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必背的古詩文(古詩詞加文言文)是哪幾篇
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必背的古詩文(古詩詞加文言文)
1、《論語》十則(七上)2、《魚我所欲也》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曹劌論戰》5、《鄒忌諷齊王納諫》6、《出師表》 7、《桃花源記》8、《三峽》9、《馬說》
10、《陋室銘》11、《小石潭記》12、《岳陽樓記》 13、《醉翁亭記》14、《愛蓮說》15、《記承天寺夜遊》
16、《送東陽馬生序 》17、《關雎》18、《蒹葭》19、《觀滄海》 20、《飲酒》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次北固山下(七上)》 23、《使至塞上》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25、《行路難》 26、《望岳》27、《春望》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32、《觀刈麥》33、《錢塘湖春行》 34、《雁門太守行》35、《赤壁》36、《泊秦淮》(七上) 37、《夜雨寄北》38、《無題》39、《相見歡》 40、《漁家傲》41、《浣溪沙》42、《登飛來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獵》44、《水調歌頭》45、《游山西村》 46、《破陣子》47、《過零丁洋》48、《天凈沙,秋思》 49、《山坡羊,潼關懷古》50、《已亥雜詩》
㈡ 語文增加古詩文的意義
很多人也許一點都不喜歡語文,覺得語文課上的東西其實在生活中並沒有什麼用,尤其是那些古詩文,千百年前的人們的話語,學了到底有什麼用呢?
當然是有用的。
只是這些用處遠不如分數、金錢來的直觀。它甚至是影響你人生最關鍵的因素。而你卻缺乏發現它的能力。
以古詩詞為例,短短幾句詩詞,包含了山川河流和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家國興衰,還有我們無處安放的錯綜復雜的人生情感和心靈感悟。深層次上,其實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熏陶。你從這里學到的是如何表達情感,如何產生共情,如何獨立思考,如何思想自由。它會在不自覺的過程中塑造你所看到的世界。
可以說,中國古典詩文塑造了我們每一個人,近現代以來,我們文化中產生的每一位大師,都得益於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滋養。時至今日,古典著作仍以其獨特的審美,深刻影響著我們社會、民族以及文化的方方面面。
而我們的語文課本,收錄了最精華最經典的古詩文,可以毫不猶豫的說,你真正學會了語文書上的代表作,你就接觸到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大門。
但很多人對古詩文的學習有很大的誤解,他們認為學習語文,學習古詩文,都只能靠死記硬背。
這種觀念阻礙了我們去領會真正的古詩文,進而影響著我們整個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尤其是新課標改革後,語文考試對學生閱讀量和古詩文的要求大幅度提高,靠背根本沒辦法面對現在的語文考試。
學好語文課本,就是我們攻略的第一步。你在課文上學到關於古詩詞和文言文的閱讀方法和思維模式,是你用來閱讀其他文章的利器。
古詩文如此重要,但我們的學生卻面對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課堂時間有限,不足以讓我們對古詩古文進行細嚼慢咽。很多時候老師要求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自主拓展,卻忽略了學生們自主學習的時候往往沒有系統性高效性的方法,努力的時間都成了無用功。
螺 螄 助 力 計 劃
為了幫助初中生更好地實現學習計劃,螺螄語文為你帶來了「船」新版本的螺螄助力計劃!
【螺螄助力計劃——古詩文篇】是針對於初中古詩文的學習,結合課後學習環境提供的一套系統高效的互動學習方式,可為你帶來22%的古詩詞+文言文提分空間。
心動了嗎?
趕緊來看一下你能夠做什麼
學習古詩文太過枯燥,No!
像追動漫一樣刺激地學古詩文?你,可以
沒有合適的學習方法,No!
