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哪些要背
第一單元
1 沁園春雪
第六單元
21 陳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對
24 出師表
25 詞五首
『貳』 九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詩詞五首復習提要
一、文學常識填空:
1.溫庭筠,本名岐,一名庭雲,字飛卿,唐代詩人、 。囚其面貌奇醜,時人稱為「溫鍾馗」;其才氣過人,晚唐考試律賦,八韻一篇,據說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吟即告完篇,人稱「 」「溫八吟」。其詩與——齊名,時稱「溫李」。他是文人中第一個大量寫詞的人,是「花間派」詞的先導,有「 」之稱。《望江南》,又名「 」或「夢江南」,溫庭筠的這首小詞《夢江南》,綺麗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兒的相思之夢。其中表達女主人公深切思念的句子是: 。
2.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文筆豪邁奔放,有江河一瀉千里的氣概,詞中抒寫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壯志未酬的感嘆的詩句是:「 !」表達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願望,於豪邁之外稍含不滿之意的兩句是:「 ?」抒發主人公要求為國效命,守衛邊疆的坦盪胸懷和豪情壯志的詩句是:「 。」
3、《漁家傲·秋思》選自是 在西北軍中所作,是當時第一首描寫邊塞題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現 的詞作。詞中抒發征夫戍邊難歸的無奈和對家鄉的眷念之情(表達主旨)的詩句是:「 」。
4、 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壯詞」即 、 、形象、 諸方面都豪放、壯美的作品。全詞寫軍中生活,也可以說是寫
中的抗金軍隊中的生活。詞中抒發詞人一生中的事業與抱負,並發盡無盡感嘆的句子是:「 !」
5.「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是宋代 詞人 《 》中千古傳誦的名句。
二、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1.脈脈( ) 2.白蘋( ) 3.貂裘( )
4.千騎( ) 5.屏嶂( ) 6.燕( )然
7.羌( )管 8.挑( )燈 9.麾( )下 10.舴艋( )
三、解釋下列詩句中加點的詞語:
1.斜暉脈脈水悠悠( )
2.老夫聊發少年狂( )
3.會挽雕弓如滿月( )
4.塞下秋來風景異( )
5.燕然未勒歸無計( )
6.五十弦翻塞外聲( )
7.弓如霹靂弦驚( )
8.了卻君王天下事( )
9.物是人非事事休( )
10.也擬泛輕舟( )
四、閱讀溫庭筠的《望江南》,回答下面問題:
1.這首詞貫串全文的字是( )
A、望 B.獨 C.盡 D.斷
2.以下描述中未點出詞中主角等待落空的情景的—項是( )
A、獨倚望江樓 B.過盡千帆皆不是
C.斜暉脈脈水悠悠 D.腸斷白蘋洲
3.下列詩句與本詞所表露的情感類別相同的一項是( )
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C.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D.想佳人,妝樓頤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4.這首詞是一首 詞,寫一個女子登樓遠眺、盼望歸人的情景,表現了她 和 的情懷。一個「 」字寫出了女子心中的孤獨和寂寞。
5.「移情」是詩歌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所謂「移情」,就是詩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創作對象中去,使本無生命和情趣的外物彷彿具有人的生命活動。詞中「 」一句是思婦的痛苦心境移情於自然物而產生的一種聯想,表面上是在寫水,實際上也是暗喻女子 的眼神 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視的眼神。
五、閱讀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回答下面問題:
1.這首詞上下兩闋都引用了典故,分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上闋: ;
下闋: 。
2.這樣的表現手法有什麼作用?
答: 。
3.選出對詞分析有誤的一項( )
A、詞人用詞來寫習武打獵,藉以抒發關心邊防的熱忱,在內容和題
材上都具有開創意義。
B.它塑造了一個激昂慷慨的壯士形象。開篇勾勒射獵的武夫。繼之
以千騎如飛,圍觀如堵進行烘托,兩個典故的運用轉出正意,由射
獵過渡到演武,最後走引挽弓,「狂」態少年形象躍然紙上。
C.它通過對特定素材的描寫與對抵禦外族侵擾的忠義之情的抒發,
形成了一種粗獷豪邁的風格,具有—種陽剛之美,與當時籠罩詞壇
的柳永詞—脈相承。
D.詞的用韻前密而後疏,有一氣呵成之感,詞人的「狂」勁——
自負和壯志欲酬的介望,奔放的豪情依稀可見。
六、閱讀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回答下面問題:
1.對這首詞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衡陽雁去無留意」是歸雁成群結隊地飛回南方,似乎沒有留戀的
意思。衡陽借指南方。雁無留意,反映出這個地區到了秋天,寒風
蕭瑟,滿日荒涼。
B.「叫而邊聲連角起」中的「邊聲」指的是邊塞上引起人們悲涼心,
情的笛聲、馬聲、號角聲等。此句從聽覺上進一步渲染沉重的氣氛。
C「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是說心情沉重的將軍,邊喝
酒,邊想著極遠的家鄉,可是敵人沒有打敗,哪能說得到歸去?
