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古詩四首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古詩四首

發布時間:2021-02-20 06:31:31

❶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所有古詩和文言文

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文翻譯

1.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依靠打魚為生。有一天他順著小河行船,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夾著小河兩岸生長,在幾百步的范圍內,中間沒有別的樹木。地上芳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非常詫異。再往前走,他想走道林子的盡頭看看究竟。
桃林在小河的發源處就到頭了,緊挨著的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裡面彷彿有些光亮。漁人丟下了船,從洞口進去。初進時,洞里很窄小,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前面突然開闊敞亮了。這里的土地平坦開闊,房舍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的小路,交錯相通,能聽見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在那裡,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滿著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
那裡的人見了漁人,竟然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裡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裡去。他們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以及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於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的往來。他們問起現在是什麼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這個人給他們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的事,他們聽罷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也各自請漁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在這里住了幾天,就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人說啊!」
漁人出來後,找到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做了記號。回到郡里,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尋找上次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有找到路。
南陽劉子驥,是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便病死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問路求訪的人了。

2.短文兩篇
一、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靈異了。這雖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二、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上各種草和木和花,可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人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寶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愛好,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3.核舟記(魏學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核桃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譯文:
明朝有個特別手巧的人名叫王叔遠,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鳥獸、樹木、石頭,沒有不順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王叔遠曾經贈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來刻的是蘇東坡坐船游覽赤壁。
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一點,高大約兩粒黍子左右。中間高起並開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並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魯直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魯直一起看一幅書畫橫幅。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橫幅的右端,用左手輕按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末端,右手指著書畫橫幅,好像在說什麼話。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個膝蓋,各自隱蔽在書畫橫幅下面的衣褶裡面。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露出兩乳,抬頭仰望,神態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關聯。佛印平放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並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靠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人梳著椎形的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肢趾頭,好像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隻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篆文圖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窗戶八扇;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刻有船槳,刻有爐子;刻有茶壺,刻有書畫橫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4.大道之行也(《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譯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5.杜甫詩三首
一、《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五嶽之首的泰山啊,怎麼樣?那一脈蒼莽的青色橫亘在齊魯無盡無了。
天地間的神奇峻秀啊,都在這一山凝結聚繞,那山北山南一邊暗一邊明,判若黃昏和晨曉。
看峰巒層雲迭起,胸中一陣陣盪滌波濤,睜裂雙眼目送那漸入山林的點點歸鳥。
啊,將來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巔站得高高,俯首一覽,啊眾山匍伏在山腳下是那麼渺小。
二、《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故國淪亡,空對著山河依舊,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叢深。
感傷時局,見花開常常灑淚,悵恨別離,聞鳥鳴每每驚心。
愁看這漫天烽火,早又陽春三月,珍重那遠方家信,漫道片紙萬金。
獨立蒼茫,無言搔首,白發稀疏,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三、《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譯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來抓人。老頭越過牆逃跑,老婦出門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麼兇狠,老婦人啼哭多麼痛苦!
我聽到老婦人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三個兒子應征防守鄴城。一個兒子捎信回來,兩個兒子最近作戰死亡。活著的人暫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遠完結了!家裡再沒有別的男丁,只有還在吃奶的孫子。因為有孫子在,他的母親還沒有離去,出出進進沒有完整的衣服。老婦我力氣雖然衰弱,請讓我跟隨你在今晚回兵營去,趕快應徵到河南去服役,還能夠為軍隊准備明天的早飯。
夜深了,說話的聲音沒有了,好像聽到了有人隱隱約約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趕路,只能同那個老頭告別。
6.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在三峽的七百里中,兩岸山連著山,幾乎沒有半點空隙。層層疊疊的山岩峰巒,遮蔽了天空,擋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兩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斷絕了。有時皇帝有詔命必須火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動身,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騎上賓士的駿馬,駕著長風飛翔,也沒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兩岸山色。極為陡峭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姿態奇特的柏樹,大小瀑布,在那裡飛射沖刷,江水清澈,樹木繁盛,群山峻峭,綠草豐茂,確實很有趣味。
每逢雨後初晴或霜天清晨,樹林山澗冷落而蕭索,常有猿猴在高處長聲鳴叫,聲音連續不斷,異常凄厲。回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7.短文兩篇
一、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二、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天夜晚,我正要脫衣睡覺,只見月光照入門內,(我不由產生夜遊的雅興),高興地動身出門。想到沒有和我一起游覽作樂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於是,(我們)一起在庭院散步。
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錯縱橫,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枝葉的影子。
哪一夜沒有月亮呢?哪裡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很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8.觀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 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譯文:
錢塘江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啊。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為最盛。當潮水從浙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遠遠看去),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隨著潮水越來越近,就像玉城雪嶺一般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吞沒宇宙,滌盪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描寫的就是這樣的景象啊。
每年(陰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數百條戰船分列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黃煙四起,人和物一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傳來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如同山塌了一樣。(待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了平靜,看不到一條船的蹤跡,只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中健兒,披散著頭發,渾身刺著花綉,手裡拿著十幅大彩旗,爭相奮力逆流迎潮而上,(他們的身影)在萬仞高的驚濤駭浪中浮沉,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而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十多里的地方里,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路上堵滿了車馬,食物和別的各種東西都比平常貴上一倍,而租賃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9.湖心亭看雪(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杯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凌晨後,我劃著一葉扁舟,穿著毛皮衣服、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雲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亭子上,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了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緻)的人呢!」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後(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來時)下了船,船夫嘟噥道:「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像您一樣痴的人呢!」
10.詩四首
一、《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譯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雜草叢生,豆苗長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鬆土除草,星月下我扛著鋤頭回家歇息。
草木覆蓋了狹窄的歸路,夜露打濕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濕了又有什麼可惜,只求我那心願至死不移。

