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復習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復習

發布時間:2021-02-27 09:59:34

『壹』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復習

1 山中訪友
本文出自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之手,發表於年第三期《散文》雜志。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敘述方式獨具匠心,第二人稱的方式使情感表達更加充分,更有親切感。1 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這個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把「老橋」比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欽佩。2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這個句子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的情誼。3 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從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與樹物我相融,合二為一的情境。4 這山中的一切,那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這一段中,作者介紹了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和雲雀這幾位「朋友」,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和大自然親密無間,物我相融的感情。5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說說作者在山中都拜訪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課文為什麼以「山中訪友」為題? 答:作者在山中拜訪了一些自然界的朋友,有老橋、鳥兒、露珠、樹木、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課文以「山中訪友」為題,既是全文構思立意之本,又是以聯想和想像構築情境這一獨特,鮮明的表現手法的凝聚,是文章的「文眼」,同時,也能喚起讀者的猜想。6 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裡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 答:作者把山中的一切都視為自己的親密朋友,並與之親切交流,字里行間體現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寫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寫鳥兒——呼喚我的名字;寫露珠——與我交換眼神;寫樹木——是我的知己;寫山泉——要我重新梳妝;寫溪流——邀我唱和;寫瀑布——天生的金嗓子;寫懸崖——挺拔的身軀;寫白雲——讓天空充滿寧靜;寫雲雀——談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在作者眼裡這山中的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著鮮活生命的人,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和山裡朋友之間的那份深厚情誼。3 草蟲的村落作者郭楓。文章以奇異的想像,追隨著一隻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1 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著堅硬黒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裡。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作者把自己當作了草蟲村落中的一員。)2 甲蟲音樂家門全神貫注地振著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樣流了出來。(從這個句子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對大自然小生靈的贊美之情。)3它們意味深長的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的走回洞穴里去。(從這個句子中,我能體會到甲們夫妻之間的恩愛。)4 想一想作者的在草蟲的村落中看到些什麼?答:作者看到了村落中的街道、小巷、來來往往的村民們、花色斑斕的小圓蟲、龐大的蜥蜴、甲蟲音樂家們、搬運食物的村民們、氣象觀測者和建築工程師。5 作者想像豐富,感受獨特,說一說你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答:作者將迷路的甲蟲想成行俠仗義的游俠,表達了對小蟲的喜愛與贊美。把甲蟲振動翅膀的聲音比作靈泉。在作者心中,甲蟲發出的聲音彷彿是從山澗里流出來的美妙的泉水聲,這聲音像一首曲子,既動聽又有自己的韻味,而且作者感到這聲音「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充分體現了作者對甲蟲的喜愛之情。

『貳』 6年級語文上學期第一單元復習資料

人教的嗎?
1 山中訪友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出自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之手,是他發表於1995年第三期《散文》雜志的一篇佳作。

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一讀題目,觸發思緒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了。但讀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時,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懸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入到畫面中,進入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倍感親切。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還恰當地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像豐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作者把自己想像為一棵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又如,「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想像中,懸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同時,作者還採用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筆生動活潑,而且,也很好地表達了對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讀著這篇散文,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強烈地感受到那種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你會時時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想想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美好境界。

本文作為本組「感受自然」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通過感受作者描繪的境界,體會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學習作者通過比喻、擬人、排比、想像來表達情感的方法,並積累語言。

本課的重點是感受作者對山裡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並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撞了個滿懷」,形象地寫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和風中的那種感覺。因為風中含著「露水」,所以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為風中含著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著一絲甜蜜。這「走出門」後給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尋常,說明了「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同時,也間接地點明山中訪友是在初夏的一個早晨。

②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③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鳥兒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喚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閃亮,而是在「與我交換眼神」。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④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麼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

這一組句子是寫「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內容一致,結構相似,是一組排比句,同時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裡「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採用第二人稱,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⑥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這句中,「它們」指的是落花和落葉,「儀式」指的是落花、落葉從枝上掉下並融入泥土的過程。時間雖然短暫,卻有深意。因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大自然就這樣在循環中生生不息,於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塊石頭……」這一層,因為石頭就是由火山爆發的岩漿凝結而成,在普通的石頭身上也有著大自然輪回變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從石頭的輕輕敲擊中可以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作者感受到了時間的變遷,生命的輪回。可見,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2)對詞語的理解。

幽徑:隱蔽、僻靜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津津樂道:很感興趣地談論。

吟詠:「詠」的基本意思是指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吟」往往跟「詠」連在一起,含義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古人有一說,動聲叫吟,長言叫詠。

二、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像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課題《山中訪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聯想和想像構築情境這一獨特、鮮明的表現手法之凝聚,是這篇作品中不可忽視的文眼。揭題後,可讓學生猜測作者去山中訪友的對象,以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2.教學時,可以以《山中訪友》這個題目展開,結合課後的思考練習題,鏈接起導讀本文的線索:

(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通過初讀課文,讓學生明白作者拜訪的「朋友」原來是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等。概括地說,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2)課文為什麼以《山中訪友》為題?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讓學生細致深入地讀文,找出描寫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感情的有關語句,讀讀體會,再組織交流。

