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語文組進行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徑
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教師,只有教師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行為,進一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課程改革這一宏偉工程才能得以順利實施。在參與課改實驗的一年多來,我校以校本教研工作為關鍵,探索培訓、教研、科研三位一體的研究機制,在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構建學習型學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嘗試。 一、對校本教研的認識 學校是教師職業生涯的重要場所,是教師成長的搖籃。學校理應為教師的自我實現、專業發展而服務。根據教師的教學實踐,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是全面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校本教研包含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校本教研必須以學校發展為本」,強調必須從學校實際出發,圍繞學校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工作,為學校的教育發展服務。第二層含義是:「校本教研必須以教師發展為本」,必須確立教師在校本教研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研究的主人,通過校本研究來培養教師、提高教師素質,為教師的自我發展、價值實現服務。第三層含義是:「校本教研必須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是培養人、發展人的事業,校本教研要研究學生,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尤其要解決學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性,反對形式主義。 二、開展校本教研的幾點做法 1.學習提高——努力做好校本培訓工作 (1)培訓工作日常化我們把校本培訓當作學校常規工作來抓,與平時的教研活動、業務學習相結合;與青年教師的培養相結合;規定每周五晚上為全體教師的雷打不動的業務學習時間,使校本培訓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2)培訓內容廣泛性培訓內容力求做到全面、豐富、翔實。具體有課程通識培訓、各科課程標準的學習、實驗教材培訓、教科研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等。如僅數學學科就包括數學教學理論選講、學習理論與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教育科研、數學課堂教學、特級教師教學思想、數學思想方法、案例研究與寫作、數學教育展望等專題,力求教師對當前的數學教育改革與研究有一個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 (3)培訓形式多樣化在校本培訓中,我們力求做到形式多樣,貼近教師工作實際。具體有專家講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學、參與式討論等研討形式,在培訓效果上體現了「新、活、實」三個字:內容新——新課程理念,新課程標準的目標、教學方式和新型的師生關系;方法活——採用專家講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學、參與式討論等研討形式;效果實——備課時要想到、教學中要做到、課後要反思到。 2.反思交流——積極開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動 (1)教研行為自主化 制度上保證:學校規定每周三為語文學科教研日,周二為數學與其他學科教研日。教研活動中要求做到「三個有」,即有主題、有中心發言、有活動記錄。組織上到位:教研組是開展校本教研的中間力量與基本組織。我校非常重視教研組的建設,根據學校實際分成14個學科教研組,其中包括10個語文數學教研組再加體育組、藝術組、英語組、綜合課程組。明確各教研組長的職責,加強對教研組的指導與考評。行為上跟進:要求教師主動參與各類教研活動,主動與同事交流實驗中的成功與失敗。廣大教師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被動研究」變為「主動研究」,學校教研氛圍日漸濃厚。 (2)教研主題專題化 在開展教研活動時,我們要求事先定好計劃、確立研究主題,做到「兩個結合」。一與課題研究相結合。即要求學校各級教研活動要與課題研究相結合,要與課改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相結合。二是與校本培訓相結合。根據培訓主題、培訓內容開展教研活動,如課程通識培訓、實驗教材培訓等。 (3)教研內容系列化 我們認為開展系列的主題教研,有助於教師更加深入系統地研究問題。為了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我校提出上好「三課」的做法。即老教師、優秀教師給青年教師上好示範課,青年教師上好匯報課,課題研究上好研討課。 (4)教研形式多樣化 從教研性質上分有注重操作的參與式研討、同課異構的比較式研討(師徒上對比課)、自我申報的沙龍式研討、提高層次的課題式研討、諸多學科的交叉式研討(音美合科教學研討)、多渠道多反饋的交流式研討等。具體組織形式有課堂觀摩、說課評課(實話實說)、主題沙龍、課題研究、觀點展示(頭腦風暴)、熱點評說、讀書交流等。 (5)教研科研一體化 我們認為教研科研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而服務,為了實現學校、教師、學生三者的最大發展而服務。為了提高教研科研的實效,我們的做法是教研活動科研化、科研活動教研化。學校教導處、教科室經常協同組織開展教研活動。 3.同伴協作、加強交流——大力開展集體備課制 積極探索備課制度改革,試行集體備課制,總體思路是「分塊備課、集體評議、個人修改、注重反思」16個字。即教師先分塊備課,然後是教研組集體評議,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實際修改,課後必須要有反思。反思要把課堂中的閃光點與失敗處、學生的錯例、二次教學建議等都記錄下來。教案一般採用電腦輸入,提倡備多板塊、移動式、個性化的教案。這樣既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做到資源共享,同時又減輕了老師的工作負擔,提高了備課實效。 4.專業引領———搭建教師學習對話的平台 沒有專業引領的研究活動,教師的研究很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費比較多的時間。除了教師個人的學習鑽研之外,還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給教師提供學習機會。 (1)校內:開展新老教師傳幫帶活動一是採用新老掛鉤師徒結對的方式,要求教齡未滿6年的教師必須拜一名老教師為師,全面學習老教師的優秀經驗和敬業精神。二是成立校學科指導組,校長任學科指導組組長,書記與分管校長助理任副組長,下設語文·思想品德、數學、藝術、體育、常識·勞技·外語、信息技術1個學科指導小組,全面負責各學科的教學指導工作。