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談語文課改演講稿

談語文課改演講稿

發布時間:2021-02-27 03:49:08

❶ 課改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的),急!!!!!在11月27日之前!!!!!!!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大家好!

揣著豪情與夢想,帶著收獲與感動,伴著新課程改革的嘹亮號角,年輕的我從精彩紛呈的中學語文課堂走來。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將課程改革進行到底》!

站在這個舞台上,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副對聯: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臟六肺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誠滋桃李芳天下; 十卷詩賦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緯地理,連同六藝五經四書三字兩雅一心,誨而不倦,點點心血勤育英才澤神州。5年前,是這副對聯讓初涉教壇心高氣傲的我茅塞頓開,把我從「山重水復疑無路」的迷茫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改新天地。 時光逆轉,回首學校剛畢業時,年輕氣盛的我激情滿懷的接過校長手中初一年級兩個班語文教師的委任書,信心百倍地走上講台,盡情揮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情,滿心都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的暢快,認真踐行「老師高高在上,張口金科玉律,學生正襟危坐,仰臉洗耳恭聽,惟師是道,惟師是尊的『師道尊嚴』」。神采飛揚,滔滔不絕,端起架子,板著臉孔,在我自以為是的教學風格和刻意打造的「師道尊嚴」下,一切都順著我預先設計好的軌道有條不紊的運行著。課堂上,學生認認真真,鴉雀無聲;課下,學生對我恭恭敬敬,惟命是從。在我沾沾自喜於初出茅廬旗開得勝,三尺講台揮斥方遒,手捧教材游刃有餘,儼然一名教壇老手,雄心勃勃的做著名師能手夢的時候,一次偶然的作文課如當頭棒喝讓我的心情從雲端跌到了谷底。 那天作文課上,一如既往的一番滔滔不絕後,我在黑板上瀟灑地寫下了《我最喜歡的一堂課》這個題目,作文里,學生紛紛寫上他們所喜歡的課,惟獨沒有我的語文課,這不但使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更讓我感到惴惴不安。是什麼讓我的課堂備受冷落?是什麼讓孩子們對語文課如此冷漠?我曾那麼精心的備課,那麼滴水不漏的把每節課的要點傳授給學生,我也為了幫助學生積累課外知識查閱資料,遊走網頁,課堂上旁徵博引,談古論今。為什麼所有學生都無一例外的把我的課排斥在喜歡之外呢?爭強好勝的我百思不得其解,表面不動聲色,心裡卻如百爪撓心,茶飯不思,夜不能魅,就像有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心頭,直壓的我喘不過氣來。心急如焚的我瘋狂的在網路上尋求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葯,無意間看到了這么一副對聯「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臟六肺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誠滋桃李芳天下; 十卷詩賦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緯地理,連同六藝五經四書三字兩雅一心,誨而不倦,點點心血勤育英才澤神州。」,多麼工整巧妙而又深刻經典的對聯!把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詮釋的淋漓盡致,剖析的入骨三分,真是「落筆驚風雨,聯成泣鬼神」,在感嘆佳聯妙對巧奪天工,吟聯高手神來之筆的同時,冥冥之中如有仙人指點,目光聚焦在「教必有方「誨而不倦」八個字上的我驀然間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孩子們之所以不喜歡我的課堂,一定是我所教的內容,所採用的方法,還沒能和學生心中的弦對上調,還沒能在學生心中引發共鳴,還沒能激發出學生心中智慧的火花。多日來的困惑、迷茫、失落、痛苦頃刻間煙消雲散,我欣喜若狂,如釋重負。 中國有句古話「滯,則死;變,則通。」於是,我明白了,我的教育觀念需要更新,教學方法需要改變,這樣才能扭轉學生不喜歡語文課的尷尬局面。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抱著「重新洗牌」的決心,站到課堂改革的零起點,查找資料,虛心求教,潛心研究,點擊名師,對症下葯,大膽嘗試。沒多久,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活起來了,公開課中同行對我的褒獎多起來了。當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的潮頭涌來時,我有幸成了學校的第一批弄潮兒,登台講課,接受指點的機會更多了。 記得那是參加課改不久,我把自己學到的新觀念、新方法融會貫通到一堂精心准備的研討課上,自我感覺良好的精品課,結果在後來的課後研討中被領導和同事批的體無完膚。我把大家的意見總結成一副鞭策自己進步的對聯 「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貌似群情激越,精彩紛呈,實則花里胡哨,過眼煙雲;空洞洞,無的放矢不見綱,心懷課改理念,熱血沸騰,結果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在校領導的關懷鼓勵下,在教研組長王利珍的指導點撥下,在和同事們的討論交流中,我逐漸褪掉年少輕狂的浮躁,卸下師道尊嚴的包袱,我不再信奉「孤館閉春寒」「一筆定乾坤」,學會了蹲下身子欣賞我的學生,靜下心來檢索自己的不足,放下架子聆聽不同的聲音。曾經的困惑在一次次教材教法培訓中明朗,曾經的迷茫在一次次送教下鄉中化解,曾經的思考在一次次骨幹教師研討中實踐,曾經的積累在一次次課題科研中跳躍。一次次平等的俯身、一絲絲寬容的微笑、一段段智慧的啟迪、一縷縷心靈的溫暖,潤澤著孩子的成長、呵護著家長的信任,激活著領導的肯定,催生著同事的認可,更堅定著我「衣帶漸寬終不悔,投身課改人沉醉」的信念。我深深的知道「面壁參禪,不如坐而論道;坐而論道,不如身體力行」。課改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刀山火海,沒必要如臨大敵退避三舍,不需要豪言壯語誇誇其談,更不能輕蘸細拭蜻蜓點水,需要的是不破不立的思想、革故鼎新的勇氣,雷厲風行的果斷,愈挫愈勇的堅韌,精益求精的作風和堅持不懈的毅力。感謝課改,給我平台與機會;感謝課改,讓我成長與成熟;感謝課改,帶我搏擊與翱翔!

