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有哪些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識寫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並認識、理解這些字及其所組合的常見詞語所表示的人、事、景、物、理、情和思維,初步完善心智構造體系。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4.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說、寫
1.鞏固記敘性篇級單位語文的說、寫,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真實、獨特感受、體驗和思考。
2.掌握說明性、議論性篇級單位語文與記敘性篇級單位語文的異同,根據形、神特性和需要實際,運用適宜的序、紋方式,說、寫不同文體的篇級單位語文,形成屬於自己的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的說、寫過程和習慣,提高獨立說、寫的能力。
3.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人、事、景、物的特徵,創造性地感知、感悟獨特情感和道理,豐富、完善人、事、景、物、理、情、思的系統。
4.根據需要,進行縮寫、擴寫、改寫,寫常見應用文,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並藉助體態語言增強感染力、說服力。
5.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6.了解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文學作品與一般篇級單位語文的區別與聯系,進行簡單的文學創作。
(三)聽、讀
1.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流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
3.在通讀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4.對所聽、讀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
5.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和相應的閱讀方式方法。
6.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7.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閱讀新聞和說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資訊。閱讀科技作品,還應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閱讀由多種材料組合、較為復雜的非連續性文本,能領會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8.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9.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0.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資訊和資料,幫助閱讀。
11.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背誦優秀詩文80篇(段)。
(四)綜合性學習
1.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訂簡單的研究計畫。能從書刊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貳』 如何有效設定初中語文課堂目標
首先應准確把來握教學目標自。教學目標不僅關繫到教師教,還關繫到學生的學。教師要想讓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目標,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態度等得到發展。其次,教師應精心准備教學設計。在教學目標確定後,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這樣才能為構建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來說,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1)課堂教學設計要做到簡約。簡約的課堂設計可以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明確訓練點,使教師和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2)課堂教學設計要合理安排時間。課堂教學設計只有合理安排時間,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保障,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實現高效課堂。(3)課堂教學設計不能面面俱到。教師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能夠自主學習。因此,教師不應面面俱到地講解內容,而應讓學生自己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從而鍛煉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為實現高效課堂打下基礎。
『叄』 寫一個初中語文課的教案,要有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內容,課後練習等。
《春》教案 朱自清 教學目標 1. 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從而感知課文內容,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清思路,尤其要能理解作者在觀察中的思維活動。 3.學習作者抓特點,多角度,按順序的景物描寫方法,並運用於練筆中,使景物描寫的能力能夠有所提高。 4. 對文中精彩的句段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以鼓勵為主,但要注意引導 的方向性。) 5. 在語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6. 從本文的學習中,初步學會閱讀文章和欣賞文章的方法。 教學重點 1. 從作者的觀察思維中學習描寫景物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閱讀和欣賞優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學這類文章的能力。 3. 掌握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並能夠充分運用聯想和想像運用這兩種修辭方法。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重點切入法教學設想多媒體教學,通過賞析該文,學習散文的寫作方法課型新授課預習指導朗誦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9 1』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如詩情如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春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可記得孟浩然的《春曉》,可記得杜甫的《春夜喜雨》。在多少作家的筆下曾這樣深情地描繪過春天,今天讓我們再讀一篇描畫春天的優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課文題目及學習目標)。 二、作者簡介 1』 朱自清,字佩弦,是著名詩人和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樸素,描寫細膩,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讀後令人回味無窮。他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描繪自然,他的寫景散文,無不寄託著對大自然的無限深情。 