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語文"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注意些什麼
解讀單元整合精華 領悟群文閱讀精粹
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北街小學黃勇
初次接觸「單元整合·群文閱讀」還應該得益於2007年11月,我有幸參加了在德陽市岷江東路逸夫學校舉行的全市單元整合·群文閱讀觀摩活動.在認真品味了鍾老師那堂耐人尋味的示範課,聆聽人教社王教授的精彩點評後,我的腦子里突然冒出來一個讓自己吃驚的想法:德陽的小學語文教學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回顧這么多年走過的歷程,還得從語文課程改革說起.語文課標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小學教師需要採用什麼教學方式,運用哪些教學資料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我們要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祖國燦爛文化的美,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可以想像,單從課堂上利用教科書是不夠的.有不少的前輩告訴我:讓孩子們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是,我們不由得會想到:我們該孩子讀什麼?讓讓孩子怎麼讀?
課標同時要求: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總量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
問題和要求提出來了就得想方設法解決,這時,我們驚喜的發現我們的語文課本發生的變化,這一變化使我們從無緒中似乎看見了點點星光.這就是課本中的單元導讀.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終於體會到了單元整合的精妙之處.
一、導語導學,整合單元內容
語文新課程編排的特點是注意內容的整合和訓練的循序漸進.每組課文之前,都設立了單元「導讀」,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簡要說明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提示學生學習的方法以及學習重點,使師生在教、學之前對整組教材有一個總體了解.如:五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導語寫到:「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讀到說明性文章.這些文章,不論是講清楚植物的形態特徵,還是說明動物的生活習性;不論是介紹新產品的使用方法,還是解釋自然現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說明的方法.」導語在這里其實就起到了綱領性的作用,也就是說,要求讓學生通過導讀、目錄等對本單元的編排有個整體認識,明確編排意圖與學習任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掌握相應的說明方法.
但是,我在實踐中摸索發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讀一兩遍課文就能抓住重難點,但缺乏整合意識,抓不住知識的內在聯系,不能更系統地掌握知識.這就需要我們從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整合說起.
二、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整合
為了體現單元內的整合,教材從編排上加強了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聯系.編者在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以及略讀課文之間基本都是用了「連接語」.這段文字承上啟下,明確提示了略讀課文的要求和方法.體現了從精讀到略讀的閱讀訓練過程.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之間的整體感更強.我們發現略讀課文具有較明顯的獨立閱讀性質.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編排略讀課文,主要是引導學生把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用於閱讀實踐,逐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對於精讀課文,在座的都是專家,我就不再羅嗦,這里就談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編排方式是新教材的重要亮點之一.略讀課文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把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礎知識和閱讀方法用於閱讀實踐,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良好的閱讀品質.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安排略讀課文,而且隨著年級的增高,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相比其比例越來越大.而且隨著略讀課文比例增大的同時,選讀課文的比例也同時增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高對略讀課文教學重視程度和要求要相應提高,所花的教學時間和精力要不斷的增加.任何忽視略讀課文教學的行為都是與語文教學的要求相違背的.同時,如何對精讀課文教得更「精」,略讀課文教得更「簡」,選讀課文教得更「活」是對教師教學能力、教學理念和教學智慧的一次重大挑戰.教師的教學要區分不同類型課文的教學目標,為了更好的達成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我們要求,老師們在教學中必須保證「兩個要求三個目的」.「兩個要求」指的是:一在內容上,理解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訓練的重點;二教學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時間,重點考察把握文章大意,評價瀏覽,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三個目的」包括:目的之一,訓練學生的略讀能力.略讀是一種與精讀有較大差異的閱讀方式方法,即「粗知大意」的閱讀,粗知大意並不是降低閱讀要求.要求閱讀的速度更快,閱讀效率更高,獲取的信息量更大、更有針對性,與生活中的閱讀聯系的更緊密.略讀能力的形成與精讀能力的培養一樣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個人的潛心努力和長期的實踐磨煉.目的之二,是在訓練學生略讀能力的同時也在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獨立閱讀能力重點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獨立思考的品質.要求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摸索符合個性的讀書方法.目的之三,是幫助我們確定精讀課文的訓練重點.略讀課文前面都有一段導語,這段導語有兩大作用:一是幫助把握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二是通過它倒上去推測出精讀課文教學重點的重要依據.在精讀與略讀課文之間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使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更趨一致,聯系更加緊密.
