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需要背誦的古文有哪些:醉翁亭記,墨池記,沁園春雪, 念奴嬌赤壁懷古,觀巴黎油
第五單元《杜甫詩三首》:
《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第六單元詩四首
《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
《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王維
《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
《登岳陽樓》(其一)陳與義: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長歌行》(八上課外)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野望》王績(八上課外)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八上課外)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山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上課外)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黃鶴樓》崔顥(八上課外)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八上課外)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秋詞》劉禹錫(八上課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魯山山行》梅堯臣(八上課外)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浣溪沙》蘇軾(八上課外)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歸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八上課外)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白頭弔古風霜里,老木蒼波無限悲。
文言文部分
八年級上冊:《桃花源記》
一、 詞語解釋
緣溪行 沿著 落英繽紛 落花
甚異之 詫異 豁然開朗 開闊的樣子
儼然 整齊的樣子 阡陌交通 交錯相通
黃發垂髫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悅的樣子
具答之 詳盡 咸來問訊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兒女 絕境 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出焉 再 無論魏晉 更不必說
延至其家 邀請 處處志之 作標記
欣然前往 高興的樣子 無問津者 渡口
二、 翻譯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芳香的野草鮮艷美麗,落花到處都是。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老人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
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帶領妻子兒女及鄉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5、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這個人詳細的介紹了自已所聽到的事。
6、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了。」 這里的人告訴他說:「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7、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尋找以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不到路。
8、後遂無問津者。 此後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
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狗叫的聲音。
10、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
1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起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三、課文分析
本文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世外桃源,藉助這個美好的境界,寄託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桃花源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爭,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四、 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
1、寫出描寫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語句(用原文) 1、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寫出描寫挑花源中人們和平勞動、幸福生活的語句(用原文)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並怡然自樂。
3、寫出本文中出現的三個成語 3、豁然開朗、世外挑源、怡然自樂、(無人問津)
4、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4、甚異之
5、文中描寫挑花源人精神狀態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6、描寫桃花源生活環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7、表現 「村人」熱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現「村人」都來關心漁人的句子是?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9、「村人」來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0、「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八年級上冊:陋室銘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名:出名 靈:成為靈異的水
2、斯是陋室 斯: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無絲竹之亂耳 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
5、無案牘之勞形 案牘: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
6、何陋之有? 何:什麼。
二、譯句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主人卻有美好的德行。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4、孔子雲:「何陋之有?」 4、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問題
1、統領全文的一句是什麼?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點睛之筆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 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4、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的是什麼?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表現主人生活環境清幽的句子是什麼?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八年級上冊:愛蓮說
一、指出加點詞的意義 答案
1、可愛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 蔓:長枝蔓。枝:長枝節。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鮮:少。
6、宜乎眾矣。 宜:應當。
二、譯句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我唯獨喜愛蓮從污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2、蓮,花之君子者也。 2、蓮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3、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麼人呢?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喜愛牡丹的人當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問題
1、文中最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語句是什麼? 蓮,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採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予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願與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潔風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選賢與能 與:通「舉」舉薦,選拔
2、古人不獨親其親 親:以……為親。 親:親人、父母
