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年級下冊古詩三首有哪些
1、獨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2、望洞庭
唐代: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凈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
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里的一枚玲瓏青螺。
3、憶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譯文: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4、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唐代: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
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春景迷住了,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5、鄉村四月
宋代: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譯文: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裡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四月到了,沒有人閑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Ⅱ 四生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的三首詩都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描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單元的三首古詩都是運用了。
Ⅲ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的意思
天上幾只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天上的那片雲也悠內閑地飄向遠方。此時此刻,容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著,怎麼看也不覺得滿足。
《望洞庭》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為一體,湖面上沒有一點風吹過,就像一面還沒有磨過的鏡子。遠遠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蒼翠,就像銀盤子里放著一
只青青的田螺。
《憶江南》
如詩如畫的江南,風景還是以前熟悉的那樣。太陽光下,江邊的鮮花比火還要紅艷。春光里,江水碧綠如藍。如此美麗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Ⅳ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三首古詩詞三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三首古詩詞描寫的景物都在江南;作者都是唐代的;都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嚮往。不同點:體裁形式不同,兩首詩,一首詞;寫的景物不一樣;描寫手法不同,擬人,比喻
Ⅳ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所有古詩
宿新抄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襲,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四時田園雜興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Ⅵ 四年級下冊的第一課古詩詞三首的經典詞句有哪些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句子賞析
《獨坐敬亭山》
1、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既寫眼前之景,又抒發了孤獨之感: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寂寥的長空有一片白雲,卻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厭棄詩人遠離而去。「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寂」的境界;在飄忽的白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這兩句詩中「動」中有「靜」。無論是「靜」與「動」,都烘託了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靜觀之久,表現出他「獨坐」時孤寂的情景,也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2、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運用擬人的手法寫詩人與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鳥兒飛走了,雲飄遠了。詩人只有靜靜地凝視著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此刻詩人十分動情,世上大概只有它還願和我做伴吧,真是難得一知己!「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互為知己的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聯系在一起,表現出一種惜惜相憐的感情。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提煉的,突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
《望洞庭》
1、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總寫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潔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潔的月光互為映襯,顯得那麼和諧、寧靜。在月光的映照下,無風的洞庭湖平靜得像一面沒有打磨過的鏡子,朦朧中帶著一種寧靜、柔和的美。洞庭湖其實面積很大,方圓數百里。說「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說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著作者十分廣闊的胸懷。
2、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詩人以奇特的想像,確切的比喻,描繪洞庭湖的山水。先寫從遠處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銀白色的盤子」將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隻小小的「青螺」。銀白色的盤子里擺放一隻小小的青螺,顯得小巧玲瓏,十分精緻,又和月光籠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稱。也是對上一句作的補充說明。
《憶江南》
1、江南好。
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風景舊曾諳。」「舊」:從前,指詩人年輕時游過杭州。「曾」:曾經。「諳」:熟悉。我對江南的美麗風景曾經是多麼的熟悉,多麼的了解。
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大地,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光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映照,所以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江水更顯得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憶江南?
江南的這種風光在洛陽是看不到的,所以詞的結尾用反問句說,江南的風景這樣美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Ⅶ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三首古詩的詩意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 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譯]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Ⅷ 四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詩意
【內容】: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釋義】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雲也不願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倆誰也不會覺得厭煩.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高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譯]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憶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注釋:
①諳:熟悉
②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③藍:藍草,葉子可以提煉藍色的染料.這里用藍草的顏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簡單的意思:江南是個好地方,那裡的風光我曾經很熟悉.日出時,江邊的紅花顏色鮮艷勝過火焰,春天來了,江水綠如藍草.能不想念江南?
今譯 :
江南是個好地方,那裡的風景我熟悉.日出時,江中的滾浪比火還紅艷,春天裡,一江綠水彷彿被藍草浸染.怎能讓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憶江南①
Ⅸ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一課三首古詩是怎樣寫的
1:有三首,分別為你奉上:如果你需要的是蘇教版或者是其他的版本,請明示,我再回奉上!
獨坐答敬亭山_古詩文網
作者:李白 (唐代)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2:
望洞庭_古詩文網
作者:劉禹錫 (唐代)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
《憶江南·江南好》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1]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2]
能不憶江南。
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