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三語文書的21課課文
課文: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翻譯:魯庄公十年的春天,齊國的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庄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魯庄公接見。他的同鄉說:「那些位高祿厚的大官們會謀劃(如何迎戰)這件事,你又何必去參與呢?」曹劌說:「那些位高祿厚的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進宮去見庄公。曹劌問庄公:「您憑借什麼跟齊國作戰?」庄公說:「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跟從您的。」庄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玉帛等,我從來不敢虛報數量,一定對神誠信。」曹劌回答說:「這只是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會保佑您的。」庄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我雖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據實情來處理。」曹劌回答說:「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這個條件去打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去。」 課文: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翻譯:魯庄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庄公要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還不可以。」齊軍三次擊鼓進軍後,曹劌說:「(現在)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庄公就要驅車追擊齊軍,曹劌說:「(現在)還不可以。」他下車仔細察看了齊軍戰車車輪留下的痕跡,又登上車前橫木眺望齊軍敗退的情況,(然後)說:「可以追擊了。」於是就追擊齊軍。 課文: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譯:已經戰勝了齊軍(打了勝仗以後),魯庄公詢問那樣指揮的原因。魯劌回答說:「打仗,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的勇氣就減弱了,到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的勇氣就已經消耗盡了。敵軍的士氣已經消耗盡了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齊軍。(像齊國這樣的)大國,難以推測(他們的軍事行動),我恐怕他們在那裡設有埋伏。我看見他們戰車車輪留下的痕跡混亂,望見他們的軍旗也倒下了,(這是潰敗逃竄時才可能出現的情況),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 (1)十年:魯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2)齊師:齊國的軍隊。我,指魯國。《左傳》為魯國史官作,故稱魯國為「我」。(3)公:魯庄公。(4)曹劌(guì):魯國人。(5)肉食者:吃肉的人,指位高祿厚的人。間(jiàn):參與。(6)何以戰:即「以何戰」,憑什麼作戰。以:憑.(7)衣食所安: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8)專:獨自享有。(9)人:這里指的是近臣。(10)徧:同「遍」,遍及,普遍。(11)犧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帛,絲織品。加:虛誇、虛報,這里是說以少報多。(12)孚(fú):為人所信服。(13)福:作動詞,賜福,保佑。(14)獄:案件。(15)長勺:魯國地名,在今山東曲阜縣北。(16)鼓:作動詞,擊鼓。(17)馳:驅車(追趕)。(18)轍(zhé):車輪滾過地面留下的痕跡。(19)軾:古代車廂前邊的橫木,供乘車人扶手用。(20)既克:已經戰勝。 (21)盈:充滿、旺盛。(22)靡(mǐ):倒下。 《左傳》傳說是春秋末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但對這書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這部著作是戰國初期的一位歷史學家、散文家的作品。書名原為《左氏春秋》,後人把它配合《春秋》,作為解經之作,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作者寫這部書的目的,並不全是為解經而作,而是從歷史家的角度,採取《春秋》的大綱,再參考當時的許多史籍而寫成的。因此,《左傳》大大豐富了《春秋》的內容。有些內容與《春秋》的記載是一致的,有些則與《春秋》不一致,並比《春秋》多寫了十三年。 《左傳》是一部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的許多史料,比較詳細而完整地反映了春秋時期列國之聞政治、軍事、外交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況。《左傳》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它的文學價值很高,極善於用簡潔的語言寫出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特別善於描寫戰爭,也善於刻劃人物的細微動作和心理活動,對後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魯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齊桓公借口魯國曾經幫助過同自己爭做國君的公子糾,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處於防禦地位。本文記述曹劌向魯庄公獻策,終於在長勺之戰中,使弱小的魯國擊敗了強大的齊國的進攻,反映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本文意在表現曹劌的「遠謀」,故緊緊圍繞「論戰」來選取材料。第一段通過曹劌與魯庄公的對話,強調人心向背是取決於戰爭勝負的首要條件,突出了曹劌「取信於民」的戰略思想;第二段簡述曹劌指揮魯軍進行反攻、追擊和最後取得勝利的過程,顯示曹劌的軍事指揮才能,為下文分析取勝原因作伏筆;第三段論述取勝的原因,突出曹劌善於抓住戰機,謹慎而又果斷的戰術思想。全文敘事清楚,詳略得當,人物對話准確生動,要言不煩,是《左傳》中膾炙人口的名篇。
『貳』 給我九年級上冊語文第21課《陳涉世家》的翻譯
西漢·司馬遷《陳涉世家》白話釋義: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時,曾同別人一起被僱傭給人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息了許久,說:「如果有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大家呀。
