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初三語文上冊文言文翻譯
《陳涉世家》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起被僱傭耕地,(有一天)陳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好久,說:「如果我以後富貴了,不會忘記大家的。」同伴苦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僱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 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天鵝)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征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九百人停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入戍邊的隊伍里,擔任了屯長(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了期限。 誤了期限,按照秦朝法律都應當斬首。陳勝、吳廣於是商量說:"現在逃走也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 陳勝說:"全國百姓苦於秦的統治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不應繼位當皇帝,應當繼位當皇帝的是皇帝的長子扶蘇。 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 現在有人聽說扶蘇沒有罪,秦二世卻殺了他。百姓多數聽說他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將領,多次立有戰功,愛護士兵,楚國人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 現在如果讓我們的人假裝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該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這是對的。於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情都能成功,能建立功業。但你們這件事向鬼神卜問過了嗎?」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卜鬼的事,說:"這是教我們先威服眾人罷了。"於是找人用丹砂在絲綢上寫"陳勝王"三個字, 放在別人用網捕獲的魚的肚子裡面。士兵買那條魚回來煮著吃,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 本來就詫怪這事了。陳勝又暗中指使吳廣到軍隊駐地旁邊的叢林里的神廟中,晚上用籠罩著火,像狐狸嚎叫一樣叫喊道:"大楚要復興,陳勝要稱王」。士兵們夜裡都驚慌。第二天,士兵中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互相用眼睛示意陳勝。 吳廣平時很關心周圍的人,士兵們大多願意為他出力。兩個軍官喝醉了,吳廣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都尉發怒,讓都尉責辱他,藉此來激怒士兵。那軍官果然用竹板打了吳廣。軍官拔出劍,吳廣一躍而起,奪過劍來殺死了他。陳勝協助吳廣,一同殺了兩個軍官。陳勝把眾戍卒召集起來,說:「各位遇到大雨,都超過了規定到達漁陽的期限。過期就要殺頭。即使僅能免於斬刑,而戍守邊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得死去。 況且大丈夫不死也就罷了,死了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手下的人都說:「願意聽從命令!」(他們)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順從百姓的願望。大家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志,打出大楚旗號。(用土)築台,並(在台上)宣誓,用那兩個軍官的頭祭祀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起義軍首先進攻大澤鄉,收集大澤鄉的軍隊,攻打蘄縣。攻克蘄縣後,就派符離人葛嬰帶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銍、酇、苦、柘、譙,都攻打下來。一路上收編人馬,等打到陳縣的時候,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騎, 士卒幾萬人。進攻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城的官員在城門洞里中應戰。不能戰勝,守丞被殺死,大軍便佔領陳縣。幾天後,陳勝召集當地的鄉官和有聲望的人共同商討大事。 這些人異口同聲地說:「將軍您親自披甲上陣,手拿武器,討伐殘暴無道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應當稱王。」陳勝被擁戴為王,定國號為「張楚」(這里也有人翻譯為以張大楚國的力量)。在這個時候,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紛紛起事,懲辦當地的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勝的號召。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想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換小的土地,好得很;即使這樣,我從先王那繼承這塊封地,願意一生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麼?況且秦國滅了韓國亡了魏國,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大於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是他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並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裡繼承了封地,只想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的時候),會有百萬人屍體倒下,鮮血流淌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突然撲到宮殿上。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怒氣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徵兆。(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只會倒下兩人,血濺出不過五步遠,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了。」說完(唐雎)拔出劍站起來。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跪著,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為何會到了這種地步呢?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會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您啊!」
《隆中對》
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的人都不贊同這點。只有博陵崔州平,潁川的徐庶與諸葛亮友善往來,說是確實這樣。 當時先主劉備駐扎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是卧龍人,將軍是否願意見他?」劉備說:「你和他一起來。」徐庶說:「這個人你可以到他那裡去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將軍應該親自去拜訪他。」 因此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於是劉備叫旁邊的人避開,說:「漢朝的統治崩潰,董卓、曹操先後專權,皇室遭難出奔。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人,想要為天下人伸張正義,然而缺乏智謀,才識淺短,沒有辦法,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現在還沒有罷休,您告訴我該採取怎樣的辦法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作亂以來,各地豪傑同時興起,化州為郡,稱霸一方的多得數不清。曹操與袁紹相比,名利低微,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終於打敗了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僅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歷三世了,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孫權這方面可以把他作為外援,而不可謀取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用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用兵之地,但是他的主人劉表卻沒有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天拿它來資助將軍的,難道將軍沒有奪取它的意圖嗎?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形式堅固,高祖憑借它建立了帝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又在北面威脅著他,那裡人民興旺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既是皇室的後代,又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飢似渴,如果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殺向宛、洛二郡,將軍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打出秦川,百姓誰敢不用簞筒盛著糧食,用壺裝著美酒來歡迎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朝的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劉備說:「好!」從此同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來。 關羽、張飛等非常不高興,劉備就解釋給他們說:「我有了孔明,就像魚有了水。希望各位不要再說什麼反對的話了。」關羽、張飛才平靜下來。
