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高一必修1語文2單元文言常識

高一必修1語文2單元文言常識

發布時間:2021-02-20 13:47:36

Ⅰ 跪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的文言文(按課程順序)

1《燭之武退秦師》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晉文公落難時候,曾經過鄭國,不受禮待)並且從屬於晉國的同時又從屬於楚國。(鄭伯有晉盟在先,又不肯專一事晉,猶生結楚之心.)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鄭國大夫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不能幹什麼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譯文:
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別的國家把遠地作為(秦國的)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晉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何時才能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往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侵損秦國,將從哪裡得到它所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很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代替整編,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2《荊軻刺秦王》
譯文:
秦國的將領打敗了趙國,俘虜了趙王,佔領了所有趙國的土地,派兵向北侵佔土地,一直到燕國南邊的邊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懼,於是就去向荊軻詢問辦法,說:「秦兵早晚要渡過易水,如果這樣那麼我雖然想長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行了?」荊軻說:「即使是你不說,我也要採取行動了。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沒有什麼信用,那麼秦王也就無法接近了。現在樊將軍,秦王用千斤的黃金外加一萬戶人口的封邑來懸賞他的頭。如果能夠得到樊將軍的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很高興地接見我,那麼我才有辦法來報答太子。」太子說:「樊將軍因為無路可走投奔我,我實在不願意因為我太子的緣故,而傷害了尊長,希望您能夠重新考慮一下!」
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於是私下裡悄悄地去見樊於期,對他說:「秦對你樊於期,可以說是十分地刻毒。父母宗族,都被殺害。如今聽說用萬戶邑、千斤金來懸賞將軍的頭,你打算怎麼辦?」樊將軍仰天長嘆,流著淚說:「我常常想起來,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辦?」荊軻說:「如今有一句話,一可以解除燕國的後患,二可以替你樊將軍報仇雪恨呀!怎麼樣?」樊於期走上前說:「到底怎麼做?」荊軻說:「希望借你樊將軍的頭獻給秦王,秦王必然非常高興,樂意見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這樣那麼就可以一報將軍之仇,二雪燕國被欺侮的恥辱。將軍你可願意?」樊將軍脫下一隻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說:「這是讓我日夜的痛心的事,到現在才能夠聽說!」於是自殺。
太子聽說以後,連忙驅車趕到,伏在屍體上大哭,哭得非常傷心。但已經是無可奈何的事了,於是收拾好樊於期的頭,用盒子裝好。
於是太子事先尋求天下最鋒利的匕首,用百兩黃金從趙人徐夫人那兒買到,派人將匕首用毒葯浸泡。於是打點行裝送荊軻出發。
燕國有勇士叫秦武陽的,十二歲的時候就殺人,人們不敢和他正視。於是命令秦武陽作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荊軻在等一個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個人住得很遠沒有來,就一直在等他。
過了一些時候,還沒有出發,太子嫌荊軻動身太晚,懷疑他可能反悔,於是又去請他動身,說:「時間跨度不早了,您難道不想去嗎?就讓我先打發秦武陽動身!」荊軻非常生氣,怒斥太子道:「如果現在去了卻不能夠回來向太子復命,那是小人!如今拿著一把匕首到生死難測的秦國,我之所以留下來,是想等我的朋友一道。如今太子嫌我動身太晚,那就讓我現在和你們告別。
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賓客,都穿著白衣白帽來給他送別。
到了易水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音樂發出悲涼的聲音,大家都流著淚哭泣。荊軻又走上前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又發出激憤的聲音,大家都圓睜著眼睛,頭發向上頂起了帽子。於是荊軻就上車而去,始終沒有回頭。
到了秦國之後,帶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優厚地送了很多的禮物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為他對秦王說:「燕王確實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風,不敢派兵來抵抗大王您,,願意拿全國的百姓來做您的臣子,排在諸侯的行列,像秦國的郡縣那樣向秦國進貢,只求能夠守住祖先的宗廟。他們非常害怕,不敢自己來陳述,現在謹斬殺荊軻的頭並獻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用盒子裝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將它送出,派人來把這些告訴大王。一切聽大王您吩咐。」
秦王聽了之後,非常高興。於是穿上朝服,設九賓之禮,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
荊軻捧著裝著樊於期的頭的盒子,秦武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依次進來。到了台階下,秦武陽害怕得變了臉色,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頭對他笑了笑,走上前對秦王致歉說:「北方邊遠地區的人,沒有見過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夠稍稍原諒他,讓他能夠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吧,把秦武陽的地圖給我拿來。」
荊軻拿來地圖之後捧著,打開地圖,地圖全部展開後露出了匕首。荊軻乘機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著匕首去刺秦王。沒有刺到,秦王非常吃驚,聳身站了起來,掙斷衣袖。拔劍,但劍太長,於是拿起劍鞘。當時非常危急,劍插得太緊,沒辦法抽出來。
荊軻在後面緊追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群臣非常吃驚,事情突然發生,根本沒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而按照秦國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帶一點點兵器;那些帶了兵器的侍衛,都在殿下侍候,沒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急召來侍衛,因此荊軻不斷地追逐著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沒有什麼東西來對付荊軻,僅僅只是用手來和荊軻搏鬥。
這時,秦王的御醫夏無且用他手裡的葯袋扔向荊軻。秦王正繞著柱子跑,驚惶之中,不知所措。左右大臣都提醒說:「大王快把劍背在背上!大王快把劍背在背上!」於是秦王拔劍刺向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傷殘倒地了,就舉起匕首投向秦王,沒投中,擊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殺荊軻,荊軻身中八處劍傷。
荊軻自知事情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兩腿張開,兩膝微曲地坐著,痛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活捉你呀,然後要你同我們訂下誓約來回報太子呀!」
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斬了荊軻。秦王嚇得很長時間頭暈目眩。

3《鴻門宴》
沛公(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沒有能跟項羽相見。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就派人去告訴項羽說:「劉邦想佔領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他的)國相,(相所有的)珍珠寶器都歸為自己所有。」項羽(聽了)非常生氣地說:「明天用酒肉犒勞士兵,要(讓他們)打敗劉邦的軍隊。」在這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人,駐扎在新豐縣鴻門;劉邦的軍隊有十萬人,駐扎在霸上。范增勸告項羽說:「劉邦在山東時,貪圖財物,受好美女。現在進入關中,財物一點都不要,婦女一個也不親近,這(表現)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過他那裡的雲氣,都是龍虎形狀,成為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雲氣啊。(你)趕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時機!」

楚國的左君項伯這個人,是項羽的叔你,平時和留候張良友好。張良這時候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趕到劉邦軍中,私下會見了張良,詳細把事情告訴(張良),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劉邦),說:「不跟(我走)將會一被殺。」張良說:「我替韓王護送沛公(入關),沛公現在有急難,(我)逃跑離開是不講道義的,(我)不能不告訴(他)。」

張良就進去,(把情況)詳細告訴劉邦。劉邦大吃一驚,說:「怎樣應付這件事呢?」張良說:「誰替大王獻出這個計策的?」(劉邦)回答說:「淺陋無知的人勸我說:『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秦國所有的地盤都可以由你稱王了。』所以(我)聽信了他的話。」張良說:「估計大王的軍隊能夠抵擋住項王的軍隊嗎?」劉邦沉默(一會兒)說:「本來不如人家,將怎麼辦呢?」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你怎麼和項伯有交情的?」張良說:「在秦朝的時候,項伯和我有交往,項伯殺了人,我救活了他;現在有了緊急的情況,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劉邦說:「他你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他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把他)請進來,我得用對待兄長的禮節待他。」張良出去,邀請項伯。

項伯立即進來見劉邦。劉邦就奉上一杯酒為項伯祝福,(並)約定為親家,說:「我進入關中,極小的財物都不敢沾染,登記官吏,人民,封閉了(收藏財物的)府庫,以等待將軍(的到來)。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進出和意外變故。日日夜夜盼望著將軍的到來,怎麼敢反叛呢!希望你(對 項王)詳細地說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的。」項伯答應了,跟劉邦說:「明天你不能不早些來親自向項王謝罪。」劉邦說:「好。」

於是項伯又連夜離開,回到(項羽)軍營里,詳細地把劉邦的話報告項王。就趁機說:「劉邦不先攻破關中,您怎麼敢進來呢?現在人家有大功(你)卻要打人家,這是不仁義的。不如就趁機友好地款待他。」項王答應了。

劉邦第二天帶領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到達鴻門,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里再看到將軍您。現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項羽說:「這是你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麼會這樣呢?」

項羽當天就留劉邦同他飲酒。項羽、項伯面向東坐;亞你面向南坐——亞父這個人,就是范增;劉邦面向北坐;張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給項羽,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項羽默默地沒有反應。范增站起來,出去召來項庄,對項庄說:「君王的為人(心腸太軟),不忍下手。你進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請求舞劍助興,順便把劉邦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不然的話,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項庄就進去祝酒。祝酒完了,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娛樂,請讓我舞劍助興吧。」項羽說:「好。」項庄就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並常常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劉邦,項庄(終於)得不到(機會)刺殺(劉邦)。

