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一語文上冊第28課
你要幹啥
㈡ 求語文書(語文版)九年級上28課馬說的內容,課文和注釋,我沒帶語文書回家,無法做作業,謝謝,速度,
我是復制的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ǐ)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注釋
1伯樂:孫陽。春秋時人,擅長相(xiàng)馬(現指能夠發現人才的人)。
2 而:表轉折。可是,但是
3 故雖有名馬:所以即使有名馬 故:因此 。 雖:即使。名:名貴的。
4 祇辱於奴隸人之手: 也只能在馬夫的手裡受到屈辱(或埋沒)。祇(zhǐ):只是。奴隸人:古代也指僕役,這里指喂馬的人。
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
5 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駢,兩馬並駕。駢死:並列而死。於:在。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為馬廄。
6 不以千里稱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馬的千里之能被埋沒。以:用。 稱:著稱。
7 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後置的標志。
8 一食:吃一頓。食,吃。
9 或:有時。
10 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11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
12 石(dà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一石約等於一百二十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13 食馬者:食,通「飼」,喂。
14 其:指千里馬,代詞。
15 是:這樣,指示代詞。
16 雖:雖然(與前面的雖不一樣,這里指雖然)
17 能:本領。
18 足:足夠。
19 才 :才能。
20 美:美好的素質。
21 外見:表現在外面。 見:通「現」,表現;顯現。
22 且:猶,尚且。
23 欲:想要。
24 等:等同,一樣。
25 不可得:不能夠得到。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26 安:怎麼,哪裡,疑問代詞。
27 求:要求。
28 策之:驅使它。策:馬鞭,引申為鞭打,這里指鞭策,駕馭。之:代詞,指千里馬。
29 以其道: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確的方法。
30 食之:食,通「飼」,喂。
31 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這里指喂飽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材:通「才」,才能。
32 鳴:馬嘶。
33 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34 執:拿。
35 策:馬鞭。
36 臨:面對。
37 嗚呼:表示驚嘆,相當於「唉」。
38 其(1):難道,表反問語氣。
39 其(2):恐怕,表推測語氣。
40 邪:通「耶」,表示疑問的語氣詞,意為「嗎」
41 知:懂得,了解,認識。
42 千里馬:原指善跑的駿馬,可以日行千里。現在常用來比喻人才;特指有才華的人。
43 食馬者:指不懂得重用人才的官吏。
44 伯樂:賢明的君主,懂得如何重用人才。
譯文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只能辱沒在馬夫的手裡,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馬來喂養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品德就顯現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使千里馬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這世上)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㈢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目錄
九年級上冊目錄:
第一單元1沁園春雪、2雨說、3星星變奏曲、4外國詩兩首、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說
第二單元5敬業與樂業、6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7傅雷家書兩則、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演講:微笑著面對生活
第三單元8故鄉、9孤獨之旅、10 我的叔叔於勒、11 心聲、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青春隨想