學校實行「推門聽課制」,要求學科指導組成員每周聽課不少於20節,每學期不少於20節,並定期匯報交流教學情況。形成大家都深入課堂,研究教學的良好氛圍。 (2)校外: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一是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尤其是青年教師在政策上要給予傾斜。對於一些優秀青年教師則讓其出去參加幾個月的脫產學習,讓他們接受高層次、全方位的系統培訓,促使他們盡快成長。二是給青年教師搭建一個展示鍛煉的舞台,讓他們在一些大型研討會上展露風采等。請進來,學校邀請市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的領導、老師、教研員進行指導。邀請省內外的各級專家、特級教師來校作講座。 (3)學校承辦各類教師培訓、教研活動要求教師空課時間主動參與各項活動,聆聽各位專家們的報告,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素養與理論素養。 5.資源整合——教研、科研、培訓一體化 (1)整合資源 教研、科研、培訓三者並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有機的整合。要把教研、科研、培訓統一納入校本教研的范疇,統一規劃,統一實施。 (2)突出「校本」二字 即校本教研要結合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開展工作。 6.激勵保障——發揮學校服務導向功能 (1)組織到位 將學校形成一個校長親自抓、分管校長助理負責抓、教導處具體抓、教科室協同抓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網路。 (2)制度到位 學校要制定各項教學常規制度(候課制)、聽課評課制度、師徒結對制、青年教師星級評定製、教師外出學習匯報制等,從制度上保證並激勵了教師參加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活動質量。 (3)人員到位 一是實施教研活動組長負責制、學校領導聯系制。即各教研組的活動由組長負責,學校領導各聯系一個教研組,指導並參與各個組的教研活動。二是學科指導組成員要深入課堂、研究教學,全面負責各學科的教學指導工作。 (4)經費到位 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學校在經費上予以大力支持,做到四個保證:保證實驗經費、保證課題研究經費、保證外出學習經費、保證校內獎勵經費。 (5)激勵到位學校專門出台校內績效獎與科研獎實施辦法,用於獎勵在教學、科研方面有貢獻的教師。鼓勵教師向「科研型、學者型」教師轉變。通過實施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的研究機制,教師的專業意識得到了明顯增強,初步具備自我反思與交流協作能力。教師在實踐中學會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學會了交流,在虛心中學會吸納,在領悟中學會調整,在合作中學會成長。
❷ 怎樣開展語文教研活動
一、 集體備課:
1、 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 實施:
(1) 原則: 「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 措施: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集體備課上網,個人備課、教學反思教導處會隨時抽查並總結)
3、 收獲: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群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於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驗的老師 ,我們還在思考向「0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 嘗試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我校就力圖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征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 實施: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為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本學期建議每位語文老師設計一節精品課,在本年級走班,年級組老師聽課評議。)
3、 收獲:其一,學生的收獲。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授課教師的收獲。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文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於教研組的。但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思考:其一,年級大課走班嘗試;其二,跨年級走班;其三,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三、 集體評課:
1、 提出: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語文學科在推行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2、 實施:其一、組織活動。我校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競賽—— 十幾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站到了家長的面前,請家長評價,與家長互動;青藍工程匯報課——一年來,田校長全方位而長遠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導處、師傅們扎實有效的指導、徒弟們虛心的學習;校級推優課——「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樣。我校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或學段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其三,明確分工。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 討論交流。
3、 收獲:其一,評出了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了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了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了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在思考既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平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❸ 新課改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哪些變化