於是張良到軍門外去見樊噲。樊噲說:「今天的事情怎樣?」張良說:「非常危急!現在項庄拔劍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噲說:「這太緊迫了!請讓我進去,和他們拚命。」樊噲就帶著劍拿著盾牌進入軍門。拿戟交叉著守衛軍門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讓他進去。樊噲側舉盾牌一撞,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揭開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著項羽,頭發直堅起來,眼眶都要裂開了。項羽手握劍柄跪直身子說:「客人是干什麼的?」張良說:「他是沛公的衛士樊噲。」項羽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立起,站著(一口氣)把酒渴了。項羽說:「賞給他一隻豬腿。」(左右的人)就給了他一隻半生的豬腿。樊噲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劍切著吃起來。項羽說:「壯士!能再喝嗎?」樊噲說:「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裡值得推辭!秦王有象虎狼一樣兇狠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懷王曾經和諸將領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一絲一毫都不敢佔有動用,封閉了官室,退軍駐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士把守函谷關, 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出入和發生意外的事變。象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讒言,要殺有功勞的人,這是滅亡的秦國的後續者啊!我自己認為大王不(應該)採取這樣的做法」。

項羽無話可答,說:「坐吧。」樊噲使挨著張良坐下。

坐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順便招呼樊噲(一道)出去。劉邦已經出去,項羽派都尉陳平去召呼劉邦(回來)。劉邦(對樊噲)說:「剛才出來沒有告辭,這怎麼辦呢?」樊噲說:「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現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為什麼(還要)告辭呢?」於是就走了。就叫張良留下(向項羽)辭謝。張良問道:「大王來時帶些什麼(禮物)?」(劉邦)說:「我拿一對白玉璧,准備獻給項王,一對玉酒杯,要送給范增。正趕上他們發怒,不敢獻上去,你替我獻給吧。」張良說:「遵命。」在這個時候,項羽的軍隊駐扎在鴻門,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劉邦丟下隨從的車輸、人馬,離開這兒,獨自一人騎馬,同持劍拿盾徒步跑著的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一起,順著驪山腳下,取道芷陽,抄小路逃走。劉邦(行前)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軍營不過二十里罷了。請你估計我到了軍營,你再進去(見項王)。」

劉邦已經走了,(估計)抄小道(已經)回到軍中,張良進去辭謝,說:「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經醉了,不能(前來)告辭。謹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對,敬獻給大王;玉杯一對,敬獻給大將軍。」項羽說:「沛公在哪裡?」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責備他,他脫身獨自離開(—鴻門),已經回到了軍中。」項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丟在地上,拔出劍砍碎了它,說:「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業!奪走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就要被他俘虜了!」

劉邦回到軍營,立即殺掉曹無傷。

Ⅱ 求高中語文必修1,2的文言文詞類活用歸納。

高中語文必修2文言文詞類活用解析總結-詞類活用 1.名詞的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 ①江海下百川 (居於之下) ②目吳會於雲間 (看,遙看) ③吾師道也 (學習) 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從師) ⑤輦來於秦 (乘坐輦車) ⑥朝歌夜弦 (奏樂) ⑦鼎鐺玉石 (把鼎當做;把玉當做) ⑧金塊珠礫 (把金當做;把珠當做) ⑨楚詞類活用
1.名詞的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
①江海下百川 (居於……之下)
②目吳會於雲間 (看,遙看)
③吾師道也 (學習)
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從師)
⑤輦來於秦 (乘坐輦車)
⑥朝歌夜弦 (奏樂)
⑦鼎鐺玉石 (把鼎當做;把玉當做)
⑧金塊珠礫 (把金當做;把珠當做)
⑨楚人一炬 (放火)
⑩族秦者秦也 (滅族,殺死一族的人)
11以地事秦 (侍奉)
12義不賂秦 (堅守大義)
13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禮遇)
14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築舍定居)
15名之曰「褒禪」 (命名)
16則或咎其欲出者 (責怪)
17莫能名 (說明白)
18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裝)
19微風鼓浪 (激起)
20而此獨以鍾名 (命名)
21噌吰如鍾鼓不絕 (敲鍾擊鼓)
22垣牆周庭 (砌上牆)
23乳二世 (喂養)
24以旌其所為 (表彰)
25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墓)
26其疾病而死 (患病)
27為之聲義 (伸張)
28緹騎按劍而前 (上前)
29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 (出任巡撫)
30然五人之當刑也 (受斬刑)
31買五人之腹而函之 (用匣子裝)
32而為之記 (寫這篇記)
33道少半 (走)
34明燭天南 (照耀)
35以繩天下之梅 (約束)
(2)名詞用作狀語
①雄州霧列 (像霧一樣)
②俊采星馳 (像流星一樣)
③驪山北構而西折 (向北;向西)
④廊腰縵回 (像人腰)
⑤檐牙高啄 (像鳥嘴)
⑥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⑦有泉側出 (從旁邊)
⑧一夫夜呼 (在夜裡)
⑨倉皇東出 (向東邊)
⑩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用船,坐船)
11事不目見耳聞 (親眼;親耳)
12雨澤下注 (向下)
13使不上漏 (從上)
14東犬西吠 (對著西面)
1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親手)
16人皆得以隸使之 (像使喚僕人一樣)
17汶水西流 (向西)
18山巔崖限當道者 (像門檻一樣)
動詞的活用
動詞用作名詞
①簡能而任人 (有才能的人)
②人之愈深,其進愈難 (前進的道路)
③而其見愈奇 (見到的景象)
④則其至又加少矣 (到達的人)
⑤謬其傳 (流傳的文字)

16則或咎其欲出者 (責怪)
17莫能名 (說明白)
18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裝)
19微風鼓浪 (激起)
20而此獨以鍾名 (命名)
21噌吰如鍾鼓不絕 (敲鍾擊鼓)
22垣牆周庭 (砌上牆)
23乳二世 (喂養)
24以旌其所為 (表彰)
25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墓)
26其疾病而死 (患病)
27為之聲義 (伸張)
28緹騎按劍而前 (上前)
29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 (出任巡撫)
30然五人之當刑也 (受斬刑)
31買五人之腹而函之 (用匣子裝)
32而為之記 (寫這篇記)
33道少半 (走)
34明燭天南 (照耀)
35以繩天下之梅 (約束)
(2)名詞用作狀語
①雄州霧列 (像霧一樣)
②俊采星馳 (像流星一樣)
③驪山北構而西折 (向北;向西)
④廊腰縵回 (像人腰)
⑤檐牙高啄 (像鳥嘴)
⑥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⑦有泉側出 (從旁邊)
⑧一夫夜呼 (在夜裡)
⑨倉皇東出 (向東邊)
⑩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用船,坐船)
11事不目見耳聞 (親眼;親耳)
12雨澤下注 (向下)
13使不上漏 (從上)
14東犬西吠 (對著西面)
1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親手)
16人皆得以隸使之 (像使喚僕人一樣)
17汶水西流 (向西)
18山巔崖限當道者 (像門檻一樣)
動詞的活用
動詞用作名詞
①簡能而任人 (有才能的人)
②人之愈深,其進愈難 (前進的道路)
③而其見愈奇 (見到的景象)
④則其至又加少矣 (到達的人)
⑤謬其傳 (流傳的文字)
⑥不敢復有株治, (株連治罪的事情)
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用作名詞
①人君當神器之重 (重大的權力)
②居域中之大 (重大的位置)
③懼讒邪 (進讒言的邪惡小人)
④擇善而從之 (好的意見)
⑤賓主盡東南之美 (俊美的人,俊傑)
⑥傳道受業解惑也 (疑惑的問題)
⑦是故聖益聖 (聖人)
⑧愚益愚 (愚人)
⑨問其深 (深度)
⑩常在於險遠 (險遠的地方)
⑧吾社之行為士先者 (表率)
12不能容於遠近 (遠近的人)。
13亦以明死生之大 (重大意義)
14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 (重大貢獻)
15梅以曲為美 (彎曲的)
16直則無姿 (筆直的)
17以欹為美 (傾斜的)
18正則尤景 (端正的)
19以疏為美 (稀疏的)
20⑩密則無態 (稠密的)
(2)形容詞用作動詞
①智者盡其謀 <充分獻出)
②勇者竭其力 (完全使出)
③物華天寶 (有光華;有珍寶)
④人傑地靈 (有俊傑;有靈氣)
⑤響窮彭蠡之濱 (窮盡,響遍)
⑥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保持完整)
⑦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窮盡,走到盡頭)
⑧火尚足以明也 (照明)
⑨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盡情享受)
⑩:老於戶牖之下 (老死)
⑨亦以明死生之大 (說明)
4.數詞的活用
數詞用作動詞
六王畢,四海一(統一)
5,使動用法
(1)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李牧連卻之 (使……退卻,擊退)
②憂勞可以興國 (使……興盛)
③逸豫可以亡身 (使……滅亡)
④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使……嗚)
⑤扶而仆之 (使……倒下,打倒)
⑥安觸屈豪傑之流 (使……屈身)
⑦必復之全之 (使……恢復原狀;使……痊癒)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 (使……穩固)
②知止以安人 (使……安定)
③屈賈誼於長沙 (使……受委屈)
④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使……迷亂)
⑤數十伶人困之 (使……處於困境)
⑥以夭梅病梅為業 (使……奇形異狀)
(3)名詞的使動用法
以夭梅病梅為業 (使……變成病態)
5.意動用法
(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①則恥師焉 (以……為恥)
③哀斯墓之徒有其石 (以……為哀,惋惜)
(2)名詞的意動用法
①襟三江 (以……為衣襟)
②帶五湖 (以……為帶)
③吾從而師之 (以……為師)
④孔子師郯子 (以……為師)
⑤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以……為鑒戒)
文言句式
l.判斷句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②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③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⑤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
⑥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⑦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⑧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⑨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⑩梁,吾仇也。
11此三者,吾遺恨也。
12燕王,吾所立。
13所在皆是也。
14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15此世所以不傳也。
16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17嫗,先大母婢也。
18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19即今之僳然在墓者也。
20斯固百世之遇也。
21賢士大夫者,……孟長姚公也。
2.疑問句
①誰得而族滅也?
②兒寒乎?欲食乎?
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④況草野之無聞者歟?
⑤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⑥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⑦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
⑧安得……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3.被動句
①不拘於時。
②戍卒叫,函谷舉。
③洎牧以讒誅。
④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⑤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⑥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⑦智勇多困於所溺。
⑧激於義而死焉者也。
⑨予猶記周公之被逮……
⑩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
4.省略句
(1)省略主語
①(人)問之,(士大夫之族)則曰……
②(其)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
③(眾)扶而仆之。
④於是(吳之民)乘其厲聲以呵……
⑤(余)回視日觀以西峰……
(2)省略謂語動詞
①至丹以(派)荊卿(刺秦土)為計……
②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3)省略賓語
①有志矣,不隨(之)以止也。
②舉(之)以予人。
(4)省略介詞
①磔磔(於)雲霄間。
②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於)絕壁之下。
③余自束發讀書(於)軒中。
④與子潁坐(於)日觀亭。
5.變式句
(1)賓語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2)定語後置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
(3)介詞結構後置
①雖董之以威怒。
②趙嘗五戰於秦。
③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④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