二、《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吳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一隨輕車簡從,將去宣慰將士護疆守邊,奉使前行啊,車輪轆轆輾過居延。
恰是路邊的蓬草,隨風飄轉出了漢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際的大雁,翱翔北飛進入胡人的穹天。
只見──燦黃無限的沙漠,挺拔著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煙,橫卧如帶的黃河,正低懸著一團,落日火紅的蒼涼與渾圓。
行程迢迢啊,終於到達蕭關,恰逢偵察騎兵稟報──守將正在燕然前線。
三、《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
詩人乘舟順流而下,經過漫長的水路,來到荊門之外。
山已經到了盡頭,江水就在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皎潔的明月在空中流轉,如同飛在空中的明鏡。雲氣勃鬱,在大江面上變幻莫測,如同海市蜃樓一般。
雖然進入異地,我仍然依戀著故鄉的水水山山,不遠萬里,一直伴著我這位遊子。

四、《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
不要笑話農家的酒渾,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餚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無路可行間,忽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臨近,布衣素冠,簡朴的古風依舊保存。
從今日起,如果允許乘著月光閑游,我這白發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拐杖,敲開柴門。

❷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課內古詩

望岳
望岳(東岳泰山)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西嶽華山)
西嶽嶺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秋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望岳(南嶽衡山)
南嶽配朱鳥 秩禮自百王 歘吸領地靈 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 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 有虞今則亡
洎吾隘世網 行邁越瀟湘 渴日絕壁出 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 峯峯次低昴 紫蓋獨不朝 爭長嶫相望
恭聞魏夫人 羣仙夾翱翔 有時五峯氣 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 未暇杖崇岡 歸來覬命駕 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 曷以贊我皇 牲璧忍衰俗 神其思降祥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星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滿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使至寒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戶在燕然。

書後十首古詩
1.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徒(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烈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3.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5.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7.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8.魯山山行
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9.浣溪沙
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靜無泥。 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說人生再無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10.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自己數吧,應該全了。

❸ 八年級上語文詩四首之賞析

一、《歸園田居》賞析(徐克強)