D.「將軍白發征夫淚」中的「將軍」和「征夫」都是作者自稱。北宋
的主要邊患有遼和西夏。由於宋王朝的畏敵退讓,他們得寸進尺,
侵擾不已。范仲淹曾任陝西經略副使,抵抗西夏侵略。
這首詞是作者戍邊生涯的真實寫照。
2.對這首詞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詞的上片寫的是邊塞景象。既有整個「塞下」、 「千嶂」的雄闊
背景,又有「雁去」、 「邊聲」、 「長煙」、 「落日」的典型
景象,秋天的蕭瑟,塞上的荒僻,烘託了早閉的孤城,描畫得十
分生動,簡直像一幅藝術攝影。
B.詞的下片表現了將士們在艱苦抗敵的同時懷念家鄉的心情。由生
活細節的描寫轉入人物內心的刻畫。所見所聞,嚴霜羌笛,時間也
由薄暮轉到深夜。 「人不寐」更有豐富的內蘊。
C.「將軍白發征夫淚」好似人物特寫鏡頭,白發將軍面對濁酒而沉思,
戰士們徘徊於塞夜,臉上的淚痕說明他們內心的苦悶,也反映孤城
陷入重圍,危在旦夕,扣人心弦。
D.這首詞是詠嘆邊防將士內心的抑鬱的,它的風格是沉鬱悲壯而不
消沉,意境開闊雄渾,詞風和「蘇辛」相似,當屬「豪放「一派。3.對這首詞理解和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闋側重寫邊塞景色異:北雁南飛、邊聲凄厲、群山環繞。落日
孤城。氣氛悲涼,為下闋抒情蓄勢。
B.下闋寫將軍、征夫既為戰爭能否取勝擔憂,又因思念家鄉雙親妻
兒而痛苦的復雜情感,沉痛而慷慨。
C.「羌管悠悠」中「悠悠」一詞既寫了羌笛聲音的悠長,又抒發了詞
人內心悲凄的情感。
D.溫庭筠的《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汗樓)一詞和范仲淹的這首
詞風格一致,都寫得委婉低沉。
4.對這首詞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詞的上闋寫的是「落日孤城」的邊塞景象,寫得悲涼而沉雄。
B.詞的下闋抒情,但又情中著景,表現了艱苦抗敵的將士們懷念家
鄉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通過人們驚惶不眠的情景,突出反映了當時孤
城危急的戰況。
D.這首詞,將邊塞題材帶進詞中,開拓了詞境,而且基調悲壯,意
境雄闊,從風格上為後來蘇軾的「大江東去」之類的豪放詞作了先導。
5.這首詞的上闋以 手法勾勒出一幅塞外邊關圖,這幅圖雄渾沉鬱,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主題。下闋採用 和借景抒情相結合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思鄉報國之情交織互現,蒼涼悲壯,慷慨生哀。
七、閱讀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回答下面問題:
1.對這首詞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醉里挑燈看劍」,詞人在酒醉之後還撥亮燈火端詳寶劍,這表明
詞人在刀光劍影中抗敵衛國的願望多麼迫切!
B『「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泛指多種樂器: 「翻」,演奏。
C.「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該句是說英雄騎著快如的產的
良馬,用著很有力量的弓,飛馳戰場,英勇殺敵。
D.「了卻君王天下事」,這是詞人無奈心情的體現,意思是不再理會
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2.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詞題為「壯詞」,的確是名副其實的,壯就壯在詞中抗金部隊
的壯盛軍容、豪邁意志;壯就壯在道出了詞人的一顆壯心。
B.「沙場秋點兵」五個字,使人感受了戰場氣氛,又看到了雄壯威武
的陣容: 「點兵」二字也透出戰事即將開始之意。
C.結句「可憐白發生」,筆鋒陡轉,使感情從最高點一下跌落下來,
盡吐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
D.這首詞首句和後兩句寫實,中間三句寫夢,上闋與下闋之間沒有
一個明顯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瀉而下,打破了常規的分闋寫法。
3.下邊對本首詞理解賞析有誤的—項是( )
A、這首詞描寫了看劍、聞角、分炙、奏樂、點兵、殺敵等多種,個
營生活。
B.這首詞展現了醉態、夢境、往事、理想和現實等多層面的人生境
界。
C、這首詞前九句追憶往事,豪情滿懷;結尾一句,詞意陡轉,點出
理想與現實、希望與失望等多重矛盾。
D.這首詞成功地運用了「八百里」、 「五十弦」、 「沙場」、 「的
盧」、 「霹靂」等多個歷史典故。
八、閱讀李清照的《武陵春》,回答下面問題:
1.寫出與李清照在詞的創作風格上屆於同——流派的詞人兩名。
答: 、
2.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兩個時期,《武陵春》一詞應是詞人哪
個時期的作品?這首詞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答:
3.這首詞的藝術特色有哪兩點?
答:a b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表達了怎樣的一種情感?
答:
5.《武陵春》寫情生動,有實寫的細節,有虛寫的情景,請分別找出。
答:
6.《武陵春》與《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相比,兩者表達的感情
有什麼不同?
