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別了,語文課》中的課後練習:默讀課文,說說我對學習語文的情感和態度發生的變化,課文是怎樣表達的
「我」以前不喜歡語文課,上課時「總是懶洋洋提不起勁」;後來,「回我」喜歡上了語文課答,覺得語文課「好像過得特別快」;最後,「我」熱愛語文課,「激勵自己把中文自修好」。作者通過多種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一是選用具體的事例來表達情感——作者寫「我」對語文課的情感變化部分;二是直抒胸臆——「有誰知道我心裡的痛!唉,語文課,在我深深喜歡上你的時候,我就要離開你了」;三是選擇典型的事例——課文選擇了老師和同學們留言、送書兩件事。
⑵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練習課的有效性
一、語文教學目標確定的全面化
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語文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效。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並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語文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傳統的語文教學把目標定位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上,視學生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向學生灌輸知識。現代語文教學則把學生看成是能動的主體,在語文教學目標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定位上趨於全面性:既重視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也重視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的培養;既發展學生強健的體魄,又培養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又努力發展其個性。
將教學目標分為: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本文在選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點;
2、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詞語、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訓練點
領會史傳作品在選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點,提高閱讀欣賞史傳文學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文中的為人,培養學生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美育滲透點
學習本文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好處。完整的三維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首先要根據新課程的高中教學的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整體把握,統籌安排,制定出學年、學期總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並把它們分解到每一課中,形成科學合理的「目標群」。還應該注意語文各模每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內部結構和排列順序,講究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者之間的和諧性與整合性,明確對各目標的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的具體要求,使之具有層次性、遞進性、明確性、可操作性、可測量性。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既掌握了知識與技能,還學會了方法,增加了體驗,同時還培養了情感態度價值觀。
目標任務分層化。語文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對知識、情感、學法、思維訓練、實踐技能提出相應目標。通過一節語文課的教學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發展,在不同的學習領域都有所提高。
二、語文教學內容精選化、整合化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如何啟發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實際生活中的各方面去。」[①]因此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建立學習語文就是為了要超越語文,學習教材是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師和學生必須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發現文本潛在的內涵。尤其是現今的新課標教材,屬於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間,由教師和學生去創造性的完成,以達到開啟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之目的。我主張語文教師不要機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對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作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於不要鑽研語文教材、不要把握語文教材意圖。真正有效的語文課堂,語文教師需要對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有一個深度、全面、系統的解讀。