三、單元之間各項學習內容之間的整合
我們發現,在每一組中從導語到,從口語交際·習作到回顧·拓展,各個部分都從內容和形式上凸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有布置有鋪墊,有復習還有交流,每一冊教材都成為了互聯的整體.在實施這樣的各項學習的整合中,我們特別要注意相互之間的聯系.如五年級上冊第七組中學習的重點是學會搜集和整理資料,導語、思考練習、選做題機上口語訓練習作的訓練、課後拓展中我們就是在對學生掌握方法進行層層輔導和形成,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運用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說到資料的搜集,其實就和我們在課內外的閱讀有直接的關系了.這其實就涉及到「群問閱讀」的范疇.為此,我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們的做法.
我們認真研讀了馮學敏老師及其他專家對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的策略研究和相關著作,通過我們的反復實踐,構成了我校的與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的模式.
以課本單元目標為基礎,充分發揮人教社《同步閱讀》教材的巨大作用
我們清楚的了解,現在上市的各類課外閱讀書目繁多,不少書籍上標注著配合人教社教材使用,這樣的書目上百種.但是我們如果潛心去閱讀又會發現,能夠和教材配套使用的書目寥寥無幾.我校從2005年開始征訂的《同步閱讀》卻很好的解決了配套的問題.《同步閱讀》緊扣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安排了豐富的可讀性非常強的篇目來供師生同讀(特別適用於班級讀書會這種形式).通過對《同步閱讀》的充分挖掘,現在它已經毋庸置疑的成為我們的首選課外閱讀書籍.怎樣切實的將此讀本和課本相結合呢?
馮學敏老師研究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其中馮老師設計的《群文閱讀記錄表》一直為我們所採用.例如在五年級上冊第七組教學中,單元文章從八國聯軍入侵的貪婪到日寇的兇殘,由抗戰結束時對祖國團聚的嚮往到香港回歸的舉國歡慶,重演了中國近現代史中最讓人銘刻在心的一幕幕場景.我校教研組從單元教學開始就讓學生搜集有關八國聯軍侵華和抗日戰爭的資料,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同步閱讀》教材中的62-65課.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查找我國在這期間所蒙受的奇恥大辱.同時要求學生認真填寫《群文閱讀記錄表》.在單元結束時匯報情況,同時回歸單元主題:牢記歷史教訓,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們的事業才能長盛不衰,我們的民族才能綿延不息.
藉助課外書籍的豐富資源,為語文教學添磚加瓦
在每一個愛讀書的家庭,書櫃里總少不了孩子的圖書,很多孩子在買到書後總是先看插圖,然後跑馬觀花的瀏覽一遍就擱置一邊再也不看.在家訪中我發現了這個孩子閱讀的寶庫,學期初,我都會要求孩子把上學期放假以後購買的新書書目添寫到班級讀書角的圖書目錄里.這其實就是為我們發掘課外書籍的豐富資源所作的鋪墊.例如我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三組四篇說明性文章時,不僅從課本和《同步閱讀》中要求學生了解怎樣使用說明方法來說明身邊的事物,還從圖書角目錄中選取了《少年網路全書》《十萬個為什麼》《世界未解之謎》中的部分文章分小組傳閱.通過孩子們閱讀後填寫的《群文閱讀記錄表》,我發現了很多在本單元中可以更深更廣延伸的知識點.經過大量的閱讀,學生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培養了學生自主閱讀、拓展學習的習慣.
單元整合·群文閱讀這種教學模式,解決了我們身邊很多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在語文教學的行列中,我們只是在單元整合·群文閱讀邁出了有限的一步,我們將沿著這種模式,更好的研究使用,為我們的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微薄的貢獻.
請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B. 如何進行語文單元教材解讀
不知道你是寫單篇課文的教材分析還是寫整本教材的教材分析?
如果專是寫整本教材的教材分屬析
可以用以下的重點條目進行細化。首先,寫一下以什麼樣的目的,怎樣的理念,你對本冊教材的認識。再次,寫一下具體的項目,比如,1、識字:內容及方法。2、朗讀:方法及需要達到的目標。3、閱讀:方法及要求。4、練筆:寫字的方法及措施。5、說話訓練:方法及教材上的基本要求。然後是教材內容:幾個單元,各單元的重點中心是什麼。
如果是單篇課文的教材分析,首先,概括本課的內容,隨後課文的段落段意,其次是全文的亮點,最後是課文運用的寫作方法。再最後可以附加作者的簡介。
不知道你滿意不?
C. 語文教材每個單元前的單元說明屬於教材的哪類構成要素
語文教材每個單元前的單元說明會把這個單元的共性表達和介紹一下,比如同一個題材內容,或者同一個體裁文言文。
D.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單元導讀課
基於單元整組教學之上的單元導讀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新課標推崇語文教學從精讀走向略讀,從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整組教學,重視知識點建構的過程,進行組塊教學,模塊教學,主題教學,而主題教學首推單元整組教學.教材是個例子,更是一個整體,小學階段六年十二冊書是一個大整體,每一冊又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而每冊教材的每個單元同樣是圍繞同一人文主題編寫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無論是從編者的意圖、教材的特點看,還是基於系統論教學的思想看,語文教學都應以整體的思想進行,突顯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更為關鍵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郭思樂語).