Ⅲ 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文言文中詞類活用

我國古代的論說文源遠流長,先秦諸子的書都可以看成是論文集。《戰國策》等書中保存的縱橫家的說辭,有很多也是論文。在現存的文獻中,單篇的論文以賈誼的《過秦論》為最早:全書系統地闡述了賈誼的思想和主張,《過秦論》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因此還不是純粹的單篇論文。
論說文的寫作特點,和今天的論說文差不多,做到說理深刻、邏輯嚴密、條理清楚才是好文章。
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理論家劉勰把心、理、辭看成是寫論說文所必需的三個條件:心裡想得正確清楚,才能說得明白深刻、沒有漏洞破綻;而遣詞造句精審嚴密,又是寫好文章的重要條件。我們欣賞分析論說文時,就應該從這三方面著眼。
一、不同時代、不同作家的論說文,風格不同。
自漢代以至南北朝,或有意鋪排,或著意對偶,而其論述的展開往往是層層推理,沿著一條線索直貫而下,層次比較簡單。
唐代自韓、柳起,就很講究文章的波瀾起伏、回轉曲折,其變化奇詭多端,使人莫測;而作者的結論,就在這中間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到了宋代,以蘇軾為代表,除了繼承前代遺風之外,又有了通暢明快、氣勢浩然的特色。試以賈誼《過秦論》和韓愈《雜說一》作一簡單比較,看一看這種區別。
《過秦論》一般被分為上中下三篇。
上篇依次敘述:秦從孝公起日益強大;其他諸侯網羅人材、合縱締交以攻秦,反為秦所敗;延至始皇帝,滅山東六國統一天下;此後秦行愚民弱民政策,想傳業萬世;但陳涉揭竿而起,很快就推翻了秦;結論:秦之速亡,是由於在靠暴力取得天下後卻不能施仁義以守業。
中篇承上篇繼續論述秦不能安民的過失:首言處於戰國動亂之後人民思安;次言秦始皇帝「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再言秦二世更為暴虐,以致國事一發不可收拾;最後得出結論:「故先王見終始(事情的開頭與結尾)之變,知存亡之機(關鍵),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
可以說:上篇以述代論,從事實中引出作者所要論述的命題;中篇才做了系統的推論,歷史事實的敘述是作為論據出現的。其論述如千丈瀑布一瀉而下,較少紆徐曲折。
再看《雜說一》。這是一篇不過一百一十幾字的短論:
龍噓氣成雲,雲固弗靈於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雲亦靈怪矣哉!
雲,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雲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雲,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
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易》曰:「雲從龍。」既曰龍,雲從之矣。
(靈於龍:比龍還「靈」。茫洋:即汪洋,浩瀚無際的樣子。玄:玄冥,指廣大空間。薄:迫,接近。伏:等於說遮蔽。景:同「影」。震:指雷。神:動詞,指其變化很神奇。水:動詞,流水,降水)
文章的主題是論雲、龍關系,藉以喻指君、臣應該互相依賴和幫助。文章雖短,卻富於變化。先說雲「弗靈於龍」;「然龍乘是氣」句一轉,得出「雲亦靈怪」的結論;說到龍「非雲之所能使為靈」處又是一個波折;「然龍弗得」句卻又把意思扭轉回去。然後發出「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的感嘆,最末從《周易》引出「雲從之矣」以作結,言已盡而意未窮。全文如沿路盤山,時進時退,而每次的退也都是在進,步步深入,循環上升,極盡奇宕變幻之能事。在韓愈的那些長篇論文如《原道》、《原毀》等篇中,這種手法的運用更為典型。
三、以《師說》為例,從內容上賞析論說文章的角度
要注意找出論說文中對事物和事件做判斷的語句,互相聯系起來,對文章主旨進行把握。
《師說》旨在透過一系列的論據證明「古之學者必有師」、「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三方面的道理。當時世俗人不知古之學者必有師,只以為年紀不是大於自己的話,他的賢能一定不及自己,韓愈看到此點,借李蟠拜自己為師、跟從自己學習,發表議論,韓愈的構想是以十七歲那麼年輕的學子從自己學習,而自己年紀比他大很多,但也不敢以年長自居賢位,而說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等說話,足見師的重要及師其道而非師其年長的道理。而且「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之提法非常新穎,將師之角色具體定義,使當時老師作為「授其書而習其句讀」的普通層次提升到授儒家之業、解儒家之惑之新高點,立意高遠。
好的論說文一定有強大的說服力,要學會發掘作者的論述思路。
在文章中,他先是提出中心論點是「古之學者必有師」,認為師的角色是傳承儒家道統、講授儒家經典、解決學生面對的學問及人生困感,師的作用的確如此重要,令人難於辯駁。韓愈進而提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之道理,人學習的是道理,最先能領略道理的人就可以為師,這與年紀、貴賤都無關系,能力優勝者自可在某一范疇為師,這更是難於質疑的提法。接著,韓愈舉出古之聖人亦有師、今之愚人竟謂可以無師,今之士大夫擇師教子、而自身卻不從師,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而士大夫們都以從師為恥三項論據,有力地證明師之不可或缺,以及不從師之愚。作者進而引伸,以聖人孔子轉益多師為例,說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道理,以萬世師表為例,說服力自然不庸置疑。作者最後說明本文寫作動機,引師事自己的十七歲少年為例,證明自己就是一位躬行師道者。在全文對比、襯托論證手法下,通過層層推進,「古之學者必有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等核心論題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附:徐匯高三一模卷http://www.newclasses.org/ziliao/4_1_6_1_2017_8_1/ehjrt.html