回顧5年的課改之路,我曾有年輕氣盛的躁動,有淺嘗甘霖的欣喜,有屢遭挫折的痛楚,也有不眠不休的焦慮。伴著風雨,沐著陽光,我與課改一起成長。抖落一身風塵,卸甲戎裝輕上陣,未來的歲月,我將繼續高舉課程改革的旗幟,和我的同行們一道堅定不移的將課程改革進行到底。三尺講台是我們馳騁沙場的沃野,一塊黑板是我們對鏡梳妝的鏡鑒,一支粉筆是我們耕耘試驗田的犁鏵。

❷ 一、適應語文新課改,必須轉變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筆者認為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新要求,因此每位教師要加深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盡快走進新課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其鮮明的教育理想和濃郁的時代創新氣息,呼喚著語文教師的角色轉換。為此,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義不容辭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投入到這次新課程的改革實驗中去。此文試就語文教師如何適應新課程改革談點體會。

理念的轉變,是適應語文新課改的根本前提。語文新課改不僅僅只是單一的教材改革,還有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評價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對語文新課程改革,語文教師要盡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確立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能結合自己的工作展開新課程的探索與研究。1.
同行合作觀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一個人的力量解決課堂裡面的所有問題。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發揮,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徵,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彼此之間孤立與封閉的現象,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學習中由於語文一項課題往往涉及到地理、歷史、政治等多種學科,需要幾位教師同時參與指導。在這種教育模式中,教師集體的協調一致、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密切配合顯得尤為重要。2.
師生平等觀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標確認語文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新知,平等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師要在新的課程環境下要逐步從所謂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向與新課程同步成熟的「平等中的首席」作根本位移。教師要由課程知識體系的傳授者轉換為教育學意義上的對話者,就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個體及其對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的選擇,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認識。因此語文教師要強化兩種意識。(1)民主意識。即語文教師要創設課程氛圍來保護學生作為對話人的主體地位。例如在閱讀教學中,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2)人本意識。既然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那麼,教師就理當以全面發展其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為課程目標,努力做到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去發展學生的能力體系和人格體系。3.
全面評價觀綱要指出「改變課程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變教學實踐的功能,」新的課程體系呼喚新的評價標准,為保證新課程實驗的深入進行,評價改革的步伐應進一步加快。(1)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實現由單一化的評價模式向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轉變。要適當限制終端性評價,重視即時即地的過程性評價,因為有些目標如情感、態度、價值觀很難進行量化的終結評價。對考試形式的終結性評價也要加以改革,如畢業會考、中考和高考。事實上近幾年考試改革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如近年來蘇州語文中考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和思想,試卷普遍地注意到貼近社會、生活,以考查學生能力、發現學生潛能為目的,重視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等。(2)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標准也要改變,要用新的課程標准來全面評價教師工作和學生質量。應該把課堂教學的評價的重心放在關注學生的發展上,同時通過對評價的改革、考試內容、形式的改革來促使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能力、情感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不搞題海戰術,減輕學生過重負擔,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真正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4.
終身學習觀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這樣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1)必須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特別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論,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為此,我們要認真學習課程標准,積極鑽研新教材。(2)學習學科相關領域的知識。以往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教師的角色一旦確定,不少教師便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之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這種單一的知識結構,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此次課程改革,在改革現行分科課程的基礎上,設置了以分科為主、包含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由於課程內容和課題研究涉及多門學科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除了專業知識外,還應當涉獵科學、藝術等領域。比如,在研究性學習中,不僅要幫助課題組的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而且要力圖獲得比學生更為豐富、詳盡的資料,才能對課題開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所准備。(3)學習新技能,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師新的技能將應運而生,比如,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開發和整合的能力、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廣泛利用課程資源、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等等,所有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加強學習。5.
大語文教育觀所謂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是要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指導下,實行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的根本變革,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從語文學習的本質來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教學必然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與人生。語文新課程體系打破了學校與社會、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性學習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相結合,使語文教學將變得更加開放、創新,充滿活力。因此語文教師既要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學走進自然、走向社會,探索形式多樣的、與自然社會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教學形式。
二、適應語文新課改,必須轉變教師教學行為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語文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根本轉變,這樣才能主動適應並投入新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行為轉變。1.
實現由教師權威的教授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轉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學生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一切灌輸,師生之間顯然是不平等的。新課程體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只是師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意味著教師的角色將由權威變成合作者,由知識傳授者變成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揚。2.
