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課改高校課堂,低碳教學論文
高效吧,從低碳看,應該是高效課堂吧,如果是高校課堂,前後好像沒有聯系。
課堂高效的版提法我贊同研究權,無非三個環節,課前的充分准備(包括師生甚至更多方面)課中的積極落實,課後的訓練鞏固,評價反饋矯正……至於低碳一說,我還真說不上什麼,有點追求「新詞」意味吧。
B. 小學語文課改論文
chaoyang
小學語文課改論文:圍繞信息 自主閱讀
安慧里中心小學 何廣雲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是適應時代的新目標,新要求。在信息社會,在提倡創新,張揚個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獲取信息,從中識別、區分、篩選,組合信息,這種實用性的閱讀技能越來越重要。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掌握這種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技能與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浩瀚的書海中有所選擇,有所吸收。
一、自主閱讀,搜集信息
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人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閱讀范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志,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搜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在教學中,我嘗試從幾個方面引導他們開展自主閱讀,搜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在教學中,我嘗試從幾個方面引導他們開展自主閱讀:
1、課內外想聯系,開放課堂,開放教材,讓學生根據課內知識去搜集資料,補充課文,使課文的內涵跟豐富,學生的視野更開闊,這樣,課文就「只是一個例子」,學生在次基礎上深入,探究,獲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課本」讀厚了。如學習《九寨溝》我讓學生依據課文搜集有關資料,學生找到許多描寫九寨溝的文章,包括旅遊的介紹文字,有的把九寨溝的圖片資料都列印了出來。這樣的閱讀,篩選,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們驚喜地認識到知識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獲取,不再是光聽老師耳提面命了。這樣就為他們自己學會了讀書,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學會方法,養成習慣,只有當讀書成為一種自主活動,學生才會去粗取精,淘沙見金。
2、書本與生活相聯系。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要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實自己,可以啟發自己的想像與創造,開闊心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如十六大會議、申奧活動、足球比賽;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體味、比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生活與大自然是學生更為廣闊的課堂。有首詩寫道我們走出去了/在大自然為我們准備好的路上/讀小苗/讀小草/讀著翅膀/讀著蜻蜓/讀著小鳥/讀著想像/讀著積雪的梅枝/讀著黃綠綠樹間的田野/讀著無飾的圖畫/我們走出去了/用我們的眼和腦/在讀著大自然/一本又一本的新書。
二、 合作探究,組合信息
未來社會是一個競爭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沒有極強的團隊合作、相互學習的精神,僅憑個人很難做好一件事情。所以現在提倡合作學習,一起分享成功的體驗。在教學活動中,我結合書本生活,引導學生選擇閱讀方向,合作學習,然後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組合,即進行專題研究閱讀。如《摯愛親情》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閱讀有關父愛,母愛,師愛以及其他描寫親情的文章,並且摘抄下來,然後小組交流,分門別類,整理編輯。其中收錄了《我的背影》,《我的母親》,《紅蓮》,《一碗陽春面》等經典名篇。還有詩歌《媽媽的愛》。有一小組收集了許多老歌《媽媽的吻》,《草鞋》,《好爸爸、壞爸爸》《外婆的彭湖灣》,還有則搜集了童話、童謠;有的小組推薦了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母親》等,學生通過合作閱讀,積累內化大量的語言材料感受著,體驗著,感動著,震撼著。不用說教,他們從中感悟到的東西可以夠他們咀嚼一輩子。這就是教育的本義,教育的真諦。
三、體會創新,加工信息
學會自主搜集,學會組合遷移,還應該學會創新。在閱讀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不同體會,感悟,意會,或是從中受到啟迪,引起共鳴,引起思考,這時會情動心動,欲有感而發,這就是要引導學生把這些信息,思維,想法靈感加工,創造,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這是更深層次的交流。如《摯愛親情》中學生有感於親情的偉大,感於父母深恩,感於祖輩厚愛,應使他們的情感更熱烈,拿起手中的筆,或寫或畫,寫出自己心中情思,拿起手中的相機,或拍或攝,記下生活中珍貴的瞬間。用眼、用心去觀察、體會;用行動去體驗,去回報。比如寫父母二十年前後的肖像,自己過生日時與父母時的對比。然後結輯成文,再來交流再來感受。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洗禮。
http://www.kecheng.net/2006-1/200612085027.htm
C. 新課改 淺探如何在小學語文中進行情感教育的論文
「文發網」 可以提供免費的參考文獻 還可以提供論文寫作指導 還可以幫助發學術論文喲
摘 要】現代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現代生活要求有良好的情感,尤其是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都呼喚情感教育,而語文教學無論從學科性質還是學科教材上,都有著進行情感教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本文對如何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情境
