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點評語文課

點評語文課

發布時間:2020-12-14 17:30:28

A. 怎樣評價一節語文課

(一) 評教學目標與目標意識 1.教學目標要全面、具體、明確,符合語文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實際。 ①全面:指能從語文知識、能力、思維品質、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等幾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 ②具體、明確: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要分清「了解」『理解」「掌握」「運用」這四個層次。能力、思維品質、思想情感目標有明確要求。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 所確定的語文教學目標,能以語文課程標准為指導,體現教材編寫意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重點、難點提出與處理得當,抓住關鍵,以簡馭繁。 能正確理解和掌握小學語文教材,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抓住教材特點和關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敢於對教材要求的教學內容及重點進行大膽的濃縮,不面面俱到,將知識歸納、分類整理。區分出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要用到的,有助於知識的理解,但以後還要作為重點內容學習的;哪些知識是相關的。然後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從而突出重點內容。 (二)評教學程序與主體意識 3.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的編排組合,以及內容的銜接過渡,安排詳略等,而教學思路就是要看思路是不是清晰,符不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 課堂結構是指一節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順序、過渡和時間過渡,時間分配,看課堂結構就是看結構安排嚴謹,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環節時間安排合理。 4.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面向全體,是要求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樹立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思想。確定的教學目標,運用的教學方法要照顧到面,體現差異,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區別不同對象,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要有針對性。 學生的基礎,智力的水平,學習態度,家庭環境等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正確、科學地認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可塑性。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能隨意放棄對某個學生的培養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一要求,又要照顧個別差異,把集體教學和個別指導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和特長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5.傳授知識的量,訓練能力的度要適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把教學目標里確定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就可以了,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要分清層次、突出重點。不要片面追求傳授知識的量,而要在乎傳授知識的質。也就是說,既要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還要使學生消化得了,吸收得好。 語文能力訓練要有個度,要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一步一步走,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上去。要知道量太大,要求過高,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所謂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6.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主動發展。 課堂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創造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機會,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進而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課堂教學中要多一些引導、點撥和指導,少一些講解,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讓學生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善於獨立思考,讓每一個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問題,敢於質疑問難,主動去探索知識規律,獲取知識。 7.教學民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民主一方面是指教師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以循循善誘的態度管理課堂,進行教學。教師信任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豐系。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看做是真理的化身,而是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吸納學生的觀點,不可強求一致的標准答案,使學生改變記憶的機器之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人。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要通過學生學習主體作用來實現。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聰明才智,使學生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和發展。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要給他們提供能夠創新的機會。要引導學生善於找到創新途徑,學會創新的方法。 8.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 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過程,通過學生的不斷探索形成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表述、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參與學習、訓練,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一些結論的推導過程及結論的得出應讓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要相信學生,不能越俎代庖。只要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能得出結論的,都可讓學生去發現、去領悟。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三)評教學方法與訓練意識 9.精講精練,體現思維訓練為重點、落實「雙基」 要求教師要抓住教材的精華和要點,作有針對性的講解,力求化繁為簡,變難為易,且要言不繁,一字干金。教師講課佔用的時間不能超過1/3。練,要具有典型性,力求一舉多得。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有針對性,針對重點,難點,易混淆的知識進行練習。且練習要有坡度、深度和一定的廣度。題型和練習方法多樣化,題量適當,使學生當堂理解、消化所學內容。 應寓思維訓練於教學的全過程之中,著重培養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徑地求索答案,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10.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 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的「教」,又包括學生的「學」,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之統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要適合教材,學生和教師的特點。教學方法只有尊重教材,抓住教學內容特點,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教師只有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收獲;教師只有選擇那些能夠或容易發揮自己特長,施展自己才華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在教學中可以以一種方法為主,多種方法為輔,也可以多種方法綜合運用。關鍵在於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能力。 11.教學信息多向交流,反饋及時,矯正有效。 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一個信息傳遞的動態過程。多向的信息交流可把學生個體自我反饋,學生群體間的信息交流,與師生間的信息反饋交流及時普遍聯系起來,形成多層次、多通道、多方面的立體信息交流網路。多採用討論法、探究——研討法的交流模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矯正要有針對性,要注重實效。不是每個問題都給以矯正,而是要抓典型性的問題和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以恰如其分的矯正。矯正也可以由學生來完成。 12.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 根據教學需要,從教材實際出發,恰當使用教學掛圖、實物、投影儀、錄音機、教學電影、電腦等各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 (四)評情感教育與情感意識 13.師生平等和諧、課堂氣氛融洽、尊重學生 要搞好課堂管理,組織好教學的全過程,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基礎。師生關系的核心是尊師愛生,而其主導方面是愛生。教師對學生人格上的尊重、信任,生活上的關心體貼,思想上的耐心教育,特別是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贊賞和表揚,常使學生激動不已,喚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甚至可以影響他一生。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也因此會轉變為對老師的愛,對老師的尊重與信任,更把對老師的愛遷移到對老師所教的課上來。 14.注重學生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訓練培養 (五)評教學基本功與技能意識 15.教學語言 教師應說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不說方言土語。發音要准確,用詞要規范,語言要簡潔、流暢、生動形象,富於啟發性。 16.教態 教態親切、自然、端莊、從容、精神飽滿。衣著打扮整潔、大方。 17.板書 板書規范美觀、重點突出、言簡意賅,脈絡清晰,書寫嫻熟。 18.操作 運用和操作各種教具及現代化教學手段熟練,形成技巧。 19.應變與調控 知識面廣,能靈活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駕馭課堂能力。 (六)評教學效果與效率意識 20.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好 知識、能力、思維訓練、思想情操等目標已達到了教學要求,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受益成度高。 21.學生會學,學習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會了方法,能自己處理教材中的問題,獲得了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積極思考,敢於並善於提出問題,有創新精神。 22.信息量適度,學生負擔合理,短時高效 難易適度,負擔合理,使學生在規定時問內經過努力可以學好,並留有餘地,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促進全面發展。 23.教學有個性,形成特點與風格。 (七)評教學個性與特色意識 千人一面,千課一法是課堂教學的大忌,要提倡有個性的教學,教學方法有特點,教學藝術有特色。有個性的教學就是教學特點突出,教學方法形成一種模式,教學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此項可根據每個教師顯現程度酌情打分。