楊再隋教授以《語文教學的整體觀》一文呼籲全體語文教師:語文教學要從整體入手,引領學生在文本的整體背景上研讀,最後回歸整體,從而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時至今日,在整體思想的引領下,單元整組教學、主題式教學、群文閱讀教學等整體教學形式應運而生.在人教社新教材出版七個年頭之後,此教材的亮點正被逐漸發掘並讓其真正的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熠熠生輝.筆者所在的學校於2007年起開始著力進行單元整組教學的實踐研究,並將一組課文分成三個模塊的操作達到整體教學的效果,分別為單元導讀,聚點探究,整體推進.本文將具體介紹的是第一個模塊,基於單元整組教學之上的單元導讀(也可稱之為單元整體感知)的探索研究與實踐思考.
行動前的思考:導讀價值何在
何謂導讀?按字面意思理解為引導學生去讀.實際上,它是一個整體感知的過程,一個目標導向的過程,是一個自我調節和反思總結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帶著一種求知的慾望,去主動完成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從而明確本組課文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與策略甚至預期一個理想的學習效果.單元導讀課又叫單元整體感知課,在一個單元教學之前進行,教學時間一般為1個課時.單元導讀課的主要目的有:整體感知單元學習專題與學習內容;整體把握單元學習要求;引導課外的實踐活動與資料積累;激發學習的興趣,孕育求知慾望.其中興趣的激發是基點,是導讀的根本所在;整體感知單元內容與專題是要點;引導課外的實踐活動與資料積累是生長點.用電影中的行話說:單元導讀好似電影首映式,精彩鏡頭給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場見見面,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這樣的解讀也從幾個側面闡述了導讀的價值.
明確了導什麼,必須得清楚地思考導讀的意義究竟何在,就像在知道要做什麼事之前要搞清楚做這件事的意義.筆者所在的課題組通過多次的導讀教學嘗試與思考,認為導讀的意義在於導趣、導疑、導學、導行.
1.導趣——輕裝上陣趣為先
導讀的宗旨永遠是唯一:激發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這是導讀存在的最根本意義,是導讀的根,導讀的魂.學生將花兩周左右的時間學習一組課文,如同要與一位新朋友相處一般,第一眼就產生厭煩之情緒,兩周如何能過得愉快?因此,單元整體感知一課讓學生對整組課文的學習產生興趣尤為要緊.唯有感興趣,才能讓其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觸了解並感悟深入.如學習童話單元伊始,我們可以讓學生聊聊說說自己看過的童話,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歡或敬佩他們的原因,極大地喚起交流的慾望,體驗閱讀收獲得到展示的愉悅,進而告訴他們這兩周我們將徜徉在神奇的童話世界裡,充分感受童話的魅力.學生熱切的期待和興奮的情緒可想而知.再如學習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組課文,進入單元學習之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導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鏡頭,最羞愧的鏡頭,最感動的鏡頭等等,喚起生活體驗,激起閱讀童年趣事的慾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與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興趣被激發了,就如發動機進入了最優的工作狀態,事半而功倍.
2.導讀——先睹為快嘗滋味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來總不能操起筷子就動武,得先觀色聞香飽飽眼鼻之福,聊談一番之後總忍不得要先睹為快一番.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此時無聲勝有聲,教師再生動的言說也抵擋不住掀開蓋頭一睹課文芳容的沖動,何不閉口不言讓學生沉浸在初次見面的喜悅與新奇之中.讀吧,挑最感興趣的讀;看吧,選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讀課文,可以看插圖,可以瀏覽全局,亦可細看品評一處.謂滿園春色賞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會擔心,課文都看過一遍了,據點探究時會不會因為對課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興趣呢?英國作家尤安.艾肯曾問讀者: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願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了吧?我想我們的答案一定會驚人的一致.是的,我們不會因為此文見過一面而不願再見,反而會因為曾經見過產生似曾相識的親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學生帶著更濃烈的熱情去讀,帶著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沖動去讀.
3.導學——馳騁疆場需得法
郭沫若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筆者以為,胸無點墨不以文,學需得法方有效.一組課文的學習,總有一種適合學好它的方法.學語文重積累,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終極目標,而積累一種學法尤為可貴.
單元導語雖寥寥數語但卻暗藏天機.讀好導語不僅能極准確地把握學習本組課文的人文目標工具目標,還能引領學生參悟學法.以五下教材為例,不同主題單元的導語都有學習方法提示,如「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學生通過讀好單元導語,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閱讀期盼.學習目標確立起來的同時,學習方法也已心中有數,找到了學習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盞明燈,不會迷失方向,導學,導明方向,導出方法,學習之路才能充實.
