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語文課讀解學

語文課讀解學

發布時間:2020-12-14 14:20:36

① 全國性的高中語文名師有哪些他們有哪些著作和有代表性的教育理念

1、蔣成瑀教授的《語文課讀解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2、陳少松教授的《古詩詞文吟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3、潘新和教授《中國寫作教育思想論綱》(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和《中國現代寫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4、劉錫慶教授組織編寫的《外國寫作教學理論輯評》(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5、葉聖陶和夏丏尊《文章講話》(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6、張中行的《作文雜談》(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六、中西文化及其經典的介紹1、美國哈佛大學校長羅伯特?哈欽斯和閱讀學專家莫蒂默?艾德勃合編的《西方名著入門》(商務印書館1995年第一版)2、《西方人文主義傳統》(阿倫?布洛克著,董樂山譯,三聯書店1997年版)3、曹伯韓先生的《國學常識》(三聯書店2002年版)4、韋政通的《中國的智慧》(嶽麓書社2003年版),《中國文化概論》(同上出版社)5、《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朱熹的權威注本《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6、楊伯峻先生《論語譯注》、《孟子譯注》、《左傳譯注》(中華書局出版)7、李澤厚先生《論語今讀》(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讀下來也不錯。8、南懷瑾的《論語別裁》9、《說文解字》10、《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明紀》選本11、陳鼓應先生老子今譯今注》和《莊子今譯今注》12、《墨子》、《荀子》、《韓非子》、《世說新語》、《昭明文選》七、古代文學作品的選本和注本1、劉大傑先生1957年的《中國文學發展史》2、北京大學編的《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中華書局1962年版)3、《詩經選》(余冠英選注)、《楚辭選》(馬茂元選注)、《漢魏六朝詩選》(余冠英選注)4、《唐詩三百首》,馬茂元先生的《唐詩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沈祖棻先生的《唐人七絕詩淺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5、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讀本叢書」本)6、宋詞的正宗選本是朱祖謀老先生的《宋詞三百首》,龍榆生先生《唐宋名家詞選》和《近三百年(即清代至現代)名家詞選》7、《古文觀止》、《古代散文選》三冊(1962——1980年出版)8、張岱的《陶庵夢憶》9、《聊齋志異》、《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10、劉衍文先生和劉永翔教授合著的《古典文學鑒賞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八、雜學旁搜1、袁行霈先生等,主編了一套「大家小書」2、顧頡剛《中國史學入門》、夏承燾《唐宋詞欣賞》、王力《詩詞格律概要》、陸宗達《訓詁簡論》、柴德賡《史籍舉要》、張中行《文言津逮》、李長之《孔子的故事》、季鎮淮《司馬遷》、周汝昌《紅樓小講》、許嘉璐《中國古代衣食住行》,共10種。3、俞陛雲《詩境淺說》、江紹原《民俗與迷信》、孟超《<金瓶梅>人物》、趙朴初《佛教常識答問》、李長之《魯迅批判》、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沈祖棻《宋詞賞析》、劉葉秋《歷代筆記概說》、黃裳《舊戲新談》、白化文《漢化佛教與佛寺》共10種。4、朱光潛《談美書簡》、朱自清《經典常談》、羅常培《語言與文化》、龍榆生《詞曲概論》、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姜亮夫《敦煌學概論》、白壽彝《史學遺產六講》、林庚《西遊記漫話》、陳從周《梓翁說園》、黃裳《筆禍史談叢》,共10種。5、周作人《我的雜學》、竺可楨《天道與人文》,薩孟武《水滸傳與中國社會》、朱光潛《詩論》、朱自清《論雅俗共賞》、翦伯贊《史料與史學》、龍榆生《詞學十講》、沈從文《野人獻曝》、費孝通《鄉土中國》、白化文《三生石上舊精魂》,共10種。