答:
針對性訓練
一、選擇題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白蘋(pín) 貂裘(diāo) 赦免(shè) 琴弦(xián)
B、羌族(qiāng) 舴艋(zé měng) 筠(jūn)
C.含情脈脈(muò) 千嶂里(zhàng)
D.婺江(wù) 麾下 (huí) 炙(zhì)
2、下列詩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斜暉脈脈水悠悠(脈脈:含情凝視。情意綿綿)
B.燕然未勒歸無計(勒:到)
C、老夫聊發少年狂(聊:暫且,姑且)
D.也擬泛輕舟(擬:打算)
E.了卻君王天下事(了卻:了結,把事情做完)
3.下列關於詞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問興起的年代是唐五代,鼎盛時期是宋代。
D.詞由於句式長短不一。所以又叫「長短句」。
C.詞是配著樂曲來歌唱的。
D.問的詞牌規定了文章的內容。
4.下列關於各詞作家敘述有誤的一項是( )。
A、李清照是婉約同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詞作前期與後期風格相同。
B、蘇軾的詞—般風格豪放,意境開闊,令人耳目一新。
C、范仲淹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還是著名的文學家,其文學成就
是多方面的,如我們學過的《岳陽樓記》就是一篇歷代傳誦的名文。
D、辛棄疾的詞大氣磅礴,多寫軍旅之事。
5、對下列詩句理解正確的——項是( )。
A.「風住塵香花已盡」寫的是狂風摧花的情景,但作者出筆較為
輕淡、含蓄。
B.「長煙落日孤城閉」.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是相同的。
C、「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作者借用典故,把自己比做馮唐。
D.「贏得生前身後名」是作者「醉里挑燈看劍」的主要原因。
6. 下列對各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以自然景物映襯人物心理,寫出
了盼歸女子失望至極的心理狀態。比「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寫出了軍營中的厭戰情緒,與文章的主體一脈相承。
C「西北望,射天狼」,作者借用典故,把打獵與當時的戰事結合在一
起,表達了自己希望馳騁疆場,奮勇殺敵的心願。
D.「可憐白發生」揭露了現實。與夢想的矛盾,寫出了作者報國無門,
壯志難酬的無奈心情。
二、填空題
1、文學常識填空。
(1)《望江南》又名 、 ,選自 ,作者 ,是晚唐詩人、詞人,是 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漁家傲·秋思》選自 ,作者 , 代著名文學家、 家,其著作有 。
(3)《江城子·密州小獵》選自 .作者 ,他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們還學過他的另一詞作 ,其中的名句是: 。
(4)《武陵春》作者 ,選自 。她的作品集現今流傳的是 。
(5)《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作者是 字 ,號 。其詞作品集為 。
2、課文名句填空。
(1)過盡千帆皆不足, 。
(2)千嶂里, 。
(3)會挽雕弓如滿月, 。
(4)物是人非事事休, 。
(5)只恐雙溪舴艋舟, 。
(6)八百里分麾下炙, 。
三、課內閱讀(20t)3年甘肅省中考題)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用「/」劃分下畫詩句的朗讀節奏。
長煙落日孤城閉
2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這首詞寫出了我國北方秋季的景物特點,從詞中的「塞『卜」、「霜」
等詞浯可以看出。
B.「衡陽雁去」是說「大雁向衡陽飛去」,而不是「大雁從衡陽飛走
了」。
C、這首問既表達將:上的愛國之心,又流露山思念親人和家鄉的感
情。
D.這首詞的感情悲觀而消極,表達了鮮明的反戰、厭戰情緒。
3、古代詩詞中有很多描寫自然風光的詩句,其中既有寫江南美景的.也有寫北國風光的。請寫出一個表現西北風光的名句,並談談你的理解。
『叄』 九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第六單元知識歸納
一、文學知識
1.《陳涉世家》的作者是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人,我國古代傑出的史學家、文學家。
2.《史記》是司馬遷用畢生精力著成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被成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不朽巨著。《史記》不僅史料翔實,而且文筆流暢,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因而魯迅先生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陳涉世家》文中敘述陳涉發動起義的過程和義軍迅猛發展的形勢,刻畫了一個農民領導者具有卓越才乾的形象。
二、讀一讀
陽夏(jiǎ)佣(yōnɡ)耕綴(chuò)耕
悵(chànɡ)恨苟(ɡǒu)富貴嗟(jiē)乎
鴻鵠(hú)閭(lǘ)左適(zhé)戍
度(ó)失期將(jiànɡ)兵卜(bǔ)者
布帛(bó)罾(zēnɡ)陳勝王(wànɡ)
間(jiàn)令烹(pēnɡ)食篝(ɡōu)火
忿恚(huì)笞(chī)蘄(qí)
徇(xùn)柘(zhè)譙(qiáo)門
被(pī)堅社稷(jì)
三、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
「謫」通「謫」,被強迫流放到邊遠地區。
(2)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唱」通「倡」,倡導。
(3)固以怪之。
「以」通「已」,已經。
(4)將軍被堅執銳。
「被」通「披」,穿」。
四、寫出下列加點字的古今異義:
(1)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亡」古:逃跑;今:死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間」古:暗地裡;今:空隙。
(3)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往往」古:處處;今:在某種情況經常發生。
(4)等死,死國可乎
「等」古:同樣;今:等待
(5)比至陳
「比」古:等到;今:比較
(6)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會計」古:集會、商量;今:掌管財務的人員稱謂。
太多了,你還是看我空間吧《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知識整理》
