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怎樣點評一堂語文課的作業設計

怎樣點評一堂語文課的作業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23 12:29:06

A. 語文課堂作業怎樣設計更有效

一、目標明確,能夠達成
這里的目標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課標的要求,一是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師首先應該熟悉課標,對初中階段全部教材體系、課程標准有明晰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數,明確教學的方向,並就此展開教學設計,這樣的課才會是重點突出、有效的課。其次教師應該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然後圍繞這個目標設計練習。練習設置和課堂教學目標一致,這是有效的前提。教師首先應保證教學目標的可達成性,能夠實現,「然而我們的教師對此研究得不夠,往往誤把『目的』當作『目標』,導致一堂課的任務也要寫上『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提高學生寫作技巧』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等這些對得不明、錯得不白的語言,或者說是『正確的廢話』」。
二、精選內容,重點突出
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有效率」,因此有效練習必須是以改變過重的練習負擔為目標的,必須以減少學生練習量為標志。有效的練習貴在舉一反三,訓練精要而答題能力有顯著提高。反之,練習做得再多再難,也不利於學生的學習進步與能力提高。當然,減少練習內容並不是簡單的做減法,而是做精心的篩選,根據教學目標,從大量的練習內容中挑選出最本質的最主要的東西讓學生練習,以保證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同時教師還應該有自己的思考,努力開發、生成好的練習題。

B. 如何評價一堂語文公開課

公開課的核心價值 葉瀾教授在回答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時,概括了五個實:一是有意義的課,即扎實的課學生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並激發了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二是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收獲。三是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課堂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是有所生成。四是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課堂真實無偽,不事表演。五是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課堂有缺憾,值得反思,需要去重建。 這無疑是一個權威性的意見,但它只是一個籠統的定義,我們還是無法依此有效判斷出一堂好課。我以為它最大的問題是混同了兩個基本概念:日常課與公開課。我們在談論好課時往往忽視了這一點。譬如評價一堂日常課,我們要有整體觀念,須知任何一堂課都是整個教學體系中的一部分,只有放在這個體系中來評價,才可能得出恰當的結論,單獨來評有一葉障目之嫌一堂五實不全的日常課未必就不是一堂好課。與日常課相比,公開課則可能更多地脫離了教學體系,轉而強調個體的研 究性。它包括三個基本內容:一是示範性,公開的目的在於提升自己,啟發別人,沒有示範性,太過家常,開它何用?二是可推廣性,一堂好的公開課要既能啟人智慧,又易於模仿學習,以便最大程度地發揮公開的價值。那些天才流麗、劍走偏鋒、個性特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課,其意義在於展示,而不在於推廣,因此並非最好的公開課!三是創新性,即這堂課閃耀著教師的獨特發見與獨特個性,絕少雷同,不做陳腔,而不是中規中矩,步步為營,散發著陳陳相因的迂腐氣息。因此,我們認為公開課的核心價值在於其研究性。 公開課的評價內容 一、教學理念。評價其是否深入把握課改的精髓,如是不是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是不是堅持整體感悟與品詞析句相結合,是不是堅持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等等。這是幫助教師深入理解課改理念,把握教學方向的重要步驟,因此需要開宗明義,含糊不得。二、教學行為。評價其是否體現了精到、有效、激勵、互動的教學原則,如教學目標是否有效達成,教材處理是否合理,課堂組織是否到位,教學智慧是否具備,教學表述是否精到,資源運用是否得當,激發動機是否積極,師生互動是否有效,等等。這是幫助教師反觀自我,反思課堂教學行為的核心步驟,因此需要用心准備,精心評講。 三、教學特色。評價其是否具有鮮明的教學特點,有則長之,無則勉之,如教材處置的精到或高妙,課堂組織的清晰或從容,課堂生成的激發或處理,教師情感的深蘊或激揚,教學語言的簡凈或幽默,問題設計的准確或精妙,等等。這是幫助教師認清自我、形成風格的關鍵步驟,因此需要准確判別,言之有據。鳳凰衛視老總劉長樂在總結魯豫魯豫有約的主持風格時,言簡意賅地概括了三個特點:第一個是准確的提問;第二個是及時真摯的感嘆;第三個就是她溫和的聆聽。我想這樣的評價風格是需要我們悉心學習的。 公開課的評價目的與原則 公開課的評價目的不是甄別課堂教學之優劣,更不是評價教師水平之高低,而是期待藉助這個評價意見,使上課者與聽課者都能夠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先進、教學行為是否得當、教學風格是否鮮 明,從而在行為上加以跟進,優化教學管理,改進教學行為,要實現公開課價值的最大化,必須得堅持如下四項基本原則: 一、激勵性原則。公開課教學的目的是改進和增值,因此其評價必須堅持以激勵為主的原則,即以敦厚的心態、欣賞的眼光,積極地發現公開課教學中的亮點。切不可動輒就擺出一副競相指摘、群起而攻之的態度,彷彿不批不足以顯示其能耐似的;或者言不由衷,口中諾諾,面帶不屑,心中實大不以為然。如此行為,不但會嚴重遮蔽聽課者欣賞的眼光,而且會極大挫傷上課者改進的信心。因此我們認為激勵性原則是公開課評價中一個最基本的原則,要堅持把它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慮。 二、簡明性原則。公開課教學的目的是改進和增值,因此我們還得堅持一清如水的評價原則,即以明確的態度、簡潔的語言,真實地反映公開課教學中的成敗得失。也就是說我們提供給上課教師的評價信息必須是真實的、簡潔的、精粹的,以免使其跌入信息海中,滿頭霧水,無所適從。切不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態度曖昧,發言玄遠,以言語之至偽來對付實踐之至誠,讓人難以接受;或者言語拖沓,不習慣於提綱挈領,而擅長於雲蒸霞蔚,一不小心就作滔滔大論,洋洋灑灑,揮灑開去,讓人無從把握。這樣的評價方式必然不利於公開課教師依據評價意見來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如此以言廢行之舉,豈不令人痛心? 三、具體性原則。公開課教學的目的是改進和增值,因此我們既要簡明有序,又要具體指導,即以負責的態度、得體的語言,抓住核心問題對上課教師進行具體指導,切不可囫圇吞棗、大而化之,讓人摸不著頭腦。譬如教學理念是否深入把握了課改的精髓,教學行為是否體現了精到、有效、激勵、互動的教學原則,教學特色是否鮮明,某一個教學環節是精彩可嘉還是值得商榷等等,其中既要有精要的評價,又要有務實的點撥。這樣,對上課者和聽課者才真正具有指導意義,他們才能據此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而加以改進。 四、探討性原則。公開課教學的目的是改進和增值,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少作結論、多作探討的評價原則,即以開明的態度、溫和的口吻,扎實地研究公開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而不要輕易地就把一個人或一堂課說死。我們在上文中講過,公開課的核心價值是研究性(示範性、可推廣性、創新性),因此評價方式也必須具有研究性。對於公開課中出現的問題,我們不要輕下斷言,要以開明的態度加以保護、務實的精神加以研究、溫和的口吻加以探討。如果一堂公開課稍越雷池半步,我們就當頭棒喝,一棍子打死,這也不行那也不許,那麼以後誰還敢再邁出這可探討的半步呢?誰能斷言這半步一定是謬誤的或創新的?況且沒有謬誤半步,又哪裡有創新的一步呢?探討性原則就是要保護教師的教學個性和那越過雷池的半步。因此,我們認為探討性原則是公開課評價原則中最核心的一個原則,不但要堅持,而且要發揚。