第四單元、12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13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14 短文兩篇、15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好讀書讀好書
第五單元16智取生辰綱、17楊修之死、18范進中舉、19 香菱學詩、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
第六單元、20陳涉世家、21、唐雎不辱使命、22隆中對、23出師表、24詞五首、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話說千古風流人物、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後記
(3)語文九年級上冊28課擴展閱讀:
《語文九年級上冊》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圖書,也是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以現代詩文,古文名篇,宋詞為主,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更偏重於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全書共六個單元,十首課外古詩詞。
㈣ 九年級上冊語文書
為了證明我是從語文版的炒給你的我說第一課是白楊禮。。。。。di6單元第一課是秋水對吧 好了我不廢話了打給你了,
第一單元
寫作 傾吐心聲
中學生活是五彩斑斕的,其中一定有許多人。事,景,物曾經拔動過你的心玄;同學們的情感體驗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地丁有許多喜怒哀樂讓你久久不能忘懷。掬幾朵生活的浪花,寫一篇抒情散文,傾吐你的心聲。
要求1手寫內容可自己選擇,但必須是自己親歷的,使用你火樂的敏銳的心所感悟道德。如【草莓】一文,作者對季節更替,生命演變的聯想,就是自由在林間草地上發現的一顆晚熟的草莓引發的。
2要圍繞中心選擇,組織材料。
3學習運用適當的抒情方式。盡可以像【西花廳的海澡花游開了】一文那樣,把自己的真情實感抒寫出來;也可以像【白楊禮贊】那樣,採用象徵的手法,托物抒情,借景抒情
第2單元,
續寫〈清兵衛與葫蘆〉
學生剛剛學完《清兵衛與葫蘆》一文,並且嘗試編排、表演了課本劇,為續寫小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節寫作課可以看作是《清兵衛與葫蘆》一文教學的延伸,教師要有效利用學生已經高漲的閱讀熱情和學習興趣,再通過對話、交流,打開學生想像的翅膀,激發他們寫作的激情。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欣賞、修改自己的習作,並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寫作要求:
(1)圍繞結尾句選材、續寫。
(2)通過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
可是他的父親,對於他的喜歡繪畫,又在開始嘀咕了……
你可以選擇:
(1)記錄故事:把剛才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
(2)續編故事:接著剛才看到的、聽到的故事寫下去。
(3)創編故事:根據理解自主創作。
第3單元
一事一議
20世紀30年代社會上些人的荒妙閏抽,引發魯迅深深思考。。。。一事一議中的「事」是指生活、工作、學習中的一件具體的事情,也可指一條名言、一種言論看法,一樁名家軼事,一個寓言故事等。「議」是指針對「事」進行分析,抓住本質,提出論點,運用事實和道理做論據,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一、明確寫作目標
1、學習立論與駁論兩種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2、掌握對社會現實有感而發,表達自己觀點的一事一議文章的寫法。
二、置身生活情境
20世紀30年代社會上某些人荒謬論調,引發魯迅深深思考,並撰文進行了有力批駁;一出舊戲,引出鄧拓關於「歷史的真實和舞台藝術的真實」的議論。現實生活中,即使是很細瑣的事,很平常的現象,都可能會觸動你,引發你的思考。看到好的現象,止不住要贊揚幾句,看到不好的行為,止不住要批評幾句,對同一社會現象,有的人看法和你不一致,止不住會反駁幾句,讓我們去討論一下生活中的種種吧:
1、上中學了,同學們開始注重起自己的儀表來,有同學更是非名牌
不穿,中學生只有穿名牌才瀟灑嗎?
2、初三了,作業越來越多,抄襲蔚然成風,作業按時完成了,老師、
學生皆大歡喜,抄襲有益嗎?
3、打開電視,一則則廣告令人眼花繚亂,對廣告,你的看法如何?
4、除了上學,同學們的課余愛好似乎已近空白,只有網路對現代學
生還有不可抵制的吸引力,你如何認為呢?
哎,每天,我們耳聞目睹的社會現象,言論太多太多,作為中學生的
你對這些已不能熟視無睹了,你是否是喊:「我有話要說!」不如我們一起動手,把自己的看法述之成文?
因為你給的分太少所以寫得比較簡單了呵呵
㈤ 九年級語文上冊課本
如果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課文的話,請點擊以下鏈接:版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dzikb/js/
祝你學權業進步!