一、優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創設情境,是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營造融洽的有利於教學的心理氛圍。用富於形象、生動、優美的激情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或以具體形象的畫面、實物、電腦圖象等教學媒體,將學生引入到所要學習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學生的情思。當然,創設情境的途徑有很多,比如,實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課本劇表演、現場參與、小品表演、語言描述等均不失為營造體驗情境的良好方式。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繪聲繪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導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陶醉其間,使之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必然能產生「豁人耳目」的美感,從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例如在講授《賣火柴的小女孩》時,語文教師在朗讀時首先要醞釀好思想感情,不要泛泛的讀,要盡量用低沉緩慢的基調范讀,讀到小女孩見到種種幻想充滿希望,表現喜悅、驚奇,語調稍快,進入童話角色,然後讓學生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激起學生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同情,對貧富懸殊的舊社會的強烈不滿。再例如教師在講授《長征》一課時,首先要一一介紹這首詩的有關知識、作者和寫作背景,然後運用《長征》的歌曲為背景音樂,以營造與詩詞相同的磅礴壯美的氣氛。再例如我由此在講解三國演義的片段時,首先用多媒體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歌,隨著劉歡那豪放、渾厚、悠遠而略帶蒼涼的歌聲,很快喚起學生對電視劇《三國演義》有關情節、場面的回憶,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奠定了鑒賞的基調。學習李白的《靜夜思》時,我採用「月夜思故鄉」的多媒體鏡頭並配以節奏舒緩、音調低沉的樂曲來誘發學生對思鄉情的體驗。 二、教師要具備情感素質和教學藝術 羅曼•羅蘭說:「要撒播陽光在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熱愛自己學科的教師,他的學生也充滿熱愛知識、科學、書籍的感情情感教育對教師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它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一顆博愛、寬厚、敏銳的心。教師應做到愛自己的職業,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愛自己的學生。只有熱愛教學工作,心中才會有發自內心的歡欣;只有真正愛學生,對學生才會有說不清的親切和甜蜜的感受:只有熱愛所教學科,在講授過程中才會充滿愉悅。要有效地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教師只有通過自己內在的精神力量去感染學生,在對學生傳播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將自己對本學科執著追求的精神、熱忱和感受帶給他們,以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漣漪和共鳴。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工作責任感和敬業精神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教師的情感越濃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以教師自己的快樂情緒來影響和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無疑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教學輔助手段。當教師面帶微笑,懷著喜悅的心情,精神十足地走進教室,學生會倍感親切,溫暖、快樂之情油然而生。反之,當教師綳著臉,或表情冷漠、或憂心忡忡、或怒氣沖沖、或神色恍惚、或煩燥不定地走進教室時,學生會感到情緒壓抑,氣氛緊張。前者會敞開心扉,更好地接受新信息,而後者,學生則心理閉鎖,阻礙新信息的輸入。這種情緒狀態的差異,不僅會影響學習效果,而且也會影響學生對教師和他所教課程的態度。很難想像一個情感冷漠的教師能帶出情感熱烈的學生。因而教師自身具備的情感素養是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條件。 三、讓學生在誦讀中增強情感體驗 朗讀是小學閱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的教學手段,也是語文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品詞品句讀是語文課激情明理進行情感教育的特有手段和途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既依仗於朗朗誦讀,又少不了析詞解句,兩者缺一不可。文章是語言的書面化。語言的美源於言辭的准確、明晰與和諧。作品運用語言或描繪人物性格、思想,或展現大自然中各種奇異現象,或描述山川的壯美……因此,教師要首先指導學生在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進行誦讀,其關鍵在於體味文中的情感。在此基礎上的朗誦又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它能產生美感,讀時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委婉,或興奮愉悅,或悲壯豪邁。誦讀必先處於口,再入於耳,然後瞭然於心,讀者無不從中受到感染。例如老師在講授《草地夜行》時,鑒於現在的小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裡嬌生慣養,他們對長征時的艱苦生活缺乏了解,在他們的眼裡草地不是荒蕪人煙,而是一碧千里,他們對紅軍的極度飢餓沒有體驗。因此教師可以先介紹課文背景,用描述的口氣簡要地介紹草地沼澤多、沒人煙的特點,以及紅軍當時干糧已經吃光,只得吃樹皮草根的艱苦情況,為學生進入情境渲染一定的氣氛。然後讓學生自己有感情的誦讀全文,讓他們邊讀課文邊想像當時「茫茫的草海」、「空著肚子」、「拖著僵硬的腿」、「一步一挨」等詞彙描繪的情景,孩子們的想像展開了,小紅軍可愛的形象浮現在孩子們眼前,他們的情感也被激發起來了。這樣從感受形象出發,從中受到感染,使學生的智力活動形成情緒記憶。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樣,這種情緒記憶「不僅有思想,而且有感情和內心感受」,學生便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潛移默化的硬性。這不僅使學生加深理解了教材內容和詞句,並產生愛和憎的,或喜和惡的,或敬和鄙的情感,從而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總之,語文是一門極具思想和情感內涵的工具,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由語文課的本質決定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情感教學風格,以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感動、凈化,從而達到提高文學素養。
樓主對這篇文章滿意不呢
D. 小學課改論文
小學語文課改論文:圍繞信息 自主閱讀
安慧里中心小學 何廣雲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是適應時代的新目標,新要求。在信息社會,在提倡創新,張揚個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獲取信息,從中識別、區分、篩選,組合信息,這種實用性的閱讀技能越來越重要。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掌握這種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技能與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浩瀚的書海中有所選擇,有所吸收。