Ⅳ 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文言文翻譯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晉文公落難時候,曾經過鄭國,不受禮待)並且從屬於晉國的同時又從屬於楚國。(鄭伯有晉盟在先,又不肯專一事晉,猶生結楚之心.)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鄭國大夫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不能幹什麼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別的國家把遠地作為(秦國的)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晉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何時才能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往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侵損秦國,將從哪裡得到它所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很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代替整編,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荊軻刺秦王》
譯文:
秦國的將領打敗了趙國,俘虜了趙王,佔領了所有趙國的土地,派兵向北侵佔土地,一直到燕國南邊的邊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懼,於是就去向荊軻詢問辦法,說:「秦兵早晚要渡過易水,如果這樣那麼我雖然想長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行了?」荊軻說:「即使是你不說,我也要採取行動了。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沒有什麼信用,那麼秦王也就無法接近了。現在樊將軍,秦王用千斤的黃金外加一萬戶人口的封邑來懸賞他的頭。如果能夠得到樊將軍的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很高興地接見我,那麼我才有辦法來報答太子。」太子說:「樊將軍因為無路可走投奔我,我實在不願意因為我太子的緣故,而傷害了尊長,希望您能夠重新考慮一下!」
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於是私下裡悄悄地去見樊於期,對他說:「秦對你樊於期,可以說是十分地刻毒。父母宗族,都被殺害。如今聽說用萬戶邑、千斤金來懸賞將軍的頭,你打算怎麼辦?」樊將軍仰天長嘆,流著淚說:「我常常想起來,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辦?」荊軻說:「如今有一句話,一可以解除燕國的後患,二可以替你樊將軍報仇雪恨呀!怎麼樣?」樊於期走上前說:「到底怎麼做?」荊軻說:「希望借你樊將軍的頭獻給秦王,秦王必然非常高興,樂意見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這樣那麼就可以一報將軍之仇,二雪燕國被欺侮的恥辱。將軍你可願意?」樊將軍脫下一隻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說:「這是讓我日夜的痛心的事,到現在才能夠聽說!」於是自殺。
太子聽說以後,連忙驅車趕到,伏在屍體上大哭,哭得非常傷心。但已經是無可奈何的事了,於是收拾好樊於期的頭,用盒子裝好。
於是太子事先尋求天下最鋒利的匕首,用百兩黃金從趙人徐夫人那兒買到,派人將匕首用毒葯浸泡。於是打點行裝送荊軻出發。
燕國有勇士叫秦武陽的,十二歲的時候就殺人,人們不敢和他正視。於是命令秦武陽作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荊軻在等一個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個人住得很遠沒有來,就一直在等他。
過了一些時候,還沒有出發,太子嫌荊軻動身太晚,懷疑他可能反悔,於是又去請他動身,說:「時間跨度不早了,您難道不想去嗎?就讓我先打發秦武陽動身!」荊軻非常生氣,怒斥太子道:「如果現在去了卻不能夠回來向太子復命,那是小人!如今拿著一把匕首到生死難測的秦國,我之所以留下來,是想等我的朋友一道。如今太子嫌我動身太晚,那就讓我現在和你們告別。
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賓客,都穿著白衣白帽來給他送別。
到了易水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音樂發出悲涼的聲音,大家都流著淚哭泣。荊軻又走上前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又發出激憤的聲音,大家都圓睜著眼睛,頭發向上頂起了帽子。於是荊軻就上車而去,始終沒有回頭。
到了秦國之後,帶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優厚地送了很多的禮物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為他對秦王說:「燕王確實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風,不敢派兵來抵抗大王您,,願意拿全國的百姓來做您的臣子,排在諸侯的行列,像秦國的郡縣那樣向秦國進貢,只求能夠守住祖先的宗廟。他們非常害怕,不敢自己來陳述,現在謹斬殺荊軻的頭並獻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用盒子裝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將它送出,派人來把這些告訴大王。一切聽大王您吩咐。」
秦王聽了之後,非常高興。於是穿上朝服,設九賓之禮,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
荊軻捧著裝著樊於期的頭的盒子,秦武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依次進來。到了台階下,秦武陽害怕得變了臉色,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頭對他笑了笑,走上前對秦王致歉說:「北方邊遠地區的人,沒有見過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夠稍稍原諒他,讓他能夠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吧,把秦武陽的地圖給我拿來。」
荊軻拿來地圖之後捧著,打開地圖,地圖全部展開後露出了匕首。荊軻乘機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著匕首去刺秦王。沒有刺到,秦王非常吃驚,聳身站了起來,掙斷衣袖。拔劍,但劍太長,於是拿起劍鞘。當時非常危急,劍插得太緊,沒辦法抽出來。
荊軻在後面緊追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群臣非常吃驚,事情突然發生,根本沒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而按照秦國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帶一點點兵器;那些帶了兵器的侍衛,都在殿下侍候,沒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急召來侍衛,因此荊軻不斷地追逐著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沒有什麼東西來對付荊軻,僅僅只是用手來和荊軻搏鬥。
這時,秦王的御醫夏無且用他手裡的葯袋扔向荊軻。秦王正繞著柱子跑,驚惶之中,不知所措。左右大臣都提醒說:「大王快把劍背在背上!大王快把劍背在背上!」於是秦王拔劍刺向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傷殘倒地了,就舉起匕首投向秦王,沒投中,擊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殺荊軻,荊軻身中八處劍傷。
荊軻自知事情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兩腿張開,兩膝微曲地坐著,痛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活捉你呀,然後要你同我們訂下誓約來回報太子呀!」
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斬了荊軻。秦王嚇得很長時間頭暈目眩。

《鴻門宴》
沛公(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沒有能跟項羽相見。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就派人去告訴項羽說:「劉邦想佔領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他的)國相,(相所有的)珍珠寶器都歸為自己所有。」項羽(聽了)非常生氣地說:「明天用酒肉犒勞士兵,要(讓他們)打敗劉邦的軍隊。」在這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人,駐扎在新豐縣鴻門;劉邦的軍隊有十萬人,駐扎在霸上。范增勸告項羽說:「劉邦在山東時,貪圖財物,受好美女。現在進入關中,財物一點都不要,婦女一個也不親近,這(表現)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過他那裡的雲氣,都是龍虎形狀,成為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雲氣啊。(你)趕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時機!」

楚國的左君項伯這個人,是項羽的叔你,平時和留候張良友好。張良這時候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趕到劉邦軍中,私下會見了張良,詳細把事情告訴(張良),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劉邦),說:「不跟(我走)將會一被殺。」張良說:「我替韓王護送沛公(入關),沛公現在有急難,(我)逃跑離開是不講道義的,(我)不能不告訴(他)。」

張良就進去,(把情況)詳細告訴劉邦。劉邦大吃一驚,說:「怎樣應付這件事呢?」張良說:「誰替大王獻出這個計策的?」(劉邦)回答說:「淺陋無知的人勸我說:『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秦國所有的地盤都可以由你稱王了。』所以(我)聽信了他的話。」張良說:「估計大王的軍隊能夠抵擋住項王的軍隊嗎?」劉邦沉默(一會兒)說:「本來不如人家,將怎麼辦呢?」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你怎麼和項伯有交情的?」張良說:「在秦朝的時候,項伯和我有交往,項伯殺了人,我救活了他;現在有了緊急的情況,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劉邦說:「他你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他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把他)請進來,我得用對待兄長的禮節待他。」張良出去,邀請項伯。

項伯立即進來見劉邦。劉邦就奉上一杯酒為項伯祝福,(並)約定為親家,說:「我進入關中,極小的財物都不敢沾染,登記官吏,人民,封閉了(收藏財物的)府庫,以等待將軍(的到來)。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進出和意外變故。日日夜夜盼望著將軍的到來,怎麼敢反叛呢!希望你(對 項王)詳細地說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的。」項伯答應了,跟劉邦說:「明天你不能不早些來親自向項王謝罪。」劉邦說:「好。」

於是項伯又連夜離開,回到(項羽)軍營里,詳細地把劉邦的話報告項王。就趁機說:「劉邦不先攻破關中,您怎麼敢進來呢?現在人家有大功(你)卻要打人家,這是不仁義的。不如就趁機友好地款待他。」項王答應了。

劉邦第二天帶領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到達鴻門,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里再看到將軍您。現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項羽說:「這是你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麼會這樣呢?」

項羽當天就留劉邦同他飲酒。項羽、項伯面向東坐;亞你面向南坐——亞父這個人,就是范增;劉邦面向北坐;張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給項羽,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項羽默默地沒有反應。范增站起來,出去召來項庄,對項庄說:「君王的為人(心腸太軟),不忍下手。你進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請求舞劍助興,順便把劉邦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不然的話,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項庄就進去祝酒。祝酒完了,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娛樂,請讓我舞劍助興吧。」項羽說:「好。」項庄就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並常常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劉邦,項庄(終於)得不到(機會)刺殺(劉邦)。

於是張良到軍門外去見樊噲。樊噲說:「今天的事情怎樣?」張良說:「非常危急!現在項庄拔劍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噲說:「這太緊迫了!請讓我進去,和他們拚命。」樊噲就帶著劍拿著盾牌進入軍門。拿戟交叉著守衛軍門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讓他進去。樊噲側舉盾牌一撞,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揭開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著項羽,頭發直堅起來,眼眶都要裂開了。項羽手握劍柄跪直身子說:「客人是干什麼的?」張良說:「他是沛公的衛士樊噲。」項羽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立起,站著(一口氣)把酒渴了。項羽說:「賞給他一隻豬腿。」(左右的人)就給了他一隻半生的豬腿。樊噲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劍切著吃起來。項羽說:「壯士!能再喝嗎?」樊噲說:「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裡值得推辭!秦王有象虎狼一樣兇狠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懷王曾經和諸將領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一絲一毫都不敢佔有動用,封閉了官室,退軍駐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士把守函谷關, 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出入和發生意外的事變。象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讒言,要殺有功勞的人,這是滅亡的秦國的後續者啊!我自己認為大王不(應該)採取這樣的做法」。

項羽無話可答,說:「坐吧。」樊噲使挨著張良坐下。

坐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順便招呼樊噲(一道)出去。劉邦已經出去,項羽派都尉陳平去召呼劉邦(回來)。劉邦(對樊噲)說:「剛才出來沒有告辭,這怎麼辦呢?」樊噲說:「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現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為什麼(還要)告辭呢?」於是就走了。就叫張良留下(向項羽)辭謝。張良問道:「大王來時帶些什麼(禮物)?」(劉邦)說:「我拿一對白玉璧,准備獻給項王,一對玉酒杯,要送給范增。正趕上他們發怒,不敢獻上去,你替我獻給吧。」張良說:「遵命。」在這個時候,項羽的軍隊駐扎在鴻門,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劉邦丟下隨從的車輸、人馬,離開這兒,獨自一人騎馬,同持劍拿盾徒步跑著的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一起,順著驪山腳下,取道芷陽,抄小路逃走。劉邦(行前)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軍營不過二十里罷了。請你估計我到了軍營,你再進去(見項王)。」

劉邦已經走了,(估計)抄小道(已經)回到軍中,張良進去辭謝,說:「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經醉了,不能(前來)告辭。謹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對,敬獻給大王;玉杯一對,敬獻給大將軍。」項羽說:「沛公在哪裡?」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責備他,他脫身獨自離開(—鴻門),已經回到了軍中。」項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丟在地上,拔出劍砍碎了它,說:「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業!奪走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就要被他俘虜了!」

劉邦回到軍營,立即殺掉曹無傷。

Ⅳ 必修一語文二三單元文學常識

你好
很高興為你解答

這個是整個必修一的文學常識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覺得可以還望採納一下

A.《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分風、雅、頌三類.風是民歌,雅是樂歌,頌是祭歌。詩經的表現手法是比、興、賦。「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賦」直陳其事。
B.《楚辭》。
西漢學者劉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國偉大愛國主義詩人.曾在楚國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代表作是《離騷》《九歌》《九章》。 「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六經」又稱六藝 (《樂》)。
B.歷史散文。
《左傳》(編年體)《戰國策》(國別體)《國語》(國別體) 「春秋三傳」《左傳》《穀梁傳》《公羊傳》。
C.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 字聃(dān),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道德經》。
③先秦詩歌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創始人,《論語》是孔子弟子記載孔子和他的學生言行的書。(《 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軻,字子輿。儒家學派繼承者。《孟子》是孟子學生記錄孟子言行的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庄暴見孟子》《魚我所欲也》。)
⑤莊子,名周,戰國道家著《莊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 戰國儒家,著《荀子》32篇。(《勸學》)
⑦韓非子,法家。著《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鄰》。 )
⑧《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秦相呂不韋和他的門客的集體創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諫逐客書》。