C. 如何巧妙設計好一堂語文課

各位老師,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探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心得。俗話說「教無定法」,只要能夠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教學方法,就是好方法。我今天在各位老師面前班門弄斧,不勝惶恐,希望大家給予批評指正。
我覺得要想上好一堂語文課,首先要備好課。這里所說的備課,不單要寫在備課本上,更重要的是要備在心裡,也就是教學各環節如何設計,時間如何安排,教學重難點如何突破等等,都要有明確的安排。我只想強調一點,我們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不能只關注知識與能力目標,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這也是新課標最根本的轉變。也就是說,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不光要讓學生學會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有關的學習方法,激發情感,明白道理。
那究竟如何設計一堂語文課呢?下面我就以小學語文第二冊第19課《小豬畫畫》為例來說。我將從四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教學認識和體驗。
一、我對課文的解讀
《小豬畫畫》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童話故事,課文講的是一隻愛畫畫的小豬因為自己沒有主見,輕信小松鼠、小山羊和小白鵝的話,將原本可愛的小貓畫成了一隻大怪物的故事。課文用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寓道理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角色鮮明,語言活潑,適宜進行朗讀教學。因此,我的教學設計是以讀為本,讀中識字,讀中生情,讀中悟理。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⑴知識目標:認識「翅、膀、豬」等14個生字。會寫「角、些」等7個生字。
⑵能力目標:通過多種朗讀方式使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分角色朗讀課文。
⑶情感目標:使孩子從內心喜歡閱讀、喜歡童話故事。懂得遇事要多動腦,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只聽別人說的道理。
本課教學重點是:
1、識字
2、朗讀
教學難點是:對課文內容的感悟理解
三、教學流程的設計
第一課時
1、激情激趣
我的設想是:藉助語言表達,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首先通過講故事,將孩子帶入創設的情境當中,和他們進行談話,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然後,揭示課題(19小豬畫畫)
這樣富有情趣的導入,將架起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使彼此情感交融。
2、初讀感知
第一步:老師范讀,學生認真聽,注意字音。同時思考:愛畫畫的小豬剛開始畫了什麼?最後變成了什麼呢 ?
第二步:學生反饋,檢查學生對課文整體的把握。。
3、自主識字
第一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同時勾出生字。
第二步:讓學生分組自學生字,讀准字音。
第三步: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在全班交流時,我設計了「摘蘋果」和「開火車」兩個游戲環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體驗識字的樂趣,從而樂於識字,進而主動識字。
第四步:學習組詞,交流識字方法。
4、寫字
第一步:學生觀察生字間架結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第二步:老師范寫,學生書空。
第三步:學生先描紅,再自己寫。
第四步:老師講評。
5、作業
朗讀課文,書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1、復習字詞
2、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的教學步驟是:
第一步:我利用形象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讀重點句子,從不同角色的動作、神態、語氣等方面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
A、首先出示第一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上有誰?他們在干什麼?
這幅圖中包含兩個重點句子。出示句子,再次引導學生觀察小松鼠和小豬的神態和動作,然後自己讀一讀,體會不同角色的語氣。
例如這句話,「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應該把貓的尾巴畫的大些。」(出示句子)
我引導學生帶上動作讀出小松鼠炫耀自己的尾巴大而好看那得意洋洋的語氣。
出示句子:「小豬聽了,馬上把貓尾巴畫得又粗又大。」
這句話指導學生重點讀,並用動作理解「馬上」和「又粗又大」兩個詞語的意思,讓孩子們體會到小豬正是因為聽到別人說的話,自己沒去思考就馬上去畫,所以把貓的尾巴畫得又粗又大,鬧出了笑話。
B、同同樣的方法觀察第二三幅圖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句子:
「你看,我頭上的角多神氣,快把角加上去吧!」
小豬聽了,連忙在貓的頭上加上了一對角。
「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給貓加上一對翅膀該多美呀!」
小豬聽了,立刻在貓的身體兩旁添上了翅膀。
然後指導朗讀。我採取生生互動的形式,即學生自讀,同桌互讀,分組分角色讀等互助形式,使他們自主感悟語言;最後在生生互動的基礎上,進行師生互動,在有趣的角色對讀中體會到:小山羊認為自己有角覺得自己很神氣;小白鵝覺得自己的翅膀漂亮很自豪的語氣,以及小豬聽到他們的話不動腦筋,把他們的特徵畫在小貓的身上,鬧出了笑話
第二步:分角色朗讀比賽
新課程標准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我先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然後戴上頭飾進行小組之間分角色表演朗讀比賽。這樣,課本語言通過學生自己再創造,變成了自己的語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第三步:進行讀的評價。通過學生相互評點,體會讀文的感情基調和讀文的表達技巧,並內化到自己的方法里。
3、感悟道理
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如何突破呢?《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要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具有問題意識,樂於探究。」為此,我運用了這樣的教學策略:
巧妙設問,共同探究
(1)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鵝他們的話有道理嗎?
這個問題從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來檢查他是否真正的讀懂文章,理解了課文所蘊涵的道理。
(2)你喜歡小豬嗎?為什麼?
這一問題的提出恰好鼓勵了學生在閱讀中談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3)小豬把貓畫成了一隻大怪物,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起來,你是怎麼想的呢?想對他說些什麼嗎?
把小豬的事情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孩子們真正懂得要做一個愛動腦,有主見的孩子。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將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充分尊重了學生個性化解讀,多元化解讀,讓孩子們展開想像的翅膀,通過互動交流、互助探討,撞擊出思想的光芒。
4、作業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致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如此,本堂課我想全力打造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明白道理。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各環節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組織教學
因為低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容易走神,所以組織教學尤為重要。時間可以放在課前和課中。課前可以讓孩子唱唱歌,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課中,當孩子比較疲倦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做做游戲、猜猜謎語或者根據課文內容表演一下,調節課堂氣氛,以便更好地進行後面的教學。
二、課前導入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有一句名言:「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的思維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整堂課是否能上好、上得有效果,導入新課的這個首要環節非常重要。
可能我們有的時候都喜歡直接把課題板書出來,然後上課,這其實也是一種方法,叫「開門見山」,優點是直截了當,乾脆利落。那是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用這種方法呢?顯然不是。其實導入還有很多方法可供大家選擇,比如看圖導入、談話導入、懸念導入、講故事、猜謎語、復習導入等等。同一篇課文也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導入。比如《小豬畫畫》一課 ,可以用哪些方法呢?(大家討論 ) 。
三、教授新知
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我們要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要求學生掌握哪些生字詞語,如何理解課文,要激發學生怎樣的情感,再選擇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完成這些任務。要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問與講的關系。要通過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維。比如教學《燕子媽媽笑了》一課時,可以按照課文思路來設計問題,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去干什麼?小燕子第一次觀察到什麼?媽媽有什麼表現?第二次、第三次呢?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這樣有利於低年級孩子理清課文思路。
四、鞏固擴展
這個環節是對課文內容的回顧、總結、擴展和升華。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掌握擴展的廣度和深度。如學了《丑小鴨》一課,有兩種問法:一是直接問「你明白了什麼道理?」二是問「你喜歡丑小鴨嗎?為什麼?」表面看意思相同,但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顯然第二種更合適。
五、作業布置
低年級的作業,可能大多是抄寫拼音、生字、詞語,還有組詞造句,有時寫寫話,或者是回家給家長講講故事。還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上完《假如我有一隻神筆 》,可以讓孩子想像假如自己有一隻神筆會畫什麼,然後把它畫下來。
一二年級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習慣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那麼在各個板塊有哪些問題需要重視呢?
一、拼音教學
1、利用好書上的插圖,可以激發孩子學習拼音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讓學生掌握觀察圖畫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說話、傾聽、評價的能力。
2、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拼音字形,如編順口溜、做字母操、比較法、畫畫法等等。
二、識字與寫字
1、多認少寫,激發孩子識字興趣。
2、鼓勵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記憶生字字形,理解字詞意思,活學活用。
3、寫字姿勢要正確,注意用眼衛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把字寫得規范、端正、整潔。
三、閱讀教學
1、重視范讀、教讀,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望天書」和「唱讀」的不良習慣。
2、練習分角色讀、表演讀,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如在教學《雨後的森林》時,我讓學生加上動作讀,孩子們興致很高,很快就在表演中學會了背誦。
3、讓學生初步了解朗讀的評價標准,學習評價別人的朗讀。
4、課後的詞語花籃,讓學生學會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並學習運用到說話寫話中。
四、寫話
1、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鼓勵學生寫自己想寫的話,保護學生的童心。如一個孩子寫到:「天上的雲哭了,水裡的魚兒笑了。」你會怎樣評判呢?表面看不合邏輯,實際上卻反應出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大人是不同的。
2、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積累的語言。
3、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包括,。?!:「」等等。
五、口語交際
1、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創設一個真實的口語交際環境,讓孩子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2、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認真傾聽,清楚表達,大方有禮。
以上說的只是我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一些小小的心得體會,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D. 怎樣評價一節語文課