②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有效閱讀

一、善用閱讀期待,促使積極閱讀。
學生的閱讀期待,很大程度上決定閱讀是否深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預習課文比精讀課文更有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有興趣。閱讀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學生喜歡情節,喜歡形象,預習了課文,他們就知道了課文大概情節,閱讀期待得到了滿足,這時,老師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對進一步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這個原因。加上現在的課外讀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強,情節性強,文字淺顯,很容易使學生獲得閱讀的愉悅,而語文課,要學的並不是這些內容,閱讀要有思維的參與,閱讀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維是痛苦的,因此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大幅度地縮水。
我總是先從課題入手,課題往往是一篇課文的中心或課文內容的切入點,在教學中利用課題讓學生發現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動學生的潛在思維,弄清課題與內容的聯系。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二冊中的《小蝌蚪找媽媽》時,我首先讓學生讀課題,然後引導學生提問:「你想知道什麼?」學生馬上活躍起來,紛紛舉手提出以下問題:「小蝌蚪為什麼要找媽媽?」「它是怎樣找到媽媽的?」「小蝌蚪的媽媽是誰?長得怎樣」等等,學生想出的這些問題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課文。
特級教師賀誠教《田忌賽馬》這一課很成功地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跳躍式導讀,步步深入,步步為營:
(1)破題入手:田忌和誰賽馬?經過、結果怎樣?
(2)只讀田忌賽馬的內容(最後一段不直接寫賽馬,是作者的看法),抓出最後一段中的重點句「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引導理解全文:課文哪幾節寫敗哪幾節寫勝?哪幾節寫轉變的過程?
(3)為什麼按正常順序就敗了?轉敗為勝的關鍵點在哪裡?(調換順序,學生用學具表演。)
(4)「只……下」說明這辦法很簡單,但作為大將軍的田忌為什麼想不到,而孫臏卻想到了?(再細讀第三小節。)
(5)馬快不了多少,只要調換順序就一定能勝利嗎?(調換的順序排列有策略,要掌握齊威王的心理。)
(6)那麼在田忌取得第一場勝利後,有沒有再失敗的可能?為什麼?又為什麼能取得全勝?
(7)用課文中最後的議論句,再加上勝利全由於「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用不同的說法把課文總結一下。
顯然,由於教師把課文歸納出五個發現點,善用學生的閱讀期待,引導學生變序讀解,就大大提高了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力度,縮短了發現的過程,建構了一條優化認識課文、提高閱讀能力的「最短程」。閱讀期待下的閱讀,不是閱讀者機械地接納文本,而是閱讀者有一種積極的閱讀心理,充分依據自己獨特的理解、體驗、意願,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想像力,對文本意義進行發掘,對文本空白進行填補,對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行重塑和再創造。在閱讀期待中,滿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個重點要求的心理取向,一成不變的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只能使學生產生厭煩。「教學程序」、「教學方法」的陌生化,會使學生不斷產生一種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用閱讀期待,營造和諧的閱讀氛圍,促使形式形成積極的閱讀心理。
二、保證讀書時間,強化自主閱讀。
為了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我們首先必須在時間上給予保證。要給學生充分的接觸課文、誦讀課文的時間,包括課前的預習以及課堂上的自由誦讀。
在教學《丑小鴨》一課時,有這樣一段:
……
師:丑小鴨這個夢想實現了嗎?朗讀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部分,找出最能反映丑小鴨激動、高興、興奮的句子,把它讀好。(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找找句子,自讀自誤)。
反饋:
生:(讀)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
生:(讀)啊,原來我不是丑小鴨。是一隻漂亮的天鵝呀!
師:丑小鴨發現自己變成白天鵝時,心情怎樣?
生:他一定非常高興,會叫起來。
生;他會非常驚訝,簡直不相信是真的。
師:大家說得好極了,那麼誰願意讀這部分。
生:(用多種方式讀好這兩個句子)讀
師:讀到這里同學們一定會有許多感慨,你想對故事中的角色說些什麼?……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在重點處做足文章,雖然上述片段只為讀好兩個句子,但老師捨得花時間,讓學生通過反復的、多形式的讀,來感悟,有的放矢地引導自悟,屏棄了繁瑣的分析。注重抓重點詞句,整體感悟也是教學思想的轉變。讓學生面對課文一遍一遍地讀書,自感自悟,這種教學手段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於提高閱讀的效率。
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的時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獨立、深入地與文本展開對話,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和體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課堂上毫不吝嗇地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的時間。同樣是讀課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樣,讓學生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情」。而每一次讀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課前要布置學生自讀課文並收集有關信息資料;課中要保證充裕的讀書時間:在師生、生生交流與對話之前讓學生通讀課文,在師生、生生交流與對話之中讓學生品讀課文,在師生、生生交流與對話之後讓學生悟讀課文。引導學生反復地讀、深入地讀;課後還要布置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積累。
二、創設對話情境,引導平等交流。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效率的高低,往往取決於對話過程的有效程度。真正的對話,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自身的經驗儲備,靈活地、多角度地體悟文本,與作者、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交匯、情感交流,體察他們的境遇,感受他們的思想。在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教師應更多地充當向導,成為學生的同讀者,成為引路人,成為可親、可信的朋友。通過設計對話的情境,以一種敞開的方式去面對學生,以一種角色消解的方式走進學生,從而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要與學生「親密接觸」,甚至融入學生學習之中,與他們進行平等的心與心的對話,把准時機引入到學習的重難處,導入到深的學習層次,導讀出文章的精神、情感與境界,導問出抓住重難點的有價值的問題,導悟出詞句中的內涵、情感等。
我們可從下面的課例中,領會創設豐富、多元的對話情境對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對話對於指導學生有效閱讀的幫助。
在執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3冊《坐井觀天》時,當學生讀懂青蛙為什麼錯,錯在哪裡後,師生、生生、生本之間有一段精彩對話:
師:剛才幫小鳥找原因的時候,講到了青蛙,現在只是幫小鳥找一找他為什麼能說對的原因,再討論。老師聽哪個小朋友說得最好。
(生繼續討論)
師:好了,誰來幫小鳥找一找說對的原因。
生:因為小鳥根本就沒有見過天的邊。
師:它為什麼沒有見過天的邊呀?
生:因為它飛了很長的時間,都還沒有見到天的邊,所以它說天是無邊無際的。
師:真會想,請坐。還有沒有男生真會想,女生著急了,女生說一說。
生:我覺得是小鳥說得對,因為小鳥每天在天上左飛右飛的,所以它懂的知識多,它就知道天很大。
師:老師從你的話里知道了,小鳥飛的地方多了,見到的東西也多,知識就多,是嗎誰還想說,你來說吧。
生:我覺得應該是小鳥說得對,因為小鳥每天都想看到天的邊,他每天都不斷地飛,還沒看見邊,他每天懂得的知識就更多了。
師:根據剛才幾個小朋友說的,老師幫他找找原因。因為小鳥飛的地方多,見識廣。他都見過什麼啊,請大家看錄相。
(放動畫片)
[在學生討論之後,教師作適當小結,再讓學生觀看多媒體動畫片,進一步啟發學生認識小鳥為什麼說得對,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
師:小鳥都去過哪些地方啊請你說。
生:飛過海洋。
師:(許多學生舉手要說)說過的就不說了。你來說。
生:飛過雪山、草地、村莊、田野……
師:小鳥飛了這么多的地方,還是沒有見到天的邊在哪兒。那青蛙為什麼又會錯了呢請大家先看動畫片。(放多媒體軟體)先讀一讀青蛙說的這段話。
…… ……
師:從同學們說的這些,我們知道了青蛙為什麼錯了,就因為他生活的范圍小,看到的東西少,見識就少,又不相信別人,自以為是,連天大得很這樣的簡單問題都弄錯了。學到這里,哪個小朋友給我們解答一下,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
保羅.弗萊雷也認為:「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了真正的教育。」新課程改革追求一種主體間的平等互換的對話語境,期待著師生真正達到「面對面、心與心」的交流。教學對話文化的形成需要營造一種公共話語空間和人文情境,要形成有效的、民主的、和諧的共同言說和互相傾聽的局面。