像闖關一樣挑戰高分?你也可以
㈢ 高中新教材入選古詩文67篇,這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嗎
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這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我們是這寶貴財富的繼承人,因此,有一些代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古詩文被選入了教材。其中在高中教材中,就有67篇古詩文被選入了高中語文教材,我認為這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的一種形式。
當然,也有網友指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可不能僅僅只是局限在課堂和書本上,要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更需要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和理解傳統文化。網友這樣的看法也是很有道理的,只是現在學生的學業壓力還是比較重的,所以我認為將67篇古詩詞納入到高中教材也不失為一個折中的宣揚傳統文化的好辦法,這也表現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㈣ 初中語文新課標對於文言文教學有哪些要求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2.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㈤ 小學階段學習古詩文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古詩文教學:目標與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在論述古代文學作品的教學時,是以「古詩文」這一概念來統括的,由此可見,詩歌和散文是古代文學作品的重點。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在中學語文教科書中選錄的古代文學作品包括了古代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等四種體裁。再從內容來看,其中的「散文」包括諸子散文、歷史散文和以敘事抒情為主的文學性散文。顧之川博士認為,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古代作品絕大部分是文學作品。即使是古代的書信等應用文,其實也可以看作文學作品」(《語文教材既要守正又要出新》《現代語文》2004.7)。
古詩文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科書而言,《語文》(七年級上)課本中選錄了古詩1課,選錄古詩5首;散文5課,17篇(段);另附有「課外古詩詞背誦」10首。由此推知,在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古詩文約佔六分之一。再看高中《語文》必修課本,第一冊選錄文言文兩個單元,歷史散文4篇(段),諸子散文4篇(段)。第二冊文言文兩個單元,選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散文12篇(段);第三冊選錄文言文兩個單元,散文8篇(段),古詩兩個單元,25首。第四冊文言文一個單元,古典小說一個單元,選錄散文2篇,文言小說2篇,白話小說2篇;此外,還選錄了古代戲劇2部(節選)。第五冊選錄古詩一個單元,選錄詩歌8首,諸子散文一個單元(《孟子》專題),文言文5篇(段)。第六冊古典小說《紅樓夢》專題一個單元,選錄文言小說4回(段);文言文一個單元(《史記》專題),文言文4篇(段)。高中階段,古詩3個單元,古代散文8.5單元,古典小說2個單元,古典戲劇0.5單元,合計14個單元,64課,高中語文34單元,136課。可見,高中階段古詩文佔五分之二左右。
就中學語文教學而言,我們在古詩文教學方面,要特別注意研究下面兩個問題:一是古詩文教學的目標,二是古詩文教學的方法。
一、古詩文教學目標:語言、文學與文化的整合
(一)從整體上說,古詩文教學目標以從語言、文學、文化這三個維度來分解
我們為什麼要讓學生學習古詩文?古詩文教學的目標是什麼?這是我們首先就必須弄清楚的問題。這就需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義務教育語文標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以下簡稱《高中語文標准》)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以下簡稱《高考語文大綱》)等重要文獻,並根據這些文件來進行分析和梳理。通過梳理和歸納,我們發現,從整體上說,中學古詩文教學的目標就是語言(准確地講就是「文言」或「古代漢語」)、文學和文化三者的有機的統一。
具體說來,古詩文的教學目標應當包括下面四個方面:
1.背誦與積累。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非常注重「積累」,這不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傳統,也非常符合當前語文教學的實際。「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之一。「背誦」是為了「積累」,積累語言,積累思想,積累文化;同時,背誦也是為了運用,為了創造性地運用。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階段目標」中規定,第一學段(1~2年級)「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二學段(3~4年級)「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三學段(5~6年級)「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第四學段(7~9年級)「背誦優秀詩文80篇(段)」。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的明確要求。在「課程目標」「教學建議」中也提出「要求學生精讀一定數量的優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誦讀的習慣」。在附錄一《關於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中從先秦散文、唐宋散文、《詩經》、楚辭、唐詩、唐宋詞以及白話詩文等方面分類列舉了一些篇目供學生背誦。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教材的練習中也要求學生背誦《兵車行》《蜀道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等古代詩詞以及《過秦論》《師說》《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勸學》《逍遙游》《師說》《阿房宮賦》《赤壁賦》等散文名篇(段)。
《高考語文大綱》也明確要求「能識記文學常識,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2.培養學生理解古代漢語的能力。