3、不獨子其子 子:以……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歸 分:職分、職業
5、貨惡其棄於地也 惡:憎惡
6、盜竊亂賊而不作 亂:造反。 賊:害人。 作:興起
7、是謂大同 是:這。 大同:理想社會
8、女有歸 歸:女子出嫁
二、譯句 答案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1、 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拔出來,
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所以人們不單純只是奉養自己的父母,也不單純只是撫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歸 3、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適時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共有的。
八年級上冊:三峽
一、解釋 答案
1、重岩疊嶂 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風 奔:這里指快跑的馬
4、素湍綠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見曦月 曦:陽光,這里指太陽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飛漱 沖刷
8、屬引凄異 屬引:接連不斷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時
10、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雖: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真,實在
二、回答以下問題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 作者是從「山」、「水」兩方面描寫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先寫「山」後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曰的特點;寫「水」,描繪出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2、 用原文回答:
表現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現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現春冬清流緩的句子是
表現秋季凄清蕭瑟的句子是 重岩疊嶂,隱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3、作者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的? 夏天,寫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險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險和疾速的特點。春冬之時,水退潭清,景色秀麗,突出了三峽春冬景色的清麗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寒冷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4、文章結尾引用了漁者的歌詞,有什麼作用? 襯托「晴初霜旦」之時「林寒澗肅」的凄涼情景,渲染蕭瑟的氣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3、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 至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
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
4、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
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5、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
6、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實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每當到了初晴或結霜的早晨,
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8、常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有時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
異常凄涼。
9、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
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八年級上冊:答謝中書書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四時:四季。 俱:都
2、曉霧將歇 歇:消散
3、夕曰欲頹,沉鱗競躍 頹:墜落。 競躍:爭著跳躍
欲:將要。 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
4、未復有能與奇者 與:參與,這里指欣賞
二、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麼思想? 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3、書是一種怎樣的體裁? 書即書信,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可具有文學性。
三、填空 答案
1、「高峰入雲,清流見底」表現了 之美。 山水相映
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表現了 之美。 色彩配合
3、「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曰欲頹,沉鱗競躍」表現了 晨昏變化之美
八年級上冊:記承天寺夜遊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念:想到。 遂:於是。 至: 到
2、相與步於中庭 相與:共同,一起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只是
4、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交橫:交錯,縱橫。 蓋:原來是
5、月色入戶 戶:窗戶
二、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月光(月色)
三、描寫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積水空明……影也」
四、全文分幾層,請用「/」劃分,並寫出層意 全文分三層:第一層記事,交代了賞月散步的時間,原因。第二層寫景,寫了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層抒情,抒發了對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觸。
五、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表達了作者曠達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 本文表現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情懷。
八年級上冊:觀潮
一、指出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自既望以至十八曰為盛 既望:農歷十六
2、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方:當……時
3、倏而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 . 略:一點點
4、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逝:去,往
5、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 文:畫著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盛萬仞中 溯迎:逆流迎著潮水
7、吞天沃曰 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 履:踩
9、江幹上下十餘里間 干:岸
二、閱讀第二自然段後回答問題 答案
1、寫參演艦之多的句子是 1、艨艟數百分列兩岸
2、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 2、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3、寫水兵在船上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 3、如履平地
4、寫雙方習戰之激烈的句子是 4、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寫聲勢之大的句子是 5、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三、閱讀第一自然段後回答 答案
1、解釋下列詞語
(1)既望 (1)農歷十六
(2)既而 (2)不久
2、作者對潮水的描寫由 而 ,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描繪,請用原文回答: 遠,近。
(2) 寫「形「的句子是
(3) 寫「色」的句子是
(4) 寫「聲」的句子是
(5) 寫「勢」的句子是 (1) 僅如銀線
(2) 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3) 如雷霆,震撼激射
(4) 吞天沃曰,勢極雄豪
3、作者引用楊誠齋的詩句有什麼作用? 這兩句詩從側面對潮水的形象做了補充,同時也與段首「天下之偉觀」照應,以此加強了讀者對海潮之雄偉壯觀的強烈印象,並為下文作鋪勢。
八年級上冊:湖心亭看雪
一、指出加點的詞的含義 答案
1、是曰更定 是:這。 定:完了,結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爐火 拿:撐,劃。 毳:鳥的細毛
