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

發布時間:2021-02-16 01:48:30

初中語文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要的資料!!!!!!快~~急用!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此次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語文學習的資源和運用語文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初步嘗試在語文學習中溝通課堂內外、課本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從而開發利用社會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

2.通過此次活動,引導學生搜集家庭、校園和社會生活中最新鮮、最活潑的語言現象,了解社會上語言文字使用中的不規范現象,初步樹立漢民族共同語的規范意識。

3.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語文素養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注意街頭語文和廣告語言的表現形式,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4.通過寫作練習,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語文世界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寫出自己對社會生活中語文運用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5.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

3.搜集有關語言文字運用故事、趣聞,包括運用精彩的和使用不規范的。

4.有條件的,可搜集各級電台、電視台播出過的有關語言文字運用方面的節目錄音、錄像帶等。

三、活動指導

1.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無論是讀書看報與人聊天,還是聽相聲看電視逛商場,常規的或新奇的,別扭的或富有藝術性的,只要留心觀察,隨時注意語言現象,總會碰到與學習和運用語文有關的問題。按照教科書提供的材料,也可以不受此限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分成若干個不同的小組,推選出各小組召集人。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一次語文調查活動。也可以單獨一人進行調查。

2.活動前,首先要確定本組或本人的活動內容,根據活動內容制訂本小組或本人的活動計劃。如果是小組活動,小組之間的成員要注意分工合作。

3.把搜集到的有關資料編成小冊子,最能體現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首先是內容的篩選,把學生搜集調查得來的有關資料加以梳理。其次是編排,即把同一類型的資料按照一定的順序編排在一起。再次是裝幀設計。小冊子可以是手寫的;有條件的,也可以用電腦列印出來。編好以後,可以請有特長的學生題字、插圖、設計封面等。最後是全班交流,讓全體學生分享這次活動的快樂。

四、活動建議

1.開展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重要途徑,也給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和特長提供了一個非常廣闊的空間。所以,在明確每個學生的活動項目和活動內容後,要放手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使全體學生都能在自己感興趣的語文調查活動中積累語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2.有人說,語文是海洋,是森林,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生活在語文的海洋和森林中。正因為如此,學生可能會習焉不察,不知道該到哪裡去尋找語文,怎樣開展調查搜集活動。教師可用充滿激情的語言進行動員,也可以舉一些生動活潑的典型用例,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調動起學生參與此次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樂於動手,勤於搜集。

3.搜集和調查活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也可以個人單獨進行。對搜集調查得來的資料進行篩選、梳理工作,就要分小組進行了。把同屬一個類型的資料編在一起,才有可能編成「集錦」、「舉隅」、「薈萃」之類的小冊子。

4.全班或分組展開討論,一是為了對每個學生在這次活動中的情況和成果進行總結交流,同時也是一次練習口語表達和口語交際的機會。教科書提供了三個討論題,可以由學生任選一題,也可以不受這些題目的限制,就學生感興趣的其他問題開展討論。

5.教科書提供了四個作文題目,都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而且沒有文體方面的要求。教師也可以另外補充作文題目,學生也可自擬題目,寫自己感興趣的題目。

五、活動評價

活動評價應著重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活動評價應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主。評價指標可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所搜集調查得來的學習、運用語文的材料是否具有新穎性、典型性。

2.總結交流時所表現出來的口語交際能力、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討論是否反映了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3.作文是否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感受,是否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語言表達是否文從字順。

4.在語文實踐活動小冊子的編輯與交流活動中是否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六、有關資料

(一)優秀廣告詞賞析(朱華賢)

禁止抽煙,連皇冠牌也不例外

——推銷皇冠牌香煙廣告詞

〔賞析〕香煙有毒,抽煙對人體有害,因而抽煙不宜提倡,應該禁止,但香煙也是一種產品,必須推銷。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皇冠牌香煙的廣告詞可謂巧妙之極。廣告詞只有12個字,內容卻很豐富,它既宣傳了禁止抽煙這一主題思想,又達到了推銷和贊頌皇冠香煙的效果。一方面是宣傳的積極,包括皇冠牌在內所有香煙都在禁止之列,而且態度堅決;另一方面是推銷的積極,皇冠香煙雖然也在禁止之列,但畢竟與眾不同,如果要抽的話,還是皇冠,給人以很大的誘惑力。這兩方面和諧地統一於一個簡短的語句中。

廣告利用人們心理的反差,採用反效果式的手法,運用通俗簡明的語言,具有很強的藝術效果,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沒有加進什麼不過提出水分

——推銷奶粉廣告詞

〔賞析〕許多廣告往往喜歡用純正、正宗來表明自己產品的質量。這則奶粉廣告要突出的也是一個「純」字,但它別出心裁地避開了這個熟而又熟的「純」字,而是從反面入手,從具體的製作過程入手,用形象的語言來表示。前一句「沒有加進什麼」表現了產品之純,後一句用「不過」急轉,進一步表明光是純還不夠,還必須沒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

語言簡潔,12個字中有轉折、有波瀾。文字淺顯,但具體形象。初看語不驚人,細想則回味無窮。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

——推銷豐田汽車廣告詞

〔賞析〕這則廣告成功地改用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古詩,文字簡明,但內涵豐富:一是表明了質量之高,廣告詞沒有直接宣傳產品的質量,而是用銷量之大來表明;銷量之大也不是用數量直接表明,而是用路來間接表明;二是表明了車的適應性強,「有路必有豐田車」,隱含著不管什麼路,豐田車都可以縱橫馳騁,往來自如;三是表現出很強的自信心,兩個「必有」,語氣堅定,給人可以信賴的感覺。