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有聯系也有區別。現代文是現代漢語的典範,文言文是古代漢語的典範。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古詩文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文學的意蘊,就必須結合古詩文的學習,培養學生理解古代漢語的能力。《義務教育課程標准》「總目標」中規定,「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在第四階段的「階段目標」中規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在「古詩文閱讀的評價」中明確地規定,「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識記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高中課程標准》「總目標」中規定,要「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必修課程」中規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和用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實施建議」「閱讀與鑒賞」中提出,「文言常識的教學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在「評價建議」「閱讀與鑒賞的評價」中提出,「文言文閱讀的評價,重點考察閱讀不太艱深的文言文的能力」。
《高考語文大綱》要求「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理解方面的要求是:「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分析綜合方面的要求是:「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這說明,古詩文教學必須要求學生要學習古代漢語的初步基本知識,了解並梳理常見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的意義和用法;能夠藉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易(不太艱深)的文言文,能夠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准確理解詞句的含義,讀懂文章的內容。為了方便學生學習這些「古漢語常識」,高中《語文》課本中也附有相關的「知識短文」。
3.培養學生閱讀和鑒賞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
選入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文章」,都是流傳千古的文學名篇,其中大多是感情真摯、文筆優美「散文」。我們讓學生閱讀這些古代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第四學段(7~9年級)「階段目標」「閱讀」中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相對而言,《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在古詩文「鑒賞評價」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一些,強調「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高考語文大綱》在「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方面要求「識記中國重要的作家的時代及代表作,識記外國重要的作家的時代及代表作,識記文學體裁常識」。在「古詩文閱讀」「鑒賞評價」的要求是:「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不同階段古詩文教學目標的重點各不相同
從整體上說,古詩文教學的目標是語言、文學和文化的整合,就一首詩歌、一篇課文或一個「專題」的教學而言,其教學目標也必然包括這三個方面。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就一首詩歌、一篇課文或一個「專題」的學習而言,其具體目標又會因為詩文的自身特點、教材結構和學生基礎等方面的差異而各不相同。教學中特別要注意的是,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肯定是各有側重的,同時在整體上又大體上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序列」。
1.小學階段的古詩教學重點在於朗讀和背誦,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古代詩歌的語言,否則就可能讓學生「讀」了一輩子也不能領悟古詩的意境和玄妙。舉兩個例子略做說明。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如深林,復照青苔上。」這里,至少要讓學生明白「但」的意思是「只,僅僅」,「響」的意思是「回聲」,「景」的意思是「影子」。特別應當注意「響」的意思,很可能解釋為「響聲」,實質上,在古漢語中,「響」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回聲」的意思。不然,學生不能准確地理解詩歌的意境和韻味,即使能夠背誦,也無法真正接受藝術的熏陶。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傳世名篇。茅盾曾經將其化用為長篇小說的題目《霜葉紅似二月花》。但是,有人卻是將「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的意思理解錯了,認為是杜牧把車子停下來,「坐」在小徑旁的嶙峋怪石上,欣賞者深秋楓林的景色。甚至有人為本詩所作的插圖就是以白雲為遠景,以楓林為主體,再有一條蜿蜒曲折的石板小路斜斜地穿過畫面,而詩人杜牧則是「坐」在小路旁的石頭上。顯然,這是對學生的誤導,甚至可能會貽誤學生的終身。因為這個「坐」是「因為」的意思。杜牧是因為楓林的美才停下車來,忘情山水。
2.初中階段,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古詩和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閱讀古詩要注意引導學生體味詩歌的意境和情意,為創造性的閱讀積累經驗。比如,通過指導學生閱讀古代詩歌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詩歌的基本意象和表現手法,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結構;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李白和杜甫的詩歌,可以讓學生了解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差別。這樣可以使學生積累一些閱讀的經驗,掌握文學欣賞的基本方法,為廣泛的閱讀和深入的探究讀打下基礎。
閱讀文言文要注意引導學生了解「文言」的基本特點,理解漢字的特點,積累一定數量的古代漢語實詞,了解最基本的文言虛詞的主要用法。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揣摩文章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的含義,根據「文本」結構去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態度。