實現由以教師教為中心向以學生學為中心轉變。一堂課究竟怎麼上?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比如常見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新課程倡導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強調學法與教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最優結合。它要求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課堂教學方法,從而保證教法與學法相得益彰。3.
實現由注重教學的結果向注重教學的過程轉變「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弊端。重結果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教學的結果,甚至讓學生去背誦「標准答案」,而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忽略知識的來龍去脈,導致學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維斷層,降低了教學的質量。重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上,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掌握知識,掌握規律。新課程倡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暴露知識的思維過程,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能力得到發展。4.
實現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傳統教學中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它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還要求讓每個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優良的品質和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發展,以及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5.
實現由統一規格的教學模式向個性化教學模式轉變。統一規格的教學模式如同加工廠生產產品,它不符合學生實際,壓抑了學生個性和創造力的培養,導致現行課堂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和矛盾的產生。新課改要求我們去關注、去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個性化教學的科學依據,構建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模式。6.
實現由單一化的評價模式向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轉變。傳統的教師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評價的惟一尺度,壓抑了大部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潛能,真正的評價應該起著激勵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現代評價要求不僅要關注學生在語言邏輯和數理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通過建立新的評價指標和改革評價方法,發展學生其他方面的潛能,諸如與人交往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等。評價應充分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關注個別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評價方式也要多樣化,不僅要重視量的評價,還要注重質的評價,評價的功能要由側重甄別篩選轉向側重學生的發展。另外還要強調評價的真實性和情境性,不僅要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結論,更要注重學生得出結論的過程。
三、適應語文新課改,必須指導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法
《綱要(試行)》中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1.
自主式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它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對所學東西感興趣,並覺得富有挑戰性,感覺到他們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使學習過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是真正有效的學習。自主學習的特徵是:學習者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學習者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學習過程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並作出相應的調適。2.
合作式學習方法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它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發展。合作學習的特徵是: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於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3.
探究式學習方法探究學習是從學科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解決問題,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和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他走過的路程,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麼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這番話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學習的重要價值。
語文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和評價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語文新課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對新課程,我們既不能有懼怕思想,害怕自己不能適應,被新課改淘汰,也不能跟著感覺走,人雲亦雲,別人怎麼做我也怎麼做,更不能認為新課改與己無關,墨守成規,無所作為。我們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誠心接受,熱情投入,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積極鑽研新教材,敢於探索,努力實踐。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樹立決心,充滿信心,建立自信,在學習中實驗,在實驗中學習,盡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學規律和特點,就一定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為語文新課改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❸ 對小學語文課改的幾點體會論文:我對小學語文課改的

如何看待小學語文課改
進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更進一步認識到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所以在課改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在此過程中存在了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徹底的解決,將會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發展非常不利。
新課改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學習交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願意採取的方式去獲得所要掌握的知識。這肯定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有些教師擔心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會影響教學的進度,使教學任務不能順利地完成。教師存在這種思想,必定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僅僅成為課堂的一種裝飾。還有些教師認為,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課堂徹底交給學生,教師的指導越少越好,於是,當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這些教師往往無所事事,甚至做於當堂課無關的事情。
在課改教學中,有些語文課堂上,學生就是按導學案的設計學習,學生把導學案看作是試卷對待,有些學生把課文泛泛地讀一遍,就做下面的環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讓學生合作討論,給人感覺學生很「忙」,課堂一場「活躍」。還有,小學課改慣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表揚式」,學生誰回答對了,教師就讓大家鼓掌邊叫:「好,好,你真棒!」以此來激勵學生,這對一、二年級學生很管用,但對五、六年級作用不是很大。
總之,在課改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學習任務,適時設計合作探究活動,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不要無所事事,要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小組中去指導,監控學生的合作。對於一些教學模式要根據自己的學生實際情況而定,不能管用一種模式。

