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專題講座說課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英語活動帶來的樂趣。
內2.通過活動,引導幼兒學容習新授單詞:sun
3.復習單詞:Hello
二.活動准備:
太陽的圖片,太陽頭飾。
三.活動過程:
1.以「新朋友來做客」引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有一個新朋友要來我們做客,我我們一起來請他出來(新朋友新朋友我們大家歡迎你)。
2.「太陽」進入活動室,並向幼兒自我介紹。
3.讓幼兒跟「sun」交朋友,跟「sun」打招呼並握手,師注意幼兒「S」的發音。
(!)提問新朋友的名字叫什麼
(2)鼓勵幼兒大膽用Hello跟「sun」問好
4.與幼兒玩「找太陽」游戲,讓幼兒進一步掌握「sun」的發音。
B. 高中語文教案
我是一個高三學生。我對按照教案亦步亦趨的語文教學不會有興趣。建議老師多聯系實際問題,用生活中大家都經歷過的場景作比方,在輕松幽默中進行語文教學。
C. 《荷花澱》教案
http://www..com/s?ie=gb2312&bs=%BC%F2%B5%A5%B5%C4%C3%C0%B0%D7%A1%A2%B2%B9%CB%AE&sr=&z=&cl=3&f=8&wd=%A1%B6%BA%C9%BB%A8%B5%ED%A1%B7%BD%CC%B0%B8&ct=0
這里很復多制,你選擇適合自己的吧
D. 求幾篇高中語文的說課稿
《伶官傳序》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後聯系:
新教材重視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全套書編排的古詩文作品,約占總數的40%,其中,高一以古代散文為主,著重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伶官傳序》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一單元都是宋代散文。其中,《六國論》、《游褒禪山記》是教讀課文,《伶官傳序》、《石鍾山記》是自讀課文。從題材內容上來看,《游褒禪山記》、《石鍾山記》都是屬於因事說理的游記,《六國論》、《伶官傳序》都是屬於借古諷令的史論。
有人說,讀史可以明志,讀歷史散文,使我們在了解歷史的同時,能夠從中獲得歷史經驗教訓。因此,閱讀這類文章,對我們的學習、生活、乃至國家、民族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教學內容:
《伶官傳序》屬於借古諷令的史論,是篇自讀課文,安排一課時完成。
3、教學目的:(依據大綱和教材確定)
1、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本文的語言特色。
3、體會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4、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
詞類活用、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反問句、感嘆句等,是文言文中比較普遍的語法現象,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一些常見的文言句式,於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一些常見的文言句式,是本文教材的重點。
學習這篇課文的關鍵是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結合語境進行揣摩,盡量避免學生生死記硬背的現象。
二、教學方法:
1、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首先指導學結合課文注釋及補充材料,疏通文句,掌握詞類活用、常見的文言句式等文言文語法現象。然後引導學生閱讀體會這篇課借古諷今的史論特點及語言特色。最後,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歷史及現實生活來談一談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在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於始終。
2、採用多媒體電教手段,增大了教學的容量。文中出現的詞類活用及常見的文言句式,教師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結合語境進行揣摩,盡量避免學生出現死記硬背的現象,通過學生的感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學法指導:
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結合課文注釋及補充材料,疏通文句,掌握詞類活用、常見的文言句式等文言文語法現象,引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發現問題,積極思考。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的討論分析,逐步釋難解疑,使學生理解並掌握詞類活用及常見的文言句式,並結合課文借古諷今的史論特點及學習生活的實際,引導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從而加深理解,指導實踐,學以致用。這樣,不僅傳授了知識,而且對學生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起了重要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同時還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四、教學程序:
1、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把握詞類活用和常見文言文語法。
重點詞語:
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得之矣
抑或本其成敗之跡,而皆出於此乎
重點文言句式:
梁,吾仇也
此三者,吾遺恨也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
盛以錦囊
方系燕父子以組
還矢先王,告以成功
至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2、了解本文借古諷今的史論特點及語言特點:
①史論特點
提出中心論點:盛衰成敗(得失)由於人事。
賜矢、受矢、藏矢、請矢 負矢、納矢(敘 述)
方其……,可謂壯哉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議論分析)
及仇讎……,何其衰也!
故方其盛也……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反問進一步議論分析)
及其衰也……
②語言特點:
①語言委婉,氣勢旺盛
②文筆酣暢,波瀾起伏
③平易自然,簡約凝練
3、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要求學生結合學習生活實際來談一談,具體內容略。
4、課堂練習:
《 伶官傳》節選
庄宗既好優,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亞子,當時人或謂之亞次。又別為優名為自目,曰李天下。自其為王,至於為天子,常身與俳優雜戲行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於亡……其戰於胡柳也,嬖伶周匝為梁人所得。其後滅梁入汴,周匝謁於馬前,庄宗得之喜甚,賜以金帛,勞其良苦。周匝對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陳俊、內園栽接使讎德源之力也。願乞二州以報此兩人。」庄宗皆許以為刺史。郭崇韜諫曰:「陛下所與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賞未及於一人,而先以伶人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屢以為言,庄宗謂崇韜曰:「吾已許周匝矣,使吾慚見此二人。公言雖正,然當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為景州刺史,德源為憲法州刺史。
節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附板書:
伶 官 傳 序
提出中心論點:盛衰成敗(得失)由於人事。
賜矢、受矢、藏矢、請矢 負矢、納矢(敘 述)
方其……,可謂壯哉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議論分析)
及仇讎……,何其衰也!