2012新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解讀語文教學:要有新策略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且,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因此,語文課程標准要求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比如,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口語交際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教師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實踐: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以往,不少地方的語文教學,把內容分解成上百個知識點、能力點,圍繞知識點、能力點設計大量練習題,讓學生反復機械地做練習,造成了語文課程的繁、難、深、多,而實際收效甚微。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語文課程標准從三方面進行突破。一是強調實踐性,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二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三是突出整體性。語文課程標准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從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整合知識與能力的目標。尤其提倡多讀書,少做題。如何學好語文,有專家認為,學好語文有兩個不可或缺的東西,一是擴大學生的儲存量,二是發展學生思維加工能力。學生語文水平不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閱讀太少。為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此次語文課程標准把多讀多寫提到重要位置,讓學生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要求通過朗讀、誦讀、背誦等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通過整體感知、感悟、積累和熏陶,培養良好的語感,豐富語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蘊。為加強閱讀,語文課程標准還明確規定了背誦篇數和課外閱讀量。增加閱讀推薦篇目,這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閱讀推薦篇目小學、初中、高中通盤考慮,互相銜接,推薦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強調重視朗讀,要求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感悟、積累,逐步學會欣賞,防止把理解與欣賞變成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學知識傳授,提倡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同時,課程標准對閱讀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標,並要求學生學會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在語文教育的大討論中,作文教學中的問題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此次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要求說真話、說實話、說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鼓勵想像和幻想,鼓勵有創意的表達。小學淡化文體,鼓勵不受拘束地表達,少寫命題作文,提倡多寫觀察日記、生活筆記、書信和隨感。重在激發學生練筆的興趣,在具體要求上,不再從中心、條理等方面提過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實用的書面表達能力。初中要求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要改變語文教學重知識傳授輕實踐活動的弊端,就必須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為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語文課程標准首次提出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廣泛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和校外學習資源,特別強調家庭也是值得重視的語文課程資源。語文課程標准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此次課程改革,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語文學習是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對語文教育規律的把握突出體現在重視積累和對文章的總體感知,淡化分析性操作,不要求學生背誦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加強對誦讀、積累、感悟、熏陶的要求,避免繁瑣的分析和機械重復的練習。這些要求都切中時弊,體現了全新的語文教育觀。教學評價:定性多於定量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評價方面有了顯著突破,明確提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過去,語文學習的評價主要集中在聽、說、讀、寫能力及基礎知識的掌握,評價注重近期的顯性的效果,衡量的指標是剛性的、偏於理性的,評價方法單一,強調定量分析,大多是筆試題、客觀題。此次課程改革,強調要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把語文教育長遠的隱性的效果放到重要位置考慮。比如,對識字與寫字的評價,要求從音、形、義的結合上,全面評價學生的識字能力,重視評價學生識字和寫字的興趣與習慣。對閱讀的評價,要求閱讀評價要綜合考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查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在口語交際方面,重視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環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對於寫作的評價,重視對寫作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同時重視對寫作材料准備過程的評價,不僅要考查學生佔有什麼材料,更要考查他們佔有各種材料的方法。通過評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綜合性學習的評價著重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由於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語文評價不能完全採用量化和行為化的手段,而應加強形成性評價,即平時教學過程中的隨機評價,主要用於診斷、發現和解決問題,而對於某一階段教學活動的結果評價,應重在評估學習成效。評價方式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除採用傳統的書面測驗和作業外,應針對學生學習語文的階段性特點,根據各學段的目標,採用多種評價方式。