『肆』 急!!!!!!!初三語文第六單元重點
第六單元知識點總結
《陳涉世家》------史記(司馬遷)
一、詞語解釋
1. 少時 年輕的時候
2. 嘗與人佣耕 曾經
3. 輟耕之壟上 停止;去、往
4. 悵恨 失望
5. 苟富貴 如果
6. 若為佣耕 你
7. 太息 長嘆
8. 安知 怎麼
9. 適戍 強迫去守邊。適通謫
10. 屯大澤鄉 停駐
11. 皆次當行 編次;當在征發之列
12. 會天大雨 適逢
13. 度已失期 估計;誤期
14. 乃謀曰 於是、就
15. 亡亦死 逃走
16. 等死 同樣
17. 吾聞二世少子也 聽說
18. 數諫故 屢次;緣故
19. 上使外將兵 皇上;帶領
20. 今或聞無罪 有人
21. 楚人憐之 愛戴
22. 今誠以吾眾 如果
23. 為天下唱 通「倡」,首發
24. 以為然 對的
25. 乃行卜 去、往
26. 卜者知其指意 意圖
27. 念鬼 考慮卜鬼的事
28. 威眾 威服眾人
29. 丹書帛曰 用硃砂;寫
30. 陳勝王 稱王
31. 所罾魚腹 用網捕
32. 得魚腹中書 字條
33. 固以怪之矣 通已:本來認為奇怪
34. 間令 暗使。 間,私自,偷著
35. 之次所旁叢祠中往,到
36. 旦日 第二天
37. 指目 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
38. 素愛人 向來
39. 廣故數言欲亡 故意;屢次
40. 令辱之 使
41. 笞廣 用鞭、杖或竹板打
42. 陳勝佐之 幫助
43. 並殺 一齊
44. 召令徒屬 號令;所屬的人
45. 公等 你們諸位
46. 藉第令毋斬 即使、假若
47. 寧有種乎 難道
48. 詐稱 假裝
49. 袒右 露出右臂
50. 為壇而盟 築;盟誓
51. 蘄下 攻克
52. 徇蘄以東 攻佔
53. 比至陳 等到
54. 數萬人 幾
55. 弗勝 不
56. 豪傑 指當地有聲望的人
57. 會計 集會商議
58. 身被堅執銳 親自;通「披」;
緊握著;鐵甲;武器
59. 伐無道 攻打
60. 誅暴秦 消滅
61. 社稷 國家
62. 刑其長吏 懲罰
二、翻譯句子
1.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翻譯:陳涉年輕年輕時,曾經同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翻譯: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3.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翻譯:適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了時期。誤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殺頭。
4.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翻譯:現在逃走也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好嗎?
5.天下苦秦久矣。 翻譯:天下老百姓苦於秦(的統治)很久了。
6.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翻譯: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
7.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翻譯: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託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導,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
8.此教我先威眾耳。 翻譯:這是教我們先威服眾人罷了。
9.固以怪之矣。 翻譯:自然就詫怪這事了。
10.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
翻譯:又暗使派吳廣往駐地旁邊的叢林里的神廟中,夜間用篝火裝作「鬼火」,又裝狐狸叫,喊道
11.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翻譯:第二天,戍卒中到處談論,都在指指點點地看著陳勝
12.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翻譯:吳廣故意屢次揚言要逃走,使尉惱怒,讓他責辱吳廣
13.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譯:即使僅能免於斬刑,可是守衛邊境而死的人一定也佔十分之六七。
14.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翻譯:況且大丈夫不死便罷,死就要干出大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
15.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翻譯:(用土)築台,並(在台上)宣誓,用(兩)尉的頭祭天
1.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翻譯:幾天後,(陳勝)下令召集三老、豪傑一起來集會商議大事。
17.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
翻譯:將軍親自披著堅固的盔甲,手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的昏君,消滅暴虐的秦王
18.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
翻譯:各個郡縣里痛恨秦朝的官吏的,都懲罰當地郡縣長官。
三、問答總結
1.本文選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誰? 答:《史記》;司馬遷
2.陳涉起義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別是?
答: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天下苦秦久矣。
3.陳涉為起所作的兩方面輿論准備是? 答:丹書魚腹;篝火狐鳴
4.陳涉是怎樣一個人?
答: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卓越的組織和領導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膽識。
5.文中能體現陳涉少時就有遠大志向的一句是? 答: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6.既表明陳涉對統治階級無比憤恨又表明其偉大抱負的動員群眾的名言是?
答:王候將相寧有種乎!
7.陳勝是什麼出身,他有什麼性格特點。
答:陳勝佣耕出身,記敘陳勝與別人對話的手法表現陳勝不安現狀。胸懷大志,有政治抱負的性格特點。
8.陳勝、吳廣是在什麼情況下決定舉行起義的?他們的行為說明了什麼?
