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一節小學語文課的教學結構

一節小學語文課的教學結構

發布時間:2021-03-16 09:23:05

㈠ 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結構 有效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

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結構 有效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其實簡單的說:「語文素養」就是不僅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有比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口語交際的能力,既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且還要表現為比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也就是學生在生活當中運用語文能力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眾所周知,語文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中,「聽」位居之首,可見聽的重要性。放眼社會生活,傾聽能力的運用非常廣泛,大到聽報告、聽廣播、聽音樂,小到日常交流對話,時時處處都需要傾聽。傾聽的能力不是天生得來的,需要後天的培養和訓練。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學生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必備條件,它不僅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體現,它體現了學生對說話人的尊重,學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像的能力,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非常重要。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性去聽別人說,甚至認為別人說的都不對,只有自己說的才是對的。因而就不在乎別人說什麼怎麼說,只關注自己有沒有機會發言。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中經常結合教學內容、生活實際和名人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傾聽」在學習、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傾聽」的自覺性。
作為教師,我們常常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學生對此認識模糊,老師應該給他們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細化了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學中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四心」,即在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了再用適當的方式指出;三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四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相互促進。最後還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
(二)讓學生大膽的說起來
口語交際對我們來說非常熟悉,在生活生產中、工作中無時不存在著。大到論文答辯、演講。小到與人溝通、待人接物、見面問好等。要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說的興趣,有些學生性格內向,言語少,老師要多採取措施,激發他們的表達欲,學生只有對口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熱愛口語,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教師要起模範帶頭作用,小學生的向師心很強,任何事都喜歡向老師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從每一節語文課開始,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課、深鑽教材。我們教師一段生動優美的導語,幾句精闢的總結„„都給學生起著模範表率作用,學生也會在平時交際中努力地要求自己盡量把話說流暢、連貫。經常這樣的練習也會使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其次,還要給學生創設情境,例如配樂詩朗誦,想像文中的情景,在此情此境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的慾望,要他心中有話可說。最後,老師要經常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很不錯、很棒,使自己充滿信心,這樣,便會更好地激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願意與人交流。 (三)夯實閱讀指導