一起耕作的同伴笑著回答說:「你一個受雇耕作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九百人駐扎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裡面,擔任屯長。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應當斬首。
陳勝、吳廣於是商量說:「現在即使逃跑(被抓回來)也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陳勝說:「天下百姓受秦朝統治、逼迫已經很久了。
我聽說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立為皇帝,應立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
現在有人聽說他沒什麼罪,秦二世卻殺了他。老百姓大都聽說他很賢明,而不知道他死了。
項燕是楚國的將領,曾多次立下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稱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作為天下首發,應當會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他講得對。
於是二人就去占卜(來預測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業,然而你們把事情向鬼神卜問過嗎?」
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卜鬼的事情,說:「這是教我們利用鬼神來威服眾人罷了。」
於是就用丹砂在綢子上寫下:陳勝為王。」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里。士兵們買魚回來烹食,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事感到奇怪了。
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在夜間提著燈籠,作狐狸嗥叫的凄厲的聲音大喊:「大楚將興,陳勝為王。」
士兵們整夜驚恐不安。第二天,士兵們中間議論紛紛,只是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看著陳勝。吳廣向來愛護士兵,士兵大多願意聽(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將尉喝醉了,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使將尉惱怒,讓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們。
將尉果真用竹板打吳廣。將尉拔劍出鞘想殺吳廣,吳廣跳起來,奪過利劍殺了將尉。陳勝幫助他,一起殺了兩個將尉。(於是陳勝)召集並號令部屬的人說:「你們諸位遇上大雨,都已誤了期限,誤期是要殺頭的。
假使僅能免於斬刑,可是去守衛邊塞死掉的本來也會有十分之六七。況且壯士不死便罷了,要死就該成就偉大的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么?」部屬的人都說:「願意聽從您的號令。」於是就假稱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願望。
個個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志),號稱大楚。用土築成高台並在台上宣誓,用(兩個)將尉的頭祭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他們攻打大澤鄉,收編大澤鄉的義軍之後攻打蘄縣。攻下蘄以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軍攻佔蘄縣以東的地方。
陳勝則攻打銍、酇、苦柘、譙都攻佔下來。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等到到達陳縣,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士兵好幾萬。
攻陳縣時,那裡的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帶兵在城門洞里同起義軍作戰。(守丞)不能取勝,兵敗身死,起義軍才進城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當地管教化的鄉官和才能出眾的鄉紳一起來集會議事。
「將軍您親身披著戰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誅滅殘暴無道的秦王朝,恢復建立楚國的江山,按照功勞應當稱王。」陳勝於是被擁立為王,定國號叫張楚。在這時,各郡縣中吃盡秦朝官吏苦頭的百姓,都起來懲罰當地郡縣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勝(的號召)。
原文: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
佣者笑而應曰:「若為佣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
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
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勝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寫作背景:
秦始皇統治時期,大規模地興建宮殿和陵墓,築長城、修驛道,並對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
同時,秦朝統治者還制訂了嚴刑酷法,使人民動輒觸犯刑律。秦二世繼位後,賦斂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於深重的苦難之中。
在秦王朝的殘暴統治下,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
二世元年七月大澤鄉九百人走投無路的命運,正是全國勞苦大眾處境的縮影,這也是大澤鄉的星星之火能點燃全國范圍農民起義燎原烈火的原因。
由於當時秦王朝的力量還很強大,加之陳勝本人不善於團結內部和貪圖王侯生活,脫離群眾,這支起義軍經過短短六個月就失敗了,陳勝本人也被叛徒殺害。
但在這次起義的影響和推動下,各路起義軍迅速席捲全國,使由秦始皇子孫萬世統治中國的幻想破滅,秦王朝僅存在了15年便被推翻。
文章賞析:
《陳涉世家》一文在寫作上按事件的發展順序記事。寫起義過程,先寫起義的原因和起義前的謀劃,再寫起義的爆發和發展,直至政權的建立,脈絡非常清晰。
在記述中,則採取了先因後果的寫法。寫起義的動機,則先寫暴秦的嚴刑峻法;寫起義的發生,則又先寫將尉的殘酷等等。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義的正義性。
文中還通過典型細節的描寫,對起義的過程、浩大的聲勢以及起義領袖的精神面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展現,從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文生動地記述了從大澤鄉起義到張楚政權建立這一段歷史進程,再現了陳勝、吳廣兩位起義領袖的英雄本色。陳勝有很高的階級覺悟,並且懷有「鴻鵠之志」。
