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我認為提問是一門科學,是一種藝術,是檢驗學生對文本解讀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學語文教學歸根到底是老師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古人曰: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教師有效的提問和理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問必須具備目的性、針對性和激勵性。 目的性即一節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步步展開。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 針對性即課堂上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必須符合絕大多數學生的水平。假如問題過於簡單,學生就會驕傲自滿或不屑一顧;問題太難,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何過易或過難的問題都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當然,老師應因人而宜地設計問題。 激勵性即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具有以下三個基本要求:一、提問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二、所提的問題必須精心設計,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三、提問過程中必須有恰當的及時的評價。 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呢? 一、把握提問的「點」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一個好的問題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創造的萌芽,達到培養學生好問善思的目的。老師要使自己提出的問題有價值、有思考性,就必須對文本進行細細地解讀,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課堂提問時要把握好提問的「點」。所謂提問的「點」,就是教師應該在什麼地方設計問題,在什麼時候提出問題。 二、把握提問的「度」 課堂提問是老師的一種教學行為,它包括發問(教師提問)、候答(學生思考問題和組織答案)、叫答(教師叫某個學生或學生小組回答問題)、理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反應)這幾個環節。課堂提問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問倒學生。老師提問時,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據學生知識能力心理特點,恰當把握提問的「度」,做到張弛有度,難易適度。 為此,老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有效的、富於啟發性的提問,在合理的、關鍵的地方恰當地提問,注意問題的難易度,使學生在課堂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學評價,首先是要確定好評價的主體,評價的主體可以分為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
為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環境中,充實自我,完善自己。他們雖然天真,但是對事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見解,也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慾望。當學生答完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說一說對於這個問題回答的是否滿意,滿意在哪裡,不滿意又在哪裡?從而使他們全面、公正在進行自我評價。在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在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如「你認為他答得怎樣?」「好在哪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麼改?」「如果是你,應該怎麼答?」從而鼓勵學生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互評中求進步,促發展。
教師評價時,首先要肯定學生回答得「對不對」通常教師都應復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學生回答代替教師應做的工作,其次要評「好不好」,通常教師都要做出標準的示範。最後無論是贊賞還是批評,都應「對事不對人」。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應該做到:1、以表揚為主。2、鼓勵求異。3、幫助有困難的學生。4、鼓勵學生積極評價。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有助於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養成勤於思考的習
❷ 在課堂上教師怎麼提問
課堂來提問的技巧
(一)抓住契機,源設置矛盾
(二)因人因文而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提問要有層次
(四)提問要富有啟發性,.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題不應是隨意而問,而應該經過精心設計研究。不經過思考就能回答的問題就不必問,提出的問題要有思考研究價值,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以訓練學生的理解力和想像力。
(五)提問既要面向全體,既要有選擇性,又要有針對性
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有良好的收效。課堂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來,而不只是部分學生的思考。教師可以抓住青少年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徵,精心設計問題,因勢利導。