作為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課外閱讀也當然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他所關注的不是一個單純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體語言素質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發孩子一生的嚮往。因此課外閱讀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和指導課外閱讀呢?1、自覺運用課內掌握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將語文課內習得的讀書方法和經驗遷移運用於課外閱讀,使方法經學生的熟練操作躍升為閱讀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如:用含義不同的符號圖畫重要內容;在書頁的天地頭作批註;做內容摘要,整理閱讀提綱,將書讀薄;展開想像、推理,進行分析、評價,寫心得體會,將書讀厚實。2、抱著研究的目的讀。美國的教育十分重視研究性閱讀,學生總是帶著一定的研究專題,主動地搜尋和閱讀相關的課外讀物,並寫出研究論文。這種做學問式的閱讀不是以囤積知識為目的,而是圍繞某個問題去閱讀相關材料,因而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向縱深。這個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在指導課外閱讀時,我定期向學生拋出一些有研究價值且學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課題,介紹一些閱讀材料,指引查尋資料的途徑,教給做學問的方法,讓學生在研究性閱讀中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得到長久的保持。3、變眼讀為心讀所謂眼讀,就是一般性地看書,只用眼睛掃瞄即可;而心讀,指的是入乎其內,心無旁騖,用慧眼去捕捉,用心靈去感受,用生命去體驗,仔細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內涵,科學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筆。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好文章、好詩詞,就要讓他們用心去理解,去領悟,從眼讀升格為心讀。4、文質兼美的文章熟讀。記憶是語言內化和運用的前提,是智力發展的生長點。讀書需要記憶,尤其是那些充滿智慧和人文思想光華的精美語言,應該爛熟於心。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閱讀與第一次閱讀相比,由於閱讀的時間、環境、方法以及讀者的心境、閱歷、對世界的看法都可能發生變化,因而對文本的讀解就可能有新的見識、感受和發現。熟了,才能鑽得深,悟得透,將語言的精品、思想的精華納入自己的知識寶庫,經發酵產生新的思想,鑄出新的語言,遷移運用起來也才能得心應手。5、帶著明確的任務讀。小學生正處於學語言、長知識的黃金時期,他們通過自主的閱讀活動,除了吸納語言文字所負載的文化、思想、科學等領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對這些信息進行一定的思維加工。另外,還要學習閱讀材料中典範的語言模式,積累各種各樣的語言素材,從中獲取表達的經驗。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任務去讀書,他們就有了明確的獵取對象。教者再指導他們讀思結合、讀寫結合、讀書與社會實踐結合,每次閱讀也就容易在思想認識、思維方式、語言積累和實踐能力等方面有所收獲。 總之,課外閱讀要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就必須給予適當的指導方法,使得課內、課外閱讀相輔相成,共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學生的作文,是語文教學成果的體現,是學生語文能力的展示。但卻有許多的孩子怕寫作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剛剛學寫作文的小學生而言,要教他們如何寫好作文,首先應該注意培養和激發他們寫作文的興趣。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任何新鮮的東西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在他們學習寫作的開始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那麼以後的作文教學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了。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學生僅有濃厚的興趣是不行的,還要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能力。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例子,也是習作的例子,讀範文指導我作文、習作文、效法作文、評作文,這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葉老這段話,精闢地道出了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關系。讀與寫是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教學方式,也是作文教學的兩個密切相關的教學手段,讀課文(範文)不僅可以得到寫作方法、技巧上的啟示,並且還可以激發寫作的興趣。還可讓學生模仿本文的結構寫作,例如學完《找春天》後,仿寫《找秋天》。學了《我會變》,學生嘗試以第一人稱寫自己喜歡的物體。這樣,學生學有例子,寫有樣本,每次都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寫作任務。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無素材,就等於愚婦無米,炊就更難了。怎樣才能讓學生有豐富的作文素材呢?這就得深入生活、廣開文源。小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喜新求異的思維定勢,引導他們進入多彩的生活,不僅能開闊眼界,增加其知識的積累,而且能活躍其思維,激發其提筆表達的慾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細心觀察外,還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各種活動,創造寫作素材。如兒童節,我便組織學生開展「慶六一大聯歡」的活動;在母親節,開展「我為媽媽獻禮物」的活動;教師節,開展「老師,我想對您說」的活動。經過這些活動,學生的親身經歷多了,視野擴大了,積累的寫作素材就豐富了,拿起筆來就有大量的內容可選擇,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摸索前行的過程。總之,提高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法寶,讓語文學習成為老師和學生普遍感到快樂和輕松的事情。