1、理清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各個內容的編排體系。善於將某一知識點放置於這一單元、這一學段甚至整個知識體系中來審視。這樣,才能進一步明確該知識點在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即這一知識點是在怎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怎樣為後面知識的學習作準備。在教材的「品質」上,葉聖陶提出了「朴實、精確」的要求,主張足以示範,以順應學生「身心的發育和生活經驗的擴展」,逐步培養學生「憑我國語言文字吸收經驗表達情意的知能」。這更是一種基於語文素質教育根本目標的正確主張。毫無疑義,語文教材只有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範本,學生所掌握的語文能力才能真正成為人生發展的階梯。
2、體會新 教版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新教版中語文教材是課改理念的文本體現和載體,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去認真研讀、感悟、領會,了解新教版中語文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新教版中語文教材所提供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學思想、方法,體會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才能實現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
3、用好、用活、用實 語文教材。 語文教材內容並不等於教學內容, 語文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 語文教材強調要按照學生的情況進行語文教學,而不是完全拘泥於 語文教材,對 語文教材要科學的使用或「再度開發」,要用好、用活、用實教材。葉聖陶的語文教材理論不但包含了葉聖陶對於語文教材標准、性質、功能的富有特色的見解,還包含了他對於語文教材歸宿的別有見地的論述。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養成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這歷來是葉聖陶語文教材歸宿論的基本思想。他把語文教材視為學生課外學習的基礎,要求教師從教材出發,盡量推廣、擴大,落實到課外廣大的閱讀天地。他說:「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點;既已熟習了例子,占定了出發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籍。參讀相關文章。」[②]這種書籍,這種文章,主要是指課外讀物。因此他強調「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③]他說:「閱讀要養成習慣才實用,所以課外閱讀的鼓勵和指導必須配合著教材隨時進行。換句話說,課外書也該認作一項教材。」[④]通過教材,帶動學生廣泛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慣,這確應成為語文教材觀所追求的歸宿。
4、細節上應學會推敲。語文教師要深入研究 語文教材對教學活動所蘊含的啟示,包括 語文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圖、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淺出」,把 語文教材鑽研得越深,語文課堂教學越得心應手。我們要帶著「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處理和使用 語文教材,即合理組合、整體優化、強調體驗,不是為了形式而形式。真正達到熟練地駕馭新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
5、駕馭 語文教材要經過一個「懂──透─ --語文教材,抓住重點、難點和疑點。透,就是要知己知彼,掌握應學 語文教材與已學、待學 語文教材的聯系,熟悉學生對相關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所教班級的群體特點和所教學生的個性特點、思維能力差異、思維特點等,做到有的放矢。化,即實現轉化,要在懂、透以後通過得心應手、配合默契的語文課堂教學,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葉聖陶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就曾說過: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裡,必須不斷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練成熟練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標的精要地「講」,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教材中的課文也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任務並不是硬要把這些例子講深講透,而是要用好這些例子,超越這些例子,走出這些例子,達到舉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目的。
三、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化
語言是語文教師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進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學習動機則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講求形象、生動、精練、幽默、富有啟發性,這樣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學生有了正確的學習動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就能夠集中精力,堅韌不拔地探索下去,並能克服學習中的重重困難。
1、生動形象、富於直觀的語文教學語言。語文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要求語文教師表達時富有情趣,善於使用一些成語、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風趣機敏的話,以增添語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語文教學語言的形象性,要求語文教師表達時善於形容、比擬,繪聲繪色,充分發揮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感以喚起學生的表象,使學生容易理解學習的內容。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的語言,語文教師如能在課堂教學中恰當應用,就能使語言充滿魅力、富有啟發性;就能啟迪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就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他們動腦去思考、動眼去觀察、動口去表述,學會寫作,從中獲得知識。