《出師表》(前)
先帝開創大業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分為三部分,益州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實在是形勢危急、存亡難料的關鍵時刻啊。然而侍奉守衛的大臣們在宮廷里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在疆場上捨身忘死地戰斗的原因,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厚遇,想要報答給陛下您。陛下實在應該擴大聖明的聽聞,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發揚擴大有志之士的勇氣,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至於堵塞了忠臣勸諫的道路。 皇宮中的侍臣和丞相府所屬的官吏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朝廷中而異。如果有做姦邪事情,犯科條法令或者盡忠心做善事的人,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中和朝廷刑賞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這都是些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選拔出來,給予(輔佐)陛下的。我認為宮內的事情,無論事大事小,都應當拿來問問他們,然後實施。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得到很好的效果。 將軍向寵,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軍事,過去試用過他,先帝稱贊說他能幹,所以大家商議推舉他為中都督。我認為軍營里的事情,都拿去問問他,一定能夠使軍隊團結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遠離小人,這是先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是後漢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起這些事,沒有一次不對桓帝、靈帝的昏庸誤國表示哀嘆、痛恨、惋惜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室的興盛,就用不了多長時間了。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諸侯中揚名顯貴。先帝不認為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來拜訪我,拿當時的大事詢問我,因此我深為感慨和奮激,於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的時候奉命出使東吳,那時以來已經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嚴謹慎重,因此在臨終的時候把國家大事囑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害怕託付沒有成效,以至於損傷了先帝知人之明。因此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如今南方已經平定,兵器裝備已經充足,應當獎賞率領三軍,北伐平定中原,希望竭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姦邪凶惡的敵人,復興漢朝王室,回到以前的都城。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忠於陛下職責本分的事情。至於處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任務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臣,興復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如果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忠言,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該自行謀劃,詢問治國的好道理,察明採納正確的言論,深深地追念先帝的遺詔(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現在我要出征遠離陛下,面對著表文眼淚滴落,(激動地)不知道說了些什麼。
可不可以?
⑵ 九年級上冊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陳涉世家》(司馬遷)
原文: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上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佣者笑而應曰:「若為佣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勝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譯文:
陳勝是陽城縣人,表字叫涉。吳廣是陽夏縣人,表字叫叔。陳勝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邊高地(休息),悵然嘆息了好長時間以後,對同伴們說:「有朝一日有誰富貴了,可別忘記咱窮哥兒們。」同伴們笑著回答他:「你給人家耕地當牛馬,哪裡談得上富貴啊!」陳勝長嘆一聲,說:「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凌雲壯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徵召窮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漁陽,臨時駐扎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進這支隊伍,並擔任小隊長。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了期限。誤了期限,按秦王朝的軍法,就要殺頭。陳勝、吳廣在一起商量,說:「如今逃跑(抓了回來)也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為國家而死,這樣好吧?」陳勝說:「全國人民長期受秦王朝壓迫,痛苦不堪。我聽說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該立為國君,該立的是長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諫勸始皇的緣故,始皇派他到邊疆去帶兵。最近傳聞說,並不為什麼罪名,二世就將他殺害。老百姓大多聽說他很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擔任楚國將領的時候,(曾)多次立功,又愛護士卒,楚國人很愛憐他,有人認為他戰死了,有人認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們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當有很多人來響應的。」吳廣認為(這個見解)很正確。(二人)於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倆的意圖,說:「你們的事都能辦成,能建功立業。不過你們還是去問問鬼神吧!」陳勝、吳廣很高興,(又)捉摸這「問問鬼神」的意思,終於悟出:「這是教我們先在眾人中樹立威信啊。」於是用硃砂在綢條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再把綢條塞進人家網起來的一條魚肚子里,士兵買魚回來烹食,發現了魚肚子里的綢條,本來已經覺得奇怪了。(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潛藏在駐地附近叢林里的神廟當中,天黑以後點上燈籠(裝鬼火),裝做狐狸的聲音,向(士兵們)喊道:「大楚復興,陳勝為王。」士兵們一整夜既驚且怕。第二天,大家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的,互相示意地看著陳勝。
吳廣平時很關心周圍的人,士兵們大多願意為他出力。(那天)(兩個)軍官喝醉了,吳廣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們發火,讓他們責罰他,藉此來激怒士兵。那軍官果然鞭打了吳廣。(眾士兵憤憤不平,)軍官(剛)拔出劍來威嚇(士兵),吳廣一躍而起,奪過劍來殺死了他。陳勝協助吳廣,一同殺了兩個軍官。陳勝把眾戍卒召集起來,宣布號令,說:「各位(在這里)遇到大雨,都超過了規定到達漁陽的期限。過期就要殺頭。就算僥幸不殺頭,而戍守邊塞的人十個中也得死去六七個。再說,大丈夫不死則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眾戍卒齊聲應道:「一定聽從您的號令。」於是冒充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為的是順從百姓的願望。大家露出右臂(作為義軍的標志),打出大楚旗號。又築了一座高台,舉行誓師儀式,用那兩個軍官的頭祭祀天地。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起義軍(首先)進攻大澤鄉,佔領該鄉後接著進攻蘄縣。攻克蘄縣後,就派符離人葛嬰帶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陳勝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譙等縣,都拿下來了。一路上收編人馬,等打到陳縣的時候,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馬一千多匹,士卒幾萬人。進攻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帶兵在譙門中應戰。起義軍(一時)不能戰勝,(不久)守丞被人殺死,大軍才進入陳縣。幾天後,陳勝召集當地的鄉官和有聲望的人共同商討大事。這些人異口同聲地說:「將軍您親自披甲上陣,手拿武器,討伐殘暴無道的秦國,恢復楚國的社稷,論功應當稱王。」於是陳勝被擁戴稱王,宣稱要重建楚國。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紛紛起事,懲辦當地的長官,把他們殺死,來響應陳勝的號召。