❹ 小學生關於課程改革的演講稿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與層層深入,評價發展迅速,教師的評價觀念、使用的評價方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評價在課堂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老師在課堂中對學生所採用的隨機的、激勵性的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積極性的重要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農村小學語文課堂評價中,更要注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以激勵為主,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通過每一個教學環節的細微之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學心誠意切、實事求是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使課堂評價有效地促進農村學生的發展。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對學生的幾個方面影響:
(一)評價能幫助學生明確努力方向
正確的評價要有比較明確的目的性,它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對於學習目標的完成程度,喚起學生新的認知需要和成就需要,從而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對孩子而言,恰當的評價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准確,就是要明確地告知哪個方面好,哪個方面還有欠缺。通過評價反饋,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明確努力的方向,還有可能得到教師和同學對改進學習所提出的建議,這些都有助於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評價能激勵學生產生內在的動力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需要教師的激勵。激勵性的語言猶如揚帆的勁風,是學生前進的動力。激勵能激發人的潛能,能使人心智開啟,靈感涌動。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自由空間里與老師、學生進行心靈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三)評價能使學生有意識地克服自身的不足
正確的評價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它能夠引發學生認識自身的不足,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差距,進而產生完善自我的心理,去努力追求更好的發展。教師要特別注意及時評價,及時反饋,才能使學生切實了解自己的情況,自覺的發揮自身的優勢,克服不足。
(四)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
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直接影響教師形成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和重新建構的「智力觀」、「教育觀」。教師應樂於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接納、賞識學生,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不但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同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而這正是新課程學生評價所倡導的改革方向,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標准分層,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即重視評價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那怎樣的評價才適應新課程所提出的評價要求呢?
二、怎樣的評價才適應新課程所提出的評價要求
眾多優秀教師在課堂上總是自始至終地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如:「相信自己,你們會讀好。」「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麼沒想到,你體會得太精彩了。」「你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樣,快說出自己的想法。」「很佩服你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多好的問題,會讀,會思考,進步真大。」「大家認真讀書,渴望知識的熱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據說,優秀教師有一個共同的法寶,那就是鼓勵學生的方法多,有的多至近百種,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及時得到恰當的鼓勵。因為鼓勵能讓學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發,並使火花熊熊燃燒,照亮全班,讓整個課堂充滿生機。
(一)真情的贊賞----激起學生求知慾望
案例1:《鸕鶿》教學片段
師:這輕輕「一抹」抹出了什麼呢?
生1:抹出了波紋和浪花。因為鸕鶿鑽進水裡,湖面上盪起了粼粼的波紋,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師:你很有審美眼光。
生2:還抹出了漁人的忙碌,湖面上活躍的氣氛。
師:是呀!這一抹使平靜的湖面一下子變得熱鬧。讓我們走出課本想一想,還能抹出什麼?
生:還抹出了錢,魚兒賣掉就有錢了。
師:對!這就是勤勞致富。
生:還抹出了吃的、穿的、用的,如彩電、西裝、皮鞋……
師:是呀,抹出了漁人一家的歡樂和幸福。
上述案例充分體現了教師課堂評價的魅力,通過教師的步步引導,學生不單單獲得了知識、獲得了對文本獨特的體驗,更超越了文本展現了靈性。教師在評價時要善於抓住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維、語言表達或合作意識和技巧等方面的優點加以表揚。通過這些評語,受表揚的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老師的真誠,受到鼓舞而信心百倍,更加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時也為其他同學樹立了榜樣。
贊賞是一種由衷的真情的表揚。在語文課堂中許多教師礙於臉面, 吝惜贊揚之詞,即使學生回答得完全正確,也只是用 「對」字稍作肯定。教師對待學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讀、獨到的想法教師應該給予出自內心的贊賞,這可能對學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鼓勵。教師應本著「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理念,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心懷每一個學生,把愛心、耐心、信心貫穿於每一節課,正確運用評價語言,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活力。
(二)學生互評——體現學生學習主人公角色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應該是評價的主人。課堂上教師應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並教會學生如何互相評價。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這種需要正是學生在精神上特別強烈需求的。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傾聽別人發言,進行評價交流,深入學習,最終獲得知識,因此開展互評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最好表現,教師應充分給予學生自主的權利,讓他們充分開展互評。
案例2:
我在教《少年閏土》這一課,學生分別展示自己朗讀的成果時,我指導學生也像老師剛才那樣評一評同學讀書的情況。經過一番指導,學生的評價也變得具體、貼切起來。
生1:ⅩⅩ同學,我要向你學習,我覺得你把「深藍」、「金黃」、「碧綠」等表示顏色的詞讀得特別到位。
生2:我覺得ⅩⅩ同學這次的朗讀比以往大有進步,你改掉了以前讀書老添字的毛病。
生3:ⅩⅩ同學,你讀得也不錯,就是要能把那猹的狡猾的生性讀出來,就更棒了。
學生互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非常頻繁,學生的評價語言要適當、合理、明確、有針對性,而不要過於系統。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和評價水平,而不能急於求成,要求學生一步到位。還應該注意的是,學生評價時應對著被評價的同學,用第二人稱「你」而不用「他(她)」,因為學生彼此之間是平等的、互動的主體,而不只對著教師談自己的感受。這樣的評價才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關注了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愛護了每個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符合《新課標》積極提倡的評價理念。
(三)學生自評——鼓勵學生自我比較
自評就是讓學生自己評自己,學生想像豐富,有很大的創意性。要讓學生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自己的學習表現,軟化「班級參照」,強化「自我參照」。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判斷中,發現自己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鼓勵他們客觀的評價自己,有針對性地做出自我改進,進一步完善自己,養成自我檢查、自我調控的意識。因此我們要調動學生自主參與評價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參與評價中學會發現自我,提升自我,從而完成自我激勵與超越。課堂時間畢竟有限,評價活動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學生自主參與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
案例3:
我在教學《日新月異的電視機》這一課時,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課文,完成一個不同種類電視機的特點表。在活動中,我發現了一個小組活動開展得特別順利,表格很快就完成了。我請小組長向大家介紹一下經驗,他說:「我們小組,有的負責說,有的負責寫,還有的專門幫助查字典,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務。我們都覺得這樣的方法特別好。」可是其他小組的同學每次都自己顧自己,誰也不聽誰的,這樣根本就合作不好。」聽了他們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評價,我及時地給予了鼓勵,並號召其他組的同學向他們學習。
學會自評有利於學生對自己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這也是最難以培養的一種能力。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他們對自己的表現作出判斷,逐步由概括性評價向具體、客觀的評價發展,提高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平時鼓勵學生多做自我反思,進行自我比較,找出自己的進步和不足。
總之,課堂評價是理念的化身,智慧的結晶。精彩的語文課堂評價,猶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會喚醒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會催生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評價有法,但無定法。在教學中,教師應善於傾聽,多給學生一些人文關懷,讓評價在大融合中不斷生成、不斷完善、不斷超越,以促進學生智慧的生成,情感的涌動,心靈的放飛。