2、規范准確、富有科學性的語文教學語言。知識的傳授和掌握,必須藉助於語言來表達,因此語文教學語言必須要做到規范和准確。語文教學語言的規范,要求語文教師講課時發音要正確,語句要合乎語法修辭,用普通話;要求圍繞中心,句句緊扣,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具有嚴密的邏輯力量;要求遵循規律,論證嚴密,立論有據,不以偏蓋全。語文教學語言的准確,要求語文教師選字用詞要科學無誤,不含混、不糊塗、不模稜兩可。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是否規范和准確,直接關繫到語文教學效果的好壞。只有規范准確、言簡意賅的教學語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反之,則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混亂或障礙,妨礙學習的順利進行。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剔除顛三倒四的羅嗦話、無關緊要的兩可話、牽強附會的題外話、不著實際的空洞話、不合語法的半截子話。
3、充滿情感,富有節奏感的語文教學語言。語文教學語言的情感是指語文教師在深刻體會語文教材的思想內容後發自內心的飽含熱情的真情實感。富有情感表現力的語文教學語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效果。語文教學語言的節奏,是指由語文教師內心的情感引起語言快慢急緩的變化,並和語言的輕重強弱、語句的斷連疏密、語氣語調的剛柔抑揚有機結合,融為一體。語文教學語言的情感不能隨意而發,也絕非矯揉造作,一定要依據語文教材的內容,才能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同樣,語文教學語言的節奏也要根據語文教材的內容和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巧妙地控制和調節,不能為了節奏而節奏。快慢得當、輕重有度、張弛適宜的節奏是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達到啟發性的教學目的。
4、含蓄幽默,耐人尋味的語文教學語言。語文教學語言的含蓄,指的是含而不露,語文教師只引導思路而不告訴結論,不講本意而進行烘托和暗示,讓學生思而得之。語文教學語言的幽默,是指在保證課堂莊重嚴肅、科學規范的前提下,適時插入一些頗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發人深省的典故等,使講授富有啟發性。含蓄幽默的語文教學語言是耐人尋味的,它能啟發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想像力,去豐富和補充語文教學內容。它有如宜人的春風,拂得學生心智激盪,樂得學生學而不倦。
文字平鋪在紙上,既無色彩又無動感,可是經過老師的一讀一點,文字便從紙上立了起來,學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來樣子:花兒開了,人物活了,海中涌動著波濤,風里鼓盪著清香。好的講解,嚴謹而不乏機趣,莊重而不乏詼諧,讓人如坐春風,如飲甘露,讓人感受到語言之妙,妙不可言。語文教師的講解不必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一定要表達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璣、語驚四座,但一定要凝練准確,經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實事求是之心,而無嘩眾取寵之意」。
⑶ 語文課堂有效練習設計的方法有哪些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對教師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教學行為的評價,是教學價值的表 現。課堂教學的開展,不僅僅只局限在課堂上,而是要從每個教學基本環節出發,層層推進,環環緊扣。其中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一課堂練習,其效果直接 關繫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只有提高了課堂練習的有效性,才能保證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課程標准》(以下簡稱課標)中強調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說明了語文練習的重要性。練習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助於形成熟練的技能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很多人顯然曲解了新課標精神,講「練」不講「效」,於是乎試題、練習、同步訓練、同步檢測,鋪天蓋地,打開網路,更是題海洶涌。於是隨著課改的深入,反而逐漸形成了「語文課本+教輔資料+大量練習+頻繁考試」的急功近利、快餐式的語文教學的「新局面」。建立在題海戰術上的語文練習顯然是低效、無趣的。
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認識練習的意義,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在改革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致力於學生語文練習有效性的研究。筆者認為所謂語文有效練習,就是能促進語文學習、提高學生成績而又不增加學生負擔的練習,顯然,練習不在多,而在有效。具體表現為:對學生答題和應試能力的提高有效;對減輕學生學習語文的負擔有效;對語文學習的知識構建有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有效。
一、目標明確,能夠達成
這里的目標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課標的要求,一是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師首先應該熟悉課標,對初中階段全部教材體系、課程標准有明晰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數,明確教學的方向,並就此展開教學設計,這樣的課才會是重點突出、有效的課。其次教師應該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然後圍繞這個目標設計練習。練習設置和課堂教學目標一致,這是有效的前提。教師首先應保證教學目標的可達成性,能夠實現,「然而我們的教師對此研究得不夠,往往誤把『目的』當作『目標』,導致一堂課的任務也要寫上『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提高學生寫作技巧』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等這些對得不明、錯得不白的語言,或者說是『正確的廢話』」。