3、霧淞沆碭 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裡。 更:還
5、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強:痛快。 白:指酒杯
二、譯句 答案
1、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1、(我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了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
2、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2、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後(和他們)道別。
3、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不要說相公痴迷,還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曰,湖中人鳥聲俱絕 4、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鳥的聲音都消失了。
三、回答問題 答案
1、文中具體描寫雪景句子是哪些? 1、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下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2、文中在敘寫湖心亭奇遇時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2、運用了神態、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了作者喜悅之情,特別是「強飲」表現了作者豪邁的心情。
㈡ 八年級語文課時特訓醉翁亭記內容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chú)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餚(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ì)者勝,觥(gōng)籌(chóu)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tuí)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㈢ 初中語文課《醉翁亭記》》是幾年級的課文
八年級下第二十八課(人教版)
㈣ 新人教版初二語文《醉翁亭記》「於」「者」「其」字用法
者的用法:
1、指人、物、事、地點等,相當於「......的」或「......的人(東西、事情、地方)。」
2、放在主語之後,表示提頓或判斷。往往構成判斷句。
3、放在主語之後,引出原因。往往構成判斷句。
4、放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
5、放在假設復句中,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的話」。6、放在「有」字的賓語之後,表示提頓。7、放在數詞之後(翻譯時,要根據所列事物,在數詞詞後加上相應的量詞和名詞)。
8、放在後置的定語這後,相當於「的」。
9、放在時間詞之後,表示停頓,起調整音節作用。10、放在陳述句末,表示陳述結束。
於在醉翁亭記里全解釋為 在。和後面的名詞搭配作狀語
其在醉翁亭記里為代詞。代它的。具體什麼根據上文看所代內容
其還有其它用法如下1、指人、物、事、地點等,相當於「......的」或「......的人(東西、事情、地方)。」
2、放在主語之後,表示提頓或判斷。往往構成判斷句。
3、放在主語之後,引出原因。往往構成判斷句。
4、放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
5、放在假設復句中,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的話」。6、放在「有」字的賓語之後,表示提頓。7、放在數詞之後(翻譯時,要根據所列事物,在數詞詞後加上相應的量詞和名詞)。
8、放在後置的定語這後,相當於「的」。
9、放在時間詞之後,表示停頓,起調整音節作用。10、放在陳述句末,表示陳述結束。
望採納!
㈤ 八年級語文28課《醉翁亭記》的全篇課文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zhāo)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
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chú)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餚(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ì)者勝,觥(gōng)籌(chóu)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tuí)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在它西南的各峰中,樹林和山谷格外優美,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路,漸漸聽見潺潺的水聲並(看到)有從兩座山間飛瀉下來的泉水,這就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彎轉,有座亭子四角翹起來,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之上,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人是誰呢?是山裡的僧人智仙。給它取名字的是誰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稱呼這亭子的。太守和賓客們來這里飲酒,喝得很少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酒上,而在於水光山色中啊。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而寄託在喝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間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起來,山谷洞穴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色。(到了春天)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氣,(到了夏天)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到了秋天)風高霜潔,天高氣爽,(到了冬天)水位下降與石頭顯露出來的景象,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後面的人應答,老老少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這是滁州人在出遊。到溪邊捕魚,溪水深而且魚肥;用釀泉的水釀造酒,泉水清純因此(釀的)酒也清洌,野味野菜,雜亂地在面前全部擺開的情景,是太守在宴請賓客。宴會上喝酒的樂趣,不在於有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有人站起來或坐著大聲喧嘩,眾位賓客都很歡樂。(有一個)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的人),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陽落在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茂密陰蔽,上下一片鳥叫聲,是遊人走後鳥兒在歡唱啊。但是鳥兒知道山林(帶給它們)的樂趣,卻不知道(給)遊人(帶來)的樂趣;遊人知道跟著太守遊玩而感到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啊。醉了能夠和他們在一起快樂,酒醒後能夠寫文章表達這種快樂的,就只有太守啊。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
㈥ 八下語文課堂《醉翁亭記》答案
醉翁亭記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環繞滁州的,盡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森林溝壑更美。一眼望去鬱郁蔥蔥,幽深秀麗的,那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是自號「醉翁」的那個太守。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其實,醉翁的意圖並不在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是領會在心裡而又寄託在酒中的。
有時太陽升起,山林中雲氣散盡;浮雲歸來,岩洞里暮色蒼茫。黑暗與光明交替變化的,那是山中的黎明與黃昏。野花怒放發出清香,樹木茂盛深秀成蔭,風高霜白,水落石出,那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於背扛肩挑的人在路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後面的答應,老老少少往返不斷的,那是滁州百姓來這里遊玩。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因此魚也肥;用釀泉造酒,泉水清因此酒也香,還有野味蔬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飲酣暢的樂趣,不在於琴弦簫管;投射的中了,下棋的勝了,只見酒杯和籌碼交錯雜陳,人們站起坐下大聲喧鬧,那是賓客們樂極了。這時,有個蒼顏白發的老人,昏昏然地坐在人們中間,那是太守醉了。
不久,太陽下山了。只見人影散亂,那是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逐漸陰暗起來,陣陣鳥鳴聲忽上忽下,那是遊人走後鳥兒在歡樂地跳躍,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是把能使人們快樂作為快樂的啊。在酣醉的時候能與人們一起快樂,酒醒之後又能寫文章敘述這些事情的,那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啊。(胡中行)
㈦ 急用!在八年級語文書第28課《醉翁亭記》中有一些問題!