《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劉向)
原: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譯: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我,為什麼呢?況且秦國滅亡韓國和魏國,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而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
秦王氣勢洶洶地發怒了,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死人百萬,血流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赤著腳,用頭撞地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擊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徵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連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要發怒,就要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全國人民都要穿喪服,今天就是這樣。」(於是)拔出寶劍站起來。
秦王變了臉色,長跪著向唐雎道歉:「先生請坐!怎麼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隆中對》(陳壽)
原: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大,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譯:
諸葛亮親自耕種田地,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與管仲、樂毅相比,當時的人沒有誰承認這一點。只有博陵崔州平,穎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說是確實這樣。
當時劉備駐軍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是卧龍啊,將軍可願意見他嗎?」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徐庶說:「這個人只能到他那裡去拜訪,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門來,您應當屈身去拜訪他。」
於是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見到。劉備於是叫旁邊的人避開,說:「漢朝的天下崩潰,奸臣竊取了政權,皇上逃難出奔。我沒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張大義,但是自己的智謀淺短、辦法很少,終於因此失敗,造成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還沒有罷休,您說該採取怎樣的計策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從董卓作亂以來,各地豪傑同時興起,跨州連郡稱霸一方的多得數不清。曹操同袁紹相比,名位低賤,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終於打敗了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是時機有利,而且更重要的還在於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經擁有百萬大軍,控制著皇帝向諸侯發號施令,這實在是不能同他較量的。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世了,那裡地勢險要,百姓歸順,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以它為外援,而不可以謀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南邊可以直達沿海一帶,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個戰略要地,而劉表卻沒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形勢給您提供的機會,難道將軍沒有奪取它的意圖嗎?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是個富饒的地方,高祖憑借著它建立了帝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又在北面威脅著他,那裡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賢明的君主。將軍既是皇室的後代,又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接納英雄,思慕賢才如飢似渴。如果能占據荊、益二州,守住險要的地方,與西邊的各少數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內部革新政治;一旦形勢發生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向中原進軍,將軍親自統率益州大軍打出秦川,百姓誰能不拿著飯食水酒來迎接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朝的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劉備說:「好!」從此同諸葛亮的情誼一天天地深厚了。
關羽、張飛等人不高興了,劉備勸解他們說:「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一樣。希望你們不要再說什麼了。」關羽、張飛才平靜下來。
《出師表》(諸葛亮)
原: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譯:
臣諸葛亮上表進言:
先帝開創大業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國,我益州地區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真是處在萬分危急、存亡難料的時刻。
但是,宮廷里侍奉守衛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捨身忘死的作戰,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報答給陛下的緣故。陛下確實應該廣開言路聽取群臣意見,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鼓舞志士們的勇氣,絕不應隨便看輕自己,說出無道理的話,從而堵塞了忠誠進諫的道路。宮里身邊的近臣和丞相府統領的官吏,本都是一個整體,升賞懲罰,揚善除惡,不應標准不同。如有作壞事違犯法紀的,或盡忠心做善事的,應該一律交給主管部門加以懲辦或獎賞,以顯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應私心偏袒,使宮廷內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董允等,這都是些品德良善誠實、情志意念忠貞純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選留下來輔佐陛下。我認為宮內的事情,事無論大小,都要征詢他們的意見,然後再去施行。這樣一定能夠補正疏失,增益實效。
將軍向寵,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曉軍事,當年試用,先帝曾加以稱贊,說他能幹,因而經眾人評議薦舉任命為中部督。我認為軍營里的事情,事情無論大小,都要征詢他的意見,就一定能夠使軍伍團結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適的安排。
親近賢臣,遠避小人,這是漢朝前期所以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避賢臣,這是漢朝後期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評論起這些事,對於桓帝、靈帝時代,沒有不哀嘆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費,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忠貞、坦直,能以死報國的節義臣子,誠願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則漢王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了。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郡務農親耕,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賤,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連三次到草廬來訪看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因此我深為感激,從而答應為先帝驅遣效力。後來正遇危亡關頭,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謹慎,所以臨去世時把國家大事囑托給我了。接受遺命以來,日夜擔憂興嘆,只恐怕託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完成,從而損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荒蕪之境。如今南方已經平定,武庫兵器充足,應當鼓勵和統率全軍,北伐平定中原地區,我希望竭盡自己低下的才能,消滅姦邪勢力,復興漢朝王室,遷歸舊日國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盡忠心於陛下的職責本分。至於掂量利弊得失,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董允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責成我去討伐奸賊並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懲治我失職的罪過,用來上告先帝的神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言論,那就責備郭攸之、費、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們的罪責。陛下也應該自己思慮謀劃,征詢從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進言,遠念先帝遺詔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如今正當離朝遠征,流著淚寫了這篇表文,激動得不知該說些什麼話。