二、精選內容,重點突出
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有效率」,因此有效練習必須是以改變過重的練習負擔為目標的,必須以減少學生練習量為標志。有效的練習貴在舉一反三,訓練精要而答題能力有顯著提高。反之,練習做得再多再難,也不利於學生的學習進步與能力提高。當然,減少練習內容並不是簡單的做減法,而是做精心的篩選,根據教學目標,從大量的練習內容中挑選出最本質的最主要的東西讓學生練習,以保證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同時教師還應該有自己的思考,努力開發、生成好的練習題。
精選練習,因為重點突出,沒有照顧到所有的「考點」,很可能使學生在某一次的考試中分數下降,但長遠來看,減輕學生負擔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辦法。何況「有效教學」研究最終的衡量標准就是「學生成長」,而這種成長將不單單用成績高低來作為衡量標准。[4]題海戰術,並狠抓落實,讓學生因為怕老師而寫練習,可能會馬上提高學生的分數,但這樣的學習是被動的,是純粹的為老師而學,「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離不開教,學生雖然獲得了知識,但學習能力並沒有真正的提升」 [5]那麼所謂興趣,所謂學生的發展終究是不可能的。
三、關注差異,有層次性
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來設計練習,照顧學生的發展水平,力爭讓每個學生在獲得輕松、愉快、滿足、成功的心理體驗。
筆者認為教師每布置一份練習最好能夠身體力行,「下水」先做,或者自擬題目。每一份練習都有它的特點,教師「下水」了,才會從整體上把握所布置練習的難度系數和這一份練習設計的優缺點,才能明白題目的指向性是否明確,以便及時修正。也才能夠做到心中有數,精到講評。自擬題目更是好辦法,「經過我們的研究,會編試題的教師如果心態正常,一般說來,他的學生課業負擔就不會太重。否則,教師自己很少或幾乎不編試題,他所教的學生往往負擔就過重。」
四、形式新穎,內容豐富
單一重復的習題訓練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需要常變常新,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樂做好記,尤其在設計基礎知識方面的練習時,要力求豐富、新穎。有人通過故事來要求學生填寫虛詞「而」的用法,故事說:某生丑而笨,故博學而日參省乎已。晨則匆匆而起,晝則鄉終日而思,功到而成績優。師贊曰:「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也。」一日,某生正苦讀於教室,一貴公子前曰:「君而有意,同去觀電影?」某生決然曰:「而翁總經理,吾父一工人而已,吾須苦讀而求功名!」學生津津有味地讀故事,會心一笑地理解並記住了「而」的並列、遞進、修飾、修飾、結果、轉折、假設、你、語氣、承接等多種用法。據此,教師可嘗試創編一些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趣味習題:知識闖關、猜謎、對聯等。實踐證明,這樣靈活多樣的練習學生是很樂意做的,更能激發學生練習的慾望。誠然,這樣的練習不可能每節課都出現,但偶爾為之,讓學生在完成練習中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和潛能,增長見識,形成能力,無疑是非常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
有效的練習需要教師有創造性,還需要教師博覽勤記,積累豐富的練習素材。練習題目的水平和出題教師的水平是息息相關的。
五、貼近生活,延伸拓展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練習要適當向課外延伸,課內外結合,要體現「大語文教育」的思想。新課標指出「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我們的語文課堂練習應充分伸展其觸須,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延伸拓展,使課堂教學的節奏和社會發展的脈搏一起振動,使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學生跨入廣闊的社會語文空間的橋梁。
六、及時反饋,注重方法
練習和考試是手段,提高質量是目的,評講是關鍵。練習完以後要及時講評,以便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的錯誤,讓學生糾正,避免重復犯錯,使學生有限的精力進行有效的練習。對學生容易犯錯的知識點,要在訂正的基礎上進行方法的歸納,避免機械重復。教師在設計練習的時候要注意前後有一定的相關性與銜接性、系統性與漸進性,應該及時再鞏固、再練習。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二次練習,實現方法的遷移,形成能力。比如作文講評之後應該及時讓學生把上次作文重寫一遍,或者寫一篇同類的作文,這樣的講才會落到實處,才有效果。
教師應指導學生建立錯題集,尤其是需要識記的基礎性內容、粗線條的精要的答題「規律」與「方法」,要整體清楚。
教師應重視答題規范的指導。在做閱讀練習時,很多學生都能理出答案來,通常字數還蠻多,只是不一定在點子上,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跟有些問題指向不明,出得不規范或答案本身不貼切有關,一方面跟學生答題不得要領或不合規范有關。因此,首先,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表述清楚,指向明確;其次,教師要認真聽清學生的回答,並給出中肯評點,包括該問題求索的信息有哪些,回答時怎樣注意瞄準問題怎樣注意層次。必要時,教師應板書規范的書面答案,使學生養成力求答題思路清晰、表述完整成句的習慣。教師的示範作用是很重要的,能夠培養學生的筆記習慣,並激發學生對教師的信賴感和對學習的興趣。
七、保證時間,活動充分
要保證適當的課堂練習時間,一節課上盡可能保證10-15分鍾的課堂練習時間。有足夠的時間才能保證足夠的練習量,課堂練習量少,對所學的知識只能停留在基礎層面的練習,不能深入,課堂效率自然不高,教學效果也不好。重要的是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語文的練習大部分是思維的練習,沒有足夠時間,就會造成學生的淺嘗輒止,無法完成知識構建。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相信學生不憤不啟,真正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使學生思維得到發展。要營造安靜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靜下心來思考問題,展開有效的思維活動。要和學生強調珍惜有限的課堂練習,勇於嘗試,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練習及時作出評價,讓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肯定及指導並且獲得方法後,興趣更濃,學習的勁頭更足,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更高。
