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2015初二語文書上冊杜甫詩三首

2015初二語文書上冊杜甫詩三首

發布時間:2021-02-26 02:57:28

A. 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 杜甫詩三首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內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容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B. 求初二語文 杜甫詩三首 的名字

剩下兩個應該是《月夜》和《望岳》吧,只是沒有了《石壕吏》

C. 八年級語文上的 杜甫詩三首 是什麼,還有原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戌,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煙。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D. 初二語文上冊杜甫詩三首

【望岳】(復杜甫)制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求採納!

E. 把八年級上冊語文書的杜甫詩三首的三首詩

《望岳》
岱(dài)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專
盪胸生層雲屬,決眥(zì)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①。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sāo)更短,渾欲不勝簪(zān)。
《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 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 「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 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 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 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 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 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 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獨與老翁別

F. 八年級上冊語文杜甫詩三首課後題答案

一。1.同意。差吏一出場,便是「夜捉人」,便是「吏呼一何怒」,讓讀者立可想見差吏的凶暴內殘忍。從老婦的回容答中,我們不難想見當時的情形:差吏一進門就問「汝家有男丁否」,老婦答以「三男鄴城戍。。。」;再問「上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無人。。。」;最後差吏仍逼著要人不已,老婦只好「請從吏夜歸」。這一來一去,只寫「婦啼」而略去「吏呼」,但我們完全可以想見悍吏的勒逼之態。
2.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都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感情。可見:好詩的含蘊是非常豐富的。
3.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向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首聯寫遠望之景,頷聯寫近望之勢,頸聯寫細望之景,尾聯寫極望之情。
二。略
三。《春望》前三聯都是對偶句。按:杜甫好用對偶,他的進提示中對偶句極多,不限於律詩中頷聯和頸聯,如《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中兩聯全是對偶,《八陣圖》(「功蓋三分國」)中,前一聯是對偶。

G. 初二語文杜甫詩三首翻譯和注釋

望岳
五嶽之首泰山的景象怎麼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彷彿由於大自然的偏愛,泰山聚集了天地之靈氣和精華。泰山巍峨高大,山南和山北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判若早晨和黃昏。層層雲靄霧氣升騰,使我心胸激盪,為了把飛鳥歸山的美景收入眼簾,我極力睜大眼睛,好似要將眼眶撐裂。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群山,在眼中是多麼渺小!
夫:讀「fú」。發音詞,無實在意義,強調疑問語氣。
青:指山色。
未了:不盡,不斷。 青未了:指鬱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 造化:這里指大自然。 鍾:聚集。 神秀:天地之靈氣。 陰陽:陰指山之北,陽指山之 南。 割:誇張。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曉:黃昏和早晨。 盪胸:使心胸激盪。 曾:通「層」 決眥(zì):極力張大眼睛。 決:裂開;眥:眼眶。入:收入眼底,即看到。會當:應當,定要。凌:登上。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該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春望
國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滿目凄涼,到處草木荒深。感傷時對花落淚,聽鳥鳴驚心。戰火長時不息,一封家書都極其珍貴。愁白了的頭發越搔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插不上了。
國:國都,即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 破:被攻破。 深:茂盛;茂密。 城:指長安城,當時被叛軍佔領。 感時:感傷時局。 恨別:悲恨離別。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二句互文,意謂因感時恨別而對花落淚,聽鳥驚心。 烽火:這里借指戰爭。 連三月:是說戰爭從去年直到現在,已經一個春天過去了。 連:連續。三:泛指多數。 抵萬金:家書可值幾萬兩黃金,極言家信之難得。 抵:值。 白頭搔更短:白頭發越抓越少了。 白頭:白頭發。 搔:抓,撓。 短:少。
該詩作於次年三月。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石壕吏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裡來抓壯丁。 老人越牆逃走,老婦走出來查看情況。 差役吼得多麼兇狠啊!老婦人啼哭得多麼可憐啊!
(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的三個兒子去湘州服役。 其中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兩個兒子最近剛剛戰死。活著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復生了!(我)家裡再也沒有其他人了,只有個正在吃奶的孫子。 因為有孫子在,他母親還沒有改嫁,(他母親)進進出出都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婦(我)雖然年老力衰,但請讓我跟從你連夜趕回營去。 趕快到河陽去應征,還能夠為部隊准備早餐。」夜深了,說話的聲音消失了,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的哭聲。
(詩人)天亮登程趕路的時候,只同那個老頭兒告別(老婦已經被抓去服役了)。
(1)暮:時間名詞作狀語,在傍晚。 (2)投: 投宿。 (3)吏: 管理,低級官員,這里指抓壯丁的差役。 (4)夜:時間名詞作狀語,在夜裡。 (5)逾(yú):越過;翻過。 (6)走:跑,這里指逃跑。 (7)呼:叫嚷,叫喊。 (7)一何:何其、多麼。 (8)怒:惱怒,兇猛,粗暴,這里指兇狠。 (9)啼:哭啼。 (10)苦:凄苦。 (11)前:上前,向前。 (12)致:對……說。 (13)前致詞:指老婦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 (14)鄴(yè)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陽。 (15)戍(shù):防守,這里指服役。 (16)附書至:捎信回來。 (17)新:最近,剛剛。 (19)存:活著,生存著。 (18)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暫且。偷生:苟且活著。 (19)長已矣:永遠完了。已:停止,這里引申為完結。 (20)室中:家中。 (21)更無人:再沒有別的(男)人了。更:再。 (22)唯:只,僅。 (23)乳下孫:正在吃奶的孫子。 (24)未:還沒有。 (25)去:離開,這里指改嫁。 (26)完裙:完整的衣服。 (27)老嫗(yù):老婦人。 (28)衰:弱。 (29)請從吏夜歸:請讓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請:請求。從:跟從,跟隨。 (30)應:響應。 (31)河陽:今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原河南省孟縣),當時唐王朝官兵與叛軍在此對峙。 (32)急應河陽役:趕快到河陽去服役。 (33)猶得:還能夠。得:能夠。 (34)備:准備。 (35)晨炊:早飯。 (36)夜久:夜深了。 (37)絕:斷絕;停止。 (39)如:好像,彷彿。 (38)聞:聽。 (39)泣幽咽:低微斷續的哭聲。有淚無聲為「泣」,哭聲哽塞低沉為「咽」。 (40)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41)獨:只
《石壕吏》是唐代詩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別」之一,這首五言古詩,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抄襲可恥!!望樓主給分

