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其他教師的教育敘事故事中有什麼收獲
一、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教師是一份平靜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態決定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工作業績。教師要以良好的心態勇敢地面對挑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主動去做,這樣不但會鍛煉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同時也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機會。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奉獻精神,不去計較個人得失。如果什麼事情都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們,我們就已經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對較弱的地方,只要不斷學習,去吸收時代的、別人的、科學的、優秀的東西。學會學習,就會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師成長的必備素質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老師,得有一顆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態。因為感恩,你才有愛心,才會愛生活,愛從事的工作;有了愛心,才能長智慧,有了愛心,你才會努力,才會勤奮,才會反思,才會堅持,才會成長……現在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我覺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於感恩,是在感恩中靜心學習,盡心工作,用愛心回報學校。
三、做個有心人,及時的反思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學行為,從教材解讀與設計、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課堂細節的處理等層面去反思。作為日常的教學,近年來我常常用這樣的幾個問題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這節課,我投入激情了嗎?對教材的解讀,有更恰當的角度嗎?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可測嗎?這節課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是什麼?這節課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如果重新來教這節課,哪個地方最值得改進?反思的深度,決定著教學所能達到的高度。活躍在教壇上的大師們,其實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過一步步的成長,才成為今日的「明星」。
作為一個老師,我們除了反思教學,還可以反思為人處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東西。同時,要邊反思,邊記錄,用鍵盤留下文字,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學提供鮮活的案例。
四、有愛心、耐心,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
今天匆匆從瑞華校區教研活動趕回,剛走在走廊上碰到了我班的自然老師。他笑嘻嘻的地對我說:「告訴你一件讓你幸福的事。」話音剛落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我班的小張同學。今天他又有什麼新聞了呢?提起小張的大名大家都會不禁皺起眉頭,上課隨意大叫、在教室里亂跑……一學期來我不知為他花費了多少心思,我還常戲言道「老革命碰到了新問題」 。在教育的過程中我發現小張同學本性純正,但家長疏於教育,孩子不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在對小張的教育中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既注重對其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向上的信心
『貳』 新課改下怎樣做高中語文教師
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3.中國文化中對教師的有關隱喻。
教師是什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起什麼作用,唐代的韓愈在他的《師說》中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今天,這個說法還能適應我們的新課改要求嗎?
①有關教師的作用,可分成正面和負面兩類:
正面:「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路標」,「教師是擺渡人」,「教師是梯子」,「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是學生的拐杖」,「教師是樂隊指揮」,「教師是球隊教練」,「教師是導演」,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
負面:「教師是三大公害之一(其他兩害是警察、醫生)」,「教師是條子(意即警察),是太平洋的警察」,「教師是法官,而且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教師是身心摧殘者」。
②有關教師的敬業獻身精神:「教師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教師是春蠶」,「教師是孺子牛」,「教師是鋪路石」,「教師是太陽」。
③有關教師的知識和能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教師是水,不斷更新,長流不斷」,「教師是活的諸葛亮」。
④有關教師的經濟地位:「教師是酸酸(甘肅某縣俗諺,有兩重意思:一是「窮酸」;二是「擺臭架子酸」)」。
⑤有關師生關系:「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師是學生的朋友」。
我們以其中的「蠟燭」角色做一個分析:
「教師是蠟燭」這一隱喻使人感到既喜又憂。一方面,它體現了教師行業的無私奉獻精神;但另一方面,它又反映了一種重要的師生關系,即生重於師。光是有方向的,光總是朝著一定的目標照;而作為教師的光只能跟著學生走,圍著學生轉,教師的自身發展沒有得到重視。而事實上,教師作為蠟燭,不僅要照亮別人,也要照亮自己;教師也有自己的生命,需要與學生「教學相長」;在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要光彩照人。教與學其實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教師在發展學生的同時也發展了自身,而教師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就發展了學生。
「蠟燭論」給教師的定位太高,幾乎將教師抽象為一種「聖人」。它反映了社會普遍對教師這個職業所抱有的崇高期待,似乎教師可以解決學生的一切問題,可以為其「傳道、授業、解惑」。而實際上,蠟燭的光是十分有限的,只能照亮學生的一部分;有時甚至還會限制學生的發展,因為它的光太微弱了。因此教師不必把自己的作用估計得那麼高,不必一味順從社會的期望,將其作為巨大的包袱背在背上;不必像蠟燭那樣犧牲得那麼悲壯,把自己全部燃盡了口教師也是自然的人,也要重視自己的生活和發展,也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有自己的情感和興趣愛好。如果自認為是蠟燭,一味燃燒,蠟燭會越燒越短,終有熄滅的一天。教師不僅要把自己的光照到需要光的地方,而且需要自己不斷充電。因此,有的老師認為,與其把教師比喻為蠟燭,不如比喻為長明燈,為學生的發展和自己的成長而不斷充電,於人於己都受益元窮。
