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成為一名好的一年級語文教師
1、博學多才
風趣幽默。
作為一名教師,基礎知識扎實,熟悉課本,掌握重內、難點,這是
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容要想成為一名受歡迎的教師,
就必須有豐富的課外
知識及本學科的相關知識。
如果一位科學教師在課堂上盡只講些科學公
式、定理,然後就是無休止的做練習題,那麼學生就會覺得學科學枯燥
無味,從而失去了學科學的興趣。反之,要是一位科學老師在課堂上談
笑風生,幽默有趣;課後對學生問的各種問題能快速、准確的回答,那
么這個教師肯定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 、把微笑帶入課堂。
中學時代我就喜歡那些和藹和親、面帶微笑的老師。自從踏上
三尺講台,我便嘗試著做一個微笑使者。當我面帶微笑走進課堂,給學
生帶來溫暖,
剎那間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課堂教學也在清新歡快中拉
開了帷幕。可以設想,有哪位學生看到一臉嚴肅、危言聳聽的教師不退
Ⅱ 小學一年級家長對語文老師的教學方法及打學生怎麼提意見
孩子太小,請老師耐心些,細心些,我們做家長的一定配合。打孩子易讓孩子害怕,產生恐懼心理,反而學不好。
Ⅲ 作為一名一年級語文老師,如何教學
在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紀律常識幾乎為零,學生性格各異,心理需求不同,如果一旦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表現出種種不守紀律的行為,影響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甚至還會出現一些事先無法預料的事件。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課堂亂套,學生隨意下地,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等情況。為師者筋疲力盡,學生卻茫然無知,所獲甚少。因此,組織好教學課堂教學是擺在我們每個低年級老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那麼,如何組織好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課堂呢?教師管理好課堂是有效教學保證下面我針對一年級新生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策略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課前富有情趣的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在很多地方都是適用的。在組織課堂教學中也很有用。課前是學生課堂紀律最亂的時候,由於課間孩子們玩耍,剛上課時,他們的心還沉醉在課間游戲活動中。很多時候,我們走進課堂看到的是:教室里有的學生在唧唧喳喳說話,有的學生在追逐打鬧著,有的學生還在吃或是做其他什麼事情,就是沒有做好這節課的准備,該拿的書也沒有拿出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進行簡短的組織教學。我一般用激勵性的語言:教師喜歡專心聽講的同學,我相信每個同學都是老師喜歡的好孩子,現在我來看一看誰最專心聽講。這時,孩子一定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及時調整。我還常常使用兒童喜聞樂見,富於情趣的語言進入新課,設計一些故事、謎語、游戲、引起學生爭議和思考的問題等使學生自然進入教學狀態。如:上課了,快做好,仔細聽,認真想。我還可以進行以下談話:孩子們,你們猜猜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了?此時學生便會注意到老師的到來,立刻回過頭來並安靜下來。然後我講一個短小的故事或說一則謎語,也可以做一個有趣的小游戲使學生輕松的自然的進入學習狀態。這樣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好的作用。如果課前教師走上講檯面對亂嚷的學生大吼一聲:誰沒有遵守紀律啊?鈴聲響了誰還在說話?或者用棍子在桌子上哐哐的猛敲幾下想來穩住學生,這樣無效的組織有時一點效果也沒有,反而會使整個課堂像一潭死水失去活力,更談不上有效教學。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游戲、小表演、猜謎語、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而且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一些小活動是最好的,能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可以運用事先約定好的一些口令組織教學。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具體做法是:教師說:請安靜,學生馬上作出回答就安靜師:小嘴巴生:不說話師:小眼睛生:看黑板等。也可自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教學。如:上課鈴聲響,安靜等待老師進課堂。(教育學生不要大聲喧嘩);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 耳朵耳朵看哪裡?耳朵耳朵在聽講。課程進行一半時可以活動一下如:點一點,搖一搖,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對笑一笑,哈哈哈特別感興趣,當說坐會好時,都坐得很好了。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奏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我們要認識到在一年級課堂里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抓好紀律的關鍵。你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後,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麼,怎麼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麼放,都要說清楚。一開始的細致對以後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多鼓勵,多賞識,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開始。對於一個剛從幼兒園走出來的小孩子,他們不懂得什麼叫自信,但他們都喜歡在集體中表現自己,喜歡在競爭中獲得勝利,進而獲得老師和同學賞識的目光。作為老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也應該利用學生這種心理,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合適的場合予以鼓勵、表揚,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向更高的目標奮進。尤其是對於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同學,他們的心理太需要老師的鼓勵和安慰了。如果我們老師能夠發現他們的優點,哪怕是很微小的一點成績,老師的鼓勵,說不定就會喚起他沉睡的心靈,繼而獲取更大的成功。當然,表揚與賞識、鼓勵,要適度,要因人而異。對於優生不能過分地表揚,那樣會讓這類同學飄飄然,變得驕傲自大、自以為是;而對於差生,我們必須呵護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用心去溝通、去鼓勵,讓他們摒棄破罐破摔的心理,進而一點一點地取得進步。