(二).兩漢文學 兩漢散文
①賈誼,世稱賈生。又稱賈長沙,賈太傅。著《新書》十卷。《過秦論》、《論積貯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馬遷,字子長,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著《史記》首創「紀傳體」,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③班固的《漢書》、 劉向編訂的《戰國策》都名垂史冊。
B.樂府民歌和賦。
1.樂府民歌:樂,民樂;府,官府。樂府原為漢代音樂機關所搜集的詩。《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敘事發展的高峰。最早見於南朝徐陵編纂的《玉台新詠》。
2.賦是我國古代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 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賈誼的《吊屈原賦》都很有名。

(三).魏晉南北朝文學
A.魏晉南北朝的詩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曹操的《觀滄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馬篇》《洛神賦》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 禹(yǔ)應揚(yáng)劉楨。王粲的《七哀詩》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賢」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 《桃花源記》《歸去來辭》《歸園田居》《飲酒》是傳世之作。
⑤此外, 諸葛亮《出師表》、范曄(yè)《後漢書》、陳壽《三國志》、王羲之《蘭亭集序》、劉勰《文心雕龍》、酈道元《水經注》都名垂史冊。
B.魏晉南北朝的小說。(小說的發展期)
①志怪小說以干寶《搜神記》為代表。 《干將莫邪》。
②軼事小說以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為代表。《周處》。
(四).唐代文學
1. 唐詩
①「初唐四傑」:「初唐四傑」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騰王閣序》膾炙人口。
②「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王維字摩詰,一位大詩人,著名「畫家和音樂家」;人們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維密友,名篇有《過故人庄》。
③ 「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高適《燕歌行》、岑(cén)參(shēn)《白雪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浙》、王之渙《登鸛雀樓》都是名篇。
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人民詩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名作有《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秋浦歌》《靜夜詩》《贈汪倫》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稱杜工部,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名作有「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無家別》《垂老別》《新婚別》)《北征》《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雙稱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名作《長恨歌》《琵琶行》。
⑤「小李杜」:李商隱,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詩中三李」 為李白,李商隱,李賀。
2. 唐代散文
① 韓愈。韓愈,字退之,自號昌黎,又稱韓吏部。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稱柳河東。寫了著名的《永州八記》著有《柳河東集》。
3.唐人傳奇(小說發展的成熟期) 陳鴻的《長恨歌》傳,李朝威的《柳毅傳》都是較成熟的文言小說。
(五).宋代文學
1.宋詞和宋詩
①以蘇辛為代表的宋詞豪放派。蘇軾,字子瞻,東坡居士,其詩、文、字畫都有極高成就。與其父蘇洵、弟蘇轍號稱「三蘇」。著有《蘇東坡集》。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有《稼軒長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為代表的宋詞婉約派。柳永, 李清照, 姜夔。 ③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和偉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陸字務觀,號放翁,著有《劍南詩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氣歌》《過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曾鞏。
②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公。 《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 3.宋人話本話本是「說話」藝人的底本.著名話本有《大宋宣和遺事》(內有水滸故事)《三國志平話》(後演進為《三國演義》)。
(六).元代文學
1.元曲四大家
①關漢卿,號 已齋叟,名作有《竇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風塵》
②鄭光祖 ,代表作是《倩女離魂》
③白樸, 名作有《牆頭馬上》 ④馬致遠, 名作有《漢宮秋》

Ⅵ 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3篇文言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
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南。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做不成什麼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手下的人了。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築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有什麼滿足的呢?現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裡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並派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就率軍回國。
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藉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混亂代替聯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手下的人了。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築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有什麼滿足的呢?現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裡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並派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就率軍回國。
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藉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混亂代替聯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荊軻刺秦王
秦國的將領打敗了趙國,俘虜了趙王,佔領了所有趙國的土地,派兵向北侵佔土地,一直到燕國南邊的邊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懼,於是就去向荊軻詢問辦法,說:「秦兵早晚要渡過易水,如果這樣那麼我雖然想長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行了?」荊軻說:「即使是你不說,我也要採取行動了。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沒有什麼信用,那麼秦王也就無法接近了。現在樊將軍,秦王用千斤的黃金外加一萬戶人口的封邑來懸賞他的頭。如果能夠得到樊將軍的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很高興地接見我,那麼我才有辦法來報答太子。」太子說:「樊將軍因為無路可走投奔我,我實在不願意因為我太子的緣故,而傷害了尊長,希望您能夠重新考慮一下!」
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於是私下裡悄悄地去見樊於期,對他說:「秦對你樊於期,可以說是十分地刻毒。父母宗族,都被殺害。如今聽說用萬戶邑、千斤金來懸賞將軍的頭,你打算怎麼辦?」樊將軍仰天長嘆,流著淚說:「我常常想起來,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辦?」荊軻說:「如今有一句話,一可以解除燕國的後患,二可以替你樊將軍報仇雪恨呀!怎麼樣?」樊於期走上前說:「到底怎麼做?」荊軻說:「希望借你樊將軍的頭獻給秦王,秦王必然非常高興,樂意見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這樣那麼就可以一報將軍之仇,二雪燕國被欺侮的恥辱。將軍你可願意?」樊將軍脫下一隻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說:「這是讓我日夜的痛心的事,到現在才能夠聽說!」於是自殺。
太子聽說以後,連忙驅車趕到,伏在屍體上大哭,哭得非常傷心。但已經是無可奈何的事了,於是收拾好樊於期的頭,用盒子裝好。
於是太子事先尋求天下最鋒利的匕首,用百兩黃金從趙人徐夫人那兒買到,派人將匕首用毒葯浸泡。於是打點行裝送荊軻出發。
燕國有勇士叫秦武陽的,十二歲的時候就殺人,人們不敢和他正視。於是命令秦武陽作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荊軻在等一個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個人住得很遠沒有來,就一直在等他。
過了一些時候,還沒有出發,太子嫌荊軻動身太晚,懷疑他可能反悔,於是又去請他動身,說:「時間跨度不早了,您難道不想去嗎?就讓我先打發秦武陽動身!」荊軻非常生氣,怒斥太子道:「如果現在去了卻不能夠回來向太子復命,那是小人!如今拿著一把匕首到生死難測的秦國,我之所以留下來,是想等我的朋友一道。如今太子嫌我動身太晚,那就讓我現在和你們告別。
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賓客,都穿著白衣白帽來給他送別。
到了易水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音樂發出悲涼的聲音,大家都流著淚哭泣。荊軻又走上前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又發出激憤的聲音,大家都圓睜著眼睛,頭發向上頂起了帽子。於是荊軻就上車而去,始終沒有回頭。
到了秦國之後,帶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優厚地送了很多的禮物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為他對秦王說:「燕王確實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風,不敢派兵來抵抗大王您,,願意拿全國的百姓來做您的臣子,排在諸侯的行列,像秦國的郡縣那樣向秦國進貢,只求能夠守住祖先的宗廟。他們非常害怕,不敢自己來陳述,現在謹斬殺荊軻的頭並獻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用盒子裝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將它送出,派人來把這些告訴大王。一切聽大王您吩咐。」
秦王聽了之後,非常高興。於是穿上朝服,設九賓之禮,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
荊軻捧著裝著樊於期的頭的盒子,秦武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依次進來。到了台階下,秦武陽害怕得變了臉色,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頭對他笑了笑,走上前對秦王致歉說:「北方邊遠地區的人,沒有見過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夠稍稍原諒他,讓他能夠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吧,把秦武陽的地圖給我拿來。」
荊軻拿來地圖之後捧著,打開地圖,地圖全部展開後露出了匕首。荊軻乘機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著匕首去刺秦王。沒有刺到,秦王非常吃驚,聳身站了起來,掙斷衣袖。拔劍,但劍太長,於是拿起劍鞘。當時非常危急,劍插得太緊,沒辦法抽出來。
荊軻在後面緊追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群臣非常吃驚,事情突然發生,根本沒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而按照秦國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帶一點點兵器;那些帶了兵器的侍衛,都在殿下侍候,沒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急召來侍衛,因此荊軻不斷地追逐著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沒有什麼東西來對付荊軻,僅僅只是用手來和荊軻搏鬥。
這時,秦王的御醫夏無且用他手裡的葯袋扔向荊軻。秦王正繞著柱子跑,驚惶之中,不知所措。左右大臣都提醒說:「大王快把劍背在背上!大王快把劍背在背上!」於是秦王拔劍刺向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傷殘倒地了,就舉起匕首投向秦王,沒投中,擊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殺荊軻,荊軻身中八處劍傷。
荊軻自知事情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兩腿張開,兩膝微曲地坐著,痛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活捉你呀,然後要你同我們訂下誓約來回報太子呀!」
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斬了荊軻。秦王嚇得很長時間頭暈目眩。