感興趣的老師,可以看一看陳向明:《教師的作用是什麼 ——對教師隱喻的分析》(《教育研究與實驗》2001.1),他的文章解說的更詳細。
二、新課程標標准提出的四個基本理念
聯合國教科文提出的現代教育六大目標——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學習,學會辦事,學會一技之長,可以說是從不同的角度對現代教育提出了要求。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提出了四個基本理念,這四個基本理念構成了完整的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所謂「語文素養」,是指在語文知識、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確的情感態度。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時,必須把握兩點:第一,要面向全體學生。第二,要弄清語文素養的具體內容,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語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正確態度;豐富的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提升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培養健全的人格。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前提。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時,必須把握三點:第一,要正確處理好文本的價值取向和學生的獨特體驗之間的辯證關系。首先,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認真讀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其次,要組織學生進行多向對話,闡釋自己獨特的體驗,在對話交流中,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接納,學會提升自己的認識。通過文本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審美情趣上來。第二,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過去,我們對語文課程的學習,過分強調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教與學、考與評都框定於課本與教參的范疇,結果是教師教得死,學生也學得死。實踐證明,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在他們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該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過程。學生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不僅包括課堂上聽、說、讀、寫、演等活動,還包括課外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第三,要正確把握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漢語言文字的基本特點是以形表義,音、形、義結合,感情色彩強烈。因此,我們在語文教育中,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走出「先系統講解語文知識,再安排相應練習」的理性化教學設計的誤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充分發揮語文課程情感熏陶功能,使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使語文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基本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時代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要將過去那種被動、封閉、接受性的學習方式。首先,學生是自主學習的主體,沒有學生的自主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是不完美的。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進程、學習夥伴和學習問題。教師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保護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使每一個學生做到樂學、會學。其次,現代語文學習活動是一種集體智慧的交融,是以承認個人的差異性,並將其視為學習資源為前提的。在個體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進行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合作的能力。第三,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是一種探究性的活動。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如果只接受,缺乏探究,那麼,語文學習就談不上創新和發展。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的探究過程,是獲取知識、方法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的探究樂趣,比探究獲取的結果更為重要。由此看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在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合作探究學習,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可靠保障。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時,必須把握四點:第一,從課程目標上看,語文課程不僅僅局限於語文知識的學習,而應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整體設計,使之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第二,從課程時空上看,要走出傳統語文課程「課本是世界」的誤區,確立「世界是課本」的新的語文課程時空觀。這個世界不僅包括實存的物理世界和虛擬的網路世界,而且還包括師生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第三,從課程功能上看,語文課程要盡可能滿足培養語感; 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需求,根據社的學習方式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 會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第四,從課程類型上看,語文課程不僅包括語文學科課程,還包括語文活動課程和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
這些理念,貫穿著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我們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其內涵,並付,之於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踐,才能正確把握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
現在,語文學科教育曾引進和還在繼續引進的有全國影響的重要理論和經驗大致如下:
【美】布魯納的「發現法」
【美】斯金納「程序教學法」
【美】羅傑斯的「不指導原則」
【瑞】皮亞傑的「活動教學法」
【德】根舍因的「範例教學法」