3.高中階段應當以文學和文化為重點,一方面要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尤其要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閱讀,個性化地閱讀。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研討、評價文化著作的能力。《文言讀本》前言中指出:「從我國特定的歷史條件來看,文言文教學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高中文言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所以初步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為他們以後進一步深造和批判地繼承古代文化遺產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是全面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需要,也是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仍然以《山行》為例,如果將這首詩放在高中階段來學習,我們就應當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所描繪的「寒山」「石徑」「白雲」所構成的寧靜、幽深的自然境界,聯系杜牧的身世來感受他對這種自然和寧靜的嚮往,因為時世的艱辛和仕途的曲折使他在「理想」失落的痛苦中轉向了對自然深處的閑靜和無為的愛慕與嚮往。這讓人自然就會聯想到李白《望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還會讓人聯想到吳均《與朱元思書》中的句子:「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甚至,我們還可以由此而聯想到一種人生的態度:當你在失意或失敗的時候,甚至是遭受種種打擊的時候,你不妨改變一種態度,在「自然」中去尋求一種清凈和滿足。這不是迴避,不是畏縮,而是智者的選擇。
再如《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忽然閉口立,意欲捕鳴蟬。」從描寫的層次上看,這首詩描繪的是生活的一個「細節」,寫出了「牧童」的天真、率性、閑雅。這是對生活的真實而美好的描繪,其中包含了詩人對鄉村的喜愛,對牧童喜愛,也引起了作者和讀者對「童年」的回憶,對無憂無慮的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喜愛。這是就著詩歌本身的內容而開展的適度的「聯想」,這也是欣賞詩歌必需的「品味」。但是,這還不夠,我們還可以再「延伸」。我們可以由「鳴蟬」聯想到生命。「鳴蟬」聲音是動聽的,是自然的,是純美的,這是自然的力量,是生命的美麗吸引了「兒童」,吸引了詩人。
高中階段學習古代文化專著,目的在於正確地理解和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品,合理地借鑒傳統文化的精華,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鑒別能力和批判精神。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論語》《孟子》《莊子》《韓非子》等先秦諸子散文和《左傳》《史記》《資治通鑒》等歷史散文的時候,不但要引導學生理解其文學價值,更要引導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現代的觀念審視其中所蘊涵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
李白和杜甫的代表作集中在高中《語文》第五冊,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指導學生比較李杜詩歌作為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在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方面的差異,還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比較李白的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豪放曠達的人格精神和杜甫憂時傷世的愛國情懷、「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格精神,並且使學生從而樹立高遠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志趣。
《史記》作為一個專題安排在高中《語文》第六冊,還配有韓兆琦的文章《司馬遷和〈史記〉》。我們在教學中,應當將《報任安書》《廉頗藺相如列傳》《屈原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以及《語文讀本》中所選錄的《史記》中的文中組合成一個「專題」來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重要的工作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要引導學生從「古代漢語」的角度,結合課本中的練習,從常用實詞、常用虛詞、特殊句式和修辭手法等方面對文章涉及的重要的語言知識進行整理。二是從「文學鑒賞」的角度引導學生整理相關的文學常識(如司馬遷的生平經歷和主要作品,《史記》的體裁和分類等),指導學生分析《史記》在刻畫人物、敘述情節方面的主要成就。三是引導學生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分析這幾篇作品中所包含的正道直行、忍辱負重的人格精神,胸懷天下、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感,誠實守信、禮賢下士的君子風范。這些目標的落實與背誦《史記》中的名句和重要段落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撰寫讀書札記、文學短評等形式的短文來促使學生深入地研究課文。
再以《莊子·逍遙游》「庖丁解牛」為例,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的理解來感受和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對蘊涵其中的「順其自然」的哲學思想進行研討,引導學生對隱藏在文章所表現的「養生之道」背後的人生態度和人生理想進行評價。
㈥ 古詩教學如何貫徹新課標理念
古詩在小學教材中古詩教學內容占很大比例,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情感有著重要作用。作為新時期的一名教師讓學生輕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詩文的魅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新課程理念的滲透和實施又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詞教學一般應遵循哪些原則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談談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一 . 以閱讀、記誦為主的原則
新課標規定:「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誦讀古典詩詞,得到的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積淀,更是心靈與詩歌的融合俞平伯先生曾說過:「古人做文章時,感情充沛,情感勃發,故形之於作品。當時由情思而聲音、而文字,今天的讀者要了解當時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來的軌道,逆溯上去。作者當時之感寄託在聲音,今天憑借吟哦背誦,同聲相應來使感情再現。」由此可見,人們對文章的理解是以誦讀為基本前提的,而且誦讀最有價值的古詩文也是一種回歸傳統直覺式的語文教學。所以,我認為: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詞教學應遵循多「讀」的原則。例如誦讀《牧童》一詩時,我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詩意的同時,把詩句變成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讓他們自己動手繪出一幅彩畫,使他們在體驗創作樂趣的同時,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學生動手繪圖以後,我再引導我描繪詩意,學生一邊想像一邊概括描繪的是哪一個句子?