答:是在陳勝,吳廣等九百貧苦人被征戍邊,途中遇雨,道不通而無法按期到達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要被殺的情況下,不得不舉行起義的。 這既說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說明了起義是被逼出來的,又表現了陳勝等人敢於反抗的精神。在這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在逃亡和起義同樣都是死的情況下,毅然選擇為了救國救民而舉行起義的決定,充分顯示出陳勝的「鴻鵠之志」。
9.決定起義後,陳勝、吳廣為了哪些起義前的准備工作?
答:決定起義後,陳勝、吳廣首先分析天下形勢,擬定斗爭策略;陳勝又分析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制定了借深得人心的扶蘇、項燕的名義號召群眾,發動起義的斗爭策略;然後為起義作輿論准備,他們運用問卜、念鬼、魚腹藏書,篝火狐鳴等方法製造輿論,鼓動人心,樹立威信,使人們相信"大楚興,陳勝王"的必然趨勢,結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反應。
10.「陳涉少時,嘗與人擁耕」,說明了什麼?
答:說明陳步是個無田無地靠幫別人打工為生的貧苦農民。
11.「悵恨久之」,表明了什麼?答:表明陳勝對自己所處的佣耕地位怨恨不滿。
12.而對話中的「苗富貴,無相忘」,表達了什麼?
答:表達了陳勝極想改變現狀,擺脫貧困的願望,也反映了他其有樸素的階級友情。"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則通過形象的比喻,道出陳勝懷有遠大的志向。這樣課文開篇就讓讀者了解陳勝雖然出身低踐,但卻有反抗精神,胸懷大志,不同常人。
《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
一、 詞語解釋
1. 不辱使命 辱沒、辜負
2. 易安陵 交換
3. 其許寡人 答應
4. 大王加惠 給予恩惠
5. 甚善 好
6. 雖然,受地.. 雖然這樣
7. 弗敢易 不;交換
8. 因使唐雎使於秦 於是;派;出使
9. 故不錯意也 所以;錯通「措」
10. 請廣於君 擴充
11. 逆寡人者 違背
12. 輕寡人與 輕視
13. 非若是也 像;這樣
14. 雖千里不敢易 即使
15. 豈直五百里哉 難道;只,僅僅
16. 怫然怒 盛怒的樣子
17.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先生;曾經聽說
18. 布衣 平民
19. 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著腳
20. 以頭搶地耳撞;罷了
21. 庸夫之怒 平庸無能的人
22. 非士之怒 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23. 倉鷹 通「蒼」
24. 休祲 吉凶的徵兆
25. 若士必怒 如果
26. 縞素 穿喪服
27. 色撓 變了臉色;
28. 撓, 屈服
29. 謝之 道歉
30. 寡人諭矣 明白,懂得
31. 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因
二、 翻譯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生,願終守之,弗敢易!
翻譯:承蒙大王給予恩惠,用(貴國的)大面積的土地來換(敝國)小面積的土地,很好;雖然這樣,我從先王那裡繼承了這塊土地,(我)願意意始終守住它,不局限性 拿它來交換。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翻譯:安陵君於是派唐雎出使秦國。
3.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翻譯: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翻譯: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來交換安陵),擴大他的領土,然而,安陵君違背我的意見,(這)不是小看我嗎?
5.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翻譯: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換,難道只(換)面積為五百里的(土地)嗎?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翻譯:老百姓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翻譯:這三個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膽識的人啊。(他們)心裡的憤怒還沒有迸發出來,上天就降下徵兆。再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
8.若士必怒,伏屍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翻譯:如果有能力有膽識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麼現在立刻)倒下兩具屍體,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的人將會因此而穿上喪服,今天的情況就是樣。
9.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 翻譯: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
三、 問答總結
1.本文選自哪部作品? 答:《戰國策》
2.秦王是怎樣一個人? 答:驕橫狂妄、貪得無厭、奸詐狡猾、外強中干
3.唐雎是怎樣一個人? 答:從容鎮定、不畏強暴、有膽有識、熱愛祖國、不怕犧牲。
4.唐雎列舉專諸刺王僚等史實有什麼用意?
答:兩方面:一是對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厲害程度加以渲染說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訓,不要輕舉妄動,自尋死路。
5.本文最後一段描寫秦王的神態的變化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答:從側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氣逼人的大無畏精神。
6.文末說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並且請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嗎?為什麼?
答:這是秦王的權宜之計,表現出他的奸詐狡猾。他請唐雎「坐」,是坐下來談,不是放棄吞並。文中所說,也只是恭維唐雎的話,從當時秦在軍事的占壓倒優勢及秦王的性格來看,秦王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
7.體會下面各句中加粗詞的語氣。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③豈直五百里哉?答:強烈的疑問語氣,疑問語氣兼感嘆語氣
8.秦王所說的安陵君以五十里地而存者的原因是什麼?
答:秦王把安陵君當作忠厚老實的長者,所以不放在心上。
9.安陵君能以五十里地而存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原話)答:徒以有先生也
10. 「且秦滅韓亡魏」一句,表現了什麼?答:炫耀武力,進行恫嚇
11. 「輕寡人與?」表現秦王的什麼性格特徵?答:驕橫
12.針對秦王的表現,唐雎是怎樣和他斗爭的?
