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語文課上我感受到了——》
今天,馮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別開生面的語文課。
馮老師一到教室門口,就笑著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上一節口語交際課吧!討論話題是:過生日,請同學吃飯好不好?」教室里頓時沸騰了起來。有的同學說好,有的同學說不好,各方都有自己的理由。
討論終於開始了,馮老師先讓各個小組討論,讓每個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明明在那裏手舞足蹈的,大聲喊:「好!怎麼不好呢?」只見他握緊拳頭,跺著腳,一會兒指著題目,一會兒又指指自己,搖頭晃腦的,逗得我們捧腹大笑。討論很快就結束了,馮老師就說:「嘻!今天這節課的麥克風是屬於你們的!」同學們聽了,都自告奮勇地舉起手,喊:「我先來!我先來!」老師先讓小明發表自己的觀點,只見小明得意洋洋地快步走上講台,意味深長地說:「我覺得是好的,因為可以增進友誼,所以正確。既可以說說笑笑,互送小禮品,又可以增進友誼,加深感情。我覺得請同學吃飯是社會交際的一種形式,是社會的進步,是一種藝術。」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我心想:說得真對!古人雲: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好!說得好!只見同學們聽了,有的托起腮幫子沉思,有的摸著鼻子微微點頭,還有的……這時,小琪又高高地舉起手,馮老師見了,連忙讓她發表意見。只見小琪斯文地走上講台,臉上露出微笑,輕輕地拿起麥克風,有條不紊地說:「我覺得不好,因為小學生不該講排場,而且請同學吃飯又要錢,可自己又沒有收入,如果花錢請同學吃飯,會給父母增加很大的負擔。還有,現在這正是學習的大好時機,不把社會上過節送禮的不好行為帶進校園。」頓時,教室里安靜了下來,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低下頭來,沉思著,沉思著,彷彿想到了什麼。我心想:唉,說得可真對。這幾年來,我每次過生日,也要請同學吃飯。用的可都是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啊!爸爸夜以繼日忘我地工作,賺到的錢只僅僅是那幾千塊錢,可我卻在幾次請同學吃飯時,花費了許多。我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萬分羞愧。此時此刻,胡綺琪同學一針見血的一番話深深地打動了我,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在這一片安靜中,我陷入了沉思:生日怎麼過才是最有意義的呢?其實,過生日是可以有很多種形式的。你可以寫一篇紀念性文章,記載你成長的腳印;你可以種棵小樹,讓它與你永遠長青;你可以向你的父母說聲「多謝」,表達你對他們此日帶你來這世界的感激……
2. 這堂語文課給我的感受,作文
(原創,望採納) 在山的那邊的夢
今天第一節語文課是我上初中的第一節課,首先我們上講台作自我介紹,雖然沒有發書,但是老師講了《在山的那邊》這篇課文。
做自我介紹時,同學們都非常認真,這有點出乎意料。同學們仔細斟酌著詞語,有的甚至在紙上寫了起來,彷彿是一名小小書記員,生怕出現錯誤。漫長的暑假過去了,同學們玩歸玩,都變得成熟了,想到這,我也打起了腹稿。我想我不再是小學生了,初中的學習任務加重,科目增多,不努力怎麼行呢?同學們的自我介紹真不賴,有聲情並茂的,有繪聲繪色的,也有嚴肅認真的,更有意氣勃發的。我的自我介紹則被老師評價為有膽識,勇往直前。
接著,老師講了《在山的那邊》。老師說:「這篇課文是王家新寫的,用山和海分別表示兩種事物。同學們說說他們代表什麼?我們又應該怎麼看呢?」我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一位同學說:「山代表險阻,海代表理想。」同學們齊聲應和。老師接下去說:「沒錯,山是險阻,海是理想。但是山的那邊是不是就是海呢?我們常說重巒疊嶂,一山還有一山高,可見山那邊並不是海,要見到大海,必須永不放棄,攀過一座座山,最終才能到達大海,實現自己的理想」。這句話真是醍醐灌頂,讓我恍然大悟。也許是自己年紀太小,不經世事,認為山的那邊就是海,殊不知山外有山,沒有毅力和恆心,沒有一往無前的氣魄是見不到大海的。
快下課時,老師總結道:「剛才聽同學們的自我介紹,我看到了同學們的勇氣,了解了同學們的理想,為此感到十分高興。同時,希望同學們認識到理想的攀登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要盡早准備,找對方法。最後祝同學學有所成。」
是啊,老師說的沒錯,理想的攀登不是一帆風順的,對於漸漸成熟的我們,有豪氣,同時也要具備恆心。站在十字路口的我們應該深刻理解老師的話,不能誤入歧途,釀成大錯。在山的那邊的夢,在召喚,我們懷著恆心和感恩之心,向那重巒疊嶂發出戰書,永不放棄。
3. 開學一周了寫一篇周記以《我對語文語文課的看法》為題
有一種看法認為:語文就是文字。但這種看法未免太狹隘。他只是語言的紀錄,知識語言系統的一部分。如果按這種說法來講,難道我們學語文學了十二年就是學了十二年的漢字?這樣恐怕要貽笑大方了。
還有種說法就是擴大了語文的外延。即凡是書面的東西都納為語文,包括了:合同、文件、便條甚至黑板報都可稱為文章,稱為語文。要知道凡是課本中都有文章,難道數學、物理、歷史、生物都是語文,也都可以納入語文課本?