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樹——「是我的知己」,「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山泉——「要我重新梳妝」;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懸崖——「挺拔的身軀」,「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白雲——「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雲雀——談「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裡,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3)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體驗?教師要激發學生回憶類似的體驗,並鼓勵他們在同學之間交流。在交流中,讓學生再一次體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3.這篇文章的語言豐富生動,作者對山中景物的觀察細致入微,體驗十分深刻,許多描述能以極富變化的句式來表現,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好材料。課後練習3也正體現了這樣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生動地表達自己對山中「朋友」感情的方法。

4.本文有著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飛揚著作者豐富的想像,從文字背後透射出詩人一般鮮活的氣質和性情。因此,教學本文要重在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像第5自然段,作者採用第二人稱,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模擬當時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同時,文章所特有的那種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韻律、詩一樣的情懷,都可以在學生的朗讀中體現。

沒有學生反復地誦讀課文,很難領悟作者描寫的意境、表達的感情。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可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背誦。

5.生字、新詞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教師在檢查時注意下列這些字的字音、字形:「唱和」中的「和」讀作「hè」,「蘊」的下面不是「溫」。

四、教學案例

片段一

拜訪古橋朗讀體驗

師:下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大家一起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生齊讀第3自然段。)

師: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裡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

(默讀畫句,讀後交流。)

生:作者非常敬重他,說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師:有道理。誰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

生:「德高望重」就是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師:那你們是從哪兒體會到他的「德高望重」?

生:他把很多人馬渡過對岸,給大家帶來方便。

生:從「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可以看出他的默默無聞,任勞任怨。

生:我還有補充,他在這澗水上已經站了幾百年了,說明他為大家服務的時間很長很長,從這兒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德高望重」。

師:說得好。隨著時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舊,默默地站在這澗水上,為大家服務。難怪作者一見到他,就由衷地贊美他,對他說——(引讀:啊,老橋,你如……)

(生齊讀。)

師: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片段二

人樹相融感受情境

師:作者不僅把林中的一切當做自己的朋友,當他進入樹林,看到一棵棵樹的時候,他把自己也想像成了一棵樹,生根長枝。請同學們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體會當時作者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生自由讀句體會。)

師:誰先來交流。

生:他把樹看做自己的朋友,樹也把他當做朋友,在望著他。他們真的像是難得的知己。

生:我有補充。「知己」是彼此相互了解而情意深切的人,一般是在說人。而現在作者說每一棵樹都是他的「知己」,表明他和樹之間的這種深情。

師:真能幹,你能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來體會。

生:我也有補充。作者靠在一棵樹上,靠著靠著,他自己也彷彿是一棵樹了,他把自己和樹融為一體了。我從這兒也體會到他們之間非同一般的情誼。

師:說得好。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了一體。這是多麼美妙的一種情境啊!從這種想像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知己」情誼。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一起再來讀一讀。

五、相關鏈接

李漢榮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詩人、散文家。多年來寫作詩歌約3 000首,散文隨筆1 000多篇,中短篇小說30餘篇,在海內外100多家報刊雜志發表詩歌、散文、隨筆、雜文、小說約2 000多篇(首)。

2* 山雨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像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

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寫的。全文共10個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寫雨來,主要描寫了山雨來得突然,由遠而近的雨聲如無字的歌謠飄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寫雨中,主要著筆於山雨帶來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繪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聲,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第8至10自然段寫雨後,通過對鳥兒啼囀、雨珠滴落的聲響描繪,突出了雨後山林的幽靜。

課文語言生動形象,作者善於通過視覺和聽覺所及,發揮合理而新奇的想像和聯想,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出山雨的特點。如,將雨來時由遠而近、逐漸清晰的聲音比作「無字的歌謠」,將雨至時雨絲飄灑在山林的聲音比作「優雅的小曲」,將雨過時雨珠滴落的聲音比作「一場山雨的余韻」,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不同時段的山雨所表現出的不同的特點,突出了山雨所特有音韻美,寄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本文是略讀課文,選編意圖一是感受有聲有色的山雨的韻味,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二是感受文章語言文字的魅力,豐富積累;三是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像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及大自然的喜愛,同時感受語言的優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這句話著筆於聲音,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描寫了雨來時聲音由遠及近、由輕及重的動態過程,與文章開頭相對應,寫出山雨來時的特點,即「來得突然」「悄悄地來」。作者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突出了雨來時一種逐漸清晰、飄飄渺渺的音韻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獨特情感,並給人以無限遐想。

②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這是描寫雨至山林時的音響特點,作者發揮了奇特的想像:將「岩石、樹葉、綠草」聯想成「琴鍵」,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想像成「輕捷柔軟的手指」,將此時的雨聲聯想成「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為讀者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動態美景圖,表達了作者對山雨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這部分描述作者又一次採用比喻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使語言顯得生動活潑而富有節奏,增強了文章的美感,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音符」是指手指觸摸琴鍵時發出的不同聲音,在這里可理解為是雨絲飄灑在不同的地方所發出的不同聲音,有落在岩石上的「丁冬」聲,有飄灑在綠草叢的「沙沙」聲……,而「帶著幻想的色彩」,突出了雨至山林時聲音的豐富多變,擴大了讀者的想像空間。