歸園田居五首

陶淵明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
時復墟曲人,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壠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余。
一世棄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晉義熙二年,亦即淵明辭去彭澤令後的次年,詩人寫下了《歸園田居》五首著名詩篇。這是詩人辭舊我的別詞,迎新我的頌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變化,它所表現的精湛圓熟的藝術技巧,不僅為歷來研究陶淵明的學者所重視,也使廣大陶詩愛好者為之傾倒。

《歸園田居》五首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是如此,不僅在於五首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面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發的感情而言,是以質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來貫穿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情的動盪、轉折,但那種歡愉、達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

有的論者很樂於稱道淵明胸中的「無一點黏著」,其實,「黏著」還是有的。即以淵明辭官之際寫下的《歸去來兮辭》而論,不也還有「奚惆悵而獨悲」之句嗎?就是說,他心中總還難免有一絲惆悵之感的。真正純凈的靈魂不會是與生俱來的(盡管詩人一再宣稱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而是在不斷地濾除思想雜質的過程中逐漸變得澄澈的。

正如一個人不願觸及心中的隱痛那樣,詩人在《歸園田居》中也很不願意提及剛剛從其中拔脫的污穢官場。「誤落塵網中」,就很有點引咎自責的遺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則不是幾次出仕時間的累計,而是在對自己整個前半生的搖擺、痴迷表示深沉的懺悔。然而,今天畢竟如願以償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釋然了。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其中洋溢著一種故園依舊、「吾愛吾廬」的一往深情。「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檐後榆柳樹影婆娑,濃陰匝地,習習清風平息了詩人心中的焦慮。眼前桃李花榮實繁,弄姿堂前,喚起詩人心中多少歡欣。詩人在同無知的草木交流著感情。極目遠眺,炊煙融入暮靄,側耳諦聽,依稀聽得犬吠雞鳴。眼前堆案盈幾的文牘案卷不見了,代之以心愛的「清琴」「異書」。嵇康把「人間多事,堆案盈幾」,「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與山巨源絕交書》)視為不堪為官的理由。詩人在這里,也似在有意無意之間地用了「塵雜」這個字眼。他告訴我們,從前苦於應對「塵網」的一切,都沒有、也不會再有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確有點兒「虛室」之感;但虛中有實,他重新開始了完全由自己來安排、支配的生活。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久」與「三十年」相映,「樊籠」與「塵網」相映,「自然」與「性」相映,而以一「返」字點明了「魂兮歸來」的樂趣。是的,官場消蝕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節」,而今天,苦盡甘來,詩人終於得到了欣慰的補償。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我看這兩句都應該倒過來理解:「為了罕見人事,我才來到野外,為著免於酬酢,我才住進了僻巷」。須知,這不是客觀的敘述,而是主觀的選擇啊。詩人從官場退居到「野外」,從「野外」退處到「窮巷」,「白日掩荊扉」,又冥坐室中,「對酒絕塵想」。層層防範,躲避塵世唯恐不遠,屏絕交遊唯恐不及,屏棄俗慮唯恐不盡。詩人是不是太孤寂了,以至有些不近人情呢?不,詩人彷彿要有意消除人們這種錯覺,而為我們展開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時復墟曲人,披草共來往。」他雖無「三徑」之設,卻自有同道頻繁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他們共有一個心愛的話題。

鄉間的生活是簡朴甚至貧困的,清靜甚至寂寞的。但是,也正是這樣的環境,使人們獲得了共同的語言,培育起一種朴質真摯的感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移居》)詩人不惜一身清苦,兒輩「幼而飢寒」(《與子儼等疏》),而孜孜以求的,正是這種天地間的真情。

新的生活要從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恥辱開始。也許是官身束縛,體質有所下降的緣故,也許是久別田園,農藝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這里流露出來的是一種自慚、自勉之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僅從時間上看,也可見詩人決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穢」,也是清除心中的雜念。除去了雜草,心中也就寬慰了一些,見出我還是那個「性本愛丘山」的我,還是那個樂於為農,也能夠為農的我。荷鋤夜歸,心情傲然,舉頭仰望,皓月當空,詩人很像一個凱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這辛苦的勞作使他獲得了心靈的極大滿足。