一、自主閱讀,搜集信息
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人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閱讀范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志,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搜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在教學中,我嘗試從幾個方面引導他們開展自主閱讀,搜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在教學中,我嘗試從幾個方面引導他們開展自主閱讀:
1、課內外想聯系,開放課堂,開放教材,讓學生根據課內知識去搜集資料,補充課文,使課文的內涵跟豐富,學生的視野更開闊,這樣,課文就「只是一個例子」,學生在次基礎上深入,探究,獲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課本」讀厚了。如學習《九寨溝》我讓學生依據課文搜集有關資料,學生找到許多描寫九寨溝的文章,包括旅遊的介紹文字,有的把九寨溝的圖片資料都列印了出來。這樣的閱讀,篩選,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們驚喜地認識到知識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獲取,不再是光聽老師耳提面命了。這樣就為他們自己學會了讀書,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學會方法,養成習慣,只有當讀書成為一種自主活動,學生才會去粗取精,淘沙見金。
2、書本與生活相聯系。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要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實自己,可以啟發自己的想像與創造,開闊心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如十六大會議、申奧活動、足球比賽;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體味、比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生活與大自然是學生更為廣闊的課堂。有首詩寫道我們走出去了/在大自然為我們准備好的路上/讀小苗/讀小草/讀著翅膀/讀著蜻蜓/讀著小鳥/讀著想像/讀著積雪的梅枝/讀著黃綠綠樹間的田野/讀著無飾的圖畫/我們走出去了/用我們的眼和腦/在讀著大自然/一本又一本的新書。
二、 合作探究,組合信息
未來社會是一個競爭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沒有極強的團隊合作、相互學習的精神,僅憑個人很難做好一件事情。所以現在提倡合作學習,一起分享成功的體驗。在教學活動中,我結合書本生活,引導學生選擇閱讀方向,合作學習,然後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組合,即進行專題研究閱讀。如《摯愛親情》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閱讀有關父愛,母愛,師愛以及其他描寫親情的文章,並且摘抄下來,然後小組交流,分門別類,整理編輯。其中收錄了《我的背影》,《我的母親》,《紅蓮》,《一碗陽春面》等經典名篇。還有詩歌《媽媽的愛》。有一小組收集了許多老歌《媽媽的吻》,《草鞋》,《好爸爸、壞爸爸》《外婆的彭湖灣》,還有則搜集了童話、童謠;有的小組推薦了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母親》等,學生通過合作閱讀,積累內化大量的語言材料感受著,體驗著,感動著,震撼著。不用說教,他們從中感悟到的東西可以夠他們咀嚼一輩子。這就是教育的本義,教育的真諦。
三、體會創新,加工信息
學會自主搜集,學會組合遷移,還應該學會創新。在閱讀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不同體會,感悟,意會,或是從中受到啟迪,引起共鳴,引起思考,這時會情動心動,欲有感而發,這就是要引導學生把這些信息,思維,想法靈感加工,創造,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這是更深層次的交流。如《摯愛親情》中學生有感於親情的偉大,感於父母深恩,感於祖輩厚愛,應使他們的情感更熱烈,拿起手中的筆,或寫或畫,寫出自己心中情思,拿起手中的相機,或拍或攝,記下生活中珍貴的瞬間。用眼、用心去觀察、體會;用行動去體驗,去回報。比如寫父母二十年前後的肖像,自己過生日時與父母時的對比。然後結輯成文,再來交流再來感受。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洗禮。
E. 對小學語文課改的幾點體會論文:我對小學語文課改的
如何看待小學語文課改
進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更進一步認識到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所以在課改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在此過程中存在了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徹底的解決,將會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發展非常不利。
新課改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學習交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願意採取的方式去獲得所要掌握的知識。這肯定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有些教師擔心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會影響教學的進度,使教學任務不能順利地完成。教師存在這種思想,必定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僅僅成為課堂的一種裝飾。還有些教師認為,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課堂徹底交給學生,教師的指導越少越好,於是,當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這些教師往往無所事事,甚至做於當堂課無關的事情。
在課改教學中,有些語文課堂上,學生就是按導學案的設計學習,學生把導學案看作是試卷對待,有些學生把課文泛泛地讀一遍,就做下面的環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讓學生合作討論,給人感覺學生很「忙」,課堂一場「活躍」。還有,小學課改慣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表揚式」,學生誰回答對了,教師就讓大家鼓掌邊叫:「好,好,你真棒!」以此來激勵學生,這對一、二年級學生很管用,但對五、六年級作用不是很大。
總之,在課改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學習任務,適時設計合作探究活動,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不要無所事事,要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小組中去指導,監控學生的合作。對於一些教學模式要根據自己的學生實際情況而定,不能管用一種模式。