❺ 《做學生喜歡的創新型教師》的演講稿

淺談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十一世紀是「創造教育世紀」,創造性人才要通過創造教育來培養。創造性是每一位學生都具備的心理潛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雖然不能奢望每一位學生都成為非凡的創造者,但我們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創造才能。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自己成為創新型教師。

只有創新型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育並非只是「傳道、授業、解惑」,還要結合學生的生理特點,培養他們「愛問、善問、會問」的思考習慣和解疑的動手能力,使他成為創造性的人才。這要求教師本身要有豐富的知識,並不斷積累新知識,在課堂上做到融會貫通,得心應手。教師根據自己班上情況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面對不同的班級、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採取不同的教法,使學生有種「常新」的感覺。如果一個教師自己只是按照參考教案,循規蹈矩,那麼在下面等著引導和指導的未來棟梁們又怎麼不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呢?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課堂上「願聽、願想、願說」,「敢疑、敢說、敢辯」。

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夠在課堂上「暢所欲言」,不會「畏手畏腳」,不會擔心在班上「出醜」,害怕老師「指責」,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只有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創設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學生只有在這樣寬松、愉快的環境下,才可以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只有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下、課堂教學中,學生容易視自己為課堂的主人,他們放開思想,開發內在潛能,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從而使課堂煥發出活力及動力。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於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氣氛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與學生真誠交流。在平常的生活,課余時間我多與學生談心、交心。與「問題學生」談心教育、思想教育。自修、自習時間多下班去解答疑難。記得有一天,我有點不舒服,沒有下班。到了第二天,學生見到我就問:「老師,昨天沒有見到你,你是不是不舒服?」我有點感動了,與學生日夜相處,學生都把你當成朋友了。他們有困難就來找你幫忙,有問題就向你尋求等。這為在課堂上營造和諧的氣氛起到關鍵的作用。