③ 讀解課文應抓住的主要環節有哪些

4、語文教學要重視讀解課文。讀解課文應抓住的主要環節有哪些?
答:感知性閱讀;理解性閱讀;鑒賞性評價。

這是語文教學論的試題的答案
這答案也夠簡潔的,供諸位參考吧、

④ 如何提高初三學生的語文閱讀與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教學課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它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分量最重、變動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是有關閱讀教學的條文。但是如今的現狀卻是閱讀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閱讀教學也沒能發揮其應該有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讀書能益智,讀書能養性,而從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學生的閱讀普遍處於被動、隨意、無序、低效的狀態。這不僅是關系學生閱讀能力能否得以培養的問題,實際上它還是關繫到學生的寫作能力甚至語文能力、語文素質能否提高的問題。就初中閱讀教學而言,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
(一)閱讀教學步驟過於程式化
現在語文閱讀教學.瑣碎的分析一統天下,肢解了一篇篇優美的課文。教師不帶領學生去咀嚼文字,品味語言,領悟情感,語言文字的那份韻味、那份靈氣,自然就盪然無存。例如分析一篇小說,有些教師不去注重遣詞造句的靈氣,布局謀篇的匠心。呼之欲出的人物,極具人文的內蘊,而是簡單地把完整的情節肢解為若幹部分,把一些死記硬背的瑣碎知識點和抽象符號硬塞給學生,學生在教師乏味的講解和繁瑣的分析過程中,逐漸模糊原已感知到的完整情節與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無價值的東西。如此周而復始的課堂教學,當然也就遏制了學生學語文的興趣。這樣過於程式化的教學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影響其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發育,也因此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抑制和削弱了學生的創造力,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閱讀教學手段過於形式化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教學手段也由傳統的板書教學逐漸向多媒體教學轉化。誠然,正確、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有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意參與。但是,有些教師卻把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作為一種時尚,一種標准來追求,也有部分專家和教研人員在教學觀摩過程中,把教師在講述中是否運用多媒體手段作為是否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評ⅱ課堂教學優劣的一條標准。這是當今的一個誤區。
正是在上述錯誤觀念之下,在閱讀教學中,滑鼠代替了粉筆,屏幕代替了黑板,播音員代替了老師,每節課教師追求的是精緻多變、顏色各異的多媒體課件,這樣的後果必然是捨本逐末、喧賓奪主。學生感覺上課是在看教師利用多媒體演戲.從而失去了教師在課堂上應有的引導作用.最終的結果只會導致最新的科技手段束縛了鮮活的思想。眾所周知,閱讀教學的形象性主要體現在文本內在的形象反映在教師教學語言的形象和學生思維的形象上。
而不僅僅只體現在幾幅畫面之上。教師需要做的是啟動學生的思維,而不僅僅是視覺感官,而多媒體教學的濫用實際上限制了文學最美妙的境界想像。所以,過多的多媒體課件設計不但沒有起到幫助學生理解的作用,反而干擾了閱讀教學的有效進行,使得閱讀教學流於形式.沒有起到真正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應該具備的作用和價值。
(三)閱讀教案過於藝術化
一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過分迷信教學設計和教案撰寫規范,教案的撰寫和設計可謂是天衣無縫,完美無瑕.甚至是連學生的表情、想法都給一一設計好了,美中不足的是這些幾乎全是教師的假想甚至是異想天開。教學上,整個課堂猶如教案復印機,忽視甚至是否定了真實課堂的復雜性與差異性。在這樣的情形下學生根本無暇參與文本的閱讀,被教師設計的一連串問題和經驗捆繞,可謂戴著鐐銬跳舞走人所謂的新課堂。實際上,教師仍在因循老套,用教材、教參預設一統課堂,一統學生思維。究其因。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把握不到位而忘記閱讀教學的根本,或太過理想化而忘記真實。如此過分預設而忽視生成,既不利於閱讀教學,更不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與新課改要求也是格格不入的,反映出教案設計過於藝術化的問題。
二、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情境的進入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這方面,應該說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著獨特的優勢。因為充分利用多媒體再珊隋境。能有效補充學生原有經驗中的不足。例如教學契訶夫《變色龍》一文,如果學生對變色龍這種動物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色的特點認識不清,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奧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憐與可悲.對人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可笑的層面上。
一段關於自然界中變色龍的錄像,可以迅速幫助學生進入為何稱奧楚蔑洛夫為變色龍的情境。再如,在教學詩歌鄭愁予的《雨說》的時候,如何讓學生感受到當時詩人寫作此詩的歷史背景?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雨的那份對當時孩子們的關愛÷這時可以為學生放幾段春雨的片段,同時在放幾段文革災難不久後的關於孩子們的影片,這樣有助於學生們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也有利於學生們體會詩中的那份關愛。這樣的情境進入,形象、生動,富有知識性.能有效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進入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
(二)根據教學目標,強化課型創新
豐富的教學形式和手段,有利於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如下一些不同課型:朗讀課型、學法指導課型、文學欣賞課型、活動課型、積累課型、整體感悟課型、自主閱讀課型、思維訓練課型、探究課型、單元組合課型等等。當然.課型的設計要根據教學目標,要著眼於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例如,類似於江河先生的《星星變奏曲》這種內容、形式都很精美的文章,我們可以採用朗讀課型、文學欣賞課型;面對梁啟超先生論證嚴密的《敬業與樂業》這類文章,我們可以採用思維訓練課型、探究課型,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小的辯論賽。
當然,教無定法,根據不同需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造性地採用不同的一種或幾種課型.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如在學習《范進中舉》一文時,教師可以將課型設計為課本劇表演,讓同學們自行組合,再進行表演。由於每個人的表演風格不同,使得每個組的表演都各具特色。通過這樣的表演,可以讓學生們加強對范進等人物當時的心理的把握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閱讀教學更是藝術中的藝術。