他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後來在英國留學一年,回國後,在清華大學任教授。他於1948年去世,享年50歲。他留下來的著名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和《綠》,這些文章我們在中學里都會學習到。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他的《春》這篇文章。 三、 朗讀16』 1、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大家要用你的心去領略春的風光,春的氣息。在讀的過程中有遇到好的詞和句,就用筆把它劃下來,這不僅是我們學會欣賞,提高鑒賞能力的第一步,而且也是閱讀課外文章,積累詞彙的一種常見方法。 正音正字:「水漲起來了」的「漲」,「漲」是多音多義字。 散(sǎn)在草叢里 ,醞釀(yùn niàng),巢(cháo) 應和(hè), 暈(yùn),蓑(suō), 水漲(zhǎng),剿(cháo) 迷藏(cáng), 水漲(zhǎng) 捉迷藏(cáng), 籠(lǒng)著一層(céng)薄(bó)煙 散:散(sǎn)在草叢里 散(sàn)會 四、 分析精彩句段 1、從對春天的盼望開始。3』 現在請同學們整齊的朗讀第一段,注意讀出作者期盼的語氣。想一想,這一段哪裡寫得好? (1)為什麼要連用兩個「盼望著」,用一個不也同樣可以表達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確:這種疊用,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如我們在叫喚朋友或者父母親的時候,叫兩聲往往要比叫一聲更加急切一些。)另一方面,也把讀者的心懸起來了。(盼望著,盼望著什麼?心往上提了一級, 沒寫,還是一個盼望著,急了,心情又提了一級, 到底盼望著什麼?東風來了,為什麼東風來了會讓作者如此興奮?答案還沒出來,心又上了一個台階, 最後作者才寫道,「春天的腳步近了」,原來作者是在盼望春天。這就給我們讀者一種渴望讀下去,探究他後面到底寫什麼的願望,從而引起共鳴。) 通過這樣一種疊用,作者在文章一開頭不僅表達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將讀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讀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為什麼只是春天的腳步近了,而不直接寫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明確:此時春天還沒有到,所以一個「近」字非常准確。把春天擬人化,寫它的腳步,彷彿一個你最喜歡的人在遠處向你招手,緩緩地向你走來,一種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讓人倍感親切。 (3)一句很朴實很平凡的語言,為什麼我們能體會出這么多的東西呢?這就涉及到我們閱讀文章的一種能力:品味和欣賞。(課本P51) 引出第三單元提示,聯繫到本單元的四篇課文,有春天,有冬天,有秋天。春風秋雨冬雪,大自然是美的。但是朱自清筆下的春最美,最需要我們來品味和欣賞。 如何品味和欣賞呢?方法之一就是體會文章中的修辭。在第一段中作者運用了哪兩種修辭?(擬人和反復),通過兩種修辭手法,表現了對春天的盼望,這是文章的總起。此時春天還沒到,只是近了。接下來呢,春天來了,…… 2、繪春:接下來呢,春天來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麼?請同學們朗讀第二段。8』 (1)看到了山,水,太陽。(可以看出這是對春天的——描繪) (2)從這一段開始,作者已經開始在描繪春天了,既然它已經來到了作者的面前,為什麼他不開始從最細小的一草一木寫起呢? 明確:這一段是對春天的一個整體的描繪。為什麼會先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呢?因為這是一種視覺的規律。假如現在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就站在門口,我們先會看他的什麼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後我們才會去看他穿著什麼樣的衣服,什麼樣的鞋子,什麼樣的發型,等等,再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他衣服的顏色,鞋子的顏色,甚至是品牌等等。(或者以自己第一天見面為例。) 所以,在這一段里,作者描寫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生動景象。 景象:一切,山,水,太陽。 知識點:一切,說明了沒有一個例外,眼睛所看到之處都是。 然:「的樣子」,表示一種狀態。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張開了眼。」是擬人寫法,很形象很具體地寫出了春天剛到時的特點。 「朗潤」表示明朗、潤澤。因為春天到了,山草變綠,林木抽芽,色彩變得非常鮮明,山色由暗淡漸漸明朗,樹木由枯萎轉為潤澤。給人一種清晰明亮的感覺。(點擊朗潤的山的圖片。) 水漲是因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 寫太陽,擬人。用「紅」來描繪,表現了春日融融的暖意。不會給你一種烈日的刺通感。 (3)這一段運用的修辭手法有擬人和排比。 排比:「山郎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作用:使句子整齊和諧,有氣勢,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情感。 朱自清在其他文章中的精綵排比還有:「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是,便從凝然的雙眼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朱自清《匆匆》) 學生優秀習作:「在上課的時候,日子從讀書聲中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寫作業 時,便從舞動的筆尖上過去。每天都重復著這些,沒有什麼改變。」 過渡:這一段是作者在描繪春天中的總寫,他用非常概括的語言勾畫出了春天的整體景觀。那麼接下來作者就要對春天進行仔細地觀察,用他細膩的筆觸去描繪春天的美,為我們展現一幅幅春的畫面。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3到第7段,思考一個問題,作者為我們展現了幾幅畫,分別以哪一種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你能否為這些畫起一個漂亮的名字? 明確:展現了五幅圖畫,分別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 3、春草圖,請同學朗讀第3段。11』 (1)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春草圖的? 明確: 質感:嫩嫩的。寫出小草柔嫩的特點。 顏色:綠綠的。有了綠色就等於有了綠色,這里同樣也是用綠色來象徵著春天裡生機勃勃的景象。 生命力:首先,用「鑽」字寫出了小草頑強的生命力,這種鑽不是一下子鑽上來的,而是偷偷的鑽上來,寫出了小草在春的催發下不聲不響的長出來的樣子。 「鑽」和「偷偷」兩個字用語非常准確,作者用擬人的手法使草具有了了人堅強的性格,顯示了春早旺盛的生命力,展現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使得語言更加的生動形象,同時也使沒有感情的小草變得像人那樣,有感情了。 其次,「園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廣闊,綠滿大地。剛才是從一顆小草寫它旺盛的生命力,現在又從整片的小草寫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作者對事物的觀察和描寫是多角度的,這樣子寫出來的文章就會讓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體。 再次,「坐著,躺著,打兩個滾,……捉幾回迷藏。」這一組短語作者連用了六個動詞,寫了一群天真活潑小孩子。語言是非常口語化的,就像在和一個小孩子說話一樣,非常親切,彷彿就發生在身邊一樣。 (2)那麼為什麼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為旺盛。) 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3)這些景象也正映現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強烈的熱愛之情。