B. 一節語文課成功與否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評價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新課程標准下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每一堂課,當你課後進行教學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那麼一些的不足和遺憾.這些不足和遺憾,卻是我們提高的教學藝術水平的法寶,正是在他們的不斷磨練下,我們的技能得到了提升. 我覺得一堂好課,應該有良好的學習氣氛,有充實的教學內容,應該講究師生互動,要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美國羅傑斯指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和信任,師生關系依賴於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一堂好課,應該是在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之下進行的.評價一堂課是不是好課,我認為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就是一個維度.融洽的課堂氣氛,是實現課堂教學理想效果的基礎.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讓我們的學生沉浸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下,可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利於我們的教學. 充實的教學內容,也是一個評價維度.充實的教學內容,應該要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深廣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要能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就是要讓知識,充分發揮其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勾起他們的求知慾;一個好的教學設計也要能夠充實我們的學生,滿足他們的求知慾. 一堂好課,應該是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的過程,師生互動交流,老師主動親近學生,學生自然親近老師,這有利於我們進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一堂課下來,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我想這也是評價一堂好課的一個維度.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標准,是一節課的靈魂.課堂教學,不只是要學生學習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到方法、學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一節數學課下來,我們的學生,還只停留在定理這些純粹的知識,不懂得應用,不能夠聯系生活實際,我想這就是一堂失敗的課.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提高能力. 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課件,確實有利於我們教好某些課.但我認為是否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並不是評價一堂好課的關鍵.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可以不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不一定就是一個好的教學設計. 羅強點評:黃光明老師對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的認識很深刻,也很全面,值得我們學習. 我覺得教學評價應該分成「評教」與「評學」兩大塊,從教育的根本目標看,應該「以學評教」.就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評價,我覺得首要的評價標準是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這個指標指向教師課前預設的目標,既應該衡量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的准確性、合理性,又應該評價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的實現的程度,因此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是衡量教師課堂教學一個最基本指標.其次,評價一堂好課還要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個有效性既要看單位時間里學生的收獲,還要看班級群體學生的發展數,還要看我們的教學對學生未來發展的持續影響力.

C. 如何點評小學語文公開課

一、 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當前,在貫徹落實新一輪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情況下,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應看執教者是否做到了如下幾個思想觀念轉變:
(一) 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樹立目標意識。
重發展,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在語文課上得到人格、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習慣等的和諧發展。要樹立四會培養目標(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與發展)
(二) 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個性意識。
每個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個性特長、非智力因素、學習領域都存在差異,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
(三) 由重教師「教」向重視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識。
語文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組織指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只關注學習的結果。
(四) 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轉變——樹立研究意識。
單向信息交流主要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綜合信息交流是以討論研究為形式的課堂教學結構,信息在師生、生生間達到了最大限度的交流。
(五) 由居高臨下向平等和諧融洽轉變——樹立情感意識。
學生學習過程,伴隨著感受、情緒、意志等而展開,思維發展、創新意識培養需要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
(六) 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特色意識。
教學活動是創造性的活動,教師要採用多種方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出個性、教出風格。
二、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原則
(一)實事求是原則
實事求是指對語文課的分析要以課堂的真實情況為基礎,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不帶任何偏見,不夾雜感情因素,不分厚薄親疏,通用一把尺子,一個衡量標准。恰如其分地進行評價。
(二)坦率誠懇原則
所謂坦率誠懇就是對課的長處一定要充分肯定,看準了問題,一定要明確地提出來,不能含含糊糊,一味「好、好」無根據地唱頌歌。對缺點和不足,也不應顧及面子,遮遮掩掩,要直截了當地指出,成績要說夠,缺點要說透。
評課時要考慮教師心理承受力,對年長和心理承受力弱的教師應含蓄、客氣一些,對年輕而心理承受力強的教師可坦率直爽一些。
(三)兼顧整體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評課者應樹立整體思想。通常,在分析課堂教學時常常會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只注意到了一節課的整體分析,而忽略對局部的分析。二是脫離整體孤立地對局部進行評價。因此,評課者應注意樹立整體意識;堅持在評課中,把點和面,局部和整體結合起來。
(四)激勵性原則
評課者科學的藝術性的評課能激發教師鑽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積極性。對於一些中青年教師如有幾次成功的課得到恰當適時的鼓勵和評價,可能使他們後來成為教學明星和能手的直接動力因素。運用激勵的導向,可以達到:聽一堂課促進多堂課,聽一個人的課激勵一批人,聽一門學科推動多門學科。
(五)差異性原則
被評的教師情況不同,對課堂的要求不同,評課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評課就應各有側重。在評課形式上應該因人制宜,靈活多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知導人。
(六)講究方法原則
評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應遵循人的認識規律,符合人的心理過程。首先,要充分尊重講課者的勞動。一般來說,不管是成功的課,還是失敗的課,教師都在不同程度上花費了心血,因此在評課時,評課者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肯定這一點。其次,要褒貶得當。評課的褒獎與貶斥要有個「度」,決不是褒越多越好,貶越少越佳。過多而不切實際的肯定,會給人虛假逢迎之感。在談到缺點時要講分寸,應以商量和提建議的口吻與執教者交換意見。再次,要主次分明,評課時在關鍵重點問題上要多加分析,道理講透,而在一般的問題上,則可一帶而過。尤其對缺點問題要抓要害,予以分析,一般問題可輕描淡寫,留給教者自己去玩味。