當然並不是每一節課都必須有課堂練習,練習還是要根據課的內容來決定,練習畢竟只是手段,內容才是中心。也不是每一節課都要有相同的練習形式,練習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提問、小測、競賽……都可以成為練習的形式,而且練習也必須是多樣性的,否則學生的興趣就會消失殆盡。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設計練習,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創新。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因時而異,因事而異,因人而異,設計有效的語文練習。總之,有效的練習不在於多少,在於教師的「用心」。
⑷ 語文課後練習
望採納謝謝
蓮的心事
現代 · 席慕容
我 是一朵盛開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見現版在的我
風霜還不曾來侵權蝕
秋雨也未滴落
青澀的季節又已離我遠去
我已亭亭 不憂 也不懼
現在 正是
我最美麗的時刻
重門卻已深鎖
在芬芳的笑靨之後
誰人知我蓮的心事
無緣的你啊
不是來得太早 就是
太遲
⑸ 如何編制小學語文課堂練習題的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專目屬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語文課程評價應准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從課程評價的角度而言,期末考試是重要的終結性評價方式之一,它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也直接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作出總結性的結論.命題能力是教師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每一位教師都有成為一個合格甚至是優秀命題者的責任.然而,目前書店裡種類繁多的試卷也讓教師漸漸變成了"裁縫",命題能力在不知不覺中退化了.因此,編制科學、規范的試題將有助於教師明確教學方向,把握教學目標,調整教學心態,規范教學過程,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⑹ 語文課3分鍾說話練習可以說什麼成語
長話短說
cháng huà ǎn shuō
【解釋】要說的話很多,一時不能說清,只用扼要的幾句話表明主要意思。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三十六回:「長話短說,你與譚學生是同盟兄弟,他贏了俺一百多銀子。」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謂語、分句;指簡單地說
【近義詞】言簡意賅
【反義詞】說來話長
【例句】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中冊:「我們現在長話短說,胡老闆這方面,你到底怎樣?」
⑺ 語文練習課教案怎麼寫
老師您好
我是一位2010年高考全國一卷語文131分的畢業生 現在是一名北大生了
我十分熱愛語文 原因有很多 但最主要的 我認為是 興趣 根基 意境 甚至是博學 我接下來仔細談一談
興趣
這個不是每個人能有的 為什麼呢? 高考語文不容易得高分 或者說100分左右就很不錯了 而且平時每次大考 語文不但不會成為強勢學科 反而會成為一些學生的拉分學科 綜上原因 很多同學並不喜歡語文 就是如此 語文無辜地被拋棄 失去了她的美 怎麼辦?我們還是要上戰場的 還是要學好!強扭的瓜不甜 就不要強扭 培養興趣關鍵在於讓學生自己願意去學 高中語文課文可以說上升到欣賞的角度了 您不妨在每次講課的時候多補充點相關背景知識 但要以風趣或者說輕松的方式講一講 肯定使學生眼睛亮起來
根基
如同練武 如何保證每次考試基礎知識題做到高分?(甚至保證滿分)就必須平時的功夫下到 推薦買一些 語文基礎知識手冊等書 每天讓學生早讀的時候讀一讀 晚自習前可以聽寫 關於修改病句或者成語練習必須每天定量做 可以量小但要保證每天都做
意境
這是拉開檔次的了 能自己體會到文章詩詞的意境的學生都是高分創造者 尤其在古詩鑒賞和大閱讀 高手是可以保證扣分寥寥 培養學生的意境領悟力在於 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 還有就是 寫讀後感 多分析情感和美感 當然這個措施僅限於那些您認為有潛力的學生
博學
這可是大多數人追求的 如果體現在學生身上 只會體現在語文尖子身上 包括熱愛中國古典文學 詩詞 甚至是國學 這些尖子們學語文 或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書架上那些經典 和 名著罷 那麼他們對語文學習態度 就不用多言了
希望我的建議對您有用 或許班門弄斧 但求有所裨益
⑻ 如何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中練習設計
沒有這個「勢」、 注意教師本身的態度及對學生的期望值教師提出問題。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注意提問的策略 1,使教學任務順利地完成,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觸發學生的正義感,往往與教學目標不一致! 5、注意調控,提高提問的有效性課堂千變萬化,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課堂上,培養學習自信心。教師在研究課堂提問的時候、合作,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也就較易產生成就感。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的正確率比較高,有自由有紀律;學生的錯誤回答可以作為教師向正確的方向引導的「勢」,即在活動空間上。只有這樣的課堂提問才能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那些學習較差的學生的正確回答,去激勵學生,使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圓滿完成任務,更不應該以批評的態度來評價學生的回答,使學生能迅速地准確地作出回答,也可以是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發問。有人統計過。所以。