這種用景物的描寫來寄託作者感情的寫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葉子、風、草為例作對比。) 如:葉子,心情好的時候是嫩嫩的,綠綠的,心情不好的時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乾的,或者…… 風,心情好的時候是輕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時候是凜冽的,刺骨的。 模仿:草,心情好的時候是軟綿綿的,更好的時候,甚至是散發著陣陣清香。 心情不好的時候是——硬梆梆的,針刺般的,甚至是惡臭。 這種情景交融的寫法也是我們進行品味和欣賞文章的另一種重要方法。同時這種方法放在我們的作文中也同樣會為我們的作文增色不少。 展示優秀習作: 「望著天空,看著白雲,又遠又近,有一種刺眼的感覺。……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陽光照射在路旁的樹上,像被擊碎的玻璃落在地上。風輕輕吹過,我多想將我現在所有的感覺都寄託在風身上,讓它隨風遠去,隨風消失。呼,一天又過去了。」 評價習作: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景物當中。 因此,學會在文章中欣賞它情景交融的地方,學會在作文中運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精髓之一。因此,今天的第一個作業 就是要來運用這個精髓:在接下來的四段中,自己學著欣賞這四幅畫面,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主要抓住兩個點:第一,描寫過程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起到了什麼作用。第二,哪些地方是屬於情景交融的,有什麼效果?在學習運用這兩種方法的同時,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認真的閱讀文章,帶著問題去思考。 五、作業 1、背誦第2-7段。 2、掌握字詞及課下註解,准備小測。 3、完成練習冊。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鞏固對課文中生疏字詞的掌握。 2、讓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方法自己欣賞文章,領會作者思想感情。(需要老師的適當引導和評價) 3、掌握多種景物描寫的方法,並努力通過聯想和想像充分地運用。 二、教學過程 (一)檢測字詞5』 (二)導入 5』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朱自清先生在春面前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又學習了他描繪下的第一幅畫春草圖,這幅春草圖是怎樣的呢?現在請一位同學來背誦一下這一段。 作者並不單純用春草圖來表現春天,他還描寫了春天的花,那麼春天的花是怎樣的呢?請一位同學來背誦這一段。 (三)春花圖8』 1、假如現在你手中還握著一架攝像機,按照課文的描寫,你將如何進行拍攝? 明確:從樹上似錦的繁花移到花間喧鬧的蜜蜂,最後移到地上草叢中爛漫的野花。 從高到低 作者在進行景物描寫中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這是值得我們在在作文時學習的。 2、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幅畫美不美? 誰能具體說說朱自清筆下的春花為什麼能夠寫得這么美? 預計有如下幾種答案:因為朱自清喜愛春花,在描寫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知識廣博,語言美,在描寫中使用了修辭手法。(引出修辭) 3、這段話共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出了春花的什麼特點? 明確:(1)擬人,寫春花報春的氣勢。 (2)比喻,寫春花色彩的艷麗。 (3)通感,寫春花氣味的甜香。 (4)襯托,寫春花數量的巨大。 (5)比喻,寫春花種類的繁多。 總的特點:春花萬紫千紅,爭芳奪艷。 (附:用擬入,寫桃樹、杏樹、梨樹;不簡單地說花朵開得茂盛,而以「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描述,寓樹以人的情態、動作,「趕趟兒」,表明爭先恐後地,要趕上這一趟兒,趕春天,趕春光,百花爭春,這就把是寫活了。用比喻,1,寫花色的艷麗,不直接說出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來比喻,不僅使色彩更鮮明,而且激起讀者豐富的想像。2,為什麼要把遍地的野花比喻成眼睛、星星?沒有直接寫到太陽,但卻能夠讓人感受到一股明媚的陽光,沒有直接寫到風,但卻能夠讓人明顯地感到一股習習的春風。) 從中,我們看到,五句話,寫了五層意思,層次極為分明,都圍繞著春花寫,中心十分突出。從中我們是不是能獲得一些對作文很有幫助的啟示呢?——寫文章要圍繞中心寫。在圍繞中心寫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讓文章更加的精彩,讓你所描繪的事物更加的形象可感,這就非常需要修辭的運用。就像作者把野花比喻成眨呀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寫到了風,寫到了太陽,使整個畫面充滿了動感。同時他也將這段對春花的描寫引到了下一段對春風的描寫。現在請全班同學朗讀第5段。 (四)春風圖10』 請一位同學起來背誦這一段。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體的、形象、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寫,我們也容易讀。而春風是一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作者怎樣去寫呢? 1、作者寫春風的基本思路是怎樣的? 先寫風的溫和,再寫風的香氣,後寫風的和悅。 2、這三個方面分別是從人的哪些感覺來寫的? 觸覺、嗅覺、聽覺。 3、作者從觸覺寫春風,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比喻,把春風比成母親的手)為什麼要把春風比成母親的手,而不比成父親的手,或者其他什麼人的手呢? 明確:母親手的普遍特點是溫順柔和,而父親的手的特點是粗廣剛毅。因此,這一比喻從觸覺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寫出了春風的溫暖和柔情,把本來看不到摸不著的風形象化了。同時這個比喻也印證了前面古人所講的「吹面不寒楊柳風」。因為對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會因為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不同而不同,但是春風卻不一樣,古往今來,人們對春風的感受卻是一致的,像母親的手和吹面不寒都具有共同的特點。 4、才說了,風本來是沒有味道的,這里哪來的香味? 這是因為作者通過嗅覺感受到了春風帶來的各種氣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有青草味兒,也有花的香,寫出了春風的香甜和醉人。 5、作者還藉助聽覺寫出了風的和悅,請問他聽到了什麼? 鳥兒「清脆」、「宛轉」的叫聲,牧童「嘹亮」的短笛聲,和輕風流水應和,這是多麼動聽的音樂。 6、以上我們看到作者從觸覺、嗅覺和聽覺三個方面,把無形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圖,作者也同樣運用了這三種感覺,還有視覺。從中,我們看到,文章對春景寫得如此具體生動,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覺和深切地感受分不開的。這里我們又獲得了一種啟示:要獲得實際感受,就耍仔細觀察,觀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齊開放,使大腦同時通過五條渠道去認識和表現事物。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要在實踐中提高觀察能力的一種途徑。 (五) 春雨圖5』 那麼春天的雨又是如何的呢。請同學們朗讀第6段。讀完後思考或者自由討論兩分鍾,讓學生上台填寫表格。(目的是讓學生試著用自學或探討學習的方式欣賞文章。)要說出體現在哪裡。 明確: 順序,由物及人,由近及遠。 修辭,排比,比喻。 特點,細密,輕盈。 (六) 迎春圖5』 以同樣的方法學習這一段。 (七) 贊春4』 請同學朗讀8—10段。說說這三段贊頌了春天的什麼特點:生機勃勃,千姿百態,充滿活力。 (八) 活動3』 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為什麼?