詩的第四首同第五首實際是一首詩的前後兩個部分。詩人懷著意滿志得,甚至是帶點炫耀的心情造訪故友。子侄與俱,笑語不斷,披榛尋徑,健步而前。他要同故友共憶時歲月,向他們傾訴心曲,同他們暢飲幾杯……然而,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的殘破景象,聽到的是故友「死沒無復余」的噩耗。一向通達的詩人也不禁陷入了「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的深沉哀傷之中。

所以,第五首寫歸來,「悵恨獨策還」,雖仍有子侄跟隨,詩人卻不願多言,形同孤雁,踽踽「獨」行;「崎嶇歷榛曲」,一任小徑上的灌木叢牽掣他的衣衫。詩人「悵恨」什麼呢?惆悵的是人生必然的幻化,惱恨的是自己的不悟。如果早離官場,多同故友相聚些時日,不就實際上最大限度地推遲了這一悲劇的降臨?

那麼,詩人又是如何從這種悵恨的心情中解脫出來的呢?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也許是因為訪友不得的余哀,也許是因為旅途的困頓勞乏,詩人在溪澗邊坐下來小憩片刻。這溪水清澈見底,直視無礙;濯足水中,頓時,一股涼意流遍全身,也使他從紛繁的思緒中清醒過來。他彷彿又從悲哀的幻夢中回到了現實中來。我不是到底歸來了么?「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歸去來兮辭》)人生固然短暫,我不是還有所余無多的寶貴時日?昔人固已凋零,我不是還有許多「披草共來往」的友人?

從「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來看,詩人顯然已經抹去了籠罩心頭的不快的陰雲。酒以陳為美,而「新熟酒」一詞,一是說明家無余財,二也在點明詩人此刻「喝酒如狂」的迫切心情。這不禁使我想起詩人所著《晉故征西大將軍孟府君傳》一文中那段有趣的對答:

「(桓)溫嘗問君(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

如果我們此刻問淵明:「酒有何好,而卿嗜之?」想來他也定會回答我們「但不得酒中趣爾」。是啊,這「酒中趣」太豐富、太玄妙了:它消除了詩人一天的疲勞;它排解了訪友不得的余哀;它使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趣;使詩人重又樂觀起來,達觀起來;它也加深了詩人同鄰曲的理解和感情。主客俱歡,頻頻舉觴;暮色降臨,詩人胡亂燃起荊柴,學一個「秉燭夜遊」。滿屋煙火之氣不僅不使人感到窮酸,反而憑添了熱烈親切的氣氛。什麼人生如寄之悲,什麼故舊凋零之嘆,一霎時都悄悄地消融在這人生真諦的通達領悟之中了。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新的一天開始了,而剛剛開始的新生活不也正如這旭日一般燦爛?這兩句是全詩傳神的點睛,是樂章的主旋律,是生活的最強音。

通觀五首,官場污穢,而終獲補償的欣慰;生活貧困,卻有親朋的摯情;農事辛苦,而得心靈的滿足;人生短暫,乃有人生真諦的徹悟。真個是「何陋之有」?這樣,詩人就把整個隱居生活,不,整個人生的樂趣,包容到他渾涵汪洋的詩情中去了。這是一種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種深刻的揭示。正是在這種同污穢現實截然對立的意義上,《歸園田居》達到了完美和諧的藝術意境,開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詩人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他的心中也不是消弭了一切矛盾的靜穆世界。詩人的可貴之處在於,在與世族社會相對立的理想田園世界中,他終於發現了自己人格的尊嚴,朋友的摯情,無地位尊卑、無貧富懸殊差別的人際關系,無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人生理想。這是陶詩思想意義的集中反映,也是陶詩平實、質朴、清新、自然風格的源泉。

