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開學第一節語文課寫老師說怎麼學
今天是我升入初中正式開學的第一天,第四節是語文課。
我們班的語文版老師姓譚,權是個和藹可親的老師。我本來就喜歡上語文課,再加上她那有趣的課堂,更加深了我對語文的喜愛。
譚老師的課堂不同於其他老師的課堂。我印象中語文老師的課堂都是:一位嚴肅端莊的語文老師走上講台做一個自我介紹,然後嚴肅地問學生「大家有沒有預習這本書啊?」接著開始講課。
而譚老師先讓我們談談對「語文」這個詞的理解,然後又讓我們猜想一些名人是用什麼語言巧妙地化解了一些挖苦或是嘲諷;又給我們講述了神奇的甲骨文與漢字之間的聯系;最後為我們朗讀了一首小詩,那首小詩寫得很優美、很豪邁,每個文字都是一幅亮麗的圖畫。
今天的第一節語文課,雖然我沒有學課文,但是我有了更大的收獲,這個收獲不單單體現在我學到的知識,而且還增加了我對語文、語文老師的喜愛!
2. 高中語文第一節課該怎麼講
① 沁園春 長沙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這首詞作於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期間,重遊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環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時節,獨自一人佇立在橘子洲頭,望著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個「看」字,總領七句。遠望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木遍染紅色。近看湘江,滿江秋水碧綠澄澈,船隻爭相行駛。仰望天空,雄鷹有力地翱翔。俯視水中,魚兒歡快地暢游。宇宙萬物都在這秋天裡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這幾句,詩人描繪了在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託了氣氛。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詩人思緒萬千,不禁發問: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消長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這一問道出了詩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橘子洲曾是詩人與眾多革命同志聚會的地方,它見證了許多不平凡的歲月。舊地重遊,自然引起詩人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一個「恰」字,總領七句。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學們,意氣風發,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鬥志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評論,經常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治者看得如糞土一般。這幾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還記得嗎?當年我們一同到江心游泳,盡管風高浪急,連船隻行進也很困難,但我們這些人卻以同洶涌的急流拼搏為樂。這里以設問結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這首詞上片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問題。下片回憶了往昔的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於改造舊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二、問題探究
1
3. 如何上好新學期第一節語文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新學期第一節語文課越來越受到語文教師內的關注。教師怎容樣上好第一節語文課才能促進學生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對一學期的學習有明確的整體認識與感知?教師對教材怎樣進行處理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熱愛語文、會學語文、學會語文的興趣及能力?這些問題促使教師更加重視新學期第一節語文課的設計。通過積極的研討與實踐,針對新教材人文色彩濃厚、整合性加強、單元主題突出、各單元之間的聯系緊密等特點,筆者對新學期第一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一、突出教材特點1.教材的承接性語文教材的知識、能力的編排特點是呈螺旋性上升的,很多知識點的出現是反復的。例如:「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這一知識點在三年級教材中就開始出現,「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出現就更加頻繁了,它始終貫穿在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除此之外,在單元主題的安排上,各冊的教材也有相通之處。例如:每冊教材的第一單元都是以寫景為主的文章,如第八冊的走遍祖國的千山萬水、第十冊的走進祖國的西部就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應該准確把握教材承接性的特點,使學生明確語文學習是連續的、一貫的。本冊書的學習,既是上冊書的鞏固延伸,
4. 高中第一節語文課給學生講些什麼
我是一名高中生,剛畢業,希望老師第一節課給我們不一樣的感覺
簡要介紹自己。最好把名字剖析一下,幽默點
可以將語文(讀書)是獲得教養的途徑,"參照語文書《獲得教養的途徑》"。