模式是多種多樣和靈活多變的,可因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及教學對象和條件的不同進行不同的設計和選擇,但不管何種模式,其宗旨是不變的,那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作為教師,要關注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引導和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積極思考;讓學生用心靈感悟作品,與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讀出個性,讀出自我。
(三)培養學生閱讀積累的習慣
厚積才能薄發。葉聖陶先生也講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的習慣。沒有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無米之炊、無本之木。語文教師應當在精心選擇的基礎上,增加課文中要求學生必須會讀、會寫、會用的詞語的數量。
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長期不斷收集課內外詞彙。培養學生勤摘抄、勤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摘抄是閱讀積累的一種有效方法,持之以恆地做好這個工作,會使學生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的效率。做讀書筆記有一點難度,我們要幫助學生先從簡單的做起。如寫批註、寫心得、作評價等,進而學會做讀書筆記。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性,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和理解文章。
另外.教師應要求學生有朗讀和背誦的好習慣,其基本要求是准確、流暢、有感情。這樣堅持不懈的訓練可以培養良好的語感。好的語感既可以增強對文章情感和技巧的感悟,又可以促使將自我的書面語和閱讀材料中的語言相比照,體會到自己的不足。養成良好的背誦習慣,不僅可以鍛煉出良好的記憶力,掌握豐富的知識,還可以不斷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語的文化內涵。
課外閱讀是學生閱讀積累的有效途徑。教師為學生們推薦閱讀的書籍時,不能只有《紅樓夢》、《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抑或《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這一類的書籍.還應該為學生們盡可能多地推薦一些能反映現實社會、表現當今世界的新書。
(四)閱讀教學要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文學作品中皆留有空白,可以允許讀者發揮想像力來填充。可以這么說,讀者有多少種不同的理解,文章就有多少個空白點。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給學生填補空白點的過程。課文中的空白點簡單說就是學生對課文產生的疑問,也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是要幫助學生填充這些空白點。為此,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創設各種情景,來激發學生再創造的慾望,師生共同來填充這些空白點,從而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獲得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與體驗。筆者在教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時,讀到課文中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這段文字時,有意識地啟發學生思考:孔乙己的長衫為何不見了?很顯然,課文沒有直接交代這個問題,筆者的提問卻令當時的課堂氣氛變得相當活躍。學生都積極地思考,爭相來填補老師提出的空白點。
(五)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優化課堂教學
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都將得到更好的發揮。而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有賴於師生的有效互動。上新課之前.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利用這個時間,或個人學習或小組共同學習,疏通文字,整理生字詞,玩玩文字游戲;學生可以針對文本,確立1~2項學習目標,並根據目標質疑,學生還可預設1~2個題目,通過小組探討或個人思考.看哪些題目有價值,寫下答案或註明疑惑。課堂上.師生進行互動,共同確立目標,一起探討有價值的問題。如果確實有難點,再由老師點撥。在這樣的教學中,如果學生都能設題、解答了,那麼本堂閱讀教學的目標的達成自然變得輕而易舉,重點、難點也會迎刃而解。
(六)將讀、思、議、練有機結合
讀要做到以下兩點。要以讀為本,正確流利地讀,讀出語感,讀出感情,讀出學生自己對文本的獨特體驗。教師的導讀方法應正確、靈活,要精心設計啟發語、過渡語、鋪墊語、提示語,引導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通過聯系自身的原有知識和生活實際,去認識文本、感悟文本。
思即思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非接受知識的容器。因此,在導讀的過程中必須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思考。為此,教師應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還應設計一些有探討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辨。課堂上一定要引導學生質疑,要用老師的善問,培養愛提問、會提問的學生。質疑,對學生既是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又是對他們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對教師而言既是一種調研,以便找准教學的切人點,又是整合問題,確定、解決教學難點的必要環節。
議即議論、交流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這是培養學生思辨、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應充分利用全班交流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鼓勵學生敢於將自己的獨特體會說出來,將自己的不同看法表達出來。
練即提倡多練。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給學生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這幾年來,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學生讀與說的訓練比較重視,但寫的訓練被弱化。課堂上,教師應找准本課的語言訓練點、培養點,設置適當的練習或小練筆讓學生當堂完成,以深化理解。
(七)開展學情調研。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教學效益的高低,最有發言權的是學生。而提高教學效益,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學生要改變教與學脫節的狀況,最有效的辦法是開展學情調研具體做法可以是:教師定期或不定期與學生座談或個別交談,徵求學生對自己教學工作的意見或建議,聽取他們的訴求,了解他們的困惑,然後進行反思,再制定改進教學的計劃。當然這一步做起來比較有難度,因為學生並不一定會在老師的面前表述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就要求教師以平等的姿態,誠懇的態度,藝術地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質量。