答:針鋒相對,「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13.唐雎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麼?
答:針鋒相對,顯示平民的力量,阻止秦並吞安陵。
14.「與臣而將四矣」其中說到的是哪四個人?答:專諸、聶政、要離、唐雎
15.「伏屍二人」是指哪二人?答:秦王 唐雎
《隆中對》-----陳壽
一、 詞語解釋
1. 亮躬耕於隴畝 親自
2. 好為《梁父吟》 喜歡
3. 身長八尺 身體
4. 時人莫之許也 承認、同意
惟博陵崔州平 只有
5. 謂為信然 說;確實這樣
6. 屯新野 駐扎
7. 先主器之 器重
謂先主曰 對……說,告訴
8. 此人可就見 接近、趨向
9. 不可屈致 委屈(他)召(他上門)來
10. 宜枉駕顧之 屈尊;拜訪
11. 先主遂詣亮 於是;拜訪
12. 凡三往 總共
13. 因屏人曰 於是;命人退避
14. 漢室傾頹 崩潰、衰敗
15. 孤不度德量力 估計;衡量;
16. 欲信大義 通「伸」,伸張
17. 遂用猖獗 因此;失敗
18. 然志猶未已 仍、還;止
19. 君謂計將安出 計策;怎樣;產生
20. 自董卓已來 通「以」
21. 非惟天時 只是
22.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 已經
23. 此誠不可與爭鋒 的確
24.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可以憑借;謀取
25. 利盡南海 物資;全部取得
26.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大概;資助、給予
27.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興旺富裕;愛撫、愛惜
28. 帝室之胄 後代
29. 總攬英雄 廣泛地羅致
30. 外結好孫權 友好
31. 命一上將將荊州 將領;率領
32.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 親自
33. 百姓孰敢簞食壺漿
誰;用簞盛飯,用壺盛漿
34. 以迎將軍 來
35. 誠如是 果真;這樣
36.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一天天
37. 豈有意乎 有(這種)打算
38. 豈願見之乎 是否(可)
39. 每自比於管仲 常常
40. 君與俱來 一起
41. 抑亦人謀 而且
42. 挾天子 挾持、控制
43. 因之以成帝業 憑借、依靠
44. 若跨有荊益 占據
45. 願君勿復言 希望;再
46. 所以資將軍 用來……
二、翻譯句子
1.時人莫之許也。 翻譯:當時的人沒有誰承認他這種比法。
2.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翻譯:你只可以到他那兒見他,不可以委屈(他)來。將軍應當親自去拜訪他。
3.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翻譯:於是先主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
4.孤不度德量力
翻譯: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人)。
5.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翻譯:然而(我的)志向(到現在)還沒有罷休,先生認為該採取怎樣的辦法?
6.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翻譯:曹操和袁紹相比,就顯得名聲小,兵力弱
7.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翻譯:但是曹操終於能虎勝袁紹,以弱勝強,不只是天時好,而且也是人謀劃得好啊
8.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翻譯:這大概是上天拿它來資助將軍的,將軍是否有(奪取它的)打算呢?
9.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翻譯:百姓誰敢不用簞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漿來迎接將軍呢?
三、問答總結
1.文中提到的諸葛亮有何特點? 答:智識卓絕、才華橫溢、抱負非凡,料事如神,關心國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軍事才能
2.文中提到的劉備有何特點? 答:禮賢下士,求賢若渴,虛心誠懇
3、徐庶說諸葛亮是「卧龍」有什麼含義?他為什麼要劉備親自去拜訪諸葛亮?
答:「卧龍」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個隱居山野的非凡人物。在徐庶看來,「枉駕」才是得「宜」,「俱來」便為「屈致」,這就更突出了諸葛亮的才能。為下文「凡三往,乃見」埋下伏筆。
4、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時態度和心情怎樣?從哪些行動和語言里能看出來?
答:「凡三往,乃見」,既表現了諸葛亮的謹慎性格,也說明了劉備的熱心求賢。針對時局特點,表明平生抱負,詢問除奸興漢的大計。談話簡明得體,語氣委婉有致,態度謙虛誠懇,流露了對漢室江山的焦慮心情。
5、為什麼要先分析曹操?擺了哪些事實?得出了什麼結論?
答:因為曹操使「主上蒙塵」,「漢室傾頹」,是劉備「欲信大義於天下」的頭號敵人。曹袁並論,用事實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謀略出眾,兵力雄厚,政治地位優越。得出強弱懸殊,難與為敵的結論。
6、從哪幾個方面分析了孫權?結論是什麼?
答:從政權、地利、人和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結論是孫、曹矛盾,可結為外援。
7、對劉備來說,荊州有哪些有利條件?諸葛亮是怎樣暗示劉備的?
答:荊州的有利條件是物產豐富、軍事要塞、劉表無能。所以諸葛亮用反問句的方式來暗示劉備,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將荊州可取、勿失良機的信息傳達給了劉備。
8、為什麼要分析益州?諸葛亮認為益州有哪些優越條件?