這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個「樂」字貫穿全文。自讀這篇課文,要抓住「樂」這條主線,體會課文是如何圍繞它層層展開記敘的脈絡:山水樂——四時樂——宴酣樂——禽鳥樂—太守樂。抓住了作者感情發展的脈絡也就能順利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2 本文採用了敘事與寫景抒情相結合的寫法。要弄清文章中哪些是敘事,哪些是寫情,三者是怎樣緊密結合起來的,從而領會本文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要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被貶的經歷,體會本文抒發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復雜感情。
3 本文語言有很大的特色。駢散相間,多為散句,但也間有駢句,特別是使用21個「也」字作句尾,韻味濃郁;巧妙地用了25個「而」字使文章流暢優美,從容婉轉。本文還有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如「環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等等。這些名句要熟記、牢記,並理解其蘊涵。本文除語言特色外,情致滿篇而構成了散文詩。
4 自讀這篇文章,首先要根據「自讀要點「和課文前的「自讀提示」,結合注釋仔細疏通文字,把握課文大意,通過討論,解決疑難。在這基礎上完成課本的「練習」和本教案設計的「自學作業」。自學過程中還要善於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做到「溫故知新」。還可以把本文與《登泰山記》比較,找出其異同。最後,就文章的重點問題請老師講析。在整個自學過程中,要反復朗讀,直至全文熟讀背誦。
二、自讀作業。
1 這篇文章的脈絡十分清楚。試根據你的理解在下邊的橫線處填上適當的話。(已附答案,下同)
(1)開頭部分介紹了醉翁亭、包括兩個銜接得十分自然的層次:前一層介紹亭的環境;後一層介紹亭名由來。
(2)中間部分描寫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兩層:第1層寫山間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詞領起,後用「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第2層寫人游琅琊山之樂,先用「至於」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容跟前一層是平列,然後依次寫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飲和太守醉四項內容。
(3)結尾部分也分兩層,第1層寫遊人去,禽鳥樂;第2層寫太守樂其樂——與民同樂。這兩層中間用「然而」一詞表示語意的轉換。
2 課文里連用21個「也」字作句尾。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語氣和作用。請把下面的判斷句中的「也」的不同表達作用填在相應括弧中。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C 環滁皆山也。
D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E 而樂亦無窮也。
F ……故自號曰醉翁也。
G 廬陵歐陽修也。
①表示判斷的語氣:(AG)
②表示解釋的語氣:(BF)
③表示肯定的語氣:(CD)
④表示結住一層意思:(E)
3 翻譯下面的句子。
(1)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譯文: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變,看到一座四角上翹像張開的鳥翅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邊,這就是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譯文: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水山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內心領會到了,然後把它寄託在喝酒上。
(3)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譯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樂。酒醒後(又)能用文章來表述這種快樂的,就是太守。
4 歐陽修在描寫滁州四周的山時起初用了40個字,把東南西北四方都寫了,但最後改成:「環滁皆山也」5個字。對於這5個字,有下面幾種議論,選出不確切的一項。
A 這5個字高度凝練,高度簡潔,是錘煉字句的典範。
B 這5個字省卻許多文字,而意未嘗不盡。
C 這5個字雖則簡潔,但意猶未盡。
D 這5個字言簡意賅,鳥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徵。 答(C)
5 如何理解「太守之樂其樂」?選出分析恰當的幾項。
A 「太守之樂其樂」是點睛之筆。作者在這里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復雜的感情,既包含娛情山水排遣郁悶的歡樂,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績——政通人和後的欣慰。
B 「太守之樂其樂」是襯托前面的「山林之樂」和「人之樂」的。
C 「太守之樂其樂」是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D 「太守之樂其樂」是作者被貶滁州後一種苦悶抑鬱的扭曲反映,作者是以樂寫哀。
答(AC)
三、討論重點內容。
1 貫穿全文的主線是什麼?作者是如何圍繞它層層展開記敘的?