(一) 評教學目標與目標意識 1.教學目標要全面、具體、明確,符合語文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實際。 ①全面:指能從語文知識、能力、思維品質、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等幾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 ②具體、明確: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要分清「了解」『理解」「掌握」「運用」這四個層次。能力、思維品質、思想情感目標有明確要求。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 所確定的語文教學目標,能以語文課程標准為指導,體現教材編寫意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重點、難點提出與處理得當,抓住關鍵,以簡馭繁。 能正確理解和掌握小學語文教材,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抓住教材特點和關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敢於對教材要求的教學內容及重點進行大膽的濃縮,不面面俱到,將知識歸納、分類整理。區分出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要用到的,有助於知識的理解,但以後還要作為重點內容學習的;哪些知識是相關的。然後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從而突出重點內容。 (二)評教學程序與主體意識 3.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的編排組合,以及內容的銜接過渡,安排詳略等,而教學思路就是要看思路是不是清晰,符不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 課堂結構是指一節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順序、過渡和時間過渡,時間分配,看課堂結構就是看結構安排嚴謹,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環節時間安排合理。 4.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面向全體,是要求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樹立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思想。確定的教學目標,運用的教學方法要照顧到面,體現差異,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區別不同對象,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要有針對性。 學生的基礎,智力的水平,學習態度,家庭環境等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正確、科學地認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可塑性。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能隨意放棄對某個學生的培養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一要求,又要照顧個別差異,把集體教學和個別指導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和特長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5.傳授知識的量,訓練能力的度要適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把教學目標里確定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就可以了,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要分清層次、突出重點。不要片面追求傳授知識的量,而要在乎傳授知識的質。也就是說,既要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還要使學生消化得了,吸收得好。 語文能力訓練要有個度,要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一步一步走,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上去。要知道量太大,要求過高,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所謂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6.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主動發展。 課堂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創造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機會,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進而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課堂教學中要多一些引導、點撥和指導,少一些講解,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讓學生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善於獨立思考,讓每一個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問題,敢於質疑問難,主動去探索知識規律,獲取知識。 7.教學民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民主一方面是指教師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以循循善誘的態度管理課堂,進行教學。教師信任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豐系。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看做是真理的化身,而是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吸納學生的觀點,不可強求一致的標准答案,使學生改變記憶的機器之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人。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要通過學生學習主體作用來實現。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聰明才智,使學生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和發展。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要給他們提供能夠創新的機會。要引導學生善於找到創新途徑,學會創新的方法。 8.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 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過程,通過學生的不斷探索形成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表述、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參與學習、訓練,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一些結論的推導過程及結論的得出應讓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要相信學生,不能越俎代庖。只要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能得出結論的,都可讓學生去發現、去領悟。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三)評教學方法與訓練意識 9.精講精練,體現思維訓練為重點、落實「雙基」 要求教師要抓住教材的精華和要點,作有針對性的講解,力求化繁為簡,變難為易,且要言不繁,一字干金。教師講課佔用的時間不能超過1/3。練,要具有典型性,力求一舉多得。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有針對性,針對重點,難點,易混淆的知識進行練習。且練習要有坡度、深度和一定的廣度。題型和練習方法多樣化,題量適當,使學生當堂理解、消化所學內容。 應寓思維訓練於教學的全過程之中,著重培養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徑地求索答案,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10.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 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的「教」,又包括學生的「學」,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之統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要適合教材,學生和教師的特點。教學方法只有尊重教材,抓住教學內容特點,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教師只有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收獲;教師只有選擇那些能夠或容易發揮自己特長,施展自己才華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在教學中可以以一種方法為主,多種方法為輔,也可以多種方法綜合運用。關鍵在於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能力。 11.教學信息多向交流,反饋及時,矯正有效。 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一個信息傳遞的動態過程。多向的信息交流可把學生個體自我反饋,學生群體間的信息交流,與師生間的信息反饋交流及時普遍聯系起來,形成多層次、多通道、多方面的立體信息交流網路。多採用討論法、探究——研討法的交流模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矯正要有針對性,要注重實效。不是每個問題都給以矯正,而是要抓典型性的問題和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以恰如其分的矯正。矯正也可以由學生來完成。 12.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 根據教學需要,從教材實際出發,恰當使用教學掛圖、實物、投影儀、錄音機、教學電影、電腦等各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 (四)評情感教育與情感意識 13.師生平等和諧、課堂氣氛融洽、尊重學生 要搞好課堂管理,組織好教學的全過程,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基礎。師生關系的核心是尊師愛生,而其主導方面是愛生。教師對學生人格上的尊重、信任,生活上的關心體貼,思想上的耐心教育,特別是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贊賞和表揚,常使學生激動不已,喚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甚至可以影響他一生。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也因此會轉變為對老師的愛,對老師的尊重與信任,更把對老師的愛遷移到對老師所教的課上來。 14.注重學生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訓練培養 (五)評教學基本功與技能意識 15.教學語言 教師應說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不說方言土語。發音要准確,用詞要規范,語言要簡潔、流暢、生動形象,富於啟發性。 16.教態 教態親切、自然、端莊、從容、精神飽滿。衣著打扮整潔、大方。 17.板書 板書規范美觀、重點突出、言簡意賅,脈絡清晰,書寫嫻熟。 18.操作 運用和操作各種教具及現代化教學手段熟練,形成技巧。 19.應變與調控 知識面廣,能靈活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駕馭課堂能力。 (六)評教學效果與效率意識 20.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好 知識、能力、思維訓練、思想情操等目標已達到了教學要求,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受益成度高。 21.學生會學,學習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會了方法,能自己處理教材中的問題,獲得了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積極思考,敢於並善於提出問題,有創新精神。 22.信息量適度,學生負擔合理,短時高效 難易適度,負擔合理,使學生在規定時問內經過努力可以學好,並留有餘地,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促進全面發展。 23.教學有個性,形成特點與風格。 (七)評教學個性與特色意識 千人一面,千課一法是課堂教學的大忌,要提倡有個性的教學,教學方法有特點,教學藝術有特色。有個性的教學就是教學特點突出,教學方法形成一種模式,教學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此項可根據每個教師顯現程度酌情打分。

E. 如何就一堂語文課進行評課,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評

1、教師的教態,課堂掌控能力,教育教學方法的恰當運用,以及教師的教學應激能力;
2、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否活躍,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何種程度,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是否積極主動;