廣告採用頂真的修辭手法,雖14字中有9個字相同,但讀來順口,聽來悅耳,便於記憶和傳播。

千萬不要賣掉你的黃金除非找到合適的買主

——首飾店收購黃金的廣告詞

〔賞析〕自己要收購黃金,當然希望別人都賣掉。可這則廣告劈頭就是「千萬不要賣掉你的黃金」,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著想,這豈不是砸自己的飯碗。然而當你以急切的心情看到下一句「除非找到合適的買主」時,就會感到它的高明,高明就在於它也在考慮自己的利益。它的真正含義是:黃金也是可以賣掉的,只要有合適的買主;至於誰是合適的買主,不言而喻,非我莫屬。

先是重重地一敲,給你一個刺激,造成一個懸念,再是輕輕地一笑,悄悄地一番耳語,給你解惑,讓你相信。手法之高超,簡直嘆為觀止。

(選自《應用寫作》1991年第5期)

(二)廣告的戰術運用(姚亞平)

不許偷看!

——吸引公眾注意的技巧

國外有一飲食店,門前擺了一個大酒桶,引人注目地寫道:「不許偷看!」但無遮無攔,路過的行人都禁不住好奇心的驅使,停下腳步往桶里看個究竟。誰知裡面又有一張紙條,上寫:「我店有與眾不同、清醇芳香的生啤酒,一杯五元。請享用。」一句「不許偷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當今做廣告的人,一般都感覺到最關鍵、最困難的問題,是如何接觸到他們試圖要施加影響的人。心理學家們曾把教師傳播信息與廣告商傳播信息作過比較。認為教師雖然不一定能使學生接受他的觀點,但能保證學生都能聽到他的觀點,因為學生必須上課;而一個做廣告的人要花費大量的金錢,絞盡腦汁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他必須選擇某種傳播媒介,例如電視,他要找到一個大家都愛看的節目,並且保證在做廣告時人們不離開座位,不調換頻道。即使這一切都成功地達到了,他還是只接觸到期望中很小比例的觀眾——他如果選擇了電視上最流行的節目,也只佔有看電視人口的30%。普通報紙的社論也只有25%的讀者讀到它,何況這一切在一般情況下做不到。廣告與聽(觀)眾的接觸是一種低水平的接觸。

這種低水平接觸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聽(觀)眾有種逃避廣告的心理。不但在聽(看)到廣告後會自然產生一種抗拒心理來抵制廣告,就是在聽(看)到廣告的那一剎那,他們也採取一種迴避態度,充耳不聞或轉移開視線。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得到了解釋,人們對外界事物並不是事事注意的。外界事物的信息到達人的信息接受器官那裡時,並不能暢通無阻地被接收,人總是有選擇地接收他想要接收的那部分信息,對於他不想接收的那些信息,則採取一種排斥態度,廣告,常常就屬於人們所排斥的信息中的一種。所以,廣告宣傳戰要想獲得勝利,首先第一個戰役就是要吸引聽(觀)眾的注意,讓他們聽(看)到廣告,並注意廣告的內容,只要做到了這一步,才有下面第二步、第三步成功的可能。

要使廣告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1.新穎

人們天生有種好奇心,他們對那些新穎奇特、與眾不同的事物,不但會駐足觀看,還會到處打聽,做廣告可以針對這種心理,採取新穎的開頭、新穎的手法或新穎的活動。這樣的廣告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1986年9月,珠海市的街頭出現一隊身著小丑服裝的馬戲團遊行隊,小丑們戴著各式面具,從街頭招搖而過。街上行人見了,無不駐足觀望。從他們的橫幅和肩綬上,才知道日本木下馬戲團將在一星期後來珠海珍珠樂團舉行來華第一次演出。這是他們做的預期廣告。當初,演出決定做出後,人們都在憂慮,珠海市人口不過12萬,能有多少觀眾來看演出。主辦單位認為,演出時間在我國國慶期間,珍珠樂園設備一流,珠海又緊鄰港澳,各方面的有利條件不少,只要在宣傳攻勢上取得主動,觀眾是沒問題的。於是他們改變了那種張貼海報的方法,而採用小丑表演隊的形式,極大地吸引了群眾的注意力,群眾回去後又口耳相傳,做了義務廣告,結果只有12萬人口的珠海市,卻售出了47萬張票。

2.親切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置身於廣告的世界中,時時受到廣告的襲擊,久而久之,廣告對人們的吸引力逐漸減弱,人們對廣告的心理承受力也逐漸降低。因此,現代廣告的製作必須設法激發人們對廣告已經麻木了的感覺,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為人們總是會對與自身有關的事情感興趣,因此,廣告可以據此採取相應的措施。

「您想去口臭嗎?請用西湖牙膏!」 (牙膏廣告)

「您工作累了吧?請喝杯茶,醒醒腦,提提神吧!」 (茶葉廣告)

「您願俯瞰穿洋過海的壯觀嗎?請乘坐上海至東京的波音707客機!」 (上海民航局廣告)