(二)在課堂上教師要有激情,保持良好的情緒和親切的教態,將自身融入與學生的合作之中。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文章的喜怒哀樂在教師的表演下能觸動學生,在學生的表演下能感動同學,這就是一個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氣氛。我與一些學生的交談中知道,他們某科成績這所以好的原因就是喜歡上這一科的課,他們說:某教師上課又蹦又跳,很有激情,我喜歡上他的課。據調查所知:很多學生對語文是否感興趣取決於學生會不會討厭或喜歡上語文老師的課。如果一個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又怎麼會在課堂上面對著你「暢所欲言」呢?教師上課沒有激情,學生也許只會眼睛睜得大大的,耳朵卻在傾聽著夢中周公的言語。

(三)利用多媒休的優勢,使課堂成為和諧、寬松的環境。

利用多媒體可以創造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情景。如果很好的利用多媒體來引入課程,就會很容易的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如利用Flash、Powerpoint等。例如,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蘆花盪》,組織學生在多媒體教室一邊觀賞白洋淀的優美風光,教師一邊引入新課: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餘個淀組成,佔地面積四十多萬畝,水道縱橫,蘆葦萬頃,俯仰吐穗,風光旖旎。面對浩如煙海的淀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我們可曾想到這里曾是抗戰的大舞台,上演了無數個英雄的故事,讓我們在蘆花叢中,尋找英雄的足跡,追隨他高大的身影。多媒體繼續播放白洋淀優美風光,聲屏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感受課文內容。這樣學生很容易用自己的眼、心靈、語言去賞析文中的美,學生學得也輕松、愉快。

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想像,鼓勵學生質疑、標新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保證。(一)注重引導。教師是火花,學生是等待燃燒的火把,教師的作用就是用星星之火,點燃一簇簇的火把。教師的引導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提問,一個假設,在課堂上都是那麼舉足輕重。「老師所起的作用應該是引導性的,老師的作用並不是教會學生學到什麼知識,不是為學生思考問題,而是應該教會學生在一個新的高度上思考問題」。在引導學生的時候,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能幫學生「包辦」,遇到一些比較困難的問題要善於啟發學生,拓寬思考范圍。鼓勵他們「條條大路通羅馬。」譬如,語文課的作文訓練中,引導學生從概念的對立面中尋求立意,不失為一種求異思維的好方法。如,「近墨者黑」,教師不能引導「近墨者一定黑。」而應鼓勵反向立意「近墨者不一定黑」;「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等等,這種反彈琵琶,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就應該大力倡導,大加鼓勵。課堂教學中「反向立意」多了,學生求異思維的習慣形成了,其創新意識自然會與日俱增。(二)鼓勵想像。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可知想像的作用是多麼的重要。沒有想像沒有創造,善於創造必善於想像。「想像給思想插上了一對有力翅膀,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孩子們思維空間是多麼廣闊,想像力是多麼豐富。我覺得,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多為孩子們創造想像的條件,大膽放手,鼓勵孩子們「異想天開,」孩子們得到的就可能是撬起地球的「支點」或「杠桿」。(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質疑就是提出問題,就是把心中的

「疑惑」以問題的形式表達出來,然後進行積極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在課堂上,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書本上的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我在班上大力提倡「人人是天才」,鼓勵懷疑精神,主張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等等。由此在班上形成一股大搞創新培養,敢於發表不同看法的風氣。接下來的時間里,同學們慢慢地敢懷疑有些東西了。如有些詩歌的主題思想。這在對《春夜喜雨》的分析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學生們除了接受詩歌的常規主題外,更提出新的主題:如:杜甫希望有一場大雨(政治大風暴)來打擊、洗滌這個黑暗的社會;又如對「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的理解,有同學就認為這表現了杜甫的孤高、遺世獨立,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清高思想、、、、、,對於這此我大加表揚,又大感欣慰。我覺得這是學生有創新能力的一種表現。

