩,如《宿新市徐公店》、《小兒垂釣》,我們可以讓學生根據古詩內容畫圖畫,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實踐證明,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繪圖,能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展和情操陶冶熔於一爐,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如教完《只有一個地球》後,我們讓學生為當地的環保設計一個方案,學生通過查閱圖書和瀏覽下載網路資料,結合自己平常對附近工廠的所聞所見,很快就寫出了有理有據的作文。它既鍛煉了學生的查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閱讀寫作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猜想、想像能力,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五)創新能力

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在屏幕上展示了幾個問題:地球遭到破壞的原因是什麼?影響有哪些?我們該如何保護地球?顯然,這是知識與思維並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校園網中下載查找到相關資料,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補充。課堂上,學生們暢所欲言展開討論,教師適時點拔、評價。於是一個個閃耀著創新火花的答案誕生了。通過網上的查閱、交流和相互間的思維碰撞,點亮了學生智慧的火花。

總之,信息技術如一個五彩繽紛的萬花筒走進了學校的課堂,深入到了課改的前沿。通過實踐與探索,我們深深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小學語文網路教學給小學生以自由學習的新天地,給小學課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學環境和工作平台,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因此,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以此為機遇,通過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信息化水平,推動語文學科的現代化。

⑥ 信息技術應用於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或困惑是什麼

現代信息抄技術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它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為學生的朗讀激發豐富的情感;它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它可擴大獲取信息量,改善語文學習環境;它可為學生提。

⑦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可能會導致哪些誤區,如何避免

語文教學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而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首要的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為此,我們必須首先了解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諸多因素。研究表明,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除了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情感之外,教學手段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教學效率的提高與教學手段的運用密切相關。有人感到,語文課,「一本書,兩支粉筆足矣」。殊不知,這僅僅是維持低效課堂活動的起碼要求。口頭講解與板書所能傳遞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社會早已進入了信息時代,這為改革語文教學手段,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帶來了蓬勃生機,注入了新的活力。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這一新的科技成果,也被應用到了語文課堂教學中。實踐證明,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了積極的輔助作用,是其他常規電教手段無法相比,無可企及的。但由於它還是一個新鮮事物,我們在運用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誤區。下面試就其在課堂教學中所起到的輔助作用和存在的誤區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一)
那麼,什麼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呢?它是利用計算機進行控制並綜合處理不同電子信息的一項新技術。這些信息包括計算、文字、聲音、圖形、動畫以及電視圖像等,形式極為豐富。接收、存儲、輸出這些信息的媒體有話筒、攝像機、錄音機、錄像機、磁碟、光碟、音響、顯示器等,統稱為聲像輸入輸出設備。多媒體計算機由主機、各類功能卡、聲像輸入輸出設備及其他部件組成。它又有什麼優點呢?它綜合了電視和計算機兩大技術的優點,將來自不同電子媒體的多種信息有機地集成在一起,並把結果綜合地表現出來。這就好象人能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系統對進入大腦的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一樣。現階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在教學中利用它來處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等是十分容易的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科學地運用這項技術,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著很大的幫助,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能更好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使教學內容更具直觀形象性。
以皮亞傑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家提倡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情境放在學習環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可見對情境高度重視。創設教學情境,其目的是在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語文教材中的許多篇目都是文質兼美,充滿了詩情畫意,尤其是那些詩詞散文所描繪的意境更是令人心馳神往,如雨中泰山的崔嵬高大,長江三峽的雄奇險怪,月下荷塘的幽靜朦朧;還有那潯陽江上的琵琶聲,威尼斯運河中的剛朵拉……閱讀這些作品所描繪的意境無不令人「心嚮往之」。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由於條件限制,學生不可能去「行萬里路」。讀了這些作品,總覺得還「隔了一層」。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把聲音、圖像、文字有機地結合起來,化靜為動,化文字為圖形,做到動靜結合,圖文並茂,聲情兼備,以此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這樣,直觀形象與聯想、想像相結合,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體驗作品中所創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確地把握文章的內涵,從而給他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學生「好學」「樂學」,課堂教學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2、與常規電教手段相比,計算機多媒體更具靈活性便捷性,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了諸多的方便。
計算機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交互功能,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操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朗讀教學、板書設計及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等方面,計算機多媒體能起到常規電教手段無可企及的作用。朗讀教學是一種常見而且十分重要的教學形式,用錄音機播放錄音進行示範朗讀是一種常見的形式,但用它來進行分段的示範朗讀就顯得比較麻煩,且效果往往不理想。而用計算機多媒體來進行操作則非常地簡便易行,只要將全文朗讀再設計製作成分段朗讀模塊就可以了,運用時可根據實際需要隨時調用,隨意切換。
課堂板演,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有時課堂板演既費時又費力。利用計算機多媒體來進行「板演」,則省時又省力,且更具觀賞性。如在我設計製作的《病梅館記》多媒體課件中,在具體分析文章「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時,我要求學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表層意
言外意(比喻義)