上述廣告均以一個針對某些人需要的設問開頭,這種廣告對於那些剛好有這種需要的人確實是一種「正合吾心」的語言,直逼他們眼前,使他們喜出望外,「是呀,我正想這樣呢!有什麼辦法嗎?」於是乎,就將廣告的下文聽(看)下去了。

3.無預告

廣告在某種意義上可說是一種說服行為。心理學的研究證明,無預告的說服比有預告的說服更能說服人。心理學家齊納森·弗里德曼和戴維·西爾斯曾做過一個實驗,證實了這一結論。他們將一群十幾歲的少年分成A、B兩組,他們告訴A組少年,將要聽取一個「為什麼不允許青少年開車」的講話,幾分鍾後,講話才開始;對於B組少年則沒有預告就給他們呈現了同樣的內容。結果表明,B組比A組更易被宣傳完全說服。廣告行為也一樣。有些電台常常在播放廣告之前來一句:「現在是廣告節目時間……」人們往往聽到這一句,就會關上收音機,因為他們已經得知廣播馬上要勸說他們了。其實電台與電視台將廣告播放時間固定下來,並不是一種好的辦法,特別是最近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的前後安排兩段廣告固定節目,並在前面打出「廣而告之」、「榜上有名」這樣的預告性字幕,降低了廣告本來可達到的更好的效果。現在有許多電視廣告做得比較好,廣告已開始了,人們還不知道是廣告,還以為是電視劇的開頭什麼的,連忙聚精會神地看下去,雖然看了一會兒知道是廣告,但已被廣告的內容所吸引了。而不像預告的廣告一樣,一聽到預告,就拒絕接收,以至於真正吸引人的廣告也漏掉了。

請大家告訴大家……

——保持公眾記憶的技巧

成功的廣告,不但要使公眾一下子就注意到它,而且要使公眾能長時間地記住它。如果廣告成了過眼煙雲,那當時取得了再好的瞬間效果也是白搭。廣告信息只有被人們記住並貯存起來,當人們購物時就會自動地浮現出來,這時才能說廣告真正達到了效果。台灣有家鞋店,在它的鞋子廣告上劈頭來一句:

「請大家告訴大家……」

這種新奇的句子不但引起人們的高度注意,而且使人們過目不忘,互相轉告,真的像廣告所希望的那樣,大家看了,又告訴大家。這家鞋店也隨之名聲大振,後來別的糖店、布店也如法炮製,但公眾看到「請大家告訴大家」,還是想起原來第一次這樣說的那家鞋店。這則廣告之所以能夠長久地被人們傳誦,能夠不讓別人仿製,別人仿製了也是為自己做宣傳,原因就在於這個句子產生了強烈的記憶效能。被人們記住,這是廣告效果的延伸,也是廣告成功的第二個關鍵。

要使廣告具有強烈的記憶功能,有四點值得注意:

1.邏輯性強,觀點突出。

從記憶的角度講,邏輯條理強的要比邏輯條理弱的好記,主要觀點突出的要比主要觀點隱晦的好記,例如:

速效感冒丸,貴在速效。

九個字的廣告,就重復了兩次「速效」。強調廣告的重點,給人深刻印象。

2.押韻順口,朗朗上口。

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押韻順口的東西念起來非常上口,這種生理上的慣性造成了記憶上的慣性。幾乎每個人都有類似的體驗,拗口的文章比順口的詩歌難記多了。加之中國具有幾千年的詩歌傳統,詩歌的韻律特點已逐漸融化到中國人的潛意識中去了,成為他們閱讀時的一種心理需求。所以,中國廣告有許多都採取押韻順口的方法,取得了較好效果。例如:

全國首創,質量優良;

色澤光亮,染色力強。

(黑又亮鞋油廣告)

香味濃郁,滋味醇厚;

常年飲用,延年益壽。

(江西綠茶廣告)

家有凱歌,人人歡樂。

(上海凱歌牌電視機廣告)

上述四例都採用押韻的方式,強調商品的特點、品牌、功能,使人過目不忘。

3.借用熟語

在各國語言中,都有許多格言、成語、套話、引語……之類的熟語。人們使用起來往往不假思索,隨口道來。廣告可藉助這些熟語,巧妙地與廣告內容聯繫上,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在北京做的廣告:

車到山前必有路,

有路必有豐田車。

任何人見了這則廣告,都有種驚喜的感覺,驚喜之餘不覺將它念上兩三遍,以後也難以忘記。其成功的要訣在於:首先,借用了漢語格言「車到山前必有路」,為廣告找到一個極好的導語,接著,運用一個漢語常用的頂真手法,承上句末尾「有路」兩字,再用「有路」起頭帶出第二句,給人造成一種邏輯推理的印象,最後,仿照上句的「必有」,在下句也用一個「必有」,暗示出豐田車的出現與山前路的出現一樣必然,還表現出廣告者的自信。這樣的廣告當然會令人過目成誦,誦後不忘。

4.超常搭配與故意出錯

人們閱讀廣告總是一掃而過,因為大腦的閱讀模式保證了這種閱讀速度,這種模式的形成是以語言各個單位組成的習慣為基礎的。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人們的閱讀速度就產生了一種慣性,它使得人們對一些信息忽略不計或看(聽)而不記。那麼如果廣告語言違反語言的一般搭配規律,或者違反一般的語言規律,出現一種超常搭配或明顯錯誤,就會使人們產生一種疑問,在閱讀的過程中加入一個糾正的活動,這樣在大腦中留下的印象就深刻得多。如前舉「請大家告訴大家」一例,一般說來,「告訴」的施動者與受動者不是一個詞,但這里用的正是同一個詞「大家」,好像是自我指示,但細想又不是,而在這「細想」之中,廣告就嵌入記憶中了。再如:

的確牙膏本身有很好的防腐作用。

(克瑞斯特牙膏廣告)

這兩則廣告都犯有明顯的語序錯誤,但正是這有語法錯誤的廣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前者「使溫斯頓香煙從很低的銷售地位一下子上升到最暢銷的地位」,後者也使克瑞斯特牙膏「在宣傳後成了銷售量最大的名牌貨之一」。如果廣告製作者「不犯錯誤」,將廣告語正確地寫作:「應該喜歡這種香煙」,「牙膏本身的確具有很好的防腐作用」,那就難以有什麼驚人的效果。這種現象已受到社會心理學家的注意。

高人一等

——廣告宣傳戰中的競爭術

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上,廣告面臨著兩重任務,首先它正面要吸引、說服公眾,其次它側面與其他廣告競爭。現在,許多廣告宣傳的產品都是同類產品中的一種,其廣告本身也往往是許多同類廣告中的一個,所以,廣告的競爭性就異常突出,甚至廣告要想更好地吸引、說服公眾,首先就要在這種競爭中獲勝。這種競爭技巧有幾點:

1.強調自己產品的個性

個性就是特長,就是競爭的實力,廣告對此當然要大肆宣傳。在美國,七喜汽水公司與可口可樂公司、百事可樂公司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自1980年以來,七喜公司的廣告增加了一倍多,但仍然虧損700多萬美元。1983年,該公司利用人們畏懼咖啡因的心理,強調自己產品的特點,開展「七喜從來不含咖啡因,也永遠不含咖啡因」的宣傳攻勢,該公司當年轉虧為盈。國外還有一種名叫X.O.的白蘭地,當年公關人員在為它構思廣告語言,使它打入市場時,就抓住它的酒瓶頸子特別長的特徵,擬出一條:「長頸X.O.,高人一等」的廣告語,取得顯著效果。

2.引用官方、權威的證明

社會心理學家賴爾·貝姆做過有趣的分析:一種阿斯匹林的廣告宣傳說它是百分之百的純阿斯匹林,廣告上還說官方的檢驗已證明,再也沒有比這種阿斯匹林的葯性更強更有效的去痛葯了。其實這種證明實際等於零,因為所有阿斯匹林的葯性都是一樣的。「再也沒有比這種阿斯匹林的葯性更強更有效的去痛葯了」就等於「再也沒有比這種阿斯匹林的葯性更弱更無效的去痛葯了」,但就因為它提到官方證明,雖然每百片高達1