F. 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進行有效點評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逐漸得到普及,也成了廣大教師在公開課中著力突出的一大亮點。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按部就班的教學設計成分較濃,對課堂生成的思維閃光點缺乏靈活把控,對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略顯生硬,與同題同設計的名師教學實錄相比,教師的課堂點評或失之膚淺,如「嗯,好」;或失之矯情,如「真不簡單」,「你說的太好了」;或失之單調,面對所有的學生的回答,都是「不錯,下一位」,甚至於不時地加上有節奏的拍手聲以活躍課堂氣氛……
這樣的課堂點評,真的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嗎?真能引起學生對語言文字本身的興趣嗎?語文課堂的流程,需要預設與生成和諧統一,在此過程中,教者既要能身心俱入其境,也要能保持清晰的思維觀乎其外,要敏銳地捕捉到學生活動的信息並進行迅速而深入地加工、重組,或聚沙成塔,或沙中撿金,或點石成金,藉此推進和調控學生的課中活動,這就是課堂點評的功用之所在。然而,我們許多老師往往忽視了這一環節,或做得不夠恰當。所以課堂點評,也往往成了一種外在於語文課的應景之作,學生聽了根本不能觸動心靈而激起思維的浪花。從課堂有效性上說,沒有深入引導的課堂點評對學生的作用只能是表面的、短效的。
那麼,在新課標理念的引導下,語文教師應如何利用語言優勢,使課堂點評精彩紛呈,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課堂呢?下面筆者結合名師的教學實錄、匯報課案例和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宜具體恰當,忌空洞膚淺
我們先來看一段餘映潮老師上《紫藤蘿瀑布》一課的課堂點評。
生:「『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在嚷嚷」這一節寫得很美,它用擬人手法,把藤蘿花寫活了。
師:對!我們聽見了它們的聲音,寫得很活潑、很生動。(余老師的點評指出了什麼叫做「寫活了」,不露痕跡,給學生以具體知識。)
生:「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這一句寫得非常美。因為它把花瀑比作大條幅,把顏色比作銀光和水花。
師:色調很明凈,給人以美好的、明凈的感覺。(余老師的點評填補了學生語言中「非常美」的空缺,把孩子不能表達出來的意思說了出來,讓學生淺層次的賞析深入了一步。)
生:第8段也寫得很好。尤其是「香氣似乎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寫出了一種朦朧感。
師:啊!你看,朦朧感!以嗅覺的角度來寫花,把無形的香氣寫得有形有色,多麼有想像力啊!(余老師的點評,適時肯定了學生的正確感知「朦朧感」。余老師把學生沒有賞析到位的地方一句話點出,那位同學一定心領神會,其餘的同學也會有多重收獲。)
從上面的教學實錄看,余老師的課堂點評,不是簡單地說「好」「很好」這類空洞蒼白的贊語,而是當學生的回答膚淺、不到位的時候,他適時地引導使其深入;當學生的回答空洞、不具體的時候,他巧妙點化,使之具體可感。
名師的點評啟示我們,課堂點評要盡量准確到位,細致入微,要針對學生的發言內容,或延伸,或挖掘,或發揮,或引導,讓發言者和其他學生都能產生新的啟迪和新的聯想。
二.宜點撥疏導,忌表面標簽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固於教學參考書上所給的程式化的答案,一看和自己的答案有悖,不分青紅皂白想方設法向自己的答案上引,或者把自己對學生回答的認同與否強加給學生,而不是在學生思路堵塞時加以引導,如點評時常常用這樣的語言「難道他說的不對嗎?」「難道你不是這樣認為的嗎?」「能這樣看待嗎?」學生在這時,不論贊同與否,懾於教師的威嚴與問話的導向性,即使有不同看法也只好屈從老師的意願,這樣就鉗制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他們的發展。例如青年教師匯報課中,有一位老師上《咬文嚼字》一文時,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概括文章內容,第1至5段說明「文字與思想感情密切相關」,文中有現成的句子,學生很容易找到,第6至7段說明「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學生可能讀得不夠仔細,只說出第7段的內容「說明套板反應」,此時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這樣的回應:「你覺得概括准確嗎?」(教師點評語言顯然是持否定態度的),學生一時語塞,教師試圖引導,「你把這一段落的第一句朗讀一遍」,(教師的點評語言顯然在暗示答案)學生按部就班:「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教師試圖點撥:「你看這一句是不是過渡句?」(教師點評語言顯然在揭示答案)全班同學齊聲回答「是」,教師於是就這樣引導:「可見這兩個自然段是說明『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的嘛。」(教師點評語言顯然在強塞答案)全班同學齊聲回答「是」,這位同學在老師的示意下不好意思地坐下。看到這樣的場景,筆者揣測,這位被提問的學生的心情應該是相當的郁悶,因為他的心智並沒有真正被開啟,而教師課堂點評看似點撥疏導,實則生拉硬拽,把學生引入自己預設的答案中。這樣的課堂點評,只能鉗制學生的思維,壓抑學生的心智,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接受老師所講內容的習慣,怠於思索,從而喪失創新的慾望。
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再次閱讀文本,啟發他們思考第6、7自然段分別舉蘇軾的詩句和「套板反應」現象的例子在說明什麼內容,學生不難發現這兩例是從正反面說明「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這樣得出答案水到渠成,學生思維也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之感。
可見,面對學生思維活動中的停滯、定勢、中斷、旁逸等問題,教師在迅速判斷,即時點評時應避免程式化,標簽化,要做到「塞者鑿之,陡者級之,斷者架木通之,懸者置梯接之」,以促使學生思維活動的闊然前行。
三.宜內聯外拓,忌單調乏味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理解不深刻,回答不全面的時候,教師的課堂點評應因勢利導,內聯外拓,把學生學習引向更為廣闊的空間。筆者教學《故都的秋》時,郁達夫對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獨特感受,學生很容易從文本的閱讀中品味出來,但為什麼頌秋之中,卻流露出「悲涼」情味,學生的理解很膚淺,於是我引導學生內聯文本,讓學生品讀作者著力描繪的「清晨靜觀圖」「落蕊輕掃圖」「秋蟬殘鳴圖」「都市閑人圖」「勝日秋果圖」,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這樣點評:牽牛花的藍朵、槐樹的落蕊、秋蟬的殘聲、淡綠微黃的秋果、陣陣清涼的秋風秋雨、塵沙灰土的世界,這些富於「冷色」的景物描寫中,無不滲透著作者「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清,靜,悲涼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點,這種寫法叫「以景顯情」。學生似有所悟。為讓學生理解更為深入,我就抓住時機進行外拓,介紹郁達夫的抑鬱的個性、「靜」的文學觀、恬淡的生活情趣及其所處的動盪不安的時代等等,還聯系學過的課文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哀愁」情感基調,讓學生理解景色是與作者的情思巧妙地融為一體的,這叫做「以情馭景」。同時,板書點評中的兩個關鍵詞「以景顯情」和「以情馭景」。這樣「淺入深出」內聯和「深入淺出」外拓式的評點,不僅解決教學難點問題,而且能拓寬學生思維空間,給學生全面的營養,教學內容不單調乏味,語文課堂也豐富多彩。
當學生基本理解的同時,老師也可以來一段歸納延伸性的點評,調動學生的積累,優化引領作用。筆者在教學韋庄的《菩薩蠻》分析「人美」時,這樣設疑:詩人是如何表現江南女子的美麗多情的?生:「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這一句用比喻來寫江南女子的多情美麗。師:花容月貌,閉月羞花的確是古詩文中形容女子美麗的常見的手法,讓我們想見當壚賣酒女郎面貌之光彩奪目,皎皎照人;雙腕之皓白如雪,不僅言其手腕之白,而且讓人聯想到女郎賣酒之際,攘袖舉手之間,其皓如霜雪之雙腕之姿致撩人,令遊子頓生愛賞留戀之意。(這樣點評,既是對學生回答的肯定,也讓學生淺層次的賞析深入了一步。)
師(追問):有人說,「手是人的名片」,這種以手來寫入的描寫叫什麼寫法?生:以點帶面的細節描寫。師:其實這也是古詩詞慣用的手法,杜甫在《月夜》中用「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來寫妻子的美麗和對妻子的思念。曹植在《美女篇》中雲「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更是與本詩相似。「手是人的名片」,看來很有道理。陸游永遠難以忘記的也正是唐婉的「紅酥手」。《詩經・碩人》中「手如柔荑」,《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指如削蔥根」,《迢迢牽牛星》中的河漢女「纖纖濯素手」都是以手寫人的上乘之作。奧地利小說家茨威格的短篇《一個女人的二十四小時》更是將人的雙手寫得如痴如醉,課後有時間可以去品讀。(這樣點評,旁徵博引,讓學生把模模糊糊感覺到的這種古典文學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清晰化,大量的例子佐證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內聯外拓式的點評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知識底蘊和扎實的業務基本功,還得不斷給自己「充電」,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厚積薄發,旁徵博引,啟發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在科學的殿堂里探秘。
總之,筆者認為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針對課堂上的動態生成性資源――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興趣、情緒、意見、學習方法、思維方式乃至錯誤的回答等,巧妙、恰當地運用課堂評價語或激勵賞識,或點撥疏導,或拓展延伸,或總結歸納,會使課堂教學更加契合《語文課程標准》的理念,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評價實踐與課程目標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為教學創造一方和諧、融洽的真情空間。

G. 如何評價有效的一堂語文閱讀教學課

一、教學目標明確

二、教學思路清晰

三、教學設計合理
主要體現在四方面:(1)課的導入恰到好處,各個環節的過渡非常自然;(2)所選用的材料能表現這堂課的主題,做到形散神不散;(3)教學內容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如: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從理論到實踐等;(4)整堂課的教學容量適當,節奏安排合理,時間把握得很好。

四、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課堂上,教師能藉助多種教學手段,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教學語言規范、流暢且富有感染力

規范、流暢且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是進行課堂教學的潤滑劑,也是教師掌握整個課堂的遙控器。教學語言規范、流暢,這是對一個語文教師的基本要求,估計大多數教師也具備了這種基本功。但規范、流暢的教學語言不一定富有感染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呢?總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五種:1.富有激情的語言;2.幽默風趣的語言;3.個性鮮明的語言;4.親切、自然的語言;5.充滿智慧的語言。