【蘇】贊可夫的「一般發展理論」、「高難度教學原則」
【蘇】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諧發展教育理淪」
【蘇】沙塔洛夫的「綱要信號圖示法」
【保】羅扎洛夫.的「暗示教學法」
【蘇】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
【美】布盧姆的「掌握學習」和「反饋學習」
【美】奧蘇伯爾的「接受學習和意義學習理論」
【美】喬姆斯基的「生成語言學理論」
除上述名家理論以外,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之交,我國一些從國外學習歸來的學者還先後引進了人文主義、後現代主義、建構主義等西方教育思潮與理論,並傾力用以療救語文教學長期陷於瓶頸難以自拔的痼疾。
三、做好課改中教師角色的變化
1.由知識的傳授者、權威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提出: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的書櫥,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於他自己的知識。要培養學生裝創新意識,並使之逐漸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師放下權威,師長的架子,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使學生勇於挑戰課本、挑戰教師、挑戰權威,實現生命的超越。
新課程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過程,教師應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營造支持學習的積極的心理扭轉;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俗話說,怎樣的師父帶出怎樣的徒弟。古代先哲墨子從染絲者那裡受到啟發,得出「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的結論,並殷切告誡人們「染不可不慎」。這些話說的是一個道理:在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存在著染與被染的關系,施教者的思想水平和智能素養將給受教者以深刻的影響。語文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
語文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包括兩個方面:語文學科基礎知識和教育學科基礎知識。
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語言學、文章學和文學的基礎知識。語文教師在語言學方面的素養,不是體現在能不能用教科書上的概念、定義、規則來解釋文章中那些被分割出來的、孤立的字詞和句段;而是體現在是不是掌握我們漢民族語文的基本特點和應用規律,能不能熟練地綜合運用這些已經掌握的知識去發現、分析、品評一些範文的精妙和一些病例的錯失,從而使學生不但學到語言的知識,而且領略到語言運用的「訣竅」,變得聰明起來。
語文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學生學會讀文章、寫文章。但在事實上,那種肢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用解剖屍體、拆卸機器的辦法把血肉豐滿、活躍著生命的優秀作品分解成一堆堆零碎知識的教法,至今還隨處可見。至於在文學方面,語文教師當然要具備中外文學發展史和文學理論方面的基礎知識,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文學鑒賞的基本素養。
此外,語文教師是搞教學的,他還必須具備教育學、心理學和語文教學法方面的基本素養,懂得教學規律,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徵,具有遵照教學原則靈活地實施教學方案的本領。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徵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一個語文教師在教育學科方面的素養,主要不在於掌握了多少理論知識,而在於能把教育理論化為隨機應變的教育技巧,也就是說善於察覺教學進程中發生的任何細微變化,並採取相應的、符合教學原則的新的行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並巧妙地、自然地把教學進程引向既定目標。
2.由「教書匠」轉向專家型、科研型、創新型教師。
未來教育需要「專家型、科研型、創新型」的教師,而不是「教書匠」。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書齋進而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的研究。語文教師要求承擔起語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課程鼓勵教師搞科研、搞創新,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新課程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三級管理,教師也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這樣教師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被動的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這些都意味著課堂不僅是課程的實施場所,而且也是進行教育教學實驗的實驗室。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
語文老師難當,它不僅是要語文老師喜愛語文、擅長語文(作文),還需要有豐富的語文知識。如果說前者表現為語文老師要「作家化」的話,那麼,後者則要求語文老師要「學者化」。在中學各門學科中,語文是最具綜合性的,它的知識內容涵蓋極大。因此要求語文老師應該對各種知識進行廣泛涉獵,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雜家」,除具有扎實的語文知識外,應當有一定的相關知識,事實是許多語文教師沒有關注美學、哲學、經濟、社會、自然等學科的常識。《莊子》上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說明了知識之於教師的重要性。但說到底,語文教師要成為一個考試「專家」容易,而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雜家」實在困難。
所以,語文教師要多讀書。語文教師要培養自己對語文熾熱的興趣。如果一個教師終日以書為伴,這個書最好不是教參、教材和其他考試資料,而是一些所謂的「閑書」,即「三教九流」之類的,語文教師要具有為某種目的而廣泛閱讀並從中搜求各種有用資料的能力,也要具有翻查各種工具書自行索解疑難的能力,還要具有通過圈點批註對文章深入研讀進而吸取其精華、發現其錯失的能力,等等。
語文教師讀書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讀與語文課文直接有關的書。如著名作家的評傳、節選課文的原著、著名作品的賞析、名家名作的手稿、與背景有關的史書等等。第二層次,讀與語文教育有關的書。如語文教育學、語文心理學、語文教材教法和著名教育家的書。如《中學語文教學通論》《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張志公文集》《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語文卷》,還有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前蘇聯心理學家、教育科學院院士贊科夫的論著《和教師的談話》等。第三層次,讀與提高語文教師綜合素養有關的書。如哲學、美學、文學、思維科學、文藝理論、藝術等方面的書,這些書是高品位的書,細致地去讀它,有利於增強我們的文化底蘊,提高我們的理論素養。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專家型的教師也肯定不是一位好教師。如果你不是完全為了混飯吃的話,教師要有小人物做大事業的氣魄!