❹ 小學語文教研活動都有哪些資料
一、與實踐相結合,積極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
1
.要進行新的課程改革,觀念的轉變是先導。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我們教研組採用集體
與個別相結合,實踐與反思相結合,學習與測試相結合的方法,認真領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宗旨,把握課程標准傳達的新的理念,新視角,新要求。牢固樹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語
文本質觀,著眼重視「三維目標」為標志的語文綜合素質觀,關注、雙基的同時,密切關注
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堅持語文實踐觀。加強語文與學生生活,
與其它學科的聯系;倡導自主.合作.控究的學習方式,優化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的
選擇和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
2
.實踐是檢驗課改的唯一標准,實踐是提高教學水平的唯一途徑。本學期圍繞「革新教
法,學法,提高課堂效率」通過實踐課、實驗課、匯報課、研究課等一系列活動,發揮骨幹
作用,集集體智慧,提高實踐水平,提高研究質量。教研組的兩名骨幹教師勇挑重擔,外出
送教下鄉上課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教學過程得到提升,教師素質得到相應提高。
二、規范管理,全面提高「五認真」水準,提高教學質量
結合我校進行的勞動分配製度改革,圍繞學校的五認真工作執行細則。本學期進一步嚴
格、規范了五認真工作,及時做好了檢查、督促、考核工作。期初對每一位老師進行了比較
全面的檢查,通過隨堂聽課等方式,促使我組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立足課堂,抓好常
規,努力創新。期中繼續加強教學質量的調研,充分發揮調研的目標、導向、調節等功能,
進行了對部分年級、部分學科的調研。在此基礎上,期末又大面積地對各個年級各個班級進
行了調研,統考,以此促進我組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加強了教學質量的管理,重視良
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須把良
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納入教學的重要議程,滲透到具體的教學行為中。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學
習剛剛起步,可塑性強。教學中嚴格要求,訓練到位,經常抓,抓經常,採取隨機抽查和集
中考核相結合的方法,注重口語交際面試,口語的規范考核,知識積累的調測,體現了考核
的全面性。
三、扎實教研,持續抓好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研究。
本學期,圍繞教研重點,我組全面鋪開了對「提高課堂效率」市級課題的實施研究工作。
全體老師根據教研組確定的主課題選定子課題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做到人人都有明確的目
標,個個都有自己的課題。通過上研究課、匯報課、展示課、實踐課進行課堂實踐,根據課
改精神與修訂思想進行評課,反思、探討,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並做好書面記載。
以此來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隨機的監測、統計等資料的積累工作,集中力量突破主課題。
四、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早出成績,出好成績。
本學期在學校的組織下,開展了老帶青結對工程,通過以老帶新,相互學習,共同探討,
❺ 語文教學過程中參與的教研活動有哪些
活動時間:2009.10.10日活動地點:多媒體教室參加人員:1——3年級語文教師主持:記錄:寫自己姓名活動過程:一、課堂教學1、第一節課:教師執教《aieiui》,低年級語文教師和校長都進行了了解性聽課。二、說課、反思、評課第二節課,全體語文老師匯聚多媒體教室,進行了探討評課和反思總結。(一)韓校長作指示。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教研務實與創新。(二)上課老師進行了說課,並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簡單地反思。教學過程最重要的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知識內在規律,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對於語文教學而言,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在教學《aieiui》第一課時時,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了不同的教學策略。一、游戲引領全課在復習導入環節,我以「猜口形」的小游戲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使學生有樂於往下學習的願望。同時,單韻母朗讀時口形標准與否又為新授課——讀准復韻母的音做了很好的輔墊。在教學帶聲調讀復韻母時,我又以小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我先讓四名學生任意抽āi、ái、ái、ài四張卡片,頂在頭上,充當帶調復韻母,然後每人讀一個,下面的學生當小老師,給予對錯判斷;用同樣的方法讀完ei和ui;最後,打亂ai、ei、ui帶調復韻母的順序,任意抽取一張來讀。這個游戲不在讓學生乾巴巴地讀韻母的四聲,使枯燥無味的學習變成每個學生都想參與的活動。二、不同教學方法貫穿其中在新授課教學環節,其中一個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讀准復韻母ai、ei、ui的音。針對此目標,我選擇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習ai的時候,用兩個小朋友挨在一起的圖來引出ai的讀音,再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ai是怎樣發音的。於是,學生自然而然的說出先讀a,再讀i,a讀得要長一點,i讀得要短一點,由a滑向i,一口氣讀成一個音。然後運用學習方法的遷移,自己試讀eiui,學生都能把音讀准確。