㈡ 如何上好一節小學語文課

如果是低年級的學生那麼再結合的教學點之外,也要讓課堂的氛圍變得活躍起來。

㈢ 淺析怎樣上好一節小學語文課

淺析怎樣上好一節小學語文課
怎樣的一節課才算好課呢?我認為: 一節好課是將簡單發揮到極致的課.一節好課是將教師的個性與自身特點盡情展示的課.一節好課是平實中閃爍著亮點的課.一節好課是學生經歷了真實的發展變化的課.一節好課是動靜相宜,靜中生慧的課.一節好課將教學為中心,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教學目標高度整和的課.要如何上好語文課,如何使學生健康成長?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兒童,我就從五個方面對此談談我的一些認識:一、面對兒童,我們要深入淺出 盡管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可以非常深刻和獨特,但時刻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法.我們不能把成人的認識強加給孩子,或牽引他們向前.好的教學貴在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二、課堂閱讀要放鬆 首先正確深入的文本解讀是上好一堂課基礎和關鍵,只有在正確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才有好的教學設計,才有好的教學實施.那麼如何正確深入的解讀文本呢?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說過這樣一句話:慢慢走,欣賞啊!他說人生是一道風景,我們要慢慢地欣賞,慢慢地品味,讀書更是一道風景,優秀作品值得我們慢慢走,欣賞啊!讓我們暫時忘卻教師的身份、教學的任務,以一個普通讀者的放鬆心態來欣賞作品,獲得自然的閱讀體驗和真實的審美直覺.這是一種非功利的閱讀,是一種以感性為主的閱讀.這種閱讀是文學作品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最能打動自己是什麼地方,產生第一感覺.一句話,就是我們在閱讀文本時是一種放鬆的心態閱讀.三、課堂教學要務實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它強調教育要實實在在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品行和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所謂務實,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採用探究、體驗、交流等創新的教育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成為強大學習動力,以此提高教學效率.課堂上教師要善待每一個學生,營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與學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把知識性、人文性、審美性巧妙地融合起來,給學生體驗真情實.四、課堂上必須有情感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堂能感動人的課,感動學生,感動自己,感動聽課者.充滿情感的語文課,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使學生熱愛語文,喜歡語文,那麼,如何使語文課充滿激情呢?1.要使學生在上課之初就要入情. 這 要求教師要准備一個好的導語,好的導語是一節課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導語就為以後課程的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而使得學生在以後的課程中步步深入.例如:我在講授《長城》一課時,我先給同學們講授了有關長城的故事如:定城磚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學生聽完了,開始對學習這篇課文充滿了慾望.這也為上好這節課做好了准備.2.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學生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沒有形象的感受,就沒有情感的產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通過不同的手段向學生們展示課文中的形象,比如說可以通過音樂的形式,例如,我在授《觀潮》一課時,我通過播放聲音,讓學生有了形象的感受.就這樣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兒童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沒有形象的感受,就沒有情感的產生.所以教師在展示課文的意境,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現課文中的形象,以及其它多種形式.3.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移情」 通過自己的感受來理解課文中蘊含的情.「移情」要通過讀來實現,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這個道理.而「精讀」是必經之途,所謂「精讀」即是讀課文精彩片斷、詞句,讀出其神韻.學生在前階段的細讀中,往往顧及情節的發展變化,顧及不到語言較深的內涵,所以我們應該認識課文語言不僅是承載著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形象寄託作者的情感、意願,及至整個心靈.因此在精讀時,要引導學生更深地理解語言,從而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在學生動情之時,隨即導入課文中的傳神之筆.在教學中教師適時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時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學生、用自己的心喚醒學生的心.五、課堂中要關愛學生1、愛的平等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績好的同學身上,特別是公開課,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視了對後進生、調皮鬼、不舉手學生的關心.其實,每個學生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老師的關心和呵護是心靈中寶貴的陽光.不僅如此,後進生、調皮鬼更需要給予他們關愛.當他們被老師關愛後就會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2、愛的巧妙 愛是無聲的語言,尤其是課堂上,我們老師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是表情達意的方式.學生有著敏銳的感覺力.只要我們在一些細節上給予修飾和強化,我們就能讓這些巧妙的「愛」發揮它們的作用. 總之,我希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每節課都能驗證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足跡,給孩子們留下一個美好的童年.而不是鑽進應試教育里,每一堂課都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可以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靈活運用.

㈣ 小學語文教科書編寫 的內容結構及其組織方式有哪些

一、正確地把握語文課程標准課程標准對各個知識板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准,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正確的航向。根據課程標准中學年段的目標要求,分析教材,確定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重點、難點、關鍵)。並抓住文本的重點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的難點,力求為教學找出更簡單有實效的突破口,來解決消除教學中的障礙。二、 深入解讀教材我認為,深入解讀教材須達到五個層次:第一層:關注「教材包含了什麼」,著眼點在教材的表層內容和呈現方式。比如知識點、標題,或者書中設計的圖片,問題與活動等。第二層:主要思考「書的重點內容是什麼」內容的難點何在?所謂的重點內容,從時間跨度上來說,包括一冊書、一個單元、一節課以及某部分內容的重點;從內涵上來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這些內容對順利學習其他部分起基礎性、先導性、決定性作用。第三層:教師要關注「教材內容應該如何組織與整合」,著眼點在教材的組織順序與結構上。首先,教師要關注教學內容組織順序與實際情況的符合程度,與學生的學習心理的符合。其次,關注整合程度,內容的系統性,循序漸進性,不同時間的內容銜接性。第四層:關注「教材文本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教材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什麼要求?教材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什麼要求等問題,品味教材的言外之意,領略教材的弦外之音。第五層:思考「教材蘊含著什麼」 、「折射出哪些數學學科教育理念?」、「滲透了哪些數學的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學中體現?三、創造性使用教材葉聖陶在幾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書本是一種工具,或者說是一種憑借,卻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憑借。」「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由此看來,創造性使用教材,就是要教師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把教材作為訓練語言文字和提高閱讀能力的材料。但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作學習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就牽著學生的鼻子去「鑽」教材、學教材,甚至去背教學參考書,師生的精力被耗費在識記、理解教材的「只言片語」上。正確的教材觀要求師生把教科書當成活材料,而且教師還要為學生設計教材以外的活材料,甚至有時還可以為達到目的而增加一定的輔助材料。正確認識教材,努力鑽研教材,科學使用教材,成功地用好範例和學生練習的例子,提高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之能力,才是語文教材的根本目的。