《詞五首》
《望江南•梳洗罷》(溫庭筠)
文: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蒴洲。
文:
梳洗化妝已罷,獨自倚靠在望江樓上(眺望)。過完了上千隻船兒都不是(心上人船隻),只有日落前的余輝含情凝睇著悠悠江水,(讓人日日)愁腸寸斷於白蒴洲頭。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原: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徵人不能入寐,將軍頭發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原: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捲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郎。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雲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李清照)
原: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譯:
春風停息,百花落盡,花朵化作了香塵,天色已晚還懶於梳頭。風物依舊是原樣,但人已經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訴說苦衷,眼淚早已先落下。
聽說雙溪春光還好,也打算坐只輕舟前往觀賞。只是恐怕漂浮在雙溪上的小船,載不動許多憂愁。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原: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燈,端詳寶劍,夢醒時,扎在一起連接的軍營都吹響了號角。在軍營里,分賞給部下大塊烤熟的牛肉,各種樂器演奏著邊塞雄壯的軍歌。秋高氣爽,戰場上正在檢閱軍隊。
戰馬像的盧一樣飛快的賓士,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樣驚響。本想完成君王恢復中原的統一大業,贏得生前死後的美名聲。可惜現在滿頭白發已經叢生!
附:課外古詩詞背誦
《觀刈麥》(白居易)
文: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譯:
莊稼人很少空閑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間一場南風吹過,那小麥鋪滿隴溝焦黃。
婦女們擔著竹筩粟飯,孩童們提著瓦罐漿湯。
前行後攆去送晌到田裡,小夥子們正操勞在南岡。
兩腳蒸騰著暑天的土氣,脊樑灼烤著火般的太陽。
力氣耗盡了也不覺得熱,只是貪圖這夏日好天長。
更有那些窮苦的婆娘,抱著嬰兒在他們一旁。
右手去撿那丟掉的麥穗,左臂懸挎著破爛的扁筐。
聽她們相互間三言兩語,禁不住引起我無限悲傷:
「俺家的收成全繳了稅,拾這點漏兒壓壓飢荒。」
如今我有什麼功勞德行,從來也不從事農耕蠶桑。
從九品吃祿米足三百石,成年價到頭來還有餘糧。
想到這些好不暗自慚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遺忘
《月夜》(劉方平)
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譯文:
夜深了,月兒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還映照在月光中;
橫斜的北斗星和傾斜的南斗星掛在天際,快要隱落了。
就在這更深人靜、夜寒襲人的時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溫暖的氣息;
你聽,冬眠後小蟲的叫聲,第一次透過綠色紗窗傳進了屋裡。
《商山早行》(溫庭筠)
原: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征鐸鳴響催促旅人起程,剛上路就傷悲離開故鄉。
雞鳴聲伴有屋頂的殘月,足跡已踏亂橋上的新霜。
槲樹的葉子落滿了山路,枳樹的白花只點綴驛牆。
回想夜來甜蜜的故鄉夢,滿眼是鳧雁散布在池塘。
《卜運算元•詠梅》(陸游)
原文: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 亭之外靠近斷橋的旁邊,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卻無人作主。每當日色西沉的時候,總要在內心泛起孤獨的煩愁,特別是刮風下雨。
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斗春,一意聽憑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殘變成泥又碾為灰塵,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破陣子》(晏殊)
原文: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譯文: 燕子飛來正趕上社祭之時,清明節後梨花紛飛。幾片碧苔點綴著池中清水,黃鸝的歌聲縈繞著樹上枝葉,只見那柳絮飄飛。
在採桑的路上邂逅巧笑著的東鄰女伴。正驚疑著昨晚的春宵美夢,原來是今朝發現田中土肥草盛,不由得臉上生笑。
《浣溪沙》(蘇軾)
原文: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譯文:衣巾在風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飄落。村子的南北頭響起剿車的支呀聲,是衣著樸素的農民在賣黃瓜。
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於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⑶ 初中九年級語文上冊所有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去書店找一找 初中古文全解,這里不可能全部給你答出來,太多了,答不完。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及翻譯
哪一篇
⑸ 初三文言文所有翻譯
九年級 上冊
陳涉世家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起被僱傭耕地,(有一天)陳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好久,說:「如果有一天我富貴了,不會忘記大家。」同伴苦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僱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 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天鵝)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九百人停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入戍邊的隊伍里,擔任了屯長(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了期限。 誤了期限,按照秦朝法律都應當斬首。陳勝、吳廣於是商量說:"現在逃走(被抓回來)也是死,發動起義(失敗)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 陳勝說:"全國百姓苦於秦(的統治)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應繼位當皇帝,應當繼位當皇帝的是皇帝的長子扶蘇。 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秦二世)的緣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 現在有人聽說扶蘇因為不知道是什麼罪名,被秦二世殺了。百姓多數聽說他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將領,(曾)多次立有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 現在如果讓我們的人假裝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該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也這樣認為。於是二人去占卜(來預測吉凶)。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情都能成功,能建立功業。但你們這件事向鬼神卜問過了嗎?」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算卦的人要他們)卜鬼的事,說:"這是教我們(利用鬼神)先威服眾人罷了。"於是找人用丹砂在絲綢上寫"陳勝王"三個字(意為"陳勝要稱王"), 放在別人用網捕獲的魚的肚子裡面。士兵買那條魚回來煮著吃,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 本來就詫怪這事了。陳勝又暗中指使吳廣到軍隊駐地旁邊的叢林里的神廟中,晚上用籠罩著火,像狐狸嚎叫一樣叫喊道:"大楚要復興,陳勝要稱王」。士兵們夜裡都驚慌。第二天,士兵中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互相用眼睛示意陳勝。 