D. 怎樣評價語文老師講課好

上課生動、形象,有親和力,注意情緒的渲染和情感的傳達,而不是僅僅地照本宣科。但是知識點有必須得講到。

E. 語文教師課堂如何點評

一、評判式點評。即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思維方式、語言表達、情感態度等方面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教師採取評判式點評時,首先要做到語言多樣、態度真誠、評判有針對性。湖北的熊芳芳老師教學《春》時,教師精彩的點評貫穿整堂課。如:「說得真好!你對春天裡的大自然有一種獨特的體驗。」「你充滿想像力的解說把我們也帶進了那美麗而神秘的境界之中,謝謝你!」「太好了!你是結合自己的生活在全方位地感受春天,感受作品。同學們是不是應該給他掌聲?」「聽了你的解說,連老師都對那片草地無限神往了!」「說得真是太好了,充滿了想像與聯想,老師相信,像你這樣用心的孩子是不會辜負春天的。」「你真是慧眼獨具!竟然發現了這么美麗的一處!是的,疏密結合,動靜結合,使畫面平添了許多魅力。」(見《中學語文·教學大參考》2003年第6期)這樣的點評,教師態度誠懇,語言豐富、生動,極具針對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效果十分明顯。其次要注重實事求是,既不能簡單否決也不能一味遷就。新課程倡導要對文本多元解讀,進行個性化閱讀,這種理念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當學生對文本解讀有誤時,我們教師一定要及時指出。如熊芳芳老師在教《春》時,有以下片斷:一學生給雨中的人命名為「雨中的靜默」,顯然這個答案是錯誤的,教師於是反問:「雨中的人是靜默的嗎?」學生回答:「只有房屋是靜默的。」熊老師點評:「對,雨中的房屋是靜默的,雨中的人可忙著呢!我們可以說:雨夜春忙。大家說行嗎?」這一點評,教師就十分注重糾誤糾偏,並不一味叫好。因此,我們語文教師點評時,當學生思維有偏差,要在肯定學生敢想敢說的同時,大膽巧妙地說「不」,同時糾誤糾偏,撥正航向,從而引導學生會想會說。那種學生說什麼都是「好」,答什麼都是「對」,動不動就鼓掌喝彩的做法不僅僅不能給學生積極的鼓勵,持續下去,反而會給學生帶來更多消極負面的影響。
二、點撥式點評。課堂點評不僅要重「評」,評得客觀、評得准確,而且要注重「點」,做到點撥得法。點評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起到點撥、點化的作用。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在於激勵、鼓舞和喚醒。」我們語文教師點評時,要根據學生思維活動的發展趨勢,找准問題的症結,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由具體到抽象開拓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將一些零散的或表象的東西進行升格總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獲得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認識,增強能力。在點撥時,教師要點撥得精彩,點撥得生動,點撥得精當,點撥得明白,點撥得科學,含英咀華,要揮灑教師的個性和才氣。要隨機應變,相機誘導,使點撥的內容具有提示性、啟發性、示範性,從而開啟學生的心智,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進行深層的多向的思考與探析,真正做到「四兩撥千斤」。如四川的吳明平老師執教的《說美》一課,有學生提問:「我不理解這句話:『我們一定會看得見有些臉面,如果你把他們一部分一部分地來觀察,你是找不到一點好處的;但是各部分在一起,那些臉面就很好看了。』」教師隨即問:「有同學能理解嗎?」無人回答。於是教師點撥:「聽老師舉個例子吧。外面有一塊草坪,單獨看不怎麼美,這個草坪外面有一條小河,單獨看也不怎麼美,但你把這塊草坪和小河放一塊來看,碧水映著綠草,哇,太美了!這是一種怎樣的美?」學生回答:「和諧。」教師歸納:「對了呀!和諧是美。同樣的,文中這句話所揭示的也正是這個道理。」正是教師的點撥,使學生豁然開朗,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見《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2004年第9期)。浙江的陳萬勇老師進行《智取生辰綱》的對話教學時,讓學生討論武藝高強、精明能乾的楊志失敗的原因。有學生提出了「部下無能說」,有學生提出了「對手強大說」,還有的學生提出了「天意弄人說」、「作者安排說」等等,學生的這些分析雖有其合理處,卻未能觸及本質——從楊志自身去挖掘,而這恰恰是理解楊志這個人物的關鍵。為此教師進行了點撥、引導:「剛才的發言都很有見地,但我認為大家探討問題的視角還有待全面和深入。不可否認,『作者安排說』有其合理性,但這只是一種背離了文學本質的合理,如果按這種觀點推論,既然作家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安排人物,為什麼曹雪芹不把林黛玉嫁給焦大?我以為,作家固然有權對自己筆下的人物進行設計,但這種設計必須根植於現實生活,必須講究一定的藝術性,必須符合文學創作的內在規律!再來看看『天意弄人說』,大家還記得學過的《伶官傳序》嗎?