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語文課的聽說讀寫

語文課的聽說讀寫

發布時間:2020-12-13 10:50:36

⑴ 語文有什麼作用

語文的作用有三個:

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是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的規律給語文學科的原則要求。典型化選材,時代使然,政治傾向使然。不如此,則無法落實教育的正規性、傾向性、先進性和高效率。

以啟迪並發展學生智力為根本目的。啟迪發展智力,是語文學科的根本目的。心理學的研究早已證明,並且哲學、邏輯學、美學、文化學也都承認:「詞語」是人腦進行思維活動的物質前提。

以同化現代化的書面語言交際規范和同化現代化的中華民族共同人文心理為任務。語文教育,從「人口手上中下」到「知本家」,向人腦輸入並固化「詞語」,輸入「捕獲和創造詞語的概念、程序和模式」,為啟迪發展教育對象的智力作出了最早、最大、最關鍵、最可能多的貢獻。


(1)語文課的聽說讀寫擴展閱讀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既要學生實現自我成長,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於漪老師認為:人文精神的內涵應該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裡品質等。

具體到語文課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著:

1、應該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作為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並以此來制定語文課程目標和選擇整合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2、語文課程應凸顯教師的人文關懷,使學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獨特體驗受到保護和尊重。

3、教師將在關注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發展的同時更加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注重人文關懷和語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⑵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落實聽說讀寫的訓練

1、聽的能力的培養。聽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接受知識的手段,聽是說讀寫的前提。在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聽的能力的訓練。要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排除干擾。要循序漸進、經常訓練。
2、說的能力的培養。葉聖濤把說的能力培養提高到「樞紐的地步」,認為它能帶動整個語文教學的進行,促進讀寫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要強化說話訓練,做到讀說結合。聽說結合,看說結含,想說結合,做說結合。寫說結台,評說結合,使說的訓練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3、讀的能力的培養。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書寫、計算、觀察和表達總稱為學習技能的五把刀子。閱讀能力的高低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學科的關鍵。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要教會閱讀方法,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要培養閱讀速度。在訓練中,從時間上要課課有讀的訓練,從形式上要朗讀、默讀、背誦等互相交替。從質量上要注意速度、理解和記憶。
4、寫的能力的培養。寫作教學是培養學生運用書面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的訓練。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要處理好幾個關系:①讀與寫的關系——由讀寫脫節,讀多寫少轉變為多讀多寫。以讀帶寫。以寫促讀。②寫與改的關系——不是多改少寫,而是由學生多寫。教師少改,發展到學生多寫自改,培養自改能力。命題作文與多種形式作文的關系——命題作文是一種寫作形式,不是唯一的形式。寫作訓練形式應當靈活多樣。如命題作文,非命題作文(仿寫、改寫、擴寫、續寫、整理材料寫、寫日記、寫j立用文等),分解寫作練習(寫景、寫人物外貌、寫場面、寫對話等)。

⑶ 以口語交際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人類的語言是以兩種形式存在著,一種是書面語形式,一種是語音形式;文章的形成也是同樣的道理,通常認為是以書面語的形式呈現的文章,其實它又以口語的形式呈現著。寬泛地說,人們的口語交際也是文章形式之一種,文章有意旨、有情感、有首尾,口語交際何嘗不是如此?將口語交際尤其是正規場合的口語交際的話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對話體的文章。所以口語交際與文章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或者說它本來就是文章大家族中的一員。

然而,口語交際與文章讀寫之間又是相互影響、互為借用的,正如前文所說,口語表達的流利有利於書面語表達的迅捷,書面語表達的規范有利於口語表達的高雅。可能有人說,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善口語,卻長於書面語;有的人口語誇誇其談,其書面語卻笨拙得很,他們不是也能發揮各自所長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嗎?這種情況確實不少,但是,在當今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既要能說又要能寫,既要能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能與人合作共事,今天的人才,尤其是年輕的人才,如果不這樣的要件,只是單方面的憑借自己某一方面的才幹,在社會上、在工作上是難有很大的發展前途的。因此我們有必要把自己變成口語交際和文章讀寫的通才、全才。

一、二者同屬語文教育的范疇

傳統的語文教育只片面地重視讀書寫作,忽視口語交際,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正如張志公指出的:

語文教學全部以書面訓練(讀,寫)為內容,完全忽視口頭語言的訓練。

……

更值得注意的是,社會上對於口語能力薄弱不以為意,還沒有看到口語能力和書面能力之間的關系,沒有看到口語能力不足對於現代化生活、現代化工作的不良影響。」

(《傳統語文教學的得失》,《張志公語文自選集》上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張志公不僅指摘了傳統語文教育忽視口語交際的偏向,甚至還從現代化生活的要求來考察語文教育,批評當代語文教育仍然「不以為意」的態度傾向。言之諄諄,猶在耳邊。

回顧當代語文教育的發展,對口語交際的認識走過了一條艱難的道路,「文革」前是一片空白,「文革」後開始啟動,進入新世紀後才真正做到把口語交際與讀寫放在同一架天平上等量齊觀,視之為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63年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一直被視為當代語文工具論、能力論的源頭,它首次提出了令人矚目的中學生語文三大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明顯地重視文章讀寫能力,忽視了口語表達能力。

1978年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為之改觀,首次提到口語表達能力:

從初中到高中,學生要逐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學會說普通話……

已經開始重視這項內容了,只是要求非常簡單,缺少細目。

1986年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表述更進了一步,將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並列提出:

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在現代生活中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指導學生口述見聞、說明事理、發表意見等,不僅可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對提高書面表達能力也有促進作用。

表述得更加詳細,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了。

1988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除了表明口頭表達的重要性外,還在每個年級的能力訓練項目中,單列「聽說能力」和「說話能力」,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並列在一起。此後的大綱和課程標准都按照「聽說讀寫」或「讀寫聽說」的分類原則,越來越清晰、詳細地表述了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要求。

不過真正重視口語交際,把它與讀寫能力平列,並把它提到培智育人的高度的,是新世紀後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試看對語文課程總目標的闡述:

語言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提出了平行的四大能力,把口語交際能力與其他能力一起納入語文能力的范疇。而且課標在後面的每個學段都對口語交際教學目標有專門的詳細的闡述(原文過多,不贅述),表明了語文教育界經過幾十甚至一百年的探索,已經真正捉摸到語文教育最本質的規律了。

總之,「聽說讀寫」作為固定詞語已經進入當代語文教學的詞典,四項能力的培養目標通過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等法規文件規定下來了,為廣大師生所重視、兼顧和追求。

二、科學訓練是二者的同一歸途

既然聽說讀寫四者並列在一起等量齊觀,那麼就應該把它們都納入語文訓練的范圍;既然承認口語交際也是語文基本能力之一種,那麼就應該進行科學有效的訓練。下面提一些一般性的參考建議。

既照顧低起點,又追求高目標。人的能力、氣質、性格千差萬別,人的聽說讀寫也是參差不齊的。很難用一個統一的方法和標准來「規范」聽說讀寫實踐,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在千差萬別的學習者中,在參差不齊的能力水平中,選擇一個較低的基準作為起步。這對於中低等程度的學習者是正好合適的,對於較高程度的學習者也是一個展示超群能力的機會。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這就是我」,要求學生「參加班裡的自我介紹活動,讓大家了解你」,有三個選項——自我介紹、推薦自己、模擬面試,應該說這是一項以聽說訓練為主的低起點的活動,人人願做,人人能做。當然,平庸者做得平庸,有才華的人做得引人注目。雖然說起點低,但大家都起步了,就會有連續的進步。不怕起點低,最終都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既遵循共同性目標,又尊重個體差異。課程標准制訂聽說讀寫的教學目標的依據是多數人應達到的水準,以此為據確定共同性目標。以義教課標為例,每個學段都分別規定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或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項目的目標,其中口語交際目標,第一學段6條,第二學段4條,第三學段6條,第四學段(初中)8條,每一條的任務都非常具體,看得出字斟句酌,背後有著豐富的教學實踐的依據。