最後介紹一下高中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與目的(客觀現實地),怎樣學習能與高考接軌,
四十分鍾差不多了,下課或者聊天,請同學提問題。
請放鬆,理想中的老師總是冷靜而不苟言笑。但是我想您是個懂得幽默的人。
5. 開學第一節語文課
開學第一節語文課,當然是發發新書講下課堂紀律什麼的,無聊事情唄
6. 人教版高二下冊語文選一課上公開課
陳情表
http://www.pep.com.cn/gzyw/jszx/pg/kjzy/200710/./W020071009593673850411.swf
7. 如何講好高一開學語文第一課,講什麼內容
1,給大復家多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就制好。
大家都新來的么,同學們都相互想表現一下自己啦。
男同學會盡量表現給心儀的女同學,女同學想表現給所有的男同學。
初中都是班裡學習不錯的才能進高中啦,都想展示自己才華呢。
可以設計一些跟初中有關的知識性趣味性問答環節,絕對有人急著呢。
比如背古詩,考知識點,短演講等。
2,老師也應該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威信。
只要不是整節課都眉飛色舞引經據典自己表現自己把同學們晾在一邊就好。
老師哪方面有特長就展示吧,比如普通話、粉筆字、語言知識、文學修養等。
8. 我是怎樣上好高二第一節語文課的
高二文理分班後,我教兩個文科班。學生願意學文,顯然對文科有濃厚的興趣,而且,文學功底一定很深厚。這時候的學生,有高一我教過的,更多的是新面孔。再用高一的幾個故事作開場白,熟悉的人肯定認為我也就這半吊子水平,所以,上好這節課,更重要,也更難。冥思苦想,忽然感到,從文科入手,強調語文的重要性,應該能抓住他們的心理。所以,這節課,我直接發了幾張試卷,讓學生來作。學生很疑惑,但沒說什麼。拿到題後,他們傻眼了。原來,我設計了這樣幾道題:
1.「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垓下歌》)
「沛公百戰保咸陽,自古柔仁伏暴強。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蓋世故應亡。」(北宋張耒《項羽》)
對於項羽失敗的原因,項羽自己和詩人張耒的認識是否正確?簡要說明原因。
2.「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唐杜牧《題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弟子今雖在,肯與君主卷土來。」(宋王安石《烏江亭》)
你同意誰的觀點?試指出項羽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3.「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4.下列古詩詞所描述的地理事物或現象分布於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上的有
①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②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③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8.「晝出耕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蔭學種瓜。」這首詩蘊涵的哲理是()
A、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無關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C、人的意識與自然環境無關D、自然環境決定人的意識
9.「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這體現了()
A.社會變化總是循環往復的
B.人類社會是變化發展的
C.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D.社會發展是有規律的
10.「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說明(北京文綜35)()
A.想像是突發的B.想像是隨意的
C.想像的形式是主觀的D.想像的內容是客觀事物
11.讀下面一著詩,完成下列問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1)該詩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國______偉大的______詩人。(2)詩中所描述的瀑布在哪座山上?該山位於我國的哪個省?(3)詩中有一句反映了古人對一個事物認識上的錯誤,這指的是什麼,應如何正確認識它?(4)古人為什麼會發生上述認識上的錯誤?(5)對這一事物的認識過程說明了什麼?
我趕緊平息議論:大家快答題吧,時間有限,一會我還有話說呢。同學們不知道老師的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也就不再議論,開始答題。同學們答得差不多了,這一節課也過去一多半。於是,我叫學生停下手中的筆,問道:「題難不難?」「難!」學生異口同聲道。「見過這樣的題型嗎?」「沒有!」「那麼大家發現什麼問題沒有?」帶著這個問題,學生開始琢磨了。有人說「這些題考的是歷史」,也有人說「這些題是考政治的」,還有人喊「和語文沒有什麼關系」的。借著這句話,我問道:「真的和語文沒有關系嗎?」學生思索了一會,全都恍然大悟:「全都和語文有關!」「對!」我鼓勵說,「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我們學習其他學科也離不開語文。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只有把語文學好了,其他學科才回跟著學好。這幾道題,如果我們不理解詩句的內容,還談什麼答題,答對答准題呢?所以……」我故意停了一下,學生們馬上會意,接著說道:「學好語文很重要!」我笑了,學生們也笑了。
9. 高二下學期語文課本目錄
需要看你的選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