(人才)

病梅
(遭摧殘、壓抑的人才)

文人畫士
(封建統治者)

品梅標准:(曲、欹、疏)
(選拔人才標准:奴才、庸才、
歪才)

摧殘梅的手段:(繩、夭、病、斫、刪、鋤、養、遏)
(束縛人才思想、屠殺正直之士、
豢養姦邪小人、扼殺新生力量)

摧殘梅的後果:(皆病、禍烈)
(大批人才遭殘酷屠殺)

療梅的措施:(購、縱、順、毀、埋、解、復、全、辟、貯)
(解除人才束縛、恢復人才生機、
解放人才個性、改革沉悶政局)

療梅的願望:(誓、必、
甘、窮)
(表達了拯救人才的強烈願望、
與准備迎接斗爭的堅定信心)


表格內括弧中的內容如果不板演,則學生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板演,則費時又費力;如果利用投影復片,則復片太多,影響投影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板演」,只要設置觸摸區響應即可達到目的。這樣不但省時省力,而且在課堂實際操作時也更具靈活性──教師既可先進行單項分析,也可兩項結合同時進行分析。如此,課堂內的有效教學時間大大地增加了,整個「板書」也給人以賞心悅目之美感。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具有靈活快捷的特點。我們都有這樣的教學體會,對同樣的教學內容,同一個教師在同一年級的不同班級進行教學,都取得了同樣的教學效果,但課堂教學結構卻不盡相同,甚至是完全不一樣的。那麼,一個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是否只能由某一位教師用於某一個特定的班級呢?當然不是。由於計算機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交互功能,在設計製作課件時,我們只要把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各個知識點加以模塊化,教學時教師可從實際出發,隨意調用,合理組合,使之為我所用。這是常規電教手段所無法做到的。如我設計製作的《病梅館記》多媒體教學課件,主要由「教學目標」、「詞語解釋」、「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內容分析」、「全文朗讀」、「思考練習」等七大模塊組成,它們相對獨立。教師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可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進行最佳組合,以使課堂教學結構達到最優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許多有識之士都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追求容量輕視質量,重視形式輕忽內容,不能真正面向全體學生的誤區。
誤區之一:追求容量輕視質量。由於計算機多媒體傳遞信息途徑多,速度快,運用計算機多媒體來進行教學,課堂上傳遞的信息量大大地增加了。但「過猶不及」,一味追求課堂教學容量,追求課堂教學密度,勢必導致對課堂教學質量的輕視。如果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接受的信息,遠遠超過他們的承受能力,那麼結果只能是導致他們放棄「反芻」的時間,囫圇吞棗,食而不化,嚼而不爛,造成過多的無效信息,不經意中浪費了時間,降低了效率。
誤區之二:重視形式輕忽內容。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計算機多媒體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此前提下,適當注意課件界面的美觀與結構的新穎,使之與教學內容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有的教師為了追求課件界面的美觀或結構的新穎,不惜花費大量的創作時間,輕視或忽視對教材的鑽研,對教案的設計,即強調了形式,輕忽了內容,嘩眾取寵,本末倒置。

誤區之三:不能真正面向全體學生。現在學校的教學方式,是以班級集體授課制為主要方式,法定班容量為45人至54人之間,但由於種種原因,班容量往往超過法定人數(這在一般重點中學尤為突出),以致後排學生離熒幕有相當的距離。再加上現在中學生的近視率普遍較高,後排學生在上計算機多媒體語文課時,能夠清晰地了解熒幕上所有信息的,實在是為數不多,甚至於有的學生一堂課下來一個字也沒有看清楚。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之一在於教師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未能完全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真正面向全體學生。這樣,課堂教學效率也就要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更是無從談起。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信息技術應用弊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