總之,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提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發散思維、培養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根據教材、教法的不同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問題,做好課堂提問,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需要好好研究的課題。
❸ 語文課堂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語文課的時候怎麼如何去提問呢老師講的精彩的地方還不如講的講的有的地方你可以問老師叫文才能同老師布料是不能提問的要根據課堂紀律不能胡亂講話要一定要聽聚力老師講的啥嗯好好聽到時候再提問
❹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做到有效提問
一、 充分的課前准備是有效提問的基礎教師在課前要准備好所提的問題,而所提的問題必須要有目的性、層次性。目的性即教師所提的問題要圍繞教學目的,為完成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服務。比如教學《秦兵馬俑》,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秦兵馬俑的製作精美以及我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明。教師據此設置了:①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②課文是怎樣來寫兵馬俑的?③從這篇課文中你能讀懂什麼?教師以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課文,看看課文里是怎麼說的,讓學生自己先找出答案,然後大家相互交流討論,最後交流匯報。如果不設置問題就直接讓學生去讀,他們就不知道應該怎樣讀,讀課文變得沒有目的。 二、有效提問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 問題的設計要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巧妙的藝術構思,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燃起學生思維的火花,疏通學生思維的流程,讓學生在思考中有所發現,並體會到思考與創造的快樂。但問題設計不恰當定會影響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問題不清楚,學生無法回答;問題過於簡單,學生不想回答;問題過於深奧,學生不能回答!我在教學中十分注重問題的設計,做到新舊聯系,難易適當;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先講後問,講問結合。使每個問題的提出都能夠對學生語言素質的長進發揮作用,都能夠對理解課文內容有所幫助。 三、有效提問應講究提問的方法 課堂教學中,怎樣提問,提問由誰來回答,教者要做到心中有數,要費勁心思多加斟酌,如果先提問優等生,就會減少差生思考和回答的機會,如果先提問後進生,問題答不出就會挫傷後進生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好問題難易的程度和提問時間的先後順序,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各自思維的「最近發展區」的均等機會。使各類學生從實際出發積極參與課堂提問,收到各有所得、各有提高的效果。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就先讓後進生說說文中的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再讓中等生說明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後都看到了什麼,最後讓優等生回答「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這一問題,然後我再加以點撥、輔導,使全班學生都能夠很好地理解了造成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命運的根源之所在!六、有效提問、體現深度,使問題具有針對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可謂是關繫到閱讀教學組織成敗得失的一項重要工作。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積極動腦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探索的課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學生如果不動腦,怎能期望有收獲?能真正讓學生在心靈上觸動、在知識上領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提高的不是那些泛泛的提問,而是一些精當的具有啟發性、針對性的提問以及答問後的討論、點撥。當前有些課堂提問抓不住課文的重點或教學的重點,有如蜻蜓點水,。教師教學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關鍵處著力,所提問題要突出課文重點或教學重點,抓住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的結合點,「牽一發而動全身」,使問題擊中要害,使學生進入到文本的狀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不意味著不要教師的指導,教師的指導、組織、引領作用是永遠不可放棄的。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多必須當做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學生由於知識、閱歷等方面相對不足以及對教學文本以外的東西挖掘不深,。如果提出的問題脫離教學主題,教師應機智地將學生的思路引領到教學主題上來,這才是老師的指導職責,這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最佳引導體現。 有效提問能調節調節和控制教師的自我情緒,學生會情不自禁的與教師的喜怒哀樂產生共鳴,達到未有曲調先有情的境界。調節和控制教學中學生「學』的行為,調控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主動性、樹立自我效能信念,調控自己的情緒,時時引導學生善思。最近的微型研討活動帶給我很大的觸動。真的現在乃至未來的教師如果不學習那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其實平時沒事在一起研究點東西挺好的。現在我們五學年已經形成了這種氛圍。只有學才能厚積而薄發,才能導好,如何才能導好呢?