他描繪的是常景。茅舍草屋、榆柳桃李、南山原野、犬吠雞鳴,這些在高貴的世族文人看來,也許是難登大雅的,詩人卻發現了蘊含其中的朴質、和諧、充滿自然本色情趣的真美。

他抒發的是真情。他不是以鑒賞者那種搜奇獵異、見異思遷、短暫浮泛的感情去玩賞,而是以一種鄉土之思去體察、去頌贊。所以,他的感情執著、渾厚、廣闊、專注。周圍的一切都是他生活中無言的伴侶,啟動他心靈深處的共鳴。

他闡釋的是至理。他理解到的,就是他付諸實施的。他耿直,不孤介;他隨和,不趨俗。他從不炫耀,也無須掩飾。辭官場不慕清高,本「性」難易也;樂躬耕為的使心「願無違」;避交遊只圖棄「絕塵想」;悲人生,因為他留戀這短暫、充實的生活。「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五柳先生傳》)我寫我心,僅此足矣。

他揀選的是「易」字。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枯燥的數字一經他化入詩中,就被賦予無限活潑的生命力。一般地說,計數不確是鄉里人的一種習慣;特殊地說,它不也正表現出詩人辭官以後那心境的散適澹泊?

「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遠村隱約迷茫,而詩人久久地佇立凝望,不正見出那心理上的切近?炊煙裊裊,天宇蒼茫,這同詩人大解脫之後那種寬敞的心境是多麼和諧。王維也很企慕這種意境,《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詩雲:「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惜乎刻意的觀察終不及淵明無意中的感受,斟酌的字眼兒也有遜於淵明用字的渾朴天然。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詞因景設,意隨詞轉,暗暗傳出心境的微妙變化,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足當「行雲流水」之譽。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這一「招」多麼傳神!足不出戶,隔牆一呼,而知鄰曲必不見怪,招之即來。相形之下,反覺「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過故人庄》)之為繁縟了。

他如: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之喻,何等靈動貼切。

至若「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諸句,風韻天然,如謠似諺,幾與口語無異。

劉勰《文心雕龍·練字》雲:「自晉來用字,率從簡易,時並習易,人誰取難。」但真正練易字而臻於化境者,其唯淵明乎!

常景、真情、至理、易字,這就是淵明的藝術情趣,這就是淵明一生的藝術寫照。

二、《使至塞上》分析(施蟄存)

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入侵,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土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很多詩人參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於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在王維的詩集中,這一類詩篇並不多,而同時代的詩人高適、岑參和王昌齡,卻以寫邊塞詩著名。

王維這首詩是許多唐詩選本都選的名作。詩中描寫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人到達邊塞時所見的景色。有人以為這個「使」是王維自己。因為王維曾於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出使塞上,在涼州節度使崔希逸幕府中任判官。如果這樣,題目就應當寫作《奉使至塞上》。現在沒有「奉」字,可見這個「使」字是指一般的使者。再看此詩內容,完全是客觀的寫法,沒有表現作者自己的語氣,也可知此詩不能理解為王維的自述。

第一聯中的「單車」「屬國」,都是「使者」的代詞。李陵《答蘇武書》雲:「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原意是說使者沒有帶許多人馬,只用一輛車就夠了。後世詩文家就把「單車之使」簡化為「單車」,作為使者的代詞。「屬國」是秦漢官名「典屬國」的省略,這個官掌管投降歸順的蠻夷部族。因此,「屬國」就成為外交官的代詞。居延是古地名,在今甘肅省張掖、酒泉一帶,在漢代,此地與匈奴接境。講明白這三個名詞,這一聯詩就容易懂了。兩句十個字,意思只是說使者要到邊塞上去,已經行過居延,進入胡地。上下兩句,實在是重復的。既用「單車」,又用「屬國」,「過居延」就是「問邊」。兩句只有一個概念。在詩學上,這算是犯了「合掌」之病,好比兩個手掌合在一起。這種詩病,唐代詩人都不講究,宋以後卻非常注意,不做這種聯語。杜甫詩曰:「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今欲」就是「即將」,「東入海」就是「西去秦」,兩句詩只說了一件事。白居易詩曰:「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賦得古原草送別》)這是詠草的詩,下句就是上句。郎士元詩:「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送別錢起》)「不可聽」就是「豈堪聞」。這些都是被宋代評論家舉出過的合掌的例子。