另一方面,在訓練的過程中尊重個體差異,在統一目標的引領下所走的道路各顯其異。因材施教,自古為然

⑷ 有以口語交際的話題的作文么

人類的語言是以兩種形式存在著,一種是書面語形式,一種是語音形式;文章的形成也是同樣的道理,通常認為是以書面語的形式呈現的文章,其實它又以口語的形式呈現著。寬泛地說,人們的口語交際也是文章形式之一種,文章有意旨、有情感、有首尾,口語交際何嘗不是如此?將口語交際尤其是正規場合的口語交際的話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對話體的文章。所以口語交際與文章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或者說它本來就是文章大家族中的一員。 然而,口語交際與文章讀寫之間又是相互影響、互為借用的,正如前文所說,口語表達的流利有利於書面語表達的迅捷,書面語表達的規范有利於口語表達的高雅。可能有人說,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善口語,卻長於書面語;有的人口語誇誇其談,其書面語卻笨拙得很,他們不是也能發揮各自所長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嗎?這種情況確實不少,但是,在當今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既要能說又要能寫,既要能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能與人合作共事,今天的人才,尤其是年輕的人才,如果不這樣的要件,只是單方面的憑借自己某一方面的才幹,在社會上、在工作上是難有很大的發展前途的。因此我們有必要把自己變成口語交際和文章讀寫的通才、全才。 一、二者同屬語文教育的范疇 傳統的語文教育只片面地重視讀書寫作,忽視口語交際,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正如張志公指出的: 語文教學全部以書面訓練(讀,寫)為內容,完全忽視口頭語言的訓練。 …… 更值得注意的是,社會上對於口語能力薄弱不以為意,還沒有看到口語能力和書面能力之間的關系,沒有看到口語能力不足對於現代化生活、現代化工作的不良影響。」 (《傳統語文教學的得失》,《張志公語文自選集》上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張志公不僅指摘了傳統語文教育忽視口語交際的偏向,甚至還從現代化生活的要求來考察語文教育,批評當代語文教育仍然「不以為意」的態度傾向。言之諄諄,猶在耳邊。 回顧當代語文教育的發展,對口語交際的認識走過了一條艱難的道路,「文革」前是一片空白,「文革」後開始啟動,進入新世紀後才真正做到把口語交際與讀寫放在同一架天平上等量齊觀,視之為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63年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一直被視為當代語文工具論、能力論的源頭,它首次提出了令人矚目的中學生語文三大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明顯地重視文章讀寫能力,忽視了口語表達能力。 1978年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為之改觀,首次提到口語表達能力: 從初中到高中,學生要逐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學會說普通話…… 已經開始重視這項內容了,只是要求非常簡單,缺少細目。 1986年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表述更進了一步,將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並列提出: 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在現代生活中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指導學生口述見聞、說明事理、發表意見等,不僅可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對提高書面表達能力也有促進作用。 表述得更加詳細,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了。 1988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除了表明口頭表達的重要性外,還在每個年級的能力訓練項目中,單列「聽說能力」和「說話能力」,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並列在一起。此後的大綱和課程標准都按照「聽說讀寫」或「讀寫聽說」的分類原則,越來越清晰、詳細地表述了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要求。 不過真正重視口語交際,把它與讀寫能力平列,並把它提到培智育人的高度的,是新世紀後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試看對語文課程總目標的闡述: 語言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提出了平行的四大能力,把口語交際能力與其他能力一起納入語文能力的范疇。而且課標在後面的每個學段都對口語交際教學目標有專門的詳細的闡述(原文過多,不贅述),表明了語文教育界經過幾十甚至一百年的探索,已經真正捉摸到語文教育最本質的規律了。 總之,「聽說讀寫」作為固定詞語已經進入當代語文教學的詞典,四項能力的培養目標通過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等法規文件規定下來了,為廣大師生所重視、兼顧和追求。 二、科學訓練是二者的同一歸途 既然聽說讀寫四者並列在一起等量齊觀,那麼就應該把它們都納入語文訓練的范圍;既然承認口語交際也是語文基本能力之一種,那麼就應該進行科學有效的訓練。下面提一些一般性的參考建議。 既照顧低起點,又追求高目標。人的能力、氣質、性格千差萬別,人的聽說讀寫也是參差不齊的。很難用一個統一的方法和標准來「規范」聽說讀寫實踐,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在千差萬別的學習者中,在參差不齊的能力水平中,選擇一個較低的基準作為起步。這對於中低等程度的學習者是正好合適的,對於較高程度的學習者也是一個展示超群能力的機會。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這就是我」,要求學生「參加班裡的自我介紹活動,讓大家了解你」,有三個選項——自我介紹、推薦自己、模擬面試,應該說這是一項以聽說訓練為主的低起點的活動,人人願做,人人能做。當然,平庸者做得平庸,有才華的人做得引人注目。雖然說起點低,但大家都起步了,就會有連續的進步。不怕起點低,最終都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既遵循共同性目標,又尊重個體差異。課程標准制訂聽說讀寫的教學目標的依據是多數人應達到的水準,以此為據確定共同性目標。以義教課標為例,每個學段都分別規定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或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項目的目標,其中口語交際目標,第一學段6條,第二學段4條,第三學段6條,第四學段(初中)8條,每一條的任務都非常具體,看得出字斟句酌,背後有著豐富的教學實踐的依據。 另一方面,在訓練的過程中尊重個體差異,在統一目標的引領下所走的道路各顯其異。因材施教,自古為然