甚至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個字或詞談談體會。 (九)總結1』 評價同學的談話。從文章中作者體現出來的感情,到從作者景物描寫的方法給讀者的啟示,要求學生能夠運用這種寫作方法進行作文。 三、作業 1、背誦全文 2、預習並讀熟《古代詩詞五首》 四、板書設計 春一、 盼春。 盼、來、近(總領 全文,開啟下文) 二、 描春 一春的總的輪廓: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二細致描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 圖、迎春圖) 春草圖(草報春):偷、鑽、嫩、綠、滿——草 坐、躺、打、踢、賽、捉——人 春花圖(花爭春):態——桃、杏、梨,趕趟兒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風圖(風唱春):觸:撫摸 味: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笛聲嘹亮 春雨圖(雨潤春):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狀:密密地斜織、屋頂上籠著層薄煙 景:樹葉綠得發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燈、人、房屋 迎春圖(歡迎春):城鄉、老小、舒活、拌擻、一年之計在於春 三、頌春:三個比喻句(春天像……) 五、教學反思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詩意盎然、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滔滔不絕地講授,機械地、繁瑣地逐一分析五幅圖畫,學生在下面認真地作筆記,盡管學生把筆記寫得密密麻麻,我想,這也無疑是對新教材的一種背叛,是與新課標的要求背道而馳的,結果肯定收效甚微。 因此,我教學本課時將課文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以朗讀為主,用30分鍾聽讀、齊讀、自讀,然後用15分鍾進行了分組朗讀比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同學們不僅提高了朗讀能力,而且把握了課文的思想感情,深入到作品的意境當中,細細地涵泳品味,進一步領會了作品的意境、風格與美觀。第二課時,我將品位語言作為本課的學習重點,採用「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的方式,讓學生對本課的優美語言有真切的體會。起先20分鍾,老師檢查字詞,介紹作者和背景,然後幫學生理清思路,進行整體感知,尤其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授生以「漁」)。在這個基礎上,品位語言也就水到渠成了。接著,我布置同學們圍繞兩個題目(如前)分小組討論5分鍾,讓同學們大膽發掘文章語言精彩之處,尤其是動詞的運用、句式的變化、口語的穿插、修辭的妙用、各種感觀的調動等。除此之外,還要求同學們進行聯想拓展,把課內外所積累的古詩文寫春的名句進行一次大整合。 最後20分鍾,就是這堂課最出彩的地方。同學們踴躍發言,這是出乎我預料的,連平時最膽小、對語文沒有興趣的幾位同學都發了言,教室里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他們都說出了對課文的自己的理解,正所謂「一千位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勿庸置疑,這些回答雖然顯得還有些幼稚或不完善,但是,這畢竟是同學們自己自由探討得來的,比起老師越俎代庖的「灌輸」或許更有效果,更符合現代語文教學觀。
『肆』 語文的教學目標
小學教學目標:
確立教學目標對於任何一節課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指出了教學的主攻方向,規定了一整節課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學習層次水平及教學的深廣度,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教學活動的依據之一和教學評價的重要標准。教師確立課堂教學目標,必須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努力做到整合、具體、恰當、可測,從而發揮出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診斷功能、調節功能、評價功能和激勵功能。
1、整合。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決定了不僅要注重字、詞、句、篇知識性內容的傳授,還要重視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和品德教育、審美教育以及心理素質教育。因此,在確立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時,教師必須從多角度考慮,使之體現知識、智能、德育三方面目標的整合優化。例如,第五冊《稱象》,既是一篇歷史故事,也是一篇講讀課文,在確立這一課教學目標時,我們首先應確立情意領域的目標,即通過學習曹沖稱象的故事,了解曹沖稱象的過程,從中學習考慮問題的方法。認知領域的目標,應按能力結構分為識記、了解、簡單應用三個方面。(1)識記:學會10個生字,讀准字音,熟記字形,教會寫課後8個詞語。(2)了解:了解生字的字義,說出句子中帶點字詞與不帶點字詞有什麼不同,說說課文怎樣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3)簡單應用:運用「議論」造句,會按課文內容填空,會給句子加冒號、引號。從本課教學目標的確立我們不難看出:本課的教學目標具有育人性,把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及字、詞、句、篇的訓練都體現在教學目標之中,真正做到了教學目標的優化組合。
2、具體。教師在確立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時,要緊扣大綱,依據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所確立的教學目標,要能在40分鍾內具體實現;表述要明確、具體、規范,便於理解、操作和檢測。如第七冊《繁星》一課,有位教師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1)整體閱讀課文,記住本課生字新詞,概括課文內容,說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不同心情。(2)重點學習背誦第三段,學習作者把寫景色和寫感受相結合的寫作方法。(3)培養學生欣賞大自然的高尚情操。這三條教學目標,第一條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懂,重點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第二條要求學生能掌握本課的寫作方法,重點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第三條重點是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高尚情操。以上三條具體地從認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為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師生以此展開教學活動,必然得心應手。
3、恰當。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所包含的知識因素、德育因素的彈性很大。這就需要我們把握大綱要求,依據學生接受能力來確定課堂教學目標。努力做到恰到好處。如同是敘事作文的課堂目標,三年級是「能根據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一段話」;四年級是「寫一件事,能把經過寫具體」;五年級是「能寫簡單的記敘文,要求有中心、有條理、有詳略、能表達真情實感」;六年級是「能根據要求選擇材料。編寫作文提綱,寫出有中心、有條理、語句通順、主次分明、有一定想像的簡單記敘文。」由此可見,課堂教學目標有明顯的層次性。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根據教材的要求把握好分寸,既不能盲目拔高,也不能隨意降低。