鴻門宴
沛公(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沒有能跟項羽相見。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就派人去告訴項羽說:「劉邦想佔領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他的)國相,(相所有的)珍珠寶器都歸為自己所有。」項羽(聽了)非常生氣地說:「明天用酒肉犒勞士兵,要(讓他們)打敗劉邦的軍隊。」在這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人,駐扎在新豐縣鴻門;劉邦的軍隊有十萬人,駐扎在霸上。范增勸告項羽說:「劉邦在山東時,貪圖財物,受好美女。現在進入關中,財物一點都不要,婦女一個也不親近,這(表現)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過他那裡的雲氣,都是龍虎形狀,成為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雲氣啊。(你)趕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時機!」

楚國的左君項伯這個人,是項羽的叔你,平時和留候張良友好。張良這時候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趕到劉邦軍中,私下會見了張良,詳細把事情告訴(張良),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劉邦),說:「不跟(我走)將會一被殺。」張良說:「我替韓王護送沛公(入關),沛公現在有急難,(我)逃跑離開是不講道義的,(我)不能不告訴(他)。」

張良就進去,(把情況)詳細告訴劉邦。劉邦大吃一驚,說:「怎樣應付這件事呢?」張良說:「誰替大王獻出這個計策的?」(劉邦)回答說:「淺陋無知的人勸我說:『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秦國所有的地盤都可以由你稱王了。』所以(我)聽信了他的話。」張良說:「估計大王的軍隊能夠抵擋住項王的軍隊嗎?」劉邦沉默(一會兒)說:「本來不如人家,將怎麼辦呢?」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你怎麼和項伯有交情的?」張良說:「在秦朝的時候,項伯和我有交往,項伯殺了人,我救活了他;現在有了緊急的情況,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劉邦說:「他你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他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把他)請進來,我得用對待兄長的禮節待他。」張良出去,邀請項伯。

項伯立即進來見劉邦。劉邦就奉上一杯酒為項伯祝福,(並)約定為親家,說:「我進入關中,極小的財物都不敢沾染,登記官吏,人民,封閉了(收藏財物的)府庫,以等待將軍(的到來)。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進出和意外變故。日日夜夜盼望著將軍的到來,怎麼敢反叛呢!希望你(對 項王)詳細地說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的。」項伯答應了,跟劉邦說:「明天你不能不早些來親自向項王謝罪。」劉邦說:「好。」

於是項伯又連夜離開,回到(項羽)軍營里,詳細地把劉邦的話報告項王。就趁機說:「劉邦不先攻破關中,您怎麼敢進來呢?現在人家有大功(你)卻要打人家,這是不仁義的。不如就趁機友好地款待他。」項王答應了。

劉邦第二天帶領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到達鴻門,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里再看到將軍您。現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項羽說:「這是你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麼會這樣呢?」

項羽當天就留劉邦同他飲酒。項羽、項伯面向東坐;亞你面向南坐——亞父這個人,就是范增;劉邦面向北坐;張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給項羽,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項羽默默地沒有反應。范增站起來,出去召來項庄,對項庄說:「君王的為人(心腸太軟),不忍下手。你進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請求舞劍助興,順便把劉邦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不然的話,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項庄就進去祝酒。祝酒完了,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娛樂,請讓我舞劍助興吧。」項羽說:「好。」項庄就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並常常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劉邦,項庄(終於)得不到(機會)刺殺(劉邦)。

於是張良到軍門外去見樊噲。樊噲說:「今天的事情怎樣?」張良說:「非常危急!現在項庄拔劍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噲說:「這太緊迫了!請讓我進去,和他們拚命。」樊噲就帶著劍拿著盾牌進入軍門。拿戟交叉著守衛軍門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讓他進去。樊噲側舉盾牌一撞,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揭開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著項羽,頭發直堅起來,眼眶都要裂開了。項羽手握劍柄跪直身子說:「客人是干什麼的?」張良說:「他是沛公的衛士樊噲。」項羽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立起,站著(一口氣)把酒渴了。項羽說:「賞給他一隻豬腿。」(左右的人)就給了他一隻半生的豬腿。樊噲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劍切著吃起來。項羽說:「壯士!能再喝嗎?」樊噲說:「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裡值得推辭!秦王有象虎狼一樣兇狠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懷王曾經和諸將領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一絲一毫都不敢佔有動用,封閉了官室,退軍駐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士把守函谷關, 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出入和發生意外的事變。象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讒言,要殺有功勞的人,這是滅亡的秦國的後續者啊!我自己認為大王不(應該)採取這樣的做法」。

項羽無話可答,說:「坐吧。」樊噲使挨著張良坐下。

坐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順便招呼樊噲(一道)出去。劉邦已經出去,項羽派都尉陳平去召呼劉邦(回來)。劉邦(對樊噲)說:「剛才出來沒有告辭,這怎麼辦呢?」樊噲說:「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現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為什麼(還要)告辭呢?」於是就走了。就叫張良留下(向項羽)辭謝。張良問道:「大王來時帶些什麼(禮物)?」(劉邦)說:「我拿一對白玉璧,准備獻給項王,一對玉酒杯,要送給范增。正趕上他們發怒,不敢獻上去,你替我獻給吧。」張良說:「遵命。」在這個時候,項羽的軍隊駐扎在鴻門,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劉邦丟下隨從的車輸、人馬,離開這兒,獨自一人騎馬,同持劍拿盾徒步跑著的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一起,順著驪山腳下,取道芷陽,抄小路逃走。劉邦(行前)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軍營不過二十里罷了。請你估計我到了軍營,你再進去(見項王)。」

劉邦已經走了,(估計)抄小道(已經)回到軍中,張良進去辭謝,說:「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經醉了,不能(前來)告辭。謹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對,敬獻給大王;玉杯一對,敬獻給大將軍。」項羽說:「沛公在哪裡?」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責備他,他脫身獨自離開(—鴻門),已經回到了軍中。」項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丟在地上,拔出劍砍碎了它,說:「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業!奪走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就要被他俘虜了!」
劉邦回到軍營,立即殺掉曹無傷。

Ⅶ 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文言文中「詞類活用」有哪些

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2.名詞作動詞

3.名詞的使動與意動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作名詞

2.動詞的使動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2.形容詞作動詞

(四)數詞活用

Ⅷ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二文學常識

我將重新給你作者的資料:毛澤東,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求學。畢業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1924年國共合作後,在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曾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編《政治周報》,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1926年11月先後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
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緊急會議上,他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並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後,到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秋收起義。接著率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發動土地革命,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同朱德領導的起義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他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書記,朱德任軍長。以他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國民黨政權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展武裝斗爭,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道路。從1930年底起,同朱德領導紅一方面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領導集團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後,將毛澤東排斥於黨和紅軍的領導之外,他們執行不同的戰略和政策,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1934年10月,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長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結束長征。
抗日戰爭開始後,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努力發動群眾,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了許多大塊的抗日根據地。1938年10月,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原則。1942年,領導全黨開展整風運動,糾正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使全黨進一步掌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方向,為奪取抗日戰爭和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1943年,領導根據地軍民開展生產運動,渡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同年3月,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開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毛澤東思想在這次大會上被確定為中共的指導思想。他從七屆一中全會起至1976年逝世為止,一直擔任中共中央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他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任職到1959年。從1960年冬到1965年,在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初步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使國民經濟得到比較迅速的恢復和發展。
1966年,由於對國內階級斗爭形勢作出了極端的估計,他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運動,這個運動因受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操縱而變得特別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預計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續十年之久,使中國許多方面受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
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五卷)。
戴望舒簡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生於浙江抗州。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6年同施蟄存、杜衡創辦《瓔珞》旬刊,在創刊號上發表處女詩作《凝淚出門》和譯魏爾倫的詩。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蜂一起創辦《文學工場》。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
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志的編輯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學,入里昂中法大學。1935年春回國。1936年10月,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創辦《新詩》月刊。
抗戰爆發後,在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起出版《耕耘》雜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在獄中寫下了《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心願》、《等待》
等詩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建國後,在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著作書目:
《我的記憶》(詩集)1929,水沫
《望舒草》(詩集)1933,現代
《望舒詩稿》1937(自費出版)
《災難的歲月》(詩集)1948,星群
《戴望舒詩選》1957,人文
《小說戲曲論集》1958,作家
《戴望舒詩集》1981,四川人民
翻譯書目:
《少女之誓》(小說)法國沙多勃易盎著,1928,開明
《鵝媽媽的故事》(童話)法國沙.貝洛爾著,1928,開明
《義大利的戀愛故事》與趙景深、黎錦明合譯,l928,亞細亞
《天女玉麗》法國保爾.穆杭著,1929、尚志
《愛經》古羅馬古沃維提烏思著,1929,水沫
《屋卡珊和尼各萊特》(法國古彈調)1929,光華
《唯物史觀的文學論》法國伊可維支著,1930,水沫
《一周間》蘇聯里別進斯基著,與蘇漢合譯,1930,水沫
《麥克倍斯》(話劇)英國莎士比亞著,1930,金馬
《青色鳥》法國陀爾諾夫人著,1933,開明
《法蘭西現代短篇集》(選譯)1934,天馬
《高龍芭》(中篇小說)法國梅里美著,1925、中華書局
《義大利短篇小說集選譯》1935,商務
《比利時短篇小說集選譯》1935,商務
《西班牙短篇小說集選譯》1936,商務
《比較文學論》法國提格亨著,1937,商務
《密友》義大利皮藍德婁等著,與人合譯,1941,三通
《惡之花掇英》(詩集)法國波德萊爾著,1947,懷正
《洛爾伽詩鈔》西班牙洛爾伽著,1956,作家
《戴望舒譯詩集》1983,湖南人民