㈥ 語文版九年級上21課愚公移山譯文和下冊28課出師表譯文
愚公移山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現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jīběn)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遺男,始齔(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來在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北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進進出出曲折繞遠。於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和你們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意見。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丘都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兒子孫子和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挖土,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只有一個兒子,剛七八歲,但卻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河曲的智叟笑著阻止愚公說:「你真是太不聰明了。憑你殘余的歲月剩餘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麼樣呢?」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孤兒都不如。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為什麼還擔心挖不平呢?」智叟無言而對。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東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沒有山岡阻隔了。
出師表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xiè)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yí)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sè)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 )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禕(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ì)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xíng)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huán)、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wén)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數詞後面表示約數。所以讀yòu】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雲。
譯文
先帝開創大業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國,我益州人力疲憊 、民生凋敝,這確實是危機存亡的時刻。然而宮廷里侍衛大臣毫不懈怠;朝廷外忠誠的將士捨身忘死,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報答給陛下。陛下確實應該廣開言路聽取群臣意見,用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鼓舞志士們的勇氣,不應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從而堵塞了忠誠進諫的道路。
宮里身邊的近臣和丞相府統領的官吏,本都是一個整體,升賞懲罰,揚善除惡,不應標准不同。如有作壞事違犯法紀的,或盡忠心做善事的,應該一律交給主管部門加以懲辦或獎賞,以顯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應私心偏袒,使宮廷內外施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這都是些品德良善誠實、情志意念忠貞純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選留下來輔佐陛下。我認為宮內的事情,事無論大小,都要征詢他們的意見,然後再去施行。這樣一定能夠補正疏失,增益實效。
將軍向寵,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曉軍事,當年試用,先帝曾加以稱贊,說他能幹,因而經眾人評議薦舉任命為中部督。我認為軍營里的事情,都要征詢他的意見,就一定能夠使軍伍團結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適的安排。
親近賢臣,遠避小人,這是漢朝前期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避賢臣,這是漢朝後期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評論起這些事,對於桓帝、靈帝時代,沒有不哀嘆和痛惜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忠貞、坦直,能以死報國的節義臣子,誠願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則漢王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了。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郡務農親耕,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先帝不介意我出身低微,見識短淺,降低自己的身份屈尊,三次在草廬當中拜訪,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因此我深為感激,於是答應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謹慎,所以臨去世時把國家大事囑托給我了。接受遺命以來,日夜擔憂興嘆,只恐怕託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完成,從而損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荒蕪之境。如今南方已經平定,武庫兵器充足,應當鼓勵和統率全軍,北伐平定中原地區,我希望竭盡自己低下的才能,消滅姦邪勢力,復興漢朝王室,遷歸舊日國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盡忠心於陛下的職責本分。至於掂量利弊得失,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責成我去討伐奸賊並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懲治我失職的罪過,用來上告先帝的神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言論,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們的罪責。陛下也應該自己思慮謀劃,征詢從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進言,遠念先帝遺詔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如今正當離朝遠征,流著淚寫了這篇表文,激動得不知該說些什麼話。
㈦ 急需初二上冊語文書第28課【觀潮】的翻譯!
28課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méngchōng)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jì)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gě)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sè)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jiù lìn)看幕,雖席地不容間(jiān)也。
翻譯:錢塘江大潮是天下雄偉的奇觀。從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是最盛的時候。當潮遠遠地從海口湧起的時候,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不久越來越近,就看見玉城雪嶺的潮水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好像吞沒了天空,沖盪了太陽,其氣勢非常的雄偉豪壯。楊萬里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年農歷八月京都的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幾百艘戰船,分別排列於江的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不久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就好像踩在平地一樣。突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和物彼此一點也看不見,只聽見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只剩下被火焚燒的「敵船」,隨著水波流走了。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地健兒,披散著頭發,身上畫著花紋,手裡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爭相奮力迎著潮水逆流而上,在萬仞高的巨浪中忽隱忽現,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但是旗尾一點也沒有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誇耀自己高超的本領。
在江岸十多里的區域之間,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車馬擠滿了道路,所販賣的吃的和其他物品,都比平常的價格加倍的高,但租用看棚的人還是非常多,中間即使是僅容一個座位的空地也不容易擁有。
㈧ 初二語文第28課翻譯
江洶涌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出現的時候,只像一條白色的銀線一般,過了一會兒慢慢逼近,白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一般,波濤好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一般。波濤洶涌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湧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就像這樣一般。
每年臨安府的長官到浙江庭外檢閱水軍,巨大的戰艦數百艘分別排列於江的兩岸,一會兒全部的戰艦都往前疾駛,一會兒分開;一會兒聚合,形成五種陣勢,並有人騎著馬匹耍弄旗幟標槍,舞弄大刀於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物一點點都看不見,水中的爆破聲轟然震動,就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看不見任何一條大船,只有演習中充當敵軍戰船的軍艦被火焚燒,隨著水波而沉於海底。
浙江一帶善於游泳的健兒數百人,每個人都披散著頭發,身上滿是刺青,手裡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大家奮勇爭先逆著水流踏浪而上在極高的波濤之中,忽隱忽現騰越著身子,姿勢變化萬千,然而旗尾一點點也沒有被水沾濕,以此來誇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錢的巨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綵綢。在江岸南北上下十餘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一倍。而遊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一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㈨ 語文九年級下冊第22課 25課 28課 30課的課文原文
第22課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窺(kuī)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bàng)譏於市朝(cháo)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30課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出師表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棉、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