⑤ 如何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

朱永興教授曾指出:「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其實就是他的閱讀史。」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語文課程標准》也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小學閱讀總量達到145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60篇(段)。」如果我們僅僅將學生的閱讀局限在課本中,圈定在課堂上,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發展,甚至影響到學生終生的發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將課內外閱讀銜結起來,是面臨在每位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課內閱讀為課外閱讀提供方法和習慣上的指導,課外閱讀開闊課內閱讀的視野,延伸課堂教學的長度,拓寬課堂教學的廣度,這兩者相互促進,和諧發展,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奠定基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讓學生的生命因閱讀而充實,因閱讀而精彩。
「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標准》中一個重要的基本理念。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光靠課內幾十篇課文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課內教學只是一個引子,還需要將課內學到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等,正確、巧妙的遷移到課外,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使課內外有效結合,同時開花、結果。「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這句話更道出了課內外閱讀結合的重要性。課堂教學的時間、空間是有限的,那麼,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呢?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內外結合是根本。「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遵循的規律之一。語文教學必然要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而使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時,認為他從課內所獲得的僅佔百分之三十,而其餘百分之七十則來自於課外閱讀。搞好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途徑。要想在課外閱讀上有所感悟和收獲,首先必須在課內閱讀上下功夫,而且要下足功夫。我們語文課本上所選的內容都是經過專家們的評審,代表著我們民族語言精髓的精品。徜徉其中,我們可以領略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觀與美麗,那裡有「靜、清、綠、奇、秀、險」的桂林山水,有雄偉壯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有「大漠孤煙直」的塞北風情,也有「風景舊曾諳」的江南早春;我們還可以看到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一幕,那裡有訴說屈辱的圓明園,有狼牙山五壯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偉大的獻身精神······朗讀和背誦這些經典篇目,對於提升語感和語文口語表達能力十分有效。我在教學時,不僅讓學生去讀、去品悟,自己也要認真做好范讀工作,當我范讀時讓學生邊聽邊想,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語速,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嘗試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的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在朗讀中積累優美詞句,在朗讀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我在語文教學中時常引導學生去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接觸各種類型的文章,在我的引領下,以文章帶領他們進行時空的穿梭,領略各種風情,遨遊藝術殿堂。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作為教學工作者,我首先把改變課堂教學的觀念和作法,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把課外閱讀、課外練筆以及課堂之外的各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納入語文教學范圍之內。美國教育學家華特科涅斯指出:「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們必須開放課堂,也就是說,以課堂教學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
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是相通的,它們都要從字、段入手,理解文章意思,學習寫作方法等。因而我在講讀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學會閱讀,從探求閱讀方法入手,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讓學生在課內閱讀中學會讀書方法,在課外閱讀中運用讀書方法,從而帶動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帶領學生學好「例子」,然後要挖掘「例子」中有利於知識拓展的「鏈接點」。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學中,我常鼓勵學生多積累古詩。如:在教學李白的《靜夜思》後,讓學生去朗讀、背誦「思鄉類」的其它古詩,待學生將古詩背下來後,再引導理解詩意,感悟詩情。教材中還有許多以寫人為主的課文,我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事跡和品質,還要注重拓展延伸,讓學生去閱讀與文中人物類似人物的生平和事跡,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是小學生最經常最廣泛的語文活動。考慮到小學生對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能力較弱,我嘗試在每學期初根據教學內容制定一份課外讀物推薦計劃,這份計劃的制定一定要把握課內外讀物的聯結點。我在推薦的讀物時,將課內的課文與推薦的讀物要有某種聯系,內容相關。如學了《冬陽·童年·駱駝隊》,我推薦學生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學完《祖父的園子》後,我相應的向學生推薦蕭紅的《呼蘭河傳》作為課外讀物;學了《長城》,推薦學生讀《黃河魂》,學完《蜜蜂》,推薦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等科普類文章。這樣不但真正使學生「開卷有益」,也對學生如何選擇課外讀物作了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關的奇聞逸事,鼓勵學生去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另外,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在開展評價及談感悟時盡可能的引用課外的名言警句格言、歇後語、詩句等,活學活用。進一步鼓勵同學們只要多看課外書,就能有豐富的知識,聰明的頭腦,同時在班裡建立圖書角、讀書園地。讓家長轉變觀念,爭取家長的支持,支持孩子讀有益的課外書。開展「把好書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動,可以把自己在家裡看完或閑置的書帶到教室里來,和同學們一起看、一起分享,讓我們的教室里書香飄逸。這樣在大家的帶動下,一部分平時不愛課外閱讀的同學也會捧著一本書開始讀起來。另外,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鍾,讓學生吟誦古詩、名人名言拾錦、諺語、歇後語拾零、成語接龍,談論自己收集到的與本節課有關的資料、逸事。小學生最突出的優點是好表現自我,他們要在這五分鍾展現自己最有學問、知識豐富,就必須在課外去閱讀有關的書籍,久而久之愛上課外閱讀,養成喜愛看課外書的好習慣。
我時常利用課外閱讀這一陣地,不但讓學生系統地掌握讀書方法,還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一是指導記錄的內容。如語文方面的知識,優美的詞句,精彩的描寫,生動的對話,好的開頭和結尾,精闢的議論,文章的結構與提綱;記歷史、地理以及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或趣聞;及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跡及豪言壯語等。二是指導記錄的方法。批註筆記,在閱讀時使用不同的符號在樹上做批註。提綱筆記,讓學生把讀過的內容寫成內容提要,或是讓學生把讀過的文章理成結構提綱。摘錄筆記,如摘錄詞句、段落、小知識、名言警句等。摘錄時要忠於原文,註明出處。心得筆記,即讀後感,抓住原文自己最感動、感受最深處,聯系自己寫出體會。經過幾個學期的課外閱讀,每個學生都積累了一本厚厚的讀書筆記,一本我的讀書感悟,一冊課外閱讀小報。有的同學還給自己的讀書筆記起了好聽的名字,如《讀書採集》、《書海采貝》、《精彩書冊》、《讀書品味屋》、《好書大家看》······總之,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還要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重視閱讀效果,注重正面引導,給學生閱讀的時間,閱讀的內容,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去閱讀,去思考。著名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講過:「課外閱讀對語文課來說,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如今社會生活高度開放,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局限在課堂、課本里,而應該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知道中國五千年的深厚歷史文化,從而去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同時激起孩子對閱讀材料的興趣,引導學生喜愛閱讀、迷戀閱讀,語文的知識與各種能力自然而然累積起來,達到劉勰所說的「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的境界。
總之,小學語文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效銜接,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課內外結合,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鞏固課堂效果,使學生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我們必須加強課外閱讀,增強語文教學課內與課外的聯系。課內是基礎,是先導;課外是課內的繼續和擴展。課內指導方法,帶動課外;課外知識的運用和遷移,又促進課內的提高,課內和課外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寬、更全面。因此,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品,就不能拘泥於課本,拘泥於課堂,只有立足於課堂教學,又關注課外閱讀,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⑥ 我大四學生,工作簽到一所私立中學當語文老師。九月份開始上班,除了備課寫教案以外,現在該做什麼准備呢