這表現在佣耕時與同伴的對話中,表現在並殺兩尉之後面對徒屬所作的講演中,尤其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話語,是對封建世襲制度的有力否定和批判。正是由於他富有遠見,他的話具有鼓動性,才能收到徒屬皆日「敬受命」的效果。
作為起義領袖,陳勝和吳廣都能審時度勢、機智果斷,為起義作出周密的謀劃和部署。「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是陳涉等人起義的直接原因。面臨必死處境時,陳勝和吳廣當機立斷,密謀起義,決心率眾闖出一條生路來,說明他們對起義的時機把握得很好。
二人密謀中,陳勝對時局作了精闢的分析,把握了「天下苦秦久矣」這一社會背景。
在這種分析的基礎上,決定打出公子扶蘇和項燕的旗號——因為「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提出這一口號,則「宜多應者」。
他們在卜者啟發下,精心策劃丹書魚腹和篝火狐鳴兩件「靈異」事件,騙過了其他戍卒的耳目。他們合演的殺將尉的雙簧戲,成功地點燃了起義的導火線,這些都能說明他們善於謀劃。
後文中的「諸郡縣,苦秦吏者」照應上文「天下苦秦久矣」,「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與上文「宜多應者」相呼應,這兩句話的前後照應說明了陳勝的分析完全正確,體現了他洞察時局的能力。也正是陳涉這種謀劃、洞察的能力,才造成起義一呼百應,並迅速遍及全國局面。
陳勝、吳廣在密謀起義之時曾找人算卦,後來又在卜者暗示下演出了丹書和狐鳴兩出騙局。這種為推翻一個政權而造輿論的騙術,在中國歷史的改朝換代關頭屢見不鮮。
當廣大群眾畏天命的意識很濃厚的時候,舉事者想要「威眾」,以種種騙術把自己表現成受命於天的超人是最取巧、最見效的手法。
然而,陳勝、吳廣自己並不迷信天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才是他們的真實思想。
作者司馬遷更在記敘陳勝、吳廣行卜時,特意點破「卜者知其指意」,既「知其指意」,則「足下事皆成,有功」雲雲,至於「卜之鬼乎」,分明是在參與密謀。
《陳涉世家》在行文中使此類騙術昭然若揭,《高祖本紀》中對劉邦製造的斬蛇之類的神話也持保留態度,這都體現了司馬遷進步的的歷史觀。
兩個將尉在大澤鄉起義中並沒有過失,他們和吳廣的一場沖突是起義領袖預謀的,但最終仍不免一死。這是因為他們是秦王朝勢力的代表人物,在殘酷的階級斗爭面前,充當了起義軍的對立面,故難逃成為犧牲品的命運。
攻下蘄縣這第一個縣城後,陳勝和吳廣及時派葛嬰帶領人馬到蘄縣以東開辟新戰場,以便迅速打開局面,同時不失時機地立國稱王,建立起農民政權。
這些都說明他們在起義初期戰略戰術運用得當,成功地擔當了領袖的責任。陳勝在戰斗中披堅執銳、身先士卒,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這些都是領袖人物不可或缺的素質,在陳勝、吳廣身上明顯地體現出來。
『叄』 九年級上冊語文書21課古文翻譯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陳涉停止耕作到田邊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說:"如果有一天富貴了,不要彼此忘記。"同伴們笑著回答說:"你做僱工為人家耕地,哪裡談得上富貴呢?"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凌雲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調貧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漁陽,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按次序編入戍邊的隊伍裡面,擔任了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斬首。陳勝、吳廣於是一起商量說:"現在逃跑也是死,起義也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陳勝說:"全國百姓長期受秦王朝壓迫,痛苦不堪。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兒子,不應當立為皇帝,應當立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勸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扶蘇沒有罪,二世卻殺了他。百姓多數聽說他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做楚國的將領的時候,多次立有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很愛憐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果真把我們的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該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陳勝所說的正確。於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情都能成功,將建立功業。然而你們把這件事向鬼神卜問一下吧?"陳勝、吳廣很高興,又考慮卜鬼的事,說:"這是教我們首先威服眾人罷了。"於是用丹砂在絲綢上寫道:"陳勝王",放在別人用網捕獲的魚的肚子裡面。戍卒買到那條魚回來煮著吃,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件事感到奇怪了。陳勝又暗中派遣吳廣到戍卒駐地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去,在晚上用竹籠罩著火裝作鬼火,像狐狸一樣叫喊道:"大楚復興,陳勝為王!"戍卒們夜裡都驚慌恐懼。第二天,戍卒中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互相示意的看著陳勝。
吳廣向來愛護士卒,士兵們有許多願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兩個軍官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惹軍官惱怒,讓軍官責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軍官果真用竹板打吳廣。軍官又拔出寶劍來威嚇,吳廣跳起來,奪過寶劍殺死軍官。陳勝幫助他,一同殺死了兩個軍官。陳勝、吳廣召集並號令眾戍卒說:"你們碰到了大雨,都已經誤了朝廷規定的期限,誤期就會殺頭。就算朝廷不殺我們,但是戍邊的人十個里頭肯定有六七個死去。再說好漢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取得大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眾戍卒都說:"聽從您的命令。"於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心願。軍隊露出右臂作為標志,號稱大楚。他們築起高台,在台上結盟宣誓,用尉的頭祭告天地。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起義軍首先攻下大澤鄉,吸收民眾參軍後接著攻打蘄縣。