3.由固定的模式化教學向靈活多變的個性化教學轉變。
以往教學研究有一種傾向,就是喜歡總結教學模式,並試圖用一定的模式來架構和評價老師的教學,因此不太注意發現和總結教者的教學個性、慣用自己的意志規范教者的教學設計,致使教者放棄自身的特點、長處,刻意按照他人的「指導」去做。結果,導致了教學方法的單一化、模式化和公式化。
現代教學要求教師樹立特色意識,向教學模式個性化發展,形成個性化教學。要做到個性化教學,首先,要吃透教材,在了解班級學生心理、知識、能力等特點的基礎上,遵循教學規律,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形成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其次,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勇於創新、積累、總結和提高,用自己個性化的教學贏得學生的喜愛。
也許是學者對「語」「文」兩字過於煩瑣闡解,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它只存在於教育領域,准確地說是存在於基礎教育領域的學科名稱。到了大學或其他專業研究領域,這詞就不復存在了,成了「中文」,成了「漢語」,就連聯合國五種工作語言只一也是冠之以——漢語的。其他學科的研究均可以成「家」,或加「學」再成「家」。如:數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 歷史學家等,唯獨沒聽說什麼「語文家」或「語文學家」的。有的也僅僅是「語文教育家」、「漢語學家」、「文學家」而已。
所以有人說,語文老師是最容易當的老師,識幾個字,講幾篇有統一說法的課文,做幾張有標准答案的試卷。這話不假。但也正因為如此,語文教師不是容易當,最容易當,而是難當,最難當。因為成為一個有自己獨特個性的語文教師太難了。
因此,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更應該反省自己,可以寫教育日記,可以寫教學反思,可以寫教育敘事等等,不斷地完善自己,發展自己。最終我們成為「四個一」教師:即要成為一個充滿愛心的教師,一個不斷學習的教師,一個以身作則的教師,一個關注學生行為的教師。
『叄』 教師申報高級職稱教育教學敘事怎麼寫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無情的歲月於凝眸回首間無聲地逝去,回首走過的三十多年從教路真是苦辣酸甜,百感交集。有過「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尋覓;也有過「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更有「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充實與快慰。
1974年4月高中畢業後,滿懷激情與夢想,我踏上教書育人的光榮征程。幾十年裡,我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工作,認真鑽研,不斷進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一、植根教育沃土,開啟追夢之旅
奧斯托洛夫斯基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經把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這個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了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我就是帶著這樣一份景仰、一份執著去實踐我的教師夢的。我的職業信念是想成為一個好老師,可當時對這個「好」的理解比較籠統,並沒有一個評價的標准,由此我開始了一段如何做一名好老師的奮斗歷程。憑著年輕的熱情和充足的干勁,五年來我一直超負荷的工作,我幾乎把學校當成了家,除了睡覺休息,我和學校幾乎寸步不離。在大量的閱讀和學習中,這樣一段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幸運:上學時遇到一位好老師,工作時遇到一位好師傅, 成家時遇到一個好伴侶。有時他們一個甜美的笑容,一句溫馨的問候,就能使你的人生與眾不同,光彩照人。」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其人格的形成與接觸到什麼樣的老師有莫大的關系,這使我堅定了探索如何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好老師的決心。
「愛是教育的基礎」。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關系學生性格的形成。一個學生如果生活在鼓勵和認可之中,他就會自信和自強。有學者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憑著這番感悟,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做到盡量用鼓勵和微笑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盡量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處理學生問題時力求公正民主,並不斷增強自身素養,盡全力給學生做個好榜樣。在學生的評語中,經常會看見這樣的句子:「您是我們見過的最具活力的老師」——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打球,增進溝通,愉悅身心;「您是特別開朗特別喜歡笑的老師,同時也能讓我們開懷大笑,這樣快樂的課堂,我們喜歡」——我一直奉行快樂教學,學生只有樂學才會學有所成;「老師,沒有您不斷的鼓勵和加油,就沒有咱們班的奇跡」——這是我教的初二一班學生給我的留言,從一名不文的普通班級,到學年公認的品牌集體,其間閃爍著無數次的稱贊和鼓勵