要熟悉語文專業知識和語文教育教學的最新動態、前沿的研究成果,研究高考(中考)。
推薦的書籍方面,李海林和商友敬給語文老師的參考書目我認為是最好的:
1、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學出版社)
2、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
3、葉聖陶呂叔湘張志公論語文教學(全國中語會)
4、語文教育門外談(錢理群,三聯書店)
5、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王麗,教育科學)
6、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孫紹振,南方日報)
7、審視中學語文教學(摩羅、余傑,汕頭大學)
8、教育病(趙健偉,中國社會)
9、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肖川,嶽麓書社)
10、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南京師大)
11、語感論(王尚文,上海教育)
12、言語教學論(李海林,上海教育)
13、愛心育人(斯霞,江蘇教育)
14、播種愛心(程翔,廣西教育)
15、愛心與教育(李鎮西,四川少兒)
16、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李鎮西,四川人民)
17、從批判走向建設(李鎮西,四川少兒)
18、民主與教育(李鎮西,四川少兒)
19、語文教學探賾索隱(劉永康,成都科大)
20、語文創新教育研究(劉永康,四川大學)
21、於漪與語文教育(國際文化)
22、錢夢龍與語文導讀法(國際文化)
23、韓軍與新語文教育(國際文化)
24、程紅兵與語文人格教育(國際文化)
25、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國際文化)
26、於漪:追求綜合效應(湖北教育)
27、蔡澄清:點撥教學法(湖北教育)
28、洪鎮濤:打開語言學習之門(湖北教育)
29、蔡澄清中學語文點撥教學法(山東教育)
30、魏書生中學語文改革研究(山東教育)
31、語文論稿(顧之川,湖南教育)
32、多元智能(加德納,新華出版社)
33、語文科課程論基礎(王榮生,上海教育)