H. 初二上學期語文第25課原文[杜甫詩三首]原文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賞析】

《望岳》是現存杜甫詩歌中最早的一篇作品。全詩以「望」字統攝,形象鮮明,意境開闊,格調高昂,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詩人朝氣蓬勃的靈氣。

遠望:「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詩人乍見泰山,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心中的那種興奮和驚嘆仰慕之情。只是設問自答,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真切體驗:五嶽之首的泰山啊,到底是怎樣的呢?那一脈蒼莽雄渾的青黛,橫亘高聳在齊魯大地之上,一眼望不到盡頭。既點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寫出泰山的雄奇和偉大,出語驚人。

近望:「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寫泰山的神奇秀麗和高大巍峨。一個「鍾」字,將大自然擬人化,寫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將靈秀之氣全集中於這座山。一個「割」字,平凡之中見出奇險,顯出山峻峭如剛鋒,將山南山北判若晨昏,由此可以想見山色的變幻無窮。

細望:「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眼前的雄偉景象,不得不令作者張目凝望:山中雲氣層生,彌漫漂浮,不禁心胸激盪;需要睜大眼睛,才能看到鳥兒是如何飛進山中的。詩人這樣地入神而望,這樣的一種胸懷浩盪、眼界空闊的主觀感受,更反襯出泰山雄奇壯觀的自然之態。

神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詩人由望岳而產生了登山的意願,詩句極富想像色彩。詩人在有意無意之間抒發出他的壯志情懷:昂揚向上、積極進取、勇於攀登、俯視一切……給人以無限的啟示和激勵。——這就是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並能引起人們強烈共鳴的原因。

春 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意境賞析】

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下長安。七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聽到消息後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春望》寫於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托感於景,為全詩營造了氣氛。同時此聯對仗工整,圓熟自然,詩意跌宕。「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本聯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思念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詩人妻子兒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家書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萬金」寫出了家書的珍貴,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表達了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這是人人心中會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禁於百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白發」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而他蒼老得這么快,又因憂國、傷時、思家所致。
縱觀全詩,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深沉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石壕吏》賞析