答:由於荊州四通八達,為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圍,不能做主要的根據地,因此最後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條件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天然糧倉,條件優越;政權動搖,民心已失。因此有機可乘,並且益州可以作為可靠的根據地。
《出師表》------諸葛亮
一、詞語解釋
1. 崩殂 死(皇帝)
2.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實在;時
3. 蓋追先帝殊遇 原來是;優待,厚遇
4. 以光先帝遺德 發揚光大
5. 恢弘志士之氣 發揚擴大
6. 陟罰臧否 善惡
7.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顯示;治
8. 是以先帝簡拔 因此
9. 以遺陛下 給予
10. 悉以咨之 都;詢問
親賢臣,遠小人 親近;疏遠
11. 痛恨於桓靈也 痛心遺憾
12. 躬耕 親自
13.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14.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15. 由是感激 感動,激動
16. 遂許先帝 於是;答應
17. 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余數
18. 夙夜憂嘆 早晚
19. 恐託付不效 實現
20. 深入不毛 不長草(的地方)
21. 庶竭駑鈍 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22. 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重任
23. 以彰其咎 表明,顯揚;過失
24. 咨諏善道 詢問
25. 臨表涕零 流下眼淚
三、 翻譯句子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翻譯: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向您竭誠進諫的道路。
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翻譯: 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
3.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家會有司論其刑賞。 如有做姦邪事情,犯科條法令以 翻譯:及有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
4.必能使行和睦,優劣得所。 翻譯:一定能夠使軍隊團結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5.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翻譯: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傾覆衰敗的原因。
6.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翻譯: 因此我很感激,於是答應先帝願意為他奔走效勞。
7.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
翻譯:陛下也應自行謀劃,以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考察,採納正確的意見。
三、問答總結
1.本文中諸葛亮主要向劉備提出了哪三條建議?答: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
2.本文主要表達了什麼情感?
答:蘊含著作者對先帝的感恩圖報之情,表達其竭力效忠劉備父子的心願。
3.諸葛亮在文中向劉禪提出了哪些建議?提出這三條建議的目的是什麼?
答:三條建議:(1)建議陛下廣泛聽取臣下的意見,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們的精神,廣開言路;(2)宮廷和丞相府是一個整體,裡面的人都是國家官員,對他們實行提升、懲罰、表揚、批評,應當用一個標准,嚴明賞罰;(3)親近賢臣,疏遠小人,即親賢遠佞。目的:上面這些治國大計和政事安排,都是為了出師。只有國內政局穩定,有了「平明之理」,諸葛亮才可以後顧無憂,專力伐魏。
4.從全文來看,諸葛亮向劉撣提出的三條建議,他反復強調的是哪一條?
答:反復強調的是「親賢遠佞」,因為只有做到親賢遠佞、廣開言路才能為忠諫之言開路,而非為讒邪開方便之門;只有做到親賢遠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納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於忠奸不分,賞罰不明。作者以先漢、後漢的歷史事實說明了親賢遠佞的利弊,促使後主親賢臣遠小人。
5.諸葛亮是在向劉禪提建議,但文中提到「陛下」不過七次,而提到「先帝」卻有十三次之多,這是為什麼?
答:不難看出,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為依據,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說出,既不失人臣之禮,更無教訓人主之嫌,使劉禪聽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體;同時也表明他本人處處念及先帝之遺德、遺訓,時時不忘先帝之殊遇重託,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跡,又容易以情打動劉禪。文中雖然明提陛下只有八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處(即「誠宜開張聖聽」之前,「宜付有司」之前、兩次「悉以咨之」之前、「則責攸之」之前),實際共十三處,或表忠誠,或表心願,或提具體建議,表明諸葛亮處處為劉禪著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無動於衷了。總之,「受恩感激」, 「報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貫穿全篇,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劉備父子的無限忠誠。
6.作者對他所推薦的賢臣和後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 賢臣——穩定政局,提興德之言
後主——親近賢臣,聽取他們的「興德之言」,賞罰分明,以保持國內政局分明
7.篇末的「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體現了諸葛亮最劉氏父子的無限忠誠,但這「涕零」中還包含著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話?
答:也隱含著他對國內政局的擔憂,對劉禪能否採納建議,修明內政的擔憂,透露出他復雜矛盾的心情。劉禪十七歲繼位,諸葛亮此次出師時他也只有二十歲。劉禪黯弱昏庸,親信宦官,遠避賢能,胸無大志,苟且偷安,是個「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對後主確實是無法完全放心的。然而劉禪畢竟是主,諸葛亮是臣,盡管他有很多的不放心,卻不能完全明白地表述出來,他只能一再表明其忠心,以先帝託孤、先帝遺志為理由,勸勉後主廣開言路,親賢遠佞,以安定大局。說的過多,語氣過於教導,難免有教育後主、倚老賣老之嫌,所以他言而未盡。
參考練習:閱讀《出師表》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悉以咨之 輟耕之隴上
B. 試用於昔日 嘆息痛恨於桓、靈
C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塞忠諫之路也
D. 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人不知而不慍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 )
A.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B. 誠宜開張聖聽C. 不宜妄自菲薄D. 嘆息痛恨於桓、靈
3.下列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A.文中的「益州」指蜀漢,「先帝」指劉備,「陛下」指劉禪。
B.作者分析形勢先說不利的主觀條件,後說有利的客觀條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議時,先從正面說,再從反面說。
D.本段的主旨句是「誠宜開張聖聽」,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個建議。
4.這段文字分析了蜀國的內外形勢,作者的用意是( )
A.表達對「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懷念。
B.贊揚侍衛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達出師伐魏以報效先帝的決心。
D.希望劉禪認識形勢的危急,實施廣開言路的政策。
5.請將「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一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6.作者向後主劉禪提出了三條建議,請用一個四字短語概括其中一條,並就這條建議談談今天對我們有何借鑒意義?