③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句話描寫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綠」。句中「流動」一詞寫出了山林的「綠」在雨中所獨有的特點:這種「綠」是一種水淋淋的、富有動感、極具生命力的色彩,它可以「融化」「所有的色彩」,表現了山雨帶給山林的色彩變化。連用兩個「流進」則體現了兩個層次:這「綠」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靈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綠」那種讓人難以忘卻的美。通過對山雨色彩美的描述,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

(2)對詞語的理解。

輕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

啼囀:形容鳥婉轉地叫。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像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可以准備課文插圖的彩色掛圖以及優美的輕音樂,以創設情境,輔助朗讀。有條件的還可以剪輯製作類似本課所描繪的山林雨景的錄像片或簡單的動畫片段。

2.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上,教師無須做過多的分析和講解。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可以按以下思路展開教學:

(1)初讀課文,梳理內容。通過初讀,使學生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在梳理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再讀課文,品味賞析。可以帶著「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這一問題,要求學生再讀課文,畫一畫有關句子,並體會作者蘊含的情感及語言表達的特色。然後組織交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描寫山雨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過反復朗讀,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的聯想、想像,並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獨特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後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這部分教學,教師無須進行過多的分析和講解,重點要保證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賞析語言、體味情感都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落實。

(3)背誦積累,拓展延伸。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熟讀成誦,甚至可以摘錄優美的句段。鼓勵學生在平時的習作中學習作者細致觀察、用心傾聽,並通過聯想和想像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也可向學生推薦相關的其他美文,豐富積累。

3.本課教學應鼓勵學生帶著個人的感受、體驗,從不同角度進行自讀交流。如,描寫雨中山林的部分(第5~7自然段),從理解內容的角度看,可體會山雨連續不斷地灑向山林的岩石、樹葉、綠草,聲音如「優雅的小曲」般動聽,使山林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綠」之中;從體會表達的角度看,作者是通過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引發了獨特的聯想,採用比喻等手法寫出了雨聲的音韻美和山林的色彩美,把山雨寫活了;從領悟情感的角度看,可以悟出因為作者愛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聲在他聽來才會像「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所以那綠色才能「流進眼睛」「流進心胸」。此外,要讓學生運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話談閱讀感受,也可以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展示自己的閱讀體驗。

4.有的學生囿於生活體驗和生活環境的限制,對山雨、雨中山林的描寫可能會有陌生之感。對此,教學中可引導他們一邊讀一邊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大膽想像,還可利用插圖或影視資料為他們提供幫助。

四、教學案例

《山雨》這篇課文,我以指導朗讀貫穿全文的教學,先由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然後問:「誰能把優美動聽的雨聲變成朗讀聲來告訴大家?」孩子們在同學們的配樂朗讀聲中,閉上眼睛想像。當孩子們睜開眼時,紛紛描述著自己的想像:「我幻想自己是一滴一滴的雨,在樹葉上丁當丁當地敲著,實在太好聽了。」「我幻想著山雨把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都淋濕了。」「我幻想著當山雨落在每一片樹葉、每一棵綠草的時候,它一定非常開心!」一個又一個學生富有韻味的朗讀聲,讓大家描繪出了一幅幅令人嚮往的山林雨景圖。

3 草蟲的村落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作者以奇異的想像,追隨著一隻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

課文首先介紹了作者在一片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他追隨一隻爬行的小蟲展開了奇異的游歷。然後具體地描寫了這場經歷:草莖變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蟲成了游俠,隨著草蟲與同伴的一路招呼,「我」來到了草蟲的村落。在草蟲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蟲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國少女般的花色斑斕的小圓蟲;看到了像龐然大物似的來訪者——蜥蜴;看到了甲蟲音樂家的演奏會;看到了「村民們」行色匆匆的生活……最後表達了對草蟲村落的深深依戀。作者以別具一格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次奇異的游歷,使我們感受到作者在神遊這個想像世界中所透射出來的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與小生命交流中所體現出來的那顆晶瑩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間洋溢著的濃濃的生活氣息。

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達上頗具特色。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像,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一個草蟲世界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具體如下:

(1)豐富的想像。作者看到一隻孤零零地在草叢中爬行的小蟲,把它想像成了一位「游俠」;看到花色斑斕的小圓蟲,把它們想像成「南國的少女」;看到振動翅膀的甲蟲,把它們想像成「音樂家」;看到推著食物行走的甲蟲,把它們想像成從遠方歸來的「勞動者」……豐富的想像,賦予小甲蟲以勇敢、勤勞和智慧的特質,從而使一隻只美麗的小甲蟲深深地印在讀者的心中。