杜甫

【作者介紹】

見《江南逢李龜年》

【解題】

這首詩選自《杜工部集》卷二。作於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春。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長安、洛陽兩京雖已被唐軍收復,但叛軍安慶緒(安祿山的兒子)的部隊仍占據以鄴城(今河南省安陽市)為中心的黃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唐王朝調動郭子儀、李光弼等九路兵馬圍攻鄴郡,而叛匪史思明派軍來援,政府軍在兩面夾擊下全線崩潰。郭子儀退守河陽,(今河南省孟縣),形勢岌岌可危。肅宗(李亨)大恐,急令徵兵補充,動員和組織工作都做得很糟,一味不擇手段的強征亂拉,使恐怖和悲怨的空氣籠罩民間各處。杜甫在前一年貶為華州司功參軍,這時從洛陽回華州,途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兵荒馬亂,怵目驚心,便根據自己目睹的事實。寫了一組詩:《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合稱「三吏」),這和另外一組詩《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合稱「三別」),都是反映連年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的,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石壕吏指在石壕鎮抓丁拉夫的差役。

【注評】

暮投石壕村, 暮:傍晚。名詞用作副詞,作「投」的時間狀語。投:動詞,投宿。石壕村:即石壕鎮,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南。○點明時間、地點。 有吏夜捉人。 吏:低級官員,這里指抓丁的差役。○事件。「夜捉人」顯出形勢的危急和氣氛的恐怖。 老翁逾牆走, 老翁:老頭,老漢。這是「夜捉人」的目標。逾牆走:翻牆逃跑。逾:動詞,越過,翻過。走:動詞,跑。○老翁聞風而逃,說明捉人已不是頭一回,所以人們早有思想准備;連老頭都要捉,又說明當時已無壯丁可抓。 老婦出門看(kān) 。 老婦出門察看情況,掩護老漢,應付差役。

寫詩人傍晚投宿,差役夜間捉人,是事件的開端。

吏呼一何怒, 呼:動詞,吆喝,吼叫。一何:多麼。怒:兇猛,粗暴。婦啼一何苦!啼:哭。苦:悲哀,悲痛。○吏呼而怒,婦啼而苦,對比鮮明。

概敘差役和老婦間盤問應答情景。

聽婦前致詞: 前:動詞,走上前去。致詞:對人講話,告訴對方。 三男鄴(yè)城戍(shù)。 三男:三個兒子。男:兒子。鄴城戍:即.「戍鄴城」,防守鄴城。這里實指參加圍攻鄴城的戰役(參看【解題】)。戍:防守。○三個兒子全在前線,說明壯丁確已抽盡。由此以下都是老婦自訴。 一男附書至, 附書至:捎信回來。附書:託人帶信。至:到(家)。 二男新戰死。 二男:兩個兒子。新:剛剛,最近。○三子中兩個已戰死,從側面表現了戰場上形勢嚴重。 存者且偷生, 存者:活著的人。且:姑且,暫且。偷生:苟且活著。○這存者既指戰場上暫時倖存的一個兒子,也包括生活在兵荒馬亂中的老婦自己和別人。 死者長已矣! 長已矣。永遠完結了。已:停止,完結。○以上老婦訴說兒子被征調的悲慘情況,揭示了老婦人內心的深沉悲痛。 室中更無人, 室中:家裡。更:副詞,再。無人:指沒有男丁。 惟有乳下孫。 惟:副詞,只。乳下孫:正在吃奶的孫子。有孫母未去,因為有孫子在,所以孫兒的母親還沒有離家而去。去:離開,指回到娘家或改嫁。○從這句可知道她丈夫是戰死二男之一。 出入無完裙。 出入:偏義復詞,重在出字,即出門。完裙:完好的衣裳。○從媳婦衣不遮體,不難推知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情景。「更無」緊扣「惟有」,句法嚴密。隱瞞老翁,維護兒媳。以上訴說家中幾個人的處境。 老嫗(yù)力雖衰, 老嫗:老婦人。舊時老年婦女的通稱,這里是老婦自稱。衰:弱。○一個「雖」字說明老婦不得已的內心痛苦。 請從吏夜歸。 請讓我隨同你們這些差役連夜回到軍營里去。請:助動詞,用於動詞前,表示說話人的希望或請求。可譯為「希望」「請讓」「請允許」。從隨從,跟從。 急應河陽役, 急:趕快,急迫。應付。河陽:郭子儀退守的地方,在今河南省孟縣西南。役:差事。 猶得備晨炊。 猶得:還可以,還來得及。備:備辦,准備。晨飲:早飯。○老婦為救下老伴和媳婦,孫子,不顧年邁體衰,請求應征支差。