同時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堂教學必然要求老師放得開;對於那些沒能正確回答的學生、注意提問的藝術在課堂教學中,能使學生有美好的成功的喜悅,教師可以運用語言或體態提供足夠的信息給學生,使之更好地服務於課堂教學,課堂提問應該也完全必須具有推進性,使他們對學好語文產生信心,不能簡單粗暴地否定。因此: 1,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活躍課堂氣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放」,能使學生的美好心靈激活起來,教師在提問時不應該經常性地選擇難度太大或者模稜兩可的問題來提問學生,課堂提問是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活動模式。教師對學生的有偏差的回答不能簡單地加以否定。由此可見、誘發學生的同情心,教師設計出來的問題要盡可能形象一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聲音和言辭能幫助學生對問題作出正確的回答,在教師提問所傳遞的全部信息中。首先要巧妙地「放」和「收」。「放」還可以指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在課堂上,使教學任務順利地完成,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注意提問的激勵性,容易獲得成功。因此、講究提問的策略。課堂提問有著聯系的作用——把課材的內容與學生聯系起來,讓學生學得有味,教師應該格外小心地呵護,盡量使提出來的問題難度與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相適應。三,可以是時間的放,自由馳騁的提問。在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得出正確的判斷,激烈課堂的學習氛圍,教師就要「收」,應該尊重學生並分析學生出現偏差的原因、注意提問的推進性,激活學生的思維,作相應的引導。 3,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及學習熱情,把教學收回到正題,關鍵是要憑借學生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勢」,即一定時間內把時間完全交給學生,不能輕易地去損傷,學生可以下位。學生在課堂上的興奮點是千差萬別的,學習的情緒高漲、探究的學習精神。因為,時間一到,學生的年齡特徵,有個性有共性,氣氛熱烈,學生的思維活躍,筆者認為語文的課堂提問的藝術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培養學生自主。特別是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必須結合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合作、注意提問的啟發性。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調控藝術。這樣的課堂里,教師要以一顆呵護的心去關愛他們,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其餘的38%靠音調、 注意充分運用語言或體態教師提問時的表情,學生們對於那些難易適中而又指向性強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這就是教材內容內部的邏輯關系和學生學習的遞進關系、注意提問的聯系性,使所提的問題具有啟發性。學生的「勢」往往是對老師的提問的原始理解、注意學生的實際教師課堂提問的設計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利導」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向著有利於教學目標的方向引導,它既可以是教師把綜合研究學生實際,藉助學生的表現欲,教師的教學就失去了憑借,同樣也可以推進課堂教學的深入。 3,而課堂教學是有目標的,更應該及時地充分地給予肯定。學生正確的回答可以使教師向縱深開拓,還必須具有啟發性。這跟學生的認知水平,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心。有收有放、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踐。課堂教學中的提問。 4、教材內容而精心設計出來的具有一定策略與藝術性的問題在課堂上有序而又機動的發問,推進課堂教學的深入,教師應該給予正確的理解和判斷,從而能更好地產生學習興趣。語文課堂的提問與其他科目同樣,老師要提出什麼樣的問題,特別是答案唯一的問題,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不一定會全對,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堂全部的問題的解決標志著課堂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2,也就推進了課堂教學的進行,教師不加限制。在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的過程中、人格,每一個問題之間應該有一定的關系,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引發學生的探知欲愛因斯坦說過,就應該盡可能考慮周全,7%靠言辭。因此,而且教師還要注意提問的藝術,自由討論、架起學生的親情橋。這是對課程標准里的「自主。二。這一做法是有充分的依據的?我以為。那麼呢。它能使課堂教學得以順利推進。」教師既要注意在課堂中所提問題的有效性。那麼什麼是課堂提問呢,使所設計出來的課堂提問具有明確的聯系性。同時、體態,要善於及時把握稍縱即逝的「勢」,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往往會出現偏差,比較樂意回答,而更多的是給予鼓勵與幫助,對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的自信心、探究的學習習慣,首先要考慮的是所要面對的學生的實際情況。「放」還可以指空間,55%是靠表情和體態傳遞的,比如說,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提問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的時候就應該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各就各位,是教師的教學起始點,使學生們養成自主,教師就應該非常注意課堂提問帶有激勵性,海闊天空、個性差異等。水平較低的學生?一,就無法對症下葯,才能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學生的反應情況如何,問題的提出不但要求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修正自己的偏差,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難度也盡可能不要太高,更要注意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有效性:「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其次要因勢利導,課堂提問的調控必須具有藝術性,問題一個又一個地提出,活躍課堂氣氛。激勵能使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調動起來、合作。總之,學生的情感體驗、深入地研究教材內容,並且靈活地運用多種提問策略,但時間一到、更具趣味性一些。這就是課堂提問的因勢利導的藝術。開心詞典里的王小丫的主持風格值得我們教師借鑒、年齡特徵與心理不無關系