學生們愈加光彩照人,我也真正感受到了身為人師的幸福。平時在課下,學生向我問老師好,我都會微笑回應。學生的文具不小心掉了,我會很自然的幫他撿起來,與學生做思想溝通,如果我坐著,絕對不會叫學生站著。對於初中生而言,被平視的感覺非常重要。正是我樂此不疲的這些小的細節,贏得了家長、學生和同仁們的欣賞,也獲得了尊重。在未來的教育生涯中,我會把這樣的風格堅持下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優秀教師的寫照。試想,一名有著「愛心、誠心、耐心、信心、真心」的教師,用博愛去關懷學生,用真誠打動學生,用毅力感染學生,用自信鼓舞學生,自然會換得一顆顆幼小心靈的健康成長。而作為教師本身,也在育人的同時收獲別樣的幸福。
二、搏擊課改風雲,強健夢想羽翼
初出茅廬的我對於課堂教學還很新奇陌生,可職業賦予的責任感告訴自己: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和全面的教學基本功。因此,我一方面在教學上虛心地向老教師請教,多聽課,鑽研教材、教參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開始向課堂教學實踐的探索,雖然直到現在我還不能拿出一套全面的理論,但我明白了一堂課必須要做到的幾點:一是對專業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挖掘;二是對教材結構的分析和整理;三是精選材料;四是錘煉教學語言;五是提高課堂應變能力。有了這樣的經歷,我不再滿足聽老教師的課,而是邀請同行聽我的課,由最初懼怕別人的指責和批評變成樂於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經過一年的錘煉,我的羽翼日漸豐滿,開始了新一輪課堂實踐水平的檢驗。2001~2004年度連續幾年獲得縣市「優秀教師」光榮稱號。在課程改革的積極參與中我的教學行為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變化:「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積極引導,巧妙點撥,充分發揮教師「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探究、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曲直,最終使學生從消極走向積極,使認識模糊走向清晰。
這些實踐和學習使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育行為的變化,教育效果也發生實質轉變,並在日常的教學中有了體現。我的課堂教學日臻成熟,得到了學校的認可。
三、立足教育管理,奏響圓夢樂章
作為一名教師,既要教書,也要育人。哲學家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學生更是如此。」贊美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養料。我們班主任作為教育者,不妨以表揚為切入點,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予以發自內心的表揚和贊賞,努力讓我們的每個學生都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例如:陳磊同學剛來我班時,成績非常不理想,還經常違反紀律。可是當他的班級工作被多次肯定後,他勁頭十足,也嚴格了對自己的要求。如今,他雖然學習成績不理想,但是他負責的班級地理工作卻是十分出色,從來都不需要我的督促,中考時順利考進了高中.又如,李格同學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學習積極性不高,從來不問不懂的題目。另外,我還喜歡在接班的第一個月就設立「班級明星」的評比活動,以後每月進行一次,這活動涉及的面
領我們從陰霾走向曙光,是您給了我們繼續追求夢想的力量„„」這些話語也給了我莫大的勇氣,使得我能夠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永葆激情和干勁。
還沒從學生畢業的惆悵中舒緩過來,我又成為初一的班主任。在繼續堅持我的班級管理目標下,又制定了班級管理原則:管理學生要民主;獎懲學生要公正;教育學生要寬容;關心學生要真誠;指導學生要科學。確定實現目標的保障: 協調好師生、同學之間的關系,營造和諧學習氛圍;抓好班風促進積極向上的競爭機制形成;加強理想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指導分析、學法指導,使學生有良好的心態積極學習、生活。我延續了上一屆班級的口號,把班級的核心文化定位為「執著勇毅」,喊著口號,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集體從「軍訓優勝班」到「校園廣播操比賽一等獎」,從「運動會精神文明獎」到「舞動青春校園集體舞大賽第一名」,再到每周必得的紅旗班級、綠色教室,一路高歌猛進,所向披靡。學生在集體的懷抱中獲得了參與的快樂和收獲的喜悅,行為更加自覺規范,學習狀態日漸高昂穩健,考試成績穩步上升,成為學年交口稱贊的品牌班級。我在不懈的耕耘付出中也多次獲得各級榮譽稱號及獎勵證書。自1988年起,多次獲得市級「優秀班主任」榮譽。2003~2005年連續幾年取得全縣中考語文前十幾名的較好成績。
四、立志終身學習,持續夢想動力
作為新時期的人民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學習,終身學習,學高為師,教師是教育者,也必須是學習者。試想孩子們就連節假日還都忙著學這學那,我這做教師的怎能不學習呢?社會的迅速變遷使身邊的事物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有許許多多的問題要我們來回答,我們不可能樣樣精通,但至少應該去努力了解一些。作為一名教師我不能停留在過去的「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老觀念上,而應該進化為教師所擁有的知識就像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教師的繼續教育就是很好的策略。現代的教育