⑸ 怎麼提高語文成績

起碼要多抄看些書,看些自己喜歡的襲歷史事件,現代偉人之類的!多看看成語好的排比!這樣有助於作文的提升!至於閱讀這個我反正就是靠感覺和老師教的一些套路蒙!文言文那個主要弄會一些常有的字的意思自己做題大概意思蒙出來不是問題的!

⑹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習慣

語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其它學科的學習,甚至影響到將來的發展和提高。它的重要性至今仍有些學生未引起注意,總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不少學生雖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但對語文學習上的困難束手無策。為了使學生端正不重視語文學習的思想,幫助與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有效方法。通過研究,我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了自己的一點看法,如下:
一、培養學生的語文意識
現在的語文教學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認為跟教師沒有語文意識,或者說沒有較強的語文意識有很重要的關系,可以說教師是否有語文意識已成為制約語文教學質量的瓶頸。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語文意識?還是以讀為例。對一個具有高度語文意識的教師來說,教授一篇課文,就不僅要使學生搞清楚課文寫了什麼,而且要搞清楚它是怎麼寫的,為什麼要這么寫,這么寫有什麼好處,換一種寫法行不行,效果有什麼不同。有沒有這個語文意識,語文學習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有這個意識,語文學習的效果就好,進步就快。沒有這個意識,收獲就少,進步就慢。
現在,在語文教學中,語感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但是怎麼培養語感,大家並沒有一致的認識。我認為,語感就是語文意識的直覺形式,它就是語文意識不斷豐富、提高、強化的結果。語文意識的養成對正確、豐富、敏銳的語感的養成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偷」,這些名言都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閱讀過程是一個生命的成長過程。閱讀給人以智慧,給人創造力。著名美術家吳為山說過:「讀書的宗旨是使自己進步,恰如聆聽大智大哲大賢教誨。」教師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發他們的興趣,並加以方法上的指點。在教師指導和推薦下,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因此,我們要注意鼓勵學生。難以想像,一個只讀課本的學生長大了會怎麼樣,至少他的心靈之河不會有豐沛的水源。所以,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力爭讀透適合自己的優秀書籍。我們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認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從而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自我、提升自我,使鑒賞活動成為他們的自覺修養過程。作為一名學生,能獨立閱讀非常重要。經過反復構思,我設想了一套量化表格,由「閱讀規劃表」、「閱讀摘抄卡」、「天天閱讀登記表」等組成。動員家長參與,適時給學生布置具體的閱讀任務,開展讀書競賽活動、誦讀活動等,制訂有效的獎勵機制。
三、注意作文教學的過程性指導
一個完整的寫作過程,應該是「構思、起草、修改和成文」的過程。而我們的作文教學比較注重寫作前的啟發和寫作成文後的評價與反饋,對於寫作過程中的其他環節的指導還不深入。從教師這一塊來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不能有效地作用於學生的寫作過程,即過程性指導。因此,要改變現在作文教學的現狀,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要作用於學生的寫作過程。也就是說,作文,要把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與學生的寫作實踐進行面對面的碰撞,在學生的思維上產生影響。那麼,這其中有哪些可以運用的方法呢?舉例如下:
(1)注重「兩記」。堅持讓學生寫好「兩記」,即日記和讀書筆記,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並積累寫作素材。
(2)現身說法。注重教師的示範作用,以「下水」作文激發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和學生交流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獲得的感受和體會,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發,得到教訓。
(3)典型展示。讓學生在和別人交流寫作感受和體驗的過程中形成對寫作過程的正確認識。注重評優激勵,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
(4)放大細節。對寫作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環節進行鋪演和解剖,讓學生在放大的鏡頭中發現問題,在反復的歷練中揣摩要領,領悟規律。
(5)現場提升。讓學生在修改和調整中獲得過程性的體驗,在動態比照中獲得強烈的學習刺激,鼓勵合作,提高作文質量。
總之,我們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想真正地發揮效用,發揮老師的導師功能,就一定要想辦法去作用於學生的寫作過程,而不能只是講孤立的知識,懸空的技巧。
四、持之以恆抓寫字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寫字培養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點。從修訂大綱到課程標准,十分重視寫字,強調打好基礎,包括「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畫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體現了加強寫字,提高寫字質量的指導思想。同時我個人認為美好的字體可以表達一種情懷、一種趣味、一種心境、一種追求。我嘗試了以下幾種激趣法,效果較好:
(1)「天天書法展評」。利用教室牆壁,精心設計一片學生作品展評空間。統一用田字簿紙張,學生每天張貼一張,字數不作要求
(2)設立「優秀榜」,「進步榜」。採用自評、集體評價的方式,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並獎勵作業本、鋼筆等。
(3)目標預設與評價。每周學生結合實際,給自己制定短期目標,如「寫好基本筆畫」、「寫端正字」、「調整好字的大小」等,一周結束作總結評價,從而制定下周目標。堅持下來,學生就能體驗到這種過程的快樂,並收獲成功。
實踐證明,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聽說讀寫能力,遵循教學規律,加強學法指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樹立正確的語文觀……是理解與落實《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的標志。我堅信,只要我們從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抓住契機,主動努力地探索實施,不斷地總結反思,就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作為、有所創新、有所進取。