徐志摩 (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 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 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 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 1921年赴英國留學, 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 研究政治經濟學。 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 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 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 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 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 、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 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 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 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 《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 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 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 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1927年參加創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 月刊創刊後任主編。並出國游歷英、美、日 、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 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 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 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 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 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雲游》,散文集《落葉》、 《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 《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 ,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 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 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 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 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 《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
艾青(1910——1996),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原名蔣海澄、曾用過林壁等筆名。他出生於浙江金華鄉間一個地主家庭,但由一個貧苦婦女的乳汁養育長大,從幼年起心靈便濡染了農民的憂郁。艾青青年時期主要興趣在繪畫,曾就學於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1929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回國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同年7月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監禁三年之久。在監獄里,艾青無法繼續從事繪畫藝術,便「從繪畫轉變到詩」。他在獄中寫作的《蘆笛》一詩,典故出自現代派詩人阿波里內爾的詩句:「當年我有一支蘆笛/拿法國大元帥的節杖我也不換。」蘆笛象徵藝術,大元帥節杖則象徵反動權力。這表明,艾青的詩歌創作,開始便是與反動權勢回對立的。

艾青三十年代前期至中期的作品,或寫異域的現代都市,或寫半殖民地的中國的現實,大都閃爍著象徵主義的色彩與批判的鋒芒。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最著名的篇什。這首詩以抒情主人公「我」與乳母大堰河及其一家的關系為主線,以大堰河一生的悲慘遭遇為副線,深刻地展示了舊中國農村凋敝衰敗的景象和勤勞善良的中國農民的凄苦人生,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大堰河的真摯感情。這首詩寫於詩人被監禁期間,一個下雪的早期,羈難中詩人由眼前飄灑的雪片,聯想到大堰河「被雪壓著的草蓋著的墳墓」,含淚寫下了這首詩。毫無疑問,他從農民母親那裡獲得了對抗命運的力量。

1937年抗戰爆發後,艾青立刻投身於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之國。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憤地訴說著民族的苦難:「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同時,他也以真誠的歌喉,傾吐著對祖國大地的熱愛。詩人把自己比擬為一隻鳥,即使喉嚨嘶啞,也要歌唱「這被暴風所打擊著的大地」,即使死了,「連羽毛也要腐爛在土地裡面。」詩人放聲贊頌那些為祖國和民族挺身而戰的戰士。《他死在第二次》、《吹號者》都是這類詩篇的傑作。可以說,艾青自己也是一位勇敢的「吹號者」,他用詩歌吹響了民族解放戰爭的戰斗號角。

從吹奏蘆笛到吹響號角,艾青詩歌創作軌跡的演變,在中國新詩史上有重要意義。艾青的詩,與阿波里內爾、維爾哈倫等現代派詩人有密切的聯系,但艾青把現代派詩藝與為民族、人民呼喊的內容結合起來,從而接通了五四時期《女神》等作品開啟的戰斗傳統,又對後來的年輕詩人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七月派」詩人綠原曾說:「中國的自由詩從『五四』發源,經歷了曲折的探索過程,到三十年代才由詩人艾青等人開拓成為一條壯闊的河流。」《〈白色花〉序》這樣的評價是很准確的。

四十年代初,艾青從國統區奔赴延安,在解放區的新天地里生活、創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詩人又積極投身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又擔任了文藝界的一些行政領導工作。但無論是在炮火紛飛的日子,還是繁忙的行政事務中,詩人始終堅持創作不輟,甚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被下放的時日里,他的詩心也仍然在躍動。1976年「四人幫」粉碎後,詩人冤案平反,再次煥發創作青春,寫作並發表了《魚化石》等優秀作品。1976年詩人自己編定《艾青詩選》,交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詩選收錄了詩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詩人的創作歷程和風格特徵。
《左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編年史。《左傳》後人將它配合《春秋》作為解經之書,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西漢時稱之為《左氏春秋》,東漢以後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戰國策》是匯編而成的歷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資料,主要出於戰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記載,匯集成書,當在秦統一以後。原來的書名不確定,西漢劉向考訂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策》。總共三十三篇,按國別記述,計有東周一、西周一、秦五、齊六、楚四、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衛合為一、中山一。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一。以策士的游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這一時期各國政治、外交的情狀。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戰國策》雜記東西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諸國之事。其時代上接春秋,下至秦並六國,約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書名或曰《國策》,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它的作者不可考,有人疑出於蒯通。大概是秦漢間人雜采各國史料編纂而成。後來劉向重加整理,定名為《戰國策》,遂相沿至今(一九七三年底,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大批帛書,其中一部分,經文物考古工作者整理研究,共二十七章,三百二十五萬行,一萬一千多字,定名為《戰國縱橫家書》。其中十一章內容見於《戰國策》和《史記》,文字大體相同。另十六章,是佚書。這部大約編成於秦漢之際,類似後來劉向重編許多縱橫家言為《戰國策》所根據的一種被埋沒的縱橫家言的輯本。其中佚書為司馬遷、劉向所未見,為戰國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戰國策》的基本內容是戰國時代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其有關的謀議或辭說。它保存不少的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春秋以來,長期分裂戰亂,人民無不渴望解甲息兵,恢復和平統一生活。諸侯中的強大者,都想「並天下,凌萬乘」。所以戰國末年,秦齊二國皆各自稱帝。由於社會變革的影響,「地勢形便」的秦國後起變法以致富強,打破六國均勢局面。從此以後,秦以新興力量向外擴張,企圖蠶食諸侯,統一海內,引起各國間的復雜矛盾和斗爭。在這種情況下,諸侯間的勝負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武力,但也決定於謀臣策士的勝算和縱橫勢力的消長。所謂「橫成則秦帝,從成則楚王」,那就是說,勝負的最後關鍵並不完全決定於軍事,而更重要的是決定於政治的巧妙運用。這時候,春秋時代所講的禮法信義,不得不變為權謀譎詐;從容辭令的行人,不得不變為劇談雄辯的說士。所以《戰國策》中所載一切攻守和戰之計,鉤心斗角之事,正是這一時代政治斗爭的反映。而其時許多謀臣策士的游說和議論,也是春秋時代行人辭令的進一步發展。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魯迅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使用的筆名。

魯迅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破落的大家庭里。紹興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傳統的地方,保留有眾多的名勝,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留下的遺跡,近代反清女傑秋瑾從容就義的軒亭口,等等。民間還有各式各樣的戲劇演出和傳說故事。鄉親們最津津樂道的是兩個「鬼」:一個是「帶復仇性的,比別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強的鬼魂」——女吊;另一個是腰束草繩,腳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無常」。鄉土傳統與民間文化,深深地影響著魯迅的一生。魯迅從小就表現出活潑的性格。因為外祖母家在農村,魯迅也就有了一批農民小朋友,一起在朦朧的月色下,劃著白色的小航船,趕去看戲;回家的路上,肚子餓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魯迅還在叫做「百草園」的後園里,發現了大自然的無窮趣味: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椹;蟋蟀彈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烏;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傳說……正是這樣自由的童年生活,開發與培養了未來作家魯迅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6歲時魯迅告別了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拜本城中極方正、極有學問的壽鏡吾老先生為師,一直讀到17歲。在這里,他熟讀了儒家的經典,又在課余廣泛閱讀了儒家之外的各種雜書:小說,野史,筆記……不僅關注歷史、人事,也注意觀察自然。這樣開拓了魯迅廣闊的精神空間,為魯迅以後思想與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寬廣深厚的知識基礎。

魯迅的童年也有陰影:13歲那年,祖父因故入獄,不得不隨著全家到親戚家避難;以後父親病重,家庭生活也從小康陷入困頓。作為長子的魯迅,不得不經常出入於當鋪與葯店,在周圍人的歧視與侮辱中,感受社會的冷酷與勢利。父親最後因庸醫的延誤而過早離世,更給少年魯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開始了對中國社會、文化、人世與人心的思考。