②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資料

內容預覽:
第二單元 單元說明
本單元課文都是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
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所追憶的保姆,雖是一個粗人,然而質朴、善良、熱心。魯迅深情地抒寫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真摯的懷念。
朱自清的《背影》,突出地刻畫父親的「背影」,著力表現父親的愛。在禍不單行、陰雲籠罩、哀愁焦慮的日子,父愛顯得異乎尋常地感人。文章中的敘述和描寫都恰到好處,樸素的語言表達了真摯的感情。
李森祥的《台階》,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敘述者,敘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拚命苦乾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雙重感情色彩。
楊絳的《老王》,寫自己與車夫的交往,寫車夫艱難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
余秋雨的《信客》,寫了兩代信客的命運,著重刻畫一個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贊美他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善良寬容,說明無私奉獻的人總是能贏得敬重和愛戴的。
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要求熟讀課文,從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敘述,是寫事情的前後經過;描寫,是對事物作具體的刻畫和描繪。要了解敘述、描寫兩種表達方式的區別和功能,要注意體會描寫的作用,揣摩描寫的方法,從而提高描寫能力。
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就是初步感受語言風格。語言特點要從比較中體會。語言特點是作者文化品位、文字功底、語言習慣、個性氣質的表現,又是由作品的題材、描寫的對象決定的。要著重讓學生明白,用什麼語言要看寫什麼人、什麼事。要總結五篇課文語言的共同特點,讓學生領會,使用語言要在樸素自然的基礎上,吸收融進典雅的書面語,這是提高語言能力的正道。
本單元「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以「讓世界充滿愛」為主題,可以根據具體條件,從三項活動中任選一項開展閱讀。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讓世界充滿愛
參考資料
(一)說愛心
愛是人類一種美好的情感,它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有親情之愛、朋友之愛、異性之愛、人類之愛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愛,由於所愛對象的不同,情感的性質和表現方式也就有所差異,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以真純的情感去祝福所愛的人生活得幸福,並以自己的行為參與到這一創造幸福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愛與對方的愛融為一體,在一個真善美的境界中,完成生命的升華與創造。我們在這里並不想去說明各種不同類型的愛,應該怎樣去表達和完成,我想說明的是愛為什麼會成為人類一種普遍的倫理原則,以及愛作為一個人對社會、人類、自然最基本的情感態度,它應該怎樣在我們生命中播種、萌芽、生成,使生命具有詩性的美麗光輝。
愛作為一種倫理學的原則,它並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人類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經過長期勞動實踐培養起來的感情方式。關於人類起源的科學假說中,比較有影響的是生物學上的進化論學說,這種理論是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來的,達爾文強調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各種族類的動物與大自然的環境之間發生了「物競天擇」運動,結果是導致優勝劣汰現象,不能適應環境的物種就逐漸滅亡,而適應環境的物種就得以生存、發展。人類就是在這種長期的競爭中逐漸演變為高級動物的;由此,又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在與自然環境斗爭中生存、發展的物種,是依靠什麼力量?於是,生物學界又提出了另一個假說,補充達爾文的學說,即認為各類動物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種類內部是通過「互助」的方式來保存、繁衍和發展自身的,在難以想像的天災地禍的惡劣環境中,物種間如果沒有互助是難以抗衡災難的。這種「互助」的假說,在達爾文的學說里已經採集了大量的例子。《人類的由來》一書中,達爾文舉了猴子、狒狒、鵜鶘、野牛以及狗等種族內部互助的例子,來證明一個發現:凡屬於社會性的動物彼此之間都有一些相愛的感覺。而更加具體地如螞蟻、蜜蜂,一直到各類哺乳動物,都有過互助發展種族的歷史。由此推知古猿人、原始人、野蠻民族部落的生活方式里,也存在大量互助的生活特徵,以此證明:人類的彼此間相愛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人類在長期集體勞動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感情。
在現代社會,人類文明已經有了高度的發展,但是關於愛的本能,卻似乎需要經常被提醒。由於人類在經濟發展中出現了階級之間的壓迫與斗爭,其表現形式的殘酷性把人類相愛的本能遮蔽住了。「文化大革命」中,一度連「愛」也被當作資產階級的因素而遭到野蠻否定,以至於「文革」結束後人們不得不重新討論「愛情的位置」和「愛是不能被忘記的」。我們也不能忽視,在當代商業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人與人之間一切關系也都有被金錢腐蝕為買賣關系的可能,如果不警惕,人民公僕被權錢交易所腐蝕,國有企業被僱傭勞動所腐蝕,知識分子被學術腐敗所腐蝕,高雅藝術被大眾消費所腐蝕,連溫情脈脈的家庭、夫妻、親子關系,都會在金錢腐蝕下悲慘解體,甚至人生最神聖的愛情關系也會在金錢的作用下墮落成變相的色情買賣。因此,重新發出愛的呼籲,在今天決不是多餘可笑的。
愛是人類的美德,愛與善良是聯系在一起的。不管是何種意義上的愛都包含著善良的因素。人們常說要有一顆善心,這顆善心是愛產生的最基本的條件。所謂「善心」就是對任何生命都懂得去珍惜和愛護、去關心和體貼,不會惡意地去傷害、蹂躪它們。在這種善心中對生命自然會生出無限的愛意,去求得人的情感與外部世界共同建構起美好和諧的境界。具有愛心的人,其對人對事的情感往往是溫柔的。溫柔是人類所具有的一種高貴的氣質,它拒絕殘暴,維護美好,它的力量有時能夠變得非常強大,化干戈為玉帛,使邪惡的人受到感化也變成一個富有愛心的人,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無數次描述過愛的力量的作用和意義。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王統照曾寫過一篇小說,題目叫做《一笑》,敘述了一個小偷在獄中看到一個女犯人美好的、溫柔的一笑時,意識到自己的邪惡,進而悔過自新的故事。這篇小說雖然帶有浪漫的、烏托邦的空想傾向,但這種愛的、這種溫柔的力量對於人心的感化作用是應該引起人們的充分重視的。只要一個人有一顆溫柔、善良的愛心,他就會感受到人間生活的美好。