⑼ 怎樣上好語文課中的10分鍾隨堂練字
一、講前准備試卷講評之前,要指導學生事先做好試卷分析,為實現講評目的做好准備首先是在剛考完試、試卷收上來以後就立刻把參考答案寫在黑板上,趁著學生求知慾最旺盛的時候,讓他們對照答案自己找出試卷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立即反思,使他們在第一時間里思考和省察自己在本階段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初步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成語(熟語)運用那道題,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怵它,可謂是屢考屢敗,很多老師費盡心思依然徒勞無功。在講評課前,讓學生自己通過查詞典了解成語的意義、用法和使用范圍,比較以往做同類型成語運用題的錯因,明確自己究竟是沒有掌握清楚成語的意義、使用范圍、搭配對象,還是搞不清它的感情色彩;自己是由於知識欠缺,需要積累,還是讀題馬虎,似是而非以後必須仔細……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來的知識,可能要比老師講幾次都要有效,關鍵的是教師怎樣放手讓學生去做。當然教師在課前首先要做好試卷統計工作。主要包括知識點分布的統計;考查題目類型、數量和佔分比例的統計;考試結果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題的得分率的統計;學生出錯的類型及人數的統計。學生需要何種幫助,做到心中有數。另外,有典型錯誤或優點的同學名字應作記錄,以利於課堂上雙向多向交流。這樣,在講評時,哪些內容該精講,哪些內容該少談,哪些該重點講,就能做到心中有數。通過分析出錯原因,教師能夠從中了解分析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缺陷及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採取措施,在講評時有的放矢地解決這些缺陷和問題。講評試卷前,還要寫講評課的詳案,以免對試題隨意處置,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二、課堂上講什麼1、講重點、講難點、講典型通常每份試卷都有一定的難易比例,每份試卷上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基本題,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這類習題一般不需多講。在講評時,大部分學生會做的題目可以不講,允許個別學生有問題課後提問,而對錯誤率較高的習題,可以將數種錯誤答案呈現出來,讓學生分析討論,以加深印象。教師選講的試題要具有典型性,哪些試題為具典型性的試題呢?一是題中涉及到的重點和難點知識,二是高考熱點、社會熱點問題。對這幾個方面,教師要講清試題的測試點,以《考試說明》為准,講清它是「說明」中的哪一項,這一項的要求是什麼。2、講清解題規律和方法。如做語病題常用兩種方法:語法結構分析和邏輯事理分析。語法結構分析法主要查找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贅余、語序不當、結構混亂的毛病。抽出主幹,看其主幹是否搭配,然後理清附加成分,看其修飾、限制、補充是否合理,是否與其中心語搭配;主幹與附加成分是否存在殘缺或贅余的毛病;成分內部及其他語言單位間的順序是否合乎語法結構的規律;就句子整體而言,看其結構層次是否分明,主次、輕重、因果安排是否合理。提醒學生要特別注意:試題中若出現聯合短語作句子成分的情況,首先要看聯合短語中每一項內容是否與其前後相關的成分都搭配。若句子的謂語中心詞為「是」「為」,或賓語由動詞充當,首先看其主賓是否搭配;句子若含有多層定語、狀語,首先看其偏句與正句的順序是否合理。又如科技說明文常見的干擾項的擬制方法有誇大范圍以偏概全,無中生有橫生枝節,指東說西偷換概念,源流倒置逆情背理,已然未然亂說一通,或然必然性質不分……了解了命題者擬制干擾項的方法,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總結,再用來指導學生解題。3、對試題進行拓展與延伸拓展延伸式講評就是對原試題進行講評後,再對試題做進一步「挖掘」.講評中要提倡一題多解,從多角度分析問題,並啟發學生從中歸納出解題的技巧和方法。在很多人眼裡語文試題的解答都是比較死板的,其實不然,作為人文學科的語文是最能體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特點。如作文是語文考試中一道非常重要的試題,它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有很大作用。然而很多教師在講評中卻往往總是把題目含義分析一下,念上兩篇所謂的範文,便草草了事,很少從思維的角度加以訓練,以致學生聽完課後所獲甚少。如果我們在講評中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審題立意,以及在寫作思維上強化訓練,那麼收獲肯定是很大的。比如:2007年的作文題《傳遞》,很多學生寫作時看問題都比較簡單,甚至絕對,因此作文寫出來也就出現了立意不高,議論不深刻等問題。我們在講評中不能就事論事,僅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和他們一起討論,帶領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以訓練學生一個主題多種解題思維能力。從「傳遞」的內容看,可以是具體的物件,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精神、感情,還可以是介於具體與抽象之間的技藝、武藝、經驗等;從「傳遞」的次數看,可以傳一次,也可以傳N次;從「傳遞」的關系看,可以寫傳和接,也可以只寫傳不寫接,還可以只寫接不寫傳;從「傳遞」發生的原因看,可以寫主觀傳遞,也可以寫客觀傳遞;從「傳遞」的方向看,可以單向地由上往下傳、由前往後傳、由左往右傳,等等;從話題的角度看,寫為什麼要「傳遞」,(包括「傳遞」的好處、「傳遞」的目的、「傳遞」的原因)也可以寫怎樣「傳遞」,還可以寫誰在「傳遞」,或者寫「傳遞」什麼。在學生歸納出具有新意和創造性的立意時,一定要給時間讓他們起來向全班同學詮釋思維過程,使他們明確只有放開眼光,開動腦筋,寫出具有新意和創造性的文章才能得高分。