文章開篇這樣寫道:『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天意固然有弄人之處,但我們是否更應該從『人事』的角度去尋找一下楊志失敗的深層原因呢?」通過教師的這一點撥,學生頓時豁然開朗,提出了「內部矛盾說」、「自掘墳墓說」、「社會決定說」等等(《中學語文教學》2004年第3期)。作為發展中人,不完善是極正常的。但勿庸置疑,學生的聰明才智是無窮的。只要我們教師把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作為財富,在關鍵處、在思辨中能適時又巧妙地加以點化,點撥學生走向完善,他們就會掌握正確的方法,學會自己拿著鑰匙去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三、歸要式點評。學生回答問題或對話交流時,由於年齡、學識水平等原因,往往詞不達意,語言啰嗦,條理性不強。教師點評時便要對學生的話進行歸納、整理,這就是歸要式點評。如某位教師教《回憶我的母親》一課,講到課文第六自然段時,教師問:「第六自然段作者選擇了哪些平凡的事例來表現母親儉朴的美德?」有一個學生回答時,因不知如何歸納,僅僅將課文的一些語句讀出來,教師是這樣點評的:「剛才這位同學都找對了,但是歸納不夠簡練,比如『我們用桐子榨油點燈』這句就可以縮減為『點桐油燈』」。教師的這一歸要式點評,啟發了那位同學,她馬上將其他事例概括出來了:「吃雜糧飯、穿家織布」。……此外,當師生共同探討某一問題,課堂教學進入了一個思維活躍、群情感奮的新境界時,教師在放手讓學生各抒己見、各展其才後,要進行歸要式點評,從而使學生理清思緒,形成能力。山東的高凌雲老師執教《天上的街市》時,有這樣一個學生提問答問比賽的環節——生1:為什麼「遠遠的」用得好?生2:因為遠遠望去,街燈與明星極為相似。師:能不能換個詞語來分析呢?生3:換成「遙遠的」好不好?生4:不好,太遠了,看不清了。生5:換成「身邊的」行嗎?生6:不行,太近了,就不像了。生7:「遠遠的」是疊詞,聽起來富有美感。師點評:很好,「遠遠的」准確說明了詩人與街燈的距離,並且「遠遠的」是疊詞,富有音韻美(見《中學語文教學》2004年第11期)。這一個教學片斷,教師的點評就是採取歸要式,歸納了幾位同學的答題要點,讓學生明白了「遠遠的」這個詞語的用詞之妙。還有一位教師組織學生學完《鄉愁》後,讓學生總結一首好詩至少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生1答:要有真摯的情感;生2答:要有鮮明的意象;生3答:要有優美的韻律。教師點評:同學們概括得很對,簡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三美,即情感美、意象美、音韻美。這位教師的歸納十分完整、到位。總而言之,採取歸要式點評,我們教師首先必須認真傾聽,尤其在面對表達不暢、話說不清楚的學生時,教師一定要耐心聽完學生的發言,切不可粗暴打斷或中止學生的發言。其次必須善於歸納,要准確完整概括出學生交流表達時的要點。惟其如此,學生才會學會歸納、學會概括、收獲知識、增長智慧。
四、補充式點評。當學生回答問題不夠完整、比較片面時,教師可以進行補充式點評,既真誠地接納,尊重他們獨特的體驗、獨特的發現,又恰到好處地進行補充。如熊芳芳老師執教《春》時,學生王薪懿的發言是:「我認為最妙的詞語是『嫩嫩的,綠綠的』,這兩個詞分別寫出了小草的質地和色澤,讓人感覺到了春所特有的氣息。」熊老師點評:「你很善於發現美。這兩個詞不僅從內容上表現了小草的美麗,還通過疊音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小草喜愛的真情。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的疊詞。」教師的這一補充式點評,讓學生准確、完整地明白了詞語的妙用。此外,當學生答問時提到了一些特有事物、現象、專業術語,教師也可進行補充式點評,予以解釋、說明。如江蘇的王錦起老師執教《桃花源記》時,老師問:「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有一個學生回答:「我認為不存在。桃花源只是陶淵明幻想的『烏托邦』,他之所以寫真實的年號、真實的人,只是為了增加真實感。」這個學生在答問時提到了「烏托邦」,顯然這個詞許多學生不明白,於是教師進行補充式點評:「他提到了『烏托邦』這個詞,我解釋一下。1516年,英國人莫爾虛構了一個烏托邦島,島上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跟桃花源差不多。你的知識真豐富!」(見《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2004年第5期)。這種補充式點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的臨時生成,但如果教師平時沒有豐富的積累,是絕對不可能有這樣的精彩生成的。
當然,教師課堂點評的方法還有很多,上面提到的點評方法還可融合在一起使用。不管採用哪一種方法,語文教師點評時必須注重兩點:首先是要注重語言的藝術性。點評語言要做到生動、有文味,不能乾巴巴的。教師豐富形象的教學語言永遠是課堂教學的魅力之源。其次,點評時要注重情感性。語文教學就是一個儲滿情感的海洋,我們教師必須對學生寄予厚望,凝聚厚愛,做到感情真摯,飽含愛生之情。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多一份輕松,添一份喜悅,增一份成功。