㈤ 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結構 有效提高語文素養

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結構 有效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其實簡單的說:「語文素養」就是不僅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有比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口語交際的能力,既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且還要表現為比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也就是學生在生活當中運用語文能力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眾所周知,語文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中,「聽」位居之首,可見聽的重要性。放眼社會生活,傾聽能力的運用非常廣泛,大到聽報告、聽廣播、聽音樂,小到日常交流對話,時時處處都需要傾聽。傾聽的能力不是天生得來的,需要後天的培養和訓練。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學生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必備條件,它不僅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體現,它體現了學生對說話人的尊重,學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像的能力,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非常重要。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性去聽別人說,甚至認為別人說的都不對,只有自己說的才是對的。因而就不在乎別人說什麼怎麼說,只關注自己有沒有機會發言。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中經常結合教學內容、生活實際和名人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傾聽」在學習、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傾聽」的自覺性。
作為教師,我們常常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學生對此認識模糊,老師應該給他們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細化了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學中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四心」,即在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了再用適當的方式指出;三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四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相互促進。最後還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
(二)讓學生大膽的說起來
口語交際對我們來說非常熟悉,在生活生產中、工作中無時不存在著。大到論文答辯、演講。小到與人溝通、待人接物、見面問好等。要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說的興趣,有些學生性格內向,言語少,老師要多採取措施,激發他們的表達欲,學生只有對口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熱愛口語,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教師要起模範帶頭作用,小學生的向師心很強,任何事都喜歡向老師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從每一節語文課開始,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課、深鑽教材。我們教師一段生動優美的導語,幾句精闢的總結„„都給學生起著模範表率作用,學生也會在平時交際中努力地要求自己盡量把話說流暢、連貫。經常這樣的練習也會使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其次,還要給學生創設情境,例如配樂詩朗誦,想像文中的情景,在此情此境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的慾望,要他心中有話可說。最後,老師要經常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很不錯、很棒,使自己充滿信心,這樣,便會更好地激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願意與人交流。 (三)夯實閱讀指導
作為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課外閱讀也當然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他所關注的不是一個單純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體語言素質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發孩子一生的嚮往。因此課外閱讀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和指導課外閱讀呢?1、自覺運用課內掌握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將語文課內習得的讀書方法和經驗遷移運用於課外閱讀,使方法經學生的熟練操作躍升為閱讀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如:用含義不同的符號圖畫重要內容;在書頁的天地頭作批註;做內容摘要,整理閱讀提綱,將書讀薄;展開想像、推理,進行分析、評價,寫心得體會,將書讀厚實。