『伍』 求九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書第六單元文言文的重點字詞!!!!
嘗:曾經。 佣耕:被僱傭去給人耕地。佣,受人僱傭的人。 輟:停止。 之:去、往。 悵:失望。 恨:悲恨。 苟:如果。 無:不會。 若:你。 太息:長嘆。 燕雀:泛指小鳥。這里比喻見識短淺的人。鴻:大雁。 鴻鵠:天鵝。這里用「鴻鵠」比喻志向遠大的人。 發閭左:征調貧民百姓。閭左,秦時貴右賤左,富者居住在閭右,貧者居在閭左,所以,閭左為貧苦人民。 適戍:發配去守邊。適(zhé):通「謫」,發配。 屯:停駐。 皆次當行(háng):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當行,當在征發之列。 次,編次。 會:適逢,恰巧遇到。雨:下雨。度(ó):估計。 失期:誤期,過了期限。 亡:逃亡。 舉大計:發動大事。指起義。 舉,發動。 等死:同樣是死。 死國:為國家大事而死。死:為.......而死。這里的「死」是「死國可乎」中的「死」 苦秦:即「苦於秦」,苦於秦朝(的統治)。苦:苦於。 立:立為國君。 數(shuò)諫:屢次進諫。 故:緣故。 上:皇上,指秦始皇。將(jiàng)兵:統率軍隊。指扶蘇奉秦始皇之命和蒙恬領兵北防匈奴。 或:有的人。 聞:聽說。 憐: 愛戴。 誠:果真。 詐:假裝。 唱:同「倡」,倡導。 宜:應該。 然:正確。 乃:就。 行卜:去占卦。行:進行。 指意:指,通「旨」,意圖。 這句的意思是說,然而你們向鬼神問吉凶吧。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問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於鬼」,「於」字省略。 念鬼:考慮卜鬼的事。念,考慮、思索。 威眾:威服眾人。 丹:硃砂。這里是「用硃砂」的意思。 書:寫。 罾(zēng):魚網。這里是「用魚網捕」的意思。 固:本來。 以:同「已」,已經。怪:以……為怪,對……感到奇怪。 間(jiàn):暗中。之:去、往 次所:行軍時臨時駐扎的地方。間令:暗中指使。 叢祠:叢林里的神廟。 夜:天黑以後。 篝火:用竹籠罩著火,這里是用篝火裝作「鬼火」。篝,竹籠,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用籠罩著」。 狐鳴:作狐狸嗥叫的凄厲聲音。狐,像狐狸一樣。 陳勝王(wàng):王,指稱王。 旦日:第二天。 往往:到處。 語:談論。 指目: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 目:用眼睛注視著。 素:一向、向來。為用:即「為其所用」的省略。為:被。亡:逃走。 忿恚(huì):使(尉)惱怒。忿,憤怒。恚,惱怒。忿恚為同意,可直譯為「惱怒」;此處要解釋為使動用法。 笞: 用竹條(或鞭子)抽打 劍挺:劍拔出鞘。挺,拔。 而:表承接。 佐:協助。 並:一並 藉第令:藉,假使 第,暫且,勉強 令,能夠。 毋:不。 而:表轉折,但。 固:本來。 已:止。 寧:難道。 種:這里是「祖傳」的意思。 民欲:人民的願望。 袒(tǎn)右:露出右臂,做為起義的標志。 為:築。 而:表順接。盟:盟誓。 下:攻下、攻克。 徇: 攻佔(土地)。 比:等到。 乘(shèng):輛。古時一車四馬叫做「乘」。 騎(jì):一人一馬。 獨:只有。 弗:不能。 乃:才。 入據:進入並占據。 會:集會。 計事:議事。 會計:集會商議。 身被(pī)堅執銳:身上穿著堅固的鎧甲,手執銳利的武器。被,同「披」,穿。 無道:指不義的暴君。 道:道理。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穀神。後來社稷就用做國家的代稱。 刑:懲罰。還將會更加法國。
算了同學,我看這樣復制粘貼你看得比較辛苦。去網路看看:
21、陳涉世家 http://ke..com/view/39702.htm#2
22、唐雎不辱使命 http://ke..com/view/39722.htm
23、隆中對 http://ke..com/view/6222.htm
24、出師表 http://ke..com/view/39790.htm
25、望江南·梳洗罷 http://ke..com/view/2499849.htm
漁家傲·秋思 http://ke..com/view/1341214.htm
江城子·密州出獵 http://ke..com/view/168012.htm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http://ke..com/view/2766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