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九年級上冊語文書22課

九年級上冊語文書22課

發布時間:2021-02-28 22:23:44

㈠ 初三上冊語文作業本的22課的答案

一、馨 牘 於來 蔓 褻 濯
二、有名氣自 這 大 立 應當 多
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四、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五、(1)可以在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2)對於牡丹花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六、愛蓮 菊花 牡丹 隱逸者 富貴者 君子
七、用菊的隱逸和牡丹的富貴突出蓮的美德,表達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美好的情感
八、鄙棄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的氣節和高尚的品德
九、(1)聽說 (2)回頭看
十、(1)空了就傾斜著,灌了一半就端正了,灌滿後就翻到了
(2)哪有滿了而不翻倒的呢
十一、驗證宥坐之器進而啟發弟子
十二、古人說 謙受益 滿招損, 我們不應該驕傲 應該虛心求進
十三、略

㈡ 九年級上冊語文21課22課23課24課是什麼

21、陳涉世家 司馬遷
22、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23、隆中對 陳壽
24、出師表 諸葛亮內
25、詞五首容 (望江南 溫庭筠;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武陵春 李清照;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㈢ 誰有初三上學期語文22課到25課的預習

可以幫你找找

㈣ 九年級上冊語文22課課後題答案,急需。

一、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你認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樣的用心?
2.秦王是怎樣恐嚇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應秦王的?恐嚇:「天子之怒」
此題意在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人物形象。
1.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禍心的,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堅決不答應。具體答案依學生見解,不求統一。
2.參見「課文研討」。
二、下列各組加粗的詞各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什麼詞,表示什麼語氣?
1.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技亦靈怪矣哉
3.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4.與臣而將四矣
泯然眾人矣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課文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對話,寫人物對話,離不開語氣的表達。虛詞運用得恰當,能妥善表達人物說話時的語氣,才能把人物的神態描繪得更形象、逼真。藉此可以讓學生熟悉、積累更多的文言文語氣詞。
1.「也」是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呢」,這里有反問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斷語氣,不譯。
2.「哉」是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呢」,這里表示反問;「哉」表示感嘆的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呀」。
3.「乎」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嗎」;「乎」表示感嘆的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啊」。
4.「矣」表示陳述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了」;「矣」表示陳述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了」。
三、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的詞古今意義的不同。
1.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2.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
3.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此題意在使學生逐字逐句理解文章的內容,幫助學生學會抓住關鍵文言詞語,疏通文言文意的方法。
1.秦王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國,安陵君一定要答應秦王呀!
易(古):交換。(今):簡單。
2.即使如此,但我是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護它,不敢交換!
雖然(古):即使這樣。(今):表轉折。
3.韓國、魏國滅亡了,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徒(古):只。(今):白白地。
四、戰國時期,「士」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社會階層。請你請教老師,查找有關資料,說說戰國時期的「士」是指哪一類人,舉出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士」,在班上講講他們的故事。
此題意在以本課為契機,讓學生了解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士」這一社會文化現象,引導他們多閱讀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料或人物傳記,並互相討論增加文化積累。

㈤ 九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22課翻譯

秦始皇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即使如此,但我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衛它,不敢交換!秦王不高興。於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我,這是為什麼呢?況且秦國已經滅了韓國亡了魏國,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當作忠厚的長者,所以才不放在心上。現在我用十倍於安陵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難道不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像你說的這樣。安陵君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並且保衛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您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使百萬屍體倒下,使血流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普通平民發怒嗎?秦王說:普通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赤著腳,用頭撞地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那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了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到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突然撲擊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怒氣還沒發作,上天就降示了徵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同我一起將要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膽識的人一定要發怒的話,就要使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使血只流五步遠,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這樣。於是拔出寶劍起身做要同歸於盡狀。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坐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何必到如此地步!我明白了:為什麼韓國、魏國滅亡,然而安陵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卻倖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㈥ 語文九年級下冊第22課 25課 28課 30課的課文原文

第22課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窺(kuī)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bàng)譏於市朝(cháo)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30課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出師表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棉、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㈦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基礎訓練答案第22課唐雎不辱使命