F. 求一篇近期的新聞點評(新聞簡介加自己的點評)或有深意的文章感想,語文課用的,急!!!!!

七個多月後,雷洋事件終於有了結論:檢察機關對邢永瑞等五名涉案人員作不起訴處理。消息一出,輿論熱議,支持也好,呵呵也罷,發言之前請先停止輿論審判。
很多人其實都不了解什麼是不起訴。《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2款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這種不起訴又叫「酌定不起訴」「相對不起訴」。從法律規定來看,酌定不起訴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行為觸犯了刑法,已經構成犯罪;二是犯罪行為情節輕微。這一點,北京檢察機關的通報里也說的很清楚,邢永瑞等五人的行為已經構成玩忽職守罪,因為犯罪情節輕微,作出不起訴處理。因此,檢察機關的不起訴決定是於法有據的。
於是問題就變成了,邢永瑞他們把人打死了,竟然沒事了?這種質疑顯然與事實不符。北京檢察機關介入雷洋事件以後,多次在重要節點主動發布通告,我們可以根據這些通報還原事件的真相,當初檢察院是以「玩忽職守」立案偵查的,這顯然可以排除坊間流傳的「雷洋被毆打致死,五名警察故意殺人」,也可以推斷出五名警察確實在執行公務,但執行公務中確有不當行為。對五名警察作出不起訴決定,可以看出警察的不當行並不足以直接導致雷洋死亡,沒有嚴重到必須施以刑罰。同時,根據檢察機關的通告,我們基本可以看出,雷洋確實嫖娼了,並且也反抗執法了,而他的反抗行為也是自己的死因之一。所以,事實並非我們臆想的那麼極端,所以檢察院看似「各打五十大板」、討好不了任何一方的不起訴決定是根據事實、依據法律作出的。
雷洋案憑借「人大碩士」、「農民子弟」、「嫖娼」、「公安機關」、「暴力執法」等關鍵詞一時間成為輿論熱點,加之不排除有些人的刻意炒作,強化雷洋農民子弟憑借自身努力考取人大碩士這一身份背景,而隻字不提雷洋的公職人員身份,引發了公眾對雷洋的巨大同情。而公安機關在案發初期在微博「強勢」應對,使其成為眾矢之的。設想,如果當初的新聞標題是「一名公職人員因嫖娼被執法警察控制,因激烈反抗致死」,輿論風向標是否會換個方向?我們雖然都是吃瓜群眾,但也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尊重事實,相信法律,不能成為盲目跟隨輿論的牆頭草。
通過這個案件,我們看到了輿論對公權力的巨大影響,但我們在善用輿論影響力的同時,也要警惕媒體以高壓方式充當法官。以往的類似案件,公權力機關對輿論往往「只堵不疏」,導致公眾以最壞的惡意進行揣測進而加劇「官民矛盾」。而雷洋一案,檢察機關應時而動,主動公布案件進展,我們看到了公權力機關的進步。但無論如何,雷洋案是個悲劇,這個劇情里沒有受益者,各方都應該反思,讓悲劇不再重演。