❺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1小學 語文課堂提問的方法
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方法,通過提升提問的有效性,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抓住題眼.激發興趣
很多學生起初對語文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這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抓住課文的突破口,從文中的題眼人手,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這樣學生對學習才會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學生為了找出答案,會認真思考與探索,初讀文章的時候,也會主動思索文中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題眼一般是整篇課文的關鍵陛詞語,能夠將課文的中心內容體現出來,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題眼,可以更好地把握課文的中心內容。
例如:在課文《天鵝的故事》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要啟發學生找到題眼的亮點,利用「故事」這個詞語,提出以下問題:(1)課文講了夭鵝的什麼故事?(2)作者是如何在故事中突出天鵝的形象的?(3)天鵝主要有哪些精神與品質?教師通過這些題眼為學生提問,可以激發出學生閱讀的興趣,迫切希望從文中找到答案。
2.設置矛盾,激活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開始的時候學習表現不積極,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抓住突破口,重視為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讓學生心理上產生一種「沖突」。這樣學生為了想解開這些「沖突」,可以將思維興趣激發出來,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難點內容,實現了學習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課文《珍珠鳥》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提問技巧的運用,開始直接問:「這篇課文主要想體現什麼理念?」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可以激發學生認真閱讀文章的興趣,之後在教師的合理指導下,學生可以順利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這里能夠看出,教師要利用各種契機,提出有利於促使學生思考的問題,這樣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確保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3.因材施教,整體提升
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過於關注成績較好的學生,經常忽視了成績較差的學生。從課堂表現上看,成績好的學生一般表現得比較活躍,在教師提出問題後也能夠主動思考,而成績差的學生,學習信心一般不強,擔心自己回答錯誤被教師批評。對此,教師的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課文《三顧茅廬》的教學中,教師要問學生故事發生的時間、描寫了哪些人物、主要發生了什麼事等,通過採用這樣的提問方法,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效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教師的講課內容將進一步深入,並對學生提問,要求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進行歸納,談一談自己獲得了哪些啟示。這樣的提問方式就非常有層次性,能夠讓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活躍,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從整體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
4.突破難點,促進探索
教師合理運用提問的技巧,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重難點,教師應精心設計需要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讓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課文《黃山奇松》的教學中,重難點內容就是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
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對學生講:「玉屏樓前的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實黃山上還有許許多多千姿百態的奇松,咱們再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嗎?」之後播放錄像,學生通過觀察,直觀感受到黃山松的確是千姿百態,它們裝點著美麗的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教師可以問學生:「黃山上有哪些奇松呢?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呢?」教師運用這種提問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自己的內心情感,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❻ 語文課堂教師常用的提問方式有哪些
存在問題識字教學方式強調以課堂為中心,忽視學生自主識字,通常以記、讀、背、版寫為主,課後很權少引導學生實踐、積累漢字,學生學習漢字回生率高,識字遠離生活,「會認」的字和「學會」的字一視同仁,增加學生學習難度和學習負擔,讓學生感到學習漢字很困難,枯燥無味,缺乏情趣,學生參與教學興趣不高。
❼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該如何提問與評價