2、抱著研究的目的讀。美國的教育十分重視研究性閱讀,學生總是帶著一定的研究專題,主動地搜尋和閱讀相關的課外讀物,並寫出研究論文。這種做學問式的閱讀不是以囤積知識為目的,而是圍繞某個問題去閱讀相關材料,因而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向縱深。這個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在指導課外閱讀時,我定期向學生拋出一些有研究價值且學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課題,介紹一些閱讀材料,指引查尋資料的途徑,教給做學問的方法,讓學生在研究性閱讀中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得到長久的保持。3、變眼讀為心讀所謂眼讀,就是一般性地看書,只用眼睛掃瞄即可;而心讀,指的是入乎其內,心無旁騖,用慧眼去捕捉,用心靈去感受,用生命去體驗,仔細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內涵,科學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筆。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好文章、好詩詞,就要讓他們用心去理解,去領悟,從眼讀升格為心讀。4、文質兼美的文章熟讀。記憶是語言內化和運用的前提,是智力發展的生長點。讀書需要記憶,尤其是那些充滿智慧和人文思想光華的精美語言,應該爛熟於心。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閱讀與第一次閱讀相比,由於閱讀的時間、環境、方法以及讀者的心境、閱歷、對世界的看法都可能發生變化,因而對文本的讀解就可能有新的見識、感受和發現。熟了,才能鑽得深,悟得透,將語言的精品、思想的精華納入自己的知識寶庫,經發酵產生新的思想,鑄出新的語言,遷移運用起來也才能得心應手。5、帶著明確的任務讀。小學生正處於學語言、長知識的黃金時期,他們通過自主的閱讀活動,除了吸納語言文字所負載的文化、思想、科學等領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對這些信息進行一定的思維加工。另外,還要學習閱讀材料中典範的語言模式,積累各種各樣的語言素材,從中獲取表達的經驗。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任務去讀書,他們就有了明確的獵取對象。教者再指導他們讀思結合、讀寫結合、讀書與社會實踐結合,每次閱讀也就容易在思想認識、思維方式、語言積累和實踐能力等方面有所收獲。 總之,課外閱讀要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就必須給予適當的指導方法,使得課內、課外閱讀相輔相成,共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學生的作文,是語文教學成果的體現,是學生語文能力的展示。但卻有許多的孩子怕寫作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剛剛學寫作文的小學生而言,要教他們如何寫好作文,首先應該注意培養和激發他們寫作文的興趣。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任何新鮮的東西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在他們學習寫作的開始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那麼以後的作文教學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了。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學生僅有濃厚的興趣是不行的,還要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能力。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例子,也是習作的例子,讀範文指導我作文、習作文、效法作文、評作文,這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葉老這段話,精闢地道出了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關系。讀與寫是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教學方式,也是作文教學的兩個密切相關的教學手段,讀課文(範文)不僅可以得到寫作方法、技巧上的啟示,並且還可以激發寫作的興趣。還可讓學生模仿本文的結構寫作,例如學完《找春天》後,仿寫《找秋天》。學了《我會變》,學生嘗試以第一人稱寫自己喜歡的物體。這樣,學生學有例子,寫有樣本,每次都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寫作任務。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無素材,就等於愚婦無米,炊就更難了。怎樣才能讓學生有豐富的作文素材呢?這就得深入生活、廣開文源。小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喜新求異的思維定勢,引導他們進入多彩的生活,不僅能開闊眼界,增加其知識的積累,而且能活躍其思維,激發其提筆表達的慾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細心觀察外,還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各種活動,創造寫作素材。如兒童節,我便組織學生開展「慶六一大聯歡」的活動;在母親節,開展「我為媽媽獻禮物」的活動;教師節,開展「老師,我想對您說」的活動。經過這些活動,學生的親身經歷多了,視野擴大了,積累的寫作素材就豐富了,拿起筆來就有大量的內容可選擇,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摸索前行的過程。總之,提高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法寶,讓語文學習成為老師和學生普遍感到快樂和輕松的事情。