吳廣平時很關心周圍的人,士兵們大多願意為他出力。(那天)(兩個)軍官喝醉了,吳廣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都尉發怒,讓都尉責辱他,藉此來激怒士兵。那軍官果然用竹板打了吳廣。(眾士兵憤憤不平,)軍官拔出劍來威嚇(士兵),吳廣一躍而起,奪過劍來殺死了他。陳勝協助吳廣,一同殺了兩個軍官。陳勝把眾戍卒召集起來,說:「各位遇到大雨,都超過了規定到達漁陽的期限。過期就要殺頭。即使僅能免於斬刑,而戍守邊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得死去。 況且大丈夫不死便罷了,死了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手下的人都說:「願意聽從命令!」(他們)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順從百姓的願望。大家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志),打出大楚旗號。築了台,舉行誓師儀式,用那兩個軍官的頭祭祀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起義軍(首先)進攻大澤鄉,收集大澤鄉的軍隊,攻打蘄縣。攻克蘄縣後,就派符離人葛嬰帶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銍、酇、苦、柘、譙,都攻打下來。一路上收編人馬,等打到陳縣的時候,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人, 士卒幾萬人。進攻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城的官員在城門洞里中應戰。起義軍(一時)不能戰勝,守丞被人殺死,大軍才進入陳縣。(註:這里,有二個有爭議的地方。原文中第三段「弗勝」並未說明究竟是誰未勝,但通常理解為:起義軍未勝。原文第三段中的「守丞死」也未說明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可理解為被人殺死的。但由於不同版本,也有其他的翻譯方式。因此,這里翻譯的比較模糊。)幾天後,陳勝召集當地的鄉官和有聲望的人共同商討大事。 這些人異口同聲地說:「將軍您親自披甲上陣,手拿武器,討伐殘暴無道的秦二世,誅滅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應當稱王。」陳勝就自立為王(或譯為陳勝被擁戴為王),定國號為「張楚」(這里也有人翻譯為以張大楚國的力量)。在這個時候,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紛紛起事,懲辦當地的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勝的號召。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換小的土地,真是太好了,即使這樣,但是這是我從先王那繼承這塊封地,我願意一生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聽後)不高興。安陵君於是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麼?況且秦國滅了韓國亡了魏國,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大於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是他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並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裡繼承了封地,只想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的時候),會有百萬人屍體倒下,鮮血流淌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突然撲到宮殿上。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心裡的怒氣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徵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就要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了。」說完(唐雎)拔出劍站起來。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何至於這樣!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會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您啊!」
隆中對
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的人都不贊同這點。只有博陵崔州平,潁川的徐庶與諸葛亮友善往來,說是確實這樣。 當時先主劉備駐扎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是卧龍,將軍是否願意見他?」劉備說:「你和他一起來。」徐庶說:「這個人你可以到他那裡去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將軍應該親自去拜訪他。」 因此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於是劉備叫旁邊的人避開,說:「漢朝的統治崩潰,董卓、曹操先後專權,皇室遭難出奔。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人,想要為天下人伸張正義,然而智謀淺短,沒有辦法,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現在還沒有罷休,您告訴我該採取怎樣的辦法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作亂以來,各地豪傑同時興起,化州為郡,稱霸一方的多得數不清。曹操與袁紹相比,名利低微,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終於打敗了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僅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歷三世了,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孫權這方面可以把他作為外援,而不可謀取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南邊可以直達沿海一帶,東面和吳郡、會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用兵之地,但是他的主人劉表卻沒有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天拿來資助將軍的,難道將軍沒有奪取它的意圖嗎?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是個富饒的地方,高祖憑借它建立了帝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又在北面威脅著他,那裡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既是皇室的後代,又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飢似渴,如果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殺向宛、洛二郡,將軍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打出秦川,百姓誰能不拿著飯食、酒水來歡迎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朝的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劉備說:「好!」從此同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來。 關羽、張飛等非常不高興了,劉備就解釋給他們說:「我有了孔明,就像魚有了水。希望各位不要再說什麼了。」關羽、張飛才平靜下來。
出師表
先帝創立的大業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了三個國家,蜀漢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的確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啊。然而侍衛大臣在宮廷內毫不懈怠,忠志有志的將士們在戰場上捨身作戰,這都是為了追念先帝給他們的優待,想要報答給陛下啊。陛下的確應該擴大聖名的聽聞,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的美德,發揚光大志士們的氣概,不應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了忠臣們進諫的道路。 皇宮的侍衛和朝廷的官吏都是一個整體,獎善懲惡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姦邪的事情,觸犯法律,和進忠做善事的人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吏,讓他們來評定懲罰或者獎賞,來顯示陛下公平的治理,不應該偏私,使宮廷內和朝廷外的刑賞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這些都是良善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純正,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我認為皇宮的事情,事情無論大小,都拿來詢問他們,然後再去施行。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有更大的好處。 