蘄縣攻下之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領部隊去奪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銍、酇、苦、柘、譙等地,都攻佔下了。在行軍時又沿途吸收群眾參加起義軍,等到到達陳縣,起義軍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兵幾萬人。攻打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譙門中同起義軍作戰。守丞戰敗,被殺死了,起義軍就進城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三老、豪傑一起來集會議事。三老、豪傑都說:"將軍親身披著堅固的鐵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的秦王,進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勞應當稱王。"陳勝就立為王,宣稱要重建楚國。在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懲罰那些當地各郡縣的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涉。
『肆』 九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作業本21課部分答案
讀不懂?你打上這么幾個文字是想表達或說明什麼問題呢?
你是賣這個答案的?
你還是買這個答案的?
還是你來這里打算讓別人為你無償的提供這個答案的?
買或賣的話就直接挑明了,不用這樣扭扭捏捏不好意思的;
如果打算是無償的得到或佔有這個答案,起碼也應該說明了對人家有一句禮貌的語言吧?
這么旁若無人般的對著電腦大要答案是不是有些過份了?是不是有些太無禮無理了呢?
『伍』 初三語文書的21課課文
課文~~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guì)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jiàn)焉?」劌曰:「肉食者鄙(bǐ),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徧)(biàn),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sháo)。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fú)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譯文~~魯庄公十年的春天,齊國的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庄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魯庄公)。他的鄉親們說:「當權者自會謀劃此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淺陋無知,不能深謀遠慮。」於是進宮廷去見魯庄公。(曹劌)問:「(您)憑借什麼(條件跟齊國)作戰?」魯庄公說:「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人。」(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庄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誇大數目,一定要對神說實話。」(曹劌)回答說:「(這只是)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庄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能根據實情(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是對百姓)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這個條件)打一仗了。作戰時請允許(我)跟隨您去。」 (到了那一天)魯庄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庄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庄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站車,扶著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 勝利後,魯庄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說:「作戰,是要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勇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打戰勝了他們。那些(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裡設有伏兵,(後來)我看到他們車輪的痕跡混亂,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
『陸』 九年級語文上冊21課《陳涉世家》翻譯 ☆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陳涉停止耕作到田邊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說:"如果有一天富貴了,不要彼此忘記。"同伴們笑著回答說:"你做僱工為人家耕地,哪裡談得上富貴呢?"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凌雲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調貧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漁陽,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按次序編入戍邊的隊伍裡面,擔任了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斬首。陳勝、吳廣於是一起商量說:"現在逃跑也是死,起義也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陳勝說:"全國百姓長期受秦王朝壓迫,痛苦不堪。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兒子,不應當立為皇帝,應當立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勸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扶蘇沒有罪,二世卻殺了他。百姓多數聽說他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做楚國的將領的時候,多次立有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很愛憐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果真把我們的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該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陳勝所說的正確。於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情都能成功,將建立功業。然而你們把這件事向鬼神卜問一下吧?"陳勝、吳廣很高興,又考慮卜鬼的事,說:"這是教我們首先威服眾人罷了。"於是用丹砂在絲綢上寫道:"陳勝王",放在別人用網捕獲的魚的肚子裡面。戍卒買到那條魚回來煮著吃,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件事感到奇怪了。陳勝又暗中派遣吳廣到戍卒駐地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去,在晚上用竹籠罩著火裝作鬼火,像狐狸一樣叫喊道:"大楚復興,陳勝為王!"戍卒們夜裡都驚慌恐懼。第二天,戍卒中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互相示意的看著陳勝。