愛是善良的、溫柔的,同時也是美好的。這里的美好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說具有愛心的人本身就是美好的,與這樣的人在一起是莫大的幸福;另一層是說有愛心的人必然對美好的生活有執著追求。在世界上存在著太多的自私、冷漠、殘酷,在對於美好的人類生活的追求過程中,愛是克服自私、冷漠、殘酷的有力的內在力量,只有通過它才能真正地走向美。具有愛心的人,雖然渴望美好,渴望與自然、人和所有生命處於和諧的狀態,但絕不意味著他就容忍欺壓、不平和邪惡。追求美好的事物、鞭撻丑惡的東西,是具有真正愛心的人所應有的人生態度。沒有對美的深切的愛,就沒有對丑的深切的恨,這兩者是相互統一的。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沐浴在真正的愛之中,從小有偉大的母愛所籠罩;長大後漸漸被友誼之愛、師生之愛、社會之愛所推動、所鼓舞,再成長就會被異性的愛所吸引,會進一步發展為美好的愛情……但你想過沒有,所有的愛中,還有一種與人類互助本能最相關連的──人類之愛。人類永遠在互相幫助的氛圍中進步和發展,因此,愛作為人類一種美好的情感也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的美好言辭,它應該是更加具體、直切地落實到日常生活的互相幫助的行為中去,去關愛每一個你所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同情他們,幫助他們擦乾生活帶給他們的眼淚。愛心就像陽光,需要照耀在大地上,才能真正地成為溫暖人心的力量。
不管是何種意義上的愛,都需要在具體的行動中去實現,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去具體地把愛心奉獻出來吧,那麼,世界將會充滿陽光,變得更加美好。
(二)說同情
同情是人類愛的具體顯現,也是互助原則的具體行為。現實生活中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災難降臨,人在遭受災難的時候往往顯得格外的孤立無援,這時候接受親朋好友的同情是絕對需要的。古代人沒有什麼防止災難的能力,在巨大的災難與痛苦面前,只能產生畏懼與絕望。同情正是在幫助別人渡過難關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人類的一種美德的。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一書里專門論述了同情。他把同情定義為:「一種由於落到了不應當遭此不測的人的身上的毀滅性的、令人痛苦的顯著災禍而引起的痛苦情感」,「同情者會想像這種災禍也可能落到自己或自己某位親朋好友的頭上,而且似乎近在眼前。非常清楚,產生同情的人必定是這樣一種人。」這種對同情的定義未免狹隘了一些,但說明在西方古代哲學家的思考里,就已經有了「同情」的位置。中國古代的思想家也早就關注了「同情」的心理表現,並且對它作了比較寬泛的解釋。孟子說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有孩子掉入井裡了,必定會有人去救他,因為同情(惻隱)心是一種普遍的人性特徵。到了近代的西方,隨著人道主義觀念的逐漸普及,關於同情的解釋就更多了。英國哲學家休謨在《道德原則探求》中充滿詩意地說:「在我們的心中,與狼和毒蛇的因素一起,還有一些善良──雖然微小──的天性,如一點點與人友善的鴿子的品質。」在這里,同情已經被作為人類的天性而顯現了。美國教育家威廉·貝內特在他編寫的著名兒童讀物《美德書》里,第一單元就講同情,他關於同情的解釋是:「如果說,勇氣是當別人面對困難時與他站在一起,那麼,同情就是當別人感到悲痛時與他站在一起,同情是一種認真對待別人的現實──不僅是他的生活境況,還有他的內心世界、他的感情──的美德。它是一種與處於困境或不幸中的人結成夥伴,支持他,為他分憂的積極態度。」
如果說,當生物在進化過程中不得不通過互助來抗拒災難的話,那麼,當人類把同情心發展為一種倫理原則時,互助就有了更為正當和更為合理的心理基礎。同情別人和幫助別人都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需要用美好的想像來灌溉這片濕潤的土地。我們常常說要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這「設身處地」就包括了豐富的聯想與對比,通過設身處地地聯想,別人的痛苦與困境都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終於成為共同來承受和克服的命運了。安徒生的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女孩》是一篇極為美麗的文學作品,它敘述的故事很簡單:一個賣火柴的女孩在聖誕之夜凍死在雪地里,但她偏偏是個賣火柴的小姑娘,她手裡的微不足道的火柴在給她勉強取暖時,曾經給她帶來了短暫而巨大的幸福的想像。這種想像與其說是那個小姑娘臨死前的幻覺,毋寧說是作家深沉而美麗的心願。安徒生的偉大同情已經在他的文學想像中充分表現出來。由於他的這種努力,使讀過這篇作品的人無不對這個可憐的姑娘產生深切同情。本來,冬天的城市街頭凍死一個窮姑娘在當時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但是由於安徒生的美麗的想像,小姑娘並沒有獨自承擔苦難,包括作家,還有無數讀者,都共同地承擔了這一苦難。如果說,人們將為改變和消滅這種悲慘現象而斗爭的話,那麼,這種共同培養起來的同情將是其最有力的動力。
真誠的同情能給弱者和貧窮者以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這種幫助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在一個人的心靈中撒下了愛的種子,使一個人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災難、自私、冷漠之外,還有一種溫暖和關懷。這種溫暖可能對給予者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在被給予者來說卻能享用一生。正如一首歌里所歌頌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種「愛」的內容非常博大,有親情之愛、朋友之愛,同時也包含著對「陌生人」的同情。而對待「陌生人」的同情,則更加體現了「愛」的無私和偉大。下面是一則真實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同情有時會發生多麼奇異的作用:
有一位從貧窮的山區來到大城市讀書的大學生,為了解決學費,他偷偷地利用周末做起文具商品的推銷人。他的性格比較靦腆,不善言辭,一個月下來,幾乎沒有得到什麼報酬,失望、沮喪使他陷入了非常痛苦的境地。他不知道自己在這種境遇中能否堅持完成學業,因為家庭到底有多少經濟的承受力,他自己心裡清楚,年邁的父母和正在讀書的弟弟、妹妹,由於他的拖累會更加困苦不堪。他心裡暗暗下定決心,再做一個月的推銷員,如果還不能掙到自己的學費,就退學出去打工,掙錢養活自己。在那個月的每一個周末,他疲憊不堪地奔走於一幢幢居民樓、學校、辦公樓之間,而帶給他的仍然是深深的失望。有一天晚上,他想最後再敲一家住戶的門,如果還沒有一點收獲的話,他就要放棄努力。他緊張地、怯怯地摁響了門鈴,出來開門的是一個中年婦女,她慈愛地問他做什麼時,他語無倫次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意,站在那位婦女身後的一位像初中生模樣的小女孩,熱情地把他拉進屋,要把他手中提的所有的鉛筆、鋼筆、圓珠筆一並買下,而那位婦女也沒有什麼反對的態度。他有點興奮,有點感激,也有點莫名其妙,買這么多筆干什麼?疑問使他意識到:是不是這家人同情他的狼狽模樣才這樣做?那位婦女和女孩似乎看出了他的猶豫,就和善地說:「進屋坐會吧。」他說:「不坐了,這位小妹妹沒有必要買這么多筆,就買一支吧!」那位中年婦女卻說:「不客氣,進屋坐吧,我有話和你聊聊。」沒有想到那一天,他的生活整個發生了變化。那位婦女原來在公司辦公室里見過他去推銷文具,知道他是一位生活困難的大學生,就建議他不要再推銷文具,讓他輔導她的孩子學習,每月可以有幾百塊錢的收入。從此,那個大學生就安心自己的學業,後來成為一個很出色的學者。