將軍向寵,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軍務,在從前試用的時候,先帝稱贊他有才能,因此大家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營里的事情,都拿來詢問他,就能夠使軍伍團結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漢朝前期之所以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漢朝後期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討論起這些事,沒有一次不對於桓帝、靈帝二帝嘆息,傷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室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來是平民,親自在南陽躬耕,在亂世之間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諸侯那裡有名望而先達。先帝不因為我身份低微,見識淺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廬之中來拜訪我,拿當今天下的大事來詢問我,因此感動奮發,於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正趕上兵敗,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機患難期間我接受命令,那時以來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死的時候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受命以來,日夜憂愁嘆息,擔心先帝的託付不能實現,以致損傷先帝的聖明。所以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不長莊稼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器已經足夠,應當勉勵並率領三軍將士向北平定中原,我希望竭盡我有限的才智,鏟除姦邪凶惡的敵人,復興漢室,回到原來的都城。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盡忠心於陛下的職責本分。至於處理事務斟情酌理,有所興革,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興復漢室的責任託付給我,如果沒有實現就治我的重罪,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發揚光大美德的言論,就責怪攸之、禕、允等得疏忽,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該自己考慮,來詢問治國的道理,明察,採納合理的意見,深切的追念先帝遺留下來的誥命,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現在要出征遠行了,面對這樣的表,我流下了眼淚,不知道說了些什麼。
⑹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文言文翻譯
21、《陳涉世家》(司馬遷) 原文: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上壟上,悵恨久之,曰:「苟
⑺ 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原文和翻譯
21.陳涉世家
原文: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佣者笑而應曰:「若為佣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zēng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nìng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qí。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jì,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翻譯: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時,曾同別人一起被僱傭給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息了許久,說:「如果有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著回答說:「你一個受雇耕作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發貧民調派去駐守漁陽,駐扎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裡面,擔任戍守隊伍的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應當斬首。陳勝、吳廣於是商量說:「即使現在逃跑(被抓回來)也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么?」陳勝說:「天下百姓受秦朝統治、逼迫已經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立為皇帝,應立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他沒什麼罪,秦二世卻殺了他。老百姓大都聽說他很賢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將領,曾多次立下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號召天下百姓反秦,應當會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他講得對。於是二人就去占卜(來預測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們的意圖,就說:「你們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業。然而你們把事情向鬼神卜問過嗎?」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卜鬼的事情,說:「這是教我們利用鬼神來威服眾人罷了。」於是就用丹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里。士兵們買魚回來烹食,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事感到奇怪了。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在夜間提著燈籠,作狐狸嗥叫的凄厲的聲音大喊:「大楚將興,陳勝為王。」士兵們整夜驚恐不安。第二天,士兵們中間議論紛紛,只是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看著陳勝。
吳廣向來愛護士兵,士兵大多願意聽(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將尉喝醉了,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使將尉惱怒,讓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們。將尉果真用竹板打吳廣。將尉拔劍出鞘想殺吳廣,吳廣跳起來,奪過利劍殺了將尉。陳勝幫助他,一起殺了兩個將尉。(於是陳勝)召集並號令部屬的人說:「你們諸位遇上大雨,都已誤了期限,誤期是要殺頭的。假使僅能免於斬刑,可是去守衛邊塞死掉的本來也會有十分之六七。況且壯士不死便罷了,要死就該成就偉大的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么?」部屬的人都說:「願意聽從您的號令。」於是就假稱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願望。個個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志),號稱大楚。用土築成高台並在台上宣誓,用(兩個)將尉的頭祭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他們攻打大澤鄉,收編大澤鄉的義軍之後攻打蘄縣。攻下蘄以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軍巡行蘄縣以東的地方,陳勝則攻打銍、酇、苦、柘、譙等地,都攻佔下來。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等到到達陳縣,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士兵好幾萬。攻陳縣時,那裡的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帶兵在城門洞里同起義軍作戰。守丞不能勝,被人殺死了,起義軍才進城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當地管教化的鄉官和才能出眾的鄉紳一起來集會議事。鄉官、鄉紳都說:「將軍您親身披著戰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不義的暴君,消滅殘暴的秦朝,重建楚國的江山,按照功勞應當稱王。」 陳涉於是自立為王,定國號叫張楚。在這時,各郡縣中吃盡秦朝官吏苦頭的百姓,都起來懲罰當地郡縣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勝(的號召)。
22.唐雎不辱使命
原文: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譯: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望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啊!」安陵君說:「大王給以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這再好不過了,雖然是這樣,但這是我從先王那繼承的封地,我願意一生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後不高興。於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麼?況且秦國使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是他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並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裡繼承了封地,只想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這區區的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的時候),會倒下百萬人的屍體,鮮血流淌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百姓發怒嗎?」秦王說:「百姓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牆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徵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連同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麼就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了。」說完(唐雎)挺劍而起(劍未出鞘)。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麼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存在,只是因為有先生您在啊!」