22、唐雎不辱使命
1、()fú(2)qiāng(3)xiǎn(4)guī(5)jìn(6)gǎo 2、C 3、(1)「雖然如此」或「即使這樣」(2)辱沒(3)小看(4)道歉(5)為什麼(6)何況只是。豈,語氣副詞(7)副詞,曾經(8)像這樣4、(1)相當於「從」 (2)表示動作的趨向,在現代漢語中可以省譯,「使於秦」就是「出使秦國」。(3)表示動作的對象,「廣於君」就是「給您擴大領土」。(4)表示動作發出的地點,相當於「在」。(5)表示動作的來源,相當於「從」。(6)跟「至」連用,表示動作發展的趨向,「至於此」就是「到這地步」。5、A、C 6.(1)即使千里也不敢交換,難道僅僅是五百里嗎?(2)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了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3)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4)心理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徵兆。7.(1)E (2)D(3)B(4)C(5)A 8.(1)「倉」同「蒼」,青色。(2)明白(3)屈服(4)只是9.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可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10.(1)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怒,那後果將不堪設想。(2)我將效法他們三人,與你同歸於盡。11.首先,唐雎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來反駁秦王,並表示要效法這些有膽有識的勇士,不畏強暴,刺殺秦王。最後,唐雎「挺劍而起」以死相拼,捨生取義,戰敗秦王。唐雎是一個有勇有謀、不畏強暴、敢於獻身的人。12.示例:(1)墨子:阻止公輸盤和楚王攻打宋國。(2)晏子:出使楚國,令楚王自取其辱。(3)諸葛亮:舌戰群儒,聯吳抗曹。

㈧ 九年級語文22課是什麼

特地翻了下課本。
我知道的是初三上冊的,
題目《唐雎不辱使命》,
選自《戰國策 魏策四》,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㈨ 急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課時達標21,22課的截圖!!!!!

有點難尋

㈩ 人教版初三語文上冊22課

人教版初三語文上冊22課是《唐雎不辱使命》

原文: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注釋
1.選自《戰國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標題是後人加上。《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 向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共三十三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又稱《國策》。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務。辱,辱沒、辜負。 2.[秦王]即秦始皇帝嬴政,當時他還沒有稱皇帝。 3.[使]派遣 4.[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安陵是當時的一個小國,在現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國的附屬國。 戰國時魏襄王封其弟為安陵君。 5.[易]交換。 6.[其]句中用來加重語氣的助詞。 7.[加惠]給予恩惠。 8.[雖然]即使這樣。雖,即使。然,這樣。 9.[弗]不。 10.[秦滅韓亡魏]秦滅韓國在始皇十七年(前230),滅魏國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 1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錯意,置意。錯,通 「措」,安放,安置。 12.[請廣於君]意思是讓安陵君擴大領土。廣,擴充。 13.[逆]違背。 14.[非若是也]不是這樣的。非,不是。是,代詞,指秦王說的情況。 15.[直]只,僅僅。 16.[謂]對 17.[怫(fú)然]盛怒的樣子。 18.[公]相當於「先生」,古代對人的客氣稱呼。 19.[布衣]平民。古代沒有官職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稱布衣。 20.[亦免冠徒跣(xiǎn),以頭搶(qiāng)地耳]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用頭撞地罷了。搶,撞。徒:光著。跣(xiǎn):赤足。 21.[庸夫]平庸無能的人。 22.[士]這里指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23.[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專諸,春秋時吳國人。公子光想殺王僚自立,就使專諸把匕首藏在魚肚子里,借獻魚為名,刺殺了王僚。「彗星襲月」和下文的「白虹貫日」「蒼鷹擊於殿上」都是自然現象,本文把這些現象同人事聯系起來,是古代迷信的說法。 24.[聶政之刺韓傀(guī)也,白虹貫日]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聶政,戰國時韓國人。韓傀是韓國的相國。韓國的大夫嚴仲子同韓傀有仇,就請聶政去把韓傀刺殺了。 25.[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慶忌是吳王僚的兒子。公子光殺死王僚以後,慶忌逃到衛國,公子光派要離去把他殺了。倉,通「蒼」,灰白色。 26.[懷怒未發,休祲(jìn)降於天]心裡的憤怒還沒有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徵兆。休祲,吉凶的徵兆。休,吉祥。祲,不祥。 27.[與臣而將(jiāng)四矣](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將效法專諸、聶政、要離三人,刺殺秦王。 28.[若]如果。 29.[必]將要。 30.[怒]發怒,動詞。 31.[縞(gǎo)素]白色的絲織品,這里指穿喪服。 32.[是]這樣,代詞 33.[秦王色撓]秦王變了臉色。撓,屈服。 34.[長跪而謝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靠在腳跟上。跪時上身挺直,表示莊重。謝,道歉。 35.[諭]明白,懂得。

譯文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換小的土地,好得很,即使這樣,我從先王那繼承這塊封地,願意一生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聽後)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麼?況且秦國滅了韓國亡了魏國,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大於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是他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並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裡繼承了封地,只想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的時候),會有百萬人屍體倒下,鮮血流淌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突然撲到宮殿上。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怒氣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徵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就要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了。」說完(唐雎)拔出劍站起來。
秦王變了臉色,長跪著,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為何會到了這種地步呢?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會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您啊!」

閱讀全文

與九年級上冊語文書22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