4.導行——為滿行囊勤准備
學習一組課文就如進行一次遠足旅行,為了能用心靈去旅行,收獲一路好風景,需做足准備,做好鋪墊.導趣是情緒鋪墊,導學是方法鋪墊,那麼導行就是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鋪墊.「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我們講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學習,為了使我們的學習更有效更有趣,我們可以做些怎樣的准備呢?」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讀書故事,看看他們讀書有沒有好方法.」「我覺得可以提前到鄉下走走,領略一番鄉村風情.」「我要認真聽別人的對話,看看他們說話有什麼獨特的藝術.」……我們會發現,面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學生挺會安排,很有思想,准備工作策劃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個學習的小主人.行動有方向,計劃有實效,准備做充分,何愁不能滿載而歸?
導讀進行時——我們怎樣引領
(一)激趣導入顯藝術
導入一組課文的學習好似引領學生去見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為重要.或使學生對其產生好感,或產生熟悉感、親切感,通過引導對本組課文產生「一見鍾情」之效果,激發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
1.聊談喚起生活體驗——牽起情感線: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課堂上「拉家常」也能產生這樣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過讓人激動的時刻嗎?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鏡頭或是最尷尬的鏡頭呢?幸福地回憶你過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與我們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過什麼風景優美的地方嗎?那裡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養過小動物嗎?介紹一下它吧.如果沒養過,也可以說說你曾經想養的小動物.」……就是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的聊談話題,這樣親切的對話交流,在不知不覺中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起了學生想親近該組課文的情感,為一組課文的學習打下了溫暖的情感底色.
2.欣賞燃起閱讀期待——搭建圖文橋:未見其人,先觀其形.形象大於思維.在進入一組課文的學習之前,欣賞相關的圖片資料,欣賞相關的音像作品,通過聲、形、色的展示,讓學生知道一點點,期待一大半,清晰一點點,模糊一大片,燃起閱讀期待,為繼續學習作好文章.如進入祖國山水單元的學習,可先展示一些祖國大江南北奇麗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紹;異國風情異域文化單元可展示異國他鄉極具異域特色的風光圖片或風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資料;神奇的大自然,走進西部,科學技術的威力等等主題單元都可以嘗試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事先親近相關資料,激發濃厚的閱讀和探究興趣.
3.質疑激起探究慾望——體驗「疑」之趣:曾聽說一位美術教師在課即將結束時神秘地向學生發問:維納斯的衣裙為何掉到肩膀處就不再掉下去了呢?問完便乾脆利落宣布下課.可他的學生卻因此而陷入狂熱的追求中,追著拉著向老師尋求答案.尋求未果,當然是懷著濃烈的求知慾望等待下一節課的到來.看,這就是疑問的魅力.一組課文的導讀也可進行如此匠心獨運的質疑激趣.「一個人臨死最牽掛的往往是什麼?財富?親人?也許是的.可是有這樣一個人,他臨死前念念不忘的卻是那點在油燈里不值一個銅板的一莖燈草,這個人是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人想打電話告訴人一件事,結果一句話能講清的事卻打了幾個小時的電話,這個人是怎樣打的電話,他電話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頭人會說話嗎?你是否見過小孩的手一摸會讓枯枝開出艷麗的花朵?」……一個個奇怪的人物,一樁樁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問,怎能不讓人為之興奮,為之振動呢?就讓我們抓住這寶貴的興奮和振動,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為學好一組課文畫下可生花的妙筆.
(二)把握文本主陣地
雖說文章的作用只是個例子而已,但我們的語文教學仍應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為根本,以課文文本源,依標扣本,扎扎實實進行語文教學,單元整組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導讀需把握文本主陣地,興趣導向主題文本,質疑源於主題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為快有心向——讓觸摸有溫度:激趣導入後,學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時,我們應該及時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放手讓學生先睹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無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義.第一次接觸文本的觸摸式閱讀需提醒學生關注語言文字,淺層次地感受語言的溫度.用什麼樣的方式提醒並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呢?語言的引領是最好的途徑.「讓我們先睹為快,了解一下作家們分別對哪些動物情有獨鍾.」「讀課文時想一想,哪個故事最吸引你?」「哪一處的描寫讓你印象深刻?」……這樣只言片語的提醒,並不會減弱也不會沖淡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會使文本的觸摸有可感知的溫度.