六、教學效果好

評價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不應該單看課堂上的熱鬧程度,還應熟悉教材和了解授課教師的教學目標。我覺得,一堂教學效果好的語文課,應具備下列四點:第一,學生學習主動,發言積極;第二,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課堂氣氛活躍;第三,教師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第四,反映好

H. 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談談怎樣在課堂中設計和實施評價環節

一、 新課改形勢下必須面對現實,實施有效教學。 在高考的壓力下,高中學校競爭日益激烈,老師學生每天拼時間、拼題海、拼消耗,靠延長時間、增加習題總量來提高教學質量,可以說學生學的苦,老師教的累,家長心疼又抱怨。這種考試使學生逐漸對學習語文產生了厭煩的情緒,這就使語文教學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在這樣的現實面前,我們唯一做的就是積極尋求師生脫離「苦海」的辦法,:那就是教師在擁有有效教學的理念下,掌握和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及技術。否則,即使有再理想的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科書,其結果也只能是得不償失的。 新課程的實施,本質上說,是一種課程行動研究過程。通過這種行動研究,把觀念形態的課程轉化為學生習得的課程,將課程方案付諸實踐,將新課程現實化、制度化,落實到課堂教學層面。從這個角度講,沒有課堂教學的改革,將是不完整的課程改革。因此,我們應努力打造以喚起學生認知欲求和主體性、創造性的有效課堂。多年來我一直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積極探求實現這個目標的途徑,下面我淺談一下這些年來語文教學的幾點體會。二、新課改下如何實施有效的語文教學 說說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學生能獲得較多的語文基礎知識,聽、說、讀、寫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與發展,學習態度和習慣得以養成。語文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生受用的東西:語文學習的興趣、能力,語文學習的方法、習慣等。課堂有效教學要有效果,講求教學質量;要有效率,講求教學速度;要有效益,著眼於「師生共同成長」。 實施語文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性,主要看四個方面: 1、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最適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活動中有定向的作用。現代教學理論和實踐都證明: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語文教學目標只有體現學科的特點,明確課堂教學內容,才能保證課堂的有效性。制定語文教學的目標應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 1)准確: 語文教學目標的准確應體現在擺脫「知識中心論」,定位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即不僅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不僅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當然,目標眾多,並非時時處處都要一應俱全,面面俱到。具體到一篇課文、一節課,可以適當增刪,有所側重。 (2)明確:語文教學目標的明確是指不要過於寬泛。在一篇課文中,在一節課上,哪些知識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並會運用,要著重訓練聽說讀寫中哪一項能力,應達到什麼程度等等,都應盡量細化,明確到位。同樣,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標,也應作出確切的規定。毫無疑問,只有高度明確的教學目標才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 (3)適度: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切合學生的實際,難易要適中,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目標過高,通過教學難以達到,學生覺得高不可攀;目標過低,不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到索然無味。 (4)分層:即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的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在班級教學中學生間獲得同樣知識所需的時間存在較大差異,要在同一時空中按劃一目標發展,部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十分明顯。在實踐中,如能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並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語文教學,決不能搞「一刀切」,讓全體學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扎實開展言語實踐活動。如何讓學生有效地進行言語實踐活動,筆者認為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至少要抓住「讀、思、練」這三個環節,通過「讀、思、練」的攜手合作,學生在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同時,不斷地運用語言、創造語言。這樣,積累促進了運用,運用又更新了積累,學生的語言倉庫得到了豐富與充實,言語能力也會跟著節節拔高!1、注重朗讀,自主感悟。朗讀是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是啟迪思維、熏陶情感的不二法門。語文課堂應注重朗讀,讓學生會讀、多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讀來領悟、體驗。為此,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樹立學生應該是文本閱讀的主人的觀點。《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事實上,我們在語文課堂上卻只顧著自己設計好的教案,其中的程序、環節,常常成為束縛老師手腳的繩索。上課時,不等學生仔仔細細地將文本讀深讀透,就匆匆忙忙地要牽著學生的鼻子進入條分縷析。這樣的學習,對於學生而言,大多是食而不化,一知半解,囫圇吞棗。老師的催促,或者有時象徵性的讀書,也只是一個走過場,學生的讀書猶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本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中進行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可惜,由於沒有閱讀,這些內容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所以,很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給學生在課堂上讀書的機會! 2.啟思導疑,放飛思想。魏書生老師說過這樣的話:「評價一堂課好壞的標准,不應當是只看這節課多熱鬧,教師講了多少內容;一堂課好壞的標准,主要是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思維之間是否有一根看不見的線始終緊緊地維系著。」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發展學生,發展的根本方法是學生的自主構建。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積極動腦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探索的課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學而不思則罔」,學生如果不動腦,怎能期望有收獲?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倡導體驗性、研究性學習方式與接受性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這一理念說明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無論是語文知識的獲得、語文能力的形成,還是個體素質的養成,只能靠個體主動習得和內化才能獲取。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應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質疑,引導發現。當學生產生了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沒有空間,學生就沒有遐想與深思;沒有遐想與深思,何來個性與創新?並且還要鼓勵學生選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集體探究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優勢互補中使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廣度發展,從而不斷提高研究性學習的實效。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有這樣一個獨特的主張:「少上課,多讀書。」朱先生這句話的實質也是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3.有效訓練,夯實基本功。 新課程標准實施後,語文重視了學生的體驗、感悟,在以往的語文教育中的「訓練」,很快遭到了口誅筆伐,似乎以前語文所有的問題都是「訓練」惹的禍。現在,人們談及「訓練」一詞,往往是諱莫如深,幾乎是避而不談。我們要看到以往的語文教學中,一些機械枯燥乏味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信心的訓練,但是,我們不能就此認定,語文教學就不需要訓練,這其實是矯枉過正的做法。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猶如游泳,如果不把學生拋入水中去嗆幾口水,去實際訓練,只在岸上指手畫腳,任你如何比劃,恐怕幾年下來,學生還是一個旱鴨子。要體現新課標提出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實踐「三維目標」思想,語文課堂就要扎扎實實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我們在反對高消耗的應試訓練的時候,把語文學習應有的訓練也當作一盆臟水一樣潑掉了。這真是可惜!比如,有的學生字寫得七歪八扭,書讀得支離破碎,說話像蚊子嗡嗡叫,作文更是詞不達意、別字連篇、語句不通……這些都必須要旗幟鮮明地加以訓練。否則,語文素養的達成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就拿「小組討論」來說,它可謂是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要做到扎實有效首先要設計好「討論」的程序:(1)出示教師事先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或由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的貫穿全文的有討論價值的問題。(2)學生根據問題各自安靜閱讀文本,思考。(3)小組展開低聲討論,先由組員輪流闡述自己觀點,組長記錄,再由組長組織討論修訂代表本組的觀點寫好發言提綱。(每一次教師只選擇其中一組全程參與和指導)(4)小組推選代表上台發言。(5)教師點評、總結。這當中的論題,應該是有討論價值的。盡管沒有標准答案,但必須是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養成的。其次「說」要「說」得好,先要有充分的閱讀和思考,形成個人觀點,還要認真傾聽,聽明白了他人的觀點之長才得以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聽出了他人的不同理解才得以言之有物地據理力爭。再者是「寫」,將小組觀點有機結合簡練概括下來,共同斟酌推敲表述的詞句。這一過程要落實到位,至少要用上半節課的時間,而絕非花個幾分鍾流於形式熱烈吵鬧一番就能收到合作學習效果的。三、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一個稱職的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如果我們能自覺地把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細心冷靜地思考和總結,並最終能夠有意識的、循序漸進地將研究結果和理論知識應用於下一次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那麼,教學狀態才能達到更優化,學生也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展。相反,如果我們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教學《〈長征〉節選》,在學生分角色朗讀到警衛員大喊「不!……不!……」阻止彭德懷殺馬時,由於扮演的同學讀得有些生硬變調,其他學生鬨堂大笑,這樣的朗讀給課堂帶來了負面影響。課後思考,如果課堂上多補充搜集到的資料,多引導學生去體會紅軍過草地時的艱險慘烈,學生就會更深入地感受到彭德懷為了挽救戰士的生命欲忍痛槍殺愛馬的悲壯氣氛。朗讀時就不會出現上述情況。總之,追求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期、艱難而又曲折的過程,它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發揮實效。課堂應是一泓活水,學生應是快樂游魚,課堂應成為學生成功的重要陣地。特別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與否,取決於是否關注學生求知進一步升華的身心特點,取決於是否把新課程理念內化為課堂的實際行為,取決於是否把學生素質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作為唯一評價標准。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又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特點,願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的、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語文課堂教學不可能會一蹴而就的,我們既要為之進行持續不斷地努力,又要時刻保持清醒而睿智的頭腦。