很顯然,以上兩種解釋是荒謬的。
在歷史上,作為私塾教材的「四書五經」只是因為它的特殊性。作為倫理讀本、政治讀本、道德讀本。而他其中的文學內涵被閹割或被掩蓋了。八股取仕是寫的八股文中要學習聖人的語氣,聖人的思想,而並沒有要求學書中的文化。
語文——這門課,從隋朝科舉制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其中不免有些彎路,但如今人們對於語文應該有了新的認識。
在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吸收人類先進文化」。課程標准中也規定了中學生必讀的名著篇目。作為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其中包含了人類在幾千年發展創造的歷史中人文精神的精華。閱讀名著主無疑是對自身的熏陶和滋養。西方國家作為教育的先進國家,母語教學中對於母語文化講授是十分重視的。這應該成為我們所應借鑒的,在我們的漢語教學中對於文化的教育應遠遠多於語言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文學素養又提高,而文學素養的提高是語文教學的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
如今,眾多語文老師要求學生學習《論語》、《詩經》……這些語文老師把學生領進了以中國古典文化的世界。目的在於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中國的文化。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指出:今天保留下來的中國文化、中國的傳統、中國社會的精神氣質,對日後指引人類世界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對於我們,中國人語文課上學習語言的同時切不可忘記中國文化的學習。
的確,學習語文就是學習一種文化。以文化人,實質就是人文化、民族化。語言文化的陶冶是語文教育的靈魂。失去了靈魂語文就只剩下個空殼。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就要知言養氣,讀書修身,塑造完美人格。數千年以來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文明。學習語文就是與塑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感情。此外還要學習民族崇德重義的價值取向。自強務實的人生態度,樂善好施,見義勇為……通過語文將中國文化傳承。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學習語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於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沒有擁有一把打開語文之門的金鑰匙。
學好語文,要注意培養 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我希望當你讀完這篇「爛文」後,能為你的語文之路,墊石鋪地,為你的語文大廈添磚加瓦
4. 怎麼寫上語文課的感受
不能幫你寫 只能給你些資料參考一下以後遇到讀後感怎麼寫會有幫助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呢?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編輯本段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
編輯本段讀後感範文
《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回想起來這已是我第二次讀《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了,但是這一次我卻對這本書有了更深的理解了。 再一次讀完魯濱遜漂流記後我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中不能遇到困難就唉聲嘆氣,應該勇於面對困難遇事還要樂觀一些,都不要把任何事都看的那麼絕對,要多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就像魯濱遜一樣雖然身陷荒島卻不坐嘆命運不濟,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住所、種植糧食、馴養家畜、製造器具、縫制衣服,把荒島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榮的家園。