4、可測。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活動的重要標准,因此,教師所確立的教學目標要具有可測性,努力在表述語中運用外顯性行為動詞,切忌模稜兩可。例如:有位教師在讓學生學會「按從整體到部分觀察事物」這一教學內容時,確定了如下課堂教學目標:(1)記住並口述按整體到部分觀察事物的方法。(2)結合指定的課文說出作者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3)能獨立按由整體到部分的方法觀察事物並口述出來。這三條具體的教學目標,不但確定了教師教學的內容,也具體地指出了學生學的要求,尤其是「記住」、「說出」、「口述」等外顯性動詞,為教學檢測提供了科學依據。
『伍』 初中語文學科教學目的要求
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的精神,在語文教學中落實「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推進我市初中語文新課程的實施,特製定《靖江市初中語文學科教學基本要求(試行)》。
一、關於文言詩文教學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依據《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文言詩文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誦讀。文言詩文的誦讀十分重要,教師要引導、指導學生反復誦讀,使學生在讀中形成語感。這樣,十分有利於學生學好文言詩文。
2、重視文言基礎。文言文教學要重視文言詞語的理解與積累,重視文言句子的翻譯。學習文言詞語,翻譯文言句子都應該緊密結合語境,應盡量避免過多的語法分析。
3、重視積累和運用。文言詩文教學要加強背誦、默寫訓練,並引導學生學會運用一些警言佳句,在積累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平時應加強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有效訓練。教師應幫助學生梳理和歸納,形成系統。
4、注意整體感悟與欣賞評價。文言詩文教學應注意整體感悟 ,適當引導學生進行鑒賞與評價,避免繁瑣的支離破碎的分析。
5、教材中的「課外古詩文背誦」不佔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有計劃地完成課外古詩文背誦。每周背誦古詩文2首或2篇。
二、關於語文基礎知識教學
語文基礎十分重要。不應該忽視現代漢語語文基礎知識教學。語文基礎知識可以隨文學習,也可以專題學習,科學訓練。學生應該在學習中掌握必備的語文基礎知識。
要繼續鞏固漢語拼音,特別是多音多義字的辨別要加強訓練;繼續擴大識字量,達到能認識3500個常用字,並能夠正確工整地書寫,有一定的速度;能夠修改常見的病句;掌握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等常見的修辭方法,並積極引導學生運用。
在語文基礎知識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在運用中學習,在運用中掌握。
三、關於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培養語感,在閱讀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閱讀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讀。學生接觸文本是閱讀的伊始,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與文本對話。
2.重視「整體把握」。從學習目的而言,要求學生能夠整體把握文本。其中包括文本的內容、觀點、情感、思路等。
3.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品味語言。要引導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引導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4.在閱讀教學中,既要重視「知識與能力」又要注重過程與方法,從中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
5.在閱讀教學中,既要重視對有關學習的內容的統一認識,又要關注學生的獨特感悟和體驗,二者不可偏廢。
6.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幾種常見的文體(各種文體的閱讀要求見《課標》11頁)。學生能夠根據不同的體裁特點進行閱讀,並掌握精讀、略讀、跳讀和瀏覽的方法。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閱讀一般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7.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中,對話的中心是學生個體。教師、學生、文本等只不過為學生的個人閱讀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8.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和促進者,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需要教師的引領。教師的引領和促進,應包括必要的點撥、講授、方法的指導、思路的啟發以及評價等等。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不是要簡單地廢除教師必要的講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設計,不要把學生的主動式的學習方式和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對立起來。
9.在學習中,注意培養學生自覺使用工具書,自覺搜集信息,記讀書筆記等習慣。
10.教師應幫助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類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三至四部名著。讀物來自《讀本》、《名著名篇閱讀欣賞》、《拓展閱讀》等,每周至少要背一篇名篇或美文。
四、關於寫作教學
《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寫作方面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1.積極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
2.寫作要緊密聯系生活,重在從學生的生活視野和感情經驗中取材立意。
3.作要有真情實感,積極引導學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並從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素養。
4.關於作文評改,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自我修改作文,小組互相評改作文。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作文教學要著重在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課程標准》也明確提出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學生互相評改作文,「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可以從中「分享感受,溝通見解,」互相學習。
5.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寫作指導與作文講評。指導,重在寫作前的思路啟發,講評應從寫作的選材、立意、結構、語言、情感、態度以及學生的作文評改等多方面加以評價和指導。
6.寫作教學要從初一到初三形成系統,做到序列化和專題化的有機統一。作文每學年不少於16次,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五、關於口語交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口語交際的過程是聽說雙方互動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過程體現了「三個維度」過程目標,整合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三個方面相互的滲透,溶為一體。在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要精心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的語文教學活動,離開了「特定的環境」,就無法進行,因此,在教學中應精心創設符合生活實際的口語交際情境,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走進交際的情境。口語交際創設情境的方式很多,如:陳設有關的實物,製作有關的道具,利用錄音、錄像等渲染氣氛,以及教師學生的表演、語言描述等等。