這樣教學,學生不僅會讀aieiui的讀音,而且還掌握了方法,如果忘記或者與iu等韻母混淆,也可以利用發音方法來回憶、來區分,這就為今後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有機結合學習完本課的三個復韻母,我馬上利用所學復韻母來拼讀音節,學習了兒歌中「白」、「在」兩個漢字,使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覺得學習拼音有用,拼音和漢字之間是有聯系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些許的不足,有待改進:1、在復習導入環節,可以打亂單韻母的順序猜口形。說到標調兒歌時,可以讓一名學生說完後,全班學生一起動手比劃比劃,動口說一說。2、在做帶調讀復韻母小游戲時,教師要把要求提清楚,要求要提在學生游戲之前。3、本節課應注意把aieiui的書寫落在筆上,讓學生掌握得更牢固。(三)、:就如何使拼音課更加有效?每一環節的落實,怎樣一步一步實施才更加合理……等問題,對田普傑的拼音課進行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見。使在座的各位老師收獲頗豐。(四)、:首先肯定了田老師的自身素質非常優秀,教態自然從容,拼音課的教學設計也花了很多心思。還對其具體操作中兒歌的運用、過渡語和對學生的評價語的使用,提出了幾點建議。激起大家的共鳴。(五)、:一年級:練習題的設計應該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比如我們一年級的拼音教學完成以後,可以布置這樣的家庭作業,讓孩子們用拼音寫一句話。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做卡片,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和同學交流,既認識了大量的字,又記住了同學的名字,一舉兩得。(六)、:4、在學生學習習慣培養方面,應該更加重視學生起立站好,大聲回答問題的習慣養成。……三、活動反思研究解決課堂教學中的現實問題,應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就是有效教學。在新課改形勢下強調有效教學,是針對在新課改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只注重形式、不太注重實效的現狀和弊端提出來的。這就需要我們對過去的教學要有新的認識,以利於真正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本次語文教研活動,一切進行順利,只是一節課的時間,進行交流,太過匆忙,好多老師都還沒有發言,時間就到了。所以在交流環節的安排,還得進行整改。
❻ 教研活動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辦法及措施
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一所學校要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有比較穩定且較高的教學質量來保證。這些年來,臨川四中一直保持著較好的辦學效益,主要得益於學校堅持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加強學校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積極推進課改,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走出了一條具有我校特色的辦學之路。
一、確立「教研推進課改,課改促進教學,教學提升質量」的辦學思路
堅持「以教研推進課改,課改促進教學,教學提升質量」的辦學之路,建立「教育教學課改——教科研——教育教學資源開發」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是反映時代精神在教育觀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民主、科學、開放的理念是新課程改革的靈魂,它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明確課改的目的,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探索、去實踐。
實施新課改後,學校的教學將是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健全心理的高度結合。因此,教學工作應首先抓好課堂教學與其補充和延伸的科學訓練。在課堂教學中,強調教學生治學做人的方法,授人以漁,讓學生主動進入角色,進行思考、操作、實踐,形成主動的教學場景,產生省時、博得「共振」效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逐步增設各學科的訓練環節,強化學生自我訓練,鼓勵學生進行創新。
堅持不懈地開發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堅持從課改實踐中提出課題,進行教學研究,認識和掌握教育教學規律,以各學科的教研課題研究為契機,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科研攻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力量的教學辦學模式。
二、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評估機制
確立了「教研推進課改,課改促進教學,教學提升質量」的辦學思路。為了保證學校教學改革工作順利進行,學校經過近幾年來的不斷探索和總結,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加強學校教科研工作的規章制度及措施。如臨川四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新課改教師培訓計劃,教研活動檢查制度,教科研成果評定和獎勵辦法,教學常規檢查制度,教師教學情況學生問卷調查方案等等。
依據「以人為本,以發展師生的潛力為主線」為辦學理念,學校制定了《教學評價方案》,初步採用多元的、發展性的評價觀念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評價。對教師的評價,結合自己、學生、同事、學校四個方面開展;對學生的評價,設計為「我給自己寫評語」、「教學寄語」、「家長評價」三個方面,根據學科的特點細分為一些小欄目,整合學生、教師、家長三方面的評價,是評價力求做到內容的全面性、多樣性和動態性。
三、立足教學常規抓教學,開展多樣化的教科研活動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抓好常規教學工作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重點。學校在認真抓好常規教學的前提下,為進一步推進教改工作,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結合教師的教學實際,積極開展教改和教研工作。
1、開展學習型教研。通過教研組學習,教學設計討論,學生問題診斷,教師聽評課等交流形式,吸引盡可能多的教師參與到課改教研活動中來。
2、開展活動式教研。通過開展各種活動把每一位教師融入到學校教研中去。每位教師每學年按要求必須完成「八個一」活動:讀一本課改專著,撰寫一篇教學論文,設計好一篇優秀教案,製作好一個課件,命一份符合新課程標准要求的試卷,參加一些課題研究,上好一堂研討課,分析好一堂課例,做一次學科專題中心發言,寫一篇不少於1500字的師德師風學習體會。