四、課堂的趣味性、知識性、競技性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中之重。」

(一)課堂的趣味性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他就像是一塊磁鐵緊緊的把鐵吸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產生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那麼他就會主動、積極、執著地探究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會提出問題,不斷地思考問題,不斷地挖掘靈感。正如著名心理學家皮來傑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如果一堂課枯燥無味,又怎麼能引起學生主動,積極的去探究學習。長期以來,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負面影響,我們許多教師總是津津樂道於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述。教師單方面只管把知識講下來,卻不管聽講者的接受效果如何,有的老師甚至認為,我把該講的內容講到了,至於你學沒學到,那就不關我的事了。這種認識,不但是教法有問題,更是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觀念有問題。原蘇聯著名教育家蘇赫姆林斯基說:「我認為,重要的教育任務在於漸漸地養成學生從事緊張的、創造性的腦力勞動習慣。」創造性腦力勞動習慣養成,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雙邊互動,才能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要在課堂上展現我們教師風趣幽默的一面,讓智慧與微笑在課堂上擦出火花,讓學生的興趣「澎湃」,積極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如,教學中我們可以巧用一些修辭、反語、雙關語等幽默的語言,挖掘課程中有利於創造的因素,加以幽默的動作、表情來激發學生去主動地探究和創新。

(二)課堂的知識性,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知識,學會做人道理。英國一位哲人曾講過:「科學就是力理」。學習是為了應用,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知識只有在應用的過程中才會轉化為能力。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並不能忽略知識的重要性,沒有知識,就沒有能力可言,我們更不能談創新能力。

(三)課堂的競技性是針對現在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利用「競猜、競賽」的形式引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我進入戲劇部份學習時,採用競賽的方法,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進行一個戲劇比賽。學生們創意無限,表演改編版《雷雨》、《哈雷波特》、還有改編的現代愛情版《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場面搞笑又富有知識性。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課堂上我注重發掘課本有利於創新的因素,對於書本上「精彩」部分,讓學生自己演譯讓學生自己體會書本的情感,對於一些知識利用搶答形式進行比賽。還可以進行辯論賽,游戲比賽等。在教學中盡可能的提供爭論的局面,使得學生在討論中接受知識,培養創新能力。在比賽中,每個同學都專心致志地看書,爭先恐後地發言,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適合培養創新能力,使學生在緊張激烈而又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五、間隙性的成功體驗是推動學生創新能力再現的重要手段。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後,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的力量。「成功」會使人產生自信、愉悅等積極的心理體驗,使學生能自我激勵。這對於保持人的良好心理狀態和工作學習狀態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嘗試成功。

成功的體驗是學生再次創造的動力。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成功同時要嘗試「失敗」,只有在這樣的循環中創造能力才能源源不息。倘若他們一味的得到成功,就容易「沖昏」頭腦。如果老是經歷失敗,就會失去嘗試創新的動力。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教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根據創新教育理論和學生的特點及教學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來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以適應新課改的需要。

❻ 我與課改同行演講稿關於學生500字左右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在今天的演講前,我想帶給大家一個故事。一位學者曾做過一項調查:他到一所學校去,用粉筆在教室的黑板上輕輕一觸,黑板上就出現一個小白點。老師問:這是什麼?國外的孩子十分活躍,爭先恐後地說:這是天上的星星,這是路邊的石子,這是小蟲、這是樹上的甜果……由於他們豐富多彩的想像而有了各種各樣的答案。而在我們中國,同樣的動作、同樣的問題卻引起全班同學一片茫然。在老師的追問下他們才齊聲答到:這是粉筆點!教室里沒有一點雜音。這和國外的學生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位學者繼而說到:當今世界有兩類國家,一類是軀干國家,只有身體,腦袋靠別人。一類是頭腦國家,也就是他們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嘿,而你們中國就屬於那類軀干國家,要想發展,必須依靠頭腦國家。

我們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教育工作者,聽到這樣蔑視的口吻,心中不禁感慨萬千。我們深深地知道:我們不是未來,但我們的事業是未來。我們不是棟梁,但我們的事業是棟梁。如果我們所經營的教育再不改革,我們將延誤下一代,將被時代所拋棄。

可喜的是在我們翹首期盼中,在我們的聲聲呼喚下,新一輪課程改革終於走進了我們的校園,邁入了我們的課堂,與我們朝夕相伴了。雖然我和孩子們與課改同行的日子並不長,但是我們正感受著課改帶給我們的希望,正體驗著課改帶給我們的激情,正品味著課改帶給我們的喜悅!