故方其盛也……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反問進一步議論分析)
及其衰也……
語言特點:1、語言委婉,氣勢旺盛
2、文筆酣暢,波瀾起伏
3、平易自然,簡約凝練
《荷塘月色》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鑒賞文學作品。」本文是學生進入高中後學習的第一篇散文,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作者描繪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動、語言優美、典雅,藝術技巧純熟、自然,是一篇經典的美文。
鑒於以上分析,根據課程改革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了解作者尋求寧靜、嚮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審美情趣。
2、知識目標:學習巧妙的語言修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3、能力目標:訓練朗讀、分析、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點
鑒賞語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藝術手法
(四)教學難點
通感的學以致用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的分析以及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和年齡、心理特徵(感性思維為主),擬採用誦讀法、直觀演示法、設疑討論法。
1、 聲情並茂的配樂誦讀法
此法可使聽眾漸入佳境,引起共鳴。
2、 圖文並茂的直觀演示法
利用多媒體打出荷塘月色圖幻燈片,配合語言描繪,視聽結合,調動人的多種感覺器官和想像,使學生多角度感受到美。
3、 合作互動的設疑討論法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集中探討。
三、說學法
教學相長,學生又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以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為目標,有針對性的引導他們自學自我提升。
1、 課前預習,明確課堂任務,提高效率;課後拓展,多渠道閱讀相關文章,廣開眼界,鍛煉自身收集信息、自主閱讀能力。
2、 多模仿示範朗讀,是提高朗讀水平的有效途徑
3、 深入研讀課文,課堂上積極參與,提高思辨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2分鍾)
1、擬用舊知識導入法,讓學生列舉關於「荷」「月」的古詩詞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染」「月上柳梢頭」「月兒彎彎照九州」,等等。
2、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為賞析語言美,感受畫面美。
(二)4、5、6段課文分析(33分鍾)
先介紹作者是為了排遣不寧靜的心情,選擇了獨游荷塘,然後自然過渡到4、5、6段荷塘月色的學習。(一兩句簡單的過渡必不可少,即可突出重點,又保證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和嚴謹性。)
1、朗讀訓練(8分)
課前預習已整體感知文章,課堂設計配樂朗誦,加深美感印象,可挑選學生代表與老師一起聲情並茂的朗讀,並進行點評。
2、賞析語言美,品味畫面美(25分)
提問:這幾段寫了什麼?都說它美,它美在何處?
理論依據:美感是一種心理現象,美感產生的生理基礎有視、聽、味、嗅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品味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調動多種感官的想像,這種美的想像屬於心理學中的再造想像,即是根據別人的描述或圖樣進行的想像。一句話,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進行想像,給予學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間,才能深刻品味到這種美。
⑴語言美
本文語言突出特點,運用大量修辭手法,神采飛揚,其中的博喻、疊詞、通感為重點,對此學生卻較生疏。
①博喻就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復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又叫連比,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使得意象更形象,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如此光潔、瑩潤、精緻的荷花,你能不多看幾眼嗎?
學以致用:發揮想像,仿寫或擴寫,寫出你心中的荷花(仿寫、擴寫是高考考察的語文能力之一)
②疊詞
切入角度:用音樂的擊鼓打節奏方式領略疊詞獨有的韻律感,如「曲曲/折折」「陰/森森」「脈脈」節奏分別是……(學生會用手指叩響桌子去感受疊詞帶來的音樂美感,荷塘月色的靈動飄逸。)
課外拓展:《詩經》中的大量疊詞,如「關關雎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③通感:
明確定義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典型例句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讓讀者通過聯想、想像得到了嗅覺、聽覺上的雙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隱若現、撲朔迷離。
課外拓展: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大量的通感現象,注意積累。如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 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
學以致用:當堂造句,鞏固消化,鍛煉文筆。
⑵畫面美
語言的美即表現出了畫面的美,詳見板書。
根據學生對美的體驗以及老師的總結,列出本堂課的主板書.
3、 課堂小結(5分鍾)
心理學「注意規律」的教學運用:展出幾幅荷塘月色圖幻燈片,讓學生用原文中的句子進行描述。此法的作用一可大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二可以讓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進行自檢;三可實施啟發性教學,如下:
教育學「啟發性教學原則」的教學運用:引發學生思考並討論,「圖片的荷塘月色與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你覺得哪個更美?」引導學生領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表現力,最終落實本課教學目標,品位語言美,從而感受語言背後的畫面美。
4、 課後練習
學以致用,運用本課語言技巧「疊詞」「通感」等,以「沙灘月色」為題寫一片情景交融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