(2)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課文中,作者賦予草蟲人的生活形態。草蟲的村落,其實無非就是草蟲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裡,它和人類的生活天地沒有兩樣。那裡有街道,有小巷,還有形形色色的人們,它們不僅有著豐富的情感世界,更有著高雅的藝術追求,它們不但會享受生活,還會創造生活。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靈的那一片愛戀之情;二是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並如何運用豐富的想像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這也是教學本課的重點。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這是開篇的第一句,一個「又」和一個「躺」字,點出作者與田野不尋常的關系,正是有了這種與田野的特殊情感,才會如此關注田野中的小生命;「靜謐」不僅是環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寧靜,在這樣的環境與心境中,作者才與大自然相融為一。作者擺脫了塵世的紛擾和喧囂所帶來的心靈重負和枯寂,使自己的身心重新融於大自然之中,這樣才有了他對草蟲村落的這一次奇異的游歷。

②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裡。

這是作者奇異的游歷所展示的第一個空間,這個空間是在作者的想像中通過放大構築而成的。這時,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延綿的草叢變成了一座座森林。迷路的一隻小蟲,就像一位游俠,穿行在這森林中間。於是,才有作者目光的追隨,也才有對草蟲村落的游歷。

③它們的村子散布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里,很多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這是作者奇異的游歷所展示的第二個空間,也是本文的主體部分。要看清它的位置,「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也就是草叢邊上的一些小土堆,這是最適合草蟲聚居的洞穴群的形成之處,所以也就可以看到許多熙熙攘攘往來的那些黑甲蟲村民。作者想像之豐富,感受之獨特,於此可見一斑。

④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著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只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靈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靈性。這些甲蟲竟然還是音樂愛好者,它們振動翅膀發出聲音的時候,便有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出來。作者贊美這些音樂演奏者,不僅深深地被它們所吸引,而且覺得它們的音樂勝過人間的一切音樂,覺得這是只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天籟之聲。從這段話及末尾的感嘆號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小生靈的贊美之情。

⑤現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著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著路。是什麼力量使它們這么勤勉地奔忙呢?

一幅甲蟲「村民們」的勞動圖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小甲蟲是如此的「勤勉」,小小的身體卻能推動「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還「行色匆匆地趕著路」。看著它們勞動的場景,作者在思考,到底是什麼力量促使小甲蟲如此勤勉地奔忙?可能是一種家庭的責任感,使它奔忙著;可能是小甲蟲自我價值實現的快樂感,激發它前進著……一個問句也引發了讀者的思考,促使讀者不斷地聯想開去。

⑥我悠悠忽忽地漫遊了一個下午,直至夕陽親吻著西山的時候,紅鳩鳥的歌聲才把我的心靈喚回來。

這一句以「夕陽親吻著西山」和紅鳩鳥歸巢的鳴叫聲點明時已傍晚。作者對草蟲村落的奇異游歷竟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那是一種沉醉。「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對奇異游歷的痴迷;「才把我的心靈喚回來」更點明了心靈沉浸在奇異游歷中的歡快和得意。

(2)對詞語的理解。

靜謐:安寧而平靜。

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文中指的是黑甲蟲來來往往的情景。

花色斑斕:色彩艷麗,燦爛奪目。

駐足痴望:指停下腳步痴痴地看著。

寒暄:見面時談天氣冷暖之類的應酬話。暄:溫暖的意思。

野灌叢:野生的灌木叢。灌木:一種比較矮小、叢生的木本植物。

行色匆匆:匆忙趕路的神態。色:這里指神態。

蘊藏:蓄積而未顯露或未發掘。

悠悠忽忽:本文有形容神志恍惚的意思。

二、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字,正確讀寫「靜謐、追隨、小巷、俏麗、烘烤、音韻、演奏、探索、勤勉、漫遊、親吻、左沖右撞、意味深長、龐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詞語。

2.引導學生隨作者進行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感受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靈的情懷。

3.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如何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像表達獨特的感受。

三、教學建議

1.初讀課文時,要引導學生在分清課文層次的基礎上實現整體把握。本文共11自然段,第一層(第1自然段)是總起,交待了這次奇異游歷的特殊氛圍和心情。

『叄』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學習總結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員——小草
我沒有「貴夫人」的牡丹那樣鮮艷。也而沒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那樣亭亭玉立。更沒有全身塗滿高級香水的白皮膚「小天使」桂花那樣芬芳。而我只是一棵小草,既沒有花兒的鮮艷,也沒有大樹的挺拔。但我有無私奉獻、堅持不懈的精神。 無論你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我的身影。當春天到來時,我從地下探出頭來,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綠紗。用我的身軀去點綴大地,織成一塊塊綠茵茵的地毯。然而到了酷熱的夏天,太陽炙熱著大地那些在春天裡被人們觀賞的鮮花,都耷拉著腦袋,顯得沒有精神的時候,我和我的夥伴們卻仍然頑強地昂著頭,頂著炎熱;當暴風雨襲來時候,雖然我們被風雨吹打得東倒西歪,但我們沒有屈服,仍然牢固地紮根在泥土裡任憑風吹雨打。當秋天到來時,我就脫去了綠色的面紗,換上金黃色的衣服,我的腳深深地扎進泥土。風沙來時,我用我的身體護衛這片土地不讓沙土隨風飄盡。 冬天,雪花飛舞,大地披上了銀裝,我悄悄的躲進厚厚的棉被裡,美美的睡一覺,靜靜的等著春雷哥哥的叫醒,准備再一次為人們服務。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就是我們頑強的精神。