23.隆中對
原文: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翻譯:
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yuè)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潁川的徐庶與諸葛亮關系甚好,說是確實這樣。
適逢先帝劉備駐扎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這個人,可如同一條卧著的龍啊,將軍是否願意見他?」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徐庶說:「這個人只能你去他那裡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將軍你應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
因此先帝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於是劉備叫旁邊的人退下,說:「漢室的統治崩潰,董卓、曹操先後專權,皇上蒙受風塵遭難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人,想要為天下人伸張大義,然而智慧與謀略淺薄不足,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現在還沒有停止,先生認為該採取怎樣的辦法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獨掌大權以來,各地豪傑同時興起,占據州、郡的人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小人又少,然而曹操之所以能打敗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歷三世了,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孫權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為外援,但是不可謀取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用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天拿它用來資助將軍的,將軍你是否有佔領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高祖憑借它建立了帝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漢中,那裡人民殷實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既是皇室的後代,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飢似渴,如果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到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拿著飯和水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劉備說:「好!」從此與諸葛亮的關系一天天深厚起來。
關羽、張飛等不高興,劉備就解釋給他們說:「我有了孔明,就像魚有了水一般。希望你們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了。」關羽、張飛才不說了。
24.出師表
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翻譯:
先帝開創的大業未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分為三國,益州地區民力匱乏,這確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期啊。不過宮廷里侍從護衛的官員不懈怠,戰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大概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別的知遇之恩(作戰的原因),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實在應該擴大聖明的聽聞,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說不恰當的話,以致於堵塞人們忠心地進行規勸的言路。
皇宮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姦邪事情,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應當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輔佐陛下。我認為(所有的)宮中的事情,無論事情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這樣以後再去實施,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可以獲得很多的好處。
將軍向寵,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軍事,從前任用時,先帝稱贊說他有才幹,因此大家評議舉薦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隊中的事情,都拿來跟他商討,就一定能使軍隊團結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們的位置。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之所以興隆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嘆息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務農親耕,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只怕先帝託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以致損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員裝備已經充足,應當激勵、率領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姦邪凶惡的敵人,恢復漢朝的基業,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於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託付給我,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從而)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振興聖德的建議,就責罰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自行謀劃,徵求、詢問治國的好道理,採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感激不盡。
今天(我)將要告別陛下遠行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也不知說了些什麼。
25.詞五首
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白蘋」通 「白蘋」)
梳洗完,獨自在望江樓上倚欄遠眺。過去成百上千的船兒卻不見心上人的那一隻。斜陽余暉,含情脈脈,江水悠悠遠逝,怎麼令人愁腸寸在白蘋洲。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風停了,塵土裡帶有花的香氣,花兒已凋落殆盡。日頭已經升的老高,我卻懶得來梳妝。景物依舊,人事已變,一切事情都已經完結。想要傾訴自己的感慨,還未開口,眼淚先流下來。聽說雙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雙溪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我許多的憂愁。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
隨著軍營的號角聲響起,四面傳來戰馬嘶鳴的聲音。像千里屏障一樣並列的山峰,煙霧彌漫中,落日朦朧,只見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緊緊關閉著。
空對愁酒一杯,離家萬里,思緒萬千,想起邊患不平,功業未成,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故里。
羌笛的聲音悠揚,寒霜灑滿大地。將軍和徵人們不能入寐,他們都愁白了頭發,流下傷心眼淚。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雕 通:雕)
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捲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白,(但)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發人!