頷聯是說使者過了居延,就像滾滾塵沙一樣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天的上空。「征蓬」是在地上飛卷的塵沙,現在江南人還把隨風卷地而來的塵土叫作「蓬塵」。「出漢塞」和「入胡天」,也犯了合掌之病,所以這種對法也是死對。

頸聯兩句,氣象極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遠處烽煙直沖霄漢,大河上一輪落日,沒有雲翳,顯得格外圓而且大。大漠、長河、孤煙、落日,抓到了西北高原的特色。「孤煙直」「落日圓」,表示天氣晴好,無風無雲,也是沙漠上的氣候特徵。

結尾一聯說使者到了蕭關,遇到巡邏偵察的騎兵,一問,才知道都護的軍部還在離這兒很遠的燕然山呢。蕭關在今寧夏固原縣,唐時是防禦吐蕃的軍事重地。燕然山,即杭愛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漢時大將軍竇憲征伐單於,曾進駐燕然山,在山上刻了紀功的銘文。都護是漢代官名,西域都護是守衛天山南北兩麓的最高軍官。

王維這首詩的主題是描寫當時西域領土的廣大。過了居延,已經出了漢代的邊塞,可是現在卻還是大唐的領土。再向前走,到了蕭關,才知都護(當時是節度使)的駐扎地還很遠呢。這樣看來,唐代的邊塞比漢代向西擴張了幾千里。但是,王維的地理概念,似乎有錯誤。蕭關在東,居延在西。如果過了居延,應該早已出了蕭關。王維另外有一首《出塞作》,自注雲:「時為監察,塞上作。」此詩第一句就說:「居延城外獵天驕。」可知他曾到過居延,不知為什麼這里卻說過了居延,才出蕭關。至於燕然山,更不是西域節度使的開府之地,王維用這個地名,恐怕只是對當時的節度使恭維一下,比之為竇憲。這最後一聯,非但用燕然山,使人不解,而且這兩句詩,根本不是王維的創作,他是抄襲虞世南的。虞世南《擬飲馬長城窟》詩雲:「前逢錦衣使,都護在樓蘭。」在樓蘭倒是符合地理形勢的。王維此詩本來可以完全借用虞世南這一句,但為了韻腳,只好改「樓蘭」為「燕然」,這一改卻改壞了。

(選自《唐詩百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三、《渡荊門送別》賞析(吳企明)