同情是一種美德,但它只是由愛與互助的本能中派生出來的一種感情,並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可以超越特定的時空和特定的對象普遍適用的。當我們的同情心在發揮作用的時候,切切記住要注意兩點忠告,也算是對同情的限制。
首先,同情之愛從表現形式而言,往往體現在強者對於弱者、富者對窮者、社會地位高的人對於社會底層的人之間,這就難免夾雜著一種「恩賜」、「施予」的色彩。同情如果有了這種色彩,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同情之愛,反而成為一種表演或炫耀。我們常說「同情心」,同情與「心」相聯,才是一種真同情,與「心」無關的同情是令人厭惡的,因為沒有「心」的同情,往往對被接受者來說就構成了人格上的不平等。雖然有時接受者迫於生存壓力也會無奈地接受這種同情,但在精神上他會感受到強烈的屈辱。此外,同情之愛是一種善良的美好的情感,但必須是對真正需要同情的人施用才有意義。如果不分是非,不辨真偽地濫用這種同情,不僅會危害社會,也會危害自己。《伊索寓言》里農夫和蛇的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對於那些惡人、壞人濫施同情,你可能是發自真心的,但毒蛇卻會藉助你的同情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適得其反,失去了同情之心的意義。
願每一個人都有真正的同情之愛,也願這種同情之愛有理性的光輝照耀,富有真正的人間情味。
(三)說互助
俄羅斯偉大作家屠格涅夫有一篇著名的散文詩,叫做《乞丐》:
我在街上走著……一個乞丐── 一個衰弱的老人擋住了我。紅腫的、含著淚水的眼睛,發青的嘴唇,粗糙、襤褸的衣服,齷齪的傷口……啊,貧窮把這個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麼樣子啊!他向我伸出一隻紅腫、骯臟的手……他呻吟著,他喃喃地乞求幫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沒有錢包,也沒有懷表,甚至連一塊手帕也沒有……我隨身什麼東西也沒有帶。但乞丐在等待著……他伸出來的手,微微地擺動著和顫動著。我惘然無措,惶惑不安,緊緊地握了握這只骯臟的、發抖的手……「請別見怪,兄弟;我什麼也沒有帶,兄弟。」乞丐那對紅腫的眼睛凝視著我;他發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著,他也照樣緊握了我的變得冷起來的手指。「哪兒的話,兄弟,」他吃力地說道,「這也應當謝謝啦。這也是一種施捨啊,兄弟。」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了施捨。
這篇美麗的散文詩包含了很多層意思,它寫到了平等、愛心和同情,還寫到了一層別的意思,屠格涅夫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了施捨。」為什麼說,施捨者非但沒有給乞丐什麼東西,反而從乞丐那兒得到了施捨?讀者大約都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從乞丐那兒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愛。是的,本來施捨者為沒有東西施捨給乞丐而感到羞愧,但他沒有採用居高臨下的傲慢態度,而是用平等的、誠懇的態度向乞丐表示歉意,這種態度使他與乞丐之間的關系平等了。於是,乞丐也感到了滿足,我們從乞丐的話里能夠體會出他對真正的愛心和同情的理解與感激。但問題是,接下來,當施捨者聽了乞丐的話以後,竟覺得這是乞丐施捨了他。這里似乎包含了這樣一層意思:任何施捨都是對等的,任何幫助都是互相的,當施捨者施予他人物質的幫助時,他同時獲得了精神的滿足與回報。這種回報是多樣的,比如被施捨者對你說一聲謝謝,你的心也會感到一陣熱。這就是一種溫暖,一種回報。其實人是需要這樣一種精神滿足的。
我們前面討論過,人類的愛心來自生物進化過程中的集體勞動實踐,同情也是愛的具體顯現和互助原則的具體行為。那麼,互相幫助則是人類進步最重要的倫理原則之一,由互相幫助滋生出愛和同情,也滋生出自我犧牲的精神需要。
我們不妨把這種精神需要稱作為「犧牲」的本能。這里所說的犧牲,並不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捨命犧牲;也不是堵槍眼、炸碉堡的英雄壯舉。這里所說的犧牲,是一種普普通通的人的精神需要,或者說是人尋求快樂的倫理原則。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突然面臨一種巨大幸福的時刻──你終於考上了名牌大學,你在運動場上獲得了最高名次,你的父母送你一件你非常喜歡的禮物,甚至是你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時突然看到某種大自然的美景……總之,是你沉浸在歡樂之中的時候,你會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找你的好朋友來分享這一歡樂。「分享」是多種多樣的,特別是一個青年人,他所擁有的精力、智力、體力、熱情都遠遠超過了他的身體所需要的能量,所以,無論是喜悅,還是其他因素,他都會生出一種本能去尋求他人的分享,由此來獲得一種心理的滿足。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人類的互相幫助的品德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互相幫助,是我們從上小學開始就提倡,並在同學之間積極開展的一種活動。通常的互相幫助都是由一個成績好的學生來幫助成績比較差的同學,為什麼成績好的同學幫助成績差的同學叫互相幫助呢?成績好的同學決不會說,我幫助你提高學習成績,你必須幫助我回家做家務,這才叫互相幫助啊。不會的。如果是這樣,那就說明那位成績好的同學沒有真正理解互相幫助的意義。因為「互相幫助」的意義,並不是商業買賣關系,更不是金錢借貸關系,那種冷冰冰的、恨不得從對方胸脯上割下一磅肉的態度,完全不配做「互相幫助」那樣美好的事情。互相幫助的「互相」即表現在人的自我犧牲的快樂本能上。當你有了獲得知識的快樂時,你應該有這種本能,要將這種快樂分享給你的同學。就像當你看了一部好的影片以後,會立刻想到把這盤錄像帶或VCD介紹給你的朋友去看,這樣才叫「分享」,才叫「自我犧牲」。當你幫助了你的朋友,看到他因此而獲得快樂的時候,你將會享受到這種高尚的精神上的滿足。因此,互相幫助並不能理解為物質上或者知識上的交換原則,而是精神上的自我歡娛和自我滿足。
這樣,你就不難理解屠格涅夫為什麼說,他從乞丐的那裡得到了一種精神上的施捨?
互相幫助的原則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是一種求生的本能和形式,許多動物在與自然環境的搏鬥與求生存的過程中都會採用互助的方式,但由此而產生出來的諸如愛心、同情、自我犧牲等倫理原則,則是人類特有的精神需要,也可以說是人類的特權。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這樣的權利。在現實環境里,我們被社會上各種自私自利的原則所腐蝕,常常會讓腐朽的思想道德來模糊人類真善美的本性,比如,當你樂於幫助別人的時候,就會有人(可能是你很親近的人)出來勸阻你,會說你「太傻了」、「吃虧了」等等,這時候,你最好的辦法是問一問自己,你心裡是怎麼想的?你是否在幫助別人中感受到了快樂?如果你確實能夠感受到幫助人的快樂,那說明你是個有著高尚情懷的人,你就要堅定地做下去。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那是一個寓言,說的是地獄與天堂的區別究竟在哪裡。在地獄中,眾人(鬼魂)圍著大桌吃飯,他們手上都拿看長長的筷子,用這樣的筷子夾到的食物竟無法放進自己嘴裡,於是人人挨餓,個個愁眉苦臉。可是在天堂之中,眾人(天使)也圍著桌子在吃飯,他們手裡的筷子也同樣的很長很長,但是他們夾著食物就送進對方的嘴裡,於是人人飽食,個個開心。
這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也是幸與不幸的差別。請你想一想,我們的幸福生活是這樣來的嗎?