『肆』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要點

《山中訪友》
1、作者:李漢榮
2、標題含義:山中訪友 運用擬人手法;訪,拜訪;友:指內山中的一容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拜訪的「朋友有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訪友」為題目是運用擬人的手法,將自然界的一切都稱之為朋友,這樣寫更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寫作方法: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的散文,採用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筆生動活潑,很好地表達了對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蟲的村落》
1、作者:郭楓
2、標題含義:比喻句,指蟲子們的快樂天地。村落:森林邊緣的小丘。
我們和作者一道在草蟲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來來往往的「村民們」、花色斑斕的小圓蟲、龐大的蜥蜴、甲蟲音樂家們、搬運食物的「村民們」、氣象觀測者、建築工程師。
從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
寫作方法: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達上頗具特色。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像) ,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一個草蟲世界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伍』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學期第一單元課內復習題

一、句子部分
【復習要點】
1、知道什麼是句子,從語氣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類型。
2、擴句和縮句練習。
3、認識幾種常見的修辭手法。
4、認識並修改常見的病句。
5、進行句式變換練習。
6、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
【知識平台】
(一)句子及其類型
1、認識什麼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詞或片語構成的,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其組成形式是「誰(什麼、哪裡)」加「做什麼(是什麼、怎麼樣)」。
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里認真地 學習知識。
認識句子對我們後面的修改病句、句式變換等很有幫助。
2、分辨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四種句子類型。
陳述句:能告訴別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號。如:我游覽了長城。
疑問句:向別人提出問題的句子,句末用問號。如: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祈使句:向別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號,有時也用感嘆號。如:油庫重地,請勿吸煙!
感嘆句:帶有快樂、驚訝、厭惡等濃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嘆號。如:我們的生活多幸福啊!
(二)改變句式
【備考點】
同一個意思可以採取多種形式進行表達。表達樣式不一樣,語言效果也不一樣。變換句式,就是把一個句子改變為另一個句子,意思不變。常見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的互換;
2、肯定句、雙重否定句的互換;
3、陳述句、反問句、感嘆句的互換;
4、直接引用和轉述句互換。
【應考點】
一、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的互換。
「把」字句:用「把」字將動作和對象提到動作前面,並在動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將接受動作的對象提到動作發生者的前面,並在動作發生者的前面加上一個「被」字的表被動的句子類型。
「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有密切的關系,可以互相轉換,但意思不能改變。
【鏈接考題】
他緊緊地握住了老人的手。(變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變被字句時,主語與賓語調換位置後加「被」字,變「把」字句時,如果是「被」字句,將主語與賓語的位置調換加「把」字,如果是陳述句則將「把」字放在賓語前,謂語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
他把老人的手緊緊地握住了。(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緊緊地握住了。(被字句)
二、陳述句、反問句、感嘆句的互換
反問句並不是向對方提出問題,需要對方回答,而是用反詰(追問)的語氣強調某個問題,表達某種感情。它是問句的一種特殊形式,並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問號;陳述句變感嘆句,一般加「多麼」、「太」、「真」等詞,句末要加上感嘆詞「啊」、「呀」等,將句號改為感嘆號。
【鏈接考題】
他是一個好人。
(分析)陳述句變反問句,加上「怎麼」、「難道」、「什麼」等,句末尾加上「嗎」、「呢」,句尾句號變為問號。該題是肯定的陳述句變為反問句,要加上一個否定詞,表示否定的意思;變為感嘆句直接加上感嘆詞。
(答案)他難道不是一個好人嗎?
他真是一個好人啊!
三、肯定句、雙重否定句的互換
一個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來表達肯定的意思,強調絕對的事實,語氣更堅定有力。
【鏈接考題】
我必須去圖書館看書。(變雙重否定句)
(分析)雙重否定句的語氣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變,方法是加兩個否定詞:「不……不」或「非……不可」等。
(答案)我不得不去圖書館看書。
四、直接引用和轉述句互換
把直接敘述改變為間接敘述,要注意三點:一是改變標點;二是改變人稱代詞;三是看句子的內容。有些句子中個別的和少量的文字須作改動,但不改變句子意思。
【鏈接考題】
王亮說:「我要像李永那樣關心集體。」
(分析)該題是將直接敘述改為轉述,那麼直接將第一人稱「我」變成第三人稱「他」。
(答案)
王亮說,他要像李永那樣關心集體。
【專項突破】
一、依照樣子寫句子。
例:這個書包是王強的。
這個書包怎能不是王強的呢?
誰也不能否認這個書包是王強的。
1、那輛自行車是小麗的。

2、這件漂亮的風衣是李萌的。

二、仿照樣子改寫句子。
例1:紅紅低著頭對媽媽說:「我不要皮鞋穿了。」
紅紅低著頭對媽媽說,她不要皮鞋穿了。
1、魯迅給顏黎明的回信中說:「我的信如果要發表,且有發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師告訴小明:「你去大隊部找趙老師領《我們愛科學》。」