2.一吐為快有話題——讓交流有價值:雖然只是觸摸式閱讀,但學生仍有許多話要說,說什麼呢?想到什麼說什麼嗎?顯然不行.因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差異,如果隨意地說,說到哪裡算哪裡,那麼優秀學生的交流往往會剝奪了大部分學生思維的權利,無意中侵佔了同伴思維的空間,一吐為快將吐得漫無邊際.如果為「一吐為快」提供一個交流話題,相信會有不同的效果出現.話題可以拋在觸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後.「走近偉人毛澤東」一組可以參考這樣的交流話題:「看看偉人毛澤東在不同的課文里分別是以什麼樣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眼前的.你是從哪裡得出結論的.」「祖國的大好河山」一組可以對「作者是用什麼樣的游賞方式游覽這一景點的,你喜歡哪一種游賞方式」這一話題進行交流.「思鄉遊子情」一組可以讓學生找找表達或寄託思鄉情的思鄉之物並進行交流.學生初讀後的感受最真切最質朴,最是能體現他的閱讀能力,迸發出他閱讀收獲帶來的快樂.筆者還嘗試過這樣的交流:你去哪兒一睹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麼?……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餘沒有去此處一睹為快的學生的閱讀慾望,產生了閱讀的共振磁場,趣味盎然.
總之,每組課文的觸摸式閱讀之後,適宜用提供一個學生可以從文本中輕易觸摸到的話題的方式進行交流,對話才會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三)讀好單元提示語
一個單元開始前的那段單元提示語總那樣吸引我們的眼球,語言總是那樣親切而簡練,短小而精悍.它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老師和學生准確地把握一組課文學習的方向;它還不止是一盞明燈,它同時是一盞充滿智慧的燈,照亮我們學習語文的心.讀好單元提示語,對學好一組課文的價值不容忽視.提示語一般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親切交談式或娓娓道來式提示本單元主題,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練的語言提示學習目標及學習方法.如何讀好這兩個部分以發揮提示語的價值,我們進行了嘗試.
提示語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導入過程中讀,不同的讀法發揮的作用也迥然.
1.獲得信息明確主題:單元提示語文字雖少可信息量卻不少,它往往通過簡短的表述讓讀者獲取一些信息的同時告訴我們單元主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讀到說明性文章.」這是在間接提示我們本組課文是說明性文章.「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這是在告訴我們讀書的好處,也暗含了本組課文的主題與讀書有關.「你一定聽過或讀過孫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諸葛亮的故事……」這是在引領我們走進我國古典名著的世界,讓我們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相信可以獲得一些信息並明確學習主題.
2.個性語言欣賞積累:提示語短小精悍,可謂字字珠璣.提示語有的朗朗上口,美得像首詩;有的生動活潑,活得像幅畫;有的讀之風趣幽默,歡快得像首歌.像詩,像畫,像歌,但都不失語文的本色,因為它是用語言達到這樣的效果的,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也應該好好地欣賞一番這樣的語言.不僅僅是為了明確主題,更為了心中那份對語言的美好情感.在讀這樣的提示語時,我們是否可以嘗試這樣呈現:
有這樣一本書——
書中沒有一個名字,
卻處處都是學問.
書上沒有作者的姓名,
但,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
這本書的名字,叫生活.
童年
是純真、難忘的歲月.
身處童年,
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
美麗的故事.
一隻昆蟲,一個玩具,
一次發現,一場爭執,
……
看起來微不足道,
卻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
一樣的提示語,不一樣的呈現方式,一個語段不就成了一首詩嗎?一樣語言,卻有不一樣的味道.一次兩次,我們的學生也喜歡上了將部分提示語變成一首詩,將它讀得像詩一樣美,讀出味道,讀到記在心間.有人會說,這不是提示語應該發揮的功能.可是,我們都知道,語文姓語,導讀課是語文課,當然也該姓語.是語文課它的使命就是學語言,積累語言,更何況提示語那樣美,當然是學語言的好材料好典範,不用它,怪可惜的.
歌德說:「內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對於大多數人是一個秘密.」語文教學中,發現語言形式學習的生發點,觸發形式思維往往以秘密的形式被人秘密的忽視.單元提示語濃縮了一組課文多方面的重要信息,語言形式豐富而經典,尤其是第一部分語言.如認識魯迅一組導語中的語言形式源於課文,段落形式也源於課文,從課文中找導語語言形式的影子,讓學生感受語言形式無處不在,學以致用的特點.
提示語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觸摸式閱讀交流之後,可以通過自主閱讀明確一組課文的目標.
1.明確學習目標:如四下年級大自然的啟示一組提示語中就寫道「閱讀本組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並圍繞大自然的啟示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做到對大自然有新的發現,在語文學習上有新的收獲.」六上年級走近魯迅一組就提示我們「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並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人文性目標,工具性目標一目瞭然.