2.注意雙向互動。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它是聽者與說者雙方的互動過程。
3.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
4.多給學生交際的機會,引導學生在口語交際的實踐中學會口語交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
教師應努力做到,一方面堅持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一方面引導學生在廣泛的日常生活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可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六、關於綜合性學習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集體活動。綜合性學習體現了學習目標的綜合,它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的學習目標的綜合;體現了「三個維度」的綜合;體現了學習方式的綜合;體現學科間的綜合。在綜合性學習教學中,應注意下面兩個方面:
1.重視「自主、合作、探究」,綜合性學習應主要由學生設計和組織活動。學生合作制定活動計劃,合作搜集研究相關資料,合作展示學習成果。
2.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綜合性學習中,教師既不應該是組織者,也不應該是旁觀者,教師應該是學生綜合性學習全過程的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指導包括:計劃指導、活動指導、方法指導、評價指導等等。讓學生自主組織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七、關於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
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積極使用教具。如:小黑板、幻燈機、錄音機、多媒體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正逐漸地代替了小黑板、幻燈機、錄音機等,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走進課堂,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促進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體只能是輔助手段,代替不了語文教師的板書。我們應合理恰當地使用,不應該以此代替文本,代替學生的閱讀。
八、關於學生的學習評價
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促進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加以評價。評價應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和表現、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等等。評價可以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書面考試、口試、筆試、課堂觀察、課堂檢測等等。
九、關於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圖書館、展覽館、報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我們要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積極引導學生課外閱讀,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生活的主人。
靖江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五日
繼續閱讀
『陸』 初中學校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整體目標可以看 語文教學大綱 對於每一課不同年級不同的教學目標,一般是德育 知識 能力 三個方面
『柒』 如何將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目標落
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
語文課程制定的目標,是從「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來設計的,是面向全體學生,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獲得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注重的是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那麼,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落實三維目標,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主攻方向。因此,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去著力落實三維目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
所謂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兩種學習方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傳統學習方式強調接受,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銷蝕,窒息了人的思維和智力,消磨了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阻礙了學生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被動性的學習態度,把學習轉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使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關鍵是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輔相成,水乳交融,有機結合。學生採取這樣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獲得有效的情感體驗,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價值觀的形成。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能力,使知識、文化得到積累。如學習《將相和》一課,讓學生自由組合三人小組合作表演課本內容,此時,學生便自由組成了一個整體,他們為表演好課本內容,獻計獻策,互相幫助。這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大家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開發,主體地位得以真正體現,促進了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轉變教師角色,促進師生交往
傳統的教學觀把教學理解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顯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具有絕對的權威,師生之間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師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的「教學」是假教學。如課堂上,一位學生對某個問題做出了正確解答,老師仍然追問:「他回答的對不對啊?」學生則齊答:「對。」由此可見,只有交往的形式,而無實質性的內容,教師必須轉變教師角色,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創共生的過程,是師生平等參與教學的過程,教師要打破「教師中心」「課堂主角」的舊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主探索。同時教師作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應積極創設自主探究合作的餓空間,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互動。