I. 怎樣評價一節語文課的好 65533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要評價學生閱讀素養,須對這一復雜的活動有理性認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主動地在頭腦中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經驗之間的雙向交互作用的過程。因此,評價學生的閱讀素養要從他們掌握閱讀策略的程度評價,不太能採用客觀量化評價,而應為定性評價。朗讀這種有聲語言藝術是閱讀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實踐中能起到增加學生積累,培養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的作用。如何對學生在朗讀中的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等基本朗讀技巧上進行評價指導,顯得極為重要。德、法、英、美、**、中六國都比較注意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和技巧,朗讀和默讀就是其中一項。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他人評價主要有專家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等,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在鼓足勇氣、盡心盡力地讀過之後,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評價,他人評價應針對朗讀的具體情形、朗讀者素質的優劣,告訴學生他們的朗讀優勢在哪裡,該如何進一步發揮;缺點在哪裡,該如何彌補;使學生明白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好。這樣既能滿足讀者和聽著的心理需求,又能給學生指明努力方向,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用「點睛」之語,就能「指點迷津」。但筆者認為自我評價也不容忽視,朗讀的心理過程包括感知、理解、想像、欣賞、表達幾個階段。具體說,藉助書面語言,運用形象思維,喚起自己的內心視覺形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變成可以看到、聽到、聞到、嘗試、觸到的客觀世界中的種種事物,在想像中產生情感體驗,從而達到讀者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實現讀者對作者的情感發展,然後再通過口語把自己形成的情感體驗鮮明地表達出來。這樣復雜的朗讀心理過程,只有讀者自己在活動,其他人無法參與.無法體會,無法評述。因此,教學中應盡可能讓讀者評價自己的讀,在他欲評無言或評而不準時,再採用他人評價,這樣他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改進自己,提高自己。將直接評價和啟發評價相結合。不少教師喜歡對學生朗讀情況隨堂直接進行評價,這樣評價學生能明確自己的得失,便於改進和提高,但教學中有時也需要運用啟發評價。文章表達的情感十分復雜,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朗讀要求,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要求學生「讀通」課文的,可以採用直接評價;要求學生「讀懂」課文的,應該採用啟發評價,即通過啟發性的問題引導讀者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感悟,自己體驗,自己表達。這樣既引導了讀者,又啟迪了聽者;既評價了朗讀,又指導了朗讀;既訓練了讀法,又訓練了思維。至於默讀速度可用一定時限為單位,被測學生同時開始,同時結束,然後計算不同學生的不同速度;也可以用一段文字為單位,分別計算不同學生讀完的時間,從而確定各學生每分鍾的讀速。默讀理解測試則在單位時間根據閱讀目的和材料採取抓內容要點、抓關鍵字、詞、句、段的讀法測驗學生默讀效果,看學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大意,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如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中茨威格《偉大的悲劇》選文,這篇課文長達十頁,我讓學生捕捉典型人物和典型環境為閱讀目的,限時十五分鍾,讓學生完成一份關於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預習作業來測試學生默讀速度和理解效果。如何進行寫話與習作教學評價袁貴峰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小學生作文難,已成廣大教師、學生、家長面臨的語文教育中的頭等大事,以至於不少報刊都了這項討論,可以說,這個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大家形象地把小學「作文難」現象成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連我們許多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老師都為小學生感嘆:小學生閱歷太少,寫作文所用的素材也很少,要他們寫作,尤其是讓他們寫出有意義的事、甚至要他們寫出有教育意義的事,實在是難為這些少不更事、天真無邪的娃娃們了。但我們做語文教師的在習作教學中所持的評價觀對學生的習作水平產生了哪些影響,是否有利於小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分析。一、評價的標准尺度對小學生習作水平的影響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常常在不經意間會遇到這樣的現象:一不小心學生上了三年級要求寫作文了,突然發現絕大部分小學生不會寫作,於是如臨大敵,趕緊想法,課堂強調、課下找家長談話,請家長配合指導。家長看老師著急的樣子,也恐懼起來,最普遍的做法是趕緊上作文補習班,於是,作文補習班市場也紅紅火火起來了。由於教師對學生習作水平的評價標准尺度運用不當是產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1、教師人為設置坡度,導致學生作文水平「卡殼」。《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1—6年級各階段的習作水平分別作了不同的要求:1—2年級把習作叫作寫話,3—6年級叫習作。以1—2年級的寫話為例,課標提出的要求是:(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相反的情況是小學1—2年級的寫話並沒有引起老師們的重視,充其量只是在講課為了讓學生理解生詞,而讓學生遣詞造句;為了應付考試而訓練學生看圖寫話而已。這種單一的評價標准和尺度障礙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至於寫作興趣及自信心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這種教學模式伴隨著學生進入三年級,導致學生不會作文現象的發生是必然的,因為教師所持的評價觀在此時陡然升高,讓學生難於接受,無形中為學生的寫作水平的發展設置了一個巨大的障礙,學生自然會怕作文,覺得作文難了。怎麼呢?給學生一個可以接受的坡度,讓他努力一下,就能觸摸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如有的低年級語文老師設計了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坡度練筆」、「寫話」練習等,引導剛剛入學的孩子寫自己的新學校、新朋友、新老師、新課本、新書包、新學科、新的學習方法等等,引導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引導二年級學生觀察、認識寫作大自然的現象,寫自己開心的事、煩惱的事、助人為樂的事、哭鼻子、掉眼淚的事,自己會做的事,招待客人的事、寫家鄉襄樊大橋、自己的卧室等等。有了這樣扎扎實實的寫話能力的訓練,到三年級真正寫作時,就不會出現像前面所說的那種陡然「卡殼」的狀態了。2、降低評價標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在小學生的作文內容上,由於教師的評價觀太高,以及應試的指揮棒苦苦地要求我們的小學生寫「有意義的事」,甚至要求他們寫「有教育意義的事」,迫使小學生找範文,因而普遍出現小學生作文「說空話、說套話的現象,隨之就自然出現了小學生作文沒有個性特點的問題,小學生作文也就失掉了童趣和天真。如寫做好事必寫老三樣:攙盲人過馬路、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做值日忘了關窗,回家後冒雨回到教室把門窗關好。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好事不該做,而是這種好人好事都寫了幾十年,聽膩了,老師也改膩了!當代著名教育家張田若先生認為: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目標,就是練習,是一種訓練,是一種學生作業。小學生作文不是創作,不能苛求小學生作文的社會功能。有個別小學生寫出了供人欣賞的文藝作品,當然是好,要愛護培養。但這不是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目標。廣大的小學生是不會寫出文學作品的,對他們也不能這樣要求。正如梁啟超所說:「文章做得好不好,屬於巧拙問題,巧拙關乎天才,是不可以教可以學的。」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一步一步地練習寫作,學會寫各種文體的一般寫法,即所謂的規矩。這種練習也是通常強調的語言運用方面的基本功。我以為,教師在每一階段教會學生一定的寫作基本功,只要學生掌握了,就可以給學生一個滿分,大可不必從開頭到結尾,從遣詞造句到思想觀點到文采等方面求全責備。要求太高,學生畏難了,也不肯、不愛寫作了。假如評價的標准低一檔,學生既掌握了寫作的方法,又有了信心,寫作的興趣更濃了,孰優孰劣,不言而明。(註:難的是我們的教師放不下高高舉起的評價標准!)二、忽視對寫作材料准備過程的評價,導致學生作文時無話可說,不會詳寫作文學生作文時無話可說,或在作文時三言兩語,草草完事,讓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十分頭疼,大有恨鐵不成鋼之感。課標要求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佔有真實、豐富的材料,教師的評價觀要重視學生寫作材料的准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佔有什麼材料,更要考察他們佔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針對小學生作文素材「無米下鍋」的問題,廣大語文教師也作了積極的探索和開發,有的老師甚至幫助學生「找米下鍋」。如時下流行的搞一個活動,讓學生寫一篇作文的做法。細思量,這實在是一種無奈之舉啊!葉聖陶先生說:「寫作的根源在於自身的生活。」還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的流個不歇。」孩子自有孩子的生活,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些事情看起來作文不是道,但那也是生活啊!孩子們們的「源泉」是豐富的,可「溪水」為什麼會「枯竭」呢?據調查,學生最感興趣或最拿手的作文是童話、科幻、夢境等內容的習作,很多學生都不愛「寫人記事」類型的,理由是記不清細節。而「科幻童話」類則不同,它可以怎麼想就怎麼寫,好寫!於是,搞完活動馬上寫的作文形式就應運而生了!可是,時間長了,活動的次數多了,也就是說老師幫學生「找了」很多「米」。老師們也發現:不少同學「燒」出了「香噴噴」的「米飯」,但「燒夾生飯」的還是不少。雖然同學們對寫人記事類型的作文感興趣,但寫得比較精彩的還是那些平常作文基礎好的,觀察及寫作能力比較強的同學。其他很多同學只是把活動的過程記錄下下,像「流水帳」似的,乾巴無味。