3、開展專題式教研。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共同的問題,這些問題很難通過個別教師在教研活動中解決,這就需要全體教師圍繞這些問題,開展專題式研究。學校加強了備課組的集體活動力度,群策群力,隨時根據教材內容的特色,學生的學情反映和教學效果反饋等情況,展開深入研討,深入挖掘教材,大膽處理教材,共同設計最佳的教學方案,以提高全組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學校規定各備課組必須做到「四定、四備、五統一」:即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統一教學進度、同一目的要求、統一重難點、統一作業量、統一考試檢測。
4、開展專題研究。如怎樣開展合作學習?怎樣開發校本課程?中學生探究式學習的途徑和方法等許多專題研究。學校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人人都參加課題研究。
四、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面臨的困惑與挑戰
為了確保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持續穩定的提高,讓具有特色的辦學之路更好更堅定地走下去,將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挑戰。教師隊伍狀況不容樂觀,我校教師隊伍存在嚴重的老化問題,自1999年國家取消大中專生指令性分配機制以來,學校沒有得到青年教師的補充,教師的教學工作缺乏競爭,教學氛圍缺少活力。由於撫州中心城區學校布局及招生政策的變化,學校的生源素質有了較大的變化。如何應對這種變化,調整教師的教育教學,又提出了新的課題。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如何進一步創新,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讓學校保持持續
❼ 新課改如何打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第一,課前充分備好課是提高課堂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礎。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做到這一點,備好課顯得尤為重要。備課不等於簡單的書寫教案。一節語文課,學習的內容不同,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關系程度不同,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不同,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教學過程。由此,教師在備課中,必須樹立起全新的「以學論教、以教促學」的指導思想,對該節課的重點、難點知識形成理性的認識,對學生的提問要有預見性,課堂中的練習和課後的作業要精心選擇,有針對性,提高效率。另外,語文教師在走進課堂前還要備教師自己,因為教師的精神面貌會直接影響到學生與教師的課堂關系的融洽程度,從而影響到課堂組織、管理、教學及復習的效果。教師應該以一種愉悅的心情走進課堂,以微笑、關懷的眼神面對學生,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備課中來, 如師生一起搜集資料等。這樣的備課, 使學生也經歷了一個積累感性材料、豐富體驗、不斷探索的過程, 既為學習做了充分的准備, 也學到了學習方法, 還有利於課上的不斷創新。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強烈的求知慾聽課。教師的充分備課和學生的充分預習相結合,課堂上就會減少「損耗」,從而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第二、優化教學內容和教法,不刻意追求大容量和課堂結構的完整新課程改革倡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 「面向全體學生」, 「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構建一個有生機、有活力的開放的語文課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內容必須有一定的廣度、深度和密度,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好節奏。慢條斯理的講解不可取,但節奏過快也不行,那種連珠炮式的講解,使學生無暇思考,也來不及消化。因此,確定教學密度應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前提。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之一是整個教學過程以文章教學為主.一篇文章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假如我們不對講課的內容進行優化,在稍縱即逝的45分鍾里,什麼都面面俱到,那是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是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有鑒於此,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優化教學內容和教法,不刻意追求大容量和課堂結構的完整。比如:精心安排授課內容,做到把握要點,化解難點;強化基礎,適時點撥;溫故知新,深入拓展,注意做到「長文短教」,即使就是精讀課的教學,根據課文特點,教學中也要各有側重、靈活處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僅起主導作用,其主要功能在於啟發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多活動、多參與,這樣才有利於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切中肯綮、有的放矢地「精講」,才能有效地啟發學生的思維、擴展學生的能力。如必修第三冊的魯迅小說《祝福》,篇幅很長,思想內涵較深。在講授時,教師可以把小說的故事情節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從故事情節中概括出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這樣安排可以大大縮短課堂學習時間,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三、注重語文課堂教學的「拓展遷移」,提高課堂效率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知識是教不盡的,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拓展遷移應該是在深入研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或由此及彼,或由點到面,或由淺入深,其目的是鞏固基礎、開放視界、深化思維;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遷移能力的訓練對開發學生發展潛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尤為重要。
❽ 新課改下如何有效開展語文課堂教學
新課改下如何有效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新課改下語文教學活動,不再刻板,可以加入一新媒體的內容,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輔助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