就像在發現有野人的時候剛開始手忙腳亂,可是最後他沉著冷靜以他的勇氣與智慧和「星期五」並肩作戰,一起打退了野人,這也體現出一個人遇到困難只要沉著冷靜的去應對就一定會有辦法解決的,對人就像一顆種子他會想盡辦法沖破泥土去感受太陽的溫暖,當他經歷完千辛萬苦回頭望去,他已是枝繁葉茂的蒼天大樹了,在我們的旅途中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要時刻想著只要我努力明天會更好,這樣才不會因滿足於現狀而自失。 魯濱遜又是個徹頭徹尾的「經紀人」。他熱衷於航海,並不因為什麼浪漫的追求,而是完全為了經濟利益。他在海島上曾發過幾句金錢無用的感慨,但說過以後立刻就把見到的錢幣一一收好,最後又一錢不落帶回英國。 在他看來,非經濟的社會關系和活動是次要的,他被海盜俘獲時曾鼓動同為海盜奴隸的小男孩佐立一起逃跑,並許諾要使他成為「了不起的人」。然而一旦出逃成功又有人出了個好價錢,他只稍經猶豫、略講價錢就把那孩子賣了。後來他在荒島上解救了一名土著,給他起名「星期五」,便順理成章地把他收為奴僕。從這些看來一個人也要存在一些利益觀念也要具備一些經濟頭腦,會分辨哪些對自己有利哪些對自己有害不能滿足於現狀有事要做一些長遠的打算才能更保險一些。 全書最精彩、最令人難忘的是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經歷,作者用第一人稱以及生動逼真的細節把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一般,使故事具有強烈的真實感。另外,小說的語言自然流暢,文字通俗易懂,這也體現出了笛福小說的一大特點,整部作品似乎在向讀者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這也正是這篇小說啦啦啦……了,它是我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之一,其中有關人生意義的段落,我還能把它給背誦出來呢!
讀後感寫作要點
①要弄懂原作。「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 ②要認真思考。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③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④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
5. 本周的語文課我學到了什麼的日記怎麼寫
語文知識: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名人名言、有趣的課文、寓意深刻的寓言故版事……我們從古詩里體會了詩人權當時的情感;從名人名言里,我們知道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課文里,我們學到了很多精彩詞和精彩句;我們還從寓言故事裡學到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做人:我們還從語文老師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好的行為習慣,比如:上課認真聽講,不開小差,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坐姿端正……這些是上課的好習慣;不亂扔垃圾,節約用電、用水、用紙,不亂踩踏草坪、花壇,不摘花、樹葉,多植花草樹木,不隨地吐痰,不破壞公物,要敢於承認錯誤,不撒謊,舍己為人……這些是生活的好習慣,我們都要學會。我以後要把字寫好,我還要爭取考到前5名,我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哪!
6. 上完一周課的感受作文400字
唉,又要上學了。」我嘴裡嘀咕著,邁著沉重的步伐,很不情願地朝學校走去。花兒低頭,草兒無精打采,在我眼中,一切生物都變得這么單調。不過新鮮事倒是也有幾件,我又可以和我的老朋友見面了。對了,上學期的野葡萄還沒有成熟,經過了一個暑假,現在已是初秋,野葡萄應該快要成熟了吧!還有那些結實的石榴,圓圓的,青青的無花果……想起這些「美味佳餚」,我饞得直流口水。
班主任還是沒有換,仍是老樣子,大大的眼睛,時而閃著嚴厲的光,烏油油的頭發下襯托著一張圓圓的臉,但臉上似乎增添了一些細小的皺紋。其實老師是很可親可愛的,但由於上學期為了一件小事,我與她發生了不小的沖突,至今還心存芥蒂。隨著「叮呤呤」的上課鈴聲,我走進了教室,教室一下子變得死氣沉沉,我回到座位上,打開新課本。盡管教師講得是多麼仔細,多麼動聽,可我的心卻飛向了外面。我凝視著窗外,窗外的景色多美好,風和日麗的天氣,一群一年級小同學在上體育課,他們玩得多麼開心啊!確實,這個暑假我過得非常不錯,在那碧得像翡翠一樣的游泳池裡,我可以自由地,盡情地游泳,練我的「狗爬式」;也可以玩許多有趣好玩的電腦游戲如:紅警,星際爭霸3,傳奇……最有趣的要數打乒乓球啦!我和外公在空調房裡打乒乓球,外公的球打得太好了,我幾乎每個都輸。外公也最「笨」了,我大叫「看後面!」外公果然中計,回過了身去,「哈哈!」我連忙將球發過去,剛好打在外公的眼鏡上,外公這才剛回過神來,「我贏啦!」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瀟逸你這么壞呀」外公笑嘻嘻地說。我振振有詞地答到:「打球就像打仗,我打不過你,就只能用計啦。」