師: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看見了嗎??
生:看見了。...!
師:什麼樣子??
生:「草鋪橫野六七里」。
師: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
生:「笛弄晚風三四聲。」(學生搶著應聲回答)。
師: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
生:「歸來飽飯黃昏後」。
師:吃了飯牧童做什麼?
生:「不脫蓑衣卧月明」。
多背點經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為學生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備。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時,無需面面俱到地進行分析、講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義就行;但也並不反對個別學有餘力的學生對某些古詩文作一些較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這就是的「誦讀為本,不求甚解」原則。
二.循序漸進的原則
必需考慮不同級段學生的不同特點,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教學。採用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和品味到這首古詩所描寫的畫面真..感受,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學《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有些學生沒有見過「瀑布」,也不知道「川」的概念和「香爐」的意思,因此,在學習這首詩的前兩句時,老師就需要解釋字詞,並把全句大意口述出來。難點之處解決了,句意大致明白了,然後再讓學生去自讀三、四句,並用匯報的方式去檢查自讀自悟的效果,必要時再加以點撥。這是一種半「扶」半「放」、先「扶」後「放」的方式。。我們在前邊講到要淡化詩歌教學中的講解與分析,這並等於說就一點不講,適度的「講」還是必要的,因為沒有老師的幫扶,也就不可能有學生有效的誦讀,問題的關鍵是要把握一個「度」字。由「扶」到「放」,先「扶」後「放」,就是要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以使我們的教學,能夠取得更好成效。。
三. 創設情景的原則
詩是抒發詩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成一種意境,然後藉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因此詩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繪的。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煉的語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系起來,將古詩中的「形象」化為可作用於視覺的多媒體課件,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並很快進入詩境。又如我教《牧童》這首詩,它包含了豐富的信息,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通過學生的誦讀、領悟,師生交流後,我讓學生發揮想像,把詩歌描繪的景象描畫出來,還設計了問題:如果你是牧童,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麼?為學生想像活動提供了豐富、鮮明的表象信息,學生很輕松地踏入了詩的意境之中。
四.自主學習的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切實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的作用在於要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發言的機會,讓學
㈦ 如何進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的有效教學
加樂中心學校產坡抄小學語文科王文孔《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不僅僅是工具性的體現,還應該是人文性的體現。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並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
㈧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對詩歌教學的要求是什麼
我那時候學校只要求背誦.沒其他要求.中考時候只有默寫.現在好像要求理解,有詩歌版鑒賞了吧權.
☆迷路天使☆ 回答採納率:42.8% 2008-12-02 07:34
課標相關要求: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和語文教材關於詩詞欣賞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點:
①欣賞詩歌,有自己的情感體驗;
②領略詩歌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和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③對詩歌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④對詩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⑤能品味詩歌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有關詩詞賞析的考查內容一般注意這樣幾個方面:劃分詩句節奏、分析詩歌內容、詩詞語言的理解、藝術特色賞析、詩詞意境的理解與感悟、比較詩詞(文)的異同。命題的文本偏重於古詩詞曲,但現代詩歌的考查也不容忽視。
豪 回答採納率:35.4% 2008-12-09 22:03
呵呵,應該不是太難的就像上面的回答一樣
欣賞詩歌
會描述幾種類型的詩歌就可以了吧
靜待夜闌珊 回答採納率:10.4% 2008-12-13 11:47
㈨ 今年學生課本大幅增加了古詩詞的內容 1 老師如何看這件事 2 對學生有什麼影響
【現狀】
小學課本詩詞約60首
新學期開始了,學生們拿到的語文新課本中,還有多少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昨天記者特地找來了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語文教材,一一進行了統計。
合肥市小學教材是「蘇教版」的。記者發現,現在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詞和散文一般有三種呈現形式。一種就是純粹的古詩詞,作為一課的內容;另一種就是「文包詩」,在現代文中放進古詩詞;還有一種形式就是放在課後練習題中,讓學生在課後學習。