F. 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師授課水平
內容摘要: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教師更新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學生成為了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課堂出現繁榮而熱鬧的景象,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我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許多操作性強的策略。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來闡述,目的是讓大家明確以往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課堂教學 實效性 語文課程標准 一、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及怪現象 盡管課改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可喜的收獲,但是也出現了許多課堂教學的問題和怪現象,總的來說有以下問題: (一)語文課淡化了語文味 《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課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要進行人文教育,熏陶感染學生的精神世界。而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課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對學生字詞句段篇及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可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有的老師把語文課上成了歷史課;有的老師上成了物理課等。他們不重視字詞句段篇的訓練;不注重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脫節;基本功的訓練單調乏味,練習題陳舊。他們沒有正確地把握好語文課的性質和內涵,偏離了語文課的方向,導致語文課走入一個誤區。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形式化 《語文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被動的、單向的教學方式。雖然現今語文課堂教學,學生活動起來了,積極性和求知慾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動的背後隱藏著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情感沒有被真正調動起來。教師動不動就讓學生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隨意性太強。只重視合作學習的結果,缺少對合作學習過程的指導,不利於合作意識的培養。只注重合作學習的形式,卻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討論問題。在交流學習心得時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是個別學生的合作學習,沒有顧及大部分學生的感受。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傾向嚴重。 (三)語文課變為「表演」 新課程改革,教師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課堂教學由過去的填鴨式灌輸轉變為熱鬧非凡的「表演」課。語文課上又唱又跳,又寫又畫,好象學生的積極性被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得到了發展。一節課下來,學生真正的語文素養並沒有實質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語文的表面,沒有深入到語文的本質,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表演」式的課堂,表面上是體現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刻意追求課堂的熱鬧,可是,學生從課堂上收獲甚少。 (四)濫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能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現出來,把學生帶進愉悅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內容中來。但是有些老師不根據課文的需要隨意地使用多媒體課件,每節課都用多媒體,結果講課老師手忙腳亂,聽課的學生只注意美麗的圖片,動聽的音樂,絢麗的色彩,削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教學效果華而不實。教師在備課時花費大量的精力在製作課件上,沒有深入地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知識體系,只是一心想如何用好課件,偏離了語文教學的重點。 (五)講得多,讀得少 教師對課文內容講得過於詳盡,沒有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情感。教師往往對課文分析得非常透徹,很到位,有時甚至將自己的一些感受強加在學生的身上。結果使本來一篇篇美文被教師的講解,肢解成了支離破碎的知識點,課文的美感,內在的聯系全被破壞,到頭來學生無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語文素養提高甚少,教師做了許多無用功。還有課堂教學教師包辦現象嚴重。教師的講解佔用了學生的讀書時間、琢磨時間,活動時間,學生不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對優秀語言材料的記憶、背誦和對漢字的練習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影響學生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教學模式的單一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封閉的、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有些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下還是重走老路不願意改革單一的、乏味的教學模式。他們常常運用一種或多種教學模式,不懂得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已有經驗,靈活地增加或減少教學的環節,達到最佳教學狀態。機械地套用教學中的幾個環節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這樣的語文課堂是死的,培養的人是「死人」,不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正確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