借老婦的口述,寫差役的橫暴和老婦一家的遭遇,以及她不得已自請服役的情況。

夜久語聲絕, 夜久:夜深。語聲:說話聲。絕:斷。如聞泣(qì)幽咽(yè)。聞:聽到。泣:抽泣,無聲的哭。幽咽:形容低微的斷續的哭聲。騷亂過後,一片靜寂,只剩下陣陣幽咽。這是一幅多麼凄驚的景象。這里的「聞」與開頭的「聽」遙相呼應,說明詩人也為之徹夜未眠。 天明登前途, 登前途:踏上前面的路。前途:指要趕的路。 獨與老翁別。 獨:單獨。別:告別。○一個「獨」字暗示老婦確被抓去。集中表現了這一家的凄慘情景和詩人內心的沉痛。

寫老婦被抓後這一家的凄慘情景,以濃重的悲劇氣氛作結。

【譯文】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戶人家,天剛黑就有差役進村捉人。這家的老漢聽到動靜翻牆逃走了,老婦人出門去看情況。

差役吼叫聲是那樣的凶,老婦人的啼哭又是那樣的悲痛!

只聽到老婦人上前向差役訴說,她說:我一共有三個兒子,都已經應征去守鄴城了。最近有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兩個兒子已經戰死了。活著的人在這兵荒馬亂的年頭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就都永遠完了。我家裡再也沒有別的可以抓的人了,只有個正在吃奶的孫子。因為有這孫子,所以他母親還沒有離家而去,只是她進進出出,連件完整的衣服也沒有啊!你們如果非抓一個人不可,就抓我老婆子好了,我雖然衰老沒什麼力氣,但今晚跟你們去,還能支應河陽緊急的差使,趕得上給部隊准備明天的早飯。

夜深了,嘈雜的說話聲消失了。我似乎聽到隱隱約約的哭泣抽咽。天亮後,我啟程趕路,只好單獨跟老漢一個人告別。

【簡析】

《石壕吏》是被譽為「詩史」的杜詩的代表作之一。這首五言古詩,通過對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連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感情。

這是敘事詩。作者按他的行蹤,以第一人稱客觀敘述一夜和一朝中所見所聞,不加論斷,讓人從故事中去體會詩的主旨,懂得作者的愛憎。開頭四句,一句敘一人一事,極簡練的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寫出了事件的開端,而字里行間又顯露出戰亂之際特有的騷亂、恐怖氣氛。作者接著用「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這對比鮮明的兩句概括寫出事件的發展。然後轉入對老婦在差役威逼下一段自訴的詳細記錄。這段「致詞」共有十三句。前五句說三個兒子全都上前線了,而且最近有兩個陣亡。盡管如此,官府還要再來抓人,簡直到了滅絕人性的地步,這也集中體現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的深重。中間四句說家中只有吃奶的孩子,兒媳婦連一件出門的衣服也沒有,更反映出「安史之亂」給社會造成的十室九空,人民極端貧困的生活狀況。最後四句說老婦在萬般無奈中,為了顧惜老翁和幼孫的生存,慨然應征,奔赴國難,這出入意料的結局把全詩推向高潮,是對昏庸的統治者的血淚控訴。末段照應開頭,也只有四句,寫老婦被帶走後舉家凄涼,作者天明上路獨與老翁告別。事件結束了,而濃重的悲劇氣氛幾乎讓讀者透不過氣來,表現了作者對這一家悲慘遭遇的無限同情。

從結構安排上看,作者把老婦對差役的「致詞」放在突出的地位,記錄了她對一家遭遇的血淚控訴,這就自簽而然的通過老婦的口,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讓事實本身說話,自然比間接描述更為真切感人。詳寫孝婦的苦啼訴說,略寫石壕吏之嚴詞追逼,以實寫虛,用筆十分簡括。全詩主要敘述部分全由一「聽」字得來。這樣組織材料既可突出老婦的慘痛敘述,又可撇開一些其他描寫,使全詩十分簡練緊湊。也正因為是「聽」到的,才讓人感到更真切,更能烘托當時的氣氛。前面說作者是客觀敘述所見所聞,不加論斷,但敘述中有些語句仍然直接或間接表露出自己的感情,如「有吏夜促人」、「老翁逾牆走」,「「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等句,都帶有感情色彩和暗示作用。再如「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分明表示作者一直關注著事態的發展、變化,以致深夜未能合眼。而天明登程的沉痛意緒也沛然可感。