明確:全文圍繞「樂」這一主線展開:
(2)作者在寫朝暮圖及四時景時各抓住了什麼特點?
明確:寫朝暮圖就是一天時間的縱面展開,寫四季景則是橫向鋪排。寫早晚景色變化,抓住「明」「晦」的特點,用「日出」「雲歸」寫出「林開」「岩暝」的變化景象,成為對比鮮明的兩幅畫面。寫四時景抓住了山間獨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寫出了迥然有異的四幅圖景。
3 為什麼在寫「太守宴」前要先寫「滁人游」?
明確:為了寫「太守宴」創設一個歡樂的氛圍,並蘊含著作者與民同樂的旨趣。
4 本文的記敘、寫景、抒情是如何相結合的?
明確:以抒情貫穿於記敘寫景之中。第1段寫亭之概況,第二層寫朝暮圖、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為主線貫穿起來。景中處處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5 為什麼可以把本文看作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詩?
明確:這是由本文的內容和語言特色決定的,詳見本文「自讀要點」第3點。
㈧ 初二語文《醉翁亭記》
上面還行,下面對的不多
㈨ 八年級語文書醉翁亭記書下注釋圖片
. 環:環繞。
2. 皆:副詞,都。
3. 環滁:環繞著滁州城。
4. 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區。
5. 其:代詞,它,指滁州城。
6. 壑:山谷。
7. 尤:格外。特別。
8.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
9. 蔚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1o. 峰迴路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
11. 山:名詞作狀語,沿著山路。
12.潺潺:流水聲。
13. 而:表承接。
14. 釀泉:泉水名。
15. 回:回環,曲折環繞。
16. 翼然:像鳥展翅的樣子。
17. 然:......的樣子。
18. 臨:靠近。
19. 於:在。
20. 作:建造。
21. 名:名詞作動詞,命名。
22. 自謂:自稱,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
23. 號:名詞作動詞,取別號。
24. 曰:叫做。
25. 輒:就。
26. 年又最高:年紀最大。
27. 得:領會。
28. 寓:寄託。
29. 意:這里指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後來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30. 乎:在乎。
31. 霏:霧氣。
32. 開:消散,散開。
33. 歸:回,指散開的雲又回聚到山來。
34. 暝:昏暗。
35. 晦:陰暗。
36. 晦明:指天氣陰晴明暗。
37. 芳:香花。
38. 發:開放。
39. 佳木:好的樹木。
40. 秀:開花,這里指滋長的意思。
41. 繁陰:一片濃密的樹蔭。
42. 風霜高潔:就是風高霜潔。天高氣爽,霜色潔白。
43. 至於:連詞,於句首,表示兩段的過渡,提起另事。
44. 負者:背東西的人。
45. 休於樹:在樹下休息。
46. 傴僂:腰背彎曲的樣子,這里指老年人。
47. 提攜:攙扶著走的小孩子。
48. 臨:靠近,這里是「……旁」的意思。
49. 漁:捕魚。
50. 釀泉:名作狀,用泉水。
51. 洌:清。
52. 山餚:拿山裡打來的鳥獸做菜,俗稱"野味「。
53. 蔌:菜蔬。
54. 雜然:眾多而雜亂的樣子。
55. 陳:擺列。
56. 酣:盡情地喝酒。
57. 絲:琴、瑟之類的弦樂器。
58. 竹:簫、笛之類的管樂器。
59. 射:這里指投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把箭向壺里投,投中多的為勝,負者照規定的杯數喝酒。
60. 弈:下棋。這里用做動詞,下圍棋。
61.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相錯雜。形容喝酒盡歡的樣子。
62. 觥:酒杯。
63. 籌:酒籌,宴會上行令或游戲時飲酒計數用的簽字。
64. 蒼顏:臉色蒼老。
65. 頹然乎其間: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頹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樣子,這里形容醉態。
66. 已而:不久。
67.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遮蓋成陰。
68. 翳:遮蔽。
69. 鳴聲上下:意思是鳥到處叫。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
70. 樂①其樂②: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 樂①:意動用法,以…為樂。樂②:快樂。
72.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
73. 謂:為,是。
74. 廬陵:廬陵郡,就是吉洲。現在江西省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