2.獲取學習方法: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同時,提示語中有時還會告訴我們達成這一目標的學習方法.如六上第二組「愛國之情」主題單元就提示我們「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四上第一組「神奇的大自然」主題單元提示我們「一邊讀課文,一邊想像畫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六下第一組「感悟生活」一組提示我們「要抓住重點句段,聯系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3.找到行動方向:為了更好地學習一組課文,導讀課上,我們往往要明確行動方向,為有效學習做好充足的資料或體驗准備.提示語中往往會有這樣的話:「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就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方面,如,節日、服飾、飲食、民居,運用以前學到的方法,開展調查活動,了解自己身邊的民風民俗.」(六下第二組)「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搜集與我國的世界遺產有關的資料」(四上第五組)「可以讀一讀相關的文章、書籍,看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走近人物單元均有提示)……一句簡單的表述為我們明確了行動的方向,學生如此,教師也一起行動.當然,若是提示語中未曾出現行動指南,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行動方向,為後續學習勤做搜集閱覽等工作.
4.調整生活視角:導興趣導行為,除此之外,導讀更需要引領學生調整生活視角,留心生活內容.如父母的愛這一主題單元學習的過程中,就需要引導學生在近期的生活中特別留意父母親的言行舉止,也許是一個眼神,也許是一句不經意的言語,也許是一次表情變化,也許是一個輕柔的動作,都在表達愛,傳遞愛.再如生活的啟示主題單元,引導學生關注近期生活內容,用敏感的心體驗生活帶來的啟示.學習與生活同行,生活因學習而有所改變,有所調整.
E. 初中語文每一個單元的體裁分別是什麼
標題分別是什麼?
不見課本和課文,無法判斷體裁。。
F. 語文單元總結怎麼寫
1:寫出本單元文章的中心思想~(通常一個單元的文章都會圍繞一個主題)
2:通過這些文章 你學到了什麼 改變了什麼觀點(我個人覺得把中心思想進行一定的改變就可以了)
3:文章中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對你以後的作文以及閱讀將有哪些幫助
4:還可以寫出你比較欣賞的好詞好句 進行賞析仿寫
5:歸納總結 那本單元你掌握的如何~有什麼還需要改進的
時間飛快,本學期即將結束,回顧自己經歷的教學路程,有艱辛,有歡樂,留下很多回憶,在此將自己的教學經歷作如下總結:
一、堅持不懈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
從某種角度來說,學生所具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學業成敗的關鍵,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仍是不容忽視的。面對越來越深的知識體系,我充分利用了學生在校的時間,並進行合理細致的安排。每天三讀語文:早晨7:30到校後讀十分鍾,中午1:30到校後讀五分鍾,下午放學回家前讀五分鍾。一絲不苟的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從寫好字,按時完成作業入手,督促每一位學生踏實、認真的面對學習;利用其他空隙,耐心細致的對後進生進行輔導,寬容學生的不足,讓學生重新審視自我,以積極的態度迎接學習。
二、牢牢打好基礎
就語文學科來說,基礎知識主要指字、詞、句。該部分也是個浩大的工程:每冊書有二百多個生字、幾百個詞語、四五首古詩、七八篇要背誦默寫的課文,要切實掌握好該部分困難也較大,往往一本書濾上許多遍都收效甚微。我安排學生小組合作系統的逐課、逐單元進行字、詞、句的基礎訓練;布置學生使用的練習冊,人人做到提前做,組內討論,從而使疑難問題的答案統一、規范;糾正錯題的方式因題而異,如看拼音寫詞一類的題,我要求學生在改正時抄寫完整的拼音詞,訓練學生拼讀寫等能力的綜合運用,大作文中出現了錯別字,我要求學生將正確的生字連成詞抄寫,從而針對性的幫助學生走出各自的誤區……
三、讀寫訓練,常抓不懈
「讀」是思的憑借、「悟」的前提、「說」的儲備、「寫」的基礎。因此,我從多種渠道開創閱讀寫作的新天地,努力讓讀寫成為學生心靈與文本對話的過程。首先,力求在審題能力、答題技巧、表達方式、思維的角度方面使學生獲得提升。其次,鼓勵學生以課本為依託,向課外延伸,廣泛閱讀,讀好書、讀整本書,做好讀書筆記,寫好讀後感。
四、關愛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盡量使每一位學生進步。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平時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我不以「師長」自居,盡量與學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誼,努力關愛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與學生多談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與生活上的各種困惑。同時,面對個別調皮的學生,也實行嚴格要求、正確導向的辦法,讓他們樹立起正確的榮辱觀。紀律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保證,面對各層次的學生,我既要關愛大部分學生,又要面對個別不守紀律的搗蛋分子實行嚴格要求。課堂上,我盡量做到分層施教與個別輔導相結合;課余,我讓優秀學生與「待進生」實行「一幫一」結對子,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一學期的努力,我班的班風學風改觀明顯,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但部分學生多年來形成的一些不良學習方法和習慣,還有待進一步規范和引導。今後,本人將繼續本著「教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斷探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機制,爭取在教學上有新的突破。