3、中隊長對張銘說:「我去開會,你自己去參加比賽。」
4、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5、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說:「鶯兒,你還小呢,不懂。」

6、藺相如說:「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
例 2:下課了,老師叫我到辦公室去。
下課了,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去。
下課了,我被老師叫到辦公室去。
7、困難沒有嚇倒他。

8、凡卡將信放在郵筒里。
9、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撕破了網。
10、狼牙山五壯士引敵人上了絕路。
11、洶涌的洪水沖毀了古老的大堤。
三、將陳述句改為反問句。
1、在南極考察隊員面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2、種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3、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像海邊上的浪花。

4、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親切、舒服。

5、游覽了長城,我受到了教育。

6、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7、人的身軀不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8、我的心哪,留在祖國的藍天上。
9、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不能不幫助他。
【三】修改病句
【備考點】
內容和結構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常見的病句有:
成份殘缺;搭配不當;重復羅嗦;語序顛倒;前後矛盾;用詞不當;指代不明;分類不當;不合事理;含糊不清等。
【應考點】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幹,檢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當。
2、如果句子主幹沒有毛病,就檢查輔助成份與主幹搭配是否合適。
3、檢查句子是否符合邏輯,語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確,有無邏輯錯誤等。
4、如果確有錯誤,就開始動筆修改。
【鏈接考題】
(1)學習《革命烈士詩兩首》一課,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殘缺,整個句子缺少了主動者,誰學習這一課?誰受到了教育?
(答案)
使用權

學習《革命烈士詩兩首》一課, 使 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我游覽了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秦始皇兵馬俑和南京長江大橋等名勝古跡。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當。根據常識知道,南京長江大橋不屬於古跡。
(答案)
我游覽了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南京長江大橋和秦始皇兵馬俑等名勝古跡。
(3)秋天的北京是一個迷人的季節。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語序不合理。「秋天」和「北京」兩個詞沒有按要求表達的意思排列,使意思表達不清楚。
(答案)
秋天的北京是一個迷人的季節。
(4)全班同學都到齊了,只有王娟同學沒有到。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前後自相矛盾,「全班同學」中包括王娟同學。既然都到了,怎麼王娟同學沒有到呢?
(答案)
全班同學除了王娟沒到之外,其餘的都到齊了。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許多外國遊客都不住地贊嘆不已。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重復羅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贊嘆不已」是不停地稱贊。
(答案)
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許多外國遊客都不住地贊嘆不已。
(6)一進花園,我就聞到一陣陣清香和悅耳的鳥叫聲。
(分析)這個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現象,怎麼能聞到聲音呢?
(答案)
一進花園, 我就聞到一陣陣清
聽到
香和悅耳的鳥叫聲。
附:常用病句修改符號
1、刪除符號: 、 。
如:提高產品產量、質量。
2、增補符號: 或 、

如:一定要中強安全教育。
3、保留符號: 、
如: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
4、對調符號: 。
如:認真總經驗結。
5、改換符號: 。
漂亮
如:我有一件美麗的衣服。
【專項突破】
修改下列病句,在括弧里註明病因。(在原句上修改)
1、多次反復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 )
2、爺爺經常想起許多過去的往事。( )
3、《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毛澤東寫的。( )
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改善。( )
5、菜園里種著西紅柿、西瓜、扁豆、茄子等各種蔬菜。( )
6、參加會議的同學基本上都到齊了。( )
7、我上完五年級了,還有一年沒有畢業。( )
8、從這件普通的小事中,卻說明了深刻的道理。( )
9、春天的街心花園飄著醉人的桂花香。( )
10、我國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 )
11、一陣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
12、我肯定今天可能會下雨。( )
13、我們必須認真改正並仔細檢查作業中的錯誤。( )
14、在會上,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
15、李老師的關懷,我一輩子終生難忘。( )
16、我勇敢地沖下山坡,心裡不免有些害怕。( )
17、大家都講衛生,我們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
18、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中國。( )
19、望著鄧奶奶的遺像,同學們不禁忍不住放聲痛哭。( )
20、兩個新舊社會,真是鮮明的對比啊!( )
(四)擴句和縮句
【備考點】
擴句就是通過添加詞語,把簡單的
句子擴充為個具體、形象的生動的句子。
縮句就是把復雜的長句子縮減,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應考點】
擴句就是先畫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確在哪兒加表示修飾、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擴充什麼樣的詞語,還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問題。如果回答了提出的問題,也就是在進行擴句。
縮句可按三步進行:
1、先把句子分成「誰」、「做什麼」或「什麼」、「怎麼樣」兩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幹部分。
3、最後去掉修飾、限制詞語,把主幹詞語連接成完整的句子。
【鏈接考題】
1、 媽媽買來了桔子。(擴句)
(分析)這句話的意思表達不具體。如果加上修飾限制的成份就會完整地表達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問題,誰的媽媽?在哪兒買桔子?買來什麼樣的桔子?然後填上適當的詞語,這就是擴句的過程。
(參考答案)小林的媽媽從水果店買來了一袋黃澄澄的桔子。
2、 歌聲打破了沉寂。(擴寫句子)
(分析)什麼樣的歌聲?什麼地方的沉寂?根據自己的提問填下適當的修飾、限制詞語。
(參考答案)
悅耳的歌聲頓時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3、我時常懷著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著我的啟蒙老師們。(縮句)
(分析)根據縮句的步驟,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誰」、「干什麼」,然後找每部分的主幹詞語,去掉修飾成份,再把主幹詞語連起來。
(參考答案)
我思念啟蒙老師們。
4、可敬的老科學家靜靜地思考著這個疑難的問題。
(分析)根據縮句的步驟,提問「誰干什麼」,自己回答便是縮句。
(參考答案)
老科學家思考著問題。
【專項突破】
一、填上恰當的詞語,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完整。
例:他是一名少先隊員。
他是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
1、周總理聽匯報。
周總理( )聽匯報。
2、天空中掛著園月。
( )的天空中掛著園月。
3、燕子掠過湖面。
燕子( )地掠過湖面。
4、戰士們守衛邊疆。
( )戰士們( )守衛( )邊疆。
二、判斷下列縮句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縮寫為「這不是奇觀。」( )
2、「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盪盪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縮句為「主力奔赴最前線。」( )
3、「高大挺拔的白楊樹像一排衛兵似的的,在寬闊而又筆直的公路兩旁排列。」可縮寫為「白楊樹在公路排列。」( )
4、「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來此觀光。」可縮寫為「遊客觀光。」
三、擴寫句子。
1、微風吹拂著柳絲。
2、月亮升起來。
3、雨花石像翡翠。
4、遊客登上了長城。
5、屋裡走出老人。
6、湖面上漂著霧。
7、時間溜走了。
8、小女孩賣火柴。
9、小鳥唱歌。
四、縮句。
1、大家熱情地接待了遠方的客人。