人人都熱愛自己的故鄉。初次離開故鄉,固然會產生依依不捨之情,而長久旅居他鄉的人,更會有濃濃的鄉思。李白《渡荊門送別》,表達了這種人類普遍的美好情感。

《渡荊門送別》是李白出蜀時所作,記下了他初次離開故鄉時的觀感和情思。首聯直扣詩題,交代了此行的目的。頷聯緊承起句,寫出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坐船剛剛還在三峽里穿行,兩岸所能見到的處處是崇山峻嶺,待到渡過荊門山,長江江面突然開闊,浩瀚渺茫,兩岸都是平曠的原野。這使長期生活在蜀地的詩人欣喜萬分,並迅即將這種感受寫入詩中。兩句中的第二字煉得好,群山漸漸遠去,消失,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平野,著一「隨」字,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寫得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這種觀感,是由抒情主人公的視點(李白坐的船在前進)不斷移動形成的。長江滾滾遠去著一「入」字,彷彿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遼闊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文選·吳都賦》劉淵林註:「大荒,謂海外也。」)頷聯寫的是遠景,短短十個字,畫出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確有「咫尺應須論萬里」之妙,頸聯則變換視角,描寫長江的近景:「月下飛天鏡」句,是月夜俯視所見。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緩慢(因江面開闊)的長江水中,好像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李白在《古朗月行》里曾說:「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本詩的意象恰恰與此相反,是說天上的月亮飛到水中。「雲生結海樓」句,是白晝眺望所見。天上的雲彩,層層疊疊,構成海市蜃樓;雲多,則天空高遠,反襯原野低平、江岸遼闊。頷、頸二聯,一遠景,一近景,細致入微地刻畫了長江江面開闊、兩岸平曠的景色,在自然美中融進了詩人初次見到平原時新鮮、欣喜的感受和體驗。尾聯二句,拍合到題面上來。「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長江水自蜀東流而下,所以詩人稱它為「故鄉水」。詩人初次離開故鄉,確實有些依戀不舍,但不說破,掉筆從對方寫來,說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依不捨送我這個遠別故鄉的人到楚地,愈覺情味無窮。詩題雲「送別」,就是尾聯長江水送我離別之意。沈德潛評此詩說:「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詩別裁》)不免過於拘泥。還是王夫之《姜齋詩話》說得好:「結二句得象外於環中,飄然思不窮,唯此當之。」意得象外,餘音裊裊,富有情趣。

(選自《中華文學鑒賞寶庫》,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有改動)

❹ 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上的所有詩詞分別是什麼

參考: http://www.newxue.com/yuwen/rjkb8a/下面是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教材目錄:第一單元1新聞兩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原我軍解放南陽2蘆花盪3*蠟燭4*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5*親愛的爸爸媽媽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第二單元6阿長與《山海經》7背影8*台階9老王10信客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讓世界充滿愛第三單元11中國石拱橋12橋之美13蘇州園林14故宮博物院15*說「屏」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說不盡的橋第四單元16大自然的語言17奇妙的克隆18*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恐龍無處不在被壓扁的沙子19*生物入侵者20*你一定會聽見的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走上辯論台第五單元21桃花源記22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23*核舟記24*大道之行也25杜甫詩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蓮文化的魅力第六單元26三峽27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28*觀潮29*湖心亭看雪30詩四首歸園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游山西村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怎樣搜集資料課外古詩詞背誦長歌行 漢樂府野望早寒江上有懷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黃鶴樓送友人秋詞魯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名著導讀《朝花夕拾》: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駱駝祥子》:舊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想主義的旗幟與人生附錄欣賞王羲之書法漢語詞類表(虛詞)中學語文八年級上冊相關知識積累 符合你要求的是:25杜甫詩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30詩四首歸園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游山西村 課外古詩詞背誦長歌行 漢樂府野望早寒江上有懷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黃鶴樓送友人秋詞魯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❺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

春望;國破山河在來,城春草源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過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❻ 蘇教版語文書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九課四首詩分別是什麼

蘇教版語文書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1課古詩四首詩分別是:《春望》、《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過零丁洋》

❼ 八年級語文上中《詩四首》的原文

《歸田園居》其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使至塞上》

❽ 誰有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書,麻煩把課外古詩詞第四首古詩發過來。

龔自珍《已亥雜詩》多用象徵影喻,想像豐富、奇特,運用意象手法創景抒情。回《已亥雜詩》中第答五首,「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作者從小就在北京讀書,又在北京考中進士做官,北京是他的第二故鄉,是他的理想所在。現在,他被迫離京,心情是多麼復雜呀!黃昏日落的慘淡景象,天涯海角的遙遠距離,使他的離愁更加浩大而沉重了。詩的後兩句,詩人將筆鋒一轉,即景抒情,表達了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多麼新奇的詩句。在古人眼裡,凋謝飄零的落紅,總是引起嘆息和傷感的「無情物」;然而作者卻看到它有情的、積極有為的一面,用來比喻辭官歸隱的自己,表現一種不甘自棄、繼續奮斗的精神,表明要在退出官場後仍然為國家、為民族貢獻自己的一切。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辟奇境,別開生面,呼喚著變革,呼喚未來。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古詩四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