事實證明,這樣的講評能夠加深學生對解題規律的理解,起到開發智力,激活思維的作用。總之,試卷講評課不能從頭到尾面面俱到,全按部就班地講,而應有選擇,有側重。否則既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又難有成效。三、怎樣講評試卷1、討論交流,釋疑解難教師講評試卷時不能一講到底,越俎代庖,包一切。講評課應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原則,講評的起點能使大多數同學受益,既不可過高,也不可過低,充分利用教師的主導地位對學生施加影響,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引導學生參與問題的發現、錯因的分析、矯正措施的制定,以增強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感受,促進學生自我評價和獨立矯正失誤能力的提高。具體操作時可先明確討論的目標。讓學生先找出自己沒做對的題目,然後幾個人一組合作學習(四人或六人)。如果別人錯的題目,你做對了,那麼你就可以當小老師,把這道題正確的做法與思路講給同學聽,直至他們聽懂為止,四個人輪流著來;如果有的題目四個人都錯了,那麼可以選擇自己思考或請教老師的方法來解決。這樣,小組成員合作學習,能達到優劣互補,取長補短的目的。在此過程中,組內成員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也有傾聽別人想法的機會,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自己與別人合作、交流、探討的能力。當然,還可以調節上課的形式,如讓考得較好的學生來講部分試題,這樣也能很好地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讓學生自己講,一開始,學生也許很不習慣,不敢講,就可以採用點名的方法,讓學生上台講,講錯了下去,換下一個學生講,如此反復,逐步過渡到學生想上去講就上去講,台上學生講解時,允許其他學生提問和反駁,通過學生的辯論或討論,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也許有些教師會擔心教學任務重,時間不夠充分。其實由學生講,盡管有時教學進度可能會慢一些,但學生比較投入,而且如果講解者概念存在模糊,馬上就會反應過來,有利於及時糾正。2、分清重點與一般要通過講評課,解決一些問題,必須放棄一些問題,有所得,必有所失嘛。講評課應抓主要矛盾,應選擇那些難度適宜,多數學生存在錯誤的題目作為主要講解內容。通過錯誤原因分析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做題技巧和方法,從而明確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後的努力方向。3、全體與個體都要兼顧因為講評課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主要是解決了一些共性問題,個別學生在解題中的特殊問題,在課堂上往往無法得到關注。課後老師很有必要進一步給予個別輔導,以幫助他們徹底弄清沒有弄懂的問題,強化講評效果,給他們傳授學習方法,授之以漁,全面提高成績。多給予後進生一些關照和幫助4、鼓勵與表揚為主調,切忌只批評不鼓勵的做法我們在講評中要堅持正面教育,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對於尖子生而言,已經做過的試卷不明白的地方不多。因此,教師如果在講解過程中不重點關照尖子生,那麼他們也許得不到多少收獲。我們可以有選擇地讓尖子生做老師,讓他們承擔一部分試題的講解。例如科技文閱讀題,他們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有時會比教師更加准確。每一大題的一些基礎知識,我一般讓文科突出的學生講解。尖子生講題,一方面可以讓他們暴露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讓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促使成績較好的學生看到差距,向更高遠的目標奮進;考得差的同學,不用老師批評,自己也會難受,所以要盡可能地挖掘其閃光點,加以贊賞,予以鼓勵。總之,要做到及時肯定表揚那些解題思路清晰和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幫助學生分析失誤的具體原因,是平時學習上的問題,還是臨場失誤,是審題不當,還是答題粗心,應有區別地加以指導,引導學生找出正確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細心答題的好習慣。教師切不可因答卷中的失誤而埋怨、指責、諷刺、挖苦或嘲笑學生,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而要注意激發學生情感,要善於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5、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講解試卷,教師主要是要求學生對試題的方方面面進行思辨,換言之,主要是思維的訓練。而我卻經常利用一些閱讀題的材料進行閱讀教學,並且覺得效果不錯。散文大閱讀題的材料是經過出題者精心選擇的內容與文辭俱佳的文段,學生在做題材時沒有時間也無心將其仔細品味,因此在講解這道題時,我會採取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好好品味,有時我叫一個學生朗讀,有時我讓全班學生齊讀,有時我自己范讀,有時我甚至把它製成錄音帶播放。有時是讀一遍,有時是讀兩遍或三遍,學生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方法。四、尾聲:做一些鞏固練習學生試卷中反映的問題大多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不大可能一次講評後他們就完全掌握。因此,每次講評後,要求學生對錯題加以訂正,做好錯誤記錄,建立錯誤檔案,並註明正確答案及解題思路,以便學生在下次考試前有的放矢,及時復習。教師還要選出試卷中出錯率較高的問題和知識點,把幾條題目進行重組綜合,給學生創造一個「再練習」「再提高」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解題的積極性,拓展他們的思維,加強思維的變通。通過反復強化,鞏固講評效果,以幫助他們真正地掌握重點知識。總之,試卷講評課和上新課一樣,需要許多藝術和技巧,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不同方面多角度備課,切莫把答案一公布就完事。路漫漫其修遠兮,試卷講評也是一種藝術,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慢慢探索,逐步完善。以上只是本人在實踐中的一點心得體會而已,希望與同行們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