G. 怎樣評語文課

授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要提高教學質量,一定要上好課,怎樣的課才是好課,如何評價呢?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促使我認識到對語文課堂教學做公證的評價,是對執教者辛勤勞動的肯定和鞭策,使之課堂教學完美化。也就如教學指揮棒,推動語文課堂教學沿著其教學規律的方向發展。
要發揮語文課堂教學評估的作用,就要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教學規律出發,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去評價。
一、明確語文課堂教學的評估內容
(一)、看教學目的。教學目的是以教材內容為根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即要注意知識教育、又要注意思想品德教育。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的教學目的是明確的,教師和學生的活動都始終圍繞著教學目的進行。明確目的應根據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有的課時目的由老師直接告訴學生,對知識點多的課時目的,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揭示歸納,有的可讓學生在課後整理。評課人必須根據語文課的不同教材、不同目的和學生的實際來評價。
(二)、看語文課堂內師生活動體現 的如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等語文教學的基本特徵。聽完課後一些人議論課的好壞,實際上指的就是師生 的活動情況。語文課上要看教師主導是否作用於學生,教師是否精心策劃,通過因勢利導,使學生在課堂內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就是要在老師啟發、引導、點拔、有目的、有計劃、有的放失的指導下,學生積極思維、動口、動手、動腦,在聽、說、讀、寫中強化素質。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都應積極主動的投入,教師講的津津有味,學生聽的昏昏欲睡,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學生處於被動狀態,那絕不是好課。當然學生活動脫離了教師的指導,那也不是好課。教師授課時,應悉心注視整個教學過程 ,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正確處理了「尖子」、「一般」、「後進」三者的關系。處理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這樣才使全班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進程中的每項活動。只有好此,課堂上的教與學方能生動活潑。因此,評課要抓住語文課堂上師生活動的現象,著眼點放在師生 活動的配合上,並與其它語文課對比做評估。
(三)、看課堂結構是否合理。作為聽、說、讀、寫為主線的語文課堂教學,其基本部分有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知識布置課外作業等方面。這些課堂結構 的外在表現,評課人的必須根據課的目的、任務、教材的性質、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及教法要求。看教師是否靈活創造地按排課的結構,絕不能千篇一律,造成教學中的形式主義。評課人必須著眼於語文教學結構 的內在因素。
評課人要聽、看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練習教材。從中觀察和分析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語文能力 的復雜過程,看教師在此過程 中指導是否按照課堂教學策劃的訓練重點指導,看教師指導是否有針對性、科學性、藝術性。是否從練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就其指導的內容必須科學准確。指導的手段應是藝術的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從指導的效果上看,訓練學生是積極主動,全身投入,並能提出問題包括疑議、評論等。
(四)、看語文課堂教法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語文教學方法根據語文教學規律的,受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制約的。因此,教法必須符合語文教學規律。學生年齡特點、知識基礎、知識規律及教材特點。看一堂課就要結合教學實際,看教師是否將各種教學方法配合並靈活使用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
(五)、要看教師的教學技藝。一堂好的語文課就是教師的藝術創造。其技術表現在整個課進程中,有周密的計劃性。什麼時候講、練、演示、板書都 要安排的井井有條,而且有效地利用上課時間不浪費一分鍾。再者,教師有一身過硬的聽、說、讀、寫、教的基本功。能融語言知識思想教育發展認識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聽、說、讀、寫、訓練、娛樂於一體,反饋敏銳,應變能力強,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幽默精煉,手勢,教態 顯出藝術性。不時地表現出創造新苗頭、同時師生有爭有論,思維極為活躍,學生在娛樂中從事繁多的智力勞動。
(六)、要看課堂教學效果。課堂效果是評價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而其效果是從學生身上反映出來的。因此要憑借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看效果如何。憑借學生的認識能力、心理素質以及課堂上學練情趣反映效果。
總之,評課人所看的這一堂課,視為教育教學長河的一個浪花。既看到了近效,又看到了遠效,做客觀評價。
二、制定語文課堂教學評估標准。「評估」不是秤稱斗量,也不能量化,按條條衡量。勢必把一堂語文課割裂開來。而應看成一個整體。從局部著眼,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樣的評估才較科學。
上述六方面的評課內容是一個有機整體,它是從不同側面和角度看一堂課 。因此,以己之見將六方面內容劃分為等次,如教學目的「優」,師生活動「良」,課堂結構「優」,教學方法「差」,教師技藝「中」教學效果「良」,總起來,可評估為「良好」。
三、怎樣運用語文課堂教學評估標准。要全面對語文課堂教學作出評價,要求評課人掌握評估標准,取掉各樣主觀色彩,不能一俊遮百丑,要堅持全局觀點,不能感情用事。更重要的是提高評課人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H. 求一篇近期的新聞點評或有深意的文章感想,語文課用的,急!!!!!大概三四百字

一出指責中國的政治劇在日本熱鬧上演,借口是「中國軍艦以火控雷達鎖定日本軍艦和直升機」.這出劇本的主角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他6日在國會譴責中國做出「可能引發不測事態的危險行為」、是「單方面挑釁」,「強烈要求中國克制」,日本媒體和官員則扮演配角,指責中國「想挑起軍事沖突」,高喊「撤回駐華大使」,試圖在國際輿論中製造「霸道中國」的形象.
「中國為何雷達瞄準日本護衛艦?」6日,《日本經濟新聞》將這樣一個大標題放在了其網站最醒目的位置.當天,這個話題主導了日本的政治和媒體.共同社稱,日本政府分析後認定,中方的舉動「旨在恐嚇和威脅日本」.《朝日新聞》指責中國「好戰性加劇」,稱在中日關系正迎來改善轉機之時,「雷達瞄準」事件讓兩國關系陷入迷霧之中,雙方重啟對話的機會可能再次遠去.
日本共同社披露說,在公布中國軍艦以火控雷達鎖定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一事上,日本政府內部存在分歧,也亂了外務省的陣腳,因為這相當於宣布了日本海上自衛隊在釣魚島海域頻繁活動的現實.不止如此,當事人描述日本軍艦「就像是被人拿槍指著一樣」讓不少日本人產生挫敗感.
中國官方昨天沒有公布相關事實情況,但不少人認為,事實不會完全如日本所說.有分析人士說,在日艦不斷跟蹤挑釁的情況下,中國即使真對其雷達鎖定也不算過分,釣魚島海域,「雷達鎖定」早已不是第一次.為什麼日本政府如此高調炒作此事?有分析說,這很可能是安倍2月下旬訪問美國之前的一場輿論戰.