[摘 要]:課堂提問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是教師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是師生交流的平台,是讓學生思維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達到師生互動課堂教學的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師的提問要使學生能夠接受、符合學生現狀的原則,且提問的形式要科學合理,對於學生的回答評價要恰到好處,把握住一個「度」字。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提問、評價 一、教師進行課堂提問的必要性
教師的提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絕大多數中學語文篇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課堂氣氛活躍、教學目標明確是離不開教師的提問的。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服務者,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其次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就是比較優秀的學生也存在著「思維的惰性」,所以教師的提問顯得尤其必要,教師的提問可以盡量克服學生廣泛存在的「思維缺席」和「思維惰性」現象的出現;激活課堂教學氣氛,體現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效果;克服學生的自主學習存在的一種盲目性和無序性現象,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把握住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所以教師的提問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二、教師的提問應遵循的原則 1、普遍性與代表性 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水平不同,個性差別也很大。教師設計提問時要以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目標,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師生互動課堂教學方式,這種師生互動,有大多數時間成了「亂動」或「不動」,這種合作學習開始變形。我在《語文教學通訊》看到這樣一個材料:教師在向學生提問後下講台開始讓同學們自由討論,教室里熱熱鬧鬧,氣氛活躍,人人參與教學活動,但仔細觀察問題就出來了,一些學生不會合作,只在那裡聽好生「主講」,一些小組的學生還在閑聊,尚未進入討論狀態。針對此類情況,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定非自願者來回答問題,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學、不愛思考同學的非語言性暗示,鼓勵學生間相互啟發,使大多數同學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在考慮提問普遍性的前提下,還要考慮示範性,既面向全體學生,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同等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感,為部分優秀的學生設計思維水平較高的題目,給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精彩的答題能產生很好的示範與帶動作用,能促進學生較高水平的思維活動。
2、層次性與量力性
對於提問的設計,要遵循學生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組成由淺入深、由簡到難、先簡後繁的階梯式層層推進和擴展的序。按照這樣一個序,教師能節時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而且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能夠視不同情況,做出靈活的變動,可以重點突破,從重點問題入手,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下面就從對提問順序的設計的角度,來談一下教師提問應遵循的層次性與量力性。
首先,有的課文本身的就是一個由淺入深的、結構嚴密有序的組合體。因此可以按課文本身的序來構思提問,如《愚公移山》,教師可以從標題入手:移什麼山?誰移山?為什麼要移山?對移山有幾種不同的態度等。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設計提問,使前一個問題成為後一個問題的鋪墊,環環相扣,不至於思維跳躍太大學生一下接受不了,如果教師按段一字一句提問,學生按字句一字一句解答,得到那些必然是零散的點滴的知識,知識如果沒有序串在一起,那必然印象不深且學生無興趣,學習效率底。
其次,有的課文並不是由淺入深的構思,而且開頭難以理解,後面卻峰迴路轉,所以教師設計提問就要打破現有的序列,重新組成容易理解的序列,一般這種課文可以從結尾入手。如《拿來主義》這一課,開頭一部分寫「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拋來」,學生難以理解。可根據議論文的文體特點,抓住學生容易理解的中心論點,從中間入手,扣緊「所以我們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設計提問「怎樣來拿?」並藉助「所以」來推斷「為什麼拿?」學生有了容易理解的「怎樣拿」作為自己的知識鋪墊,「為什麼拿」的部分也就容易理解了。
再次,有的文章難以看出由淺入深的序列,段落之間大致是一種並列關系,有不少的共同點,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出發,確立一個核心,以此來設計一個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層層推進的提問和教學序列。如朱自清的《春》中全文有五幅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這五幅畫都是抓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詞語非常優美,歷來是大家學習的典範。教師可以圍繞品味語言這一重點,可按這樣的思路設計提問:抓住最容易理解的「春花圖」這一段,反復對比品位;接著利用品味到的「春花圖」的語言知識,去描繪相似的景物,最後留下空白「春雨圖」、「迎春圖」讓學生課後體會。
所以教師必須努力鑽研教材,既要考慮問題的深淺程度,又要考慮學生的自身水平,設計好課堂提問的序,使一個個問題由淺入深依次逐個解決,猶如長江大河,一浪推一浪,解決前一個問題為解決後一個問題打下基礎,後一個問題的解決又是前一個問題解決的必然結果。搞好提問設計的順序為課堂教學成功進行達到良好的效果作了一個有效的准備。教師提問設計的大體方向是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易到難的,到了具體課堂的實際操作過程中,要能夠隨機應變。
3、計劃性與靈活性