吳廣向來愛護士卒,士兵們有許多願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兩個軍官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惹軍官惱怒,讓軍官責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軍官果真用竹板打吳廣。軍官又拔出寶劍來威嚇,吳廣跳起來,奪過寶劍殺死軍官。陳勝幫助他,一同殺死了兩個軍官。陳勝、吳廣召集並號令眾戍卒說:"你們碰到了大雨,都已經誤了朝廷規定的期限,誤期就會殺頭。就算朝廷不殺我們,但是戍邊的人十個里頭肯定有六七個死去。再說好漢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取得大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眾戍卒都說:"聽從您的命令。"於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心願。軍隊露出右臂作為標志,號稱大楚。他們築起高台,在台上結盟宣誓,用尉的頭祭告天地。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起義軍首先攻下大澤鄉,吸收民眾參軍後接著攻打蘄縣。蘄縣攻下之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領部隊去奪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銍、酇、苦、柘、譙等地,都攻佔下了。在行軍時又沿途吸收群眾參加起義軍,等到到達陳縣,起義軍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兵幾萬人。攻打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譙門中同起義軍作戰。守丞戰敗,被殺死了,起義軍就進城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三老、豪傑一起來集會議事。三老、豪傑都說:"將軍親身披著堅固的鐵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的秦王,進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勞應當稱王。"陳勝就立為王,宣稱要重建楚國。在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懲罰那些當地各郡縣的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涉。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11796.
你差點累死我了。我打得快啊
好好學習哦~~
『柒』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21課課後題答案
一、熟讀課文,注意本文敘事的脈絡,回答下列問題。
1、陳勝對當時的形勢進行了怎樣的分析?提出了什麼口號?
2、陳勝是怎樣為起義做輿論准備的?又是怎樣發動起義的?
此題意在使學生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認識陳勝的才略、膽識以及他在反秦斗爭中的作用。
1、陳勝認為當時的形勢有利於發動起義,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臨的嚴重政治危機和楚國人民的反抗要求這兩個問題作了精闢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說明全國人民對秦王朝的殘暴統治極其憤恨,處處都蘊蓄著反抗的力量。長子扶蘇「賢」而被殺,二世胡亥 「不當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內部危機,並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會矛盾;楚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而當時的楚人又把他們的這種心情寄託在對項燕的懷念上。陳勝抓住了當時這兩個最敏感的問題,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這一情況,提出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策略口號,從而掌握了人心動向。
2、輿論准備包括:
⑴ 丹書「陳勝王」於帛,置人所罾魚腹中;
⑵ 吳廣夜之次所旁叢祠中,用篝火裝做「鬼火」,學狐狸的叫聲大叫「大楚興,陳勝王」。這實際是假借鬼神的名義號召眾戍卒准備跟陳勝一同起事。發動起義有三個步驟:首先是要既殺死兩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陳勝使吳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廣」,眾被激怒,然後動手「並殺兩尉」。就在群龍無首的時候,陳勝站了出來,先揭露秦的苛政,曉之以利害,然後用「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來堅定抗爭的信念,指出參加起義是士卒們的惟一出路;陳勝理所當然地得到了全體士卒的擁護。接著提出策略口號,並「為壇而盟」,一支團結戰斗的農民起義軍宣告組成。
二、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辨析詞義。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古今義的不同。
⑴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⑵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⑶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2、試辨析下面三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思。
⑴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⑵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