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
一年級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借外部刺激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運用學習的教育教學方法,採用游戲、兒歌、活動等兒童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游戲可以把索然無味的漢語拼音教學變成一件學生非常喜愛的事,這也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快樂地學,正如大教育家洛克說的,教育兒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兒童應做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兒歌由於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緊抓這一特點,把大量的兒歌引入到課堂中,使其成為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在教學中,還充分運用圖片、多媒體等資源,運用這些直觀的圖象來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樣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教學,藝海茫茫,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除了自身必須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精湛的朗讀技藝,激情的課堂語言,扎實的理論基礎。還應明白一杯水和一桶水的道理,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為自己不斷注入清澈活水,讓思想積極活躍,胸襟開明寬闊。在教中學,學中教,真正體現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Ⅳ 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應該如何教學,如何管理課堂秩序。
新課程標准提倡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主張引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那麼,在一年級新生中怎樣來實現學生「主體」呢?學生探究合作學習應該是其中的一方面。在一年級學生的課堂學習中,怎樣讓剛上學的新生適應合作型的學習方式,這個問題值得做一番探究。
一、激勵交往熱情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藉助課程內容這個重要中介而進行的認知、情感態度諸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教學目標上,要注重突出教學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學在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上的均衡達成。針對一年級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缺員參與的問題,教學要多方激發學生參與交往的熱情,引導學生從交往中體驗合作的快樂。可以從兩個方面嘗試:一是創設交往情境,讓學生入境生情,產生良好的交往情緒,從而主動地參與交往。創設問題情景、游戲情境、交際情境都是激發學生參與交往的有效做法。在識字教學《自選商場》時,針對城市的孩子都喜逛大型超市的習慣,設置到超市中的情境,讓大家說說超市中有哪些物品,學生立即充滿興趣地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二是改變評價方式。教師對小組合作交流的評價,除了對小組成員個體的評價以外,更要注重對小組團體交往過程的評價,會利用恰當的時機表揚小組學習過程中團結合作精神,並對這些小組給予整體的小獎勵(如小紅花、得紅旗等),激發學生的小組榮譽感,讓學生願意合作來完成學習任務。
二、培養交往技能
小組合作交流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形式出現在一年級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一開始組織實施時,學生會因缺乏方法而顯得生疏,難免會出現亂說亂叫,秩序混亂等狀況。為了達到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師必須進行恰當地引導。比如提倡學生「說明白話」,小組合作交流,每個成員都有說的機會。一年級許多學生的特點是心直口快,往往還沒有想好就急於脫口而出,有時是會說半截話,有時說一半話又重說。對於這樣的學生,要求小組成員要對他們提出更正的意見,再重新來說。還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小組成員在交流時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才能聽清楚別人說的意思。在實際課堂上我們發現許多一年級學生聽的習慣特別不好,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比如讓學生靜靜地聽老師讀五個詞語,然後再按詞語順序說出這五個詞語。也可以請同學說一句話,聽完之後讓同學來復述,逐漸讓學生學會認真傾聽。
當然,學生交往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只有教師有意識地引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交往習慣,小組合作交流的質量才會得到逐步提高。
三、提供交往機會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目標導向的活動,強調課堂上的互動交往,以此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非認知品質。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特點,盡量提供適量的交往機會,不要老是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而剝奪學生交往的機會。教學中注意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識。
(1)在交往中識字。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生在聽讀識字的過程中,通過聽與問的途徑自學生字,還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自製生字卡片。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提供讓學生在小組里交流的機會,這樣學生在互聽互檢的形式下交流,每個人把認的字讀給夥伴聽,如果遇到不懂的字,組里的夥伴可以提醒再認一認。如此一來,學生在小組內互教互學,其樂融融,教師則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針對難認的字再重點指導,提高了識字效率。
(2)在交往中欣賞。在學習識字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自製生字卡片,回家後在家長的幫助下,許多學生會做出許多的漂亮實用的生字卡片,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安排學生小組交流展示,引導學生在夥伴的欣賞中體驗親自動手勞動的快樂。從而更願意動手去做這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