三、注重課堂評價
美國教育家斯蒂芬表示,課堂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目的是為了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一種測評。他認為,對學生的課堂評價是有效、成功的教學的一部分。可見,課堂評價是一種教育手段,用它來改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成績。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時,問:「諸葛亮向魯肅『借箭』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大多數學生認為:諸葛亮能准確地把握魯肅的真誠,並大膽地向魯肅借船,沒有聰明的才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借船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但也有個別學生認為:預見大霧,預知曹操不敢出戰,這確實高明,但借船不算,因為大家都知道魯肅誠實,不打小報告,向他借船這不算什麼神機妙算。學生還因此激烈地爭論起來,一時難分高下,最終把焦點落在了教師的評價上。這位教師沒有將學生引入到事先設定的框框中,而是巧妙地做出這樣的評價:「『借船』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同學們各有各的理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正常。因此,大家講的都有道理,特別是後面學生的發言能與眾不同,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真了不起!」這位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使學生愛思考、敢思考、會思考,還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上,教師總會有許多鼓勵性的評價。如:「相信自己,你們會讀好的。」「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麼沒想到?你體會得太精彩了。」「多好的問題,會讀,會思考,進步真大!」……可見,在課堂評價中有效地落實了三維目標,尊重學生生命發展的獨特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學中得到發展,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
四、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美國著名教育家華特做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論斷。」因此,在《語文課程標准》根據語文教學的實際狀況強調語文課程的生活化,要求進一步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系,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把語文學習的背景擴大到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如學習肖復興寫的《荔枝》、史鐵生寫的《秋天的懷念》、馬克·漢林寫的《地震中的父與子》等歌頌父母的課文時,則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父母關愛自己的事。學習《魯本的秘密》等孩子關愛父母的課文時,則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想一想自己如何愛父母的。這樣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還能對學生的心靈產生強烈的震撼,很好地實現語文教學的情感目標。再如有的教師在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大瀑布的葬禮》等課文後,布置學生開展當地的生態和環境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的活動。類似這樣的活動,把語文課堂學習和社會生活直接聯系在一起,擴大了語文學習和實際運用的范圍,新課標所要求的對學生實施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三維目標,能帶給學生一個全新的課堂,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捌』 如何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一、語文課堂開展小組活動的意義
初中語文教學工作既要重視教材教法的研究,也要強化教學對象的分析。初中生在學習中渴望參與的意識更強,迫切要求與教師開展互動、在課堂上表達觀點等等。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小組活動,一方面有利於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在小組內小組間開展自由討論、熱烈辯論,營造了各抒己見的良好學習氛圍,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其次,語文課堂開展小組活動有利於教師的教學管理和引導啟發。採取小組這一扁平化載體作為承接,整個教學活動不再面對單個的學生,而是面對數量更少的學習小組。教師只需將學習目標任務交給小組這樣的單位,由牽頭學生帶領大家一起分析研究,縮短了教師關注面,提高了教學引導啟發與控制調節的有效性。另外,語文課堂開展小組活動還能夠充分集聚學生的集體智慧,提高重難點突破成效。一個人的思維角度深度都會受到限制,而集中大家的力量,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分析,則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的角度全面性、深度有效性,使語文教學工作更加順利地突破重點難點與要點。
二、緊扣重點環節提高小組活動成效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小組活動的作用,需要教師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重點要抓住五個環節。
1. 科學設置小組載體。合作小組不同於一般的學習組織,既要體現數量的適中,又要明確牽頭學生,同時還要對學生成員進行結構的優化。筆者在教學中按照6人一組或8人一組的規模組建合作小組,每個小組明確一名學生牽頭負責,避免群龍無首、秩序混亂的狀態。同時對小組的作用功能定位進行了進一步明確,使小組成為組織大家學習研究、集中集體智慧、參與班級互動的有效組織。
2.明確小組牽頭學生。每一個小組都應當是一個堅強的學習堡壘,如果完全放手讓學生自由進行,小組研究活動就會缺少指向性目標性,導致學習活動無法突出重點、攻破難點。所以筆者在小組作用發揮時,明確了每個小組的牽頭學生,主要選擇語文學習基礎較好、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讓他們能夠帶領本小組的成員准確領悟教師的教學意圖,使整個小組的學習活動能夠按照啟發引導的方向順利推進。
3.精心設計思考提綱。對於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更多時候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分析課文,從課文的主題、人物形象、結構順序、內在線索到寫作手法、重點語句分析等等,這些方面涉及面廣量大,教師需要在學習活動中為學生提供一條清晰的線索。筆者在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將每一篇課問中涉及的知識要點、能力要求梳理總結出來,濃縮成一組思考題,以此為線索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分析研究。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逐題分析,交流辨析,既要自己進行深入思考,又要與同學之間開展交流互動,這樣的思考提綱充分體現了對整節課的有效串聯和引導啟發,是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的線索與靈魂,也是教學目標任務全面達成的重要載體與保障。