⑶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關注文言文中古今詞義的差異,使學生養成確切辨析詞義的習慣。
1、⑴ 「亡」,人藏在隱蔽處,即逃亡之義。今義:死亡。
⑵ 「間」,本作「」,表示月光由門縫射入,這里是「竊伺間隙,不欲令眾知之」之義,可以解做「暗地裡」。「之」,去、往。今義:間,中間,一定的空間和時間。
⑶ 「往往」,處處。今義:經常。
2、⑴ A、編次 B、臨時駐扎
⑵ A、屢次、多次。 B、幾
⑶ A、寫。 B、字條。
三、讀懂下面一段文字,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對陳勝的看法。
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佣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伙頤!涉之為王沉沉者!」楚人謂多為伙,故天下傳之,伙涉為王,由陳涉始。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節選自《史記·陳涉世家》)
這是《陳涉世家》的結尾部分。司馬遷在高度評價陳涉的同時,也並沒有掩蓋他的錯誤和局限性。此題意在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閱讀一些文言文段落,逐漸養成良好的文言語感。同時,學會客觀公正地看待歷史人物的功過得失,全面理解文章內容。
『捌』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21課翻譯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陳涉停止耕作到田邊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說:"如果有一天富貴了,不要彼此忘記。"同伴們笑著回答說:"你做僱工為人家耕地,哪裡談得上富貴呢?"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凌雲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調貧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漁陽,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按次序編入戍邊的隊伍裡面,擔任了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斬首。陳勝、吳廣於是一起商量說:"現在逃跑也是死,起義也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陳勝說:"全國百姓長期受秦王朝壓迫,痛苦不堪。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兒子,不應當立為皇帝,應當立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勸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扶蘇沒有罪,二世卻殺了他。百姓多數聽說他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做楚國的將領的時候,多次立有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很愛憐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果真把我們的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該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陳勝所說的正確。於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情都能成功,將建立功業。然而你們把這件事向鬼神卜問一下吧?"陳勝、吳廣很高興,又考慮卜鬼的事,說:"這是教我們首先威服眾人罷了。"於是用丹砂在絲綢上寫道:"陳勝王",放在別人用網捕獲的魚的肚子裡面。戍卒買到那條魚回來煮著吃,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件事感到奇怪了。陳勝又偷著派遣吳廣到戍卒駐地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去,在晚上用竹籠罩著火裝作鬼火,像狐狸一樣叫喊道:"大楚復興,陳勝為王!"戍卒們夜裡都驚慌恐懼。第二天,戍卒中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互相示意的看著陳勝。
吳廣向來愛護士卒,士兵們有許多願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兩個軍官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惹軍官惱怒,讓軍官責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軍官果真用竹板打吳廣。軍官又拔出寶劍來威嚇,吳廣跳起來,奪過寶劍殺死軍官。陳勝幫助他,一同殺死了兩個軍官。陳勝、吳廣召集並號令眾戍卒說:"你們碰到了大雨,都已經誤了朝廷規定的期限,誤期就會殺頭。就算朝廷不殺我們,但是戍邊的人十個里頭肯定有六七個死去。再說好漢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取得為國事而死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眾戍卒都說:"聽從您的命令。"於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心願。軍隊露出右臂作為標志,號稱大楚。他們築起高台,在台上結盟宣誓,用尉的頭祭告天地。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起義軍首先攻下大澤鄉,吸收民眾參軍後接著攻打蘄縣。蘄縣攻下之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領部隊去奪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銍、酇、苦、柘、譙等地,都攻佔下了。在行軍時又沿途吸收群眾參加起義軍,等到到達陳縣,起義軍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兵幾萬人。攻打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譙門中同起義軍作戰。守丞戰敗,被殺死了,起義軍就進城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三老、豪傑一起來集會議事。三老、豪傑都說:"將軍親身披著堅固的鐵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的秦王,進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勞應當稱王。"陳勝就立為王,宣稱要重建楚國。在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懲罰那些當地的郡縣的長官們,殺死他們來響應陳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