小學一年級課本中,只有3個地方涉及到古詩詞。這些詩歌都是比較簡單的,比如其中一首就是數字詩歌《山村詠懷》,「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小學二年級課本也只有3首詩歌,分別是《靜夜思》、《長歌行》(節選)、《登鸛雀樓》,也都是比較簡單的。
三年級課本中的詩歌相對多一些,一共有6首,分別是《楓橋夜泊》、《春雨》、《山行》、《夜書所見》、《梅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四年級課本中出現的詩歌最多,也相對難度大一些,共有8首,包括《元日》、《江雪》、《望洞庭》等,還有蘇軾的詞《水調歌頭》,這也是小學課本中第一次出現宋詞。
五年級課本中有5首詩詞,包括《尋隱者不遇》、《所見》、《題秋江獨釣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清平樂·村居》。六年級課本中出現的詩歌也是5首,分別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大風歌》、《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第一學期上冊的詩詞一共有30首」,包河苑小學語文老師許道平說,下學期課本上的詩詞基本上也是這么多,小學12個學期課本上的詩詞加起來大約有60首。
【要求】
一二年級就要會50篇詩文
對於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小學生到底應該掌握到什麼程度?2012年開始啟用的新課標,對這個問題有過明確的要求。
語文新課標明確,教科書要注重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感情。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應該「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體到每個學段,都有明確的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學生要能「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第二學段(3~4年級),學生要「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三學段(5~6年級),學生能夠「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從上面的要求可以看出,即使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也應該掌握50篇(段)優秀詩文,而從一二年級的語文課本來看,即使算上少數現代詩歌,也遠遠達不到50篇的標准。課本上提供的詩歌有限,學生們該從何處去學?這給老師們提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必須要想辦法通過其他途徑來補一補,否則連課標中的最基本要求都達不到了。
對於古詩文學習的目的,新課標也進行了明確,可不是為了考試。「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詞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探索】
經典誦讀多年前已開始
將詩詞與教材融合起來
合肥市包河苑小學從去年開始開設了專門的經典誦讀課,列入到課表之中,每周一節,雷打不動。
不過由於開展的時間不長,所以現在老師們還都處於摸索階段,不斷總結好做法。已經做了29年語文教師的許道平,在這方面很有一手,「除經典誦讀課之外,我把古詩詞經典篇目跟教材結合起來,融入到了日常教學中,學生們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
許道平現在跟班帶二年級語文,她翻開課本舉了個例子:在第一課識字部分,有「煙波、水鄉、荷塘、漁歌、歸舟、楓葉、燈火」等詞語,這些富有詩意的詞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描寫江南水鄉的那些詩詞。許道平就在課堂上加以引導,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都有哪些相關詩詞,然後再加以解釋和延伸。學生們在學習詞語的同時,就把古詩詞順手也學會了。
這個辦法還真的特別有效。許道平從去年開始給一年級的學生嘗試這個辦法,一年過去了,現在班上很多學生都已經掌握了一兩百首唐詩。「一般都是在上新內容前,把相應的古詩教給學生,讓學生先預習,然後再帶著大家一起讀,一般兩三天學生們就能學會一首詩。一年下來,有些聰明的孩子就能背誦200多首詩了。」
現在學生們進入了二年級,許道平又給學生們准備了宋詞,她已經根據教材,將可以聯系在一起的宋詞都挑出來了。「計劃利用二年級這一年時間,教學生們了解並背誦一定數量的宋詞,讓他們從小就對古詩詞有一個大致了解。」
部分學校有系統教材與課標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新學期開始後,每天早晨,路小學又開始傳出了經典誦讀的悅耳聲音。這是所有學生每天的必修課:正式上課前誦讀10分鍾的古文經典。除此之外,所有班級每周還有一節經典誦讀課。
路小學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這樣的經典誦讀已經有十幾年了。早在2002年,就被安徽省教育廳確定為「兒童經典誦讀工程」試點學校,這些年一直在不斷摸索。「一開始也就是老師帶著學生讀些古文經典,現在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該負責人介紹說,現在從一年級到六年級,12個學期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校本教材都齊全了,而且還有專門的課程綱要,老師上課也有了准則。
傳統文化經典固然非常好,但讓孩子們喜歡上這些古文可不容易。為此很多學校都想了不少辦法,在學生誦讀經典的基礎上,學校開始組織各類朗誦比賽活動,還把經典詩詞與舞蹈表演等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就在前不久的中秋節上,我們還組織了朗誦會,讓學生們把跟月亮、跟中秋相關的古詩詞找出來,進行朗誦比賽」,屯小負責人表示,這樣豐富多彩的形式避免了單純枯燥的學習,學生們通過這樣的形式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含義。
刪古詩詞無關「減負」
今年上海市一年級課本中刪去了所有的古詩文,按照相關的說法,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對此很多人都覺得難以認同。
許道平總結自己近30年的教學經驗說,在課本中穿插少量的詩歌,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調節,非但不會加重學習負擔,反而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畢竟對新鮮的東西會更感興趣一些。
倒是語文課本中有不少背誦要求,其中很多都是現代文,而且篇幅都很長,比一首詩可長多了。「為什麼要讓學生背誦這些文章?如果真想減負的話,就把這些背誦文章的要求給撤銷,而不是刪去古詩詞。」許道平分析說,古詩詞是傳統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如果全部刪除了,會帶來很不好的導向。
讓學生體會其中的哲理
大規模開展經典誦讀,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這些傳統古詩文,究竟有沒有效果?有哪些可以看得見的作用?