G. 如何進行語文單元復習
可以一課一課復習,也可以分類復習,如文學常識、詞語,閱讀文段等。
H. 談談如何實施語文大單元教學
教師不是先知先覺者,也不是知識的源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回者和促進者。不能僅僅把教答師定位在「知識的佔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上,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藝術和手段。「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現實。
I. 如何設計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教案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以小學語文教科書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為目標,以每個單元組中的訓練重點和習作要求為主線,以改革閱讀教學為突破口,以加強讀寫結合訓練為落腳點,以整體備課、綜合訓練、及時評價、反饋矯正為保證措施,以有導向的閱讀積累活動和有指向的生活實踐活動為輔助手段,而進行的階段性、系列性教學活動。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問題,運用系統論的整體原理,學習借鑒國內外現代教學研究的理論精華和我省單元達標教學的優秀成果,以每個單元為基本教學單位,而構建的整體教學模式,即把每個單元的教學過程分為相互聯系、遞進循環的四個階段:教學准備—學習研討—綜合實踐—反饋評價和為完成每個單元組的教學任務而使用的十種基本課型:整體預講課、研讀訓練課、自讀訓練課、讀寫結合課、基礎訓練課、綜合復習課、習作指導課、達標測試課、習作評講課、矯正補償課以及貫穿整組教學過程始終的兩項輔助活動:有導向的閱讀實踐活動、有指向的生活實踐活動。
一、四個階段的任務
1、做好教學准備。它包括教師的整體備課和學生的整體預習兩個方面。「整體備課」是優化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師從整體出發,圍繞一個訓練重點(讀寫例話),遵循一條訓練主線(習作要求),來全面系統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處理教材,確定教學目標,統籌安排教學任務(每篇課文教什麼,怎樣教;每一課時教什麼,怎樣教),設計讀寫訓練序列,安排綜合訓練和兩個活動計劃等。整體備課可採用表格式,先由教師個人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按要求認真填寫,然後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研討,互相取長補短,以求得教師對全組教學的整體把握。
「整體預習」就是在單元教學之前,指導學生以全組教學目標為依據,以「導讀」提示為線索,來感知教材內容、訓練重點、習作要求和基礎知識,確定自己的學習方法。主要目的是運用目標定向,激發學習動機。預習的方法可採用分組討論式、提綱導學式、逆向通讀式、列表分析式等。
2、引導學習研討。引導學習研討就是以訓練重點為主線,以每單元的4篇課文為載體,通過6-10個課時及相關課型和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情感體驗啟迪,培養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單元教學的重點所在,包括研讀訓練、自讀訓練、讀寫結合三種基本課型。
3、指導綜合實踐。綜合實踐是以鞏固深化基礎訓練和讀寫例話的學習為重點,以幫助學生建立和完善知識結構,將基礎知識轉化為基本技能為目的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引導學習研討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積累運用、綜合復習、習作指導三種基本課型。
4、組織反饋評價。這是在綜合實踐的基礎上,對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檢測,反饋教學信息,總結學習得失,及時查漏補缺,實現段段清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包括達標測試、習作評改、矯正補償三種基本課型和教師的教學活動總結。
二、十種課型的操作
1、整體預習課。其主要任務是以單元教學目標為依據,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教材,進行目標定向,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調動學習的情感前提。課堂結構一般為:談話激情導入——學習目標定向--獨立閱讀預習——小組交流研討——教師概括總結。一般為1課時。
2、研讀訓練課。此課型一般用於每單元的精讀課文教學。教師運用導學式,指導學生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讀、思、劃、批、議」來領會課文的內容,學習讀書的方法,接受語言文字訓練。基本課堂結構為:激情導入,學習目標——邊讀邊想,抓住中心——分析條理,學習表達——質疑研討,課堂總結。
3、自讀訓練課。此課型一般用於略讀課文的教學。其目的在於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自學的機會,使之能將在研讀訓練課上獲得的讀書方法運用於學習實踐之中,以增強獨立自學的能力。基本課堂結構為:研讀閱讀提示,明確讀書方法、要求和目標——自讀自悟自得,理解課文內容,積累基礎知識和技能——交流暢談收獲,師生多方互動,反饋學習信息,整合拓展問題。