再後來,大家只是對活動本身感興趣,對作文又開始厭倦了。這是怎麼回事?事實證明這種幫學生「找米」的做法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上是一種淺嘗輒止的行為。怎麼呢?有些激烈的體育比賽項目,裁判是無法用肉眼來判斷的,只好藉助電子影象設備,使用最普遍的要數「慢鏡頭」回放了,只有重放「慢鏡頭」,才能看清運動員的動作、身體所處位置的微小差距。吃蛋糕也是一樣,一大塊蛋糕擺在你的面前,怎麼吃?很簡單,切開來吃!生活中還有這樣類似的許許多多的例子。再來看看我們引導學生開展的活動:活動過程是要放慢鏡頭的,平時只讓學生整體去觀察,那隻能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不切開看還是寫不出好作文的,也就是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和技巧。在活動中提醒學生觀察活動中人物的衣著外貌、表情、動作,告訴學生注意記住自己的想法,事後再進行及時采訪,活動時心中的想法、感受,猜猜其他人心裡會想些什麼�6�7�6�7老師的提醒、提問,是幫助學生回憶,幫助學生觀察,從而讓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經過這樣較長時間的訓練,相信學生不僅寫師生游戲活動得心應手,寫其他類型的寫人記事作文也能得心應手,也就是說他們掌握了「找米」的技巧和能力後,自己才能「找米下鍋」。回頭再來看看葉老的話:「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的流個不歇。」這話自然是正確的,不過還可以加上一句:要想讓「溪水活潑潑的流個不歇」,還需要我們當老師的做好「渠道」的疏浚工作啊!三、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1、修改的意義。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風又綠江南岸」這樣的名句,賈島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詞用語的千古佳話。葉聖陶、呂淑湘、張志公、朱德熙等語文教育老前輩則非常重視學生作文的批改,僅從開明出版社出版的《葉聖陶中小學生作文評改舉例》一書就可見一斑。書中有一篇中學生的習作,題目叫《一張畫像》,葉老從題目改起,將「張」改為「幅」,認為這樣莊重些;文中的一些地方經葉老修改,用詞准確了,句子干凈規范了,讀起來也順暢了;他還在作文後面加了簡短的鼓勵性評語。一個普通中學生的作文居然得到一位大作家的指點和鼓勵,使小作者從此樹起了寫作的信心,後來成了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肖復興。這是小學課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中講的一個例子。由此看來,善於修改,對自己來說是一種能力,一種良好的習慣,在別人看來,則是一種了不起的美德,一種非凡的人格魅力。《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提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2、小學作文修改的現狀。我們的語文老師在修改作文方面做得怎樣呢?僅僅是寫幾句高高在上式的評語,由老師圈出幾個在瀏覽學生作文時發現的錯別字而已,至於修改病句、字斟句酌地推敲則屬於罕見行為了。對於新課標提倡的「要引導通過學生自己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這一要求,則僅僅是停留在偶爾為之的層面上,並未真正大面積推廣、研究和使用。3、對小學作文批改方式的探索。需要說明的是,「批改」是指修改文章、作業等並加上批語。通俗地說,「批改」=「批+改」。在作文教學中,批改者較多的是指教師,對小學生來說,主要的還是自主性的修改。怎樣改才最有效呢?我們看看下面的這種方法:「互改法」簡介有人說,大作文、小作文是擺在語文老師面前的兩座大山。愚公移山,感動了上帝,派神仙搬走了兩座山。我們的上帝就是學生!能不能讓學生也參與批改作文呢?答案是肯定的。《語文課程標准》中也有「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和「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6�7�6�7」這樣的目標要求。著名的語文教育改革家、特級教師魏書生曾倡導的作文互改法也很值得我們借鑒,現結合小學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作簡要介紹。(1)修改項目劃定。小學生自主修改側重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分項計分。①格式是否正確。②卷面是否整潔。③錯別字有幾個。④有幾處病句。⑤標點符號有幾處明顯用錯。至於作文結構安排得如何,內容是否具體,感情是否真實,主要由教師批改。(2)操作方法例析。有些項目修改可採用流水作業的方法,如改錯別字一項,可讓甲、乙、丙三個輪流修改同一篇作文,甲發現6個錯別字,乙如果認為是7個,甲就要寫出為什麼漏改1個的原因,如果丙改出是8個,那麼,甲、乙都要寫出漏改的原因。(3)互改法的可行性。①學生有這樣的心理:願意看別人的作文,更願意給人家挑毛病。②每次修改,一個一篇,負擔不重,對於修改的人來說,每次改的對象不同,改起來有新鮮感;對於被改的人來說,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換人修改,可以看到不同的同學對自己作文的修改,也有新鮮感。(4)互批的好處。①因為自己的作文要給其他同學改,寫作時就會格外認真,以盡量避免「出醜」。②多次修改的實踐,能牢記住作文的幾項常規要求,修改別人的作文,既提高了發現錯誤的能力,也培養了自覺修改的習慣。③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多名同學的作文,可以發現、學習雖人的長處,對缺點,也能引以為戒。以上三點歸根到底,都有助於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④教師只看一部分學生的批改情況,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用於研究教材教法,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當然,互改作文的方法並不適合於每個年級,不適合於每個班級,每次作文。即使是搞這項專題實驗的班級,也還有一個從扶到放的過程。在開始階段,可選一兩篇具有代表性的習作寫在黑板上,或用毛筆抄寫,或用投影出示,在教師指導下,全班集體評改,讓學生發現問題,修改遺漏;其餘學生的作文可進行略改,加些批註,發給各人,令其自改,在此基礎上,再發動大家互改;對部分作文基礎差的學生,常用的還應該是教師既改又批,多些面批;中等程度以上的學生,則可以少改多批,適當面批,啟發自改。作文批改的方式很多,無論怎樣改,都要兼顧全體學生,使全班學生都受益。教師精改的要讓學生通曉這樣改的道理;略改的要因文而異,因人而異;互改自改的,教師則要注意信息的反饋和結果的分析。以上側重於談「改」,至於怎麼下批語,在內容上,要說明修改理由,點撥自悟思路,指點自改方法;在措詞上,要注意口氣委婉懇切,多作表揚鼓勵。我們不能期望用一種改法,改一次作文就能徹底解決作文中的種種問題,但只要我們語文老師能著眼於學生的發展,頭腦中時時綳緊「批改」這根弦,靈活機動地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成效就會越來越顯著。如何進行口語交際教學評價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通過口語交際教學與訓練,讓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際,發展合作精神。」這是課程標准對口語交際課的要求,而在口語交際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於說話,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呢?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三點:一、情境創設——營造口語交際的具體語境《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李吉林老師也曾說:「言語的發言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得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言語的材料,從而促進言語的發展」。具體的情境,能給予學生更直觀更真實的情感體驗,能有效地激發學生交際的慾望。沒有具體的情境,學生就不可能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因此,教師應善於挖掘日常生活話題,在教學中多方面利用資源,創設有時代氣息和生活情趣的語境,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廣闊空間觀察表達。因此,在一節課中,呈現一個學生熟悉的談話情境,是激發學生說話慾望的基礎。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介紹校園,而校園中的一切都是學生十分熟悉的,很快就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介紹校園的哪些地方?」的談話中,調動了學生說話的興趣。二、角色定位是重點學生在參與口語交際活動時,實際上是以雙重身份參與的,一是他的社會角色,即學生;二是他的交際角色,即特定交際情境中扮演的那個角色。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進入相應情境,確認自己的不同角色。在這節課的「怎麼介紹校園的這些地方呢?」這一環節中,學生學會了介紹的方法,並且不斷地練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介紹時態度應該怎麼樣呢?」,讓學生明白了文明禮貌。在下一個環節「帶客人逛校園」中,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成了小主人兼導游。在向客人介紹校園這一環節中,潛移默化地將課堂上的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轉化成新的技能。這樣,隨著人物身份、地點情境的變化,言語情境也隨之變化,角色感也越發鮮明。三、「來而有往」——互動性「互動論」原是社會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將社會學的「互動」范疇引入口語交際教學領域,有助於分析師生、生生之間的交際關系。口語交際強調的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師生互動是一種教師和學生之間運用口語進行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信息傳遞的互動方式,是教師有效地教和學生有效地學的主要方式之一。生生互動則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思想交換、交流溝通的互動過程。口語交際中的傾聽、表達與應對,都應該通過雙方的互動來實現。在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起學生與教師及學生與學生的交際熱情,才能真正實現口語交際課程的目的。如在《介紹校園》一課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怎樣介紹一個地方」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介紹一個地方的三個活動中,生生、師生的互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一次次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大大增強了生生、師生相互交流的機會,使口語交際的互動性得到有效落實。由此,我們也可以想像得到在這種熱烈輕松的氛圍中,口語交際的訓練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J. 怎樣點評一節語文課