回首走過的課改之路,我們有過困惑,有過焦慮,也有過徘徊,在完成新課標提出的大量認讀、規范語音、正確書寫的重任時,我總是手忙腳亂;在實現新課標倡導的既要體現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又要保證秩序井然的課堂紀律時,我總是顧此失彼。但我仍要感謝課改給了我一個成長的空間。感謝它使我逐漸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臨下地審視孩子,而應蹲下身子和他們交朋友,充分的尊重信任和鼓勵我們的每一個孩子。感謝它使我逐漸認識到自己再也不能滿堂灌輸,而應引導孩子自主探究。感謝它還使我逐漸學會了和同事分享課改的點點滴滴,並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人把吃小魚為生的梭魚和小魚放在同一個水池裡,中間用玻璃將他們隔開,當梭魚看見一群小魚在它眼前晃動時,便猛撲過去,試圖捕食小魚,誰知「砰」的一聲被玻璃彈了回來;再一次撲上去還是被彈了回來,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經過反復的沖撞,梭魚逐漸失去了嘗試的勇氣。以至於人們把擋在中間的玻璃板拿掉後,梭魚不再嘗試,直至餓死。這個故事對我的震撼很大,它告訴我們,當個體經歷多次失敗後,就會失去再次嘗試的勇氣。其實,在我們周圍,有些孩子不正在嘗試梭魚的體驗嗎?他們就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梭魚,在知識的海洋里探索、發現、遨遊。然而,當他們辛辛苦苦完成活動後,卻只換來老師「恩,還不錯」等簡單、冷漠的評價,那不就變成擋在梭魚與小魚之間的那塊玻璃板了嗎?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得不到良好的情感發展,自信心反而會受到挫傷。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會有成功的發現,也會遭遇困難和失敗,他們需要賞識,他們渴望成功。我們要小心翼翼的呵護孩子們的探索慾望,不僅讓他們有持續發展的激情和動力,更要讓他們在產生愉悅的同時,在不注重結果的過程中產生自信、勇敢、樂群等品性,這才是足以影響他們一生的東西。 然而,無論是勇敢自信、文明樂群、還是好探究、勤提問,都建立在教師對孩子的尊重上。這種師生的平等將促成孩子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產生。

我要感謝課改,是課改讓我懂得了為人師的真正含義,也體會到了為人師的真正幸福。在我和孩子們共同編織的課堂上,我常常會被他們那一個個彰顯個性的精彩發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滿自信的展示所感動。感謝課改給孩子一個享有知識的游樂場。看,我們的小朋友正在和字母寶寶交朋友呢,開小火車送生字寶寶回家,到知識果園里採摘蘋果,去登詞語大山搶紅旗,做拼字游戲時,大家拼出一句句動聽的話語,拼出了一個個神奇的童話。我們的孩子是多麼靈動啊,他們正全身心的感悟著知識的無窮魅力!

感謝課改給孩子一個發揮想像的五彩池。記得有一次外面正下著小雨,我讓小傢伙們閉上眼睛感受一下編織細雨的靜謐,聽聽外面是什麼聲音?這時一雙雙小手拉住我的衣服,笑眯眯地對我說:「那是秋姐姐撒花瓣的聲音。」有的甜甜地告訴我:『那是彩虹慶祝豐收的聲音』有的歡快的說:「那是天使在唱歌的聲音」還有的輕輕的說:「那是蝴蝶跳舞的聲音」,她或許是怕嚇跑美麗的蝴蝶吧?我告訴孩子們我聽到的是他們詩一樣的聲音,孩子們可樂壞了。他們正用自己的想像給我們描繪出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課改驅走了舊陳俗,教育迎來艷陽春。遙望今後的課改之路,或許我們仍像剛走路的孩子一樣步履蹣跚;或許我們仍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難,但親愛的老師們,請別忘記課改給我們帶來的一份份驚喜與感動吧!他正和我們一起奏響動聽的樂章;它正和我們一道描繪多彩的畫卷;它正和我們一同譜寫壯麗的詩篇。讓我們再一次感謝課改,祝福課改!我們滿懷信心、滿懷激情、滿懷憧憬,將課程改革進行到底!

❼ 語文新課改有哪些新理念

你說的教學設計中的第一部分。新課改主要強調三大部分的內容:以素質教育和創新為前提的思想下,堅持以學生為主題教師為主導地位的教學方式。

❽ 課改伴我成長演講稿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進攻別的國家。
一次,秦王寫信給趙王說願拿十五座城換內璧。趙王派藺相如帶璧去容秦國,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發現他根本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便派人將璧送回了趙國,秦王的陰謀未能得逞。藺相如因「完璧歸趙」而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讓藺相如隨行,讓大將軍廉頗帶軍隊做好了抵禦秦兵的准備,趙王到澠池會見了秦王,他要趙王鼓瑟。藺相如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以生命為代價逼秦王擊缶。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其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不服氣,揚言要給藺相如下不了台。但藺相如始終避而躲之,並對手下解釋說:「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之所以逼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前請罪。從此以後,兩個人成了好朋友。共同保衛趙國

閱讀全文

與談語文課改演講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