「根據我們十多年的實踐來看,潛移默化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屯溪路小學老師張炎總結說,一些學生比如一年級的學生,剛開始確實很難理解《三字經》、《弟子規》中那些詞句的含義,所以一開始的誦讀真的只是「誦讀」,先讓學生們把這些經典都讀出來,有一個直觀的感受,讓經典先在他們心底紮根。還有一句話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反復誦讀中也能體會到一些含義。
我們希望通過經典古詩文的慢慢滲透,讓孩子們體味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學習其中的人生哲理,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覺悟,在生活和學習上改善自己的行為。
開展全市經典誦讀大賽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為更好地引導學校重視並推廣經典古詩文,現在各個學校申報「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時,都必須提供經典誦讀方面的材料,這已經成了其中的一條硬杠杠。市教育局語言文字工作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僅僅創建市級示範校需要這樣的材料,申報省級和國家級示範校時,都必須提供相關材料。學校要成為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推廣經典古詩文就是題中之義;哪怕不是為了申報這個稱號,也應該如此。」
該負責人表示,學校需要提供的具體材料很多,比如有沒有經典誦讀的校本教材;有沒有納入課程設置;有沒有經常開展誦讀活動;學生們通過經典誦讀學到了什麼,有哪些提高;這些都是檢驗學校推廣活動的重要內容。
為激發學生們學習古詩文的積極性,合肥市還開展了多次經典誦讀方面的比賽和展演。現在從學校、縣(市、區)到全市,各級都有很多這樣的比賽。2006年,合肥市就舉辦了首屆「廣玉蘭」杯中小學生經典古詩文誦讀比賽,目前已經開展了四屆賽事。參賽的隊伍分教師組、小學生組、中學生組多個組別;節目形式也很多樣,精彩紛呈,將經典誦讀與音樂、舞蹈、表演等融合在一起。誦讀表演不僅發音準確、和諧,還注重意境及音色的表現,通過誦讀音調起伏和節奏長短的處理顯現詩文韻味。
在誦讀比賽的基礎上,合肥市還組織全市的經典誦讀展演活動。該負責人表示,此舉也是旨在全市范圍內營造出繼承、弘揚中華經典,傳承千年文明的濃厚氛圍,激發廣大師生傳承民族文化,推動各校經典誦讀活動深入開展。
㈩ 語文新課標古詩文 背誦篇目大幅增加 古文難背怎麼破
學教材中的文言文,不少是要求背誦的。這些課文都出自名人之手,有很強的代表性,把它們熟練地背誦下來,對於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寫作能力,培養語感是大有裨益的。在背誦課文時,不少同學只是反復地機械地從頭到尾多次朗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背下來,待到要回憶其中某一句時,往往又要從頭開始;或暫背下來,時間一長,又全部忘記了,也就談不上運用了。
怎樣才能既背得快,又記得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這除了具有頑強的學習毅力外,講究科學的背誦方法是提高忘記效率的有效途徑。這里向大家介紹幾種背誦文言文的方法。
一、抓住關鍵詞語背誦 這里所說的關鍵詞語,一是指句段的領頭字,背誦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篇已能背誦的文言文,再次背誦時往往在某一段的開頭卡住,這時,如有人提示一下領頭字,就能很快地往下背。這說明領頭字有誘發思維、幫助記憶的作用。二是指容易聯想背誦內容支撐點的關鍵性動詞。如背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歷數擔當重任的人遭受艱難情狀的句子,可以抓住「苦」、「勞」、「餓」、「空乏」、「拂亂」等詞語。根據這個思路,不但有助於記憶,也有利於今後對材料的提取、運用。