㈥ 一節小學語文三年級的公開課包括哪些環節

如何上好一節公開課0
上公開課是每外位教師的從教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種經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青年教師可憑一節成功的公開課顯示自己的教學功底,奠定自己在同行心目中的地位,為今後工作的順利開展鋪平道路。老年教師可通過公開課向人展示自己成功的教學理念或模式,供同行學習取經。 上好一節公開課的先決條件是:教師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離開了這一點,一切的做法都是空談。教師在具備了扎實的基本功的同時,還要注意一些上課的技巧,才能為他的課堂錦上添花。本人在從教的短短幾年中,曾多次承擔校、區、市級的公開課,在認真准備好每節課的同時,也積累了一些心得體會,在此與大家共享。 一、 備教材。 一節課的教法設計是由它的教學內容所決定的。就拿閱讀課必須側重於理解及分析;教師可根據自己的特長或偏好,選擇自己最駕輕就熟,耳熟能長的課型。這樣備課及上起課來都得心應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聽眾。 無論教學內容如何千變萬化,教師在處理教材時都應先了解該課的重點、難點及教學目的,作到心中有數。然後注意在備課過程中設法由淺入深,把難點解釋清楚。同時突出重點,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重點內容進行操練及運用。學生在掌握知識重點後,其它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而一節重點突出的課,在聽眾的心中也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 備教法。 一節課能否吸引住學生及聽眾,取決於它的設計是否靈活,教法是否新穎。教師應在備課時注重創新,力求上出一節有自己風格特色的好課。(1) 善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平鋪直敘的講述剝奪了學生在通過思考後獲得知識的成功感,並容易使學生失去參與的熱情,課堂變得沉悶。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中善用啟發式,由淺入深,層層誘引,最後讓正確的答案或結論從學生的口中得出。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把「一言堂」變成了人人參與的討論或交流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特別深刻,有更強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學效果。(2) 注重師生間的互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與學生間的交流,發現他們的疑難困惑,及時解釋清楚。同時也抓住他們感興趣的活動或事物,調動其積極性。師生默契配合,共同把課堂活動推向高潮。(3) 教學環節要過渡自然。一節課總是由好幾個環節構成,講解某個知識點也要經過幾個步驟。教師備課時應注意這些環節或步驟間的的自然銜接,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跡。這樣,一節課的思路就顯得非常清晰,而學生的思維也不會因某個教學環節的突然中斷或突兀轉折而打斷,從而順暢流動,思維非常活躍,聽眾也就感到整節課是一個完美的整體。 三、 備學生。 課堂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學生是這項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他們的狀態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考慮到學生的特點、興趣及愛好,盡量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走近他們的生活,經常用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或話題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應考慮到不同學生的成績狀況及理解能力的差異,設置不同梯度的問題供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有些有經驗的教師甚至在備課時便想好:這個稍易的問題要讓成績略差的XX同學回答;這個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到時讓XX同學總結一下„„這樣讓每個同學都有份參與到你設計的課堂中,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對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積極性有極大的幫助。同時,也能使整節課在師生的默契配合中順利進行。 四、 備聽眾。 公開課
1/10頁
顧名思義便是一節供大家觀摩、評論的課,有著較強的示範性及表演性。因此,它要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不但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要考慮聽課者的感受和評價,把他們也融入到你的課堂中來。這時候,多媒體直觀教學手段的運用便給你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有些聽課者就往往不熟悉所聽的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因此在聽課過程中較難跟上師生的思路,也就難以對這節課作出正確的評價。多媒體的課件可通過優美而富動感的設計,直觀地把你所講授的內容、重點及思路躍然「幕」上,使學生及聽眾一目瞭然,心領神會。老師還可通過游戲、辯論、表演等多形式的外向型活動,增加聽眾的參與機會,使他們也了解學生的動態,跟著學生歡笑、迷惑、或恍然大悟,營造一種非常融洽的課堂氣氛,讓聽眾也感心怡神悅。 五、 備突發事件。 在課堂當中有時會有些偶發的小事故阻礙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要考慮得特別周詳,盡量把這些偶發事件的發生率控制為零,或事先作好思想准備:假如事故真的發生了,如何處理?如:上課前先去檢查要使用的電教設備是否已經安裝或調試好,以免到上課時出差錯;上課要用的圖片、練習題或其它的教具有否准備就緒,並統一放好;萬一時間充裕,完成了教學任務卻仍未到下課時間,應臨時增加哪些活動;又萬一時間緊,差不多下課了還未完成准備好的教學內容,該刪掉哪些環節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備就保證了你的公開課能如你所設計的步驟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收到預期的效果。 在作好以上幾方面的准備後,

㈦ 怎樣設計一節小學語文課

首先你自己應該覺得你可以吧這堂課上的很精彩,那麼自然你會很輕松!其次要把課本吃透,然後脫離課本,給學生上不一樣的一節課,這就需要運用你自身的知識儲備結合你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課本知識需要,讓學生覺得新穎而且喜歡接受,還有要由精彩的導課,可以和學生談天說地,但要學會引導學生自己說,說那些看似與課本無關,卻是至關重要的內容!學生記憶一定深刻!你當然也很成功!

㈧ 蘇教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課堂結構該如何把握,其上課中心思想又是什麼

課堂教學結構是課堂教學各要素的組合排列方式。不同的組合方式,有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就是「在規定的標准時間里,取得范圍內最好的教學效果……它是教師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的一種方法論原則」。(巴班斯基)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以下簡稱「新大綱」)總論部分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要求我們把語文教學由理性分析轉為重視學生的感性體驗,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為突出學生主體實踐活動,指導學生提高能力,較好地落實《語文課程標准》《新大綱》以及新教材的教學要求,我們學習新的教學理論,以《活動教學論》為指針設計閱讀教學,優化課堂結構,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以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兩年多來,我們根據不同年級的不同教材的不同特點,探索構建閱讀訓練型結構、質疑問難型、「提示」自讀型結構、「開放」自讀型結構等活動教學模式。

閱讀全文

與一節小學語文課的教學結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