教師的提問要有計劃性,絕不能信口設問。每堂課應當圍繞教學的目標,扣緊重點、難點和關鍵,設計出一個個准確、鮮明的問題,問題與問題之間具有連貫性與層遞性,每堂課的問題,都有明確的目的,完整的結構,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的方法要靈活,不拘一格。
4、和諧性和諧性,是保證課堂提問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情感的和諧非常重要,教師提問的態度要親切自然,切不可生硬、牽強或模稜兩可,以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敢於大膽答題;教師要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達到師生情感的趨同性,以消除師生間的隔閡,使學生樂於回答問題;教師要尊重學生,認真聽取他們的回答,允許學生有插話的機會,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而且對有獨到見解的同學要給予肯定,相信和諧性很好的課堂教學,可以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教師課堂提問的方法 課堂提問方法很重要,課堂上教師提問方法正確得當,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達到啟發式教學的目的,對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提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現在撮取幾種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見的方法介紹一下。 1、抓住關鍵提問突破法
能否抓住關鍵問題進行提問突破,決定了教師這堂課教學成功與否。教師要抓住一個關鍵問題打開一個決口,讓知識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這就要求教師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關鍵問題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說叫:「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心了嗎?》一文,可以這樣提問:「中國人」在第二、五、六自然段中,三個「中國人」含義有何不同?這樣一問就能提挈全篇,回答了它,也就懂得了論敵偷換概念、蓄意誣蔑的卑劣伎倆和全文脈絡及寫法,用這樣一種提問法,必須縱觀全局,問於緊要之處。
2、蠶食鯨吞法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大了難以回答,這時就要劃整為零,提出一個個的小問題,然後各個突破,進行蠶食鯨吞。如《記念劉和珍君》第七部分第二段中心意思較難理解,可以這樣設計提問:此段有幾個句子?每一句表達了什麼內容?關鍵句是什麼?然後再問全段中心思想是什麼?這種方法在那些特別復雜的問題中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
3、循序漸進提問法
這種方法對於解決難以回答的問題尤其有效,明知問題學生很難回答,但還偏要提出,暫時擱置,留待醞釀,不要求立刻回答,而是以後作答,如同打一個燈謎,暫時不揭謎底,讓猜謎之人煞費苦心地反復琢磨,給學生充分思索的迴旋餘地。這樣,一旦以後揭開謎底,學生印象會非常深刻,很長時間不會忘記此問題。
5、疏導式提問法
6、深挖激趣法
學生如果覺得教師提的問題過於簡單,那麼就提不起來興趣,但教師如若深挖問題引導學生思維,就如投一塊石頭於平靜的湖水之中,激起層層波浪。有的課文看起來很平實很簡單,其實卻獨具匠心,那麼這種提問法,就能顯示它的獨到之處。如《娘子關前》一文可以設計這樣的提問:材料眾多又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選材與組材上有哪些技巧?這就從增加問題深度出發激發了學生思考問題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以上的各種提問法,並不是分割開來的,許多課文可以綜合運用以上的多種方法,教師要視情況而定,靈活運用之。
四、教師對於學生回答問題後的評價
在語文教師提出的許多問題中,有的問題的答案要有統一的標准,有許多問題的答案不應要求有統一的標准,特別是現在許多還未定論的問題,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落實素質教育的方針。
我們從許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分析,他們對問題的答案有一定的期待性,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放任自流,而不整理不歸納,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始終沒有清晰、明確、完整的認識,這種做法在許多條件下是不正確的,比如在上《驛路梨花》這一課時,有這樣一個案例:教師問:「小屋的主人是誰?」這就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恰恰教師沒說出小屋的主人是誰,學生如墜五里雲霧。再如《孔乙己》一課也有一個案例:教師問:「孔乙己的命運是悲劇性的,可是小說為什麼多次寫孔乙己的笑?」學生甲:「孔乙己性格迂腐,令人發笑。」學生乙答:「孔乙己很老實,眾人都取笑他。」學生丙答:「作者寫笑是為了反襯孔乙己的悲。」教師單單說:「各位同學回答的都很好。」這樣便過於籠統與混亂,只有兩位同學觸及到了問題的實質,這種做法顯然會給學生造成認識上的混亂,教師應明確:答案的虛化和不清晰並不等於多角度的理解。
對於我們現在還無定論的許多問題可以培養學生一種創新思維能力,如在講解《祝福》這一課時有教師問:「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原因是什麼?」有的學生回答:「是封建禮教。」有的回答:「是祥林嫂特殊的遭遇。」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有道理的,教師不應徹底否定哪一種觀點。再例如在《鴻門宴》這一課課後有這樣一道思考題:有人說項羽不在席間殺死劉邦,表現了他的「婦人之仁」,但蘇軾卻說這表現了他的「君人之度」,試對這兩種方法作一些評論。我認為這道題設計的很好,畢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可以贊成任何一種說法,可讓學生自由發揮,只要言之成理,哪怕有點偏激都是可以理解的,對於這樣一個他們學術界一直在討論都無定論的問題,教師也不應定論,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求異思維能力的一個機會。
對於學生回答的問題教師進行評析總結的時候,不應直截了當告訴其答案就完事,應該用委婉的口吻告訴他們回答有理的地方在哪,不足之處何在,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加以委婉指出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