魯迅曾經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作為一種報刊文體,它的最大特點是能夠對正在發生的社會、思想、文化現實作出最迅速的反應,並及時得到社會的反響。因此,它是魯迅這樣的時刻關注國家民族命運、民眾疾苦的知識分子,與他所處的時代保持密切聯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魯迅又說,雜文作者的任務,「是在對於有害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並因此把雜文分為「社會批評」與「文明批評」兩類。魯迅一生都在戰斗,懷著「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鋒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圍的對人的奴役與壓迫(民族的奴役、階級的壓迫、男性對女性的歧視、老人對少年的摧殘、強者對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說他這樣做,並不是個人的意氣,而是為了中國與人類的「將來」,因此他的一切批評「實為公仇,絕非私怨」。魯迅的15本雜文集,就是從五四前後到30年代中期中國社會的忠實記錄,就是一部思想、文化發展的歷史。而作為一個作家,魯迅更為關注的是在歷史事變背後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應與變動。魯迅曾充滿自信地說:「『中國大眾的靈魂』,現在是反映在我的雜文里了。」在這個意義上,魯迅的雜文就是一部活的現代中國人的「人史」。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國的社會與歷史,特別是要了解中國人,那就讀讀魯迅的雜文吧。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興),1904年11月25日生於成都一個舊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進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讀書,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下,大量閱讀西方文學和社會科學著作,尤其受到社會主義思潮中無政府共產主義理論的影響。1921年與朋友一起參與半月社和均社等社會團體的工作,1922年開始發表詩歌創作。1923年4月離開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並在東南大學附中讀完中學。1925年與朋友組織民眾社,辦《民眾》半月刊,並從事無政府主義的理論探索和社會運動。
1927年巴金赴法國巴黎求學,這期間積極參與營救被美國政府陷害的義大利工人領袖薩坷、凡宰特的國際性活動,並受其影響寫作了中篇小說《滅亡》,歌頌為理想而獻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國後,因無政府主義運動已經失敗,將絕望與憤怒的心情寄託於文學虛構。所創作的小說有兩大主題: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會專制制度的罪惡,代表作有《春天裡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熱烈、真誠,文字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
巴金於20世紀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斷到南方和北方去旅遊,寫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記。1934年秋去日本,寫作小說《神》、《鬼》、《人》,風格漸趨平和穩健。1935年回國參加朋友創辦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總編輯。編輯了《文學叢刊》、《譯文叢書》、《文化生活叢書》等大型叢書,在發現文學新人,推薦優秀作品方面,為20世紀30-40年代的新文學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抗戰爆發以後,輾轉於廣州、桂林、上海、重慶等地,將理想融入知識分子的民間出版事業。抗戰後期創作風格轉變,以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為主,表現出深厚的人道主義,代表作有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
1949年以後,歷任全國文聯三、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主席,作協上海分會主席、名譽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收獲》和《上海文學》主編,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現任中國作協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多次出國訪問,創作了大量散文游記,以及反映朝鮮戰爭的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頌新的時代和歌頌英雄為主調,並與作家靳以創辦合編大型文學刊物《收獲》。
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陸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愛妻。1973年起悄悄翻譯俄國民主革命家赫爾岑的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1978年"文革"結束後,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識分子在20世紀所走過的道路和教訓,並以個人為解剖對象,寫作了五卷《隨想錄》(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教訓,挖掘知識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革博物館,寫得沉重、真誠、深刻,被文化界譽為是"一部說真話的大書"。

因為資料過多,你加我為好友還有克我空間里查詢。

Ⅸ 語文必修一·二文學常識,簡單的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第一篇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12年12月發表了著名中篇小說《阿Q正傳》,被譽為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
《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雜文》等。
《史記》作者是司馬遷,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第一部詞典:《爾雅》
第一部大網路全書:《永樂大典》
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史學雙壁:《史記》《資治通鑒》
《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文言部分:
1. 《論語》六則,選自論語的《學而》《為政》《公冶長》《述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 《扁鵲見蔡桓公》作者韓非,戰國末年韓國的公子,所著的書集先秦法家之大成。
3. 《宋定伯捉鬼》選自《搜神記》,作者干寶,字令升,東晉蔡人。
4. 《狼》選自《聊齋志異•狼三則》,作者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5. 《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紫桑人,著名詩人。
6. 《弈喻》選自《潛研堂文集》,作者錢大昕,字曉征,又字辛楣,號竹汀,清朝嘉定人,著有《廿二史考異》、《潛研堂文集》。
7. 《口技》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虞初新志》是張潮編選的筆記小說。本文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朝福建晉江人。
8. 《活板》選自《夢溪筆談》,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人,科學家、文學家。
9. 《核舟記》選自《虞初新志》,本文作者魏學洢,字子敬,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10. 《說虎》選自《誠意伯文集•郁離子》作者劉基,字伯溫,浙江人,有《誠意伯文集》。
11. 《為學》選自《白鶴堂集》,作者彭端淑,著有《白鶴唐詩文集》。
12. 《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又名濂溪先生,哲學家。
13.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洛陽人,著名詩人,著有《劉賓客集》。
14. 《傷仲永》、《談孟嘗君傳》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
15.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字列禦寇。
16.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人,思想家、教育家。
17. 《岳陽樓記》選自《範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18. 《醉翁亭記》選自《歐陽文忠公集》,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19. 《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根據魯史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間的許多史料。
20. 《黃生借書說》選自《小倉山房文集》,作者袁枚,字子才,號隨園主人,清朝人,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集》。
21. 《童區寄傳》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
22. 《出師表》選自《諸葛亮集》,作者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
23. 《滿井游記》選自《袁中郎集》,作者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縣人,文學家。
24. 《少年中國說》選自《飲冰室合集》,作者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著作收在《飲冰室合集》中。
25. 《陳涉世家》選自《史記•陳涉世家》,作者司馬遷。《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6. 《李廣》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作者司馬遷。
27. 《陳叔寶亡國》選自《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28. 《龔遂治渤海郡》選自《漢書》,《漢書》是繼《史記》之後的重要的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作者班固,自孟堅,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
29. 《馬說》選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韓愈。
30. 《捕蛇者說》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
31. 《養魚記》選自《歐陽文忠公集》,作者歐陽修。
32. 《日喻說》選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作者蘇軾。
1.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選自《岑參集》,《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選自《岑嘉州集》。
2. 王勃,字子安,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四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選自《王子安集》。
3. 李白,字太白,《秋浦歌》、《黃河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天門山》、《月下獨酌》選自《李太白全集》。
4.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陽人,唐代詩人。代表作《江南逢李龜年》、《石壕吏》、《登樓》《春夜喜雨》、《羌村三首》選自《杜工部集》。
5.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詩人,他的諷喻詩有《秦中吟》、《新樂府》。《賣炭翁》、《錢塘湖春行》、《望月有感》選自《白氏長慶集》,是《新樂府》的一首。
6. 王昌齡,唐代江寧人(今南京)人,唐代詩人。代表作《出塞》選自《全唐詩》,《芙蓉樓送辛漸》選自《王昌齡集》。
7. 孟浩然,唐代襄陽人,孟浩然和王維是山水田園詩人。代表作《過故人庄》選自《孟襄陽集》,《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選自《孟浩然集》。
8. 王維,《宋元二使安西》(又名《謂城曲》)選自《王右丞集》。
9. 杜牧,字牧之,《江南春》選自《樊川詩集》。
10. 陸游,字務關,號放翁《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選自《陸游集》。
11. 《敕勒歌》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雜歌謠辭》。
12. 《木蘭詩》、《陌上桑》選自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
13. 《君子於役》選自《詩經•王風》,《蒹葭》選自《詩經•秦鳳》。《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14. 《惜誦》選自《九章》,作者屈原,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代表作《離騷》、《天問》、《九章》。
15.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選自《蘇軾詩集》,《水調歌頭 明月及時有》選自《東坡樂府》,《江城子 迷州出獵》、《浣溪沙》選自《東坡全集》。
16.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選自《稼軒長短句集》。
17.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代表作《如夢令》選自《漱玉詞》以及《武陵春》。
古曲部分:
1.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庄,元朝散曲家。《山坡羊 潼關懷古》《山坡羊 驪山懷古》選自《全元散曲》。
2. 王磐,《朝天子 詠喇叭》選自《散曲叢刊》。
3.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黎,元大都人,《天凈沙•秋思》選自《全元散曲》。
4. 喬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 重觀瀑布》選自《全元散曲》。
2.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四川人,文學家、歷史學家。他的著作有詩集《女神》、話劇《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選自《郭沫若選集》,《爐中煤》、《立在地球上放號》。
3. 茅盾,《白楊禮贊》選自《見聞雜記》,《雷雨前》選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選自《茅盾散文速寫集》。
4. 老舍,北京人,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著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小麻雀》選自《文學評論》,《在烈日暴雨下》選自《駱駝祥子》。
5. 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家》、《春》、《秋》,散文集《廢園外》、《隨想路》,《廢園外》選自《巴金文集》。
6. 葉聖陶,《蘇州園林》選自《網路知識》。
7. 冰心,原名謝婉瑩,女作家,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選集》里,《小橘燈》選自《小橘燈》。
8. 朱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著論,收在《朱自清文集》。《背影》選自《朱自清選集》,我們還學過他的散文《春》。
9. 呂叔湘,江蘇丹陽人,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國文法要略》、《現代語法分析問題》、《呂叔湘語文論集》、《語文常談》等。我們學過他的《介紹〈應用文寫作知識〉》、《論「基本屬實」》《「偃旗息鼓」和「圓滿結束」》。《人類的語言》選自《語文常談》。
10. 吳伯簫,現代散文家,原名熙成,作品大都收在《吳伯簫文集》里,《記一量紡車》選自《吳伯簫散文選》。
11. 魏巍,字鴻傑,號紅楊樹,著有長篇小說《東方》等。《誰是最可愛的人》選自通訊集《誰是最可愛的人》。
12. 馬南邨,是鄧拓的筆名,新聞工作者、學者。主要作者有《中國救荒史》、《燕山夜話》。與吳晗、廖沫沙和寫雜文《三家村札記》。
13. 吳晗,浙江義烏人,歷史學家,《談骨氣》選自《吳晗雜文選》。
14. 楊朔,《荔枝蜜》選自《楊朔散文選》。
15. 施耐庵,《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選自《水滸傳》。
16. 吳敬梓,《范進中舉》選自《儒林外史》。
17. 曹雪芹,《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選自《紅樓夢》。
18. 蒲松齡,《大羅剎國》選自《聊齋志異》。
19. 契訶夫,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他著有《契訶夫小說選》,劇本《萬尼亞舅舅》,《變色龍》選自《契訶夫小說選》。
20. 莫伯桑,《我的叔叔於勒》選自《羊脂球》,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
21.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選自《馬克•吐溫中短篇小說選》。
22. 茨威格,《世間最美的墳墓》選自《外國優秀散文選》,《成功的秘訣》選自《外國小說精選》。
23. 高爾基,《海燕》選自《高爾基全集》。
24. 普希金,《在西伯利亞礦井地層》選自《世界名詩鑒賞辭典》。

閱讀全文

與高一必修1語文2單元文言常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