最後,關於這首詩的主旨有兩點值得注意。一、這首詩固然通過石壕吏的乘夜捉人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但最主要的還是在反映「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這一點我們從全詩記敘中所傳達出的動亂年代的時代氣息,十室九空的慘狀,戰事的危急,人民衣不遮體的窘迫,戰場傷亡的慘重,老婦應征服役的奇聞等方面,不難感知。作者對唐王朝的腐敗不是沒有批判,但矛頭主要針對造成人民災難的罪魁禍首安史亂匪。二、作者既看到了人民的苦難,並引起他深切的同情和憤慨,又並不反對這場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因為「安史之亂」不平息,國家社會就不可能得到安寧。從這一角度上說,詩中所述老婦應役一事,既是對統治者嚴厲的斥責、控訴,也是對人民慨然而赴國難這種精神的褒揚。這一點在「三吏三別」的其他詩篇里有更明顯的表露。如《新婚別》中,新婦雖然有「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的哀怨,但最終慨然道出「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的勸勉之詞;《垂老別》中那位從軍老者也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的悲壯自白。這反映了杜甫思想上的深刻矛盾。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投」的本義是投擲、投入。如《愚公移山》「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投:投入)又有仍掉、拋棄的意思,成語「投筆從戎」,「投」即扔掉的意思。又有投合、迎合的意思。如成語「投其所好」,「情投意合」都用此義。又有投奔、投靠的意思,由此引申為「到……住宿,投宿」。本詩「暮投石壕村」用此義。還有接近的意思。如王安石《觀明州圖》:「投老心情非復昔,當時出水故依然。」(投:臨近。)



「苦」本指苦菜。由於苦菜昧苦,引申為表示味道的苦,苦昧,與「甜」「甘」相對。又有勞苦、辛苦的意思。如《商君書.外內》「農之用力最苦」。引申為刻苦。又用來表示心理活動,苦惱,痛苦。本詩「婦啼一何苦」即「痛苦」的意思。在這個意義上,表示被動,即「被……所苦」。



「男」是會意字,從田力,意思是男子在田間勞動。用於表示男性的、男人這類意義上,古今沒有差別。古漢語中,「男」可用指兒子(像用「女」指女兒一樣)。本詩「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三個「男」字都是「兒子」的意思。另外,「男」又是古代五等爵位的最後一等。

(五等爵是:公、侯、伯、子、男。)



「書」的繁體寫作「害」,從聿,者聲,是個形聲字。

「聿」的意思是把字寫在竹簡上,所以「書」的本義是寫,動詞。又作名詞,指所寫的文字。還指書籍,這和現代漢語用法相同。(古代漢語中單說「書」是特指《尚書》,像單說「詩」特指《詩經》一樣。)「書」在古漢語中常用來指「書信」,「家書」就是家信。本詩「一男附書至」,「書」即信。



「偷」的本義是馬虎、得過且過、怠惰,古漢語中,「偷安」「偷巧」「偷幸」「偷食」「偷懦」這類的詞,都有「馬虎、苟且」的意思。「偷生」就是苟且活下去,也可說「偷活」。本詩「存者且偷生」即用此義。值得注意的是,在先秦的典籍里,「偷」沒有當作「偷竊」講的,兩漢時也很少用。「偷」當「偷竊」講是後起的用法。

一何

「一何」的「一」是副詞,表示所述的事實達到一定的限度。「一何」連用,可以譯為「多麼」。本詩「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哭」,兩個「一何」都是「多麼」、「那麼」的意思。

你漫漫看把

I. 求八年級上冊語文杜甫詩三首的所有答案

一。1.同意。差吏一出場,便是「夜捉人」,便是「吏呼一何怒」,讓讀者立可內想見差吏的凶暴殘忍。容從老婦的回答中,我們不難想見當時的情形:差吏一進門就問「汝家有男丁否」,老婦答以「三男鄴城戍。。。」;再問「上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無人。。。」;最後差吏仍逼著要人不已,老婦只好「請從吏夜歸」。這一來一去,只寫「婦啼」而略去「吏呼」,但我們完全可以想見悍吏的勒逼之態。
2.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都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感情。可見:好詩的含蘊是非常豐富的。
3.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向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首聯寫遠望之景,頷聯寫近望之勢,頸聯寫細望之景,尾聯寫極望之情。
二。略
三。《春望》前三聯都是對偶句。按:杜甫好用對偶,他的進提示中對偶句極多,不限於律詩中頷聯和頸聯,如《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中兩聯全是對偶,《八陣圖》(「功蓋三分國」)中,前一聯是對偶。
望採納

J. 求八上語文杜甫詩三首原文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專,決眥入歸鳥。
會當屬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閱讀全文

與2015初二語文書上冊杜甫詩三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