4.組織學生組內探究。每一位學生在小組內都要進行充分的交流辨析,不能一味聽優秀生報答案說成果,要積極參與其中。筆者在設計思考題的環節,既體現了問題的全面性,同時也體現了難度的梯度性,這樣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可以在其中有思考的機會、表達的平台。小組討論時,筆者要求牽頭學生充分尊重每一個小組成員, 無論是優秀生還是學困生,都要給予他們討論交流的機會。對於學困生的答案不要輕易否定,要鼓勵他們積極思考,並對他們進行思維方式、學習方法方面的滲透,以達到在小組探究過程中提高學生領悟能力的效果。通過小組的探究,初步總結梳理出本組學習成果。
5.交流辨析深化成果。教師將語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放到小組,交給學生目的在於讓學生在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動中提高學習掌握效果。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辨析,大家一起討論進行答案的補充完善,以及一些片面觀點的糾正引導。學生之間的觀點差異,教師不直接進行點評,而是進一步引導他們講論點擺論據,通過辨析的過程既明晰了問題答案,同時也深化了學習理解效果,提高了思維方式技巧等等。
三、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小組活動的作用,既是對語文教學模式的一項創新,也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尊重,體現了知識、能力、情感等立體教學目標。教師在小組活動實施過程中要注意講究技巧方法,既要著眼於小組的功能作用准確定位,合理分布成員,同時也要在小組具體運行過程中有效掌控局面,在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進行巡視點撥指導,有效把握學生學習動態,確保整個教學節奏有序推進。另外,教師還可以積極拓展小組這一載體的功能,鼓勵學生將小組作用從課堂向課外進行拓展延伸,特別是在發揮學困生補習、學習成效過關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服務於語文學習。源於網路分享。。。。。。
『玖』 如何將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一、語文課堂開展小組活動的意義
初中語文教學工作既要重視教材教法的研究,也要強化教學對象的分析。初中生在學習中渴望參與的意識更強,迫切要求與教師開展互動、在課堂上表達觀點等等。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小組活動,一方面有利於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在小組內小組間開展自由討論、熱烈辯論,營造了各抒己見的良好學習氛圍,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其次,語文課堂開展小組活動有利於教師的教學管理和引導啟發。採取小組這一扁平化載體作為承接,整個教學活動不再面對單個的學生,而是面對數量更少的學習小組。教師只需將學習目標任務交給小組這樣的單位,由牽頭學生帶領大家一起分析研究,縮短了教師關注面,提高了教學引導啟發與控制調節的有效性。另外,語文課堂開展小組活動還能夠充分集聚學生的集體智慧,提高重難點突破成效。一個人的思維角度深度都會受到限制,而集中大家的力量,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分析,則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的角度全面性、深度有效性,使語文教學工作更加順利地突破重點難點與要點。
二、緊扣重點環節提高小組活動成效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小組活動的作用,需要教師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重點要抓住五個環節。
1. 科學設置小組載體。合作小組不同於一般的學習組織,既要體現數量的適中,又要明確牽頭學生,同時還要對學生成員進行結構的優化。筆者在教學中按照6人一組或8人一組的規模組建合作小組,每個小組明確一名學生牽頭負責,避免群龍無首、秩序混亂的狀態。同時對小組的作用功能定位進行了進一步明確,使小組成為組織大家學習研究、集中集體智慧、參與班級互動的有效組織。
2.明確小組牽頭學生。每一個小組都應當是一個堅強的學習堡壘,如果完全放手讓學生自由進行,小組研究活動就會缺少指向性目標性,導致學習活動無法突出重點、攻破難點。所以筆者在小組作用發揮時,明確了每個小組的牽頭學生,主要選擇語文學習基礎較好、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讓他們能夠帶領本小組的成員准確領悟教師的教學意圖,使整個小組的學習活動能夠按照啟發引導的方向順利推進。
3.精心設計思考提綱。對於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更多時候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分析課文,從課文的主題、人物形象、結構順序、內在線索到寫作手法、重點語句分析等等,這些方面涉及面廣量大,教師需要在學習活動中為學生提供一條清晰的線索。筆者在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將每一篇課問中涉及的知識要點、能力要求梳理總結出來,濃縮成一組思考題,以此為線索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分析研究。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逐題分析,交流辨析,既要自己進行深入思考,又要與同學之間開展交流互動,這樣的思考提綱充分體現了對整節課的有效串聯和引導啟發,是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的線索與靈魂,也是教學目標任務全面達成的重要載體與保障。
4.組織學生組內探究。每一位學生在小組內都要進行充分的交流辨析,不能一味聽優秀生報答案說成果,要積極參與其中。筆者在設計思考題的環節,既體現了問題的全面性,同時也體現了難度的梯度性,這樣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可以在其中有思考的機會、表達的平台。小組討論時,筆者要求牽頭學生充分尊重每一個小組成員, 無論是優秀生還是學困生,都要給予他們討論交流的機會。對於學困生的答案不要輕易否定,要鼓勵他們積極思考,並對他們進行思維方式、學習方法方面的滲透,以達到在小組探究過程中提高學生領悟能力的效果。通過小組的探究,初步總結梳理出本組學習成果。
5.交流辨析深化成果。教師將語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放到小組,交給學生目的在於讓學生在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動中提高學習掌握效果。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辨析,大家一起討論進行答案的補充完善,以及一些片面觀點的糾正引導。學生之間的觀點差異,教師不直接進行點評,而是進一步引導他們講論點擺論據,通過辨析的過程既明晰了問題答案,同時也深化了學習理解效果,提高了思維方式技巧等等。
三、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小組活動的作用,既是對語文教學模式的一項創新,也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尊重,體現了知識、能力、情感等立體教學目標。教師在小組活動實施過程中要注意講究技巧方法,既要著眼於小組的功能作用准確定位,合理分布成員,同時也要在小組具體運行過程中有效掌控局面,在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進行巡視點撥指導,有效把握學生學習動態,確保整個教學節奏有序推進。另外,教師還可以積極拓展小組這一載體的功能,鼓勵學生將小組作用從課堂向課外進行拓展延伸,特別是在發揮學困生補習、學習成效過關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服務於語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