2、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

3、我們追尋詩仙李白在這里游覽山水、痛飲狂歌的行蹤。

4、繁花似錦的焰火在夜空中構成一幅美妙的圖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我們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7、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

8、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於線。

9、晌午的太陽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

10、這是遠在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就讀的媽媽特意送給我的聖誕禮物。
11、氣象台發布了西伯利亞來的寒流即將南下的消息。

12、漢丞相曹操在營寨里聽到鼓聲和吶喊聲。

【五】修辭手法
【備考點】
掌握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問、設問等修辭手法。
【應考點】
要掌握幾種修辭手法的特點:
1、比喻是用具體、淺顯的,人們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給抽象的、深奧的、人們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個比喻句中有本體和喻體以及比喻詞。
2、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寫,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樣會說話、有感情。
3、誇張是把要描寫的事物有意地誇大或縮小,使其更鮮明,更突出。
4、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比肯定更強烈的情感。
5、設問也就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6、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義密切相關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句子排列起來,就是排比。
【鏈接考題】
1、共產黨像太陽。(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共產黨」是本體,「太陽」是喻體,「像」是比喻詞。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共產黨」比作「太陽」。
(答案)比喻。
2、千萬顆雨點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這句話是把「雨點」比喻成「小女孩」,而且還在「跳芭蕾舞」,所以運用了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
(答案)比喻、擬人。
3、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嗎?(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馬跑得越快離楚國越遠。
(答案)反問。
4、是誰准確、及時地按住了大海的脈搏,使它緊隨祖國前進的步伐一齊跳?是他們,戰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這句是明知故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緊接著作了回答,故是設問。另外,大海是沒有脈搏的,這兒把大海當作人寫,故又運用了擬人。
(答案)設問、擬人。
5、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這個句子中故意把「五嶺」說成是「細浪」、「五嶺」當作「泥丸」,把事物往小處說,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擴大、縮小、超前)
(答案)誇張
6、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分析)這個句子中連用了三個結構相同、意思密切聯系的片語,並且有一個共同的提示語「互相」,所以是排比句。
(答案)排比
【專項突破】
一、將句子補充完整。
1、春雨像( )一樣細。(比喻句)
2、月亮( )躲進雲朵里。(擬人)
3、藍天、白雲構成( )(比喻句)
4、高梁( )臉、稻子( )腰。(擬人句)
二、判斷,是誇張句的在括弧里劃「√」,不是的在括弧里劃「×」。
1、桂了花開,十里飄香。( )
2、春雨貴如油。( )
3、公共汽車里擠得連根針也插不下。()
4、田野里,小蟲為他演奏。( )
5、冬風生氣地吹掉了老鴉的住宅。( )
三、照樣子,寫句子。
例1、空曠的花園里,燒焦的樹垂頭喪氣地彎著腰。