是終身的教育,教師不僅是教育者而且更應該是受教育者,要處處豐富自己的知識,時時為自己「充充電」,要有一種永不衰竭的求知慾望,不斷超越自己,以「外塑形象,內強素質」的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在這樣的感悟中,我利用大量的課余時間增強自己的閱讀量,蘇霍姆林斯基的《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贊可夫的《和教師的談話》、傅道春編著的《教師技術行為》、《教師行為優化教程》、《教師行為訪談》、方明編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肖川著的《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和《教育的視野》等教育專著開拓了我的知識視野,《班主任之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期刊我每期必讀,此外,為了緊握時代脈搏,我還定期閱讀《青年文摘》、《意林》、《讀者》等期刊。在長期閱讀中,我積累了大量的閱讀筆記和讀後感,在學校成立青年教師研修會後,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加到青年教師的讀書沙龍活動中,共同探討問題,分享收獲。遇到特別好的文章,我都會列印出來,利用班會時間,與班級學生一起閱讀,我相信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師的學識廣博和豐富的教育教學智慧來自對知識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作為教師,我們只有在不斷的自我學習中體驗學習的魅力和樂趣,增強自身才幹,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把學習的樂趣帶給我們的學生,讓知識的力量世代相傳。
五、投身教學科研,明確夢想航向
《尋求教育之道》和《尋求教育智慧》等校本研修教材的學習,讓我走近了魏書生、鄭傑、李鎮西、肖川、張文質等教育名家,我的教育教學理論得到了積淀,課堂教學更多了一份淡定和從容。
「教而無研,行而不遠」。我開始了在研究型教師、復合型教師的成長道路上的跋涉。學習的過程是艱辛的,但所獲的經驗幫助我對課題的思考漸行漸遠,漸行漸細。在培訓、交流與研討中,積累了豐富的思考。帶著這些思考反觀教學,我對教育教學形成了更為細致深入的體會。我撰寫的多篇論文獲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並沒有放棄對教學理論的探索,多次進行教學設計並撰寫教育論文。
教育是需要用愛心澆灌、用熱情燃燒、用智慧點亮、用無悔堅持的事業,在這幾十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既體會到教師職業的神聖和辛苦,更體會到做教師的幸福和快樂。這幾十年的圓夢歷程,充滿了艱辛和汗水,但真正的教育之花才剛剛開放,真正的夢想之旅才徐徐開啟,我將繼續以謙虛的態度、執著的精神、樂觀的心態,不斷進取,在平凡中彰顯生命的價值,在奮斗中瑰麗我的教師夢想。
『肆』 300字左右語文教育敘事
高中語文教育敘事故事高中語文教育專敘事故屬事
『伍』 怎樣才是好老師 教育敘事 百度文庫
教育敘事: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
教育敘事: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便是許多從教多年的的老師們大概也有著同樣的疑問,畢竟誰也不敢肯定地說自己就是學生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然而,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 「每一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奮的;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實教育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為「最好」都是相對的,它只是每個老師心中的一個理想。然而每個人心中對理想的追求又都是無止境的,雖說我們無法做到「最好」,可我們卻可以做到更好。我們經常會說「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要我們能夠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地去戰勝自己,不斷地去爭取每一個「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當每一個「更好」融會在一起時,我們就已經做到了「最好」。 在現實的工作當中,教師需要怎樣地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呢? 「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
多想學生們可愛的地方,比如整日整潔的教室、節日時溫馨的祝福、課外活動矯健的身姿、藝術節上精彩的演出;盡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學點東西,無論這些東西是課內的還是課外的,只要對他們今後的發展有益處就好,而不是僅僅注重他們的考試成績;盡量和他們成為朋友,多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言行舉止,使學生能「親其師信其道」,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獨裁者」,讓學生陽奉陰違、避而遠之。這樣每天生活在一個令人有所希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已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賬,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 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總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學生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