二、結合句子特點背誦 在背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時,這幾句同為「××非不××」,背誦下面的「域民不以封疆為界……戰必勝矣」,可理清這幾句先排比句、再駢句、後散句的句式特點,從而加強記憶。對某些具有「重章疊唱」的特點的課文,我們在背誦時可以求同存異,即在背誦第一節後,找出其餘各節與第一節不同的字句並記熟它們就可以了。例如《君子於役》共兩節,第二節只有一少部分文字與第一節不同,因此,背熟第一節後,第二節只要記住不同的文字就可以了。
三、省略部分文字背誦 這種背誦方法適用於那些記憶力比較差的人。具體作法是:把課文讀幾遍後,再把它抄在本子上,抄時只保留每句話的開頭和結尾的一兩個字,中間的文字省掉,背誦時再補齊省略的文字。如背誦《出師表》就可以這樣:「先帝……崩殂,今……分,益州……,此……也,……」運用這種方法背誦,不但背得快,而且記得牢。
四、利用課文畫面背誦 有些課文景物描寫如詩如畫,人物刻畫栩栩如生,讀了課文,文中的畫面在頭腦中就像電影鏡頭一樣,自然而然地出現,從而產生聯想記憶。如《醉翁亭記》一文的二、三兩段,作者在這兩段中分別描繪了兩幅畫面,一是風景畫,即朝暮四季圖;二是風俗畫,即 「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若能將這些山水風光、遊人活動、個人情感等畫面印記於胸,就能快速成誦。又如對李白的《望天門山》一詩,也可按詩的意境勾畫出一幅山、水、日、帆組合而成的簡筆畫。這樣不僅有利於對詩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於記憶。
五、按照寫作順序背誦 這是根據文章的寫作順序背誦的一種方法。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等。如《扁鵲見蔡桓公》可以按時間順序背誦:扁鵲見蔡桓公-→居十日,扁鵲復見-→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居五日……桓侯遂死。對《核舟記》可以按空間順序背誦:整船-→船中-→船頭-→船尾-→船背;對《活板》則按邏輯順序背誦:活字板的創造發明→用法→功效。
六、參照課文譯文背誦 課文中,有些句子或段落繞口難讀,更難記,如《愚公移山》一文第三段中的幾個句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背誦時,錯讀、漏讀、顛倒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時,可以採取參照譯文的方法來加強記憶,即可避免錯漏顛倒等現象。
七、根據課文線索背誦 文章的寫作線索有寫人線索、敘事線索、抒情線索等。《桃花源記》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展開記敘,從他逢桃林、入桃花源寫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尋未果而告終,按照這一線索就比較容易記憶。背誦《陋室銘》,可按題眼「陋」這一線索來記憶,文章先寫居室環境和日常生活的「陋」,再用作者的陋室與古代名室相比,寫得層次分明。
八、進入課文角色背誦 背誦《核舟記》中描述船頭三人動作神態的文字,可以讓三位同學分別扮演東坡、魯直、佛印,通過表演「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佛印「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豎其左膝」這些惟妙惟肖的動作,然後進行記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背誦《曹劌論戰》一文,可由三們同學分別模仿同鄉人、曹劌和庄公的語氣進行對話訓練,然後再背誦,效果將會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特別強調培養能力,體現在背誦上就是既要能記憶又要能理解,在記憶的同時求得理解,要想寫出詩文中運用了某種修辭手法或表達了某種思想感情的句子,或主旨句、名言警句等就必須在記憶的基礎上正確地理解內容,按要求截取有關片斷或句子。如果僅能機械記誦而不能透徹理解,就會答非所問。因此說,記憶只是手段,理解才是目的,是記憶的生命力之所在。
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