例2、鸕鶿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齊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3、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四、判斷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辭手法,如果運用了,在括弧里註明類型;沒有運用則在括弧里劃「×」。
1、如果我們出了什麼事,你們可不要忘了小夜鶯。( )
2、人群在歡躍,小草也從地下伸出頭來向人們微笑。( )
3、曠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麼也看不見。( )
4、我好像在哪兒見過你。( )
5、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
6、他是在介紹白楊嗎?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
7、清清的溪水,照著藍天的影子、照著彩霞的影子、照著山上松樹林的影子、照著行人來往的影子。( )
8、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六】排列句子
【備考點】
會把錯誤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順的話,整理錯亂的句子的關鍵在於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確定應按什麼結構排列。
【應考點】
1、把要排列的幾句話默讀一兩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麼。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讀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寫作順序:時間先後、事情發展、地點空間轉換等)
【鏈接考題】
把下面排列錯亂的幾句話,按一定的順序重新排列。
()1、他想:這是誰丟的,真不講衛生。
()2、她看見地上有一團白白的東西。
()3、忽然,他看見有幾個小同學在打掃操場,學習雷鋒爭做好事。
()4、下課了,小麗在操場上玩。
()5、她連忙回頭,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剛才看到的那一團廢紙。
()6、想著她就若無其事地走了。
()7、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團白紙。
(分析)解答此題應先仔細讀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間關系和寫作順序。經過閱讀分析,我們知道這段話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定的。一般說來,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定的文章,應先交代時間、地點,那麼我們就確定其中的第4句為第一句。接著「他看見地上有一團白色的東西」,這會是什麼呢?——「原來是一團廢紙」,後來事情就順理成章地發展了。排完以後,再按正確的順序讀一讀,如果不正確,再修改。
(答案)4、2、7、1、6、3、5。
【專項突破】
一、把下列幾個錯亂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
( )1、多少靜靜的深夜啊,老師還在燈下備課、批改作業。
( )2、如果將來我能取得一些成績,那我要說,是老師用身軀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橋梁。
( )3、他們普通而平凡,但他們擔負著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 )4、那作業本上條條批語、個個紅勾,不全都凝聚著老師的心血嗎?
( )5、他既不像著名科學家那樣馳名中外,也不像電影名星那樣引人注目。
( )6、老師啊,您為我們無私地奉獻了一切。
( )7、老師把一批批學生送到各個工作崗位,而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卻像火炬一樣燃燒自己。
( )8、我贊美橋,更贊美我們敬愛的老師,老師像橋一樣朴實。
( )9、老師像橋一樣辛勤。
( )10、老師像橋一樣無私。
二、把下面錯亂的幾句話按一定順序重新排列,在括弧里填上序號,並註明依據。
( )1、周瑜的兵船跟在後面。
( )2、黃蓋向曹操假投降。
( )3、選有東風的一天作為進攻時間,並在船上裝上引火用的東西。
( )4、周瑜帶兵從後面追殺。
( )5、黃蓋接近曹操兵船時下令點火,讓火船沖進曹營。
排列依據: 。
【七】標點符號
【備考點】
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應考點】
根據標點符號的作用與性質,能正確地使用它,附表為幾種常用標點符號的用法。
【鏈接考題】
體會下列句子中省略號的用法。(把番號填在括弧里)
①、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②、表示語音的停頓;
③、表示話沒說完。
⑴、呷一口茶,他們娓娓地說起了小鎮的歷史、變遷…… ( )
⑵、周恩來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不要管我!大家要沉著,不要……」 ( )
⑶張指導員望著那捆書,用微弱的聲音說:「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
(分析)第一句省略號前是「說起了小鎮的歷史、變遷」,表示不止說了這些,文中省略了。所以選第①種;第二句是周恩來話沒有說完,故選第③種;第三句指導員臨犧牲前已無力說話了,語音是斷斷續續的,故選第②種。
(答案)(1)①;(2)③; (3)②
【專項突破】
1、給下面一段話;加上標點。
據說 蘇東坡有一次作詩時 有意將 申 字寫成 甲 字 詩作完後 他周圍的朋友個個贊不絕口 獨有一個人看了捧腹大笑 嘿 你竟敢笑話東坡大人 其中一個捧場的對笑者喝道 不 蘇東坡意味深長地說道 我想他笑的絕不是我
2、比較每組句子,在標點運用完全正確的一組後打「√」。
我的爸爸常常這樣說:「小孩子做什麼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總理接著說:「好了,別生氣了,再給你拿一份」!
我的爸爸常常這樣說:「小孩子做什麼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總理接著說:「好了,別生氣了,再給你拿一份!」
我的爸爸常常這樣說:「小孩子做什麼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總理接著說「好了,別生氣了,再給你拿一份」!

『陸』 小學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1單元復習資料

一1、《山中訪友》中作者拜訪的老朋友指的是山中的一切 表達了作者 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這句話運用了 比喻 的修辭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3、「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這句話用了 擬人的修辭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4、課文第五自然段,既運用了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把「我」和「山裡朋友」的深厚情誼表達得淋漓盡致,又採用了第二人稱的表達方法,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5、「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句話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表現了作者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二、1、《草蟲的村落》一課,作者以奇異的 想像,追隨一隻爬行的小蟲
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
2、本文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是:(1)豐富的想像。(2)運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
三、1、在本組課文中,我發現了哪些值得借鑒的表達方法?
展開聯想和想像,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展示大自然無窮的魅力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復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