暑假的生活真是豐富多彩啊!唉,誰不喜歡玩呢?但是,我現在的身份是學生,當然要以學為主羅,要不將來怎麼為社會服務,又怎樣立足於社會呢?開學了,該收心學習了,想到此,我不由得認真地聽起課來。
7. 誰能給我寫一篇上語文課的感悟400字
學習語文有何方法,其實,學習語文並不是要方法,而是要堅持!在此,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感受。
預習,上課認真,做好筆記,復習。這是學習語文最基本的學習方法。預習就更為重要了。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們必須先做好預習,預習時可以先閱讀課文,如果是短一點兒的文章,可以採用朗誦的方法。理解課文,如果不會的,可以做些符號。有的同學認為語文就是學會歸納知識要點就行了,因此,上課的時候,有不少同學不認真聽課。所以,在上課的時候,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樣你會學到很多知識。適當的做一些筆記,方便你回家復習。復習主要是回憶今天上課的情形,回想一下老師哪裡重點講,哪裡略講,這樣就會有針對性的復習了。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學習語文何嘗不是呢?天才在於日積月累,我們可以每天用上5~10分鍾用在基礎知識上。如果你並不喜歡總結,你可以買一本中考復習的書籍,哪裡有很多基礎知識,最好是你即做即評的那些,這樣你就可以即使糾正你的錯誤加深你的記憶了!
閱讀與作文是緊密相接的。有的同學並不喜歡看書,認為浪費了寶貴的玩耍時間去做不好玩的事情,簡直就是浪費時間!其實,並不是的。剛開始時,你對讀書並不感到興趣,你可以閱讀一下《伊索寓言》等那些小故事,但卻要你喜歡上看書,又要學會生活的書籍。慢慢地,你便會喜歡《名人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繁星春水》等名著。就如論語里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認為語文其實很有趣,語文里也可以使你大笑,你會發現看多點兒書籍比玩耍來的更有趣。
其實,學習語文並不困難。魯迅說:「世上哪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罷了」。只要我們勤奮一點兒,認真一點兒,心一點兒,高分便不是問題了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學習語文,沒有對錯,看的書多了,心靈和行為日趨高尚。「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8. 作文:學完語文第一周感受
從一生下來,我們就要接觸語文。上小學時,也沒人會去注意語文,我一直以為:語文是最容易學的學科,也是最無聊的學科!直到我上了初一。
一開學,語文老師就給我們布置學習語文的要求:每周寫隨筆,每節課課前5分鍾演講。於是在每一周的時間里,我們樂此不疲的忙碌著語文。
5分鍾的課前演講雖然說時間不是很長,但是我覺得這種演講形式最有趣,也是最增長我的見識,最能提高我的寫作水平,增強我的解析能力的。記得上一次我走上講台,將我心中的一些真實的想法演講出來的時候,大家頓時鬨堂大笑。我有些不知所措,瞪著眼睛望著將台下的同學們。有的女生在一旁不言不語,咧著嘴裝大小姐一副很秀氣的的樣子,實際上心裡早就笑攤了,我的同桌眯起小眼睛露出大板牙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樣子,我後面的男生笑得將頭仰到了後面與他後面的人撞了個正著……此時的我自信從高峰落下了深谷,獃獃的望著狂笑的我們,要不是老師阻止了我們,恐怕我今天會笑到斷氣,心裡想:原來語文也能學的這么快樂啊。語文的世界是多麼絢麗啊!
上完語文課總要布置語文作業,我們老師布置的作業可不平常,他說這不是作業,而是語文學習的成長歷程,主要記錄我們學習語文過程中的思想、做法等等。這提高了我做語文作業的興趣,更主要的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對中國和世界的文學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大提高了我的閱讀量,增強了我的審美情趣。
這學期,我漸漸習慣了學習語文新方法,也有了學習語文新感受,那就是:我們學語文是為了自己將來精彩的人生,能對生活、對身邊的人和事多一份體會感悟和理解。其實認真對待它,它也沒那麼可怕,所以好好學吧,加油,語文;加油,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