語文教師的「書巢」細目
一、語文教育史的書
1、《傳統語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初版)
2、《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暨蒙學書目和書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
3、鄭國民教授的專著《從文言文教學到白話文教學——我國近現代語文教育的變革歷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4、顧黃初教授主編的《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
5、倪文錦教授等主編的《語文教育展望》(華東師大出版社2002年版)
二、語文教育大師的經典性專著
1、《葉聖陶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的第13、14、15三卷
2、《文心》
3、葉先生又與朱自清先生編寫的《精讀指導舉隅》和《略讀指導舉隅》。
4、《朱自清全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中第二、三卷
5、《國文教學》和《標准與尺度》
6、朱光潛先生《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第十三封信《談美》,《詩論》、《我與文學及其他》,《談修養》和《談文學》
7、陳望道先生《修辭學發凡》,《作文法講義》 (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8、《黎錦熙語文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呂叔湘先生《語文常談》
10、陳原先生的小冊子《語言與社會生活》
11、張中行先生《文言和白話》、《文言津逮》、《詩詞讀寫叢話》、《作文雜談》 (見《張中行作品集》第一、二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談文論語集》(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文言文選讀》(人民教育出版社)
12、啟功先生《漢語現象論叢》,與張中行先生以及前幾年去世的金克木先生三人合著的《說八股》(中華書局1994年版)
三、當代語文教育專家的論著和教學實錄
1、《我和語文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請華東師大瞿葆奎老先生主持編成的《優秀語文教師上課實錄》
3、於漪老師《於漪文集》,《於漪教育文叢》四種(《站大寫的人字上》、《給語文教學加點鈣》、《可以做得更好》、《和中學生交朋友》,2001年版)
4、錢夢龍老師《導讀的藝術》(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李吉林老師《情境教育的詩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
6、竇桂梅《梳理課堂——竇桂梅「課堂捉蟲」手記》(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胡小石教授《中國文學史講稿》,《胡小石論文集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8、顧隨先生《顧隨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三卷
四、語文教育理論方面的論著
1、王尚文先生的《語感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初版),《語文教改的三個浪潮》
2、李海林《言語教學論》和李維鼎的《語文言意論》,韓雪屏的《語文教育的心理原理》
3、王榮生的博士論文《語文科課程論基礎》,鄭國民教授的《新世紀語文課程改革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4、《語文課程改革理論探索書系》,王尚文主編的《語文教學對話論》、李維鼎的《語文課程初論》和《語文教材別論》
5、錢理群教授《語文教育門外談》(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
6、王棟生《不跪著教書》(華東師大出版社2004年版)
五、閱讀學、寫作學、訓詁學等相關學科著作
1、蔣成瑀教授的《語文課讀解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2、陳少松教授的《古詩詞文吟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
3、潘新和教授《中國寫作教育思想論綱》(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和《中國現代寫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劉錫慶教授組織編寫的《外國寫作教學理論輯評》(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5、葉聖陶和夏丏尊《文章講話》(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
6、張中行的《作文雜談》(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六、中西文化及其經典的介紹
1、美國哈佛大學校長羅伯特·哈欽斯和閱讀學專家莫蒂默·艾德勃合編的《西方名著入門》(商務印書館1995年第一版)
2、《西方人文主義傳統》(阿倫·布洛克著,董樂山譯,三聯書店1997年版)
3、曹伯韓先生的《國學常識》(三聯書店2002年版)
4、韋政通的《中國的智慧》(嶽麓書社2003年版),《中國文化概論》(同上出版社)
5、《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朱熹的權威注本《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
6、楊伯峻先生《論語譯注》、《孟子譯注》、《左傳譯注》(中華書局出版)
7、李澤厚先生《論語今讀》(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讀下來也不錯。
8、南懷瑾的《論語別裁》
9、《說文解字》
10、《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明紀》選本
11、陳鼓應先生老子今譯今注》和《莊子今譯今注》
12、《墨子》、《荀子》、《韓非子》、《世說新語》、《昭明文選》
七、古代文學作品的選本和注本
1、劉大傑先生1957年的《中國文學發展史》
2、北京大學編的《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中華書局1962年版)
3、《詩經選》(余冠英選注)、《楚辭選》(馬茂元選注)、《漢魏六朝詩選》(余冠英選注)
4、《唐詩三百首》,馬茂元先生的《唐詩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沈祖棻先生的《唐人七絕詩淺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5、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讀本叢書」本)
6、宋詞的正宗選本是朱祖謀老先生的《宋詞三百首》,龍榆生先生《唐宋名家詞選》和《近三百年(即清代至現代)名家詞選》
7、《古文觀止》、《古代散文選》三冊(1962——1980年出版)
8、張岱的《陶庵夢憶》
9、《聊齋志異》、《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
10、劉衍文先生和劉永翔教授合著的《古典文學鑒賞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八、雜學旁搜
1、袁行霈先生等,主編了一套「大家小書」
2、顧頡剛《中國史學入門》、夏承燾《唐宋詞欣賞》、王力《詩詞格律概要》、陸宗達《訓詁簡論》、柴德賡《史籍舉要》、張中行《文言津逮》、李長之《孔子的故事》、季鎮淮《司馬遷》、周汝昌《紅樓小講》、許嘉璐《中國古代衣食住行》,共10種。
3、俞陛雲《詩境淺說》、江紹原《民俗與迷信》、孟超《<金瓶梅>人物》、趙朴初《佛教常識答問》、李長之《魯迅批判》、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沈祖棻《宋詞賞析》、劉葉秋《歷代筆記概說》、黃裳《舊戲新談》、白化文《漢化佛教與佛寺》共10種。
4、朱光潛《談美書簡》、朱自清《經典常談》、羅常培《語言與文化》、龍榆生《詞曲概論》、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姜亮夫《敦煌學概論》、白壽彝《史學遺產六講》、林庚《西遊記漫話》、陳從周《梓翁說園》、黃裳《筆禍史談叢》,共10種。
5、周作人《我的雜學》、竺可楨《天道與人文》,薩孟武《水滸傳與中國社會》、朱光潛《詩論》、朱自清《論雅俗共賞》、翦伯贊《史料與史學》、龍榆生《詞學十講》、沈從文《野人獻曝》、費孝通《鄉土中國》、白化文《三生石上舊精魂》,共10種。