I. 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進行有效點評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逐漸得到普及,也成了廣大教師在公開課中著力突出的一大亮點。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按部就班的教學設計成分較濃,對課堂生成的思維閃光點缺乏靈活把控,對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略顯生硬,與同題同設計的名師教學實錄相比,教師的課堂點評或失之膚淺,如「嗯,好」;或失之矯情,如「真不簡單」,「你說的太好了」;或失之單調,面對所有的學生的回答,都是「不錯,下一位」,甚至於不時地加上有節奏的拍手聲以活躍課堂氣氛……
這樣的課堂點評,真的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嗎?真能引起學生對語言文字本身的興趣嗎?語文課堂的流程,需要預設與生成和諧統一,在此過程中,教者既要能身心俱入其境,也要能保持清晰的思維觀乎其外,要敏銳地捕捉到學生活動的信息並進行迅速而深入地加工、重組,或聚沙成塔,或沙中撿金,或點石成金,藉此推進和調控學生的課中活動,這就是課堂點評的功用之所在。然而,我們許多老師往往忽視了這一環節,或做得不夠恰當。所以課堂點評,也往往成了一種外在於語文課的應景之作,學生聽了根本不能觸動心靈而激起思維的浪花。從課堂有效性上說,沒有深入引導的課堂點評對學生的作用只能是表面的、短效的。
那麼,在新課標理念的引導下,語文教師應如何利用語言優勢,使課堂點評精彩紛呈,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課堂呢?下面筆者結合名師的教學實錄、匯報課案例和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宜具體恰當,忌空洞膚淺
我們先來看一段餘映潮老師上《紫藤蘿瀑布》一課的課堂點評。
生:「『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在嚷嚷」這一節寫得很美,它用擬人手法,把藤蘿花寫活了。
師:對!我們聽見了它們的聲音,寫得很活潑、很生動。(余老師的點評指出了什麼叫做「寫活了」,不露痕跡,給學生以具體知識。)
生:「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這一句寫得非常美。因為它把花瀑比作大條幅,把顏色比作銀光和水花。
師:色調很明凈,給人以美好的、明凈的感覺。(余老師的點評填補了學生語言中「非常美」的空缺,把孩子不能表達出來的意思說了出來,讓學生淺層次的賞析深入了一步。)
生:第8段也寫得很好。尤其是「香氣似乎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寫出了一種朦朧感。
師:啊!你看,朦朧感!以嗅覺的角度來寫花,把無形的香氣寫得有形有色,多麼有想像力啊!(余老師的點評,適時肯定了學生的正確感知「朦朧感」。余老師把學生沒有賞析到位的地方一句話點出,那位同學一定心領神會,其餘的同學也會有多重收獲。)
從上面的教學實錄看,余老師的課堂點評,不是簡單地說「好」「很好」這類空洞蒼白的贊語,而是當學生的回答膚淺、不到位的時候,他適時地引導使其深入;當學生的回答空洞、不具體的時候,他巧妙點化,使之具體可感。
名師的點評啟示我們,課堂點評要盡量准確到位,細致入微,要針對學生的發言內容,或延伸,或挖掘,或發揮,或引導,讓發言者和其他學生都能產生新的啟迪和新的聯想。
二.宜點撥疏導,忌表面標簽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固於教學參考書上所給的程式化的答案,一看和自己的答案有悖,不分青紅皂白想方設法向自己的答案上引,或者把自己對學生回答的認同與否強加給學生,而不是在學生思路堵塞時加以引導,如點評時常常用這樣的語言「難道他說的不對嗎?」「難道你不是這樣認為的嗎?」「能這樣看待嗎?」學生在這時,不論贊同與否,懾於教師的威嚴與問話的導向性,即使有不同看法也只好屈從老師的意願,這樣就鉗制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他們的發展。例如青年教師匯報課中,有一位老師上《咬文嚼字》一文時,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概括文章內容,第1至5段說明「文字與思想感情密切相關」,文中有現成的句子,學生很容易找到,第6至7段說明「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學生可能讀得不夠仔細,只說出第7段的內容「說明套板反應」,此時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這樣的回應:「你覺得概括准確嗎?」(教師點評語言顯然是持否定態度的),學生一時語塞,教師試圖引導,「你把這一段落的第一句朗讀一遍」,(教師的點評語言顯然在暗示答案)學生按部就班:「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教師試圖點撥:「你看這一句是不是過渡句?」(教師點評語言顯然在揭示答案)全班同學齊聲回答「是」,教師於是就這樣引導:「可見這兩個自然段是說明『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的嘛。」(教師點評語言顯然在強塞答案)全班同學齊聲回答「是」,這位同學在老師的示意下不好意思地坐下。看到這樣的場景,筆者揣測,這位被提問的學生的心情應該是相當的郁悶,因為他的心智並沒有真正被開啟,而教師課堂點評看似點撥疏導,實則生拉硬拽,把學生引入自己預設的答案中。這樣的課堂點評,只能鉗制學生的思維,壓抑學生的心智,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接受老師所講內容的習慣,怠於思索,從而喪失創新的慾望。