完,望採納,謝謝。
⑻ 九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翻譯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強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乃以吳叔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令陳人武臣、張耳、陳余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
⑼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文言文原文和翻譯
九年級上冊文言文復習
一.通假字
1.敬富貴,無相忘。 (「無」通「毋」,不要)
2.發閭左適戍漁陽 (「適」通「謫」,征發,調發)
3.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唱」通「倡」,倡導)
4.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目的,用意)
5.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經)
6.將軍身被堅執銳 (「被」通「披」,穿)
7.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與」通「歟」,嗎)
8.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錯」通「措」,放置)
9.豈直五百里哉 (「直」通「只」,僅僅,才)
10.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倉」通「蒼」,蒼鷹,猛禽)
11.寡人諭矣 (「諭」通「喻」,明白)
12.欲信大義於天下 (「信」通「伸」,伸張)
13.自董卓已來 (「已」通「以」)
14.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15.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闕」通「缺」,缺點)
16.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簡」通「揀」,挑選)
二.雙音節古今異義
古義 今義
1.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到處 表示某種情況時常存在(發生)
2.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聚會商議 指管理財務的人員
3.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 雖然這樣 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4.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德行高尚的人 常指年歲高的人,長輩
5.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可以把 表示許可
6.遂用猖蹶,至於今日 到達 關聯詞,表示另提一件事
7.遂用猖蹶,至於今日 失敗 兇狠而放肆
8.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從此 連詞,表承接關系
9.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用來 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的原因 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的原因 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10.誠宜開張聖聽 擴大 商店等開始營業
11.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痛心和遺憾 深切地憎恨
12.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微,見識短淺 (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
13.臣不勝受恩感激 感動激奮 因對方的好意、幫助而對他產生好感
三.詞類活用
1.置人所罾魚腹中 (罾,名詞作動詞,用網捕)
2.狐鳴呼曰 (狐,名詞作狀語,像狐狸一樣)
3.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奇怪)
4.皆指目陳勝 (目,名詞作動詞,用眼睛看)
5.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丹,名詞作狀語,用硃砂)
6.陳勝王 (王,名詞動詞,稱王)
7.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惱怒)
8.將軍身被堅執銳 (堅、銳,形容詞作名詞,堅固的盔甲、銳利的武器)
9.請廣於君 (廣,形容詞作動詞,擴大)
10.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輕,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11.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縞素,名詞作動詞,穿孝服)
12.保其岩阻 (岩阻,形容詞作名詞,險要的地方)
13.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 (北、東、西,名詞作狀語,向北、向東、向西)
14.身率益州之眾 (身,名詞作狀語,親身、親自)
15.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簞、壺,名詞作動詞,用簞裝,用壺盛)
16.與亮情好日密 (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
17.恢弘志士之氣 (恢弘,形容詞作動詞,發揚光大)
18.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臧、否,形容詞作動詞,獎勵善良、懲罰邪惡)
19.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 (奸,形容詞作名詞,邪惡的事情)
20.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良實,形容詞作名詞,善良誠實的人)
21.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優劣,形容詞作名詞,能力強與能力弱的人)
22.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廣益,形容詞作動詞,擴大、增加)
23.親賢臣,遠小人 (親,名詞作動詞,親近;遠,形容詞作動詞,疏遠、遠離)
24.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效,動詞作名詞,效力的機會,任務)
25.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詞作名詞,姦邪凶頑的敵人)
26.臨表涕零 (涕,名詞作動詞,流淚)
(本文摘自《網路文庫》)
⑽ 初三文言文翻譯
這個網址上有,我都看過了.
http://yw.eywe.com/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5&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