⑦ 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重點

淺談小學語文的課堂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組織教學。但學生的情況教師應弄清楚,以便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症下葯。本論文從實際出發,分別從學生的差異和學生的態度進行解讀,
並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辦法:一是在引導上下功夫,激發學生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意讀文本;二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師生雙邊活動;三是提出開放學校圖書室,來增加學生的閱讀,力求在「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原則下,使學生的閱讀視野得以開闊,幫助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首先應該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其次才是教師與文本、學生和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清醒的認識到學生自身的實際狀況。
一、學生的差異。在素質教育的大力提倡的今天,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科教學一定要以人的發展為本,服從、服務於人的全面健康發展。每個人由於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而形成了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原則在中國教育史上影響了幾千年,沿用至今日,也充分說明了人自身存在的差異。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在從教幾年的教學實踐和調查了解中,我認為對學生
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是基本能寫生字詞,對課文內容有個粗知大意的了解。這類情況的學生往往被稱為「後進生」,約占班級人數的4%左右。
(二)是會寫生字詞,對課文內容基本了解,並能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定程度的表述。這類學生在班級中約佔70%左右。
(三)是能熟練書寫生字詞,並能通過聯繫上下文或藉助其他的學習工具正確理解詞句的實際意思,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對閱讀教學中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可將所學知識遷移,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類
2 學生約佔26%左右。當然這只是我對一般班級的掌握情況,如果教師繼續加大對學生的引導力度,隨學生年級的升高、閱讀經驗的積累和對生活的體驗,這個比率會發生一些改變的。
二、學生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語文閱讀教學知識的獲得,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一切必須為教師們所關注。在我對本校四、五、六年級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學生是喜歡上語文課的。原因在於他們從語文教材中可以了解更多知識、增長見識、懂得一些生活中的道理。但是不喜歡的原因更值得教師們注意,歸結起來有以下兩點:
(一)因書寫不認真或不能順利朗讀而怕老師和同學們笑話。《語文課程標准》中對於寫字和朗讀是這樣規定的: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是由於學生之間的差異造成了一小部分學生達不到以上要求,便覺得臉上無光,從而對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產生態度上的不良轉變。
(二)是閱讀時間少。雖然課程改革已有一些時間了,各級教育部門也相應的組織了一些課改方面的培訓,努力使教師解放思想,轉變教育觀念,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仍有部分教師不能完全徹底的轉變過來。他們如家長一樣生怕孩子在學習道路上被東西絆倒,吃不飽,吃不好,不能大膽放手讓學生來鍛煉自己;同時相應的評估機制給教師造成了一定的壓力。所以就造成了學生只在讀一兩次文本後陷入教師的講授時間里。從以上所談的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學生學習的態度所存在的一些實際情況來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方面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誇美紐斯指出:「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應該採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們身上激發起來。由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的靈感。那麼怎樣才能把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激發起來哪?要科學的處理好教材,善於發現突破口,在講授時靈活的變換角度,把學生引入情境,使學生進入一個新鮮的感知認識世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閱讀教材的編排特點,抓住每一組的主題和訓練重點,來具體的組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合作與協商、溝通與交流,達到師生在人格上和地位上的平等,這是實現教育的客觀要求。對於小學生來講,他們特別需要教師的指導、引導、和點撥,學生的主體地位才得以凸顯。教師要指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得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如果取消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便不存在,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無從談起;如果沒有教師主導的教,學生的學不僅難以保證正確的方向,而且難以保證應有的學習效率。
三、有效的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
近幾年,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小組合作探究,其實是要求學生以學習主體的地位去發現問題,利用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習來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問題上來的一種教學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特點是重視開發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合作探究以小組合作和同桌合作為主要組織形式。
四、學校圖書室的的開放。
小學的學習階段對於知識的需求量是相當多的,除了在教材中學習一些知識以外,他們更渴望得到更多了解豐富知識的機會。從農村來看,學生家長給孩子買書閱讀的很少,大部分家長只知把學生送到學校讓教師教就可以;再者學校圖書管理員基本是由教師兼職,教師也不能抽出一些時間來管理圖書的工作。在家無課外書讀,在校借不到書讀,就使得學生閱讀面窄閱讀總量不達標。如果學校圖書室能保障正常的開放,學生有書可閱的問題就得以解決,學生的閱讀就能達到課標要求,閱讀數量必定促進課堂語文教學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
《新課程與教學改革》
《臨沂市小學語文教學策略解讀》

⑧ 如何將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教學來不僅要讓學生掌自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創設探究情境,誘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現者的歡樂,勝利者的喜悅。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教師應以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為己任,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熱情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⑨ 語文課堂怎樣讀書才有效

一、善用閱讀期待,促使積極閱讀。
學生的閱讀期待,很大程度上決定閱讀是否深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預習課文比精讀課文更有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有興趣。閱讀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學生喜歡情節,喜歡形象,預習了課文,他們就知道了課文大概情節,閱讀期待得到了滿足,這時,老師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對進一步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這個原因。加上現在的課外讀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強,情節性強,文字淺顯,很容易使學生獲得閱讀的愉悅,而語文課,要學的並不是這些內容,閱讀要有思維的參與,閱讀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維是痛苦的,因此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大幅度地縮水。
我總是先從課題入手,課題往往是一篇課文的中心或課文內容的切入點,在教學中利用課題讓學生發現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動學生的潛在思維,弄清課題與內容的聯系。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二冊中的《小蝌蚪找媽媽》時,我首先讓學生讀課題,然後引導學生提問:「你想知道什麼?」學生馬上活躍起來,紛紛舉手提出以下問題:「小蝌蚪為什麼要找媽媽?」「它是怎樣找到媽媽的?」「小蝌蚪的媽媽是誰?長得怎樣」等等,學生想出的這些問題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課文。
特級教師賀誠教《田忌賽馬》這一課很成功地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跳躍式導讀,步步深入,步步為營:
(1)破題入手:田忌和誰賽馬?經過、結果怎樣?
(2)只讀田忌賽馬的內容(最後一段不直接寫賽馬,是作者的看法),抓出最後一段中的重點句「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引導理解全文:課文哪幾節寫敗哪幾節寫勝?哪幾節寫轉變的過程?
(3)為什麼按正常順序就敗了?轉敗為勝的關鍵點在哪裡?(調換順序,學生用學具表演。)
(4)「只……下」說明這辦法很簡單,但作為大將軍的田忌為什麼想不到,而孫臏卻想到了?(再細讀第三小節。)
(5)馬快不了多少,只要調換順序就一定能勝利嗎?(調換的順序排列有策略,要掌握齊威王的心理。)
(6)那麼在田忌取得第一場勝利後,有沒有再失敗的可能?為什麼?又為什麼能取得全勝?
(7)用課文中最後的議論句,再加上勝利全由於「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用不同的說法把課文總結一下。

⑩ 小學語文自讀課和講讀課有什麼區別

講讀課是老師正常上抄的語文課,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閱讀經典的課文,培養學生道德情操,、指導學生閱讀、訓練學生能力、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而自瀆課是輔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習慣。
講讀課是在老師帶領下,學生為主導學習的課堂,自讀課是以學生為主導的閱讀課。是檢查和加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課。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讀解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