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再次閱讀文本,啟發他們思考第6、7自然段分別舉蘇軾的詩句和「套板反應」現象的例子在說明什麼內容,學生不難發現這兩例是從正反面說明「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這樣得出答案水到渠成,學生思維也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之感。
可見,面對學生思維活動中的停滯、定勢、中斷、旁逸等問題,教師在迅速判斷,即時點評時應避免程式化,標簽化,要做到「塞者鑿之,陡者級之,斷者架木通之,懸者置梯接之」,以促使學生思維活動的闊然前行。
三.宜內聯外拓,忌單調乏味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理解不深刻,回答不全面的時候,教師的課堂點評應因勢利導,內聯外拓,把學生學習引向更為廣闊的空間。筆者教學《故都的秋》時,郁達夫對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獨特感受,學生很容易從文本的閱讀中品味出來,但為什麼頌秋之中,卻流露出「悲涼」情味,學生的理解很膚淺,於是我引導學生內聯文本,讓學生品讀作者著力描繪的「清晨靜觀圖」「落蕊輕掃圖」「秋蟬殘鳴圖」「都市閑人圖」「勝日秋果圖」,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這樣點評:牽牛花的藍朵、槐樹的落蕊、秋蟬的殘聲、淡綠微黃的秋果、陣陣清涼的秋風秋雨、塵沙灰土的世界,這些富於「冷色」的景物描寫中,無不滲透著作者「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清,靜,悲涼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點,這種寫法叫「以景顯情」。學生似有所悟。為讓學生理解更為深入,我就抓住時機進行外拓,介紹郁達夫的抑鬱的個性、「靜」的文學觀、恬淡的生活情趣及其所處的動盪不安的時代等等,還聯系學過的課文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哀愁」情感基調,讓學生理解景色是與作者的情思巧妙地融為一體的,這叫做「以情馭景」。同時,板書點評中的兩個關鍵詞「以景顯情」和「以情馭景」。這樣「淺入深出」內聯和「深入淺出」外拓式的評點,不僅解決教學難點問題,而且能拓寬學生思維空間,給學生全面的營養,教學內容不單調乏味,語文課堂也豐富多彩。
當學生基本理解的同時,老師也可以來一段歸納延伸性的點評,調動學生的積累,優化引領作用。筆者在教學韋庄的《菩薩蠻》分析「人美」時,這樣設疑:詩人是如何表現江南女子的美麗多情的?生:「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這一句用比喻來寫江南女子的多情美麗。師:花容月貌,閉月羞花的確是古詩文中形容女子美麗的常見的手法,讓我們想見當壚賣酒女郎面貌之光彩奪目,皎皎照人;雙腕之皓白如雪,不僅言其手腕之白,而且讓人聯想到女郎賣酒之際,攘袖舉手之間,其皓如霜雪之雙腕之姿致撩人,令遊子頓生愛賞留戀之意。(這樣點評,既是對學生回答的肯定,也讓學生淺層次的賞析深入了一步。)
師(追問):有人說,「手是人的名片」,這種以手來寫入的描寫叫什麼寫法?生:以點帶面的細節描寫。師:其實這也是古詩詞慣用的手法,杜甫在《月夜》中用「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來寫妻子的美麗和對妻子的思念。曹植在《美女篇》中雲「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更是與本詩相似。「手是人的名片」,看來很有道理。陸游永遠難以忘記的也正是唐婉的「紅酥手」。《詩經・碩人》中「手如柔荑」,《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指如削蔥根」,《迢迢牽牛星》中的河漢女「纖纖濯素手」都是以手寫人的上乘之作。奧地利小說家茨威格的短篇《一個女人的二十四小時》更是將人的雙手寫得如痴如醉,課後有時間可以去品讀。(這樣點評,旁徵博引,讓學生把模模糊糊感覺到的這種古典文學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清晰化,大量的例子佐證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內聯外拓式的點評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知識底蘊和扎實的業務基本功,還得不斷給自己「充電」,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厚積薄發,旁徵博引,啟發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在科學的殿堂里探秘。
總之,筆者認為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針對課堂上的動態生成性資源――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興趣、情緒、意見、學習方法、思維方式乃至錯誤的回答等,巧妙、恰當地運用課堂評價語或激勵賞識,或點撥疏導,或拓展延伸,或總結歸納,會使課堂教學更加契合《語文課程標准》的理念,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評價實踐與課程目標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為教學創造一方和諧、融洽的真情空間。

閱讀全文

與點評語文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