⑺ 如何在小學課堂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需要學習一定的語音、詞彙、語法知識,而這些知識的掌握要求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聽、說、讀、寫基本功。因此,在小學課堂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習慣的培養。

⑻ 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公民人格 哪些課文

「語文素養」是課標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謂「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

過去語文課一般只講語文能力,比如「聽說讀寫能力」,現在提出「語文素養」,涵蓋面大一些,既包括聽說讀寫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還有整體素質的要求。就是說,語文課程在語文基本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必然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同時讓語文教育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優勢。

這一切都特別考慮不是附加的,不是一加一,更不是穿鞋戴帽,而是真正的有機結合,自然而然展開的。比如小學生識字寫字,既是一種能力訓練,又是文化熏陶,還是一種習慣、修養的生成,特別是培養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所以「語文素養」這個概念,代表一種新的更闊大的教育視野。

有人對語文素養的提法可能不太認同,認為還是「雙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比較清晰,認為提語文素養忽視了「雙基」,其實,語文素養包括了「雙基」。僅提「雙基」還不夠,而且「雙基」也必須根據時代的要求重構。因此,語文素養不僅是在「雙基」基礎上的豐富與發展,而且包括了對「雙基」的重構。

要特別說說「訓練」,這是一線教師比較關注的。課標倡導的是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所以不再把「訓練」作為唯一的教學實施方式,也不再作為語文課程的核心概念。但這不等於排斥訓練,語文學習肯定還是要有必要的訓練的。在課標的表述中,「訓練」這個詞沒有頻繁出現,往往被包含在新的「語文素養養成」的課程模型中。

老師們閱讀語文課標,要特別關注一些關鍵詞和新的提法,里邊包含新的教育理念,應當作為學習的要點。這里略舉幾種:一是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三是重視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注重積累、感悟、實踐和綜合學習,注重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四是遵循語文教育規律,體現學科目標和內容的循序漸進;五是合理地設計課程目標和內容,減輕學生過重負擔。
閱讀圖書和觀看戲劇,可使你的情感世界得以豐實;

⑼ 英語怎麼怎麼學

1、積詞:英語詞彙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學好英語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逐字學習漢語一樣。你可以把一本英語詞彙書放在平時工作或學習的地方,並規定每天應該記住多少個單詞。注意開頭的數字不要太多,以免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壓力或不兼容。

2、事物聯想:如果想真正學好英語,必須把英語學習融入你的生活。平時多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只有把生活和英語緊密地聯系起來,才能不知不覺地提高英語水平。例如,當看到水,會想到英語中的水,計算機等等。

3、多聽寫多寫作:許多中國學生多年來學不好英語的主要原因是總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在現實生活中,除了英語課很少接觸英語。可以在網上找到一些地道的英語聽力資源。

(9)語文課的聽說讀寫擴展閱讀:

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下就學好,所以,孩子在入門兒的時候,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不要操之過急,可能孩子剛開始接受得比較慢,但時間一長,對英語知識各方面的運用自然就比較熟練。

然而,如果家長過於著急,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壓力,使孩子對英語有一種厭倦感,這對孩子英語成績的提高是相當不利的。所以,不要太過於強求,也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只要孩子穩扎穩打,定然會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績。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的聽說讀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