4、讀寫結合課。讀寫結合課是圍繞訓練重點和習作要求,憑借課文的個性特點,抽取讀寫規律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大作文部件訓練的一種課型。基本課堂結構為:復習導入(激情談話,整體讀課文,回顧寫作特點)——訓練指導(提取結合點,領悟特點方法,指導方法應用)——結合訓練(提出任務,討論方法,交流收獲)--課堂總結(學習方法)。一般1課時,安排在各類課文的學習之後。
5、基礎訓練課。基礎訓練課是以閱讀訓練為主要內容,同時指導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的基礎知識(拼音、字、詞、句、點等)進行拓展性復習鞏固訓練的一種課型。教學時間為2-3課時(包括1節寫字課)。基本課堂結構為:談話導入——回顧舊知——鞏固練習——矯正點撥——課堂總結。
6、綜合復習課。綜合復習課的目的在於強化讀寫知識訓練,幫助學生完善已有知識結構,指導學生將讀寫知識轉化為技能。教學時間一般為1-2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激情導入 ——綜合復習(整體切入,課例剖析,發現規律)——對應練習(自學例話,記憶圖表,拓展嘗試)——課堂總結。
7、習作訓練課。習作訓練課是以指導學生將掌握的讀寫技能在習作實踐中加以運用的一種課型。一般為2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明要求,擬題目——定中心,選材料——列提綱,打草稿——互交流,師點撥——自修改,謄清文。
8、達標測試課。達標測試課是用於檢測學生達成訓練目標情況,做到段段清的專用課。一般為1課時。
9、習作評改課。習作評改課是繼習作訓練之後,在對學生已完成的習作進行批改的基礎上進行的綜合評析和修改指導的一種課型。一般為1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總結導入——舉例評講——矯正修改——交流賞析——課堂總結。
10、矯正補償課。矯正補償課是在習作訓練和達標檢測試之後,安排的總結學習得失,矯正存在問題,消除知識缺陷,給學生創造再次學習的機會,以達到相對平行,同時為後繼學習鼓勁加油的一種特定課型。一般為1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總結評價——矯正補償——強化訓練——平行測試——課堂總結。
三、「兩項活動」的配合
1、有導向的閱讀積累活動。閱讀一是為了鞏固課內學到的讀書方法;二是為了積累和豐富自己的語言材料。「有導向」是說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和明確的要求下進行的,即盡可能地圍繞著本組的訓練重點來閱讀和積累,以增強對應性和實效性。首先,教師要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諸如內容、范圍、方法、任務等;其次,要採用一定的閱讀組織形式,像小組討論式、提綱導讀式、自由品讀式等;第三,不動筆墨不讀書,每周要寫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或積累優美的詞語、句子、段落,或摘抄好的開頭、結尾、具體描寫、抒情議論等片斷,或記下自己的讀書感想等;四是對這種課外閱讀積累活動要定期進行總結評價,以不斷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機,確保活動的有效性。
2、有指向的生活實踐活動。生活實踐活動是為了給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習作素材。所謂「有指向」,就是組織活動要以習作要求為中心,通過對活動進行有意識的設計、組織和安排來創設客觀的生活情景。活動的內容及方式要根據訓練組的習作要求而定。如四年級第第一單元的作文是要記暑假裡的一件事,第二單元寫「我敬佩的一個人」,均可採用回憶討論式或參觀訪問式等。第三單元的習作是要「寫一種小動物(或植物),抓住特點、寫出對它的喜愛之情」。就可以安排一個參觀養雞場的活動,帶領學生去看雞、訪雞、說雞、畫雞,使學生對小雞有一個整體的感性認識。同時,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實踐活動既可以班為單位,也可以小組為單位,還可按要求學生單獨去做。
實踐證明,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機運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對教學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控制,從而可實現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這是因為:
第一,該研究建立了語文整體教學思想,所有教學活動都圍繞整體主線展開進行,而且環環相扣,內在聯系緊密,形成了一個可控的有機整體——新的教學常規,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和管理效益。
第二,該研究整合一切現代語文教學新思想、新策略,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思想,並提出了「好的閱讀教學就是一堂閱讀實踐課」的教學主張,始終把學生推在學習活動的最前沿,鼓勵他們學習提出有價值、有創新、有實效性的問題,讓他們自主地去探究、研討、悟得。倡導讀書的多樣性,要求層層推進,注重實效。
第三,該研究注重學習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既強調要從生活中吸收大量的信息、資料,加入到課堂教學中,又要求始終圍繞著教學主線,展開一切教學活動來積累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突出了重點,分散了難點,有的放矢。
第四,該研究引導教師「退居二線」,成為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指揮者,疑難問題的啟發者、點撥者、討論者,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減少向學生提出問題,主要提出學習要求,突出了教師整體把握、全面駕馭教學活動的重要性,促進了教師思想的轉變和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