③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作文是什麼

人教版八年級復下冊語文第二制單元綜合性學習:

作文題目是《我心目中的春》和《在這個不尋常的春天裡》。
主題都是一些綜合實踐活動類的
參考書上本單元的細作主題是「象徵」。即血會利用象徵的手法寫文章。

呵呵,我也是八年級的(用的是人教版),你們呢?

④ 初二語文下學期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人教版)

http://hi..com/wen%CE%C2%C5%AF/album/%BB%AA%C8%FD%B4%A8%BB%E6%CC%C6%CA%AB這裡面是一些詩配畫,有幾首關於春天版的權詩.

⑤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內容誰知道

尋覓春天的蹤跡
春天應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節.古往今來,有多少詩人版留下過詠春、權頌春、傷春、惜春的動人詩篇,現在,又到了桃紅柳綠、春暖花開的季節,當你走出戶外,看到路邊的野花一夜間開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時飛過一隻又一隻小鳥,你的心中是否會涌動著一種渴望:讓我們去尋春吧!下面的活動,就要求你捕捉春天的蹤跡,譜寫春的贊歌。
一、編一輯「自然日誌」
你還記得那首《二十四節氣歌》嗎?其中「春雨驚春清谷天」一句,點出了春天的六個節氣。請你圍繞其中某一個節氣,搜集當地的有關諺語,並細心觀察這個節氣中物候變化和農事活動情況,選折幾種植物或動物,逐日記下它們生長變化的過程,寫成「自然日誌」,記錄下春天的足跡。
然後以小組為單位,指定專人把大家的記錄集中起來,加以整理,編一輯「自然日誌」,在班內交流、評比,看哪一組的日誌寫得好。

⑥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時練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答案

尋覓春天的復蹤跡

春天應是一年制中最惹人情思的季節.古往今來,有多少詩人留下過詠春、頌春、傷春、惜春的動人詩篇,現在,又到了桃紅柳綠、春暖花開的季節,當你走出戶外,看到路邊的野花一夜間開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時飛過一隻又一隻小鳥,你的心中是否會涌動著一種渴望:讓我們去尋春吧!下面的活動,就要求你捕捉春天的蹤跡,譜寫春的贊歌。
一、編一輯「自然日誌」

你還記得那首《二十四節氣歌》嗎?其中「春雨驚春清谷天」一句,點出了春天的六個節氣。請你圍繞其中某一個節氣,搜集當地的有關諺語,並細心觀察這個節氣中物候變化和農事活動情況,選折幾種植物或動物,逐日記下它們生長變化的過程,寫成「自然日誌」,記錄下春天的足跡。

然後以小組為單位,指定專人把大家的記錄集中起來,加以整理,編一輯「自然日誌」,在班內交流、評比,看哪一組的日誌寫得好。

閱讀全文

與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