一節語文課成功與否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評價呢?依據《語文課程標准》,我認為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必須突出「三個性」,抓好「三個點」,具有「四個度」。教師把握這些評價要素,有助於聽課、評課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一、語文課必須突出「三個性」
(一)突出工具性
所謂工具性就是指語文作為表情達意工具的特性。《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教學三個維度,其一就是「知識與能力」。所以,語文課應扎扎實實地進行「雙基」(基礎知識:字、詞、句、段、篇;基本技能:聽、說、讀、寫、書)訓練,引導學生切實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提高語文基本技能。
1.識字教學應重視字理識字。所謂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字原理。識字教學應重視分析漢字的構字原理,針對每個漢字的構字特點,採用「分解一組合」的方法,引導學生析形索義,因義記形,可以提高識字效果。學生掌握了構字原理,在他們心中每個漢字就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幅畫或一個故事,就會少寫錯別字,並且舉一反三,形成自主識字能力。
2.閱讀教學應注重「感悟一積累一運用」。閱讀教學應以讀為本,以讀代講。所謂感悟就是通過閱讀來感受領悟文本內涵。為此,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品詞、品句、品讀。品詞的方法有換詞比較、換位比較、添詞比較和省詞比較等;品句往往通過變換句型來進行;品讀採用多種朗讀方式品味文本內涵,以讀明理,以讀悟情。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所謂積累就是把有關語言材料熟讀成誦,牢記於心。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胸藏萬匯」,才能「勤寫筆下生花」。
語文是用來交流思想感情的。所謂運用就是用所學語文知識和語言材料,進行遣詞造句、構段謀篇和口語交際的實踐活動。教師抓住重點詞語、常用句式和典型段落,引導學生進行用詞、造句、構段、仿寫的訓練;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採用表演課本劇的形式,進行雙向互動的對話。閱讀寫景狀物的課文,讓學生擔任「導游員」、「解說員」,為「遊客…『觀眾」們解說,回答「遊客」「觀眾」們的詢問。
語文課堂教學突出語文工具性,應構建「語言文字—思想內容—語言文字」回環上升的教學模式,從語言文字人手,品詞、品句、品讀,領悟文本的思想內容,再回頭體會語言文字的運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還要注意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有機融合其他學科的教學法,拓展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空間,引導學生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資源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突出主體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與方法」的設計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1.讓學生做到「五個參與」。(1)全員參與:全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一個都不能少」。(2)全程參與:全班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有序、高效。(3)主動參與: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言積極,配合默契。(4)創造參與:學生創造性地參與教學活動,發言或練習中有創新因素。(5)差異參與:兼顧優等生與後進生的能力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2.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和釋疑解難,引導學生種形式合作學習,如指定小組合作學習、自由結組合作學習、按興趣結組合作學習等。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可以採用以下方式:(1)補足式。課文有些語句省略或意猶未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像,補足這些省略或空白的地方。(2)多變式。引導學生進行句式變換、語言重組等訓練。(3)幻想式。針對課文的具體情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幻想,展開創新思維。
(三)突出人文性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同時又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學突出工具性的過程中應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和份值觀」等方面的人文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教育意圖,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恰似杜甫名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思想教育「應該因勢利導,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熏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滲透人文教育:
1.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人文教育。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兩者相輔相成。語言文字的訓練離不開具體的思想內容,應滲透人文教育。
2.教師在講讀中滲透人文教育。教師在示範朗讀和講解文意中應充滿感情,像葉聖陶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3.在板書設計中滲透人文教育。板書設計應具有形象性和藝術世性,反映課文的特點,突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易於接受人文教育。
二、語文教學抓好「三個點」
(一)抓好語言文字訓練點
語文姓「語」名「文」,語文課堂教學應返樸歸真,抓好語言文字訓練點,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二)抓好品讀訓練點
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讀書至少佔本節課三分之一的時間。要提倡品詞、品句、品讀和個性化閱讀,讀出自己的體驗。可採用自由讀、齊讀、小組讀、挑戰讀、對比讀、加動作讀、分角色讀等朗讀形式,引導學生抓住品讀訓練點,進行品讀訓練,感悟文本內涵。
(三)抓好口語交際訓練點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應抓好口語交際訓練點,創設有關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這也有助於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三、語文教學體現「四個度」
(一)溫度——基本性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語文課堂就是一條有待引發出來的生命之河。這條生命之河應是「溫暖」的、「恆溫」的,而不是忽冷忽熱的。這條「溫暖的河」需要教師用激情來開掘。有人這樣評價竇老師的課:「竇老師把激情灌注到整個課堂,使課堂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時而蓄勢待發,時而洶涌澎湃,時而舒緩有致,我們彷彿和她以及孩子們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開始了激情之旅。」如教學《晏子使楚》一課,竇老師表揚學生朗讀字正腔圓,具有「精」「氣」「神」。她指導學生齊讀課題,朗讀中心旬,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點燃學生的激情,不斷提升課堂的溫度。
(二)廣度——開放性
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博覽群書,擴展視野。可以圍繞所講的課文,給學生推薦有關文章和書籍。從一篇課文引發開去,延伸到生活,上升到人文精神。根據課文主題相同和相近,進行教材重組。竇桂梅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既「重視文本的規定性」,又補充教材,拓展內容,實現「三個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她說:「語文是沒有圍場的。」教學《晏子使楚》一課,她補充了歷史學家、外交家對晏子的評價,又補充了《胯下受辱》和《狼和小羊》兩篇文章,把學生領到「水草豐茂的牧場」,讓學生自主讀書、思考。
(三)深度——發展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適時適度地點撥,逐步引導學生閱讀、體驗和交流,進入作者內心深處,深入地理解文本內涵,把握「工具性」,體會「人文性」,培養學生對母語文化的親切感、領悟力。
(四)高度——目的性
語文課的高度就是引導學生攀登教學的更高目標。「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提高對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能力,增長人生智慧。對於《晏子使楚》一文,有些老師僅把它當成歷史故事來教,而竇桂梅老師在課文教學中滋養學生的情感、品格。她以「規圓矩方」入課,讓晏子的形象越來越清晰、豐滿,然後歸總到「人要有尊嚴地活」,延伸到「尊嚴來自由外到內的實力」,上升到「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尊嚴都建立在由外到內的實力上」這樣的高度。

閱讀全文

與怎樣點評一堂語文課的作業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